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奥秘》第八集至第十二集(曾仕强教授)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下载

卦有何用?

孔子学习《易经》之后,说:“不占而已矣。”荀子也说:“善《易》者不卜。”由此可见,真正读懂《易经》的人,是不用它来占卜算卦的。但是,卦是《易经》这部书中的主要内容,“卦”这个字就是悬挂起来的意思。那六十四卦又代表了什么?这是我们的祖先把宇宙所有的事情归纳起来,概括成的六十四种代表情境。
那么,《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对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就是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按图索骥,明白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清楚怎么去应对。每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每个人的卦也是由自己去画的。那么孔子的一生都画了什么卦?对我们的人生又有什么启发呢?
卦有何用。什么叫做“卦”?“卦”就是悬挂起来的意思,就像我们去照个相,然后用相框装起挂在墙壁上,卦的意思就和这个过程是一样的。
  为什么要挂?因为人的眼睛是往外长的,我们看别人很容易,看自己却永远看不清楚。别人脸上有灰,我们可以马上看出来,自己脸上却看不到。所以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因此我们就把自己的像挂起来,好好看一看,就像跳出事外看别人一样,对自己会有一个更清楚和清醒的认识。
  宇宙万象永远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个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摄影时,我们一定是站在某个位置,选取某个角度,从一大片景色中拍摄出一张照片。换句话说,同样的景色,每个人取景的方向不一样,所拍到的照片就会有很大不同,这样就不难理解,每个人的卦也会有所不同。
  卦,有两个关键字,第一个是“爻”(yáo),卦当中的每一个符号都叫一个爻。整部《易经》就是两种不同的符号,阴的(--)叫阴爻,阳的(—)就叫阳爻。乾卦(见图8-1)所有的爻都是阳爻,坤卦(见图8-2)所有的爻都是阴爻。图8-1图8-2 
 
卦的第二个关键字是“六”,即每个卦都由六个爻组成。这就告诉我们要把一件事情分成六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去调整。各位想想看,当你碰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要做分析,但如果把它分析成一百个阶段或步骤,结果一定会乱掉;如果只分析成三个阶段或步骤,也太简单了。把它划分成六个阶段,然后考虑每个阶段怎么样去调整,基本就差不多了,就会走得很顺了。
  六十四卦(见图8-3)中,六爻都是阳的,只有乾卦这一卦;六爻都是阴的,也只有坤卦这一卦。其他还有六十二卦,都是有阴有阳,有阳有阴。这就告诉我们:世界上纯阴的不多,纯阳的也不多,杂七杂八的最多。所以真正的好人很少,真正的坏人也很少,坏中有好、好中有坏的人最多。图8-3

  前面说过,阴阳是合一的,阴阳分开,就没有办法生生不息。要想生生不息,就需要交易,所以交易就成为《易经》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生生不息是交易的成果,只要停止交易,这个生意就做不成了。我们今天社会上所用的词,大概跟《易经》都有关系,我们日常也都是在讲《易经》的话,因为《易经》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血液里面,变成我们的文化基因,没有办法改变,也不需要改变。
  《易经》中共有六十四卦,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把宇宙所有的事情进行归纳概括,最后演变成了六十四种代表情境。我们之所以把《易经》当做人生的宝典,就是碰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可以从《易经》中寻求对应的情境,一查我们就明白了:在这个处境里面,要把握这几个基本原则,要这么去应对。这样我们就可以趋吉避凶了。
把《易经》当做人生的宝典,学习应对不同的处境,可以趋吉避凶。——《易经》的智慧
当然,只说《易经》是让人趋吉避凶的,这样的层次也不够高。实际上《易经》读到最后,是没有什么吉凶的概念的。读《易经》要一层一层去领悟,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易经》参透。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代表了宇宙人生中的六十四种情境。大自然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有着一定的规律,人类社会千变万化,也有着一定的规律,而历史经常会惊人地相似。我们的人生,也是有一定规律的,而《易经》就是一部了解宇宙人生的宝典。但是代表着各种情境的卦象,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又如何才能看懂卦象的意思呢?

  这里有一个六十四卦的排列组合表(见图8-4)。上卦一共就八种,下卦也不过是八种,上下一组合,一个卦就出来了。所以这个表很明了,一共有六十四个卦,一点不难。我们的老祖宗排来排去,发现只有这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这也就是现代数学所讲的排列组合。图8-4

 《易经》六十四卦并不难,难是难在每一个爻都有它的代号。
  每一卦最底下那个爻叫初爻,往上依次是二爻、三爻、四爻、五爻,最后一爻叫末爻(见图8-5)。初跟末代表时间,《易经》最重视的就是时间。任何事情,时间一变,整个情况就变了,所以中国人都讲“随时”,就是随时要改变。
  初、二、三、四、五、末,说的是六爻的时间顺序。还有一个说法,下、二、三、四、五、上(见图8-6),是表述六爻的位置。位比空间还厉害,位包括你的身份,包括你的地位,包括不同的场合,也包括环境的变化。图8-5图8-6  

除了时间和位置,爻的阴阳怎么表述呢?很简单,凡是阴的都叫六,凡是阳的都叫九(见图8-7)。男人为什么怕九?因为阳到极点就叫九,九就是阳极。《易经》有个概念叫物极必反,无论什么人走到“极”了,往后一定是反的。所以你不能说替爸爸过五十九岁生日,那样对他是很不利的。五十九了,赶快做六十大寿,把九避掉。这一点我们从物理学上很容易理解:一个物体一旦到抛物线的顶点,它一定往下走,没有例外。图8-7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易经》中的卦分三路,一路是讲时,一路是讲位,第三路讲性质:阳的用九,阴的用六。可是这三样如果用三个字来表示很麻烦,所以我们的祖先把它简化成两个。去掉哪一个呢?“初”留下来,“下”不要了;“末”不要了,“上”留下来。这样你就看懂《易经》了,翻开《易经》,初九,就是第一爻是阳的(见图8-8),六二,就是第二爻是阴的(见图8-9)。我们看到数字就能把相应的图像画出来,看到图像就能把代表数字想出来。这跟今天的数字时代没有什么不同。图8-8图8-9 

可是为什么用“初”不用“下”,用“上”不用“末”呢?原因很简单,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时”比“位”重要。一个人出生的时间很重要,产房的护士大多会说几月几日几时几分几秒生了一个什么性别的孩子。但是一个人死的时候,死亡时间不重要,死了什么人比较重要,死者的身份和地位比较重要。所以一件事情到最后,结束的位比较重要,时不重要,刚开始的时候,时很重要,位却不太重要。
  一家商店要开张,会去看吉日,可一家商店要倒闭了,还会去看吉日吗?如果有人说要找个好日子关张,那不成笑话了吗?商店开张,要选个好日子;商店倒闭了,看看还剩下多少财产,也就是经营到最后的结果比较重要。可见一直到今天,我们都不知不觉地照着《易经》在做,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所以,开始的第一爻,我们用表述“时”的“初”,而不用表述“位”的“下”,到最后一爻,用表述“位”的“上”,而不用表述“时”的“末”,当中就用六、九代表阴、阳。由此可以看出来,两个数字,我们代表三样东西:一个是时,一个是位,一个是性质。
《易经》中的爻只有两种,就是阳爻和阴爻,因为宇宙万物万象的变化,都是阴阳互动的结果。而六十四卦中的每一个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的,除了乾卦都是阳爻,坤卦都是阴爻之外,其他的六十二个卦都是有阴有阳,但是为什么要用数字九来代表阳爻,用数字六来代表阴爻呢?
  为什么阳叫九,阴叫六?这当中也是有道理的。
  坤(见图8-10)是纯阴,是六画,所以阴叫六。可能有人就此想到阳是三画,应该叫三才对,怎么叫九呢?因为阳是创造,阴是配合。天底下,只有创造没有配合,只能是空谈,完全是空想,最终理想不能实践。有人要全力配合,可是没有创造,那么到底往哪里走不知道。因此,讲阳的时候一定把阴带上,叫做阳统阴(见图8-11)。图8-10图8-11 
 
阴阳不能分开,所以《易经》的第一组卦就是乾和坤。一个懂得中华文化的人,千万记住,当我们说天的时候包括地在内,讲男的时候包括女在内,我们是不会分开的。我们尊称别人为先生的时候,是男女不分的,男的叫先生,女的也叫先生。我们对男女是同等看待的,但是后来人们却解释成男尊女卑,我觉得很奇怪。
  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都能做,可是女人有一件事情,男人怎么做都做不出来,就是生小孩。你说男人很伟大,你让男人生个小孩给大家看看?他就生不出来,能有什么办法?那到底是男人重要还是女人重要?我们对自然了解得非常透彻,知道只有阳没有用,一定要带上阴,所以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一定要同时存在,才会生生不息。所以我们看阳(见图8-12),上下相加就是九,所以用“九”来表示。这样来分析,就很容易了解了,根本不必死记硬背。理解了记住的东西才不会忘,这也是自然。图8-12

  我们以乾卦为例来标注一下六爻(见图8-13),大家又会发现一个问题:第一爻叫初九,第二爻为什么就叫九二,而不叫二九呢?前面我们说过,因为刚刚开始,时比较重要,所以第一个九,把初放在九的前面,称为“初九”;最后的时候,结果比较重要,所以把上放在九的前面,称为“上九”。至于中间的过程,就像人生下来以后,男女性别就重要了,所以把中间的四个九分别称为: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图8-13

  这样《易经》就告诉我们,教男子的教材跟教女子的教材不应该一样。女孩子,可以多让她去学一些艺术、音乐、烹调,这对她是有好处的。但是,尽管女人比较会烹调,可真正好的厨师一定是男的。这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是不会分开的,否则极阳极阴,最后就变成两种人类了。阴阳一定是交叉的。我们看DNA的图片(见图8-14),它的双螺旋结构也是交叉的。其实科学越发达,越能证明《易经》的正确,而且很多的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地去了解《易经》。图8-14

