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弗雷效应”词条(网址:http://zh.wikipedia.org/zh-sg/微波聽覺效應)是这样介绍的【微波听觉效应,又称弗雷效应,是指由脉冲或调变微波作用于人脑时,会产生出可听喀嚓声(或经过调变处理的完整字词)的现象。由于喀嚓声是直接在人脑中生成,因此不需要任何电子接收装置。这个效应最早的报告,是出自二战期间在雷达询答器附近工作的人员。这种效应导致的声音附近的其他人是听不见的。后来发现微波听觉效应是由电磁波谱中,波长较短的无线电波所引起的。在冷战期间,美国神经学家艾伦·H·弗雷(AllenH.Frey)研究了这种效应,并且成为第一个发表微波听觉效应的人[1]。根据现时所被接受的机制解释,这是因为人脑受到微波脉冲的急速加热(辐度很小,约在十万分之一摄氏度),产生了压力波,然后经头骨传到耳蜗,所以就生成了听得见的声音[2]。】
对这个词条我看不太懂涉及的物理学知识很生涩偏避可能还涉及到生理学上的“颅骨效应”,但是从事微波及相关工作的人们应该都略有所知,所以我个人认为从事微波及相关工作的人员的营养、防护、医疗和待遇等等理所当然要比常人高很多。网上有“微波声学”,与量子有关。
我个人认为这个词条中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由此类推,既然微波这种非声波能够让人们产生听觉,那么应该所有的电磁波都能够做到。姜堪政当年那个微波透镜实验也是微波,不过那个微波透镜不知道是什么原理什么构造,不知道那个实验还有没有一些被忽略没提到的细节。
二、词条中提到“弗雷效应”传音不需要任何电子接收装置,这个很重要无线接收就像蓝牙技术和WIFI技术等等,那么我个人肤浅地以此类推,人体就像一个电视发射塔不停地向外面发射各种声、光、电信号最远可以传送10公里比如高级的地震生命探测仪,这种人体的声、光、电信号可以被各种仪器远程接收并解读包括被其他人的人体所接受,也就是人体生命电磁场共振;但同时人体又是一个声、光、电各种信号的被动接收装置,能够接受大自然中的各种声、光、电信号并使人体产生各种不同的相应的正面的或负面的反应。平时大家家中的电视机和收音机受到干扰的时候会有不同程度的杂音就是这些个原理:“调制”和“解调”;“编码”和“译码”;“加密”和“解密”……
三、词条中提到微波能够将人脑急速加热大概十万分之一摄氏度,请注意“十万分之一”,那么同理可证微波也能够加热我们的身体周围的空气,这样的话微波就可以在做“千里传音”的同时达到“声音屏蔽”的效果,也就是说通过微波攻击能让一个人听到加载在微波上传送的声音而这个人现实生活中身体周围普通的声音会对这个人屏蔽,因为声音有个特性,声音会往温度低的方向拐弯逃走,如果一个人人体身边的温度比他周围稍远空间的温度要高这个人就会听不到周围的声音,这就像夏天炎热沙漠中两个距离很近的人互相喊话可能会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声音拐弯现象是小学生的科普常识,但微波远程无线加热的原理则估计是研究生阶段的知识了。
四、虽然词条中说只能产生咔嚓声,但是据我在网上搜索,人们平时能听到的普通声波貌似能够被加载在超声波、微波、激光等各种声、光、电上面,那么如果把人们说话的声音加载在微波等电磁波上根据“弗雷效应”就可以听到发射过来的真实的声音或模拟的声音,这样可以达到让声音直接进入人脑使人们产生各种听觉而外界察觉不到的目的,我猜测要是将声波加载在量子波上面也就是利用“量子纠缠”的原理传输那么破解和侦测就很难了,除非用“量子克隆机”。当然,“颅骨效应”我不是很懂,也许可以对颅骨直接传声、光、电而不用通过耳朵也不用加载和转化过程。“经典模型”和“量子模型”实质上一样,都是基于微观粒子的,但是据说现在粒子中还有超粒子、亚粒子、反粒子、虚粒子等等,我都看不懂。
五、因为很多时候我看各种报道信号传输可以穿透“电波暗室”,我个人估计可能用的是“量子纠缠”的“鬼魅般的超距感应”,这个我个人认为现在不好说经典力学中的“作用”,“感应”貌似比较好,这种“感应”的速度很牛是超光速的,要是能发明出基于“量子纠缠”原理的计算机,那逻辑和运算速度就超赞了,但估计还不至于具备人类的思维、感情和逻辑。。
有些知识可能是现在中国中学教材中的, 我那个年代没有这些知识,“人教版物理八下《第十章信息的传递》”(网址:http://cai.7cxk.net/chuzhong/lihua/wuli/201205/108942.html)……网页下面有不少具体内容的标题。
网上有一些相关的新闻,有的是国内上个世纪80年代的科普及科技作品,我英语不好看不懂外语科普及科技作品,我这里引用一些国内的给大家介绍介绍:
一、《微波无声亦有声》(《自然杂志》 1980年06期 加入收藏 投稿)(高学贤)(网址: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RZZ198006027.htm)
二、《脉冲调制微波的听觉效应》(《微波》 1987年04期 加入收藏 投稿)(牛中奇)(网址: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BXB198704006.htm);
