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察阳李氏
1、渊源
据福安察阳李氏提供资料:“黄帝裔孙皋陶任尧大理,世袭大理官司,故赐‘理’为姓。传至商纣时期,因纣王不善,忠臣理徽(征)直谏纣王而遭迫害,其妻携子避难于伊候废墟(今河南省鹿邑县),粮绝,幸逢李树结果,采摘李果充饥得以生存,遂改姓为‘李’。”
据《中华姓氏渊源通谱》说:“黄帝第三十四代理征:恩成衍传子孙、历夏商两代、计有二十六代为大理官,理征以官命理氏,子利贞。改姓李。”而“据陇西李氏祖脉源流,第一代皋陶,五十五代虎公”。“氏族典第十二卷:恩成之裔,以理为姓,理征事纣,娶契和氏,逃难伊墟为李氏,利贞生仲师,家于苦(即苦县,今河南安阳),生彤德,其曾孙硕宗事康王,因以苦封焉,五世孙幹(《旧唐书》作‘敬’)。”
编者按,据以上记载,其实产生歧义,《史记》并无记载皋陶是黄帝裔孙的说法。以下对皋陶、伯翳、伯益三个人名进行辩证分析。
皋陶,偃姓,又作咎陶、咎繇,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贤臣。生于尧帝统治时,曾被舜任命为“理官”掌管刑法,以正直闻名天下,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黎小龙《华夏姓氏丛书·李》论证了传说时代的刑狱官名为“士”,如《史记·夏本纪》中云:“皋陶作士以理民”。至周代,特别是战国时期,才普遍称治狱之官为“理”,在尧舜传说时代,是没有“理”这种官名的。此说颇有见地,较符合中国姓氏起源和发展演变的历史实际,但以往李姓的谱牒从未有过这种说法,值得重视。
伯翳,以功受皂斿元玉,妻以姚女,而封于费,是为大费,生子三人,曰大廉、若木、恩成。《史记·秦本纪》卷五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伯翳),与禹平水土。”帝舜赐大费皂游,曰:“尔后嗣将大出。”帝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伯翳,舜赐姓赢氏。”
颛顼之女修,招夫黄帝第五子清之孙佚(或因入赘而失名)名。据《史记·封禅书》的记载:秦襄公作西畤——祠白帝,秦文公作鄜畤——用三牲祭祀白帝,秦献公作畦畤——祀白帝,白帝即金星氏,少昊(皞)之父,此处意指祭祀少昊;秦宣公作密畤——祭祀青帝,青帝即青龙帝、苍龙帝伏羲,此处意指祭祀太昊;秦出嬴姓,奉少皞(昊)为上帝,兼祭太皞(昊)、炎帝、黄帝,但不祭颛顼。
北方李姓奉颛顼帝为始祖,源自后世史籍的记载,如《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云:“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益”。事实是皋陶与伯益是同族而异支,“皋陶钓雷泽,赖舜而后亲”可见,皋陶的父亲是普通人太微小了,所以史籍根本不著。清代浙江钱塘人梁玉绳《史记志疑·卷十九》有详细辩证:“……然则皋、益之父为谁?曰皋、益同族而异支,皋之父微不著,后书冯衍传言‘皋陶钓雷泽,赖舜而后亲’,则其式微可知。……史公亦并无皋、益祖颛顼之语,自汉地理志言伯翳,而孔颖达、邢昺及唐表从之,索隐,路史遂深讥秦、赵祖母族,非生人之义。夫秦、赵何曾以母族为族哉,世儒诬之耳。……世纪直以高阳生大业,以大业妻女华为大业之子,而别出女华之妻名扶始生皋陶,皋陶生伯益。唐书取而用之。然则秦于皋、益宜何祖?曰:祖伯益。舜赐伯益嬴姓,不赐皋陶。秦为嬴姓始自伯益,故以伯益为首。皋陶乃偃姓,当为英、六诸国之祖。秦与皋陶无涉。”
秦后史籍认为大业和皋陶是同一人,把伯益充当皋陶之子是刘向、郑玄等人的错误理解所导致的,完全违背了《史记·秦本纪》的记载,而《秦本纪》的记载出自秦人自己的史籍,当以此为准。皋陶是偃姓,所以秦人奉嬴姓伯益为祖,皋陶与伯益“同族而异支,皋之父微不著”。史记也没有皋陶、伯益的先祖是颛顼的话。《史记·帝王世纪》载:“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嬴姓也。”其实,嬴姓原本是属于黄帝后裔少昊金天氏的,后世则基本尊伯益为“嬴姓始祖”。《史记·秦本纪》载:“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据后世其它典籍综合记载,伯益也因善于畜牧和狩猎,助禹治水有功等,舜帝遂将其部族的姚姓女子给他做妻子,并以嬴汶河为名赐他姓嬴。其实,远古史上的“伯翳”与“伯益”不是同一人,而是两个人名。那么,伯益先祖衍自谁呢?据《中华姓氏渊源通谱》说“炎帝第十五代伯益”,其世系为:炎帝→临魁→承云→帝明→帝宜→帝来→帝裹→节茎→姜戏→姜器→祝庸→卫嚣→姜絛→共工姜垂→伯夷(弟伯常、伯益)。由此可见,与伯益同族而异支的皋陶,也应属于炎帝支。由于“皋之父微不著”,所以无从稽考其具体的世系。
可见,伯翳是黄帝支系,皋陶与伯益则是炎帝支系。秦嬴出自伯翳。伯翳与皋陶、伯益为同一人是名字混淆,皋陶与伯益为父子关系是伦理错误。
唐代《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
《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载:“徐氏、邴氏、安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麻氏、鲜于氏、张氏、阿布氏、阿趺氏、舍利氏、董氏、罗氏、宋邪氏,并以立功从唐为李氏。”李唐皇帝以“李”姓赐封功臣,造成李姓源流多元化,李姓人口迅速膨胀,为今人口数量居首的姓氏。
