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的原型应该是谁? 英雄王成的原型

赵先友等烈士既是王成原型也是王成式的战斗英雄

电影《英雄儿女》的剧本是导演武兆堤、编剧毛烽根据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的,小说和电影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时期,我志愿军1951年年初入朝部队指战员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在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离开该部队前(1952年11月底前),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那一幕幕悲壮的战争风云,在全军、全国人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电影插曲《英雄赞歌》流传甚广,片中有一首诗也让人感动。尤其是“王成在山头勇敢地牺牲”的英雄行为,令人震撼!然而,王成的原型之一特等功臣赵先友烈士,却被别有用心的人说成:在巴金小说《团圆》中王成只是个过场人物,根本没写他的英雄事迹。因此将赵先有作为王成原型宣传纯属牵强附会、生拉硬扯。”事实是这样吗?

一、赵先友烈士是“王成”原型之一,当之无愧。

由于巴金为赵先友烈士的亲笔题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在众人眼中赵先友烈士就是“王成”原型之一,名不虚传、受之无愧。而这个“王成”原型却妨碍到了他盗名窃誉,于是为否认赵先友烈士是“王成”原型,采取的是贬低巴金的小说《团圆》。

1、洪炉、逍遥侯(网名)的狂言,意在否认赵先友烈士是“王成”原型,就是想为自己树碑立传。

有人对洪炉极力贬低众多“王成”原型,及巴金小说《团圆》时提出批评,逍遥侯(他的网名)则气急败坏地在网络媒体上大放厥词。

①洪炉所说:在巴金小说《团圆》中王成只是个过场人物,根本没写他的英雄事迹。没有什么两样。

看过巴金在小说《团圆》的人都会这样认为,巴金朴实无华地描述了两代人的动人事迹。对于“王成”的英雄事迹虽然语言不多,但却是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

在洪炉看来巴金写小说《团圆》中“王成”,就没有原型。按照巴金关于“王成”原型的表态“王成是许多英雄形象”,“在山头勇敢地牺牲”的志愿军英雄,都是巴金笔下的“王成”原型,也是“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别是受到巴金采访的赵先友烈士和其它志愿军英雄就更无可置疑了。

巴金在小说《团圆》中,关于“王成”这样写道:“…只是王成没能回来,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这句话明显地告诉大家,巴金写的“王成”的英雄事迹,是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志愿军烈士们。这句话就是巴金对烈士们的浩然正气和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行为的表述,电影中描述的“王成”不也是“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吗?

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就是巴金小说《团圆》中"王成"的最震撼、最原始的原型“勇敢地牺牲”即包括众多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与阵地共存亡的志愿军烈士,也包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与敌人同归于尽志愿军烈士。这些壮烈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还不够高大吗?如果去掉“勇敢地”三个字,“只是王成没能回来,他在山头牺牲了”,那王成的牺牲就很平常了。假如这样写:“王成没能回来,被敌人俘虏去了台湾”,编导们就不会把众多英雄们的事迹集中在电影中的“王成”身上。

用巴金的话与英雄的名字组合在一起,战斗英雄们的事迹才会动人心弦。如:“我们的英雄杨根思、伍先华、孙占元、赵先友、刘顺武、于树昌等烈士在不同的战场上,‘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又如:“志愿军荣获特等功以上荣誉的战斗英雄们,绝大多数在朝鲜战场上,‘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而极少数战斗英雄如,胡修道、柴云振、秦建彬等没有牺牲”。“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这十个字即言近旨远又耐人寻味。

②说什么:“…编剧毛烽拿过小说《团圆》一看傻了眼,几乎无从下笔。”“一看傻了眼”的人,能重塑出电影中的“王成”吗?他把毛烽说成一文不值,真是这样吗?危言耸听。《团圆》小说刊出后,竟引起了茅盾、夏衍、荒煤的高度关注,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读过《团圆》后,就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它改编成电影。著名导演武兆堤看完小说后被它充满亲情、友情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感到这是一个好本子。当导演武兆堤找到毛烽当编剧时,毛烽开始是不愿接,因为巴金在小说《团圆》中写“王成”文字不多,但是里面有一句话耐人寻味,“…只是王成没有能回来,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一句话,荣获战功的志愿军烈士们,都符合这句话。因此,从志愿军众多的特等功臣和战斗英雄们中,拿出任何一个人来编剧一部电影,那个会不惊心动魄?何况“王成”是个虚构人物。或许由于导演武兆堤、编剧毛烽与巴金在上海的会面,毛烽茅塞顿开。在视频采访时,编剧毛烽当说到巴金写“王成”这句话时说:“当然巴金人家是大文豪,大文学家,人家文字是无可挑剔的。”这句话也显示了,编剧毛烽从“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这十个言近旨远的字中找到了答案。

③逍遥侯(网名)说:“《英雄儿女》中的"王成"艺术形象是如何创作出来的?跟巴金小说中的王成有什么关系?

