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1606~1669) Rembrandt 荷兰画家。1606年7月15日生于莱顿,1669年10月4日卒于阿姆斯特丹。早年从师P.拉斯特曼,1625年在家乡开设画室。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莱顿时期(约1625~1631)作品采取强烈的明暗对比画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代表作《圣斯蒂芬被石块击毙》(藏里昂美术馆),通过捕捉面部表情,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了塑造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他毕生研究相学,其探索的成果是他绘画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姆斯特丹时期(1632~1648)从1632年定居阿姆斯特丹到1640年,是其创作的成熟阶段。成名作《蒂尔普教授的解剖课》(藏海牙莫里斯皇家绘画陈列馆),突破团体肖像画呆板的程式,在构图和人物神情上处理得逼真而又生动。这时期的大量宗教画,均表现世俗内容,具有巴洛克画风。1636年所作《参孙被弄瞎眼睛》,因表情刻画细腻而复杂,被评论家形容为相当于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夫人。类似的杰作还有《画家和他的妻子》、《怀抱萨斯基亚的自画像》(藏德累斯顿画廊)等。1640~1648年,个人生活的不幸和折磨,使他更深刻地去观察和理解社会,艺术创作也进入一个深化的阶段。1642年儿子去世使他悲痛万分,而《夜巡》(藏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的问世,一开始又不被人理解,这幅带有风俗画和历史画性质,可以使人回忆起往昔荷兰人民反抗异族统治斗争的史诗性杰作,因其进一步突破了传统画法,开始不被订画者接收,一度形成僵局。此时期他的其他作品,也像《夜巡》一样采用更加接近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含蓄地描绘画面上的主要人物,因而不像30年代那样受到上层社会人士的欢迎,以致生活越来越困难。晚年(1648~1669)伦勃朗晚年生活困难,家产被拍卖,油画作品买主不多,只有宗教题材的蚀刻版画还有人订制。其中一幅取名《100荷币版画》的作品,就是依其售价而定名的。这时期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描绘荷兰古代英雄C.西菲利斯反抗罗马暴政的《西菲利斯的密谋》和《呢商同业公会理事》(藏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的团体肖像。前一幅具有纪念碑式气魄,可惜现只存一块残片,藏于斯德哥尔摩国立博物馆;后一幅因表现了因人而异的外貌性格特征,成为他的不朽之作。家庭的不幸和一系列折磨并未摧毁这位倔强的老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方法,直至逝世前还画出了《浪子回头》、《扫罗与大卫》等名画。据20世纪60年代统计,他一生留存的作品有油画600幅,蚀刻版画350幅,素描1500幅,70年代以后还陆续有新的发现。
17世纪初,荷兰新兴资产阶级以加尔文教为国教,废除教堂的装饰画和祭坛画。可是伦勃朗受拉斯特曼影响,加上宗教画在荷兰富裕市民中仍有市场,因而一直对圣经题材感兴趣,一生中没有中断过绘制宗教画,但对这类画作了世俗化的处理。
从1640年***始,他经常到乡村漫步和作画,创作了许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画,风格质朴。1661年是他作画最多的一年,1663年以后就作画较少,结交了许多中下阶层的市民,眼界更为开阔,技巧更为成熟,创造力达到顶峰。
伦勃朗和他的妻子生有4个孩子,只有最小的一个存活,但他妻子在生孩子后不久去世,他和女仆住在一起,女仆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为此受到教会的正式谴责为“罪恶的生活”。由于他为了画画经常采购大量的衣物和绘画工具,从不计较财产,所以很快就到了破产的边缘。1669年他在贫病中去世,身边只有女儿陪伴,死后葬在西教堂一个无名墓地中。