  人生每一个阶段都要做出不同的调整。每一个卦有六个爻,这六个符号告诉我们,要学会把一件事情分成六个阶段,然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去调整。人也应该把自己的一生分成六个阶段,然后根据这六个阶段的不同要点去调整。这是《易经》对我们最大的功用。
  学习《易经》,就是要掌握《易经》基本的道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知道应该如何调整自己。每个人一生的命运,其实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一生的卦象,都是自己画出来的。那么孔子在读了《易经》之后,是否给自己画了卦?他又是怎么画的呢?
  孔子不但读《易经》,而且他还体会到,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画自己的卦。有的人一辈子只画一个卦就走了,有的人画两三个卦才走。每个人画出来的卦,用现在的名词叫做自画像。孔子终其一生,画了一个卦,叫做什么?叫做人生奋斗的总纲领。这个卦对每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参考,因为只要把这个卦看清楚了,也就知道自己人生的道路该怎么去走了。
  这个卦写在哪里?写在《论语·为政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相信大家都背得出来。
十五岁,决定学习的方向。
三十岁,确定自己一生的原则。
四十岁,对自己人生的原则不再动摇。——《易经》的智慧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句话点出了十五岁是孔子人生的第一个阶段(第一爻)。大家可能会想,孔子怎么到了十五岁才“志于学”?难道十五岁以前就不用学了吗?当然不是。一个人从小就要开始学习,可是如果没有到十五岁,最好不要立定自己的志向,因为那还为时太早。很多小孩子早早就说将来要怎么样,那只是讲着好玩而已。现在十五岁正好处于什么时候?初中毕业。初中毕业的时候,就要做出决定,想好以后要学什么东西。
  孔子的这一句话,告诉了我们很多的东西:十五岁,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志于学”,就是应该明白自己这一辈子是要干什么的,要朝哪个方面去学习,不能再犹豫不定,浪费光阴了。
  第二句话大家更熟悉,就是“三十而立”。一个人十五岁的时候确定了自己的志向,然后朝这个方向摸索前进十五年,大概就可以归纳出自己这辈子的几个原则了。人生原则这样的事,在太年轻的时候不可太过坚持;但是到了三十岁还没有,那无疑是更可怕的事。择善固执,也是这个阶段所要尝试和坚持的。
 然后是“四十而不惑”。根据三十岁确立的原则不断去尝试和实践,然后看成效怎么样,要再过十年,你才可以说,好了,我这辈子大概就这么走下去了。“四十而不惑”并不是说到了四十岁就什么都不迷惑了,不惑是对个人的原则不惑,对其他的事情当然还有“惑”的地方。孔子主张活到老学到老,如果四十就不惑了,那岂不是什么都不用学了?没有迷惑的人就是圣人了。我们读《论语》太粗心大意了,很多时候只是按照文字去理解,并没有参透理解孔子的本意,这是很遗憾的事情。人到四十,对自己人生的目标、人生的方向和所要坚持的原则,应该做到不惑。
  孔子的一生就是一个完整的卦象,卦有六爻,孔子的一生正是分成了六个阶段:一,十五而学;二,三十而立;三,四十不惑;四,五十知天命;五,六十而耳顺;六,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那么五十所知的天命指的是什么?人生的命运又是谁来决定的呢?
人活到五十岁回头一看,会发现自己一路走来,好像都有一只手在安排,非这样不可。其实之所以会这样,都是自己从小到大点点滴滴累计起来的结果。
一个人现在的处境,就是自己从小到大累积起来的结果。
五十岁,明白命运是自己造就的。——《易经》的智慧 每一个人,要替自己负百分之百的责任。《易经》告诉我们,一个人每二十年会变一次,我们说社会的世代交替,差不多也是二十年一次。你现在三十岁,就要替将来五十岁的时候负责任。一个人到了五十岁,就知道不怨天不尤人,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五十岁,我们就知道一句话:我们一生的努力就在证明自己有什么样的命!即使证明到最后自己是不成功的,不成功就不成功,心安理得就好。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成功呢?每一个人这一辈子来到世上,是要跟别人过不一样的生活,想不一样的事情,不是每一个人都要一样,更不可能每个人都会一样,这个在心理学上就叫做个别差异。世界上的你是唯一的,没有第二个人完全跟你一样,这就是个别差异。既然这样,那我们干吗还要学别人呢?那是浪费时间,因为永远学不像,最终还是要做自己。
五十岁,明白命运是自己造就的。——《易经》的智慧  
命是谁造的?是自己造的。自己造出自己这样的命运,又能抱怨谁?认了。能不能重来?没有办法重来。人生最奥妙的,就是你永远没有办法重来!  所以“六十而耳顺”。
为什么要耳顺呢?因为这个时候会碰到很多根本不了解你的人,却在你面前指指点点地讲一大堆,你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听了会发脾气,不听也会发脾气,那怎么办?耳顺,就是听了跟没有听一样: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呢?怎么能对我乱批评呢?有什么好批评的呢?
一个人现在的处境,就是自己从小到大累计起来的结果。——《易经》的智慧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自由自在,可是还有所约束。“不逾矩”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从小到七十岁,规规矩矩,几乎已经变成他的生活习惯,大概不会有太大的差错,也就可以放心去做了。
  孔子一生分成两个阶段,一个是四十岁以前,一个是五十岁以后。所以孔子讲了一句话,说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搞不清楚自己是干吗的,大概这一辈子也就算了。孔子讲得很清楚,四十岁到五十岁是人生最重大的关键。
  一个人四十岁以下,让他上达很难,只能叫他下学。下学而上达,四十岁以上的人才有办法上达。上达什么?上达天命。下学什么?下学就是一般的学问。孔子最后综合成一句话,六个字,叫做“尽人事,听天命”。记住,五十岁以前要“尽人事”,排除万难,不管别人说会不会成功,应该做的,你就全力去做。可是到了五十岁以后,你要听天命。我有这个成功的命,我自然会成功,如果没有,我也不强求。强求干吗,那么辛苦干吗?所有的名跟利最后都是空的。
 孔子一生不只画了一个卦,孔子更重要的卦,是对自己一生在六个阶段中完全不同的人生感受。那么孔子在自己人生的六个阶段中,都有些什么样的人生感受?而这些人生感受,对于我们的人生,又有什么启发呢?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孔子的一生还画了一个更重要的卦,这个卦分上、下两部分。第一个,出现在《论语》的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与“十有五而志于学”是对应的。
  “十有五而志于学”是孔子人生的一个理想和计划,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他实践的成果。这个“习”绝对不是温习、复习。我们现在的老师搞错了,叫学生拼命温习、拼命复习,以至于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习”是习惯,只是学了并不算数,还要养成习惯,这样才会快乐。学了以后只是记在脑子里,不会操作,成了记忆的负担,这有什么快乐呢?只是应付考试而已。孔子的意思是,学了以后要赶快在生活当中实践,并养成习惯。当我们发现学习会带来这么好的习惯,而这些好的习惯又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收获,这多喜悦呀!
  第二个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就是“三十而立”的成果。一个人到了三十岁,跟所有人来往都有了基本的原则,不乱来,朋友才会乐意跟你交往,才会一有时间就大老远地来看你。那这个原则是什么?就是要将心比心,站在朋友的立场来想事情,不能只顾自己,不想别人。
  “四十而不惑”的成果是什么?就是“人不知而不愠”。“愠”就是小小的生气。因为你对自己的原则已经不惑了,可是别人会惑,人家会说:“你干吗这样子?”遇见这种情况,你一点都不必生气,因为别人没有办法了解你,你生气做什么?“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难做到的事情。今天许多人跟孔子所讲的刚好相反,是人不知而大怒:“你不知道我是谁吗?瞎了眼了!”完全与孔子背道而驰。
  其实“隔行如隔山”,所有的运动明星里面我只知道姚明,其他的我都不认识,因为姚明的个子特别高。为什么电影明星我都不认识?因为没有必要。那你就可以想象,你在你的行业里面再优秀,再特别,但别的人还是会不认识你,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你自己不迷惑就好了,别人怎么想,别人怎么看,那是别人的事情,你完全没有必要生气。
  “五十而知天命”对应哪句话?这句话大家也是很熟的,叫做“发愤忘食”。这样你才知道,人不能小时候就发愤忘食,因为那时候志向没有定下来,原则没有定下来,更因为那时也没明白自己这辈子是来干什么的。在这一切都没有确定的时候发愤忘食是很危险的。发愤忘食干什么?看言情小说,完了;交朋友,也完了;上网吧,更完了!
发愤忘食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你知道这一辈子要做什么的时候,明确了自己这一辈子的目标以后,才可以发愤忘食地全心全意去做。这个时候不能再计较了,更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
 “六十而耳顺”的成果,孔子用四个字,叫做“乐以忘忧”。乐以忘忧是什么意思?如果一个人明明身陷忧愁的处境,却还乐得出来,这种人就是糊涂,就是麻木不仁。乐以忘忧,是说要把所有的忧愁都当做乐趣来看:这件事对别人算是忧愁,但是对我就是乐趣,因为这是我要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命。别人觉得我辛苦,那是别人的事。
明确一辈子的目标,就全心全意去做。
乐以忘忧,就是把所有的忧愁,都当做乐趣来看。
人要服老,不要认老。——《易经》的智慧  
一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当中,还有忧,还有惧,还有虑,还有很多阻碍,就是表示自己还没有发愤忘食,还没有全力以赴。一个人找到自己要做的事,就会忘记辛苦,但这只是初步而已。以后还会有很多人打击你,会有很多人在背后议论你,甚至公开向你挑战,想抓你的小把柄,而你抱着“无所谓,本来就是这样”的态度,一笑了之,这才叫做乐以忘忧。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他们会觉得很忧虑;但是在你看来,这是一种乐趣,因为接受有具体目标的挑战,本来就是一种乐趣。这才是《易经》有阴有阳的一种变化。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成果,孔子也用一句话来表述,“不知老之将至”。孔子从来不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因为他根本没有年纪大的观念。一个人怎么做都很自在,都没有苦恼困扰,怎么会觉得自己老了呢?
  人要服老,不要认老。生理年龄是谁都逃不过的,但是精神、心理的那种状态每个人都不一样。孔子永远保持年轻,就是因为他有这样一个具体实践的结果,这些都在《论语》里面(见图8-15)。我读完《易经》以后,重新去看《论语》才知道,孔子真是了不起!图8-15
孔子画了很多卦,其实每个人一辈子都在画很多卦,所以我们要来看看《易经》里面的卦。
《易经》是以八卦做基数,所以讲《易经》时,八卦就代表六十四卦。但是既然是六十四卦了,我们就要给每一卦一个代号,叫做卦名。有乾卦、坤卦、既济卦、未济卦、泰卦、否卦……每一卦有一个卦名。可是卦名出来以后,大家是不是就很明白了呢?还不一定,因此还要有卦辞。卦辞就是解释为什么要取这个卦名的。
卦是代表大的环境,每个大的环境里面还有不同的阶段变化,就叫做爻。一个卦有六个爻,就告诉我们,任何一件事情最好把它分成六个不同的阶段,然后再去探究它阶段性的变化,大概就能八九不离十地知道它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既然有六个爻,我们就给每个爻一个不同的爻辞,来说明这个卦处于这个阶段的特性是什么,要注意什么事项。这样一来,当我们看到一个卦的时候,从整体的环境到部分的操作,都会非常清楚了。
  六十四卦里面,除了卦辞和爻辞以外,还有“用九”和“用六”。凡是有阳(—)出现的时候,你就知道它是用九。凡是有阴(--)出现的时候,你就要考虑到用六。
用六比较简单,就是说如果是阴爻的时候,你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对你的人、对你的事要忠诚到底。因为阴是配合的,配合的人不能有太多的主见、太多的主张,而是要全力配合,忠贞到底。
  当阳出现的时候,你就知道它是创造性的,跟阴是不太一样的。一个有创造性的东西,不能乱变。所以用九告诉你,虽然你是阳,虽然你要创造,但是你要完完全全把握住不同阶段的特性,不能只想到创造,否则到最后就是乱变,就会祸患无穷。所以对用九要非常小心,要告诫自己,就算是阳刚十足,就算是创造力无穷,也要注意一句话,叫做阶段性的调整。因此同样是龙,有的龙可以飞,有的龙还是不能飞,要看自己在什么位置,是什么特性,不能随便地表现。
  要看《易经》里面的卦,当然得从乾卦开始说起。所以我们下一讲就要说说:乾卦说了些什么?
解读“乾”卦《易经》的六十四卦,代表了宇宙人生的六十四种情境,也告诉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如何应对。所以,要解开《易经》的奥秘,从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卦象入手,逐一玩味,应该是不二法门。
  《易经》的第一个卦,就是乾卦。乾卦的爻辞是: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这些话都代表着什么意思?我们又应该如何通过学习乾卦,来调整自己的人生呢?
解读乾卦。宇宙人生有很多密码,《易经》将其归纳成六十四个。那么第一个密码是什么?就是乾卦。把乾卦六爻逐一解开来看,乾卦这个密码给我们的就是六个字而已:潜、现、惕、跃、飞、亢(见图9-1)。记住,《易经》的卦爻要从底下往上看。图9-1

乾卦六爻都是龙,可是处境却不一样,所以又特别提醒我们:群龙无首。即使这六条龙是同样的龙,但是在不同的阶段,也要有不同的表现,不可以只有一种方法。“无首”就是指不固定的方法。
  “群龙无首”这句话写在什么地方?写在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叫做“用九”。看过《易经》就应该知道,整本《易经》六十四卦中,除了乾卦有“用九”,坤卦有“用六”之外,其他卦都没有“用九”或“用六”。所以要讲乾卦,应该先把“用九”搞清楚。
  乾卦的“用九”是:“见群龙无首,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你表现得群龙无首的时候,你就大吉大利了。这不是很奇怪吗?我们平常想到或者听到群龙无首的时候,都是指负面的,贬义的,表示一个团体没有人领导,乱七八糟。可见是几千年来,我们传来传去传错了。因为群龙无首如果解释成一个团体没有好的领导,大家乱成一团,那就不可能是吉。
  群龙无首的意思是,就算你是龙,你很了不起,但是处在不同的阶段,你也要有不同的调整,不能因为自己是龙,就一路走到底,否则会死得很惨。用现代话来讲,“见群龙无首”,最好解释成人生在不同的阶段,要做出不同的调整。所以我常常写一句话送人家:人生就是阶段性的调整。
人生就是阶段性的调整。——《易经》的智慧
人生做好阶段性的调整就是“见群龙无首”。所以有时候,我们把文字误解了,或者扭曲了,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乾卦把人生分成六个阶段,一个阶段差不多是20岁。当然,20岁只是个参考而已。有的阶段就几年,有的阶段可能好几十年,有的人可能到了第三阶段就不见了,这些情况都有。
  这六个阶段用六个字来代表,从底下算起:
  第一个阶段叫潜。就是潜藏起来,暂时不要表现。
  第二个阶段叫现。中国人通常不会马上表现出来,都是先藏一藏,等到合适的机会才表现出来。
  第三个阶段叫惕,警惕的意思。如果你不表现,偶尔不警惕倒还无所谓;一旦表现了,再不警惕,那么你所有的缺点都会慢慢暴露出来。记住一句话,你只要一表现,四面八方的打击就可能都来了,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防范打击。
  第四个阶段叫跃。就是你要想办法,找机会去跃登龙门。一生一世就等这个机会,看看跃不跃得过去。一登龙门,就身价百倍;要是跃不过去掉了下来,也就算了,就准备离休好了。
  第五个阶段叫飞。这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跃上去,飞龙在天,不得了,所以叫做飞。
第六个阶段叫亢,警惕意味很重。飞龙在天,很荣光,可是《易经》劝我们,当发展到第五个阶段的时候,大概要适可而止了,不能再过分了,再过分就是高亢,所以第六个阶段叫做亢,“亢龙有悔”。如果你的事业已经经营得很平稳,那就不要再盲目地强求做强做大,再下去可能会因为过度扩张而倒闭,最后一定是“亢龙有悔”。
  乾卦第一爻的爻辞是:“潜龙勿用。”“潜”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在人生的第一个阶段,人的能力还很有限,需要先潜藏。但是“勿用”是什么意思呢?是说不要表现你的才能,还是说不要使用你的才能呢?
  一个人,潜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不是卧在那里干脆就不表现了。有能力的人才需要潜,没有能力的人,根本无所潜。
勿用就是站在不用的立场来用。——《易经》的智慧
第一阶段,潜龙勿用(见图9-2)。这个“勿”字不是“不”的意思,不是说在潜龙的阶段就不要用,勿用不是不用。非礼勿视,你要不要看?非礼勿言,你要不要讲?“勿”跟“不”是不一样的,“勿”其实含有“要”的意思,勿用就是站在不用的立场来用。图9-2

