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期中假, 看了几本砖头书, 其中有玛丽·雪莱 (MaryShelly)的传记。 这位英国女作家的《科学怪人》(Frankenstein弗兰肯斯坦), 中学念英文的时候就看过简易读本。 玛丽的丈夫雪莱, 好友拜伦, 都是大学读文学时很熟悉的浪漫诗人。 但我一直没有机会了解, 这些文学名人真实的人生故事。
翻阅完Seymour洋洋洒洒六百多页的巨作《玛丽·雪莱传》, 我连连感叹, 原来,《科学怪人》中可怕又可怜的魔鬼, 是这样诞生的啊。。。
我没想到, 玛丽写这部天下第一恐怖小说时,才十八岁。 更没想到,这部几百年来一版再版、内容题材不断更新一次又一次搬上银幕的名著, 不是娱乐刺激那么简单。《科学怪人》, 其实折射的是玛丽矛盾混乱的一生;而小说中那个面目狰狞的魔鬼, 也许就是她自己内心隐秘孤独的宣泄。。。
1)头顶名人的光环降生
玛丽的家庭背景相当奇特。 父亲是英国著名的无神论政治哲学家戈德温(WilliamGodwin), 母亲是英国第一位女权主义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Wollstonecraft)。戈德温年轻时抛弃了自己的基督信仰和传道生涯, 转而著书立说推崇他的无政府主义, 他的《政治正义》一书曾轰动一时, 追随者趋之若鹜;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则以《女人辩护的权利》一举成名,她宣扬女性独立,婚姻罪恶, 直至被自己的情人多次无情抛弃, 她两次自杀未遂后, 才带着一个私生女嫁给了戈德温。 玛丽出生前, 这对名人夫妇的书信来往, 讨论的常是怎么教育未来的孩子, 将之打造为‘无政府’和‘女权’的杰作。
父亲戈德温
母亲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没想到, 玛丽的诞生导致了母亲难产而死。玛丽四岁的时候,戈德温和女邻居: 一个带着两个私生孩子的法文翻译结了婚。 就这样, 这个重组家庭, 一屋檐下住了四个异父异母的孩子, 接受戈德温任意而为的无神无政府教育。
玛丽和继母相处得很不好, 几个继姐妹弟中, 只有年纪相近的继妹克拉拉和她比较谈得来。克拉拉没有玛丽长得漂亮,也没有玛丽在文学上的天分; 但她比玛丽更活泼伶俐, 喜欢弹琴唱歌,还能讲英法意等五种语言。
继妹克拉拉(可兰儿)
戈德温如果只甘心做个中产阶级的文人, 家境也还算殷实, 可惜他经不住第二任妻子的耸动,投资办书局,结果连连亏本, 很快就负债累累, 入不敷出。 他只好把眼光投向身边那些倾慕他政治信仰的有钱贵族, 期待从他们那里分得杯羹救济拮据。 而恰恰在这个时候, 一个‘财神爷’出现了。
2)浪漫雪莱
这个‘财神爷’就是当时开始崭露头角的诗人雪莱 (PercyShelly)。珀西·雪莱出自豪门, 父亲是有权有势的辉格议会成员、苏塞克斯地主,蒂莫西·雪莱爵士。 老爵士正经传统, 儿子却生性叛逆。 在牛津大学, 雪莱把自己写的《无神论的必要性》印发成小册子, 结果被当时秉持基督教教义的校方扫地出门。 爱面子的老爵士气急败坏,四处活动想为儿子‘正名’, 雪莱自己却毫不妥协, 不但不妥协, 还变本加厉地伤风败俗:被牛津驱逐四个月还不到, 他就和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私奔苏格兰结婚。 那年, 雪莱才十九岁。
无疑, 推崇无神自由论的雪莱对无政府学说的开山鼻祖戈德温非常倾慕, 他主动提出要资助戈德温的政治理想。在债台高筑中艰难度日的戈德温自然是喜出望外, 他热情邀请年轻的雪莱夫妇到家里做客。 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募捐’之举无异于引狼入室,将自己的两个女儿拱手送了‘赞助方’。
3) 是爱情, 还是淫乱
戈德温的几个子女中,玛丽是最大亮点。 她是戈德温唯一的亲生女,母亲身前又是名女人。 雪莱本来就对这个‘无政府’和‘女权’的结晶充满好奇, 及至见面, 他简直是震惊了: 在他面前的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十七岁花季少女, 奔泻的棕红头发如火撩人, 深邃梦幻的眼神如月荡幽湖。。交谈下来, 雪莱更发觉美眉居然不让须眉,思想犀利,博学多才。雪莱彻底坠如爱河。虽然和他私奔成婚的妻子, 正在家里待产, 雪莱弃家不顾, 三天两头往戈德温家跑。而从小到大不缺书香, 只缺母爱和关怀的玛丽, 则把浪漫诗人雪莱当作了自由爱情的化身。 雪莱向她倾吐婚姻的苦恼, 她丝毫不怀疑, 她同情雪莱在‘无爱婚姻’中的挣扎, 不知不觉中, 她已开始把自己想像成是帮助雪莱冲破婚姻枷锁, 实现崇高爱情理想的那个勇敢女人。两人开始幽会, 他们的传信人, 是玛丽的继妹克拉拉;而他们偷情的地点, 竟然就是玛丽生母的墓地, 当地的一个教堂。
戈德温过了好段时间才发觉, 原来雪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加之雪莱捐赠的诺言一直并未兑现, 他很生气地要揭发雪莱的‘可耻行径’。 玛丽不明白, 父亲著书声讨婚姻禁锢人性,怎么自己‘以身代言’他却不乐意了? 而雪莱一边有大师震怒, 一边有孕妻坐家, 为难得喝药自杀过一次, 但被救过来后,他开窍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干脆再私奔一次!