除此之外,李姓还有许多的起源,如下:
一.源于被迫改姓。汉朝的赢姓,金契丹人,元女真人,明蒙古人、满洲人、西北土司和西南土著,因政权更迭被迫纷纷改姓,尤以李姓为首选。清代统治阶级因实施“跑马圈地”等一系列高压政策,致使许多稀有姓氏不堪欺凌迫害纷纷依附大姓,且多改李姓。
二.源于封赏赐姓。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北魏时期,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唐朝时期,皇室赐予有功大臣武将为国姓,稍后大食国人李诃末将军、李彦升和波斯人李铉、李珣均被王侯赐姓,再后来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以及犹太、安息、高句丽、党项等外来少数族裔因功或者内附,多被封赏为李姓。
三.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源于苗族、壮族、瑶族、白族、源于其他少数民族:今傣族、彝族、土家族、京族、藏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鄂伦春族、土族、高山族、德昂族、侗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李氏族人分布。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还有源于福建的畲族。霞浦县畲族谱记录有“唐光启二年(886),盘、蓝、雷、钟、李有360余丁口,从闽王王审知为乡道官,由海来闽”,说明唐朝末年福建有畲族李氏。如,元末有福建农民起义首领李志甫,据说就是畲族人。
2、传衍
公元前470年间,传到李耳,名呥,也称老子,其传世名著《道德经》创道家哲学之开端,成为道家始祖,仲尼师老子。秦统一六国后,李耳十世孙李崇为陇西郡太守,封面南郑公,他创建“陇西堂”,即为历代公认的陇西房始为李氏始祖。
李氏亮公——郑孝王,系唐室第八房,是大唐高祖李渊第八权,其七世孙诲公饱读诗书,聪颖过人,精通韬略。文采出众,在唐开成二年状元及第。唐朝为了开辟巩固南疆,封李诲为福建观察使,李氏后人均认可诲公为李氏入闽先驱。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攻入京都长安。诲公与仲兄(官封作监)及话公,弃官携家眷逃难到浙江处州龙泉桥下村。
唐中和元年(881),因当地匪患猖獗,又与兄弟等携眷回闽,途经古田杉洋,喜其山川秀丽,土埌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林木茂盛是一个宣人居住的好环境,且又靠近县城,于是定居古田杉洋,筑楼居住,垦荒为田,昼耕夜读,繁衍后代。诲公生八子:棱、壮、涓、泛、遏、馨、浑、改。据有关姓氏研究学者的考证认为,诲公为唐室李氏入闽的四大系之一。
李诲第八子李改,改公之孙敬豹公,曾任闽王审知丞相。敬豹公第八世孙兴祖公,迁政和后湾,移居李家楼,再迁寿宁修竹,生大闰公。
大闰公生五子:仁、义、礼、智、信。为图发展,长子仁公迁居利溪,即今福安察阳;次子义公迁居寿宁芹洋;三子礼公迁政和黄坑;四子智公适居福安潭头、夏洋;五子信公留居寿宁修竹,又发展到寿宁印潭,分支到福安湾坞。
关于李氏入韩史,在现存的清《福安县志》也有文字记载,自入韩至今已有850年的历史。
从古田杉洋李氏祖祠总谱,寿宁修竹李氏族谱以及有关姓氏研究学者均认为:察阳李氏“根在古田杉洋,源于寿宁修竹”。
李仁公,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仅十五岁,只身到福安谋生,在福安阳头高家当放牛娃,曾碾转宾贤、金山,为人勤俭善良,仁孝俱佳,而立之年定居阳头。他与子孙在阳头垦地开荒,植树造林,在阳头长林碣(今称“大树下”)种植百余株香樟树,现有20余株老樟树被列为国家保护古树木。在富春溪畔的北河头壘坝种植防洪林带,在阳头过溪通往穆阳的铜岩岭,自渡船头到山顶用石铺岭长达三公里,中间还建两座凉亭供行人及砍柴夫歇脚,岭边两岸种植松树供行人乘凉,开井七口,即“七星井”为阳头乡亲供洁净饮用水……后人有称察阳李氏这些善举是:行善积德,惠泽乡邻,植树造林,美化桑梓,仁孝为本,教化子孙。
3、迁徙
⑴入闽始祖:唐室第八房郑孝王李亮七世孙状元及第李诲,出任福建观察使,为李氏入闽先驱。
⑵进入闽东:黄巢起义军攻入京都后,李诲与兄弟等携眷避难浙江处州龙泉桥下村,又因当地匪患猖獗,于唐中和元年(881)与兄弟等携眷回闽,途经古田杉洋,看上了杉洋的地理环境,遂落居下来,繁衍生息。李诲有八房子孙,尾房李改的十世孙李兴祖,自政和后湾、李家楼,转迁到寿宁修竹村。
⑶迁入福安:李兴祖生子李大闰,大闰公有五房子孙:仁、义、礼、智、信。长房祖李仁,南宋淳熙五年(1178)迁利溪,即今福安察阳。四房祖李智,适居福安沄头、夏洋。五房祖李信,留居寿宁修竹,其后裔又分居寿宁印潭,再分支到福安湾坞。
⑷境内流动:李氏迁入福安,除聚族地外,其后子孙散居福安各地,至今衍发成族的有溪柄镇港里李氏和赛岐店前李氏等分支,并建有支祠。溪柄镇港里李氏:始迁祖廿一世祖孝公,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分出,现传十二世。赛岐店前李氏:始迁祖童公,于康熙十七年(1678)分出,现传十二世。