这样大家才知道,中国人有意见,都会先说“我没有意见”,如果你说你没有意见,人家也不再问你,那就表示即使你讲,人家也不听,那你还有讲的必要吗?很多时候,领导问部属有没有意见,部属多半说没有。领导说:“有就说啊!”你还说没有,领导再坚持让你说,那你就要说了。第三次还不说,要到什么时候才说呢?
  为什么中国人一定要“推、拖、拉”?很多人不太了解,“推、拖、拉”是推给最合理的人,而不是把时间推掉,也不是把责任推掉。责任是绝对推不掉的,推脱责任只会浪费时间。真正会推拖,是推来推去,推给最合适的人。
  开会的时候,第一个发言的人经常是没有人听他讲什么。我经常有机会与一些公司的老总接触。有一次,我坐在一位总经理旁边,旁听他们开会。会议一开始,总经理说:“我们大家都很忙,抽出时间开会,大家有话就要说,不要客气。”然后有人就举手,第一个开始讲话。可是总经理却一直跟我讲话。我很不好意思,跟总经理说:“老总,你叫人家讲话,人家讲的时候你又不听,一直跟我讲话,这样不好吧?”他说:“怎么不好?有什么不好?我告诉你,他讲的话没有一句可以听的,这种人讲话我再注意听,那我不是鼓励坏人吗?我跟你讲话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在暗示他不要再讲了,再讲我要给他难堪了。可是他连这个都不懂。”
真正会推拖,是推来推去,推给最合适的人。——《易经》的智慧  
所以通常开会的时候,我们都会先听别人讲,听来听去,他的意见还不如我的,那我就要讲了。这时再不讲,像话吗?如果听来听去,他的意见比我的好,我就想,幸亏我没有讲,如果我讲了,那就贻笑大方了。这是多有利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争先呢?我们现在都说要争先,实际上是误解了老子的意思。
  老子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你慢慢去体会,老子是要争先的,道家也是很积极的,但是他是站在不争先的立场来争先。“潜”的意思就是站在不要的立场来要,才不会乱要;站在没有意见的立场来发表意见,才不会乱说话。
  以后当你讲话的时候,下边有人叽里咕噜,你就知道他不想听。既然他不想听,你还讲什么?那纯粹是浪费时间。
你要第一个讲可以,但不要举手。你先看看别人,一圈看过去,有人看你,你就请他先讲,他一定说不要,而且会请你先讲。你再请其他人先讲,所有人都不肯,你再站起来讲,没有人会嫉妒你,因为你已经谦让了那么多人,这时候就应该当仁不让。如果你连一个都不让,自己就站起来讲话,那就表示你完全是目中无人,谁愿意听你讲什么呢?
  中国人会“推、拖、拉”,是有用意的,就是我对你有礼貌,我尊重你,你要先讲,我一定不跟你抢,但是你们都不肯先讲,那抱歉,我先讲,这时候才叫当仁不让。所以,同样是第一个讲,会收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其实就这么一点点差别而已。
  我希望各位了解,“潜”就是为了要表现,“潜”如果是什么也不要,那就连潜都不要讲。《易经》讲“不”,就是“要”,因为它是“一阴一阳之谓道”,“要”跟“不要”是连在一起的,不会分开。
潜就是要表现。——《易经》的智慧
诸葛亮潜了二十七年才“现”,所以他一出山就有非常不得了的表现。如果他只是穷耕南阳,整天只是在那里种菜,过不问世事的日子,刘备请他出来有什么用?所以,我不认为是刘备自己去三顾茅庐的,那根本就是诸葛亮设的一个局:他先使自己给世人一个好印象,然后就有人在刘备面前夸奖他,弄得刘备不得不来。刘备哪里是自动来的?可是我们都说是刘备自动去的。所以诸葛亮就是做到了让人家来找他,而不是自己推销自己。
  今天的人动不动就说要推销自己,那就是自我作贱,把自己当商品了。我们是商品吗?当然不是。今天有很多事情根本就是做错了,但是我们不知道。只要懂《易经》,我们就能调整过来。
你准备好了,还要再观望观望,真的没有人比你更好,你才表现。你准备好了,可是发现自己还是不行,那就干脆不要表现了,至少不会出丑。你不表现,是不会出丑的,你不开口,人家真的搞不清楚你有多大内涵,可是只要你一开口,五脏六腑都被人家看得清清楚楚了。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站起来讲。
  一个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还要看时机,如果时机不对,就要潜。诸葛亮老早准备好了,但是时机不对,他不出来。如果时机对,他不出来也不行。倘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还不下山,那他一辈子就默默无闻了,历史上就不会记载他,我们也就不知道有他这个人,他就白活一生了。老实讲,诸葛亮下山的时候,他知道自己这辈子是不会成功的,只是因为看到刘备那么诚恳,这才同意下山的。诸葛亮最伟大之处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不是有成功的胜算才下的山,因为他知道,人对了,可是时不对,而时不对,人对也没有用。
  “潜龙勿用”,既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意思,也有蓄势待发的含义。其实无论是人的一生,还是一件事情,开始的时候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不能冒冒失失地就表现出来。那么,当一个人开始表现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乾卦的第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又是什么意思呢?
“潜”是做好充分准备,以蓄势待发。在此基础上,一旦看准时机,就要充分地“现”。不现则已,一现,就“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见图9-3)。什么叫做大人?大人跟圣人有什么不同呢?图9-3

  其实最懂什么叫大人,什么叫圣人的是老百姓。老百姓叫大人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大人啊”,下面一定是“救命啊”。喊救命,才跟大人连在一起。有谁听到有人说“圣人啊,救命啊”?圣人怎么会救命呢?圣人只会教训你,怎么会救你的命?会救你命的人叫做大人,会教训你的人叫做圣人。一个人,不管他的官职多小,他只要管到你,他就是大人。圣人是摆着好看的,虽然很有学问,但是救不了人;圣人的道德修养很好,很会讲道理,但是他救不了人。如果圣人能救人,那么普天下老早已经太平了,自古以来有多少圣人,可就是救不了世人。
  “利见大人”有两个意思:
第一个,就是你要表现出像大人一样的风范,不是小里小气的。一个人不表现则已,一表现,就要让人感觉到你这个人胸怀很宽广,是要照顾所有的人,不是自私的。如果有这种表现,大家就可以让你一路上去而不予阻挡。有的人一表现,就让别人感觉到他完全是为自己,完全是只顾眼前,想把别人压下去,那别人当然非干掉他不可。表现也是有阴有阳的,表现得受人家欢迎叫“利见大人”,表现得引起人家嫉妒,引得人家非要整你,要报复你,要把你整下去,那就是小人。所以,引起人家嫉妒,自己也要检讨,不完全是别人的原因。
如果引起人家嫉妒,不完全是别人的事情,自己也要检讨。——《易经》的智慧
你自己问心无愧,表现得有大人风范,能让人家都觉得你这个人有一套,那自然会“利见大人”。但是,前提是不会伤害到大家。如果你有一套,但是会伤害到别人,那么别人就会趁你现在不成气候,先干掉你。太多的年轻人,一进社会就受到很大的打击,于是从此对社会失去了信心,变得比谁都坏,这是非常可怜的。
  第二个,就是你要得到大人的赏识。“九二”的表现只要没有得到“九五”的赏识,是成不了气候的。上面那个重要的领导赏识你的作风,你能获得领导的栽培,你才能有所作为,因为每个领导喜欢的作风是不一样的。
  领导最起码有两种,一种是用眼睛的,他不太用耳朵,你跟他讲什么,他根本听不懂,你拿给他看,他看得很清楚;一种是用耳朵的,他不太用眼睛,你写了半天,他却觉得很烦,你讲给他听就好了。这就叫阴阳。所以当干部的人,首先要摸清楚自己的领导喜欢哪一种。如果他是比较喜欢用耳朵的,那你就口头报告,如果他是比较喜欢用眼睛的,你报告没有用,他前面一听,后面就忘了,然后再问你,你再讲吗?肯定不能再讲了,干脆写给他,他就会觉得你这个人很不错。
  只有上面的“大人”才能救你的命。上面说打击得对,你一下就被打下去了,上面说你是被冤枉的,你就被提上来了。
  “利见大人”,一方面是指自己,一方面是指上面。
  乾卦告诉我们,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可以开始表现出自己的才能,但是当要开始表现的时候,就要非常谨慎警惕了,所以第三爻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就是说,只有谨慎警惕,才可以避免灾祸。曾仕强教授认为,人生所追求的,就应该是无咎,而不是什么大吉大利,这其中的道理又是什么呢?

 第三个阶段(见图9-4),需要高度地警惕。我们知道,诸葛亮一下山就面临着各种严峻的考验,关公不服他,张飞也不服他。他们心想:我们跟刘备是结拜兄弟,你算老几?坦白讲,就连刘备一开始都没有很重用诸葛亮。刘备刚开始只是把他当做一个顾问而已,是后来他表现得非常好,关公、张飞都很服他以后,刘备才正式拜他为军师的。图9-4