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几乎画了100多幅自画像,而且几乎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的画中出现过。
伦勃朗创作生涯分为四个阶段:
莱顿时期(约1625-1631),伦勃朗的绘画体裁广泛,包括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宗教画、历史画等。现存的最早署有年代的作品为宗教画《圣斯蒂芬被石块击毙》。这类油画受拉斯特曼以及乌得勒支画派画家洪特霍斯特的影响,采用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强烈明暗对比画法,以加强画面的戏剧性效果。它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通过更深入地捕捉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来揭示其内心活动。此外,从莱顿时期起,开始绘制大量肖像画。他一直对老年人以及各种富有绘画性特征的人物感兴趣。为了塑造具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画家耗尽毕生精力来研究面相学。这方面的探索成果,乃是他表现技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莱顿时期中,伦勃朗把卡拉瓦乔式的明暗对比画法加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画风,后人称之为伦勃朗式的明暗画法,即主要利用光线来塑造形体、表现空间和突出重点,画面气韵生动,层次丰富,而且富有戏剧性。早期作品虽不像后来作品那样成熟,但已显示出画家很早就致力于发掘油画颜料本身的质感和潜力,从他那时的有些油画作品,已经可以看到,他曾采用厚涂画法以及在画布的颜料层上用笔杆刮出痕迹之类技法。
《蒂尔普医生的解剖课》
阿姆斯特丹早期(约1632-1640)从1632年起,伦勃朗定居阿姆斯特丹,在艺术上进入成熟阶段。成名作《蒂尔普教授的解剖课》,突破荷兰传统的团体肖像画的呆板程式,在构图和人物神态上均处理得逼真而生动,因而受到好评。伦勃朗此后10年中成为该城最受欢迎的画家。在此期间,他还画了大量肖像画和宗教画,其中的宗教画主要以巴洛克风格画成。伦勃朗在他所写的少数几篇文章中谈到,他力求在作品中,以显眼的人体姿态和运动来表达最巨大的内心情感。此类巴洛克绘画中,最激动人心的为《参孙被弄瞎眼睛》。画中的参孙之妻大利拉,因犯下伤天害理的罪行而惊惶失措,表情细腻而复杂,被有些评论家形容为相当于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夫人。
《参孙被弄瞎眼睛》
年轻时候的成功使伦勃朗富裕起来。他开始收购艺术品和古董。1639年迁居一座豪华的住宅。妻子萨斯基亚为他许多作品充当模特儿。画家在这阶段中看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评论家们一般认为从他当时的一些自画像中,可以察觉其心情的愉快。但也有人指出,这类自画像和亲友肖像中,有一部分曾被搬用于他的宗教历史画。著名的《怀抱萨斯基亚的自画像》,据近年考证,可能是一幅进行道德说教的宗教画。
阿姆斯特丹盛期(1640-1648)40年代,伦勃朗个人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幸事件。生活的折磨使他更深刻地去观察和理解社会,在艺术上进入深化阶段。1642年,萨斯基亚在儿子蒂蒂斯出生后不久病死。同年,名画《夜巡》问世。画家进一步突破传统的团体肖像画程式,使它带有风俗画和历史画的性质,其目的可能是为了要使观众由此而回忆起往昔荷兰人民反抗异族统治的革命斗争,“夜巡”这个名称是约1800年才出现的。这是由于,此画被后人涂上过厚的光油层,加上超过一个半世纪的时间侵蚀和空气污染,以致画面变暗,像是夜景图。
《夜巡》
20世纪,主要是1947年和1980年先后两次以此画整修,把过厚的光油层除去,这样才证实,它所描绘的确是白天情景。有人认为,它的名称应改为"弗朗斯•班宁•科克上尉射击手连的出发"关于此画,过去流传过这样的说法:当此画的顾主们看到完成了的作品时很不满意,因为他们中间不少人被画在不够显眼的部分。他们要求画家修改此画,而画家拒绝,造成僵局,伦勃朗因而成为阿姆斯特丹上层社会中不受欢迎的画家。他后半辈子生活在贫病和不幸之中,似乎主要是《夜巡》这一幅画造成的。这种假设近几十年来经许多国家专家考证,已被否定,但是自画家去世后不久,以上传说就开始为一些富有浪漫主义幻想的传记家所一再复述,为的是要渲染所谓天才人物生前往往不能为群众理解。事实上,《夜巡》这幅画最后仍为顾主接受,画家也获得了事先议定的报酬。此后,他仍继续不断接受种种重要的订画任务。