⑸迁出福安:有部分李氏宗亲迁移到福州市、宁德市、寿宁县、霞浦县、柘荣县等经商就业也有所发展。
部分察阳李氏后人出国留学、就业等,现定居海外的居住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港、澳、台,他们学有所成荣获“硕士”、“博士”学位后都有送牌匾到宗祠与族人共享荣耀并保持联系和专程返乡拜祖。
4、分布
李姓,分布极广,人数极多。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李姓人口有1.0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9%,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同时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姓氏。除中国外,在朝鲜、韩国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尤其在朝鲜,李姓为第一大姓。
察阳李氏入韩已传二十八世,发族人口达到1.6万余人,主要分布在:福安城关阳头等三街道,赛岐镇、泥湾村、甘棠镇、上白石镇、湾坞镇、马头村、溪尾镇、穆阳镇、苏堤村、双溪村、溪潭镇、城山村、上马山村、下马山村、坂中镇、朱家山村、潭头镇、大岗村、枢洋村、柘头村、荣岭头村、棠溪村、溪柄镇、扆山村、田头村、楼下村、寨下村、长富村、田洋中村、社口镇、坦洋村等。其中溪柄镇港里支祠300余人、赛岐店前支祠160余人。
5、谱牒
宗族谱牒是史料宝库,察阳李氏更是重视谱牒的纂修。
⑴察阳李氏宗谱祖训
一.爱国、爱乡、爱民、爱族、爱家。
二.忠孝为本,以德养性。
三.传礼仪之俗,承孝悌之风,行好善有恒,知文明求贤。
⑵察阳李氏历届修谱
第一届:明洪武二十七年(1384),由十世孙庠生李枢纂修。
第二届:戊申年明弘治元年(1488),由十三世孙庠生李仲、李侃、李涛纂修。
第三届:明正德壬申年(1512),十二世孙庠生李龙、李都纂修。
第四届: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由十七世孙庠生李从、李问纂修。
第五届:清乾隆三年(1739),由进士郫县知县十九世孙李馨纂修。
第六届:清乾隆五十二年(1790),由岁贡生儒学训导廿世孙李芳纂修。
第七届:道光二十二年(1842),由浙江同知西安县知县廿五孙李枝青纂修。
第八届: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山东大桃县知县二十四孙李书铭、光绪丙子年科举人李方錡等纂修。
第九届:民国三十二年(1943),由北京民国大学么一名法学士山东省济南审判厅法官二十四孙李春华,任南台、峡阳县县佐二十六世孙李经文等纂修。
第十届:公元1995年,由二十六世孙鼎宽、继贤纂修。
第十一届:公元2014年由本宗祠理事会李孟华、书亮、毓顺、英声、剑峰、俊森、泽安、宗雄等人组成族谱修纂小组,集体纂修。
6、宗祠
宗祠乃是供奉先祖的神圣殿堂,拜祭先祖的地方,祠堂展示着时代的筑建风格,宣传姓氏文化,孝悌文化的场所。对促进和谐,提高凝聚力,能发挥独特作用与 效果。察阳李氏宗祠的明清建筑风格更为独特,是应要倍加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
⑴察阳李氏宗祠
据传,察阳李氏宗祠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当时为土木结构,祖厅用18根杉木柱子作构架,“李”字有十八子之说。柱子顶樑,乃有顶天立地、堂堂正正之势,借之勉励察阳李氏子孙要堂堂正正、顶天立地做人。外围以河卵石砌基,筑以土墙。接着到明洪武二十七年(1384)开始第一届纂修族谱。后李氏宗祠被洪水冲毁。在原址上于明朝万历六年(1578)进行重建,宗祠坐东向西,“西对仙岫奇峰,东临龟湖河畔。”祖祠:青砖砌,双坡顶,硫璃瓦,鹊尾翘角,雕梁画栋、工艺精堪,金碧辉煌是典型的古阁构造模式。正座祖堂、祠大厅共有86根珠红金漆大柱,更显雄伟,引人注目,彰显大气,具有明清时期典型江南古建筑风格,有着珍贵的文物价值。
清乾隆年间,水灾频发,前后被洪水冲毁三次,最后一次几乎被冲为平地。
清嘉庆十一年(1806),历经十余年的养息生机后,察阳李氏族人集资再次重建,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有祠大厅、祖堂、戏台、会客厅、办公厅、寝室、食堂,仓库等是一个多功能的宗祠建筑。当时李祠拥有不少山林、墓山及田产,年收租有八百多担谷子,为此在宗祠后门外还建有占地2.8亩晒谷场。
祖祠在解放前后曾被学校借用长达70多年。由于大门前道路拓宽戏台被拆,祠堂面目全非。1993年经诸位理事成员竭尽全力,多次反映,多方协调,逐步收回,并在原祖祠旁重新再扩建祖祠一座,上座为祖堂、下座为祠厅,大门仿古城楼式样,正中石匾刻有|“祥浮紫气”四个大金字。前后座有金字石柱30根,木柱8根,整体为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随后又建一座以“荣誉厅”为主题的综合楼。察阳李氏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⑵察阳李氏福安支祠