洪炉、逍遥侯(网名)忽略了以下事实:开始着手对小说《团圆》的改编前,导演武兆堤和编剧毛烽便来上海拜见巴金(据有关报道,巴金曾向导演武兆堤和编剧毛烽介绍了他在朝鲜采访过的志愿军英雄的事迹),他们很快就对未来的影片达成了一致共识。毛烽和武兆堤在编导电影《英雄儿女》时,根据巴金小说《团圆》中“王成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的原型,突出了原著中“王成”的本来面目,参照了小说中赵连长、通讯员小刘的英雄事迹,集中了众多志愿军英雄们的事迹,塑造了影片中“王成”的高大形象。电影剧本初稿写成后,巴金非常满意。

有什么关系?在逍遥侯(网名)看来,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他是想否认巴金小说《团圆》中原始的“王成”,企图取而代之。我认为:这两个“王成”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即没有巴金在朝鲜战场上的采访,就不会有《团圆》这篇小说的刊出;没有巴金小说《团圆》中原始的王成”,就不会有电影《英雄儿女》中重塑的王成”;只有小说《团圆》中,“王成…,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这句话,才有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与敌人同归于尽;只有前者“勇敢”二字,才有后者“活着就要像条龙,不能像条虫!…我是共产党员,保证坚持到底!…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总之,没有巴金这句话,编导就不会把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在最后时刻,描述的英勇顽强、舍生忘死、视死如归这样高大。

④逍遥侯(网名)在众多证据面前不得不承认说:“至于赵先友可称作‘王成式的战斗英雄’”为迷惑观众又说王成式的战斗英雄就等同于王成原型吗?这句话,一是逍遥侯(网名)在炫耀我说的才是“王成”原型,企图是什么?想当“王成”的作者;二是明明知道“王成”是虚构人物,作者和重塑者表态“王成”原型不是专指某个人,有其形象之一的志愿军战士,即可称“王成”原型,也可称“王成”式的战斗英雄,在这里两者根本没有区别。他却故弄玄虚,把“水搅浑”,为他在媒体上发表的“王成原型应该澄清”、“真假王成”等一些违背历史真相的言论造谣惑众。

大家再看,“原型”的词义是:原始的模型、类型、本来面目或形体构型(按照这个词义理解,“王成”原始的原型,就是巴金说的“许多英雄形象”。);“王成式的”定义为“王成一样的”。如果小说或电影是虚构人物,作者又没有指明是谁,与虚构人物有类似事迹的人在时间、地点又相符,该人即可称作“原型”也可称为“式的”。因此,在这里“原型和式的”这两种提法只是字面上不同,两者根本没有区别。如果是真人真事或虚构人物作者否认有原型,有类似事迹的人,则只可称为“式的”。人们通常认为“原型”就早于“式的”,“原型”的知名度或功绩要高于“式的”,如杨根思式的英雄、黄继光式的烈士等等。

其实,洪炉、逍遥侯(网名)是在混淆视听,众所周知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是虚构的艺术人物,朗诵诗中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有千千万万个王成”。小说的作者和电影的编导以及志愿军的首长们都表明“王成”并不是专以某个人物为原型,而是许多英雄人物的综合形象。所以具有“王成”形象之一的所有志愿军战士,既是“王成”原型也是“王成式的战斗英雄”。

2赵先友烈士的事迹完全符合是王成形象。

逍遥侯(他的网名)说:在巴金小说《团圆》中王成只是个过场人物,根本没写他的英雄事迹。因此将赵先有作为王成原型宣传纯属牵强附会、生拉硬扯。”此话实属无稽之谈、一孔之见,你去看看小说《团圆》,再看电影《英雄儿女》反映的是哪个部队,什么时候的事?你写的那篇文章对得上吗?【见下文】你还指名道姓、大言不惭地指责别人?如果有人问你,你宣扬的“向我开炮的王成”原型,没有电影编导们的认可,也纯属牵强附会、生拉硬扯?

据有关报道,在抗美援朝期间巴金曾两次到朝鲜采访,这两次采访分别都到过志愿军65军。国庆3周年之际,正是巴金等作家、音乐家在志愿军65军采访之时。10月5日赵先友等烈士英勇牺牲传遍全军,在志愿军19兵团机关报《抗美前线》,所刊发的日红的文章“在步炮坦联合指挥所里”,报道了六七高地战斗实况。其中,六连副指导员赵先友、小通讯员刘顺武两位烈士在危急时刻,要求自己的炮兵“向我开炮”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事迹,也作了报道。志愿军65军在保卫开城反击作战胜利后,召开了庆功大会,我国著名作家、音乐、画家巴金、王莘、胡可、徐光耀、黄谷柳、辛莽等参加了大会。志愿军65军政治部主任陈亚夫(原赵先友烈士的师政委),专向巴金等作家介绍了赵先友烈士的事迹,会后巴金、王莘、胡可等同志到582团采访了团长兼政委张振川,了解英雄事迹,并在特功六连住了两个月,体验生活,巴金来到赵先友烈士所在的团队采访直至该部队回国。巴金的《团圆》小说由此产生而奠定基础。

①1952年巴金(左)与黄谷柳在开城来凤庄门口合影。

②画家辛莽给志愿军65军组织科干事马怡画素描。

③巴金(左2)、胡可(右2)、王莘(左3)、黄谷柳(左1)、罗公柳(右1)正在志愿军65军采访。

④作家巴金(右)在志愿军65军前沿阵地进行采访。

在《抗美前线》所刊发的日红的文章在步炮坦联合指挥所里,已提到“向我开炮”的情节,文中说:“……激战了20分钟以后,11时40分,阵地一度被敌人占领。6连报告:敌尸堆满了前沿,6连在多次负伤双目失明的副指导员赵先友指挥下,英雄们和100多个敌人扭打在一起,他们主动呼唤炮火,誓与阵地共存亡,决不后退一步……战后,通过调查伤员等又总结了赵先友、刘顺武的英勇事迹。”【《抗美前线》是志愿军19兵团机关报】

