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感?数感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我带着这些似懂非懂的问题,认真阅读了英国朱莉娅·安吉莱瑞著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开卷就指出:“教师不仅要努力让孩子们学会灵活熟练地运用数字,而且要让他们意识到,了解数字之间的关联,有助于他们根据已知的计算结果来理解新问题。我们把孩子们具有的这种对数字之间关联的意识以及灵活地解决数字问题的能力称为其对数字的‘感觉’或‘数感’。”
读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一书,我颇有启发。我认为,数感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学生不仅要认识数,学会计算,更重要的是要感受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自然地、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帮助学生建立、发展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什么是数感呢?简单地讲,就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观感知。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的能力,并能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在教学中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走进生活,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要立足生活、回归生活,数学学习素材要有生活味。生活化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熟知的理念,“生活”走进了课堂,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发掘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自己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而数学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要一个过程。因此,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多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的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
如认识“0”时,使学生直观体会“0”除了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以外,在尺上表示起点;在日历上表示日期;在温度表上表示分界点;在电话、车牌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周围事物的数量,如小明住在“103”宿舍,其中“1”是表示第一层,“03”是表示一层里的第三间,这个问题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数的作用和有趣,拓宽了学生对数的认识。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和接受。这样,在生活中体会了数的含义,在现实中初步地建立数感。
二、动手操作,发展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出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数学,是动手作数学、用数学,而不是仅仅听数学、记数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同样,数感的培养和发展,更离不开实践活动。小学生好奇好动,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操作、观察、猜测、交流等对他们来说是充满吸引力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课堂教学中应更多为学生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
如我带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践活动:怎样测量操场上旗杆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爬上去量,有的建议测量升旗的绳子,大多数同学表示同意。我拿来一根标杆,笔直地插在操场上,这时出现了杆影,我让学生测量标杆和杆影的长,在让学生算一算标杆长和杆影长有什么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推测旗杆的长度。学生茅塞顿开。在教学“认识钟面”时,我让学生参与制作钟面教具,通过活动学生了解到:钟面上有1——12这些数,还有一根长针和短针,并且这两根针能自由的活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要求学生准备各种面值、各种类的人民币,并让他们进行兑换,从而让他们在兑换中初步了解到有关元、角、分各单位之间的进率……这些都是学生容易接受的。这样,把数感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是学生对数有一个鲜明的表象,在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他们会在头脑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三、相互交流,优化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认识数的时候,对数的意义和用的理解都带有各自鲜明的生活烙印,反映了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就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例如:在讲“升和毫升”时,练习中要求学生会看刻度说出水的体积。图示为:一个量筒装有1000毫升水,另一个量筒装有300毫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学生看图后想出很多种方法,有的说1升700毫升;有的说1.7升;有的说1700毫升;有的说1又7/10升。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同一个数量,通过讨论判断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说明同样表示一幅图中水的体积,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和分数表示。这样学生就把分数、小数、整数之间建立起了联系,知道了能从多个方面理解一个数,丰富了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了数感。
总之,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无疑会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数感的建立,发展和强化,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也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