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宋福范,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思想政治教研室的主任。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的成员,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撰稿人各位朋友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到丰台区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个人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点心得体会。今天我想以这样一个题目来贯穿,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用这个题目来谈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是因为这次全会的核心内容就是针对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启动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使我们能够顺利实现十八大所确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可以称得上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从历届三中全会所承载的任务来看,三中全会一般是新的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释放治国理政方针信号的一次会议。一般来讲,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文件是中国共产党政策延续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新的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要把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确定的重大的治国理论思路落到实处的具体措施,一般是在三中全会上推出。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会议来看,三中全会基本是主导改革的会议。特别是著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某种意义上来讲,现在的中国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一个局面,就是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改革的政策。35年以后的今天,中国社会确确实实又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头,一方面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个方面也积淀了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发展就可能受到很大的制约。所以,这届三中全会可以说举世瞩目、万众期待。

今天我想围绕这次会议的精神给大家谈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央关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第二个问题,中央关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战略思路;第三个问题,中央关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战略部署。把握了这样三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了解中央一些思路和意图。

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

我从两个角度给同志们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体会。一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另外一个角度,谈一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性。

1、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

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这段文字集中讲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改革的实质就是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所以改革从来就很重要。纵览中国历史,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成功的改革比革命还重要。

谈谈中国历史,我觉得有两次大的改革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一次是商鞅变法,开启了中国中央集权的历史时期。第二次成功的改革是1978年邓小平同志启动的改革。它的意义在于推动了中国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这样一种转型,引发了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鸦片战争以来,历代中国人都肩负着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一个重要任务。近代以来,中国和西方世界一比,确确实实是大大落后了。解决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重现昔日的辉煌是历代中国人的任务。当历史的火炬交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手里的时候,我们选择了通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但是当年我们选择的是苏联模式,包括纯而又纯的国有制,自上而下的指令性的计划经济,纯而又纯的按劳分配等等。选择了这样一种体制以后迅速地发现,它在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实现中国由一个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确实表现非常勉强。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重启一个进程,不搞阶级斗争为纲,而是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只有经济建设为中心,才有可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当时也有一个很大的现实,就是中国老百姓连吃饱饭都解决不了,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快速地发展中国经济,就需要引进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等。小平同志做了这件事情,应当说改革开放的35年到今天成就巨大。但是由于我们的改革是一种渐进性的改革,从好改的开始改,改到今天留下的全都是难改的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社会难以前进一步,这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今天改革紧迫性的问题。

2、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性

谈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不是从一般意义上谈的,而是从特殊意义上谈的。什么特殊意义呢?我觉得主要就是紧迫性。什么紧迫性呢?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这样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说面对今天中国共产党所遇到的挑战、考验,如果我们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话,那么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无望。解决不了这两个问题,就很难说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承载起了他应当承载的使命、完成了他应当完成的任务,完不成任务就只能是等着退出历史舞台。这就是这个问题的紧迫性。

我想从两个角度对紧迫性做解释。一个角度就是新时期,我们党面临的全部问题的根子在于体制机制的障碍。紧迫性表现的第二个方面,就是着眼于解决我们今天中国共产党所面对的问题。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一整套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的宏大思路,这就是十八大精神。十八大精神要想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现在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得有赖于全面深化改革。从这两个角度,我们就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极端紧迫性。

第一个方面,今天我们中国共产党究竟面对着哪些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可以谈很多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究竟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对这个问题做了高度的概括: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任何其他别的阶段上的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问题。请同志们一定注意这个论断,它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甚至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论的一个基本依据。很多问题的解决措施其实就是立足于这样一个论断提出来的。十八大到十九大召开的这五年,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五年,如果这五年工作做好了,中国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中国的前途一片光明。如果这五年的工作做不好,那么极有可能跌入中等收入陷井。什么叫中等收入陷井?按照联合国相关组织的研究规定,世界上有一大批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国家,在他们的人均GDP跨入了中等收入这样一个门槛以后,很多国家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跃升到高收入国家和地区里去,整个国家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发展停滞、政治动荡不安、民生日益恶化的面貌。通常,我们把陷入这样一种状态的国家和地区叫做中等收入陷井。

