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寒潮大举侵入我国,一天之内降温10℃在神州大地上随处可见,纷飞的雪花和呼啸的北风宣告着冬天 的威力,人们瞬间就忘却了几个月前的酷暑难耐。如此大的季节性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季风性气候,那么季风究竟是什么风?
季风是一个古老的气候学问题,“季风”一词起源于阿拉伯语“mausim”,意思是季节。早期季风表示印度洋(特别是阿拉伯海沿海地区)地面风向的季节性反转,即一年中半年吹西南风,另半年吹东北风。现在,原有季风的概念得到了扩展,从单纯表示风向的季节性反转,扩展到表示几乎与亚洲、澳大利亚和非洲的热带、副热带大陆,以及毗邻的海洋地区所有的天气年循环相关的现象。
气象学中季风的定义也有多种描述,我国气象学家张家诚于1982年给出的季风定义为:(1)盛行风随季节变化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接近于相反的方向;(2)两种季风各自有不同的发源地,其气团性质有着本质的差异;(3)能够给天气造成明显不同的各种季节的对比,例如雨季和旱季,湿季和干季,冬季和夏季。
形成季风环流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分布的差异,以及行星风带的季节性转换;对于有些地区而言,地形作用的因素也会对季风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
夏季,由于大陆上的土壤比热容较低,而海洋中的水比热容较高,因此,同时受到太阳的炙烤,陆地上迅速增温,并加热低层大气,使之密度降低,气压也随之降低,而海洋上增温则非常缓慢,海表附近空气温度较低,气压较高,就像是水从高处向下流,空气也会从高压区域流向低压区域,这样气流就由海洋吹向大陆,空气潮湿温和;冬季则相反,大陆上的空气降温快,气压高,而海洋上则降温慢,气压低,气流由大陆吹向海洋,空气寒冷而干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大部地区夏天炎热多雨,而到了冬天又会变得十分干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