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在线网选用稿:http://www.86933.com/pingliang-42245-1-1.html
2014-2-1510:50|原作者: 曹斌锋|来自:平凉在线
平凉在线网—(平凉生活网络社区门户) 【 感谢作者:曹斌锋 发帖】
http://www.86933.com/article-14864-1.html
正月十六“游百病”
曹斌锋
一般认为过完正月十五年就过结束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过完正月十六才是真正过完了年,阴历的正月十六是旧的一年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今年正月十六还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代表浓浓亲情的传统元宵节将与代表浪漫爱情的西方情人节在2月14日相逢,届时将上演一出“汤圆”邂逅“玫瑰”的好戏。而这个有趣的现象,是由于公历与农历日期计算方式不同造成的,农历的任何一天与公历相重合大约都需要19年的时间。公历认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是一个回归年,正好为365天。农历认为月亮围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正好为一个月,此时月亮也由缺至圆,也就是朔望月的周期是一致的。农历上一年的时间为29.5天×12个月,这样一年算起来不足365天,时间越长,相差天数就越多,直到19年,农历与公历相差7个月,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人为给农历加闰月,19年共加上了7次闰月,这样弥补农历天数与公历天数的不足,于是就出现了每隔19年,农历的某月某日与公历的某月某日重合 或者仅差一天的现象。
“正月十五看花灯,正月十六游百病”。据民俗专家介绍,“游百病”源于上古时期中华始母华胥踩巨足痕的游走之风、大脚板舞俗,秦汉时期,落下闳、任文公父子、周舒祖孙三代观天测地,奠定“游百病”节令时序。相传上古时,华胥为母系氏族首领,氏族的成员主要从事果实采摘和蚕织、盐卤织造开采活动。当时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的采集活动大多与游牧、迁徙相关,游走之风盛行之下,成员个体的健康提高了。同时,部族也得以休养生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成就了“华胥文化和伏羲文化盛传地区、代表地区”的认知共识。巴渝舞是古巴人在同猛兽、部族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集体武舞。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巴人功不可没,阆中“游百病”有着巴渝舞和巴人尚武、竞技的遗风。两度到过阆中的杜甫以及陆游,在咏阆中的诗句中留下大量与此相关的文字。“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不生病”。千百年来,“游百病”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娱乐方式和健身行为。
我们这儿正月十六至今有“游百病”的习俗,“游百病”也叫走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外地也有这样的风俗习惯。有些是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据传,在唐代,正月十六后到月终,人们没有多少事情,家家户户都有欢聚饮食的风俗。这种习俗在民间留传至今。正月十六,妇女们怕动针线会患百病,于是结队出行“游百病”。民间有“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少生病”之说。在正月十六这一天,人们一吃过早饭,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大门挂锁,全家出动,到四处去“游百病”。在过去,老年人爱去逛庙会,参禅拜佛,祈佑福祥;年轻人也多会去尽情享受各种愉悦身心的游艺活动。即便是那些平时不太爱游逛,喜好清静的老人,凡是能走动的,这一天也不会呆在家里,大多都会穿得暖暖和和,拄上拐杖去田地里转转。
据老人们讲:经过正月十六这一游,就会使“百病”在舒心畅快的短距离旅游过程中,全部“遗”在路上,“遗”在野外,使得“百病”全消;没病没灾的会好上加好,更加健康。“游百病”还是一项调养身心、振奋精神、恢复体力、以利再战的年节良俗。从更深层次分析这项民俗,我们会发现,“游百病”其实是一种可以起到协调、吻合、衔接、舒缓火红的年节放浪与很快即将转为正常的春耕生产生活秩序的减压阀与缓冲器。它是一项调养身心、振奋精神、恢复体力、以利再战的年节良俗!对于信奉“天人感应”的中国人来说,在年节的热闹使人疲倦之余,在冬去春来春耕生产即将开始之际,来“游百病”,正是对“人身虽小,暗合天地”这一机理进行的民俗学解释。
随着社会的发展,“游百病”又有了新的内涵,正月十五热热闹闹地闹完元霄,正月十六这一天,人们在饱食美味佳肴后,出门登高望远,呼吸春天的空气,欣赏美丽的景色,健步散心,能帮助消化,增强免疫功能,可谓一次全民户外健身运动。全家老少妇孺举家出游,其间还伴有杂耍、舞龙、民歌、灯戏等地方民俗,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打水漂、打儿洞、竞走、掰手腕等活动,又体现了体育活动的竞技性和群众参与性。为尊重人们的这一习俗,大多数单位都安排人值班和采取轮休的办法,满足上班族参与“游百病”的心愿。正月十六晚上,孩子们会抓住最后的机会玩灯,他们以灯打灯,把灯碰碎、烧掉,不仅不恼怒,反而是无比开心,灯笼一着,吉利来到,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今年正月,月亮最圆的时刻出现在正月十六的清晨7时53分,此时天色已亮,并不利于赏月,所以最佳赏月时间专家建议在正月十五晚上19时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