雪莱的‘创意’让玛丽和克拉拉这两个未经世事的少女激动不已。玛丽觉得从此自己人生就要被改写成一个浪漫激情的故事,而克拉拉苦苦哀求雪莱和玛丽让她也加入这一精彩的历险; 不知是出于姐妹情谊,或考虑到克拉拉精通多种语言, 抑或还是雪莱从开始就对克拉拉有好感, 总之最后, 就有了历史上相当出名的三人私奔组合。
就这样,雪莱带着 两个少女, 从英国逃到法国, 穿越欧洲到了意大利, 最后又北上去了瑞士。 “仿佛是在上演小说, 浪漫的轮回再生”, 玛丽在她的游记中写道。 可是, 她的好梦很快就结束, 不管她是否愿意公开承认,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三人游变成了‘三人行’。。。
克拉拉开始嫉妒雪莱对玛丽的钟情, 她也想获得这位浪漫诗人的青睐。从玛丽的日记中可以看到, 克拉拉常常会无缘无故发‘羊癜疯’, 只有雪莱去安慰她才会平复。 游欧途中, 玛丽怀上了孩子, 需要更多的休息, 于是陪伴雪莱出游的,更多时候是克拉拉; 为了讨好雪莱的诗趣, 克拉拉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富有法国风情的‘可兰儿’(Claire)。
‘可兰儿’比玛丽更大胆风骚。 从欧洲回来后, 不知是不是要与玛丽试比天高,她把眼光瞄准了当时比雪莱名气更大、相貌也更英俊的诗界美男子拜伦。她冒充贵妇人的身份给拜伦写信,邀请拜伦听她唱歌剧, 甚至打出雪莱和玛丽的招牌激发拜伦的好奇。 而恰好当时拜伦处于失恋状态, 居然让‘可兰儿’得手, 两人有过一段暧昧的交往; 结果是, ‘可兰儿’怀上了拜伦的孩子。
拜伦
‘可兰儿’怀孕的消息让拜伦懊悔不已, 他本来对这段感情就没有长远打算, 加之当时关于雪莱和‘可兰儿’的流言闹得满城风雨, 他不能断定孩子到底是不是他的, 所以干脆躲得远远的。
‘可兰儿’深陷囫囵, 雪莱和玛丽出于情义, 不得不出手相帮。 他们亲自邀请拜伦去日内瓦度假, 名义上是游山玩水,切磋诗艺, 实际上是借机商量, 私生子的出路。
也就是在这个不寻常的假日, 玛丽的‘魔鬼’诞生了。
4)湖畔雨夜话鬼
那一年(1816年), 玛丽带着重重心事与雪莱、‘可兰儿’一道去了日内瓦。 与两年前那个义无反顾与情人携手私奔的天真玛丽相比, 她现在可谓身心重创。 她与雪莱的第一个孩子不幸夭折,回英国短住的期间, 她与雪莱被双方家庭拒之门外, 雪莱的放荡不羁断送了自己的来自家庭的丰厚财源, 两人坐山吃空,偶尔甚至要出外躲债。 而她的继妹‘可兰儿’似乎已经‘妾’(窃)位, 怎么撵也撵不走, 两人住哪儿她也住哪儿; 雪莱甚至把自己的好友豪格(Hogg)介绍给玛丽, 暗示他不介意玛丽出轨, 自己则成天和‘可兰儿’结伴而行; 而且雪莱已放出话, 他愿意暂时收留‘可兰儿’和拜伦的私生子, 给拜伦更多考虑的时间。 去日内瓦之前, 玛丽最疼爱的孩子--‘小老鼠威廉’,已经出生,但她知道, 她的亲生孩子以后会和‘可兰儿’的孩子一起生活。
玛丽到底对雪莱的风流成性作何评价? 真相无人知晓。 玛丽一生崇尚自由爱情,也许她真的不在意‘分享’爱人? 但她的作品, 字里行间, 充满着令人窒息的忧郁。 也许,作为名人后代的名人, 她有着太多的骄傲, 她一生对自己的私事要么守口如瓶, 要么粉裱装饰, 她的日记书信充满暗语符号, 令传记家大伤脑筋。耐人寻味的是, 她毕生致力于将雪莱推上诗魁的宝座(今天雪莱的名声如雷贯耳,玛丽功不可没),但一直到死, 玛丽始终拒绝为雪莱写传。
那一年日内瓦湖畔的假期令人难忘。印度尼西亚的火山爆发导致了那个夏天世界范围内大量降雨,天气变暗变冷。为了在这阴雨连绵的天气中消磨时光,雪莱、玛丽、拜伦决定轮番朗读德国鬼故事。讲鬼的阴森恐怖让他们又讨论起伊拉兹马斯?达尔文(Erasmus Darwin)的电流说,伊拉兹马斯就是后来创立进化论的达尔文的祖父, 他声称,电流能让死去的物质复活。