因将军介绍烈士事迹才有了电影《英雄儿女》中这样写的:抗美援朝期间,陈亚夫伯伯任65军194师政委(1951年2月,随部队入朝),曾和前面文章提到的潘永堤叔叔和后面要提到的齐景武叔叔都搭档过,难怪这些师长都管陈伯伯叫老政委,就因为陈伯伯任政委期间,换过三任65军194师的师长。五次战役之后,陈伯伯调任65军政治部主任。也就是在此任上,陈伯伯在有一次接待祖国慰问团时,给担任慰问团团长的巴金讲述了一个65军战士赵先友的事迹,后来巴金就根据陈伯伯和赵先有烈士所在团团长张振川(最后职务是河北省军区司令员)讲述和他采访到的其他英雄人物事迹写了一个小说《团圆》,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长春电影制片厂又根据这部小说为蓝本改编摄制了电影《英雄儿女》。从此王成那句经典的战斗呐喊“向我开炮”及其忘我的牺牲奉献精神,激励着我军多少战士成为无敌的勇士,以至到我军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各参战部队战前必看的电影都是《英雄儿女》。

原河北省军区原司令员张振川在一次访谈中有过说明。他说:“记得1952年作家巴金亲临朝鲜硝烟弥漫的开城前线,对我志愿军六十五军第五八二团进行战地采访。我作为五八二团团长兼政委向巴金介绍了我团三打‘红山包’战斗中同志们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的战斗作风。特别提到了我团二营六连副指导员赵先友和他的战友们在坚守67高地战斗中所表现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最后全部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巴金听完我的介绍被赵先友等英雄不顾个人安危,主动呼唤炮火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英雄壮举深深感动,深有感触地说:‘你们团三打红山包,打得很漂亮。美国人武器强,我们的士气强。’最后,巴老根据赵先友等众多志愿军英雄的悲壮事迹,萌发了创作灵感,写出了著名的小说《团圆》这一千古绝唱。”小说《团圆》中写的“王芳所演唱的赵连长的英雄事迹”和“通讯员小刘的英雄事迹”,以及“王成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便是赵先友、通讯员刘顺武等烈士的真实写照。

张振川目睹了赵先友壮烈牺牲的经过。1952年10月2日,五连夺取67高地,打退敌人反击后,将阵地交给六连坚守。敌人的反击主要对准67高地,10月3日李承晚陆战王牌十一师向赵先友所在六连扼守的67高地发起猛攻。六连官兵打得十分艰苦,伤亡较大,连长、指导员受伤被抬下阵地,副指导员赵先友以人在阵地在豪迈气概担负起了连队的指挥任务。在三天的鏖战中,他们击退了敌人多次反扑,实施了灵活机动的战术,大量地歼灭敌人。在10月5日,敌人飞机先是对我守军扫射和轰炸,尔后敌数个炮兵群的上百门大炮,向我小小的67高地发射了数万发炮弹、炸弹、凝固汽油弹,使整个阵地变成一片火海。67高地坚守防御战,在朝鲜战场上,创下了单位火力密度的最高记录。而后敌人以一个营的兵力,在8架飞机、12辆坦克和3辆喷火坦克的掩护下涌上阵地。战斗到仅剩下五处负伤副指导员赵先友和通讯员刘顺武时,情况紧急,赵先友命令刘顺武用步话机向团指挥所报告,敌人已冲上我阵地,要求团炮兵直接“向我阵地开炮!”

当时,团指挥所内气氛紧张极啦,赵先友、刘顺武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英雄气概,使团长张振川和其他首长的内心都受到了极大震撼。我们的同志还在阵地上,我怎能下令大炮射向自己的同志?团长张振川在观察所看到赵先友、刘顺武他们和敌人拼杀的身影,在危急时刻,团长张振川又听到步话机里传来赵先友嘶哑却坚定的声音:“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不久,在6连隐蔽部方向一阵急促手榴弹、冲锋枪响声后,阵地沉静了。我们的英雄赵先友实现了上阵地前的誓言:“我们坚决守住阵地,人在阵地在,决不后退一步!”

团长张振川心情激动不已,他把心一横,命令炮兵向阵地上的敌人开炮。在我军夺回阵地后发现,赵先友和刘顺武已与敌人同归于尽,二十多个敌人的尸体躺在他们面前。

就在我反击分队占领阵地后,老美的谈判代表就泄气了,还冒出一句“真不可理解!”被我军打服了的话来,于是再也不敢与我们67高地的勇士们较量了。战后侦知,敌陆战一团团长因战败而被撤职,一营长自杀。正在与美军谈判的我方代表团团长李克农曾先后两次来张振川所在的团看望于以表彰,并鼓励部队多打胜仗。李克农曾在朝鲜战场与张振川团长这样说:“你们卓越的指挥,英勇战斗取得的胜利,有力地支援了我们谈判,打击了美军谈判代表哈里逊的嚣张气焰。我代表谈判代表团,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感谢,你们不愧是光荣的开城保卫者。”谈判代表乔冠华说:“你们打得越好,我们骂得就更有劲。”

67高地战斗,仅赵先友率领着六连坚守阵地57小时,他们击退了敌人17次反扑,实施了2次反冲击,歼敌562人。在这次战斗中,赵先友和他所在的六连荣立特等功,并被授予“英勇顽强守如泰山的钢铁连”的光荣称号,刘顺武等八位同志立一等功。

根据张振川的回忆,小说《团圆》中“王成”的原型就是特等功臣赵先友。上世纪90年代,北京军区某集团军为赵先友烈士立塑像,巴金亲笔题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从这个题字看,巴金也认为,他笔下的“王成”的原型之一就是赵先友。

作家:窦应泰在《巴金最后23个春秋》中这样写的:想起《团圆》这部小说,巴金就不能不想起与电影中英雄群像相关的生活。那一年他到朝鲜率创作组进行实地采访,在志愿军某团六连体验生活的时候,他本身就接触到电影和小说中的人物原型。六连战友们向巴金讲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最让他难忘的,就是六连在开城保卫战中,战斗打到最激烈的时候,整个阵地最后只剩余两个人,他们就是副指导员赵先友和通讯员刘顺武。尽管数倍于他们的美国鬼子已经挺着刀枪从山坡下冲了上来,可是赵副指导员和小通讯员仍然拼命抵抗,直到打得弹尽粮绝,仍然没有一丝惧色。突然,刘顺武发现美国兵已经从他们身边冲上来了,赵先友急中生智,当即举起手里的步话机,大声向团长报告:“敌人已经冲上来了,不要管我们,快向我们开炮!快向我们开炮!.........”