1.溪柄镇港里支祠: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2011年重修,占地面积510平方米,建筑面积338平方米,建有祖厅一座、戏台、左侧外建有厨房等。
2.赛岐店前支祠:于公元1998年建祠。占地面积568平方米,建筑面积128平方米,建筑风格简朴独特,内有祖厅,戏台等布局。
⑶察阳李氏宗祠祖茔
先祖陵墓是历史的见证,有着丰富的姓氏文化内含,我们李氏宗祠历表定于农历三月初三为“扫祖墓,忆先祖,扬孝悌”的扫墓,现有的八座先祖古墓都得一年一度的祭扫与保护。与每年正月十五“过灯下、祭先祖、求平安、祈福祉”的祭拜先祖日,农历七月半(十三日)“普渡日”,成为察阳李氏宗祠传统的每年三大节日,丰富了宗祠文化,提高了宗亲的凝聚力。
1.创基始祖之父大闰公之墓
墓址:福安市阳头阳上长林碣。(即阳上树林下)。始祖之父大闰公南宋亡故,祖墓造于南宋年间。坐西向卯。嘉靖丙申年重修,道光丙申年再次重修,占地近二百多平方米,四周均为古樟树环绕,颇为壮观。至今大约840年。
2.创基始祖仁公之墓
墓址:福安城北锦鸡垅(俗名老鼠朝仓)。祖墓坐丁向午,建造于元朝铁木真时期(1225年)。占地一百六十多平方米。
3.始祖之子荣公之墓
墓址:东陵,即今福安市溪潭镇溪北济里村后山(俗名戴帽山)。祖墓坐庚向甲,建造于元朝铁穆耳时间(1297年)。同治七年十一月重修。占地一百六十多平方米。
4.始祖之孙东宝公、东壁公、东进公三兄弟合葬祖墓
墓址:福安城阳秦溪中村龙下井,半墓确山。元朝至正三年(1344)建造,坐丙向壬。占地约一百八十多平方米。
5.始祖之孙东琇祖墓
墓址:福安城阳秦溪中村河洋盾。祖墓坐乙向辛,元朝至正五年(1346)建造。东琇公官封中宪大夫。占地约一百三十多平方米。
6.曾孙溢公祖墓
墓址:福安城阳乡秦溪中村河洋盾。祖墓坐乙向辛,明朝永乐四年(1407)建造。占地约一百五十多平方米。溢公官封江西省吉安府知府。
7.六世孙週公行兆一祖墓
墓址:福安坂中熙台村后山,俗名风吹罗带。明成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建造。占地约一百三十多平方米。
8.仍孙大奎公、子跃龙公、孙先春公
三代知府合葬祖墓大奎公,其子跃龙公,其孙先春公,三代均官封知府,五品衔,三代合葬一墓。
墓址:福安市湾坞乡梅洋荷厝里。祖墓坐丁向癸,清朝康熙壬辰年(1672)建造。乾隆已酉年重修,邑志古墓。占地约二百多平方米。
7、人物
福安阳头察阳李氏宗祠历代科举名人,由于清前期至宋朝的祖谱因洪灾流失无法查实,仅清中后期就有四品官5人,五品官10人,六品官21人,七品官18人。
1.李陛墀,字祥年,号丹轩。咸丰乙卯八月生。廿三世。太学生、清例授奉政大夫(五品衔),晋授朝议大夫(四品)。福安县察阳农会正会长。
2.李惟河,字芳水,号肖乾。道光庚寅正月生。廿二世。清例赠奉政大夫(五品)、晋赠朝议大夫(四品)。
3.李大奎,字惟质,号云野。嘉靖已末年二月十一日生。十五世。拔贡生,任湖广荆门州知州,陛云南楚雄府,通判署景东府知府。
4.李溢,字景谦。九世。洪武间由明经举仕,湖广按察知事,陛江西当安府知府。
5.李书勳,字子填,号玉用。咸丰辛亥元年四月生。廿四世。光绪十一年以军营效力,给尝五品顶戴。
6.李焯培,字丰树,号桂山。乾隆癸酉岁十月三十日生。廿四世。岁贡生,敕赠文林郎,晋赠奉政大夫,浙江湖州府长兴县知县。
7.李世綖,字膺绶,号印鄰。道光甲申年九月十四日生。廿六世。附贡生,浙江候补县丞,咸丰三年蒙李宫保奉请赏戴五品蓝翎五年,钦加同知衔浙江衢州府龙游县知县,诰授奉政大夫。
8.李应奎,字膺绂,号荷绅。道光丁亥年九月十一日生。廿六世。咸丰壬子年科试中第五名经魁,钦加员外郎衔,户部江西司主事。光绪丙子恩科会试中第五十七名贡生,赐同进士,钦点江西即同县知县,历任吉安府永宁县、南昌府奉新县、南康府星子县、杭州府宜黄县知县,钦加同知衔。光绪已卯,乙酉科江西乡试同考官,诰授奉政大夫。著有《京壶课艺》、《江西吟稿》。
9.李从素,字希松,号羹元。万历已卯三月生。十七世。岁贡生,崇祯年间擢辽府审理正。
10.李常珠,字茂明,号光浦。乾隆戊戌生。廿二世。邑武生,封式式略骑尉,等二云骑尉,内府郎中。
11.李联芳,字元琦,行鳞十。乾隆乙卯四月生。廿五世。例赠五品武略骑尉。
12.李世魁,字位北,号紫坦。嘉庆壬申五月生。廿三世。诰赠奉直大夫。
13.李之熙,字登如,号春台。道光丙申八月生。廿四世。由县丞加捐都察院都事衔,钦加五品衔,诰授奉直大夫。
14.李国漋,字高尔,号达溪。乾隆辛丑十二月生。廿二世。诰赠奉直大夫。
15.李跃龙,字麟伯,号竹。万历癸已十二月生。十六世。邑庠生,隆武年授兵科掌印给事中。
16.李文辉,字有跃,号幼园。咸丰戊午八年四日生。廿五世。例授同知衔。
17.李宗白,字光普,号春荣。道光乙酉十二月生。廿三世。州同衔。
18.李椎,字绍桐,号凤棲。道光戊戌七月生。廿四世。由监生加捐光禄寺署正衔。
19.李肇盎,字宗琨,号玉峰。嘉庆已卯七月生。廿三世。州同衔。
20.李肇崧,字宗,号峻峰。道光丁亥六月生。廿三世。布政司经历衔。
21.李文基,字绍周,号北溪。嘉庆壬戊八月生。廿三世。修生,加捐州同衔。
22.李滋荣,字冠英,号荆川。嘉庆丙寅十月生。廿三世。州同衔。
23.李为邦,字志颜,号赞周。道光庚寅十一月生。廿三世。军功六品衔,守卫千总,历署宁德黄炉岩、福安黄岐、寿宁府。
24.李元章,字学礼,号维垣。嘉庆戊寅十二月生。廿三世。邑武生加捐导衔千总。
25.李伟常,字赵瑾,号广陵。嘉庆癸亥九月生。廿三世。六品冠带恩荣六品冠带。
26.李丰春,字万隆,号芳园。嘉庆丁卯九月生。廿三世。道光已亥科中试第二十六名武举,道光廿六年题授连江营千总,廿八年以军功升授连江营左府千总三十年以军功三十年,以军功署连江营守备。