拜伦有了灵感, 提议大家来个作文比赛, 看看谁能写出一篇最恐怖的小说来。
这段谈话不久, 玛丽做了一个可怕的恶梦, 根据玛丽的回忆, 这就是《科学怪人》构思的诞生。
5)经典魔鬼
《科学怪人》被誉为西方第一部科幻小说。 讲述的是科学家弗兰肯斯坦潜心研究电击僵尸的起死回生术, 结果创造了一个魔鬼般的怪物。 怪物渴望得到爱,人却因为他魔鬼般的面容拒绝他, 驱逐他; 科学家创造了魔鬼, 却憎恶他的存在, 导致魔鬼愤然报复他的家人。 最后,魔鬼要求科学家为他造一个女魔鬼, 他有伴侣后就销声匿迹。科学家犹豫不决,对魔鬼可能繁衍后代、遗患人类的前景深感恐惧,在最后关头拒绝了魔鬼。 魔鬼大肆报复。科学家命丧黄泉后,魔鬼自焚灭亡。
《科学怪人》自问世以来, 几百年经久不衰。 这也许是因为, 每一代人都可以从小说中找到人性的回响。科学家弗兰肯斯坦以自我、事业为中心,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大胆越位, 做了超越伦理的选择,不料事态发展完全超出自我掌控;人的聪明才智可以登峰造极, 但如果不能解决科学与道德层面的摩擦,就是在酿造悲剧。小说中的魔鬼可怕又可怜,他的很多话语直到今天仍在流行媒体中回荡:‘你创造了我, 却不给我爱’。 ‘你不给我幸福, 却只想着自己的幸福’。 ‘我不会伤害你, 但我要你难过一生’。。。
玛丽的小说用轰轰烈烈的死亡悲剧去诠释一个经典的主题: 我们永远不能按自我的本意来预测事物的发展。
而对此深有感触的, 莫过于玛丽自己。
她自以为是在追寻爱情, 收获的却是淫乱; 她自以为只要努力, 妥协,隐忍,就一定能把自己和雪莱打造成文坛伉俪, 但事与愿违,等待她的, 是背叛,死亡, 孤独。
玛丽能在十八岁的芳龄, 就写出如此绝望悲观的小说, 证明她有足够的聪明, 去怀疑自己;而她虽然怀疑,却始终不愿放弃, 说明她有太多的孤傲, 就象她小说中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 明知人生有些底线是不可逾越,但为了自己的梦想,还是要大胆越位。
站在历史的高度, 去看玛丽的一生, 你会发现, 玛丽在日内瓦多雨之夏创造的‘魔鬼’,似乎不只存在小说里,魔鬼仿佛从虚拟的小说世界, 走进了她的生命。。。
6) 和小说一样恐怖的真实
从日内瓦度假回到英国不久,玛丽异父同母的姐姐凡妮在一个小客栈自杀。她留下一张纸条:‘从出生到现在,我的生命对谁都不重要’。
两个月后, 雪莱的前妻在伦敦海德公园跳湖自杀,怀中还有一个来历不明的胎儿。
两年后, 玛丽的两个孩子,包括最疼爱的儿子‘小老鼠威廉’,相继死去。
又过了一年, 玛丽、雪莱和‘可兰儿’中间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孩子,这个孩子的亲生父母是谁, 无法定论,但不管是谁的, 这个登记在玛丽雪莱名下的孩子也死去。
不久, 玛丽再次怀孕, 但孩子流产, 她也险些丧命。
1818年, 《科学怪人》匿名出版。 四年后,雪莱在意大利游湖遭遇风暴丧生。
玛丽做了近三十年的寡妇后病逝。 她唯一幸存的儿子婚后病逝,没有留下亲生后代。
如《科学怪人》的结尾,死亡,是一切伤痛的结束; 玛丽·戈德温家族,从此销声匿迹。
玛丽,雪莱, 拜伦。。。这些文学巨匠的杰作, 用精彩的繁杂演绎生命;但看看他们繁杂混乱的真实生命故事, 也许你会感叹, 做人简单快乐就好, 能不在自己生命中无意制造‘魔鬼’,就已经是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