对于这个中等收入陷井怎么理解?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可能大家比较容易明白。一个国家如果有足够多的贫困人口,有相对比较丰富的资源,一般现代化的起步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劳动力价格低、资源价格低,生产的东西就便宜,便宜就会打遍天下无敌手,就会迅速占据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市场,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就算起步了。但是,当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推进到一定程度,比如说到了此时此刻中国这样一个程度问题就全面出来了。劳动力价格在上涨,资源价格在上涨,如果生产出来的商品、产品还卖过去那样一个价格就卖不出本来了。赔本的买卖谁也不会干,所以就要涨价。一涨价,就被迫让出了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市场。按照现代化的规律,离开了低端市场就要往中端和高端走。但是,很多国家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挤不到全球产业链高端去。自主创新能力,它是跃入全球产业链高端的必要条件,它需要依靠综合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环境。很多国家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就不得不卡在这样一个不上不下的阶段。这个不上不下的阶段就表现在以上提到的中等收入陷井。

当今中国,究竟面临着哪些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就有可能跌入中等收入陷井。我梳理了一下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这样一个要求做了一些新的分析。我认为当今我们面对的困难和问题,第一位的就是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大量存在,这也是新时期我们党面对的全部问题的根子在于体制机制障碍的主要依据。这些障碍的存在就导致了今天中国面对的一个最严峻的现实——三大差距持续拉大。哪三大差距?城乡差距、东西差距、贫富差距,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最尴尬的现实。

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中央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就是要通过20年的努力把中国当时那样一个总体小康变成一个全面的小康。当时我们认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通过20年的努力到2000年,中国已经达到了小康。按照邓小平同志当年的设计,我们已经如期使中国实现了小康。但是审视当年的小康,第一,水平太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足一千美金;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足一千美金也不是人人都有一千美金,这是一个平均数的概念,里面隐含着城乡差距、东西差距和贫困差距。总体小康有水平低和不平衡的特点,所以中央就决定我们再干20年,使中国这样一个总体小康最终形成一个全面小康。全面小康是什么小康呢?我的理解可能比较简单,第一,水平更高,第二,相对均衡。什么叫相对均衡?三大差距大幅度缩小,就叫相对均衡。到现在为止,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期间我们现在究竟干成什么样子了?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说,今天的中国小康的水平应当比2000年时候那个小康要高得多。这十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7%,远远高于世界年均增长3.9%的增速;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超越了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一批老牌的发达国家,成了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当年的一千美金到了六千多美金;中国成了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有500多种工业商品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越了美国,达到了20%。

讲水平,已经远非是2000年那个时候的水平可以相比。但是讲平衡呢?我们不得不非常尴尬地面对这样的现实,努力了13年,今天这个差距可能看起来比2000年还大,这是中国遭遇到的一个最尴尬的现实。这样一个现实引发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严峻后果。这就是十八大报告里面讲的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三大差距的拉大意味着大多数人消费能力不足,大多数人消费能力不足就意味着中国内需不足,内需不足就无法消化中国日益变大的产能。

我们制造了全世界无与伦比的产能,当这个产能规模还不大的时候,中国的老百姓还勉强能消化得了。比方说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电冰箱、电视机供不应求,想买个电冰箱、电视机不托个人,好像还买不上。但是这种状况维持的时间很短,到了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开始,中国骤然加快了发展经济的步伐,中国老百姓的购买力再也追赶不上产能增加的步伐了。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这也是当时的中央为什么千方百计想要加入WTO的一个主要原因。当时朱镕基总理曾经讲,我们一定要加入WTO,经过13年的艰苦谈判我们也要加入。加入后,我们遇到了一个强大无比的买主——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第一,他们的收入高,有钱花;第二,他们的社会保障好,敢花钱,又遇到了来自中国不花钱一样的商品。一个能买,一个能卖,双方都过了一段不错的日子。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情况大变,特别是后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地延续,中国的出口就开始大幅度下滑。