27.李培青,字文英,号华林。嘉庆壬申七月生。廿二世。郡武生,加捐都司职衔。
28.李嘉谟,字伯敬,号止巷。顺治癸已十一月生。十八世。康熙丙子科武举人。载邑志选举。
29.李鹏辉,字博九,号极游。道光壬辰闰九月生。廿四世。营千总。
30.李锦辉,字德韩,号兰田。道光甲午七月生。廿四世。郡武生。
31.李琨辉,号德轩,字德阳。道光丁酉正月生。廿四世。军功效用。
32.李邦椿,字庆铨,号萱山。道光庚寅正月生。廿五世。军功六品。
33.李重熙,字庆绅,号洽臣。道光乙已七月生。廿四世。军功六品。
34.李叔机,行州九。道光戊子年六月生。廿三世。军功六品。
35.李登青,字世镛。道光丙申年五月生。廿四世。军功六品。
36.李元云,字林翁,号丹山。道光辛卯十一年七月生。廿四世。邑庠生,例赠文林郎。
37.李书铭,字子新,号慕厚。道光戊申廿八年十月六日生。廿四世。光绪乙酉正科拔贡,光绪乙丑恩科举人,光绪戊戌科大挑一等奉,奉旨引见,分山东省知县。
38.李枝春,字韶光,号青阳。乾隆癸卯七月廿九日生。廿五世。太学生,赠文林郎浙江湖州府长兴县知县。
39.李馨,字少白,号莲舫。康熙癸酉正月生。十九世。雍正元年癸卯恩科举人,任四川成都府郫县知县。进士。
40.李经文,字章甫,号培基。光绪丙子二年生。廿六世。清郡廪生直隶法律别科毕业,光绪壬寅补科举人,宣统庚戌二年法官,任南台商埠检察厅检察官,延年峡阳县佐。
41.李常藩,字翰公,号维溪。康熙已巳年五月五日生。廿二世。邑庠生,赠修职郎晋赠文林郎。
42.李龙文,字乾明,号健峰。康熙乙末年九月十二日生。廿三世。邑庠生,赠修职郎晋赠文林郎。
43.李枝馥,字蘭皋,号杏园。乾隆甲寅年十二月初二生。廿五世。例赠文林郎。
44.李惟贵,字景富,号升庭。乾隆甲辰四十九年八月生。廿二世。例赠修职郎,晋赠文林郎。
45.李毓书,字钟麟,号鲁齐。乾隆丙午八月生。廿二世。太学生,赠徵仕廊、中书、科中书。
46.李春芳,字实卿,号兰谷。嘉庆甲戌十九年十二月生。廿三世。咸丰三年恩贡候补儒学教谕,例赠个职郎,晋赠文林郎。
47.李开模,字履基,号苑垒。乾隆甲寅三月。廿三世。邑附生,赠文林郎。
48.李焕昌,字剑光,号云若。道光丙戌九月生。廿四世。邑附生,赠封文林郎。
49.林滋培,字霄垲,号植庭。嘉庆癸酉六月生。廿三世。例贡生,敕赠徵仕郎。
50.李均,字平甫,号寅生。道光壬寅十二月。廿四世。邑庠生,敕授徵仕郎。
51.李枝青,字灡九,号栖云。嘉庆巳末七月三日生。廿五世。郡附生,道光壬午科乡试中式五十二名举人,丙戌科会试挑取塍禄乙未大挑引见,奉旨以知县用箴分浙江历署余杭新昌、龙泉、常山、仙居、嘉兴等县知县。被授湖州府长兴县,调补杭州府仁和县知县,钦加同知衔,历署名杭州府西塘海防,嘉兴府乍浦总捕同知,补授绍兴府南塘通判,嘉兴府嘉兴县。湖州府考半县,衢州府西安县知县,道光巳亥咸丰壬子浙闱同考试官。著有《乡园笔记文稿》、《西云诗抄》、《海防臆说》、《仓颉字考说文疑》。
52.李松,字房陵,号安阳。道光乙酉廿九年闰四月生。廿五世。监生,例封文林郎。
53.李乾清,字行建,号云坡。宏治壬戌六月生。廿五世。嘉靖年岁贡生、湖广楚府教授。
54.李惟宝,字景全,号善斋。嘉庆丙辰元年十月生。廿二世。修职郎,候补县丞加一级。
55.李藩,字德修,号衍庭。道光乙酉四月生。廿四世。按察司照磨衔。
福安察阳李氏宗祠理事会
公元2012年9月16日
附:福安察阳李氏供稿【电子版原件】
福安察阳李氏
(一)李氏渊源:
据史料记载:黄帝裔孙皋陶任尧大理,世袭大理官司,故赐“理”为姓。传至商纣时期,因纣王不善,忠臣理徽直谏纣王而遭迫害,其妻携子避难于伊候废墟(今河南省鹿邑县),粮绝,幸逢李树结果,采摘李果充饥得以生存,遂改姓为“李”。
公元前470年间,传到李耳,名呥,也称老子,其传世名著[道德经]创道家哲学之开端,成为道家始祖,仲尼师老子。泰统一六国后,李耳十世孙李崇为隴西郡太守,封面南郑公,他创建“隴西堂”,即为历代公认的隴西房始为李氏始祖。
(二)李氏入闽简史:
李氏亮公——郑孝王,系唐室第八房,是大唐高祖李渊第八权,其七世孙诲公饱读诗书,聪颖过人,精通韬略。文采出众,在唐开成二年状元及第。唐朝为了开辟巩固南疆,封李氏诲公为福建观察使,李氏后人均认可诲公为李氏入闽先驱。
唐信宗广明元年(公元74年)黄巢起义攻入京都长安,诲人不倦公与仲兄(官封作监)及话公弃官司携家眷逃难到浙江处州龙泉桥下村到中元元年(公元88年)因当地匪患猖獗,又与兄弟等携眷回闽,途经古田杉洋,喜其山川秀丽,土埌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林木茂盛是一个宣人居住的好环境,且又靠近县城,于是定居古田杉洋,筑楼居住,垦荒为田,昼耕夜读,繁衍后代。诲公生八子:棱、壮、涓、泛、遏、馨、浑、改。据有关姓氏研究学者的考证:认为诲公为唐室李氏入闽的四大系之一。
(三)李氏入韩简史:
李氏改公之孙敬豹公,曾任闽王审知承相。敬豹公第八世孙兴祖公迁政和后湾,移居李家楼,再迁寿宁修竹,生大闰公。李氏大闰公生五子:仁、义、礼、智、信。为图发展,长子仁公迁居利溪(即今福安察阳),义公迁居寿宁芹洋,礼公迁政和黄坑、智公适居福安沄头,夏洋,信公留居寿宁修竹,又发展到寿宁印潭,分支到福安湾坞。