至于40年代后期起,伦勃朗不再像在30年代中那样受许多顾主欢迎,以致生活越来越因难,这种情况则不仅仅是为《夜巡》一幅画,而是为画家画风的改变所造成的。《夜巡》这幅画实际上标志着第二、三这两个时期之间的过渡。《夜巡》采用接近于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使两个主要人物处于照明的中心,显得很突出,并好像正在向观众走来。这种手法加强了整个画面宏伟的巴洛克气势。不过《夜巡》以后,伦勃朗越来越少地运用巴洛克美术那种激动不安和讲究排场的艺术效果,而是热衷于采用更加含蓄的手法去表现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这类手法当时并不流行,因而尽管伦勃朗的创新作品仍有一批赏识者,但毕竟没被多数市民理解。这时期的作品《圣家族》等虽为宗教画,却洋溢着世俗精神,正如马克思所说:伦勃朗是按照尼德兰的农妇来画圣母的。同一时期中,他对景写生,制作了《三棵树》等蚀刻画和一些风景素描。约1645年,斯托费尔斯来到伦勃朗的家中,以后成为他的妻子,她的形象曾出现在他的许多作品中。
《圣家族》
1656年,伦勃朗被迫宣布处于变相的破产状态。以后两年,房子和动产均被拍卖。他的油画买主不多,可是宗教题材蚀刻画却销路甚广,其中有一幅俗称《100荷币版画》,即是由于买价高而获得这一名称的。1660年,他迁居阿姆斯特丹犹太人区域附近的一座小屋。同年,他充当妻子与儿子开设的一家美术公司的雇员,因为这样才能免于受到债主们进一步的逼债。次年,他受托绘成历史画《西菲利斯的密谋》。西菲利斯于公元69年发动过反抗罗马暴政的起义,是荷兰远古的民族英雄。此画为荷兰历史画中最有纪念碑式气派的杰作,但由于某种至今尚未弄清的原因,它遭受了从市政厅墙上取下的厄运,如今只留下了其中的一块残片。1662年,他绘成《呢商同业公会理事》。这幅团体肖像画非常深刻而含蓄地表现了因人而异的外貌和性格特征。不过,据近年考证,画中人物并非理事,而只是该会的几个抽样检查员以及站在他们后面的一个仆人。1663年,他的家庭遭到不幸,但是一系列折磨并未摧毁倔强的老人,他在去世前还绘出了一批名画,包括《浪子回头》、《扫罗与大卫》等。
《呢商同业公会理事》
伦勃朗在欧洲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他所代表的是北欧的民族性与民族天才。造成伦勃朗的伟大的面目的,是表现他的特殊心魂的一种特殊技术:光暗。这名辞,一经用来谈到这位画家时,便具有一种特别的意义。换言之,伦勃朗的光暗和文艺复兴期意大利作家的光暗是含着绝然不同的作用的。法国十九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称他为“夜光虫”。又有人说他以黑暗来绘成光明。卢浮宫中藏有两幅被认为代表作的画《木匠家庭》、《以马忤斯的晚餐》。
《伦勃朗与莎士基亚》
莎士基亚是个很有韵致的女人,她只是他的模特,永远不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于是我们看到了带着淡淡哀伤的温婉女人的形象,莎士基亚时常抱怨伦勃朗只知道无休止的工作,从不把她放在心上。厄运似乎来得很快,35岁时莎士基亚带着“丈夫不爱我”的遗憾走了,给忘情于工作的伦勃朗留下了一个叫提塔斯的男孩。伦勃朗无比伤心,这时他才真正地感受到妻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不单单是一个炫耀的资本或是某种艺术生活的附庸。
《约瑟与波提夫之妻》
在租来的破旧狭小的屋子里伦勃朗痛苦万分,他深深地思念着和妻子的美好时光,也体会到了妻子无比寂寞和眉宇间流露的淡淡的哀愁,(萨默默地为伦付出一切,而他更多的是以物质和借助画面来表达自己的爱,萨的一生也印证了“做一个艺术家的妻子等于慢性自杀”这一说法!因为伦勃朗以其为对象所作的《约瑟与波提夫之妻》、《阿尔忒密斯》、《酒店里的浪荡子弟》等画中萨流露得更多的是寂寞与痛苦。)反思既往,伦勃朗悲痛悔恨万分,为寻求心灵的平静,他寄情山水,对大自然倾注了无限的深情,在此后几年中,他作了许多以阿姆斯特丹郊外风光为主题的风景画,《郊外有风车的风景》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画饱含着对大自然勃勃生机的热爱与礼赞,也在不经意中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怅惘!
