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淘宝上买了些杨村糕干,拿到单位分给同事们 吃,反响还不错。
又看了一下淘宝上的商品简介,写得还真好。吃了这么多年的糕干,才知道原来它还有这么多的故事。于是特意抄录于此。
杨村糕干又名茯苓糕干,产于天津武清区的杨村镇。您可别小瞧这包装简单、用料普通、其貌不扬的小食品。杨村糕干曾有着辉煌的历史。
当年,清康熙皇帝南巡驻跺杨村,亲口品尝万全堂的糕干后,龙颜大悦,亲口嘉渝为贡品,并特供南方优质稻米作原料。乾隆皇帝也御笔亲题女孺恩物四个大字。
1930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杨村糕干以其特有的味道征服白皮肤黄头发的老外们,荣获佳禾铜质奖章,成为中国最早打入国际市场的小食品。
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茶话会上用杨村糕干招待柬埔寨贵宾,西哈努克亲王吃后赞不绝口,并高兴地接爱了礼品--杨村糕干,表示她的夫人一定喜欢。
据说,明朝永乐年间,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北迁定居杨村的杜家兄弟,看到地扼转漕之要的杨村镇漕运繁忙,返来的船只客商多是以米为主食的南方人。于是,灵机一动,参照南方人的饮食习惯,把米碾成面,和以白糖蒸成糕干、沿街叫卖。果然,南方来的船夫、纤夫吃起来顺口,又因糕干便于携带和存放,自然乐意购买。当地人品尝后也感兴趣,杜家的糕干有了名气,买卖兴隆。并以家传手艺世代制卖糕干。
到了第三代杜磕之的时候,事业有了发展,便在杨村镇开设了一个铺面叫万全堂,门口树起招牌,上面写着永乐二年,三世祖传。自从糕干做为贡品入选皇宫,受到皇帝的称赞,杨村糕干的名气不径而走,越传越远。往来的商客途经杨村镇,都买些赠送亲友。万全堂的业务量猛增,应接不暇。杜姓的亲戚也纷纷立栈建铺,争做糕干生意。清末民初,仅杜姓开设的糕干店就有万全堂、万金堂、万胜堂、万源堂、万顺堂多家。加上外姓人经营的糕干店,最多时不下十余家。这些糕干远销全国各地,人们统称杨村糕干。
杨村糕干以精米、绵白糖为主要原料,生产工艺细腻、考究。糕干松软适口,易消化,有健脾养胃的功效,经常食用,其功效不亚于中药茯苓,因此有着茯苓糕干的美称。
杨村糕干几经风雨,几度兴衰,文化大革命期间已绝迹。1984年,杨村镇恢复万全堂老字号茯苓糕干的生产,聘请杜氏传人操作,杨村糕于重现昔日的繁荣。
杨村糕干,每包净重75克,外加塑料袋封装,以巴拿马赛会所获佳禾铜制奖章图案为标签。
2007年6月,杨村糕干制作工艺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列入天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