一个人,不表现则已,一表现,你就要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打击。试想一下,如果你要出手打人的话,你是打弱小的人还是打强大的人?你打弱小的人,那就是欺负弱者,所以要打就要打强的。他表现好,就要打击他,他表现不好,打击他干什么呢?这是人之常情,不要认为这个不好,这跟好不好没有关系。
  我们专门喜欢打击老板赏识的人,打小报告也都是打那些老板看好的人。老板看不起他,你打小报告干什么?根本没那个必要。有些人觉得很奇怪,明明自己做得这么好,怎么老受打击呢?其实一句话就讲完了,那么多人打击你,就表示你做得好。如果没有一个人打击你,就表示你根本是在混日子。很多事情我们要反过来想,不要想得太片面。
  乾卦的第三爻,出现了“无咎”两个字。大家要注意,《易经》追求的就是“无咎”,而不是所谓的大吉大利。
当一个人获得某些利益的时候,也注定要失去一些东西。——《易经》的智慧  
大吉大利有什么用?吉的后面一定是凶,因为吉凶是连带的。当你得到某些好处的时候,也定会失去一些东西,不可能只占便宜,而不吃一点亏。比如你做生意,如果生意很好,那你就很忙,根本没有时间看电影;如果生意不好,那就赚不着钱,但却有时间看电影。这就看你自己要选哪一个了,不可能是什么好事你都要,而所有不好的事都跟你无关,有一得必有一失。
《易经》的最高追求叫做“无咎”。很多人都认为“无咎”就是没有过错,那是不可能的。人怎么可能没有过错呢?人活着,只要眼睛没有永远地闭起来,你就永远有过错,只是大小不同而已。“无咎”,就是你只要行得正,做得正,就算有点小过错,大家也很容易谅解你,也不会有什么凶祸。
  一般人都喜欢大吉大利,但是我们更应该知道,大吉大利跟凶险祸患是一体的,当人家把你捧得越高的时候,你就知道,掉下来是越惨的。无缘无故爬那么高干什么?爬得低一点,万一掉下来,了不起摔痛了一点。但如果爬得高一点,骨头就摔断了,再高一点,就摔死了。人有没有必要爬那么高?这个需要个人自己斟酌。顺理成章,该爬高就爬高,倘若不必要,那就适可而止,到哪里都很快乐,有这样的修养就对了。
不勉强追求任何事情,但是要尽力。这两个合起来,就是我尽力,我不勉强。很多事情都应该是这样的态度,包括读书在内。你去读一门功课,读到最后好像很吃力,学来学去很辛苦,那我劝你还是不要学了,因为事实已经很明显,你不适合学这个东西,干吗一定要学呢?现在我们出了个姚明,很多妈妈就鼓励儿子长大要当姚明,那你不是要害死自己儿子吗?姚明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因为他那个时机,他那个身高,正好碰上了。你现在又要养一个比他还高的,试试看,连出租车都塞不进去。
千万记住,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时一变,整个情势就都变了。我们读《易经》,最重要的是要读一个“时”字。孔子是“圣之时者”(《孟子·万章下》),他的特点就是随时随地把“时”调整得很好。
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这句话是非常重要的,哪怕你是龙,哪怕你一切条件都很好,你也不能很固执地坚持一路走到底,否则会死得很惨。该潜就潜,该跃就跃,该停就停,该看就看,你就很愉快了。这句话,我们后来把它演变成大家都很熟的一句话,叫能屈能伸。作为一个人,一定要能屈能伸。目前情况对我不利,我就委屈一下,先不要吭气;对我有利的时候,我就吭气,但吭气的时候要小心,以防人家打击我。话要说得小心谨慎,不能说得太满。当你把话说得很满的时候,马上就有人传给你的老板听。那么你的老板就可能会想:是我给你机会的,你今天却这样,我下次不给你机会了。祸从口出,一旦老板不给你机会,那你就完了。
人一旦开始有了成功的感觉,往往就开始自满。一自满,讲话就会伤人,伤人的话很快会传出去,最后只会是伤害自己。我想太多人吃过这个亏,只是大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已。
警惕警惕,白天晚上都要警惕,那岂不是终日紧张兮兮吗?其实不是,警惕是再充实、再准备,准备下次再跳,要不然准备干什么?
  乾卦接下来的三个爻辞是:“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大意是说,只要能跃过龙门,就可以飞龙在天了,但是再往上走,就可能会有灾祸。那么飞龙在天之后,为什么会和灾祸相连?在这三个阶段当中,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乾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上乾,一部分是下乾。第一爻代表第一阶段,第二爻代表第二阶段,第三爻代表第三阶段,这三爻叫做下乾。第四爻到第六爻,叫做上乾。很多人还没走完下乾就没命了,也有很多人稍微有一点表现,就遭受别人打击,于是就紧张兮兮,这个不敢做,那个不敢做,一直到退休,什么作为都没有。
  要走到上乾,就必须要更充实,更有毅力,下一次要表现更好。所以第四阶段,“或跃在渊”,有一个“跃”字。鲤鱼跃龙门,就看跃不跃得过去,一跃过去,身价完全不同;跃不过去,则如落深渊,掉下去摔得很惨。
  第四爻,“或跃在渊,无咎”;第五爻,就是第五阶段,“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一个是“飞龙在天”,一个是“或跃在渊”,我们把这两个对比来看,正好是“飞”和“跃”,“天”和“渊”,所以我们后来有成语叫做“天渊之别”。就差那么一点,飞上去了,不得了,完全不一样了。在人的一生当中,最神气、最了不起的就是第五阶段,叫做九五之尊。
  第五爻的这个“利见大人”,一个是自己要表现得有大人的风范,第二个是跟底下的干部要心连心。否则,下面第四爻的人会经常拿你当目标,看你的笑话,总有一天要把你拉下去。
  九五看起来是“飞龙在天”,实际上也很难做事情。九五一发号施令,所有人都听他的,那他就要负全部责任了。人家不听他的,他还可以说“都是你们不听话”;人家都听话,他就要自己扛起来,那就责任重大了。九五说了话,自己一看不对,赶紧改了,就会有人说他是朝令夕改;九五说“让我想想”,那就是犹豫不定;九五马上表现,一定有人认为他是刚愎自用。到了九五这个位置,就真的没有那么容易的事了。身处九五尊位,可能会觉得自己很神气,当了大领导,想怎么样都行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往往是椅子还没有坐热,人就不见了。
  到了“飞龙在天”的时候,你就要衡量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为公而不为私,因为那时候地位很高,所有的人都看得到你,叫做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只要你稍微有一点点动静,所有人都看得很清楚。不用讲,你一动一静,人家就知道了你在玩什么把戏,骗不了任何人。所以,要坐稳九五的位子,第一个就是自己要表现出大人的风范。
  第二个,你底下要有得力的干部,他们所做的事情只有一个,叫做巩固领导中心。你要底下的人来巩固你,老靠自己一个人怎么行?但是你要适可而止,因为上面还有一个上九,叫做“亢龙有悔”
  如果把九五叫做老大,那么上九就叫大佬,老大上面还有大佬。每个人都要记住,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最好适可而止,不要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可以决定,可以说了算。否则,一旦“亢龙有悔”,结果是很凄惨的。
只要遇到不同的情况,你就要做合理的调整。——《易经》的智慧  
乾卦上三爻叫上乾,下三爻叫下乾。这两部分当中是有条线的,很多人一辈子只走了下乾,根本没有机会走上乾。人生最高的期望就在上乾的九五——飞龙在天。我们一辈子的努力,一辈子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有朝一日能够“飞龙在天”。但是实际上,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可以飞龙在天,百分之八十的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到。即使如此,也没有关系,因为虽然九五这辈子没有希望到达,但还有一个九二是可以让你表现的。所以我劝很多人,不要把目标摆在九五,因为那样太辛苦了。
  你现在如果是潜龙,一定要记住“潜龙勿用”不是不用,而是要先充实自己,准备周全,找到好时机,然后好好表现一下,这样就进入九二了。人要不要表现,一定要看时机,永远没有时机,那你表现有什么用?《易经》的道理需要好好去参,参透了以后自然会用。
《易经》的思维,随时随地都是非常管用的,乾卦告诉我们,只要遇到不同的情况,你就要做合理的调整。
  《论语·为政》记载了孔子讲的一句话:“君子不器。”作为一个君子,不能把自己固定下来,如果坚持“我就是这个样子”,现实会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你必须要随时改变,有时候是这样,有时候是那样,才是有弹性的,才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
我们中国人赞美一个人,常常会说“这个人了不得,有两把刷子”。中国人最起码要有两把刷子,这两把刷子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而且这两把刷子还不能固定,不能这把刷衣服,那把刷鞋子,因为君子不器,一固定下来,就没有弹性了。
  孔子之所以被称作“圣之时者”,是因为他最懂得什么叫做时间:时间就像水一样流淌,永远不停息,而且一旦消逝,就永远不能回头。所以孔子告诉我们,一切一切,“时”最重要。
“时”决定一切,时势造英雄,形势不利的时候,就算你很了不起,最后也是徒劳无功。诸葛亮下山,不得其时,最后也是没有结果的。“时”用现在的话讲,就叫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什么意思?就是你要随时去调整你的步伐,随时改变你的身段,随时用不同的方法来应对不同的情况。
  《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奥秘的一部宝典,现在我们知道了乾卦对于人生不同阶段的分析和提示,那么乾卦对于自然社会能够有什么作用?乾卦中的道理,是否可以运用于自然社会中的事物呢?
如果《易经》讲来讲去都只是在讲人,那《易经》有什么用?了不起就是引导我们把人做好而已。《易经》能解开宇宙人生的奥秘,这是它的功能,所以《易经》能够应用到一切人事地物。
我们以乾卦的初爻“潜龙勿用”为例,科学研究要不要“潜龙勿用”?当然要。一名科学家,做研究一定要铭记“潜龙勿用”,发明出一样东西,不能立刻把它呈现出来,而要先看看它对人类是有用的还是有害的。如果是有害的,就赶紧销毁它,不能让它生产出来危害人类。如果不管有害无害都弄出来,祸患是难以预料的。我们现在普遍都在用的塑料袋,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奥地利一个名叫马克斯·舒施尼的工程师研发出塑料袋以后,首先就跟公司说暂时不要生产,因为这个东西还没有分解的办法,一定要等他找出化解的办法再生产。他是个有良心的工程师,但他的老板唯利是图,当面跟他保证不会生产,可是转过身就投入生产了。这就是商业化的结果,后来那个工程师自杀了。
《易经》告诉我们,无论是科技还是人生,潜龙勿用是第一道开关。——《易经》的智慧
当今社会,每研发出一样东西都要有卖点,然而卖点拿出来,还要考虑一下会有什么后遗症,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用久了会不会害人等等。
  从这些事例不难看出,凡事如何拿捏分寸是最困难的。《易经》的乾卦告诉我们,科技也好,人生也好,我们处理事务时拿捏的分寸尤为重要,而“潜龙勿用”就是第一道考验。
学习乾卦,从“潜龙勿用”开始学起,在以后的人生中知所警惕,必定有所收获。而乾坤两卦是《易经》的门户,它们是分不开的,一分开就错了。所以,接下来我们要解读坤卦。
解读坤卦《易经》的六十四卦中,只有一个纯阳卦,那就是乾卦,也只有一个纯阴卦,那就是坤卦。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而乾卦和坤卦就好像天和地一样,既是完全相反的,又是永远离不开的。如果我们把乾卦理解为应该怎样当领导的话,那么,就可以把坤卦理解为如何做好领导的得力助手。
  坤卦的爻辞是: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六五,黄裳元吉;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用六,利永贞。这些爻辞都是什么意思?而坤卦对于我们的人生,又有哪些启示呢?
解读坤卦。
有一句话大家非常熟悉,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易经》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天天都在用,只是我们不晓得我们在用它而已。坤卦的卦德是什么?就是我全力地配合你,诚心地支持你,还有一点更难得的,就是我满怀高兴地成全你。
  乾卦有“用九”,坤卦也有个“用六”,但是坤卦的这个“用六”跟乾卦的“用九”不一样。因为乾卦是发散的,是向外的,所以它要变,就是时时刻刻要成为变色龙,才能适应环境。而坤卦“利永贞”,它是不变的。乾坤两卦并列在一起,一个变一个不变,才符合阴阳的道理。倘若两个都不变,那就固定了,僵化了。而两个都变,那就乱套了,令人无从掌控了。所以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坤卦用六“利永贞”,二者是非常合理的配合。
  坤卦的“利永贞”,意思就是你时时刻刻都要对自己的老板忠诚,这一点不能改变。作为部属,不管玩什么花样,用什么方式,对自己的老板一定要忠心耿耿。
  乾卦很自动、很风发,是向外拓展,是创造的。而坤卦则刚好相反,表现得内敛、含蓄,是向内收缩,是积极配合的。因为如果所有人都创造,没有人来配合,人人都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人类的正常秩序就乱了。红花也要绿叶来陪衬,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满园都是红花,一片叶子都没有,好看吗?当然不好看。
  每一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我的性格不适合当领导,那我不走乾卦,走坤卦好好地去配合人家总可以吧?
  其实做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功劳统统都给别人,这样一个敌人都不会有。只要你有功劳,你就有敌人,非要招来敌人干什么呢?《易经·系辞》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如果把坤卦和乾卦合在一起,你会觉得乾代表男,坤代表女。坤道一定是女性才对吗?其实也不见得。我们的历史上把坤道发扬得最好,操作得最有效的人是谁?这个人不是个女人,相反,他是个男人,就是明朝的郑和。可能有人会说,难怪,他根本不像个男的,因为他从小就阉割了。其实也不见得是这样,郑和把坤道实践得最好,跟那个无关。《易经》告诉我们,阴、阳是不分的,内在和外在缺一不可,但不能太执著于外表的形象。
郑和一生得益于一句话而已:“公道自在人心”。他从小受尽委屈,受尽羞辱,就是凭这句话支撑着自己。羞辱是你自己的感觉,当你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你就不会有羞辱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信念,郑和不辱使命,七下西洋,而且不居功自傲。他把坤道的每一爻都发挥得非常之好,所以,本来地位很卑贱的他,后来成就非常辉煌。
  坤卦的第一爻,我们称为初六爻(见图10-1),爻辞是:“履霜坚冰至。”意思就是,当我们脚踩到霜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今年的冬天会很冷,提前就要做好准备,不要到时候来不及。老天的好处就是不会一下子冷到令人措手不及,在初冬的时候会霜降,就是警告我们天气慢慢地冷了,该去做过冬的准备了。图10-1

  郑和做得非常好,虽然他地位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但是最后他的主子并没有把他当太监使用。因为他很争气,他把坤卦的每一爻都操作得非常好,做到了当他躺下来的时候比站着的人还高。

  坤卦和乾卦是相对应的,也可以理解成是下级对上级领导的配合。坤卦告诉我们,要想做好配合工作,第一步就是要有高度的警觉性,见微知变,踩到霜就要想到坚冰将至,从而做好抗寒的准备工作。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上,第二步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第二爻(见图10-2),“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直”就是向上,你的气要向上,要去支撑你的老板,不要老去支撑旁边的人。“方”就是站的位置,你的立场要很坚定,要搞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是什么。“大”就是度量要宽广一点,别人有什么好意见,怎么去跟老板讲,你都不要害怕,有什么好害怕的呢?如果你觉得他的意见比你的好就非要压过他,那就可能引起内斗,最后因小失大。图10-2

  下面一句话更难解释,叫“不习无不利”。什么叫“不习无不利”?就是你不学习,你就没有坏处。那难道不能学习吗?记住,有些事情是不能学习的,学错了,不如不学。
学错了,不如不学,叫做不习无不利。——《易经》的智慧  
很多人一辈子在第二爻就死了,因为在第一爻时他警觉性很高,所有事情都做得很好,上级就对他另眼看待了,而他就此得意忘形,那就完了。当年郑和的主子一下把他提拔起来,他如果就开始认为自己很神气了,很自信了,那他也一定会在第二爻死掉。
  第一爻顺利通过以后,到了第二爻,你就要小心,以“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作为警惕,不要染上得意忘形的那些劣习,你才会持续保持精进。坤卦的第二爻告诉我们,当你小有成就的时候,以你的年龄,你会承受不了。你赞美一个老人家无所谓,他根本不在乎。但是年轻人是经不起称赞的。为什么很多歌星最后会跳楼自杀?为什么很多人要吸毒?就是因为他长期活在掌声当中,没有了掌声就活不了,于是就自杀了。观众是很现实的,今天给你掌声,明天就把掌声送给别人,就不给你了。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的掌声而活呢?
  你当一个基层的主管,做得很好的时候,很多人会来巴结你,请托你,送你礼物,在公开场合吹捧你。可是你通常不觉得那是吹捧,会觉得他们说得很对,觉得自己本来就很出色,能力很强,所以就很享受,然后就完蛋了。记住,功劳永远是老板的,你作为一个部属,是永远没有功劳的。铭记这一点,你才会不断地有机会。如果你觉得自己有成就、有功劳,那领导就不会再给你机会了。有了小成就,就没有大成就了。像我们这个年龄,小时候就是一直被骂,这样到最后,我们才勉勉强强有点东西,这就是激励的结果。
  《三国演义》里的杨修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曹操手下的一个谋士。曹操最喜欢用聪明的人,可是杨修在历史上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表面上看是曹操杀了他,实际上杨修是被自己的聪明一步一步逼上死路的。曹操是非杀杨修不可的,只是一直找不到理由而已。最后找到理由杀他的时候,杨修说自己早知道会有今天。可见他对自己的结局是很清楚的。一个聪明人,千万不能把别人的心思完全都猜中,所有人站在你面前,都好像没有穿衣服一样,那他们不是很尴尬吗?所以人要装迷糊,这是有道理的。该装迷糊的时候要装迷糊,该很清楚的时候要很清楚,该认真的时候要认真,该马马虎虎的时候就要马马虎虎,但是我们现在都不能接受这样的话。
  作为一个社会人,要配合别人,就需要地的本性。天归天,地归地,是地,就应该保持地道,也就是地的本性。我尽我的本分,把自己的本性发扬得非常好,自然能够进入到六三(见图10-3)。图10-3