反观中国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依然不足。中国的经济当时就面临着一个停下来的危险。到今天依然有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经济不能随便停下来,这会要命的。中央一看,出口下降、消费不足都会使中国的经济的增速马上就降下来,怎么办?当时采取的是投资的办法,中央出巨资来挽救中国经济。大致是中央政府投了4万亿,地方政府14万个亿,大致全国下来18万个亿。这样一来,在全球经济非常低迷的背景之下,我们维持了2009年、2010年、2011年经济的继续高速增长。但是三年过后,问题重新出现。当年那个投资,三年过后把美国人从危机里面给拽出来了,自己却跌了进来。跌进了什么?更加严重地产能过剩。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三架马车。出口和消费是消化产能的,投资是制造产能的,在产能很过剩的情况下继续投资,能不出现更加严重的产能过剩吗?有资料统计,中国24个工业行业中,有22个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的方式,一个是国有企业主导的产能过剩,一个是政府主导的基建超前建设。目前超前的基建投资造成了很多经济和经营的风险。比如现在已建成的支线机场90%以上都是亏损的。据最新的权威调查数据,在接受调查的中国企业里面,有七成认为目前产能过剩非常严重或者比较严重。经济体制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点,产能过剩就是经济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得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中国的经济有一天能够由依靠外需向依靠内需转变,由过度依靠第二产业制造业向一、二、三产业协调拉动经济改变,由拼能源拼生态这样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向依靠科技创新、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什么时候转完了,什么时候中国的经济就进入第二季了。显然,十八届三中全会采取的是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大差距拉大所引发的第二个后果就是腐败比较厉害。十八大报告里面讲,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三大差距扩大的实质是蛋糕没切匀。美国也有贫富差距,但是一般人好像对乔布斯、比尔.盖茨这些富可敌国的人并不会过多的琢磨。在中国,一说富人大家往往会觉得来路不正,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切走了本来应当属于老百姓的蛋糕,当然遭到老百姓的记恨。所以这是一个政治后果,反腐败斗争形势很严峻。

从文化上来讲就是出现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问题。一方面,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经济的一条壮汉,另一个方面,我们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到了当今这个时代连一个老人跌倒了以后要不要扶都开始成问题了。前两天,广州的一个老先生可能因为喝了点酒过马路自己摔倒了,对面的两个高中生过去扶他结果被讹上,两个学生赔了1800块钱。两个学生的校长报了警,警察介入以后,这两个学生在单独接受警察询问的过程中所描述的细节高度一致,而那个老先生前言不搭后语。后来又调阅了十字路口的交通探头,也找到了目击证人,目击证人说老头摔倒的时候两个学生还在马路对面。因为这件事,网上一片骂声,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到底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需要反思。

紧迫性的第二个方面,就是中央着眼于这个方面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思路。党的十八大精神,其实就是解决这样一些问题的思路,但是十八大精神能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有赖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掌握十八大精神是很困难的,但是在十八大这样一个庞大的思路里面还有一个更核心的思路,就是统领十八大精神灵魂性质的东西,叫核心思想。十八大精神的核心思想包含三句话: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度;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三句话分别回答了此时此刻的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中国,解决问题究竟走什么路、路怎么走、怎么破局。这里面问题的关键在于怎么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他承载的事业究竟干成什么样子、怎么干法两大问题的战略选择。道路就是对去哪儿(目标)、怎么去(路径)两大问题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走的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把他所承载的事业推进到哪里(目标)、怎么推进(路径)两大问题的选择。今天中国共产党承载的事业其实就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通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八大报告做了如下的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设计的目标是什么?三句话,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搞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什么样子?人的目标一定是人得到的全面发展,一定是老百姓逐渐实现共同富裕。国家呢?一定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是什么?很简单,除了后面的目标,前面全是路径。这个路径很多,谁来领导、从哪儿起步,重点抓什么、怎么抓法等等,前面都涵盖了。通过研究这段话,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十八大所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不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那个、在改革开放35年的历史上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那个、到今天为止已经走到了死胡同的那个。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增长之路,而是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共产党领导的科学发展之路。

