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5日 04:26:21分享人:繁复来源:互联网28
(1)一部西班牙小短片,把现实世界的雇佣关系赤裸裸地表现出来。男主角的出场,并没有多少不妥,到处是“人”组成的屋子,我以为是主人翁的想象,还为这么一个可爱的人喝彩:生活里有太多的不尽如人意,这些玩偶人组成的家具,恰巧是我们“等咱有钱了,咱要买是个仆人伺候着”这类话的阿Q精神而已,当然,仅限于玩偶人。让我纳闷的是,玩偶们还会眨眼睛,高科技了。看到TAXI的招牌下,是一群奔跑的小人儿,我才知道恍然大悟,这是人的分工等级吧。大家受雇于这个面无表情、道貌岸然的人。如果短片戛然而止或许还能接受,“人生而不平等”,自然界按照优胜劣汰的规律来运行,适者生存,分工与等级也是必然存在的。结局是,主人翁趴在地上,开始他的工作,等待要进办公室的人踩在他的背上。办公室门没有任何感情地关上了,谁知道,门内又是什么情景呢?这个踩在他人背上的雇主,在门内又进行着什么样的被雇佣生活呢?作为衣架,作为桌子,作为椅子,总之是一种很没尊严的赤裸裸雇佣吧。什么是上级,就是踩着别人的尊严,站在高一层之上,等待别人来踩自己的尊严。影片里所展示的社会,是个道貌岸然的社会。每个雇佣工人都是衣着鲜亮,即使趴在那里,吊在那里,跪在那里,都要先整理好领带。影片把我打蒙过去。打击的重点就在于,这是个真实的社会反映。抽象来想想,我们的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社会是一个爬满猴子的树,在底层,看到的都是猴子屁股,想要看到几个笑脸就要一直向上爬,这样才能少看到几个猴子屁股。但是谁知道,最高点在哪里呢,或者明明就没有最高点,那只不过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象。实质就是,我们永远都要看着猴子屁股,永远都要被踩。不得反抗,不得牢骚,与其说不得,还倒不如说是不想不愿,这种“踩与被踩”的关系已经深入骨髓,成了我们的常态,从社会形态到心理反应,成为一种习惯与规则。我们在这种习惯与规则里,过着雇佣人生。不去想,不去问,不去理会,就可以面无表情地生活下去,倒也开心。难过的是,去想为什么,去想怎么办,希望去建立一种新的规则,悲剧就该发生了。影片里的一个细节,主人翁吃早饭时,端起杯子的一刹那,没有眨眼睛,愣愣地一下下,我希望,这一下下里,他在想,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美满的人生,为什么我们都要这样雇佣与被雇佣,能不能改变这种悲剧。 这样,也让我看到了一点亮光。前途还是有希望滴,生活还是有光明滴。(2)社会就是以人为单位构成,各取其用、各司其职。去掉所谓的标签和帽子,其实无论你再高地位也还是别人脚下的一块踏脚的门垫而已,只是有人心平气和有人怨声载道。要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就要甘愿去做这块门垫,否则也许你就不是是几楼的门垫而只是一盏灯一个凳子桌子或者吊在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而已。(3)《雇工人生》是一部恐怖短片,诚然,打开衣柜看到一个人,或者在刷牙的时候看见一个人帮你托着镜子,这都是恐怖电影里面常见的桥段。但是《雇工人生》的恐怖不在于此,在这部没有任何背景音乐的短片中,当主人公打开衣柜,坐上由身体做成的凳子的时候,发现所有这些人全都面无表情,毫无怨言,冷若冰霜。如果不是他们的眼睛还会偶尔眨一下的话,我甚至认为这些纯粹是道具,这是一种虚空的恐怖感。前一种恐怖好像你发现身边的人都是鬼一样,而后一种恐怖则在于不仅你身边的人是鬼,最后你发现原来你自己就是一个鬼。旁观者对此感到一种窒息般的恐惧感,而当局者却浑然不觉。 在影片中,主人公作为雇佣者,享受着雇工为他提供的各种服务,从衣架到凳子,从车子到红绿灯,从大门到电梯……在这个神奇的世界,所有的工具都有人来完成。当我在观影时,猜想这个主人公到底是怎样一个高高在上特权阶级的人,但是到影片结尾处,当主人公自己也成为别人的雇工时,我才明白,这并不是一个《1984》式的故事,短片的主题并不是要说在某种意识形态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短片中的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零件,包括那个在主人公的身上踏过并擦擦尘土毫不带感情推门而入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他一定是另外一种层次的雇工,没有人是所谓的特权阶级,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中都只有两种身份,雇佣者和被雇佣者。如果把整个社会比作一条锁链的话,每个人就是这条锁链的链节,他们环环相扣,紧密结合成一条封闭的循环的链条。从纯粹逻辑的角度说,它有序、高效、稳定,堪称完美。 这使我想到了机器人的世界。机器人按照程序来做每一件事情,除非出故障,他们不会犯错,如果一个世界只有机器人,可以想见,社会生产力将会比我们人类社会高很多,有足够的能量供应机器人继续工作,工作再提供能量给机器人,这样的循环日复一日可以永不停息。但所有这些价值对于机器人又有什么意义?他们没有感情,没有思维,他们没有存在感,却存在,这种存在本身我以为没有意义。 影片的最后作为灯柱子的雇工举起他的灯并将其摔碎,也算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吧。无论如何,人最要紧的是要有人情,人要有感情和思维,再纯粹的逻辑、再绝对的真理,脱离了人情,我想都不能纳入到人的论域中了。(4)将现实世界雇佣的关系更加赤裸裸的表现出来。光鲜的表面后面,是丧失自尊换来的物质丰富。冷静的画面,没有背景音乐,只有空荡荡的音效回响在耳边。