 坤卦的第二爻提醒我们,当你有了一点成绩的时候,一定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而是要认识到,配合上级领导做好工作就是你的本分。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可能进入坤卦的第三爻“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这几句爻辞是什么意思?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六三是“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这个“含”字很了不起。一颗糖果,一下吞下去和嚼碎了吃,都是不会吃糖果的人。只有含在嘴里,你才能慢慢享受糖果的滋味。所以第三爻,最要紧是那个“含”字。含是内敛的意思,你很有能力,但是一定要内敛。我们一直告诫大家要深藏不露,很多人不理解。深藏不露是很有能力的人才有资格讲的话,一个人没有能力,一共就这么多,统统露出来也没有什么,还有什么可以深藏的?我们读书总是从字面上去解释,这是很糟糕的事情。深藏不露就是告诉我们,要先想一想自己到底够不够深,如果不够深,就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能只想显露自己,因为也根本没有什么可以露。
  天生我材必有用,没有错,但是凡事永远是有阴就有阳。当前这些问题,有的是你可以解决的,有的是你解决不了的,有的明明你可以解决,可是你却不能去解决,因为轮不到你。一切都在变化,没有人能够百分之百完全掌握,就是因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世间的纯阴和纯阳是很少的,如果真的碰到,那是你的运气,而不是你的能力。我们常常分不清楚能力和运气。能力是可以掌握的部分,运气是风险性的部分。任何事情一定有风险性,只是多少不同而已。所以如果一个人完全否定运气,那这个人也是自大狂妄不现实的。
  “含”是一个功夫。你要讲话,要先含在嘴里面,不能想到就说。一个人,不能存心讨好,讨好任何人都是死路一条。讨好所有的人,你就讨好不了任何人。我们今天就犯了这个毛病,总是想要讨好任何人,讨好所有人。看到女孩子就叫美女来了,最后弄得没有一个美女了,因为大家对美的欣赏力被搞乱了。以前只要听到说美女来了,大家就会眼睛一亮。现在不是,一听说美女来了,都是皱眉头的,心想这算什么美女呢?当所有人都滥用这种赞美的名词以后,美就毁掉了。我们现在常说要心存好心,要说好话,但什么叫存好心,说好话?心里头只有两个字:合理,嘴巴只有两个字:妥当,其他都不存在。合理地判断,然后妥当地表达,就是存好心,说好话。
“含章可贞”,是说虽然你很有内涵,但是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人上有人,天外有天,而且一切都有风险性,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中,你所知道的永远是很有限的。
  “或从王事”的“或”,不是或者,而是疑惑的“惑”。办公家的事情时充满了疑惑,你才会用心去想。但是很多人都是觉得自己很内行,然后就按照自己一贯的方法去做,结果却把事情搞砸了。为什么?因为时间一变动,整个情况都变动了。你以前是那样做的,而且做得很好,但现在还照以前那样做却不一定行得通,因为时间改变了,很多变数就出来了。凡是按照旧例,按照以前的规则去办事的人,都是不动脑筋的。明知道有很多新的变数出来,还要照旧去走,那是负责任的吗?一个有困惑的人,要想办法解除困惑,才会没有惑;而一个自认为没有困惑的人,却会制造出很多困惑,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个人要记住,无成有终。我把老板交待的事情从头到尾做好,我是没有成就的,因为我做的都只是一小部分而已,所有的成就都要归于老板。任何人所做的,都是整个群体里面的一小部分而已,这才是现实。
  坤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配合,所以第三爻告诫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既要谦虚谨慎,又要尽心尽力,无论取得多么大的成绩,都不可以去争功劳。只有明白自己的位,守住自己的分,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有始有终。那么第四爻“括囊,无咎无誉”,是什么意思?又为什么说,每一个卦的第四爻,都是最关键的呢?
  坤卦的第四爻,“括囊,无咎无誉”。
  什么叫括囊?“括”是收束,“囊”是口袋。我们的口袋是什么样的?口袋的口要小,袋子要大,装的东西才不会掉出来,而且才可以装比较多的东西。这就代表口风一定要紧。
任何事情总有主角和配角之分,不可能大家都当主角。唱戏的时候,你喜欢当主角,还是喜欢当配角?如果让我选,我比较喜欢当配角,因为主角都是挨打的,配角通常不会。主角一碗面端起来,还没有吃,就开始打了,旁边的配角却可以一直吃完。这个大家要好好去体会,当配角多愉快,为什么非要当主角呢?当然大家都希望自己当主角,我们也不反对。其实《易经》告诉我们,该你当主角的时候,你不要推辞;该你当配角的时候,也要心安理得。
一个人,当配角当得很好,当幕僚当得很成功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来跟你打听消息,这是很难办的一件事情。因为你给他消息,你就会得罪人,你不给他消息,你也得罪人。他问你:“哎,老板对我有什么看法?”你讲,老板不高兴,你不讲,周围人不高兴,这是你必然要遭遇到的现实。你不说不行,说多了你就自己倒霉。所以你必须要做到对不一样的人,给他不一样的答案,这不是撒谎。任何事情,只有一个答案,但是你要分出层次。逢人只说三分话,这个三是代表多的意思。我看到这个人只说两分,看到那个人会说五分,看到另外一个人,我会一分都不说,这样才叫做逢人只说三分话。
  到了六四以后,最大的苦恼就是六五会给你一些消息,但是你要知道,他是让你去放风声的,不是当真的。领导跟你说他想把某人从外地调回来,你要不要把这句话传出去?你不传,他讲这话给你听干什么?你传出去,他会一口否认,甚至说是你自己编造的谣言。这种情况下,你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人为什么要精进?就是因为当你越来越往上走的时候,你的境遇会越来越艰难。
  其实,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向艰难险阻。从我们一出生,摆在我们前方的就是艰难险阻,而最后的结果也都跟孔明一样,死而后已。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没有两样。职位低的人,他回家还可以老酒一杯,还可以看看电视;到了中层就不行了,回去敢看电视吗?要赶快看报纸,看完这个看那个,还要上网看;到了高阶层,别说看电视,就连看报的心情也没有了,整天忙得团团转。人必须要精进,从基层到中层,再到高层,这是必然的精进过程。所以一个人,要想办法把自己修炼好,才能去担当重大的任务。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没有准备好,就去挑那个担子,挑得自己精疲力竭,然后就开始抱怨社会不公平,抱怨社会对他太苛刻,那是不对的。只有到了领导层,才可能会面临人家要灌你酒,用女色引诱你这些情况。六四是领导器重的人,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各种诱惑都是有目的的,女色不会引诱基层的人,专门引诱六四,只要抓住六四,她就抓到了很多东西。所以到了六四这个阶层,最重要的是口风要紧。口风紧不是不说话,而是说适当的话,说妥当的话。
  坤卦的第四爻,就是告诉我们要多听少说,才不会惹来麻烦。俗话说“祸从口出”,我们不应该说假话,但也不能把所有的实话都说出来。我们应该做的是说妥当的话。如果第四爻可以顺利通过,那就可以进入坤卦的第五爻了:“黄裳,元吉。”这是什么意思?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到了六五,当了高参主管,就更要小心了。六五爻辞:“黄裳元吉。”说到“黄裳”,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共同的祖先叫做黄帝?为什么用黄龙旗?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所有颜色中,黄色无论跟哪种颜色都能协调。
  “黄”代表协调。作为主管,你不需要有太多的意见,要善于协调,尊重所有人的意见,让他们自己摆平。你千万不要说谁对谁错,谁好谁坏,这个时候你要无为,无为就是你不要制造问题。很多人解释无为是什么都不做,如果什么都不做就可以把事情办好,那连话都不要讲了。
  无为,就是不要制造问题。很多事情都是主管制造出来的问题,只要主管说谁好谁坏,那就制造问题了。主管的评价是一把双面刀,一面是钝的,一面是利的,你不要只看到一面,这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点在家庭里面也有很一致的表现。以前每个家庭小孩都很多的时候,你只要当着所有小孩的面夸谁,私下里所有兄弟都会打他,哪怕他是哥哥,其他三个也会打他一个,这完全是家长惹的事。
  心里一清二楚,嘴巴含含糊糊,这才是中国人。我什么事都不做,我尊重所有的人,但是我很会协调。只要一步一步操作得很理想,自然可以“黄裳元吉”。郑和从一个受尽屈辱的小太监,一步一步走到地位非常高的内官,后来被委以重任,七下西洋,都得益于明成祖朱棣的赏识。明成祖怎么放心一个太监做这种事情呢?可见明成祖是一关一关地考验过郑和,直到发现别人都不如他,除了他以外没人能够胜任,才放心让他去做的。所以,像明成祖跟郑和就可以说是绝配,没有明成祖那个乾,光郑和这个坤也没有用,而没有那个坤,这个乾也乾不起来。当乾(明成祖)能够“飞龙在天”的时候,坤(郑和),就可以“黄裳元吉”了。
  “黄裳元吉”的意思是说,你的功劳很大,但是不会引起老板的猜疑。汉代的韩信被他的主子杀掉了,明代杀功臣的案例也有很多。一个人一直奋斗,做配角做得很好,可最后被杀掉,那就表示功亏一篑,说明修炼得还不够。因为不是每个功臣都一定会被杀掉的。如果每个功臣都会被杀,那就没有人敢当功臣了。幸好,这都是不一定的。现在很多人鼓励大家要学魏征,我认为也没有必要。唐太宗真的那么好,看到魏征就恭恭敬敬?其实唐太宗几次都想杀他,如果不是唐太宗的夫人几次救魏征,魏征早已经死掉不知多少次了。
  所以,乾坤是要配对的。乾坤在家里面就叫夫妻,在社会上就叫君臣。有人会问,现在哪里有君臣?这就是把自己局限得完全没有弹性了,现在怎么没有君臣?总要有人当主角,也要有人当配角,主角叫君,配角就叫臣,这是现代的一种君臣关系。一个团体,每个人都一样大,谁也不听谁的,那就糟糕了,就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了。但是如果每个人都不拿主意,那也完了。所以,团体里无论如何总要有一两个出头的,那就是乾。有些人个性就是乾的,有些人个性就是坤的,但是这都不是厉害的人。真正高明的,是该我乾我就乾,该我坤我就坤。能屈能伸才是最高明的。
历史上能够“黄裳元吉”的,除了郑和以外,还有谁?三国时代那么多了不起的人物,真正把坤卦做得最好的是贾诩。曹操这个人是翻脸无情的,基本上真正的龙都是翻脸无情的,因为龙本来就是翻云覆雨的,不然怎么叫龙呢?要不要跟随这样的龙,也是个人自己的选择。伴君如伴虎,连这点都不知道,那就是找死。其实帮助曹操最大的人叫荀彧,但他最后却被曹操杀了。曹操杀荀彧太简单了,只是送了一个空盒子给他。丞相送来礼物,荀彧打开一看是个空盒子,他就明白什么意思了,然后就自杀了。可能有人会说他何必那么敏感呢?一个空盒子而已,何必要自杀呢?但是他如果不自杀,等到被曹操杀,那会死得更惨!曹操送他一个空盒子,就是告诉他一句话:一切都是空的,现在我们已经没有缘分了,你自己看着办吧。曹操这样一个举动,已经把意思表达得非常清楚了。
  曹操为立嗣之事犹豫不决,不知道到底应该让哪个儿子来继承自己的王位,于是就开始问幕僚。听了有些人的回答,曹操很不高兴:都是我的儿子,你们为什么偏心呢?当然也没有人敢反问曹操:“都是你儿子,你为什么问我呢?”如果谁敢这么问,那就死得更快了。
一问就回答,曹操会说幕僚偏心,但是如果不回答,曹操又会说他们不关心将来的新主人,怎么回答,曹操都不满意。最后,曹操问贾诩:“你看我把大业传给哪个儿子比较好啊?”贾诩站在那儿若有所思,半天不吭声。曹操有些生气了,说:“我问你话,你为什么不回答呢?”这时贾诩才说:“我正在想刘表、袁绍的事情。”他这一句话就很巧妙地回答了曹操。因为刘表、袁绍就是废长立幼,结果惹出很多乱子。曹操是何等聪明的人,听了贾诩这句话,当即就做出了决定。一个人不讲出来而能够让人家知道,这才是最会沟通的人。讲了半天人家还听不懂,有什么用?不过是浪费唾液,磨损口舌而已。老实讲,要元吉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历史上也有很多人做到了。
《易经》每一个卦有六个爻,你一辈子能走到第几爻,那要看你的造化,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六爻全部走完。当然最好是走到第五爻就死了,那是最愉快的,因为走到第六爻的,最后都非常凄惨。
  《易经》中每一个卦的六个爻,可以说是代表了人生或事物的六个阶段,从第一爻往上,应该是一步比一步高,一步比一步好,但为什么曾仕强教授说第五爻是最好的,如果到了第六爻,将会非常凄惨呢?那么第六爻“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是什么意思?又怎么能够避免呢?
  坤卦第六爻,我们称它为上六,爻辞是:“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坤卦从初爻到五爻没有出现一个龙字,怎么上六突然出现一个龙呢?物极必反,坤卦到了第六爻,就开始要“乾”了,上六突然间变龙,就是柔到极致变成刚了。有一句话,女同胞听了会很不高兴,但是我们要解释一下,不能回避,叫做最毒妇人心。为什么说最毒妇人心而不说最毒男人心呢?这不是男女不平等,而是因为女性同胞她一直很柔,但是到关键时刻,她比男的还刚。
  物极必反,事物一旦发展到极致,就开始反向发展了。当乾卦走到极点,就会走向坤卦。现在坤卦已经快走到终点了,龙就出来了,于是乾龙跟坤龙就要交战了。当领导和军师对立起来的时候,你想想看,一定非常惨烈,所以“其血玄黄”。黄是地龙的颜色,玄是天龙的颜色。我们都说天龙地虎,这个老虎也会变成龙,不是天龙,而是地龙。“亢龙有悔”,“龙战于野”,就是天龙跟地龙斗,乾龙跟坤龙争斗谁都解救不了。
  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苛求,这永远是自然的真理。
  孔明到最后也是遭刘备猜忌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他跟诸葛亮说:“我儿子你可扶就扶之,不可扶你就取而代之。”这就开始有了“龙战于野”的味道了。所以,诸葛亮赶紧跪地磕头,磕到头都出血。实际上以诸葛亮当时的身份,他没有必要这样,他可以只讲一句话:“你多虑了,不会这样。”但是如果他说“你多虑了,不会这样”,就表示他有这个野心了,那就是老三老四。所以大家读历史,要深深去体会它背后的道理,否则只是看热闹,看半天什么都没有得到,就没有意义了。戏剧演出来的只是故事情节,不会直接说出其中的道理,道理永远是背后的东西,我们所看到的都是现象,都是数据。现象、数据后面更重要的东西,从来没有直接讲出来过的,叫做道理。
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苛求,这永远是自然的真理。
道理永远是现象背后的东西。——《易经》的智慧  
清末重臣曾国藩是有能力造反的,但他就是不造反,因为他知道“龙战于野”的恶果。他已经过了“黄裳元吉”的阶段,当他的声望开始威胁到皇帝的时候,他只好拼命写家书。一个人写家书,有必要让大家都看得到吗?那还算什么家书?从这一点我们就知道,曾国藩的家书不是写给他家里人看的,而是写给皇帝看的。曾国藩能上奏皇帝说自己有实力,但是绝对不会造反吗?当然不能,如果他写了这个奏表,那就表示你动了造反的脑筋。所以曾国藩不能讲这个话,于是他就拼命写家书。老实讲,皇帝看了曾国藩的家书以后才放心,相信他没有造反的心,这才放过他,要不然他也会很惨。
  年羹尧战功赫赫,最后却“龙战于野”,硬是被雍正杀掉了,他没有守住“黄裳元吉”这一关,就是因为他让雍正皇帝感觉到了威胁。年羹尧打了胜仗归来,雍正真的很感谢他,于是到城门去迎接。当他看到年羹尧的士兵虽然打仗归来,但是一个个精神抖擞,非常整齐,于是就说:“请稍息。”可是他说了这句话之后,没有一个士兵动。这时候,年羹尧千不该万不该讲那句话,他说:“他们只知道有将令,不知道有君令。”雍正当场没说什么,但是他心里想:好吧,试试看吧。所以年羹尧非死不可。
  乾卦不能单独发挥,因为红花也要绿叶来陪衬。坤卦没有办法单独操作,因为你一定要找到好主人,才可以全力去配合,否则你配合谁呢?因此,我们要看《易经》,最好把两个相应的卦合起来看,不要单独去看。所以,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乾坤人生,看看应该怎样把乾坤合起来看。 
乾坤人生乾卦和坤卦是六十四卦中最特殊的两个卦。乾卦是全阳的,坤卦是全阴的,当这两个卦象合在一起看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乾坤是绝配。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乾坤绝配,但为什么有的乾坤配流芳青史,而有的乾坤配却留下千古骂名呢?
  《易经》通过自然的原理,推论出人生的哲理,就是水深火热的循环往复。《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既代表了宇宙中的六十四种情境,也代表了人生中的六十四种状况,这六十四种状况虽然完全不一样,但有一种共同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什么?对我们的人生又有什么警示作用呢?
乾坤人生。我们曾经讲过,《易经》是解开宇宙密码的一部宝典。我们的祖先把宇宙的密码归纳成六十四个,乾卦是其中的一个密码,坤卦又是另外一个密码,我们又知道每一个密码里面,都还包含六个小密码。乾坤两卦各有六个小密码,加起来一共有十二个小密码,正好一打。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以这十二个密码做基础,不断地变化。
乾是纯阳,所以乾卦的密码我们都用一个字来代表。
乾卦的第一个密码是“潜”,就是能够潜伏在里面。
第二个密码是“现”,潜到适当的时候,时机成熟了,就要现出来。
第三个是“惕”,你潜在里面,人家找不到你,也就不会把你当目标,可是一旦你显现出来,就可能让别人看着不顺眼,就会干扰到别人,于是各方面的打击就来了,所以你要好好警惕。
第四个密码是“跃”,就是准备要一跃升天。人生最关键的就是这一跃,跃得上去,就飞龙在天了,跃不上去,那就等着退休了,就这么简单。
第五个密码是“飞”,真的飞龙在天了,面临的挑战就更加严峻,所以这时候需要特别小心。
  第六个密码是“亢”,这个很难逃得过。任何东西到了高亢的地步,就会物极必反,走向另外一个方向,所以要怎么样去因应就更为关键了。
  乾卦的六个密码是潜、现、惕、跃、飞、亢,因为坤卦是纯阴的,所以坤卦的六个密码我们都用两个字来代表。
坤卦的第一个密码是“履霜”,就是当你的脚踩到霜的时候,就应该做出相应的准备。
第二个密码是“不习”,就是不要学一些不好的习气,要保持原来那种很纯正的态度。
第三个密码是“含章”,你越来越有学问,越来越有才华,就更要小心,保持谦虚的态度,因为内在美永远是超过外在的。
第四个密码是“括囊”,因为这时候你知道很多讯息了,人家一定跑来跟你打听,你的嘴巴一定要越来越紧。年轻人乱讲话,人家骂骂就算了,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还乱讲话,没有人会原谅。
  第五个密码是“黄裳”,到了黄裳就要守了,就要适可而止了,因为再继续向上就是龙战。
  第六个密码就是“龙战”,天龙地龙交战,那个结局是很惨的。
大家一打开《易经》就会看到,乾也好,坤也好,它们的卦辞都有四个字,叫做元、亨、利、贞(见图11-1),而且这四个字在整部《易经》中也经常出现。那么元、亨、利、贞,到底讲的是什么呢?图11-1