三、《微波听觉效应机理分析》(《微波学报》 1994年03期 加入收藏 投稿)(牛中奇)(网址: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BXB199403003.htm);
四、《微波听觉效应中产生声学信号的电场应力机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96年第15卷第1期,67-74页)(牛中奇)(网址:http://www.doc88.com/p-
3746169144444.html)
五、《一支激光笔实现千里传音》(叶子疏 ψ微电子专业硕士研究生,DIY爱好者)(网址:http://www.guokr.com/article/107589/)
六、《一击杀虫:美国用星球大战技术开发灭蚊激光炮》(网址:http://mil.cnwest.com/content/2009-03/16/content_1878699.htm)
七、《玄府汗孔与声音感知和微波 背景辐射》(网址:http://www.docin.com/p-318066793.html)
八、《微波生物效应与人体健康》(网址: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1-4636/2004/05/29.htm)
九、《電磁場、電磁波是否有害人體健康》(网址:http://www.docin.com/p-245617043.html)
十、《微波_光催化耦合效应及其机理研究》(物理化学学报2002,18,4:332—335)(李旦振,郑宜,付贤智)(网址:http://www.doc88.com/p-4794134756388.html
)
十一、《探索人耳听觉奥秘,解密听觉七大效应》(网址:http://www.audio160.com/news/2012/10/2012_15_18949.htm)
十二、《用全息照相显示杀虫剂的效力》(《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70年07期 加入收藏 投稿)(网址: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GDJ197007025.htm)
十三、《激光杀虫》(网址:http://tech.163.com/04/1122/18/15QGP7QO0009rt.html)
十四、《微波对锯谷盗不同虫态的致死效应研究》(王殿轩,刘炎,荆纪东,曹阳,陈华社,刘幸珠,王静)(网址:http://www.doc88.com/p-3357972918852.html)
十五、《微波处理含油污水的盐促进效应研究》(我看不清楚连体字,大概论文作者是:曹秋娥,大概导师是:蒋华文)(网址:http://www.docin.com/p-904984167.html)
十六、《利用激光微束穿刺法将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油菜的研究》(《激光生物学报》1999年第04期)(作者:侯丙凯宋桂英王兰岚周奕华刘桂诊陈正华)(网址: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JGSW199904006.htm)
……
关于人体定位问题,我个人觉得很多声、光、电科技都可以用于人体定位。我个人猜测可能可以通过“量子纠缠”技术将用于定位的化学物质打进人体细胞这个应该可以做到纳米和夸克级别但貌似没必要可能细胞级别就可以了,这样的化学物质可以做标记,这个是生化定位方法。人体会发出很多声、光、电的信号,其中有共性肯定也有个性,这种类似每个人的几乎独一无二的指纹、眼纹、脑纹之类的信号我个人猜测应该也可以作为探测人体方位和识别人体的一种技术手段,这个是物理定位方法。而人体的很多声、光、电信号具有一定的共性,比如我们计算机领域的“虚拟现实”,就是一些相同的声、光、电信号的连线接驳到人体,不同的人玩这些虚拟现实的游戏都能体会到真实的感觉,而不同的人都可以操作这些虚拟游戏,也就证实不同的人类的个体发出的很多与感觉有关的声、光、电信息都是相同的,所以电脑能够识别不同人的“脑电波”指令并能改变不同体验者的感觉,包括“脑电波”遥控装置也是这样,不可能说这个人能玩的“脑控”遥控玩具遇到另外一个人就需要重新编程和重新识别。
幸好,从小到大长沙这边的师长们都教育我:你智商和情商都低,以后做事不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以后说话不要说别人没说过的,即使是别人做过的说过的也必须要观察一段时间后再根据情况来,聊天倒可以天马行空,反正大家都知道你从小就是二百五,了解你情况的人不会在意顶多有时候善意地笑话下你。这篇博文中我个人的理解和观点肯定有很多错误,能力不够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