今天我们理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两点。一个点是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前提。当今处在这样一种深刻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无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美国学者马斯洛讲了人的需求的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满足了他就想第二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满足了又想第三个层次,以此类推。总之,就是人的欲求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呢,宗教就告诉人别往外发展,往内发展,要修心。但是一般人达不到这种境界。所以,人吃饱了饭以后,肯定有精神消费、政治诉求,想过有尊严的生活。无法只是被经济增长、蛋糕做大而满足,他们希望不仅把蛋糕做好,还要把蛋糕分好。只是经济增长不够,还要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保护、人的全面发展,概括起来就是科学发展。所以,必须走共产党领导的科学发展之路。

要想走共产党领导的科学发展之路,就只能是加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度,清理阻碍科学发展的那些体制机制的障碍。障碍不清理怎么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呢?怎么清理?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所以我们看到习总书记上任以来,十八届一中全会闭幕后的记者见面会他提出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然后在国家博物馆又说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是中国梦。这个中国梦、民族复兴不是空洞的,它意味着人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人人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人人共享与时代与祖国一同进步的机会。下面就得考虑怎么办了,他南下深圳,要通过到深圳向全国人民展示一个改革的状态。这倒使我想起了小平同志经常讲的一句话,一定要建立一个改革开放的领导集体,因为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给人民以希望,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

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战略思路

通过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发布的这些文件,我感觉到中央领导在全面深化改革这样一个问题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想法,我把它叫做总体战略思路。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些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十八大报告是胡总书记做的报告,是习总书记写的报告,这些思想我觉得和他的思想也是一致的。

这段话里面,起码向我们交代了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要改革就得有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改什么?改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改成什么样子?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十八大以后的中央没少讲改革,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在改革的一些原则问题上思路非常的清晰,而集中阐述新的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改革思路的,我觉得是在2013年10月7号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我从里面截取了一段非常有典型性的话,习总书记说中国是一个大国,绝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固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我研究了一下总书记的改革思想,我觉得有两句话概括。第一,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还是不能改。说的什么?说的是坚持党的领导。第二,能改的尽量放开。说的是什么?着眼于科学发展,一定要扫除这些体制机制障碍。我觉得这也是这段话里面的两层意思,第一层,中国是一个大国,绝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按照习总书记讲的这样一个思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原则性的东西,包括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任务、重点核心、基本经验等,这些重要的原则标志着我们党形成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统战略思路。

讲指导思想,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得先搞明白什么叫指导思想。全面改革是一个大思路,指导思想就是统领所有措施里面那个核心的思路。它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举什么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要以什么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坚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要求?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改革要坚持什么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改革要以什么为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改革改什么?改体制机制弊端。改完了以后达到什么效果?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地前进。这就是指导思想。

目标要求。目标有两句话,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什么要求?是这样一段话: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围绕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围绕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围绕着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的改革;围绕着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改革;围绕着提高共产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深化党的建设的制度改革。这就是改革的主要任务。重点改什么?重点改经济体制。核心是什么问题?核心是处理好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来,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怎样能够让政府在后退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是重点核心。

