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注:陈杨(左一)
“不要害怕,我们都在你身边,绝不会留你一个人在这里。”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地震突然来临,在位于四川成都的华美整形美容外科医院的一个手术室里,医生陈杨正在努力安慰已被吓哭的女患者。他知道,这个时候医生更不能慌,因为患者需要安全感。
绝不抛弃
当天下午,陈杨正为一位患者做隆胸手术。就在手术进行到后半程的时候,突然,手术台开始抖动。“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麻醉药物开始减效,才导致患者不自主地抖动。但是,我发现抖动越来越剧烈,直至整个手术室都在晃动。”
“地震了!”陈杨和手术室里的其他医护人员齐声惊呼。
此时,整个手术室都发出“嘎嘎”的声音,人已经站不稳了,手术台左右摇动,无影灯也拼命地摇晃,手术室治疗柜中的各种液体和器械全部洒落在地上,氧气瓶也倒了。手术室外面的声音很嘈杂,喊声、尖叫声混作一团……
然而,就在如此严峻的时刻,年仅29岁的陈杨首先想到的却是:“我必须在保护好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完成手术,把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场的医生、护士、麻醉医生也都一致表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绝不抛弃患者。
地震持续了将近两分钟才停下来。
地震一结束,陈杨与其他医护人员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手术,将患者从三楼手术室护送到一楼,并不断地安抚患者,使之尽快平静下来。
“当我们把这名患者安顿到医院外的广场上时,才发现医院大楼已经产生了裂缝。”随后,陈杨与其他医护人员立即集合,在医院附近的空旷处搭建了临时病房,把所有住院患者安全转移到那里。
从5月12日晚6点到13日早8点,陈杨及其他几位医生一直坚守在这些患者的身边,力争做到一名医生陪伴一名患者。
绝不放弃
“在地震中肯定会有很多人受伤,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都关乎一个生命的存亡。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有责任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绝不放弃。”5月12日当晚,华美整形美容外科医院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13日一早派救援队赶赴灾区。通知一下发,陈杨便在第一时间报了名。“有的医生还在休假,却立刻返回医院参加救援行动。”
5月13日早8点,陈杨不顾一夜的劳累,连洗漱用品也来不及准备,一行8名医护人员跳上救护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离成都最近的重灾区都江堰。“在路上,随处可见120救护车、警车、军车,以及拉着重型挖————掘设备的货车。很多路段出现了塌方、下陷,很多房屋都已倒塌,即使没有倒塌的房屋也都成了危房……到处都是瓦砾碎片,路边的大部分汽车也被散落的石头砸坏。”
坐在救护车上,陈杨透过玻璃窗看到,很多人拖家带口地、拿着日常生活必需品往城外走。“天空下着雨,那情景好似灾难片中大逃亡的场面,凄凉而悲惨,让人心痛。”但当他看到在倒塌楼房的废墟上,解放军战士和武警官兵正在紧张地进行搜救工作,来自不同医院的救护车穿梭在废墟中时,“我恨不得立马投身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
颠簸了一个小时,好不容易到达都江堰人民医院的门口时,那里已经建起了临时医疗救援指挥中心,一排排蓝色的、印有“救灾”字样的帐篷巍然矗立。从当地医生的口中,陈杨了解到,当天早上温家宝总理已经来到一线进行视察,并做出了明确的救援指示。“一听到这个消息,我的身体里立刻涌起一股暖流,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陈杨马上投入到了紧张的救援工作中。他们把带来的大量医疗药品分发给急需用药的伤者,对刚从废墟中救出来的伤者进行初步治疗,并把重伤员转送到成都市各大医院。“短短一个小时内,我们就已接送并治疗了10多位受伤的灾民。”
在都江堰,陈杨持续工作了近30个小时,共治疗、转送伤员100多人次。“我们基本没有休息过,饿了吃饼干、渴了喝矿泉水,累了就在地上躺几分钟。”
期间,身在老家辽宁锦州的父亲与他通电话,想嘱咐他几句。陈杨告诉父亲:“在工作中经常能感到有余震,但我们已经不害怕了。爸,别给我打电话了,我太累了,还要救人,给我的手机留点儿电吧,这儿的通信不好,给别人留些向亲人报平安的机会吧!”