这一壮烈的场面巴金虽然没有亲历,然而六连战士的讲述,曾让巴金为之心动。当他从团长事后的回忆中听说赵先友和刘顺武壮烈牺牲的经过时,眼前始终闪现两个英雄的身影。也许就是从那时起,一个尽快用小说形式把英雄六连死守开城前沿的经历写成文艺作品的念头,十分强烈地在作家心中涌动了。

……  

长影对巴金的《团圆》格外重视。他们马上组成以著名导演武兆堤为首的创作班子。开始着手对小说《团圆》的改编,武兆堤和编剧毛烽来上海拜见巴金,他们很快就对未来的影片达成了一致共识。

剧本初稿写成后,巴金非常满意,因为电影剧本中加强了许多原小说中不曾出现的情节与人物。特别是对王成形象的塑造,更加具体和突出了,毛烽和武兆堤听到巴金的介绍,他们都对那位牺牲在阵地上的赵先友,死前对报话机大声呼叫:“向我开炮!并与阵地共存亡这一壮举大为欣赏。所以,王成的形象在电影中得到了更加鲜明的体现。演员阵容也让巴金十分满意。

巴金身边工作人员、上海市作家协会陆正伟写的:巴金与《英雄儿女》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在朝鲜,巴金先后写下了《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英雄的故事》、《会见彭司令员》等文章。他在不断地积累着创作素材,为将来能写好战争题材小说打下坚实的基础。…给巴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志愿军某团六连生活的两个多月…赵先友用步话机向团长报告:敌人已冲上我军阵地,要求炮兵直接向自己阵地射击!…战后,巴金到六连所在团采访,团长张振川向巴金详细介绍了战斗经过和赵先友烈士的英雄事迹,巴金听后非常感动。…1961年,巴金经过了七八年的沉淀,终于写出了不朽名著《团圆》。在这部只有两万多字的小说《团圆》中,巴金采取第一人称的写法,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娓娓地叙述着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

……

以下报道内容略:

邓静农【原廊坊军分区副司令员,时任赵先友所在师作战科长】写的《怀念王成式的战斗英雄赵先友》、

战友王志才(时任志愿军582团5连副连长,67高地战斗二等功荣立者。与赵先友烈士是同村人、同时入伍、同一个营的战友)写的:《65军的“王成”原型—特等功臣赵先友及其子孙》、

何宗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写的:[乐亭骄子]特等功臣——赵先友、

作者:趙春卉、胡楊、安希民写的:《英雄回首60年--访志愿军老战士何焕宇》【何煥宇同赵先友是一个军的战友,当时正在65军政治部工作,后調到滦县武裝部任政委,1985年离休。】、

作家贾玉民张玉枝写的:《巴金与“王成式英雄”赵先友史实考证》、

编辑、记者汤小微(长期从事新闻工作。1949年任《北京儿童》报主编,以后在《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张家口日报》、《河北日报》等任编辑、记者。)写的:向巴金老人汇报英雄塑像落成的文章《浑身闪闪披彩虹》、

作家阎瑞赓写的:誓死捍卫六七高地的赵先友、记者张保平等写的文章:《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祖孙三代同在一个特功连里》、

作者李洪彪贺薇阎志新写的:《英雄儿女》银幕内外的故事、

记者匡丽娜 实习生朱莹写的:《英雄赞歌》英雄儿女的经典颂歌、

作者刘明钢金敏求写的:谁喊出“向我开炮”、

作者王泽华,姬米刚写的:人民不会忘记——影片《英雄儿女》中“王成”原型特等功臣赵先友、

作者李爱萍郭文宗写的:“王成”到底在哪里?——电影《英雄儿女》王成原型探寻

作者呼啸写的:纪念抗美援朝-唐山人血汗洒在朝鲜三千里江山、

作者罗刘密、申洪涛写的:《赵先友以及他的儿子和孙子》、

记者过虹郑博超通讯员蔡志和写的:一个英雄家庭的60年、

作者高明、郑晓林、李菖鹏写的:三代从军60年爱党爱国到永远、

作者美之旅写的:《英雄赞歌》、

作者郝占奎写的:巴金•“王成”及其子孙、

作者何琨写的:英雄“王成”是俺乐亭庄东村人、

责编赵蕾写的:《英雄儿女》编导手记、

新快报驻京记者梁晓雯写的:真的勇士敢于直面牺牲-向我开炮!

首席记者薛百成 冬鸣写的:[王成]是谁?