  《易经》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卦是纯阳的,坤卦是纯阴的,但是这两个完全相反的卦象,却有四个共同的字,这就是元、亨、利、贞。那么,为什么乾坤两卦中都会有这四个字呢?这四个字又代表什么意思呢?
我们有理由相信,元、亨、利、贞,在当时是非常通俗的用语,否则周文王用很艰涩的文字写这些卦辞爻辞给谁看呢?周文王的用意是要普及《易经》的道理,让大家都按照道理过快乐的日子,所以他一定会避免用艰涩难懂的文字。可见元、亨、利、贞在当时是很通俗的,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后人渐渐不知道它原本的意思了。所以,你会发现在很多书中,关于元、亨、利、贞这四个字,有着很多不同的解释,目前看到的至少有十四种。当然,我们没有必要把这么多种解释完全搞清楚。
  元是开始的意思,任何事情都有个开始,所以叫元始。中国最古老的神就叫元始天尊,我们到任何一个地方去,只要那个庙是最旧的,就一定叫开元寺。亨就是亨通。一件事情开始时一定会亨通吗?这个值得我们思考。实际上,很多事情开始时并不亨通。一家店铺好不容易开张了,没过三天就倒闭了。一件事情开始时好好的,但很快就一团糟了。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可见元要亨,就必须要把元做得很好,叫做固本培元。
  任何事情都是有条件的,这个很重要。所以说一开始就会亨通,这种话我们最好不要相信。准备得很充实,顾虑得很周到,时机又很合适,方方面面都准备得很妥当,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一开始就能亨通。亨通以后,一定会获取相当的利益,因为皇天不负苦心人,一分努力,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这时一个最大的考验就出来了,就是那个贞字。贞是正的意思。当你获利的时候,你就要小心,要分清是正当利益,还是不正当利益。因为利益一定也有阴阳两种,一种是正当的利得,一种要么是暴利,要么是邪利,要么是不法的利益。如果获得的是正当的利益,就会贞下起元,就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大更好。
  元、亨、利、贞也是循环往复,不断向前发展的。刚开始是小规模的,元、亨、利,到贞,只是一个小圈圈。通过了贞的考验,下次元就会做大,亨利贞也就更大,然后一圈一圈都是元、亨、利、贞,元、亨、利、贞……(见图11-2),整个事业就这样大展宏图。图11-2

一年四季也是元、亨、利、贞的循环往复。春天就是元,夏天就是亨,秋天有收获了,就是利,冬天要好好储藏,就是贞。如果今年冬天没有好好储藏,或者秋天收获以后就赌博输掉了,那么来年春天连种子都没有了,还能做什么呢?一个人要记住,一切都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但是,这个过程可大可小。你的努力到底是要使它大还是使它小,都是自作自受,怨不得别人。
  我们也可以把一天看成元、亨、利、贞,清晨是元,慢慢到了中午,就是亨,下午把一天的收获做一个归纳即是利,到晚上好好休息,就是贞了。第二天精神抖擞,又开始了下一个元、亨、利、贞。所以孔子认为,元、亨、利、贞是四种美德,元就是慎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慎始,亨是追求正当的利益,利是把正当利益所得好好地储藏起来,贞即是该用的时候用,以备贞下起元,下一次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易经》利用大自然中的原理,推论出一种人生的哲理,这就是乾坤配的密码:元、亨、利、贞。无论是人生还是事业,开始的时候要谨慎,在发展中要追求正当的利益,才有可能不断地取得成功。那么是不是每一个卦象,都有元、亨、利、贞这四个字?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和运用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呢?
实际上,《易经》中并不是每一个卦都有元、亨、利、贞四个字。也就是说,当人类碰到不同的情况时,不要认为样样都是可以元、亨、利、贞的。坤卦的卦辞是元、亨、利,下面就加上个“牝马之贞”(见图11-3)。多了几个字,就是多了一些限制,多了一些条件。图11-3

用来开创的,叫做乾元,而用来配合人家落实理想的,就叫坤元。所以天有理想,地就全力配合。我们把乾坤两卦合起来看,就会发现这两个卦是非常好的组合,叫做乾坤的绝配(见图11-4)。图11-4

  如果说乾卦代表了一个成功的开拓者,那么坤卦就代表了一个优秀的配合者。历史上可以例举出许多乾坤的绝配,但是为什么有的乾坤配为人们所称赞,而有的乾坤配却留下了千古骂名呢?

