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错过了多少
一个音乐演奏者在华盛顿地铁站的入口站了许久。
那天的温度很低。
他连续演奏了四十五分钟。
先拉巴哈的,接着拉舒伯特的《圣母颂》,然后拉庞塞的,接着拉马斯奈的,最后又拉回巴哈的。
那是大概早上八点,此时此刻,成千上万的上班族通过这个地下通道前往工作地点。
三分钟后,一个中年男子发现小提琴家在演奏,他放慢脚步,停留了几秒钟,然后又加快了脚步往前走。
过了一分钟,小提琴家得到了他的第一张钞票:一个女人扔下的一美元,但她没有停下来。
再过了几分钟,一个过路人靠在对面墙上听他演奏,但看了看表就走开了。
很显然,他要迟到了。对音乐家最感兴趣的是一个三岁的小孩。他的妈妈又拉又扯的,但那个小孩就是要停下来看音乐家演奏。最后,他妈妈用力拖才使他继续走。小孩一边走一边还回头看音乐家。
在这四十五分钟的演奏过程中,只有七个人真正停下来听他演奏。
他一共赚了三十二美元。
当他演奏完毕,没有一个人理他,没有一个人给他鼓掌。
一千多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发现了他。
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位音乐家原来就是约书亚•贝尔(JoshuaBell),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小提琴手之一。
他在这个地铁站里演奏了世界上最难演奏的曲目,而他所用的小提琴是意大利斯特拉迪瓦里家族在1713年制作的名琴,价值三百五十万美元!
就在他站在地铁站演奏的前两天,他在波士顿的歌剧院里表演,虽然门票上百美元,却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这是真实的故事。
约书亚•贝尔在地铁里演奏一事,其实是《华盛顿邮报》一手策划的,目的是为了测试人们的知觉、品位和行为倾向。
这个故事让我很感慨。
第一个感慨是:我们每天庸庸碌碌地生活,可曾想过我们究竟错过了多少美丽的事物?我们可能未曾驻足停留去欣赏生命中的美好?
第二个感慨是:我们太注重外表的包装了,常常无法欣赏事物的本质、内涵。这就形成了“名牌效应”“名人效应”。有名的人、长得漂亮的人,就会被无故加分。这让我想到大师们教导的“初心”的重要性。不带成见地去迎接我们生命中的人、事、物,也许我们可以因此发现更多的美丽,更多的乐趣吧!
这也让我对自己日渐旺盛的名气更加感到淡泊。很多粉丝对我非常热情,可他们爱上的只是他们心目中的那个完美的形象,不是真正的我。在我褪下身上的所有光环后,剩下的才是真正的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外在的毁誉褒贬不会影响真正的我。我们一生的使命,其实就是来体验这个真我——在这如梦似真的幻象世界中,找到那个不变的本质。
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我们要问自己的问题是:
○在一个公共场合里,在一个不适宜的时段,我们是否能够欣赏到美?
○我们是否会停下来欣赏?
○我们是否能在一个不适宜的环境下发现人才?可能的结论是,如果我们确实没有时间停下来,去听一听世界上最优秀的演奏家演奏的最优美的旋律,那不知道还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会从我们身边溜走。
@张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