作者李春为、谭小龙写的:寻找《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

以上这些文章(见网页)以及有关媒体的报道都证实了:赵先友烈士是在战斗中,喊出“向我开炮”并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王成”原型之一。给巴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志愿军某团六连赵先友勇敢在山头牺牲的事迹…。不仅是巴金在朝鲜战场上采访了赵先友等众多英雄后,才激起其创作小说《团圆》的欲望,而且还足以说明对电影中“王成”的塑造,是与巴金分不开的。

3中央电视台三次播出向我开炮的英雄事迹

1992年8月,在为赵先友烈士塑像落成大会揭幕当天,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王成式的战斗英雄赵先友塑像落成大会实况,河北电视台、张家口电视台以及《河北日报》、《张家口日报》都发表了消息。《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年12月5日刊登了汤小微写的向巴金老人汇报英雄塑像落成的文章《浑身闪闪披彩虹》,《解放军报》也刊登了张保平等写的文章《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祖孙三代同在一个特功连里》……
王成的原型应该是谁? 英雄王成的原型
  2000年,《中央电视台的军事报道节目》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的活动中,播出的“王成的原型赵先友和他的儿子、孙子三代在同一个连队战斗过的故事中”,当年赵先友的团长兼政委张振川、战友王志才【时任志愿军582团5连副连长,67高地战斗二等功荣立者。与赵先友烈士是同村人、同时入伍、同一个营的战友】讲述了赵先友烈士的英雄事迹…。
  2000年,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的活动中,中央电视台播出“最可爱的人”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充满感情地讲述了“向我开炮”的两位志愿军英雄的事迹,一个是65军194师582团的副指导员赵先友烈士,当年赵先友烈士的团长兼政委张振川【后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战友关景春【曾在赵先友烈士的指挥下一起守卫67高地,也是67高地战斗一等功荣立者之一。因负伤被替换下阵地,在赵先友牺牲后带伤参加了反击分队。他讲述了:在屯兵洞内,不仅亲耳听到了报话机中赵先友呼叫炮火向自己阵地射击,而且还亲眼看到赵先友、刘顺武两位烈士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壮烈场面。】他们在节目现场讲述了当时战场上的情况,详细介绍了赵先友的英雄的事迹,现场观众都感动的流下了热泪。

综上,巴金依据赵先友和通讯员刘顺武等烈士的事迹,写了小说《团圆》中的“赵连长和通讯员小刘”的英雄事迹,并被电影《英雄儿女》中虚构人物“王成”所采用,这是事实。赵先友、刘顺武等烈士不仅完全符合虚构“王成”的牺牲时间及事迹,而且其所属部队也和“王成”一致。他们用他的功绩,和他的首长、战友、知情作家写的文章及巴金的亲笔题词和表态,证实了一切。因此,无论洪炉、逍遥侯(网名)心怀什么鬼胎,如何在媒体上叫嚣、攻击众多战斗英雄,还是蚍蜉撼树,这些都改变不了赵先友等烈士是“王成”原型的事实。

因此,逍遥侯(网名)说:“王成只是个过场人物,根本没写他的英雄事迹。将赵先有作为王成原型宣传纯属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实属流言蜚语、欺世的谎言。你说这话也不觉得脸红,你去好好看看小说、电影反映的是什么故事情节?你写的《战地通讯》的“时间、部队”都与小说、电影不符,有什么理由、资格说这样的话?如果有人问你,你宣扬的“向我开炮的王成”原型,与小说、电影故事情节不符,没有电影编导们的认可,也纯属牵强附会、生拉硬扯了?

二、洪炉不仅贬低赵先友烈士,而且对其他“王成”原型也极力否认。

1、洪炉说:“由于这部影片影响很大,国内竟先后出现了几个所谓的‘王成原型’,有人还以此身份到处作报告,甚至还为此塑了像立了碑。他们的根据是,小说作者巴金曾去过他们部队,电影是根据巴金小说改编的,因此其‘原型’出自他们部队。”

荒唐!说这样的因果关系如能成立,傻子都不信。这话与网络媒体上报的真假王成”如出一辙。不仅是洪炉对宣扬“王成”原型所属部队的恶意中伤,也是对众多“王成”原型的贬低和诬陷。简直就是胡扯瞎编,这等歪曲事实的流言蜚语,纯属是信口雌黄。

的确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报道过几位“王成”原型,绝不是因为洪炉说的“小说作者巴金曾去过他们部队”,各部队才宣扬自己单位的“王成”原型。而是,他们不仅都确有像“王成”一样的事迹,而且巴金也采访过其中的志愿军英雄。事实是喊“向我开炮”的不只是蒋庆泉和于树昌,还有赵先友、刘顺武…;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不仅有杨根思,还有伍先华、孙占元、李文彦、王万成、秦建彬、朱有光…等多名志愿军英雄。他们像“王成”一样,不但在战前、战中说出或喊出那种坚强的豪言壮语,而且在战斗到仅剩一两个人时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与敌人同归于尽,表现出了志愿军战士那种坚强的革命意志。

巴金在为赵先友烈士题词时说 :“我到过朝鲜战场许多部队,英雄们的事迹使我感动,我写了几篇真人真事的散文,以后又集中概括了许多英雄形象,才有了《团圆》里的王成。”无疑“在山头勇敢地牺牲”的志愿军英雄,都是巴金笔下的“王成”原型,也是“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别是受到巴金采访的志愿军英雄就更无可置疑了。

尽管编剧毛烽否认“王成”有原型,但从毛烽这段最后说的话“这在朝鲜战场上是时有出现的,说不上谁是王成的原型。”和电影《英雄儿女》的朗诵诗中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有千千万万个王成不难看出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不是专指的某某人。“说不上谁是王成的原型”,还可理解为只要“孤胆坚守阵地”,且有其形象之一的志愿军战士,都是“王成”原型或“王成”式的战斗英雄。

按照巴金、毛烽的表态,结合所虚拟的这个“王成”所属部队、牺牲的时间,他们不仅都是真正的“王成”原型,也是“王成式的战斗英雄”。洪炉说他们是所谓的“王成”原型,其手法是混淆视听,其目的是想为自己树碑立传。