历史上,乾坤绝配有很多,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明成祖与郑和就是典型的乾坤配,《三国演义》里面最脍炙人口的除了桃园三结义以外,那就是刘备跟孔明的绝配。孔明如果没有碰到刘备,那他这一生的才华就埋没了。所以尽管孔明受了很多的罪,尽管他最后是死而后已,好像没有完成心中的宏愿,但是他辅佐刘备父子鞠躬尽瘁的精神会流传下去,会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中,所以孔明的一生非常有意义。当然,如果刘备没有孔明的话,他也就是带着几个兄弟闯荡江湖,也可能会兴起些风雨,但是最后不会有什么大成就。所以,刘备和孔明这组绝配是各得其所。
  另外有一组乾坤绝配,是非常可笑的,就是乾隆跟和珅。乾隆,就是乾,然后隆起一点点,就叫乾隆;和珅更妙,他的珅就是坤加上一横,本来叫和坤,加上一横就变和珅了。乾隆跟和珅配得好还是不好?和珅把乾隆服侍得服服帖帖,巴结得他非常高兴,但是对社会来讲,却祸害无穷。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配得好不见得有好结果,还要看到底是怎么配合,怎么运作,这个才更重要。
  我们平常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贤明的女人,这也是乾坤配。如果家里面没有一个让你安定,让你没有后顾之忧的人,你怎么可能专心做外面的事情呢?一个男人,领导叫他出差,他说:“不行,我小孩生病了。”叫他晚上加班,他又说:“不行,我太太在家会怕。”这样他还能做什么?干脆什么事都不要做了。为什么说要家有贤妻?就是说作为妻子,要让丈夫能够专心把外面的事情做好,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就是这么简单而已。
现在很多人讲《易经》都是从管理、政治等方面来讲,以至于让大家认为读《易经》就好像要从政或者当领导,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们今天来说一说《易经》理念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乾坤用在教育方面,就是龙马精神。乾是龙,因为乾卦六爻都是龙,从潜龙开始,现龙,惕龙,跃龙,然后飞龙,乃至亢龙,全都是龙。坤卦爻辞没有一个马字,但是卦辞告诉我们,“利牝马之贞”,牝马就是母马,不是公马。为什么《易经》特别指出是牝马?就是要我们学习母马善于配合、协调的精神。公马跟母马有什么不同?公马是领头的,母马永远追随公马,公马跑到哪里,母马就跟到哪里。牝马就是要做一个非常好的配角,这就是《易经》特别指出“利牝马之贞”的道理。
  我们教自己的孩子,都是望子成龙,这个当然没有错,可是还要方法对才行。龙就是马,马就是龙,这是非常重要的观念。但是,我们的教育就是这一环搞错了。
  几乎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望子成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飞龙在天,很少有父母愿意培养孩子去当一匹脚踏实地的马。实际上龙就是马,马就是龙,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说我们的教育,就是在望子成龙这个问题上搞错了呢?
  龙就是马,马就是龙,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呢?要知道,当太阳很亮的时候,阴影的部分会不见,到处都很明亮,那就是乾卦;当光线慢慢微弱,显出阴影的时候,就是坤卦了。影子是永远存在的,灯光很亮的时候,影子是隐而不现,却并没有消失,它还是存在的。有物体就一定有影子,这是自然的规律。灯光稍微一暗,影子马上就会出来。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乾中永远有坤,坤中也含有乾,也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可以变阳,阳可以变阴,阴阳是不可分的。
既济和未济这两个卦象都是阴阳交织在一起,只是位置不同而已。既济和未济,永远只差一步:这一步是既济,下一步就是未济,再进一步又是既济,下一步又是未济。既济——未济——既济——未济……,两者永远循环存在。
既济和未济这两个卦都是水和火的组合,一个是水在上火在下,一个是火在上水在下,所以我们说,人生就是水深火热。人生就是这么简单:刚刚从火热跑出来,就掉到了水深,刚刚从水深潜起来,又碰到火热,永远都是这样的。孔子告诉我们,所有一切都是你一定要去经历的过程,由不得你喜欢或者不喜欢。水来就水来,火来就火来,面对一切都要心安理得,因为这是人生必须要经过的一些检验,谁都跑不掉。
人生必须要经过一些检验,谁都跑不掉。——《易经》的智慧
 龙就是马,马就是龙。一匹马很能干,当它可以飞到天上去的时候,如果你说它是飞马,别人一定会笑话你:马怎么会飞呢?那是龙!所以,一匹马飞到天上去的时候,它就叫龙。反之,即使是龙,如果一辈子飞不上天,一直趴在地上,那就连马都不如。所以即使做不成龙,只能做马,最起码也要做良马才行。
如果参透了乾坤两卦,我们就会知道,做父母的,望子成龙应该是放在心里头的,不能说出来。要教育孩子,应该先把他当马来培养。把他培养成良马,有一天他实力够了,飞上天去,那就是真正的龙。如果一开始就把孩子当龙培养,整天只想飞上天,最后眼高手低,连像马一样在地上奔跑驰骋都不会,岂不是耽误了他?所以,培养孩子应该先从坤卦的第一爻培养起,教他学会履霜坚冰至。
  举个例子,你带小孩出去的时候,心里就要知道,他一定会吵着买玩具,尤其今天玩具成山成海一大堆。他今天要这个你买给他,下次又想要那个,你不给他买,他就躺在地上跟你闹,让你很难堪。如果家长连这个都想象不到,还算什么家长呢?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就应该通过简单的事情来教育孩子。下一次你要带小孩出去,知道他一定会吵着买玩具,在没有出门的时候就要事先问他:“今天我们出去会看到很多玩具,你想不想买啊?”他一定说想。你问他想买几个,他当然说想买很多很多。这时候你就说:“那你自己出去好了,妈妈钱不够,没有办法买那么多。”他就知道不能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了,然后你再问他到底要几个,他说三个。你再告诉他:“三个也太贵了,买回来你也一时玩不了。如果要买三个,那就拿一个回来自己玩,其他两个送隔壁。”他一定说不要。这时候再问他买几个,他就会说只要一个。履霜坚冰至就这样一步步显现出来了。这种方式,可以对孩子的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但是,小孩子还不懂得该怎样挑选,怎么知道要买哪一个呢?所以家长就要告诉他:“当你看到玩具店里有很多玩具时,我教你怎么挑选,这是别的小朋友不一定懂的。”听家长这样说,他就很愉快,就会很注意听你说。“你先看一遍,才会知道你想买哪些。你心目当中有五个要买的也没有关系,有十个也没有关系。你第二遍再看这些里面你想要哪个,选出三个,再来一次,选定一个,你就可以买了。”这个方法行之有效,孩子不但不会哭,也不会闹,更不会怪爸爸妈妈不给他买,而且还会很开心。家长提前告诉孩子该怎么样,这一步就叫元。孩子出去挑选满意的玩具就是亨,然后拿着“战利品”高高兴兴回来就叫利,看看他回到家的表现,就知道贞或不贞,这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但是现在的大人根本不教小孩这些,只是给小孩很多的引诱,弄得他自己根本控制不了,却又开始骂他不好,这就是我们教小孩子的一套。履霜坚冰至,先把孩子当马看待,然后把他教育成龙,不是很好吗?我们做人,应该先学履霜,然后再学潜龙。没有履霜,没有积累,又有什么好潜的呢?很多人只知道潜,一下子就把自己封固起来了,因为他根本没有东西可以潜。
  一个人一旦履霜,就应该有高度的警觉性,看到这里就会推理出很多隐含的东西,那么这个人就是潜力无限;如果看到这里,就只限于这里,那么这个人就没有发展了。孔子教学生是很宽松的,叫做“有教无类”,但是他也很严格,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他就不教了。也就是他让学生进来的时候很容易,但是经过他考验证明不行的,他会拒绝。所以,也可以说元就是给你机会,但是亨不亨,后面会不会有利,要你自己看着办。不亨就没有利,即使有了利,也要看你能不能守得住,是不是贞正。很多学生跟孔子学了一段时间就不学了,走就走了,孔子也并不介意,因为他们不贞。才学一招半式,就出去走江湖,只能是自作自受。只有跟孔子很长久的那些人,才成为了贤士。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既代表了宇宙中的六十四种情境,也代表了人生中的六十四种状况。这六十四种状况虽然完全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每一个卦象都是六个爻,也就是每一种状况都可以分成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的发展规律是有共同之处的,那么这些共同之处都是什么呢?
  《易经》六十四卦的卦爻有一个通例,叫做:“初难知,上易知;二多誉,五多功;三多凶,四多惧。”
“初难知,上易知”,我们从人类自己身上也能深切体会到这一点。一个人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将来到底会怎么样,这就是初难知。所以不要小看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有潜力,将来的变化会很大。这也就告诉我们,看到一个年轻人,不要随意去评断他,你怎么知道他没有出息呢?但是年轻人被人家骂没有出息,其实也是好事,如果自己能够争气,加倍努力,总有一天会有出息。如果别人说你很有出息,你就自鸣得意,认为自己真的很有出息,那你就会止步不前,甚至倒退,将来也就不会有什么出息了。所以很多事情要从两面来看,一个叫做刺激,一个叫做回应。任何事情都是有刺激,有回应,就这样一路下去。上易知就更容易理解了,一个人到了七老八十的年纪,这辈子有什么成就都已经知道了,有什么失误也都非常清楚了,所以老人家没有什么好隐藏的。

破解命运

人们常说命运就是命加运气,那么究竟什么是命呢?命就是每一个人不同的局限性。什么叫运气呢?运气就是人身上运行的一口气而已。这口气谁在运?我们人在运。为什么每个人的命运会不相同?是不是命中注定、不可改变的呢?曾仕强教授告诉我们,人各有志就是人各有命。你的命运就是你的意志所创造出来的。
  现代科学已经可以预报天气,那么现代科学是否可以预测人的命运呢?当我们揭开命运神秘的面纱,就会发现,命运不过是一种自然规律,而《易经》所揭示的正是宇宙人生中潜在的自然规律。那么,如果我们了解并掌握了这种规律,是不是就可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呢?
《易经》可以用来算命吗?答案是当然可以。只要有任何一件事情是《易经》做不到的,它就不可能称得上是广大精微。《易经》的包容性非常之广大,甚至到了无所不包的地步,所以当然可以算命。
  算命算不算迷信呢?答案也非常简单:懂得道理的人,做什么都不叫迷信;不懂得道理的人,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迷信。迷信是人的事情,不是那个对象本身迷不迷信。
懂得道理的人,做什么都不叫迷信;不懂得道理的人,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迷信。——《易经》的智慧
命是存在的。人一生下来就有命,如果连命都没有,那就叫没命。人没命了,就死了。人只要活着,只要有一口气在,就是有命。那么命是什么?我们从字形去看,“命”就是一个口,一个令,我们可以理解为从嘴巴里讲出来的令就叫命(见图12-1)。图12-1

  实际上,人都是接受命令的,问题是接受谁的命令,这个比较重要。有人接受神的命令,那叫教徒。有人接受自己的命令,因为只要脑袋一动,就会有一个命令给全身,身体就会有行动,这个很科学。因此,命要看你怎么解释,怎么说我们都同意,因为见仁见智,我们都要尊重。
  我们今天要掌握命运,最好的办法是认清我们人的三种特性:首先,人有创造性。人一定有创造性,否则整个人类文明从何而来?其次,人有自主性。每个人各有主张,我们把这个叫做人心不同,也就是各有不同的意志。你的想法和他的想法,不可能完全一样。而且,我们不要忘记了,人还有第三种特性,叫做局限性。人的创造能力不可能是无限的。有很多人一生想要发明一样东西,想要突破一个难题,可是最后却一点成果都没有,这就是人的局限性。所以命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所能改变的却是很有限的。用这样比较理性的态度来了解我们的命,你就不会那么情绪化了。