李氏仁公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年仅十五岁,只身到福安谋生,在福安阳头高家当放牛娃,曾碾转宾贤,金山,为人勤俭善良,仁孝俱佳,而立之年定居阳头。他与子孙在阳头垦地开荒,植树造林,在阳头长林碣(现称“大树下”)种植百余株香樟树,现有20余株老樟树被列为国家保护古树木。在富春溪畔的北河头壘坝种植防洪林带,在阳头过溪通往穆阳的铜岩岭,自渡船头到山顶用石铺岭长达三公里,中间还建两座凉亭供行人及砍柴夫歇脚,岭边两岸种植松树供行人乘凉,开井七口(七星井)为阳头乡亲供洁净饮用水……后人有称察阳李氏这些善举是:行善积德,惠泽乡邻,植树造林,美化桑樟,仁孝为本,教化子孙。
关于李氏入韩史,在现存的清“福安县誌”也有文字记载,自入韩至今已有850年的历史。
从古田杉洋李氏祖祠总谱,寿宁修竹李氏族谱以及有关姓氏研究学者均认为:察阳李氏是:根在古田杉洋,源于寿宁修竹。
(四)察阳李氏的繁衍与分布:
李氏入韩已传28世,发族人口达到16000余人,主要分布在:福安城关阳头等三街道,赛岐镇、泥湾村、甘棠镇、上白石镇、湾坞镇、马头村、溪尾镇、穆阳镇、苏堤村、双溪村、溪潭镇、城山村、上马山村、下马山村、坂中镇、朱家山村、潭头镇、大岗村、枢洋村、柘头村、荣岭头村、棠溪村、溪柄镇、扆山村、田头村、楼下村、寨下村、长富村、田洋中村、社口镇、坦洋村……有部分李氏宗亲迁移到福州市、宁德市、寿宁县、霞浦县、柘荣县……等经商就业也有所发展。部分察阳李氏后人出国留学就业等现定居海外的居住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港、澳、台,他们学有所成荣获“硕士”、“博士”学位后都有送牌匾到宗祠与族人共享荣耀并保持联系和专程返乡拜祖。
(五)察阳李氏宗祠:
宗祠乃是供奉先祖的神圣殿堂,拜祭先祖的地方,祠堂展示着时代的筑建风格,宣传姓氏文化,孝悌文化的场所。对促进和谐,提高凝聚力,能发挥独特作用与效果。察阳李氏宗祠的明清建筑风格更为独特,是应要倍加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
察阳李氏宗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在清乾隆年间,水灾频发,前后被洪水冲毁三次,最后一次几乎被冲为平地。在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历经十余年的养息生机后,察阳李氏族人集资再次重建,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有祠大厅、祖堂、戏台、荣誉厅、会客厅、办公厅、仓库、寝室、食堂,仓库等是一个多功能的宗祠建筑。宗祠坐东向西,“西对仙岫奇峰,东临龟湖河畔。”,祖祠:青砖砌,双坡顶,硫璃瓦,鹊尾翘角,雕梁画栋、工艺精堪,金碧辉煌是典型的古阁构造模式。正座祖堂、祠大厅共有86根珠红金漆大柱,更显雄伟,引人注目,彰显大气,具有明清时期典型江南古建筑风格,有着珍贵的文物价值。
祖祠在解放前后曾被学校借用长达70多年。由于大门前道路拓宽戏台被拆,祠堂面目全非。1993年经诸位理事成员竭尽全力,多次反映,多方协调,逐步收回,并在原祖祠旁重新再扩建祖祠一座,上座为祖堂、下座为祠厅,大门仿古城楼式样,正中石匾刻有|“祥浮紫气”四个大金字。前后座有金字石柱30根,木柱8根,整体为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
(六)察阳李氏在福安支祠:
①溪柄镇港里支祠:由廿一世祖孝公,在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迁居到溪柄港里,现传12世,人口300余人。支祠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2011年重修,占地面积510平方米,建筑面积338平方米,建有祖厅一座、戏台、左侧外建有厨房等。
②赛岐店前支祠:童公康熙十七年(1678年)迁居赛岐店前,现传12世,发族人口160余人,于公元1998年建祠占地面积568平方米,建筑面积128平方米,建筑风格简朴独特,内有祖厅,戏台等布局。
(七)察阳李氏宗祠谱牒:
宗族谱牒是史料宝库,察阳李氏更是重视谱牒的纂修。
第一届:明洪武27年(公元1934年)由十世孙庠生、枢纂修。
第二届:明弘治戊申年(公元1488年)由十三世孙庠生、仲、侃、涛纂修。
第三届:明正德、壬申年(公元1512)年十二世孙庠生、龙、都纂修。
第四届:清康熙26年(公元1687年)由十七世孙庠生、从、问纂修。
第五届:清乾隆三年(公元1739年)由进士郫县、知县,十九世孙馨纂修。
第六届:清乾隆52年(公元1790年)由岁贡生、儒学误导、廿世孙芳纂修。
第七届:道光22年(公元1842年)由浙江同知、西安县、知县廿五孙李枝青纂修。
第八届:光绪29年(1903年)由山东大桃县、知县二十四孙书铭、光绪丙子年科举人、方錡等纂修。
第九届:民国32年(公元1943年)由北京民国大学,么一名法学士山东省济南审判厅法官二十四孙春华。任南台、峡阳县、县佐二十六世孙、经文等纂修。
第十届:中华人民共和国1995年由二十六世孙鼎宽、继贤纂修。
(八)察阳李氏宗祠祖墓:
先祖陵墓是历史的见证,有着丰富的姓氏文化内含,我们李氏宗祠历表定于农历三月初三为“扫祖墓,忆先祖,扬孝悌”的扫墓,现有的八座先祖古墓都得一年一度的祭扫与保护。
一、创基始祖之父大闰公之墓
墓址:福安市阳头阳上长林碣。(即阳上殠下)。
始祖之父大闰公南宋亡故,祖墓造于南宋年间。坐西向卯。嘉靖丙申年重修,道光丙申年再次重修,占地近二百多平方米,四周均为古樟树环绕,颇为壮观。至今大约840年。
二、创基始祖仁公之墓
墓址:福安城北锦鸡垅(俗名老鼠朝仓)。