还说什么“到处作报告,塑了像立了碑”。是的,特等功臣秦建彬他具有“王成”的形象,是没有牺牲的一名志愿军战士,他到处作报告是应该的,他人想作报告,有这样的事迹吗?特等功臣赵先友他是唯一被“王成”作者题词的烈士,部队为他塑了像立了碑是毋庸置疑的。巴金在朝鲜不仅采访过他俩人,还采访过其他志愿军英雄,不然哪有小说《团圆》的诞生。

各部队之所以“到处作报告,塑了像立了碑”,是为通过宣扬“王成”,记住了无数个英雄,缅怀英雄的业绩,发扬英雄的传统,提高部队战斗力,有什么很奇怪的?各部队用“英雄精神”激励官兵精武强能、献身使命,宣扬自己单位的英雄这是部队的需要,有什么可指责的?符合巴金写的“王成”和符合电影《英雄儿女》的“王成”,他们不都是王成原型之一吗?你没有理由、资格对他们说三道四。这众多“王成原型”,还轮不到由你说东道西,只有巴金和电影编导们认可出来的,人们才会置信。

有人在网上疯传的《英雄儿女王成原型因被俘埋名数十年》这篇报道中,小标题是“真假王成”中,其报道内容是有人他把这些“王成”原型,说成是“假王成”、“对号入座的英雄”?纯属心态有病、血口喷人。洪炉对众多“英雄儿女”的出现觉得“特别难受”,这是否定别人的丑陋表现,让人看了就是一派胡言、荒唐无稽。难道电影《英雄儿女》那首诗是指的某个人的吗?电影插曲《英雄赞歌》唱的是几个人的歌,还是唱的众多志愿军英雄的歌?电影编导们说过专以某某为原型了吗?在那场艰苦的战争中,又有谁不是“王成”呢?这就是歪曲电影“王成”形象诞生的本意,企图为自己树碑立传。然而,志愿军首长们对众多“王成”原型的出现,却觉得很欣慰,感到骄傲和自豪,有一种荣誉感。张振川将军说:“英雄儿女何其多,因为“王成”是许多英雄人物的综合形象,这些志愿军战士都有忘我的牺牲奉献精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相比之下,这思想境界竟是天壤之别。

你宣扬自己认可的“王成”原型便罢了,为什么公然明目张胆地否认、贬低、攻击、诬陷其它具有“王成”原型的战斗英雄和特等功臣们,你居心何忍!英雄们的在天之灵会找你算账的!你对他们深恶痛绝,非要把“王成”原型锁定为某某人,非要否定其他人。对宣扬众多“王成”原型的人进行指责,有什么企图呢?“王成”作者、重塑者都有明确的表态,你却混淆是非,以“真假王成、牵强附会、生拉硬扯、事后偶合、对号入座”,这些违背历史真相的无稽之谈蛊惑人心,你昧着良心说话是想得到什麽呢?这欺世钓誉非你莫属…

2、洪炉在《英雄儿女》中"向我开炮"的故事来源中说:“《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抱炸药包(影片中是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也只有杨根思一人,别人并没有直接关系。我也仅是与这一作品及形象有关的人之一。”【导演武兆堤、编剧毛烽从未这样说过】编剧毛烽1994年在报纸上刊登公开信澄清,“王成、王芳并没有什么原型。但至于说到王成孤胆坚守阵地的事迹,这在朝鲜战场上是时有出现的,说不上谁是王成的原型。”根据这段话的“王成、王芳并没有什么原型。”,说只能某某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王芳”原型,已没有价值。

电影重塑者的表态可以看出,洪炉这句话不仅与“王成”作者、重塑者表态相矛盾;而且也是对电影《英雄儿女》中令人震撼那首朗诵诗的否定;“…我也仅是与这一作品及形象有关的人之一。”还是洪炉的自吹自擂、欺世惑众。他自编自演出这段话来,就是用作攻击已报道过众多“王成”原型的依据。难怪他在媒体上说三道四、指手画脚,有的放矢地胡说八道。

另外,洪炉自称是“与这一作品及形象有关的人之一”,是否知道抱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不是“只有杨根思一人”?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伍先华和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李文彦,都是抱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还有很多持手雷、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志愿军英雄,难道电影的编导们不清楚?与电影中“王成”一样,持爆破筒冲向敌群,与敌同归于尽的志愿军战士,那就更多了,仅我们十二军就有六位(杨国良、刘保成、曾平章、杨伯钊、王万成、朱有光),他们在媒体上都被报道过是“王成“原型。难道这众多持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的志愿军战士,也没有直接关系吗?在编导电影“王成”持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时,电影编导就没有想到他们吗?电影的编导们让“王成”采用了持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志愿军英雄们以别的方式与敌同归于尽,就不是“王成”原型了吗?电影的编导们如果像洪炉那样心术不正、思路狭窄,就不会有电影“王成”形象的高大。

关于与敌人同归于尽“王成”的原型,洪炉认为“只有杨根思一人”,这是不确切、偏颇的。只把一个全国著名的战斗英雄杨根思,定调在一个虚构的人身上是不太合适的,有失特级战斗英雄的伟大,电影《英雄儿女》“王成”原型不可能只用杨根思做原型。如果只用杨根思做原型,就不会让“王成”持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而且杨根思有很多与“王成”不同的动人事迹。

关于“王芳”原型也有很多,也不是洪炉等人认为只能是解秀梅。如志愿军首长报道过的王纾、李幼鸾、王坚、张莹珊,更巧的是还有一位与电影“王芳”同名同姓并且是上海籍的志愿军女战士王芳。她们不但有“王芳”的形象,而且有的与巴金合过影,有的受过巴金采访…。由此,各部队都会有”王芳“式的人物。