缓慢的动作,灰蒙蒙的色调,让这部片子显得异常冰冷。雇佣,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但是在这部片子中,却把雇佣的关系更加赤裸裸的展示在了人们面前。主角面无表情心安理得的享用着雇佣别人的生活,不禁让我们发问到底他在那个世界中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可以如此的安逸。当谜底揭晓的时候,却让我们内心不禁一丝震撼和深思,我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戏剧化的结尾都笑不出来,在光鲜背后,却出卖着自己的自尊。(5)无所谓谁是谁的谁,我们雇佣着别人也过着被别人雇佣的生活,生活亦是如此,我们都在别人的羡慕中过着羡慕别人的生活。 一种讽刺的感觉... 一种觉醒的感觉...(6)刚开始看主角从床上起来,身边的一切道具都是人的时候,还以为他漱洗完毕去到公司上班,结果竟然是躺在地上成为一块地垫,那么这个地垫到底有多重要呢?或者在地位、级别上会和之前他所经历的那些台灯,沙发,桌子、背他上班的人有区别吗?看到很多人对这个短片的评介是“杯具”、“心碎”、“凄凉”;我并不这么认为。 亚里士多德提出过一种“不结果实的”形式逻辑,“把真理同现实割裂开来”。我们必须去看柏拉图的本体论的真理概念,因为这种概念不仅是命题的特征,而且也是现实本身。我们在一般概念中所知觉到的,不是可直接达到的经验现实,而是一种更高等级的现实。对一般概念的直觉,引导我们走向一个非经验的但独立存在而且应该存在的世界。“理性=真理=现实,在这个等式中,理性是颠覆性力量,‘否定性力量’,作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它确立了人和万物的真理,即,使人和万物成为其真正样子的条件。” 当然这一切仅仅是对有着生活共鸣的人来说,而当我们意识到死亡的那一刻起我认为我们就从技术角度上结束了童年时期。但是象这种所谓的真理如果非要让儿童去了解的话,比如我在一所小学门口拉着一个一年级的孩子,蛋疼的告诉他生活是多么的操蛋,多么的纠结,多么的没有意义,社会是多么的黑暗,多么的不公平,这个孩子一定会和我说:“蜀黍,你丫就是个傻逼”。因为没有生活共鸣的体验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反之如果我从他的手中抢过,他刚刚要放入嘴中的奶油雪糕,他一定会马上痛苦流涕的跑着去找他的老师或者家长。所以这个时候共鸣就产生了。我的这个行为让这个孩子在当下产生了痛苦=现实=真理=我欺负了他,占有了本身属于他的财产。 地垫难道比那些台灯和电梯或者衣柜更高级,如果真如之前的评论所说“金字塔式的人生”,那么这也将是个非常扁平的金字塔。在现实中绝非如此,虽然这个短片影射着我们的“现实社会”,但是作者并没有想要阶级斗争的意思,因为如果是那样,我们肯定会看到作者展现出来的金字塔顶端的糜烂和虚幻,一切架构在底层数以万计的雇工的身体上的一个人肉金字塔。所以这个短片更多的是在讲述一种“单向度人生”,消失殆尽的另一度应该是人对现实的批判意识和短片里德社会体制对人们无知不觉的协调和控制作用。 但是换个角度看,我又从这个短片中看到了别的东西,这个地垫雇工,从头至尾没有任何一点对他所在的位置和所承受的我们(观众)所认为的痛苦表示抱怨。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抱怨。甚至除了他以外所有在岗位上的雇工也没有流露出任何抱怨的情绪。这让我联想到了过年时候的北京,我们就是想吃一顿早餐,想从门口的奶箱中取出一瓶牛奶都没有,因为大部分进京务工的人们都回家过年去了。虽然是很小的一个部件,但是缺少了它,整部机器就无法运转了。所以零件时伟大的,雇工人生是平凡的但是是最惊心动魄的细 节。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阿根廷的动画,从画风上看起来有点象捷克的独立动画短片,但是从编剧到导演的资料都无法从网络上获得,这个比较遗憾。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他们的东西。 以上观点来自各个网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4851.html
更多阅读
(1)一部西班牙小短片,把现实世界的雇佣关系赤裸裸地表现出来。男主角的出场,并没有多少不妥,到处是“人”组成的屋子,我以为是主人翁的想象,还为这么一个可爱的人喝彩:生活里有太多的不尽如人意,这些玩偶人组成的家具,恰巧是我们“等咱有钱了,
人生四十友文俗话说“三岁看老”,这似乎过于夸张;又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倒是一句域外箴言说得很有道理:二十岁时起人生主导作用的是意志,三十岁时是智慧,四十岁时是判断。行年四十,应该往人生的两个方向都好好
假如有一部电影值得你不停地连看三遍,它就是《交响人生》;假如一场音乐会值得你连看三次,它还是《交响人生》。终于看完了法国电影《交响人生》,心中久久不能自抑,这是一部好电影,我几乎看了三四遍,仍然不厌不烦。导演用一场冒名顶替的音
记得在微博上见过路金波的一句话“牛逼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多牛*啊!!那个词引用可以,我自己是在说不出口,但是真的很给力!我也是最近发现自己总是陷在一些解释中,有的是自己解释给别人,有些是别人给我解释,让我无比的反感,才意识到,原来不解释
这是世界上最后一张五月天专辑除非2012不是世界末日…五月天‧第二人生从末日到明日天地变色,怒涛咆哮。从巴基斯坦到纽西兰基督城,从日本宫城县又再到土耳其凡城,天已崩而地正裂,一度屹立不摇的核电厂里冒出浓烟,示威标语淹没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