祖墓坐丁向午,建造于元朝铁木真时期,公元一二二五年。占地一百六十多平方米。至今约785年。
三、始祖之子荣公之墓
墓址:东陵,即今福安市溪潭镇溪北际里村后山(俗名戴帽山)。祖墓坐庚向甲,建造于元朝铁穆耳时间,公元一二九七年。同治七年十一月重修。占地一百六十多平方米。至今已有713年。
四、始祖之孙东宝公、东壁公、东进公三兄弟合葬祖墓
墓址:福安城阳秦溪中村龙下井,半墓确山。
元朝至正三年,即公元一三四四年建造,坐丙向壬。占地约一百八十多平方米,至今已有666年。
五、始祖之孙东琇祖墓
墓址:福安城阳秦溪中村河洋盾。
祖墓坐乙向辛,元朝至正五年,即公元一三四六年建造。东琇公官封中宪大夫。占地约一百三十多平方米。至今已有664年。
六、曾孙溢公祖墓
墓址:福安城阳乡秦溪中村河洋盾。
祖墓坐乙向辛,明朝永乐四年,即公元一四O七年建造。占地约一百五十多平方米。溢公官村江西省吉安府知府。
七、六世孙週公行兆一祖墓
墓址:福安坂中熙台村后山,俗名风吹罗带。
明成成化二十三年,即公元一四八七年建造。占地约一百三十多平方米。至今已有523年。
八、仍孙大奎公、子跃龙公、孙先春公三代知府合葬祖墓
大奎公,其子跃龙公,其孙先春公,三代均官封知府,五品衔,三代合葬一墓。
墓址:福安市湾坞乡梅洋荷厝里。
祖墓坐丁向癸,清朝康熙壬辰年,即公元一六七二年建造。乾隆已酉年重修,邑志古墓。占地约二百多平方米。至今已有336年。
(九)察阳李氏历史名人:
由于清前期至宋朝的祖谱因洪灾流失无法查实,仅清中后期就有四品官5人,五品官10人,六品官21人,七品官18人。(详见下表)
福安察阳李氏宗祠理事会
二O一二年九月十六日
福建省福安市阳头察阳李氏宗祠历代科举名人一览表
姓 名 | 字号 | 出生年月 | 世数 | 学历、官衔 | 品级 | 主要简历、业绩 |
李陛墀 | 字祥年 号丹轩 | 咸末乙卯八月 | 廿三世 | 朝议大夫 | 四品 | 太学生、清例授奉政大夫(五品衔)晋授朝议大夫(四品)福安县察阳农会正会长 |
李惟河 | 字芳水 号肖乾 | 道光庚寅正月 | 廿二世 | 朝议大夫 | 四品 | 清例赠奉政大夫(五品)、晋赠朝议大夫(四品) |
李大奎 | 字惟质 号云野 | 嘉靖已末年 二月十一日 | 十五世 | 拔贡生知府 | 四品 | 拔贡生,任湖广荆门州知州,陛云南楚雄府,通判署景东府知府 |
李 溢 | 字景谦 | 九世 | 知府 | 四品 | 洪武间由明经举仕,湖广按察知事,陛江西当安府知府。 | |
李书勳 | 字子填 号玉用 | 咸丰辛亥 元年四月 | 廿四世 | 五品武将 | 五品 | 光绪十一年以军营效力,给尝五品顶戴。 |
李焯培 | 字丰树 号桂山 | 乾隆癸酉岁 十月三十日 | 廿四世 | 岁贡生 奉政大夫 | 五品 | 岁贡生,敕赠文林郎,晋赠奉政大夫,浙江湖州府长兴县知县。 |
李世綖 | 字膺绶 号印鄰 | 道光甲申年 九月十四日 | 廿六世 | 知县 奉政大夫 | 五品 | 附贡生,浙江候补县丞,咸丰三年蒙李宫保奉请赏戴五品蓝翎五年,钦加同知衔浙江衢州府龙游县知县,诰授奉政大夫。 |
李应奎 | 字膺绂 号荷绅 | 道光丁亥年 九月十一日 | 廿六世 | 进士 奉政大夫 | 五品 | 咸丰壬子年科试中第五名经魁,钦加员外郎衔,户部江西司主事。光绪丙子恩科会试中第五十七名贡生,赐同进士,钦点江西即同县知县,历任吉安府永宁县、南昌府奉新县、南康府星子县、杭州府宜黄县知县,钦加同知衔。光绪已卯,乙酉科江西乡试同考官,诰授奉政大夫。著有京壶课艺,江西吟稿。 |
李从素 | 字希松 号羹元 | 万历已卯 三月 | 十七世 | 岁贡生 知 府 | 四品 | 岁贡生,崇祯年间擢辽府审理正。 |
李常珠 | 字茂明 号光浦 | 乾隆戊戌 | 廿二世 | 邑武生 | 四品 | 封式式略骑尉,等二云骑尉,内府郎中。 |
福建省福安市阳头察阳李氏宗祠历代科举名人一览表
姓 名 | 字号 | 出生年月 | 世数 | 学历、官衔 | 品级 | 主要简历、业绩 |
李联芳 | 字元琦 行鳞十 | 乾隆乙卯 四月 | 廿五世 | 武略骑尉 | 五品 | 例赠武略骑尉。 |
李世魁 | 字位北 号紫坦 | 嘉庆壬申 五月 | 廿三世 | 奉直大夫 | 五品 | 诰赠奉直大夫。 |
李之熙 | 字登如 号春台 | 道光丙申 八月 | 廿四世 | 奉直大夫 | 五品 | 由县丞加捐都察院都事衔,钦加五品衔,诰授奉直大夫。 |
李国漋 | 字高尔 号达溪 | 乾隆辛丑 十二月 | 廿二世 | 奉直大夫 | 五品 | 诰赠奉直大夫。 |
李跃龙 | 字麟伯号竹 | 万历癸已 十二月 | 十六世 | 邑庠生 | 六品 | 邑庠生 隆武年授兵科掌印给事中。 |
李文辉 | 字有跃 号幼园 | 咸丰戊午 八年四日 | 廿五世 | 同 知 | 五品 | 例授同知衔 |
李宗白 | 字光普 号春荣 | 道光乙酉 十二月 | 廿三世 | 州 同 | 六品 | 州同衔 |
李 椎 | 字绍桐 号凤棲 | 道光戊戌 七月 | 廿四世 | 署正衔 | 六品 | 由监生加捐光禄寺署正衔 |
李肇盎 | 字宗琨 号玉峰 | 嘉庆已卯 七月 | 廿三世 | 州 同 | 六品 | 州同衔 |
李肇崧 | 字宗 号峻峰 | 道光丁亥 六月 | 廿三世 | 六品 | 布政司经历衔 | |
李文基 | 字绍周 号北溪 | 嘉庆壬戊 八月 | 廿三世 | 州 同 | 六品 | 修生 加捐州同衔 |
李滋荣 | 字冠英 号荆川 | 嘉庆丙寅 十月 | 廿三世 | 州 同 | 六品 | 州同衔 |
福建省福安市阳头察阳李氏宗祠历代科举名人一览表
姓 名 | 字号 | 出生年月 | 世数 | 学历、官衔 | 品级 | 主要简历、业绩 |