当然,电影编导在构思“王成”与敌人同归于尽时,会首先想到杨根思,他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也是志愿军烈士们的榜样。在构思“王芳”时,首先会想到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谢秀梅。但是电影编导们绝不会忘掉,荣获特等功以上荣誉称号中,还有44名与敌人同归于尽,及多位喊“向我开炮”的志愿军英雄们;也不会忘掉像“王芳“那样的许多志愿军女战士。【巴金、毛烽的表态证实了这句话】不然,就不会有电影《英雄儿女》中朗诵诗的那句话…。

洪炉、逍遥侯(网名)在认定的“王成”、“王芳”的原型时“绝对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认为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只能是杨根思,而“王芳”的原型只能是解秀梅。一个是与敌人同归于尽唯一的特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一个是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荣立一等功的女战士。他们都是“王成”和“王芳”原型获荣誉称号最高获得者,洪炉是想拿杨根思、谢秀梅作陪衬,用以否认其它“王成”、“王芳”原型。假如,毛烽不否认“王成”有原型,按照这样的逻辑认定,喊“向我开炮”的“王成”原型,就“只能是”特等功臣赵先友烈士。他在已报道过喊“向我开炮”的志愿军战士中功绩最高,喊出的最早,登报宣传的最早,唯一被“王成”作者巴金认可。张振川将军也不认为“王成”原型只能是谁。他在回忆录《鏖战疆场》申明,“王成”并不是专以某个人物为原型,而是许多英雄人物的综合形象,自己也不是电影中的团长张振华的原型,表现出了老共产党人的崇高思想境界。而洪炉却高调宣扬,“别人并没有直接关系。我也仅是与这一作品及形象有关的人之一。”相比之下,洪炉的思想境界实在是低了不止一筹。

综上所述,否认贬低众多王成原型只能是不顾道义,有损德行。不难看出这明火执仗地招摇撞骗,是他为自己“歌功颂德,树碑立传”。

四、个别人在媒体上为洪炉的“包装”不是事实。

由于洪炉的胡编乱造,于是网上在传:“电影当中王成的故事,其实是取材于一篇战地通讯,它的作者名叫烘炉…”。小说《团圆》作者巴金和电影《英雄儿女》的导演武兆堤、编剧毛烽这样说过吗?个别媒体所说,只不过是为洪炉“包装”而已。

这句话包含了“王成”的全部原型,这名主持人说话太不负责任了。他应该清楚“王成”的作者和重塑者发表小说《团圆》和电影《英雄儿女》的本意和表态;她应该懂的这句话的分量;她应该看到过媒体上报道过众多“王成”的原型,且都有根据;她应该了解小说《团圆》和电影《英雄儿女》的故事情节;她更应该知到洪炉、逍遥侯(网名)写的那篇“战地通讯”是什么时间?与小说《团圆》和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牺牲时间、所属部队有否不符?她还应该知道电影编导们是引用了《志愿军一日》的一篇文章,还是根据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高喊“不要管我,向我开炮”的5位志愿军战士的综合?

著名作家巴金,在小说《团圆》里,写到这么一个历史史实:(‘团圆’,原文一段摘录如下):“ 这些日子,为了迎接国庆3周年,为了欢迎第二届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线各个部队都在打胜仗,到处都能听见这样的说法‘争取立功,迎接亲人’”。“去年年初(1951年年初)我来到朝鲜,做梦也想不到居然找着线索,当时我还在师里……”【王主任(王东)的原话】。

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赴朝【简介】:1952918日至125日,以刘景范为总团长,陈沂、胡厥文、李明灏、周钦岳等人为副总团长的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赴朝,这届慰问团的规模比上届更大,代表性也更为广泛。108日凌晨3时出渡过鸭绿江。11月下旬,在完成慰问任务后,慰问团人员先后离朝回国.总团于1130在天津召开总结大会。分团于124离开天津。

1951年年初我志愿军入朝部队有:第19兵团的63、64、65军(1951年2月入朝);第3兵团的60、12、15军(1951年3月入朝);第47军(1951年4月入朝)。无疑,小说《团圆》和电影《英雄儿女》记述的是志愿军第19兵团、第3兵团和第47军,志愿军指战员战斗、生活的故事。

如果硬要找“王成”的原型,根据巴金小说《团圆》和电影《英雄儿女》的故事情节:一是,虚构人物“王成”的牺牲时间应是在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到达志愿军部队之前(1952年11月底前);二是,这个“王成”所在的部队应是志愿军第19兵团、第3兵团和第47军。而洪炉写的“战地通讯”是1953年4月的事,其人也不是上述部队,两者不是一码事,属真正的“对号入座”。因此,上面这句“包装”话属道听途说、不经之谈,是他在欺世惑众。

另外,电影《英雄儿女》开始字幕便是“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无疑“王成的故事”出自小说《团圆》;毛烽和武兆堤在编导电影《英雄儿女》“王成的故事”不仅有“精神上”的高大,也有“行为上”的高大。尤其是“王成行为上”与敌人同归于尽,在全军、全国人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王成”故事的作者、重塑者是巴金、毛烽和武兆堤,天经地义。

电影《英雄儿女》“王成精神上的高大”不只是“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王成”还说:“活着就要像条龙,不能像条虫!”、“我是共产党员,保证坚持到底!”…那么,这两句话它的“原型、作者”名又叫什么呢?“王成”除言语外,还有很多动作,那么每个动作的“原型、作者”又是谁呢?把电影编导无意采用了,某某人的某句话,或者某个动作,就说自己是作者,人物原型只能是我说的,你们都不对?这种信口开河简直可笑。假如,真的按照洪炉自认写的《一篇战地通讯》“向我开炮”被电影编导采用,这只是“王成精神上”高大的一部分,能代替“王成”原型的全部吗?这个“包装”令人质疑。