直到5月14日下午,陈杨一行才被第二批救援人员换下。“我们带着几个伤员一起回到了医院。之后的几天里,医院派了多批救援队伍到各个重灾区进行救援,而留守的医护人员也是不分昼夜地为伤员进行手术治疗。”
从5月12日到15日的这三天里,陈杨总共睡了不到7个小时。但他说:“每当看到伤员病情稳定的时候,我的心里就觉得特安慰。累,早已抛到了脑后。”
绝不畏缩
在灾区救援的日子里,陈杨已记不清自己落了多少次泪。他坦言这些天流下的泪水比他过去29年里流泪的总和还要多。
“很多人冒着强余震的危险,顶着大雨,在倒塌和受损的建筑物里,艰难地进行搜救和救援工作。每当成功救出灾民的时候,在场的人们无不感到高兴和鼓舞;但当从废墟中抬出已停止呼吸的灾民时,全场都鸦雀无声,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滴血。当一个七八岁小女孩的尸体被抬出来的时候,那被砸的惨象让在场的所有人再也忍不住,痛哭失声。”
至今,每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总有一个画面会浮现在陈杨的眼前。
5月13日中午,人们在废墟中的一块预制板下挖出了一对母子。孩子也就六七个月大,蜷缩在母亲的怀抱中眼睛紧闭,而母亲的身体早已僵硬。从死亡的姿势可以看出,在楼倒塌的时候,母亲用双手把孩子紧紧地搂在了怀中,用身体顶住了倒下来的楼板,最终孩子毫发未损。在场所有人的眼泪“唰”地流了下来。陈杨说:“即使是见惯了生死离别的医务工作者,此时也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
被救的婴儿可能是由于惊吓和饥饿此时也突然大哭起来。当时没有牛奶,大家都很着急。这时从救援队伍中走出一位20多岁的女志愿者对护士说:“我刚生完小孩不久,正在哺乳期,可以为这个婴儿哺乳。”护士问:“你的孩子怎么没在身边?”她的双眼突然湿润了,哽咽地说:“我的孩子和母亲等家人都在汶川老家,我在都江堰打工,到现在还没联系上他们,不知是否还活着。”在场的人们又一次流下了热泪。
“在这次救灾过程中有很多像这位女志愿者一样的‘80后’、‘90后’,他们在灾难面前没有被吓倒,反而不惧艰险地站在第一线。他们对抗震救灾的热情和对国家命运的热忱,令人非常感动,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他们。”陈杨认为,在灾难面前,青年人更要冲在前面,不能畏缩。
陈杨清楚地记得,都江堰人民医院一名外科医生的父母、妻子、岳父,四个亲人都被埋在废墟下,而他却仍坚持奋战在救援一线。可是当得知四口人全部死亡的那一刻,他却没有力气哭了,只是急急地奔回家看了一眼,就又返回到医院救治他人。
“在灾区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医护人员。因为灾区的人们需要我们,所以我们必须勇往直前。”陈杨说。如今,医院的工作已基本恢复正常,陈杨依旧每天奔波在门诊、手术室及病房之间,对在地震中受伤的灾民进行治疗和护理,待他们病情稳定后由四川省政府对受伤的灾民进行异地转移。
“灾后的重建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陈杨坚定地说,“我将继续为更多在地震中受伤的人们进行生理、心理上的治疗。生命是脆弱的,转瞬即逝,只要有一丝希望,我就绝不抛弃、绝不放弃。当从死亡线上救回一个个生命的时候,我感悟到作为一名医生的真正价值。”
青联档案:
陈杨,第十届锦州市青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