李为邦 | 字志颜 号赞周 | 道光庚寅 十一月 | 廿三世 | 千 总 | 六品 | 军功六品衔 守卫千总 历署宁德黄炉岩 福安黄岐 寿宁府 |
李元章 | 字学礼 号维垣 | 嘉庆戊寅 十二月 | 廿三世 | 邑武生 | 六品 | 邑武生加捐导衔千总 |
李伟常 | 字赵瑾 号广陵 | 嘉庆癸亥 九月 | 廿三世 | 六品冠带 | 六品 | 恩荣六品冠带 |
李丰春 | 字万隆 号芳园 | 嘉庆丁卯 九月 | 廿三世 | 武举人 | 六品 | 道光已亥科中试第二十六名武举,道光廿六年题授连江营千总,廿八年以军功升授连江营左府千总三十年以军功三十年,以军功署连江营守备 |
李培青 | 字文英 号华林 | 嘉庆壬申 七月 | 廿二世 | 郡武生 | 六品 | 郡武生 加捐都司职衔 |
李嘉谟 | 字伯敬 号止巷 | 顺治癸已 十一月 | 十八世 | 武举人 | 六品 | 康熙丙子科武举人 载邑志选举 |
李鹏辉 | 字博九 号极游 | 道光壬辰 闰九月 | 廿四世 | 营千总 | 六品 | 营千总 |
李锦辉 | 字德韩 号兰田 | 道光甲午 七月 | 廿四世 | 郡武生 | 六品 | 郡武生 |
李琨辉 | 号德轩 字德阳 | 道光丁酉 正月 | 廿四世 | 军 功 | 六品 | 军功效用 |
李邦椿 | 字庆铨 号萱山 | 道光庚寅 正月 | 廿五世 | 军 功 | 六品 | 军功 |
李重熙 | 字庆绅 号洽臣 | 道光乙已 七月 | 廿四世 | 军 功 | 六品 | 军功 |
福建省福安市阳头察阳李氏宗祠历代科举名人一览表
姓 名 | 字号 | 出生年月 | 世数 | 学历、官衔 | 品级 | 主要简历、业绩 |
李叔机 | 行州九 | 道光戊子年 六月 | 廿三世 | 军功 | 六品 | 军功 |
李登青 | 字世镛 元 | 道光丙申年 五月 | 廿四世 | 军功 | 六品 | 军功 |
李元云 | 字林翁 号丹山 | 道光辛卯 十一年七月 | 廿四世 | 邑庠生 | 六品 | 例 赠文林郎 |
李书铭 | 字子新 号慕厚 | 道光戊申廿八 年十月六日 | 廿四世 | 举人知县 | 七品 | 光绪乙酉正科拔贡,光绪乙丑恩科举人,光绪戊戌科大挑一等奉,奉旨引见,分山东省知县。 |
李枝春 | 字韶光 号青阳 | 乾隆癸卯 七月廿九日 | 廿五世 | 太学生 知县 | 七品 | 太学生 赠文林郎浙江湖州府长兴县知县。 |
李 馨 | 字少白 号莲舫 | 康熙癸酉 正月 | 十九世 | 举人进士 知县 | 七品 | 雍正元年癸卯恩科举人,任四川成都府郫县知县。进士。 |
李经文 | 字章甫 号培基 | 光绪丙子 二年 | 廿六世 | 举人检查官 | 七品 | 清郡廪生直隶法律别科毕业,光绪壬寅补科举人,宣统庚戌二年法官,任南台商埠检察厅检察官,延年峡阳县佐。 |
李常藩 | 字翰公 号维溪 | 康熙已巳年 五月五日 | 文林郎 | 廿二世 | 七品 | 邑庠生 赠修职郎晋赠文林郎 |
李龙文 | 字乾明 号健峰 | 康熙乙末年 九月十二日 | 廿三世 | 庠生知县 | 七品 | 邑庠生 赠修职郎晋赠文林郎 |
李枝馥 | 字蘭皋 号杏园 | 乾隆甲寅年 十二月初二 | 廿五世 | 文林郎 | 七品 | 例赠文林郎 |
李惟贵 | 字景富 号升庭 | 乾隆甲辰 四十九年八月 | 廿二世 | 文林郎 | 七品 | 例赠修职郎,晋赠文林郎 |
李毓书 | 字钟麟 号鲁齐 | 乾隆丙午八月 | 廿二世 | 徵士郎 | 七品 | 太学生, 赠徵仕廊、中书、科中书 |
福建省福安市阳头察阳李氏宗祠历代科举名人一览表
姓 名 | 字号 | 出生年月 | 世数 | 学历、官衔 | 品级 | 主要简历、业绩 |
李春芳 | 字实卿 号兰谷 | 嘉庆甲戌十 九年十二月 | 廿三世 | 文林郎 | 七品 | 咸丰三年恩贡候补儒学教谕,例赠个职郎,晋赠文林郎 |
李开模 | 字履基 号苑垒 | 乾隆甲寅 三月 | 廿三世 | 文林郎 | 七品 | 邑附生 赠文林郎 |
李焕昌 | 字剑光 号云若 | 道光丙戌 九月 | 廿四世 | 文林郎 | 七品 | 邑附生 赠封文林郎 |
林滋培 | 字霄垲 号植庭 | 嘉庆癸酉 六月 | 廿三世 | 徵仕郎 | 七品 | 例贡生 敕赠徵仕郎 |
李 均 | 字平甫 号寅生 | 道光壬寅 十二月 | 廿四世 | 徵仕郎 | 七品 | 邑庠生 敕授徵仕郎 |
李枝青 | 字灡九 号栖云 | 嘉庆巳末 七月三日 | 廿五世 | 举人知县 | 七品 | 郡附生道光壬午科乡试中式五十二名举人,丙戌科会试挑取塍禄乙未大挑引见,奉旨以知县用箴分浙江历署余杭新昌、龙泉、常山、仙居、嘉兴等县知县。被授湖州府长兴县,调补杭州府仁和县知县,钦加同知衔,历署名杭州府西塘海防,嘉兴府乍浦总捕同知,补授绍兴府南塘通判,嘉兴府嘉兴县。湖州府考半县,衢州府西安县知县,道光巳亥咸丰壬子浙闱同考试官。著有乡园笔记文稿,西云诗抄,海防臆说,仓颉字考说文疑。 |
李 松 | 字房陵 号安阳 | 道光乙酉 廿九年闰四月 | 廿五世 | 监生 | 七品 | 例封文林郎 |
李乾清 | 字行建 号云坡 | 宏治壬戌 六月 | 廿五世 | 岁贡生 | 七品 | 嘉靖 年岁贡生、湖广楚府教授 |
李惟宝 | 字景全 号善斋 | 嘉庆丙辰 元年十月 | 廿二世 | 修职郎 | 七品 | 修职郎 候补县丞加一级 |
李 藩 | 字德修 号衍庭 | 道光乙酉四月 | 廿四世 | 照磨衔 | 八品 | 按察司照磨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