如果说:“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向我开炮’这一幕或这一情节,是取材于谁的文章”,在没有人否认以前,还可掩人耳目。

在媒体上有人对洪炉的言论提出了一些看法:“贬低、否认你不认可的英雄,来抬高自己的这种做法”是不道德的。逍遥侯(网名)则气急败坏的说:“一篇冠冕堂皇、道貌岸然之作,可惜没有一个论点站得住脚,动机是什么?无非是为某些沽名钓誉、虚假浮夸的行为狡辩而已。”

在媒体上我们宣扬的是:喊“向我开炮”的还有赵先友、刘顺武…;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不仅有杨根思,还有伍先华、孙占元、李文彦、王万成、秦建彬、朱有光…等多名志愿军英雄。这些志愿军战士除刘顺武是一等功臣以外,其他都是荣获特等功臣以上荣誉称号的志愿军英雄。他们个个都是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的英雄,用得着为他们“沽名钓誉”吗?他们的英雄事迹光照千秋,他们的丰功伟绩永垂史册,是“虚假浮夸、狡辩出来的”吗?这“沽名钓誉、虚假浮夸”,不仅是对这些战斗英雄们大不敬,也是对他们的伤害和诬陷。

洪炉、逍遥侯(网名)他在媒体上发表的不实之论,使不了解实情的人看不清真相,他不仅采取含沙射影、指名道姓地否认、贬低他不认可“王成”原型,还对宣扬这些“王成”原型的首长、战友和报道过他们事迹的记者、作家进行指责、攻击,其作为使人感到愤愤不平。大家通过以上的剖析,不难看出洪炉、逍遥侯(网名)指责别人的陈词滥调是自作的画像;他的其说是荒谬绝伦,让人们丧失了对他的信誉度。他是媒体上有人吹嘘的思想境界那样崇高无私的人吗?不是的,他是把“水搅浑”的人,是给自己唱“赞歌”的人。

正如网友所说:“我觉的相对于毛老的思想境界,洪老先生实在是低了不止一筹。”“…争来的名,只能让你臭名昭著,夺来的利,只能使你伤天害理。…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的这种做法,既不实事求是,也不光明磊落,只能说明你心里的阴暗与龌龊。”有的网友还说:“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在那个时代的所作所为顺应了民心,成了人们的偶像,他用他的功迹证明了一切,因此不是随便几个别有用心之人的否定就能改变的,愈是诋毁愈是想否定反而证明了英雄们的伟大和小人们的渺小!”

最后,还是告诫你洪炉、逍遥侯(网名),应该有些修养,不要以小人之心渡君子之腹。要多做善事,少做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事。不要为达到欺世盗名,恶语中伤那些具有“王成”原型的战斗英雄和特等功臣们。你指名道姓、含沙射影地在媒你在媒体上装腔作势地胡言乱语,最后得到的是众人的厌恶与唾弃。

实际上,洪炉可以按照“王成”作者的表态,在媒体上宣扬自己认可的“王成”原型,不去否认、攻击其它“王成”原型,这样做是无可非议的,而且,还会受到人们的尊敬。我对洪炉、逍遥侯(网名)认可的几位志愿军战士,是“王成”和“王芳”原型并不反对,他们的英雄事迹可敬可赞。但就他否定、贬低其它众多“王成、王芳”原型,以及在媒体上与“王成”、“王芳”原型作者和有关志愿军首长的回忆表态,截然不同的一些不实之论让人难以理解、应该纠正。

我们大家都会这样认为:在那样艰苦的年代,我们与敌人的武器装备相差又是那样的悬殊,而我们却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我们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王成”那种精神。因此,在那场让人难以忘怀的战争中,有几个志愿军战士不是“王成”呢?王成”的原型究竟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宣扬“王成”,记住了无数个英雄,缅怀英雄的业绩,发扬英雄的传统,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出现更多“王成”式的战斗英雄。

编剧毛烽特别指出向我开炮的王成,是志愿军千千万万个英雄的典型代表,通过他纪念与学习抗美援朝所有英烈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4575.html

更多阅读

罗京是谁? 罗京民光明是他唱的吗

罗京是谁?李成义6月5日中午和朋友吃饭,他突然一声叹息:“罗京走了。”“罗京是谁?”我一边夹着筷子,一边随口反问。朋友被我的“无知”惹急了,他放下筷子高声说道:罗京是《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啊,你怎么都不知道?!我可是从来没有正儿八经

中国第一辆奢华加长悍马车的主人是谁?_S_ 悍马加长版

中国第一辆奢华加长悍马车的主人是谁?谁有这个谱把车停在这个地方?!图片显示,这辆十米长的悍马行驶途中,过路人纷纷“侧目”,车内造价不菲的皮迪亚全套真皮座椅,比利时水晶酒杯,更是奢华得叫人瞠目结舌。看了这辆车,那些网上热传的

刘诗诗传闻中的男朋友是谁? 黄奕回应整容传闻

刘诗诗传闻中的男朋友是谁?  刘诗诗的男朋友是谁?答:经过查找刘诗诗目前还没有男朋友,还是单身。但是有很多绯闻男友。  “嫌疑人”之刘诗诗 胡歌回应:这个妹妹不来电  胡歌和刘诗诗已经三度携手了,不过两人在剧中的情感很“纠结”

声明:《王成的原型应该是谁? 英雄王成的原型》为网友年的旧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