人有三种特性:创造性、自主性、局限性。
命就是每一个人不同的局限性。——《易经》的智慧
很多人说人的命是上天注定的,实际上我们自己创造的也叫命,所以懂得《易经》以后我们就知道,命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们人自己可控的,一部分是我们自己控制不了的,叫做无可奈何。所以,当我们想尽了办法都改变不了的时候,那就是命。命就是每一个人不同的局限性。
  命运,听起来似乎非常神秘,其实就像不同的地区,气候会不同一样,一个人生在不同的家庭,处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性格,肯定会有不同的命运。那么命是可以算出来的吗?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地认识所谓的算命呢?
我们都知道,所有存在的东西都是可以计算的。有几棵树,一算就知道了。几只羊,一算也知道了。那么人的命能不能算呢?当然可以。但是,在算命之前,我们应该先具备几个比较正确的观念,因为现在很多人虽然到了七老八十,对这方面的认知却还是有误的。
第一个,算命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最重要。我有一个长辈,非常精通命理,我曾经问他:“你算命有没有原则?”他说:“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原则,如果没有原则,那就表示这个人是不负责任的。”我问他:“那你算命的原则是什么?”他说:“第一个,我会问对方多大年纪。”算命跟年纪有什么关系?他告诉我:“如果这个人年纪很大了,我就问他:‘你这一辈子的命运你自己都不知道吗?你都走过了,还来问我,不是成心考我吗?’这样的人我不给算。如果这个人年纪太轻,我就说:‘你是不是想依赖我呢?你要自己去发现你自己的命运才对啊?如果我把你的一生都讲完了,会影响到你整个的心情,会影响到你将来工作的意愿。’所以我也不算。”这是有命不算,不是无命可算。但是当一个人进退维谷,左右为难,怎么想也想不通,带着很多的疑惑来请他给算一算的时候,他一定会接受。所以我想,第一个,当你一切很顺利的时候,你何必去算呢?你就这样继续走好了。可是当你感觉到很为难,有重大的事情不敢做决定的时候,算一算又何妨?
对他接受的人,他会问第二个问题:“你来让我算命,是希望我算得准,还是希望我算得不准?”如果那个人说“当然要准”,我这个长辈跟我讲:“听他这么说,我就知道这个人是没有出息的人。一切都照命走,能有什么出息呢?如果那个人告诉我‘我来算,但是我是希望你算不准’,他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因为他的创造力很强。”所以大家到底是想算得准,还是算不准?我想这就是你整个的人生价值所在。
凡是服从命令的人,大概一生的成就都不会太高。凡是会创新,不按照命令去走,而又取得很好成果的人,几乎都是伟大的人物。何况现在科学已经告诉我们,测是测不准的。气象台发布气象预报,经常测不准。那么,测不准是正常还是不正常呢?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当一样东西是固定的,一测,就会很准;当一样东西是变化的,是有生命的,很可能在你测的时候会测得很准,但是测完了之后它又起了变化,当然就不准了。所以,测不准,是因为你的命有变化,而测得准,则是因为你的命根本就没有变化,这是很容易了解的事情。
命就是我们先天带来的人生规划。——《易经》的智慧  
通过几十年的观察,我可以告诉大家什么叫做命:命就是我们先天带来的人生规划。我们现在讲人生规划都讲后天的,却忽略了还有先天的。“尽人事,听天命”(《中庸》),这句话包含两部分:“尽人事”就是后天的人生规划,即使你做得很好,但是最后能不能成功,要看后半句的“听天命”,即配合先天的人生规划。二者的配合程度,决定着最后的成败。后天的规划跟先天的规划很吻合,达成的效果一定很好;如果后天的规划跟先天的天命根本不一样,结果只会是徒劳无功。这就告诉我们,天命就是一个人的规格,一个人的范围。你这辈子有这个范围,他这辈子有那个范围,这个不同的范围,就叫做各自的命。你在这个范围里面,如果完全没有表现,那个命也没有用。而即使你有再好的表现,也很难超过这个范围,我想这是比较实际的。
  命,它为什么会存在?这需要从现实去了解。很多人每天一早起来就很忙,一天到晚都很忙,累了就睡,很少动脑筋。像这样不动脑筋,又能够一天一天过的人,就是完全照命在走。所以,太过忙碌的人,是没有什么创造力的。每天都一样过,年年都一样过,一晃一天,一晃一年,一晃十年,一辈子都没有改变,还能有什么创造?可是有些人却不是,他每做完一件事,都会检讨,下次绝不照这样去做,要“日日新”,要“又日新”,要每次不停地改善,这样的人创造力就很强,所以他的命也就很难算准。有的人很听从先天的,有的人很注重后天的,这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
  伏羲当年创造出八卦,是用来预报天气的,后来周文王发现,大自然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规律是相通的,于是就演化出了六十四卦。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天气的变化是可以预报的,那么现代科学是否可以预知人的命运呢?人的命运又是否可以改变呢?
  今天的DNA已经告诉我们,命是存在的,就是那么两条东西,我们中国人叫“父精母血”,就是这个安排人一生的规划,叫做天命。从一个人的DNA里面,可以事先知道他会不会得癌症,会死于什么病症,这就表示命是可以算的。
  那么你要不要算命呢?如果算出来你还剩下三年的寿命,你会怎么办?我想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所以很多人知道命是可以算的,但是他不算。因为不去算,每天都有希望。算了以后,就没有希望了,为什么非要去算呢?其实算来算去,结果只有一个,一句话就讲完了:你再怎么努力,最后都是死路一条。事实就是这样,这是人类共同的命!人有共同的命,也有个别的命,但是所有个别的命都不能逃过这个共同的命!人生有趣就在于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到头来是会死的,但是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也不知道会怎么死。如果现在算出某人七十岁那一年会死于癌症,死的时候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人,那么从此这个人就会觉得人生很乏味、很难过,人生也就失去了乐趣。
命是人自己选择出来的。
我们一生的努力,就是在证明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命。——《易经》的智慧 
我有一个朋友,他告诉我他很年轻的时候就算过命,算到他能活七十岁,他当时高兴得不得了,觉得自己算是长寿的了,人生充满了美好。可是这几年,他越来越闷闷不乐,晚上也睡不着觉,他告诉我:“我今年七十岁了,没有几天可活了,我该怎么办?就这样等死?还不如干脆自己了断算了。”这种情况下,你会怎样选择?你会走哪条路?我们学了《易经》以后,知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后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这才叫做人生。所以,人生摆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有两条路,一条叫生门,一条叫死门,就这么简单。无论什么时候,你面前一定有一条活路,也一定有一条死路,所以你的命运是你自己选择出来的,不是固定的。
很多人一听到命就想到命定论,这种人是有问题的,因为命定论根本是不存在的。如果你相信命定论,那就什么事都不要做,躺在床上就好了。我命中有一个亿,躺着就有一个亿了,干吗去工作呢?我命中会当宰相,躺着就可以当宰相了。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根本没有命定这回事。但命运也不完全是自己创造的,机会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寿命是有限的,人力也是有限的,样样都有限,命怎么可能完全是创造的?这样想,命是什么就很清楚了。所以一句话就讲完了:我们一生的努力,就是在证明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命。
人生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不努力,你就不知道你的命是什么;你努力了半天,也不过是知道你的命是什么而已。孔子的命就是当代不受重用,他很想当官,甚至说只要交给他三年,他就可以把国家治理得好好的(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论语·子路》),可是没有人用他。见弃于当时,这是孔子的命。但是最后孔子也很愉快,因为他知道这是自己的命。一个人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命,并且已经努力过了,他就问心无愧了。孔子的命是要给后世人做万世师表,而不是给当代人做治世能臣。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意思是,如果财富是可以求得的,就算我再不愿意做的事情我都会去做。孔子是否定命?不是。他说他会相信,但是不会完全相信,这才是孔子的态度。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记住:相信,会很危险;不相信,还是很危险。因为世界上的事不只是让你相信或者不相信那么简单。《易经》的态度是站在不相信的立场来相信,或者站在相信的立场来不相信,因为阴阳是不能够分开的。凡是说相信命运的,那就是有阳无阴,阴跑到哪里去了?凡是说不相信命运的,那是有阴无阳,阳到哪里去了?阴阳同时存在,就是容不得你相信,也容不得你不相信,你去做了就知道了。做到最后发现原来自己这辈子是来做乞丐的,也心安理得,这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孔子经常讲“时也,命也”,他一点不消极。
  人,生逢其时,比你怎么努力都要强;生不逢时,你有再大的才能,只有郁郁而终。因为没有机会,根本不容许你发挥。所以命还要跟时配合起来:你是个创造的命,你所处的时代也要容许你创造才行,否则你是跟自己过不去;你是个很守法,很保守的人,也要看你所处时代是不是很重视规矩,如果不重视规矩,你也是要吃亏的。
  学习《易经》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易经》的思维方式,那就是任何事物都会同时存在两个方面,因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且阴阳是互相变化的。但也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古人常常会说,人的一生会怎样,主要是看: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这是我们中国人普遍都很了解,但是都有一点扭曲的东西。
  很多人解释说,“一命”就是说命最重要,我不觉得是这样。其实我们也可以从下边看起,“五读书”,说读书才是最重要的,也未尝不可,并不是排在前面的永远是最重要的。要不然现在为什么叫知识时代?但是现在所讲的知识时代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现代人不知道什么叫做读书了。
什么叫读书?读书不是看读了多少书。读书最重要的是要明白道理,叫做明理。如果读了半天不明理,读书又有什么用?古代人一辈子没有读几本书,可他们一辈子过得好好的,为什么?因为明白道理。现在人书读得比古代人多了不知道多少倍,可是人情世故却越来越不懂了。读书这两个字最好解释成明理。明白什么道理?明白《易经》的道理。为什么一定要读《易经》?很简单,因为《易经》是自然的,不是人为的。《易经》很少加上人为的东西,一切按照自然的规律,心安理得。
  植物有没有读书?没有。动物有没有读书?没有。可是动植物用不着算命,依然活得好好的。我们明白道理,按照自然的规律去走,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但是,没有人有这个把握,因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生命有限,哪怕从小就很用功,就很认真,穷毕生之力想把所有的道理都搞通也是不大可能的,这就是人很可怜的局限性。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用积阴德来弥补。
我按照道理去走,可还是没有太大的信心,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真懂还是假懂。人往往是在没有去做的时候讲得头头是道,一开始做就开始怀疑了,到底是对还是错?这时候心理一定要健全:像我这样从来不害人的人,老天一定会保佑我的,不然老天保佑谁啊?我们很快就跟天联系在一起,天不是神,天就是自然。
我们按照道理去走,如果有一点点闪失的话,积阴德会从旁补助一点,但是要完全依靠它,也是靠不住的。但是我们真的不知道,我们的品德到底是好还是坏。因为只要我们冷静想一想,就会发现我们经常犯一个毛病,叫做好心做坏事。我们经常出于好心,但是却把事情搞砸了。实际上,存心使坏的人很少,大多都是好心做坏事。所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冤枉:我这么好的人,怎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不了解,就是因为自己一味地认为自己好,才不知不觉中种下了很多恶的因,做了很多坏事。所以不得已,退而求其次,我们用风水来弥补。说到风水,这是一个引起很大争论的话题。有的人说,风水是一种迷信;也有的人说,风水是一门科学。那么究竟什么是风水?风水到底是一种迷信,还是一门科学呢?
  风水算不算迷信?现在英文字典里面最新的词就叫fengshui(风水),因为风水是没有办法翻译成英文的。我相信以后会有很多的英文是从中文直接音译过去的,因为他们不敢意译,也不知道该怎样把汉语的意思翻译成英文,这风水之说只是个开始而已。风水会很快普遍到全世界,因为它本来就是科学的。在北京,南北走向的路我们拉得很正,不会歪歪斜斜的。可是南方的路多半会故意斜一点,它不敢正,这都是有道理的。
  我们中国人盖房子,先设计里面。把里面方方正正做好,然后才设计外面。因为地球的磁场是南北向的,我们人也是个磁场,所以晚上睡觉的时候最好也顺着南北向,这是很科学的。
  科学是规矩的,不懂的人乱搞才叫迷信。实际上,风水确实存在,而且是很科学的东西,有待我们大家去开发。但是千万记住:风水是存在的,但是非常不可靠。因为福地福人居,只要你是有福之人,你住哪里,哪里风水就一定好。
按照道理你没有把握,积阴德也没有把握,找到风水也不一定发,最后只有靠运气。运气就是我们身上的一口气而已,这口气是我们自己在运:运得好就叫运气好,运得不好就叫运气不好。这个简单的道理,何必跟别人去求呢?一个人懂得呼吸,就知道怎么运气。身体好,意志自然就强。意志强,你就知道要怎么做了。所以运是你自己走出来的。我们中国人说鼻子宽的人财运高,拼命呼吸,鼻子自然就宽了。你每次都只是呼吸到胸,鼻子就很小,那怪谁呢?相由心生,面相是你自己的心在主宰,你心理一改变,念头一改变,长相就不同了。大多数人只呼吸到胸腔,老实讲最可怜的就是这种胸式呼吸,最起码也应该是腹式呼吸,才更有益于身体。我们要慢慢练习运气,气不运,怎么有好运气呢?
  中国最懂得养生的人不是孔子,是老庄。老庄的呼吸是一直呼吸到脚跟的,这不是开玩笑。你哪天能够一直呼吸到脚底下,你就上下都通了。血脉一通,身体就好,身体一好,意志力就很坚决,开拓创造的精神就可以发挥,当然运气好。
  运气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的,相当于每个卦中的一个爻。每一爻就代表你在这个阶段的运气怎么样,但是还要看整体的卦象怎么样,所以最后还是要看命。没有这个命,即使强求,最后也是拿身体性命来换,没有意义。我们为什么说不义之财要不得?一家人,本来很穷,但是大家身体都很健康。突然间城市规划一改变,本来是农地,现在改都市用地,地皮一下就涨了,于是一家人把地卖掉,一下子有了许多钱。一夜之间暴富的人往往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种现实,于是就开始喝酒、赌博,各种恶习都沾染上了,不到两年就一命呜呼了。不应该得到的利,突然间得到了,终归要加倍付出代价。不是自己一点一滴去累积起来的财富,是守不住的,这是自然规律。这并不是仇视有钱人,而是劝告大家,有钱以后更要小心,要回头看一看,走合理的路。
  其实揭开算命神秘的面纱,无论是风水还是命运,都是一种客观规律。而《易经》所揭示的,正是宇宙人生所潜在的这种共同的客观规律。那么,如果我们了解并掌握了这种规律,是不是就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呢?
  每一个人,来世上这一辈子是要做不同的事情的,就叫做人各有命。如果所有的人都是来做同样的事情,那就天下大乱了。所以人要安分,要守己。不安分的结果是自己倒霉,甚至弄得家里也不安宁。社会是由各种不同的人结合起来的,大家彼此帮忙,彼此支援,也需要好好商量,就是这么一个很简单的组织而已。每个人都想当头儿,这个社会就会乱掉,每个人都不当头儿,这个社会也会完蛋。所以,人各有志就是人各有命,你的命运就是你的意志所创造出来的。因此,我们建议大家不要认命,一定要造命。
人各有志就是人各有命。——《易经》的智慧
人生的价值就在造命,但是千万记住不要勉强,不要过分,过分的结果是害人害己。但是如果不及,就是自暴自弃。过与不及,二者都不是合理点。所以孔子才提出,最好的途径就是不要管你的命怎么样,一定要做你喜欢做的事情。但是他所谓的喜欢是有先决条件的,就是正当的事情你才可以喜欢。
  现在很多人说,“只要我喜欢,为什么不可以”,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要在正当的事情里面选择你喜欢的,这个先后次序很重要——首先是正当,然后才是喜欢。年轻人要找自己的工作,先把社会上正当的东西摆在一起,不正当的根本就不要考虑。然后从这些正当的选项里面去找喜欢的去做,而不能只考虑赚钱多的。可是,现在很多人都是选择赚钱多的,这个取向非常有问题。高考应该是选自己有兴趣的专业,但是现在都是选热门专业,其实这是跟自己过不去。热门都是现在看来有出路的,将来会怎么样谁知道?这阵子学物理的最好,大家一哄而上,等到毕业时,正好物理冷下来,土木热起来了,学物理的都没有出路了。然后又一批学土木的进去,等到他们毕业,土木又不需要了,化学热起来……赌注下错了,那不糟糕了吗?只热一阵才叫热门,并不会长期持续下去。
  物以稀为贵,人以冷门的为强。当你的专业变成所有人都懂的事情,这个专业就不专了。我们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司机很了不起,领导吃饭都要请来一起吃,还要叫师傅。可是现在司机到处都是,很多领导都是自己开车,司机也就成为一种附属职业了。整个环境都在变,这是事实。识时务者为豪杰,可是大多数人的眼光都看不到那么远,所以孔子就提出“从吾所好”:我喜欢做的,有乐趣做的,我兢兢业业去做,做到最后证明我是成功的,我很高兴;证明我是失败的,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人生只求四个字:问心无愧。
  当你把这些都弄清楚了,你就知道到底要不要算命,该不该算命了。一定要注意,算完命以后,讲的好的方面你相信,不好的方面,你就不相信。做到这一点,你就是一个很理性的人,这就是《易经》所讲的趋吉避凶。但是很多人是你告诉他好的,他都不想相信,真的说他坏的,他都相信,那就心想事成,真的不好了。所以懂得看命的人,看命是无害的,不懂得看命的人,看命就是害人的。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要怎样去走出自己的人生呢?《易经》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建议:中国人,用家庭来作为一生奋斗的基础,而不是光凭自己一个人苦干。西方人是靠个人奋斗,中国人是用家庭做后盾,我们《易经》本身就是一个大家庭。因此,我们接下来就要跟大家谈一谈:《易经》与家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8141.html

更多阅读

《实习医生格蕾》第九季&《生活大爆炸》第六季

《实习医生格蕾》第九季:每一季的最后都要发生很多变化,都要留下许多悬念,这就是这个剧的特点吧,这大概也是所有美剧的特点吧,因为总要吸引观者再看下去。这一季其实主要讲的是医院的易主。因为要赔偿飞机失事的受害者,医院破产,要被清算出

转载 《缅甸荡寇志》第三節﹕掩護轉進 用婴儿作掩护运毒

原文地址:《缅甸荡寇志》第三節﹕掩護轉進作者: 浣繗鍙《缅甸荡寇志》于一九四六年三月一日由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作者孙克刚,系孙立人将军部属,该书为作者的亲历见闻,可谓研究远征军历史的原始材料。本文来自网络,没有进行校对,可能存在输

声明:《《易经的奥秘》第八集至第十二集(曾仕强教授)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下载》为网友哑巴说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