礼记.学记第十八 礼记学记

第一章、发虑宪(启发合乎法则的思考),求善良(征求德行善良的人),足以謏闻(只能做得小有声望),不足以动众(却不足以感动大众)。就贤体远(如果接近贤者,亲近疏远者),足以动众(虽能够感动大众),不足以化民(但不足以教化大众)。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君子大人如果要教化大众,形成良好的风俗);其必由学乎(就必须从教育着手)。

第二章、玉不琢,不成器(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学,不知道(同样,人们不通过学习,就不能够懂得心性)。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因此,古代的君主建立国家、治理民众),教学为先(都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事情)。兑命曰(《尚书·兑命篇》说):“念终典于学(念念不忘,始终如一地注重学习)”,其此之谓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第三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然有美味佳肴,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有至道(虽然有深远的心性),弗学不知其善也(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它的好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只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然后知困(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故曰(所以说):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与学相互促进的)。兑命曰(《兑命》说):“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其此之谓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章、古之教,家有塾(古时的教学,每二十五家组成的族设有塾),党有庠(每五百家组成的党设有庠),术有序(每一万二千五百家组成的术设有序),国有学(京城设有太学)。比年入学(每年有新生入学),中年考校(隔年有一次考试)。一年视离经辨志(第一年考查断句的能力,辨别志向所趋);三年视敬业乐群(第三年考查是否专心于学业,是否乐于合群切磋);五年视博习亲师(第五年考查是否敬爱师长);七年视论学取友(第七年考查对学问的见解,和对朋友的选择);谓之小成(如果考查合格,就叫做“小成”)。九年知类通达(第九年考察知识畅达,触类旁通),强立而不返(能遇事不惑,不违背师训)(并推理论事有独立见解,处世处事有行为准则,坚定不移,再不会动摇了),谓之大成(这就叫做“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成俗(像这样,就能够教化民众,改变风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使近处的人心悦诚服,使远处的人都来归附),此大学之道也(这就是大学教育之道理)。记曰(古书上说):“蛾子时术之( 蚂蚁幼虫时效法大蚁衔土成垤,喻学者由积学而成大道)”,其此之谓乎(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第五章、大学始教(大学开学的时候),皮弁祭菜(师生们穿着礼服,用藻菜祭祀先圣先师),示敬道也(用以表示尊师重道)。宵雅肄三(然后让学生学习《小雅》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官其始也(使学生从懂得做官的道理开始)。入学鼓箧(入学授课时,先击鼓召集学生,然后打开书箱取书,让学生对学业恭顺),逊其业也(为的是使学生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其学业)。夏楚二物(学校有供体罚用的教鞭是用来警惕鞭策学生),收其威也(收到整肃威仪的效用)。未卜禘不视学(夏天大祭之前,天子不视察学校,可以让学生按自己志向从容学习),游其志也(让学生从容地生发和实现自己的志向)。时观而弗语(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学习,但不能叮咛告诫),存其心也(为的是使学生用心思考)。幼者听而弗问(年幼的学生只能听讲,不能提问),学不踖等也(学习有先后次序,不能越级)。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这七项是教学的重要方面)。记曰(古书上说):“凡学官先事(凡是学习,做官要先学办事),士先志(做学者要先立下志向)”,其此之谓乎(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六章、大学之教也(大学教学):时教必有正业(按照时序进行,必须有的课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后休息时也得有课外练习)。不学操缦(不学习弹奏杂乐),不能安弦(就不能懂得音乐);不学博依(不学习各种比喻的方法),不能安诗(就不能理解《诗经》);不学杂服(不学习各种服饰的用途);不能安礼(就不懂得礼仪)。不兴其艺(不重视学习各种技艺),不能乐学(就不能激发对学业的兴趣)。故君子之于学也(以君子对于学业),藏焉修焉(要心中念着,反复研习),自焉游焉(休息或闲暇时也念念不忘)(该静则静,该动则动)。夫然后安其学而亲其师(如果能这样,就能学懂课业并尊敬师长),乐其友而信其道(乐于同朋友交往并信守正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即使离开了师长和朋友,也不会违背他们的教诲)。兑命曰(《尚书·兑命》篇说):“敬逊务时敏(谦虚恭谨,孜孜不倦),厥修乃来(修行就能成功)”,其此之谓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七章、今之教者(如今教书的人),呻其觇毕(只知道念诵书本),多其讯言(一味进行知识灌输),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急于追求快速进步,不顾学生能否适应)。使人不由其诚(结果使学生学习没有诚意),教人不尽其材(教育的人也不能因材施教)。其施之也悖(对学生的教育违背了规律),其求之也拂(达不到教育的要求)。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像这样,学生便对学习感到痛苦,并厌恶老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对学习的困难感到畏惧,不懂得学习的好处),虽终其业(他们虽然勉强完成了学业),其去之必速(但学到的东西很快就忘了)。教之不刑(教育的成效不能够达成),其此之由乎(其原因就在这里吧)!

