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在中国,品格极高。因其性喜水,故名水仙,又名金盏银台。因得水能活,卵石培护,恰如不食烟火的仙人,又有了“凌波仙子”的名号。后曹植写了著名的《洛神赋》,便将凌波仙子与洛神和水仙联系在了一起。
旧时所养水仙,多是产自崇明的单球,一个一个的,没开花的时候,就像一个大蒜头,因此又有了别号,叫“雅蒜”。民间所谓“水仙不开花,装蒜”是也。
水仙只得两种,单瓣叫“金盏银台”,白瓣中有黄心如盏。复瓣的千叶水仙,名“玉玲珑”,其花瓣皱褶,不作杯状,仍为白瓣黄蕊。
但在中国古代,旧有红水仙之说。王敬美《学圃杂疏》中说:“唐玄宗赐虢国夫人红水仙十二盆,盆皆金玉七宝所造。夫人以衣裳覆盖水仙取其幽香,明皇得知称虢国夫人为‘肉身水仙’。”
又据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说:“柰只出佛林国,根大如鹅卵,叶长三四尺,似蒜,中心抽妹,茎端开花六出,红白色,花心黄赤。不结子,冬生夏死,取花压油,涂身去风气。”本草云:“据此形状当与水仙仿佛,岂外国名谓不同耶?”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柰只”与拉丁文Nacissus发音相似,由此可以推测西方原产的口红水仙(学名N.poeticus)在唐时已经传入我国了。
所谓“口红水仙”,乃黄水仙的花筒边缘有一圈红色,非整株花都是红色,唐玄宗赐虢国夫人的红水仙,应该也是黄水仙的一种。黄水仙花大色艳而无香味,虢国夫人以衣裳覆盖水仙取其幽香,显然只是一桩形为艺术,真要薰香,中国水仙要香得多。这个传说,无非是说红水仙难得。大老远的从地中海地区运到了长安,倒也了不起。
在西方,水仙一样有传说。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名叫纳西塞斯(Narcissus)美少年,一日从湖水的倒影中瞥见了自己的容貌,竟自爱上了水中之人,痴痴凝望不肯离开,终至憔悴而死。死后化为水仙,生生世世顾影自怜。
中国水仙与古名“奈只”的西洋水仙,都是石蒜科水仙属,黄水仙因其花瓣多的黄色,便叫黄水仙,又因花筒呈喇叭形,又叫喇叭水仙。
石蒜科水仙属:围裙水仙、仙客来水仙、明星水仙、丁香水仙、红口水仙、喇叭水仙、法国水仙、中国水仙、三蕊水仙。除中国水仙外,其它的水仙,习惯上都称之为洋水仙。
虽然纳西塞斯是死在水边的,但黄水仙多是种在泥土里,成片地种,像郁金香一样的作为地被植物,以大块的色彩取胜,很少会像养中国水仙那样,拿只白瓷盆子,用雨花石和清水来作为案头的清供。黄水仙与“清雅”二字,似毫无关系。
阅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