《修脚的示巴女王》
他用饱含沧桑的眼光和涅磐的心灵感受亨德里克羞涩、温柔、丰腴又十分可爱的情态,《凭窗的亨德丽治》、《亨德丽治像》、《亨德丽治入浴》、《修脚的示巴女王》等作品均摒弃了昔日所有的浮华回归到真实、恬淡之中,同时他边用同样深含爱意的心对待着这一时期其他的作品,《浪子回头》一画与其早期的生机勃勃和激动人心截然不同,画面中只有安静和脉脉的温情,画家在画面中表达更多的是对年少无知时的自我忏悔和精神境地的逐步超脱。
《夜巡》
此画是受阿姆斯特丹民警总部委托而创作的群体肖像画。按惯例,订件者的肖像应在画面上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他们都付了一样多的定金。可是伦勃朗选择了民警队在班宁•柯克大尉的带领下,紧急集合准备出发的瞬间,描绘了该场面的紧张和仓促。结果订件者提出抗议并拒绝接受此画。这幅画本耒描写的是白天的行动,由于年久而变得发暗,后人称为《夜巡》。
《蒂尔普医生的解剖课》
为画家26岁时的成名之作。画家应阿姆斯特丹外科医生行会委托,为他们的行会成员画团体肖像。画中人物全部是真实的,主讲人是著名的蒂尔普医生,他作为主要人物,占有画面的一侧主要位置,其余人物以各自专注神态,有变化地穿插安排在一个有深度的平面上,使每个人物所处的位置互不遮挡,并且不受透视影响,大小基本相同,否则订画人是不接受的。
亚伯拉罕和艾撒克 1634年; 帆布油画,158 x 117 cm (62 x 46 in);现存于圣匹兹堡修道院
以马忤斯的晚餐 1648年; 木板油画 The Louvre
贝尔莎扎的宴会c. 1635年; 帆布油画, 167 x 209 cm; 伦敦国家博物馆
达娜厄(Argos国王之女,珀尔修斯之母)1636年; 帆布油画, 现存于圣匹兹堡修道院
萨姆松的失明参孙被刺瞎眼睛1636年;帆布油画, 206 x 276 cm; 现存于法兰克福城市艺术画廊
大天使之飞离托比亚斯家 1637年; 木板油画,66 x 52 cm (26 x 20 1/2");巴黎卢浮宫
门诺派教徒*部长在和妻子谈话中1641年; 帆布油画, 176 x 210 cm; Gemalde画廊, 柏林
大卫和乔那森 1642年; 木板油画, 73 x 61.5 cm (29 x 24 in); 圣匹兹堡修道院
风车 1650年; 帆布油画, 87.5 x 105.5 cm (34 1/2 x 41 1/2in); 保存于华盛敦国家艺术画廊
亚里士多德对着荷马的半身像在思考 1653年; 帆布油画, 143.5 x 136.5cm;
保存于纽约都市艺术博物馆; Bredius 478
《亚里士多德对荷马的头作冥想》
1669年,伦勃朗悄悄地告别了。在他去世的时刻,身边只有一个画箱和一件外套。伦勃朗没有给后世留下太多的手稿文字,也不曾有艺术思想的书籍,但从他的画中,人们可以解读到一个可敬的艺术家。
简六世 1654年; 帆布油画, 112 x 102 cm; Six Collection, Amsterdam亨德里契娅在河中沐浴 1654年; 帆布油画, 61.8 x 47 cm; 伦敦国家艺术画廊
修脚的市巴女王 Bathsheba at Her Bath(Bathsheba with King David's Letter) 1654年; 帆布油画,
142 x 142cm (56 x 56");巴黎卢浮宫被屠宰的公牛 1655年; 木板油画; The Louvre