礼记.学记第十八 礼记学记

第八章、大学之法(大学的教育方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在不合正道的事发生之前加以禁止,叫做预先防备);当其可之谓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教导,叫做合乎时宜);不凌节而施之谓逊(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导,叫做顺应);相观而善之谓摩(使学生相互观摩而得到好处,叫做切磋)。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这四点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

发然后禁(事情发生以后才禁止),则扞格而不胜(就会遇到障碍而难以克服)。时过然后学(如果时机错过以后才去学习),则勤苦而难成(虽然勤勉努力,也难以有成就)。杂施而不逊(杂乱施教而不按顺序学习),则坏乱而不修(就会使学生头脑混乱而无法补救)。独学而无友(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商量),则孤陋而寡闻(就会孤陋寡闻)。宴朋逆其师(轻慢而不庄重的朋友会使人违背师长的教导),宴癖废其学(轻慢邪僻的言行会使学生荒废学业)。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这六点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君子既然知道了教育获得成功的原因),又知教之所由废(又知道了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可以为师也(然后才可以作别人的老师)。故君子之教喻也(所以君子教育和诱导学生):道而弗牵(靠的是引导而不是强迫服从);强而弗抑(是勉励而不是压制);开而弗达(是启发而不是全部讲解)。道而弗牵则和(引导而不是强迫,就会使师生关系和谐);强而弗抑则易(勉励而不是压制,学习就容易成功);开而弗达则思(启发而不是全部讲解,学生就会善于思考)。和易以思(能使师生关系和谐,使学习容易成功,使学生善于思考),可谓善喻矣(就可以说是善于诱导了)。

第九章、学者有四失(学生可能有四种过失),教者必知之(当教师的一定要知道)。人之学也,或失则多(人的学习,可能错在贪多),或失则寡(可能错在求少),或失则易(可能错在不专注),或失则止(可能错在不求进取)。此四者心之莫同也(这四种果实产生的原因,其心理状态是不同的)。知其心(了解了心理状态),然后能救其失也(然后才能纠正他们的过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他们的过失)。

第十章、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于唱歌的人,能够感动人心,使听者随着歌声唱起来);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于教学的人,能够启发人心,使学者随着他的意愿来学习)。其言也,约而达(这样的人,言辞简约而通达),微而臧(含蓄而精微),罕譬而喻(少用譬喻而使人容易明白),可谓继志矣(这可以说是善于使学生随其志向来进行学)。

第十一章、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君子懂得求学有难有易,并懂得人的天资有高有低),然后能博喻(然后能够因材施教,广泛地晓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广泛地晓喻,然后才能当老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当老师,然后才能当长官),能为长然后能为君(能当长官,然后才能当国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所以教师是为了培养将来国君的)。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因此选择老师不可以不谨慎)。记曰(古书上说):“三王四代唯其师(虞、夏、商、周四代三王,选择老师都很慎重)”,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十二章、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凡是为学之道,以尊敬教师最难做到)。师严然后道尊(教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才会受到尊重),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真理受到尊重,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国君不把自己的臣子当臣子对待的情况有两种):当其为尸(当臣子装扮作受祭的“尸”时),则弗臣也(就不把他当臣子看待);当其为师(另一种是臣子当君主的老师时),则弗臣也(也不应以臣下之礼来待他)。大学之礼(在大学的礼仪中),虽诏于天子无北面(作老师的人虽然接受国君的召见,也不必按臣礼面朝北),所以尊师也(这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第十三章、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又从而庸之(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获却很小),双从而怨之(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问者如攻坚木(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及其久也,相说以解(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问者反此(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章善待问者如撞钟(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答问者反此(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此皆进学之道也(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第十四章、记问之学(只凭记忆力掌握书本上的各种知识),不足以为人师(这种人不够资格当教师),必也听语乎(当教师的人,一定要善于听取学生的问题,并能够予以解解释)。力不能问(学生没有提问的能力时),然后语之(老师才加以开导)。语之而不知(如果老师开导了还是不懂),虽舍之可也(暂时放弃开导,也是可以的)。

第十五章、良冶之子(优秀冶匠的儿子),必学为裘(必须先学习制作皮衣);良弓之子(优秀弓匠的儿子),必学为箕(必须先学习制作簸箕);始驾马者反之(刚开始训练小马在车后),车在马前(车在马前,马跟着车跑)。君子察于此三者(君子懂得了这三件事中的道理),可以有志于学矣(就可以立定求学的志向了)。

第十六章、古之学者(古代的学者),比物丑类(能够比较同类事物,从而触类旁通)。鼓无当于五声(比如,鼓的声音虽然比不上五声),五声弗得不和(但是五声没有鼓声的配合,就不会和谐);水无当于五色(水的颜色虽然不上五色),五色弗得不章(但是五色没有水来调和,就无法显现出来);学无当于五官(学习虽然比不上五官),五官弗得不治(但是五官不经过训练,就发挥不了作用);师无当于五服(教师虽然比不上五服之内的亲属),五服弗得不亲(但是没有教师的教诲,五服内的亲属就不会亲密起来)。

君子曰(君子说):大德不官(性心高深的人不限于担任一种官职);大道不器(心性广宽的人不局限于某种才能);大信不约(最讲诚信的人不必靠立约来约束);大时不齐(大时不受任何时代的局限,这样才能顺应一切时代)。察于此四者(能懂得这四种道理),可以有志于本矣(就能立志于根本)。

三王之祭川也(夏商周三朝之王在祭祀河川时),皆先河而后海(夏商周三代君王祭祀山河而后祭海),或源也(因为河是水的来源),或委也(海是河的汇集处)。此之谓务本(这就叫做致力于根本)。

编者按:本译文只是雏形,还没有最后定稿,只是抛砖引玉与唤起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追寻与兴趣;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希望大家能踊跃参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8924.html

更多阅读

陆军军史: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

1.国军历史上6支“第十八军” 2.浙军夏超部组成的第十八军 3.北洋军阀孙传芳一部组成的第十八军 4.湘军第十七师组成的第十八军 5.桂军第七军组成的第十八军 6.国民军冯玉祥一部组成的第十八军 7.第十一师组成的第十八军该军前身是

重庆第十八中学新校区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重庆第十八中学新校区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是市重点中学,得到江北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斥资4.2亿元在铁山坪森林公园旁建成占地300亩的现代化新校区,学校地处铁山坪观景台之下,为森林公园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2月2日和女儿一家游览

声明:《礼记.学记第十八 礼记学记》为网友温山软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