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海岳(1901年-1968年),江苏无锡人,南明史研究家,文革受难者。
1925年毕业于北京朝阳大学政经科,师从梁启超、辜鸿铭等大家。1943年,任新疆学院院长兼中文系教授;1948年在南京开国文献馆任职;1949年回无锡,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1950年7月,去华东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结业后分配至苏州市博物馆工作。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委员、苏州市政协委员。江苏建省后,调江苏省博物馆工作。1956年,调至江苏博物馆,1960年又到南京图书馆,并且应南京大学校长郭影秋之聘,在南大历史系兼授南明史。文化大革命运动初因曾表彰郑成功,被诬为宣传蒋介石反攻大陆,造反派将其拉到明孝陵,从上面将其推下跌死。
钱老纂写的一部并列于《二十四史》且对之有补充作用的史学巨著《南明史》,在埋没40年后,终于于今年5月得以正式出版,而此书是无锡籍史学家钱海岳耗费35年心血编撰而成。10月11日下午,市政协学习文史委与市档案局联手,在钱海岳诞生105年之际,邀请钱海岳先生的亲属和有关专家、学者20余人,举行出版和赠书座谈会。
据介绍,钱海岳于1901年出生于无锡城郑巷,其父钱麟书曾任安徽绩溪知县,民国初年受聘协助编纂清史。受到家传影响,钱海岳以文名著称乡里,被称为“奇才”。“9.18”事变后,国内形势动荡,钱海岳把南明史研究作为自己的事业,立志通过研究总结出历史经验教训,激发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
钱海岳一生著述颇丰,除《南明史》外,还有《哀蝉落叶集》、《海岳文编》、《海岳游记》、《能史阁文集》、《明清故宫词》等。
南明史》手稿入藏无锡档案馆
2011-06-07 15:08:36 本报讯(记者张智颖)无锡籍史学家钱海岳耗费35年心血编撰的史学巨著《南明史》,其手稿近日由钱氏后人无偿捐献给无锡市档案馆。钱海岳1910年出生于无锡,上世纪20年代开始南明史研究。1944年,他终以一己之力完成《南明史》100卷初稿。在随后的20多年内,他不停地校订,到1968年去世前已补充至120卷共350万字。据介绍,《南明史》是唯一按照“本纪、志、表、列传”的志书体例写成的南明史书,将南明的历史从史学界通常认为的18年延续到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汉人政权的“明政时期”,共计40年,填补 了中国史研究的空白,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文革”初期,钱海岳被迫害致死。1968年,120卷《南明史》的草稿与誊清稿同时被抄,下落不明。经钱氏家人多方寻访,直到1979年才由钱氏家人找回。近年来,不断有买家向钱氏后人表达购买手稿的意愿,但他们最终决定将其无偿捐赠给无锡市档案馆。
传家不如传世档案馆来了赠宝人 |
2011-10-24 09:58:30 来源:无锡日报 |
一份凝聚着翁婿二人数十年心血的史学著作手稿,两册解放初期偶然淘到的《红楼梦》孤本,一张历经百年沧桑的辛亥革命时期无锡实测地图……这一份份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陆续被无锡市档案馆征收入馆。今年以来,市档案局已经征集到了500余件档案资料,越来越多的市民将自家的“传家宝”奉献出来,丰富无锡的历史文化遗产,捐赠档案似乎成了一种新的社会风尚。 栉风沐雨数十载,史学家遗稿终归故里 【《南明史》手稿】 专家点评:《南明史》为无锡籍史学家钱海岳编撰的史学巨著,是唯一按照“本纪、志、表、列传”的志书体例写成的南明史书,将南明的历史从史学界通常认为的18年延续到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汉人政权的“明政时期”,共计40年,填补了中国史研究的空白,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捐赠者:钱氏后人 钱海岳先生耗费毕生心血完成了共120卷,350万字的《南明史》,而该著作经历了抗战、文革等特殊岁月,迟迟未得出版,手稿还曾散失民间。日光荏苒,如今钱老的外孙堵炳元也已是一位花甲老人。 堵炳元的父亲堵伯伟是无锡籍将军、钱海岳女婿堵仲伟之兄,因堵仲伟早年膝下无子,便将堵炳元过继给了叔父。于是,钱海岳的长女钱惠敏成了堵炳元的姆妈,钱海岳成了他的外公。他说:“小时候总听外婆念叨,外公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编写《南明史》。可惜书稿刚刚誊清,年近70的他就被“造反派”拉到明孝陵,从台阶上推下坠地而死。凝结了他30多年心血的《南明史》草稿和誊清稿也悉数被抄,从此下落不明。” 1971年,周恩来总理主持《二十四史》整理工作时,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提出要将钱海岳的《南明史》列入国史之中。1979年,经过多方寻觅,多方索求,《南明史》手稿终于回到了钱氏家族手中。可惜的是,120卷誊清稿仅存前96卷,余24卷为草稿。“大概是外公在天有灵吧,所幸誊清稿和草稿正好能够衔接,没有损害到内容的完整性。”堵炳元说。 从那时起,《南明史》手稿就一直被悉心收藏在堵仲伟、钱惠敏夫妇北京的家中。如今,《南明史》已作为正史出版,钱海岳的毕生心血修成了正果。可是堵炳元深知,养父离世前还带着几分担忧,就是他殚精竭虑保存下来的《南明史》手稿归宿未定。2010年,堵炳元参加了由无锡市档案馆与无锡名人辞典编委会合作编纂的《无锡望族与名人传记(三编)》首发式。会后,堵炳元向档案馆介绍起了外公钱海岳及其遗稿《南明史》,引起了档案馆的重视。堵炳元也萌生了要将外公遗稿接回家乡的念头。 “《南明史》正式出版以后,北京好几家有分量的文化机构都表示了想收藏外公的手稿,如果将手稿保存在有名望的国家级机构,与《南明史》的地位是相符的。但我觉得外公和养父都是无锡人,手稿的最好归宿是回到无锡。”堵炳元说。 然而,钱海岳年届八旬的四位子女却对先父手稿的回乡顾虑重重。南方的气候适合手稿的长期保存吗?无锡市档案馆有条件保存如此珍贵的史料吗?手稿进馆后我们还能随时看到吗?为此,堵炳元多次与四位长辈沟通,告知他们无锡市档案馆已是国家一级档案馆,手稿任何时候都可向钱家后人开放。 2011年春节过后,钱海岳的四位子女都同意将先父《南明史》手稿送回家乡无锡市档案馆。当档案馆表示愿意为此出资时,堵炳元说,长辈们既然决定让外公的手稿回乡,就一定是无偿捐赠,这也一定是外公和养父的心愿。 2011年5月18日,《南明史》手稿终于踏上故土。堵炳元感叹道:“外公平反后在无锡落葬的只是一只空骨灰盒。现在,外公的灵魂终于能随凝聚着他一身心血的《南明史》手稿一起叶落归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