约瑟夫被波第法斯的妻子斥责
亨德里契娅在开着的门前
《凭窗的亨德丽治》
伦勃朗在51岁时破产,居住在阿姆斯特丹贫民区的一所破房子里,爱妻的离世更使他失魂落魄。亨德丽治开始是他的女仆,后耒成为他的妻子。伦勃朗以满怀的深情画下了这幅《凭窗的亨德丽治》,以回报生命中的这份珍爱。亨德丽治用手支撑着窗框,侧视着前方,正如同刚刚操持完繁重的家务来到窗前的片刻小憩一般。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端庄、贤淑、安祥的气质。她穿着一件穷人家的妇女常穿的宽大的罩衫,她的手是一双长年劳作着的粗壮有力的手,在画中羞于示人似的将手指收拢着。光线集中在亨德丽治的额头和颈部,亮光如流水般地在她的肌肤之上流淌着,显得那么的高贵和娴雅。
拿着鸵鸟羽毛扇的妇人
1660年; 帆布油画, 99.5 x 82.5 cm (39 1/8 x 32 1/2in);华盛顿国家艺术画廊亨德里契娅的肖像 1659年; 帆布油画, 现存于伦敦国家艺术画廊.
《亨德丽治像》
“世间有为法,如梦亦如幻,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纵情田园的时光让伦勃朗“顿悟”了,奢华、虚无终归平淡和素雅;骄傲的贵族视角转换成了温婉的“市井”视角,对物质情感的理解升华到精神的交感。这诸多的变化使伦勃朗再次拥有了爱情,与萨有着迥然不同气质,有着乡村少女特有的淳朴与娴静的亨德丽治,填补了伦勃朗饱受创痕的心,炼狱后的伦勃朗迎来了他艺术中最辉煌的一页。
市政官员 1662; 帆布油画, 191.5 x 279 cm;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浪子的归来 1662年; 帆布油画, 262 x 206 cm; 圣匹兹堡修道院
《浪子回头》
也许有些人的感情注定只能在悲哀中曲终人散!爱情的甜蜜仅仅是昙花一现,更多的是痛苦与无奈!道貌岸然的封建礼教的捍卫者无法容忍伦勃朗与这位保姆身份的女子的爱恋,在谴责和恫吓中,伦再次陷入了门可罗雀的地步。步入“知命”之年的他没有选择取悦和阿谀去玷污自己的艺术,对生命、名利、爱情、生活更深的理解,让艺术家坦然又无奈的面对着再度破产和丧妻失子的痛苦,潦倒到连绘画材料都买不起的伦勃朗没有向命运低头,对世界的绝望和感情的更深的打击使他沉浸在艺术的梦幻中。晚年的伦勃朗进入了一种癫狂与冥想的奇幻的状态中。
木匠家庭1640年; 木板油画, 41 x 34 cm (16 1/4 x 13 1/2");巴黎卢浮宫
学者 1631年; 帆布油画, 104.5 x 92 cm (41 x 36"); 存于圣匹兹堡修道院
Nicolaes Ruts 1631年; 桃花木板油画; The Frick Collection, NewYork
音乐晚会 1626年;木板油画现存于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The raising of Lazarusc.1630年;木板油画 96.2 x 81.5cm;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of Art; Bredius 538
伦勃朗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