什么叫主要经验?改革就得想着改好,怎么才能够改好?顺应了改革的规律就能够改好,违背了改革的规律就改得一塌糊涂。改革的规律上哪儿找去?综合世界改革的经验、国际国内改革的经验,包括我们中国共产党35年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坚持以下四条,改革就会平稳向前。第一,从政治方向来讲,就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科学发展之路。一个坚持共产党领导,一个还得科学发展,不科学发展,共产党领导坚持不住。所谓的科学发展,没有共产党领导,就是邪路了。第二,一定是开拓的精神状态,叫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敢于开拓、敢于创新。第三,价值取向,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中国人民的福祉。这就要求我们定期清除长期以来在实际工作里坚持的一种以物为本的错误趋向,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四,基本原则。改革就是走纲丝,一边是发展,一边是稳定,中间是改革,哪一边搞不好就会掉下去,所以一定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综合刚才讲的这套道理,我认为中央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了整套的总体战略思路。要从一个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中央关于改革的这一套想法,这一套想法也表明中央关于在改革这个问题上有一整套非常系统的想法,我按照战略的角度来给它做了九个方面的拆解。一个叫战略方向,一个叫战略起点,一个叫战略目标,一个叫战略价值,一个叫战略路径。路径包含了战略重点、战略要求、战略保证、战略布局,还有一个是战略主体。

先看战略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这个方向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相当于一上来就明确了东西南北。我首先想介绍一下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让市场发挥作用,遵循供求规律的要求。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历史同样表明,要想告别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生态文明,就必须告别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一定要进入现代市场经济,信息文明肯定也是市场经济。从前,中国、苏联都不搞市场经济,在告别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后搞国家指令性的计划经济,希望因此实现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结果碰了个头破血流。到今天我们必须承认,要想使社会发展进步更快一点、更好一点,非得市场经济不可。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历程同样表明市场经济必然带来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单一主体做不了市场经济的。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一定会带来政治诉求的多元化。人类社会到今天的实践表明,要想把利益主体多元化、政治诉求多元化能够摆平,让大家摆得心服口服,唯有民主政治。过去那个皇权政治行不行?专制政治行不行?不行。除非你不搞市场经济,那样就还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还是农耕文明。所以,过去那样一种皇权统治、专制制度解决不了今天的问题,今天必须是大家坐下来商量,这叫民主政治。咱们大家都看过一个电影,叫《天下无贼》。里面有句台词“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只要政治诉求多元化人心散了,队伍就会不好带,这就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这种现象是好还是坏呢?我的评价是无所谓好坏,就是一种现实。我们中国唯一的执政党想着把大家凝聚起来实现现代化,希望大家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社会要发展肯定是这个样子。所以,一元文化得变成多元文化,这样一个综合的过程叫现代化。所以市场经济一定是我们的方向,只不过我们共产党加了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认为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市场经济。

方向清楚了,我们就要考虑我们的起点在哪里。我们的起点不是1978年,是2013年,不是当时改革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是改革已经进入到攻坚期和深水区。什么叫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好改的早就改完了,现在面对的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李克强总理讲,到了这个阶段,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当年,中国的改革对照着苏联模式。我们在改,苏联也在改,东欧也在改,但是当年采取的改革路径和苏联、东欧有所区别。他们是一揽子改革方案,又叫休克疗法,就是划定一段时间集中改革,时间一到改革完毕。这种改法当然有正反两种结果。因为有了过去的危险,当年小平同志面对中国国家大、矛盾复杂的情况采取了保守疗法就是先挑好改的改,难的往后放。所以从小平同志那个时候到现在,中国的改革是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

中国有一句话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把规矩的作用说清楚了,把关定向,纠偏纠错。本来这个道路规划得很好,但是走着走着偏了,不是原来的目标了,也不是原来的路径了,到了这个时候,制度开始发挥作用,把你拉回来,使你朝着原来的目标、按照既定的路径一路走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作用。但是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发现这里缺个螺丝,那里掉个轮子,走起来摇摇晃晃,根本就保证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按照既定的路径朝向既定的目标。怎么办?换螺丝、换轮子,哪里有毛病哪里来检修。通过把旧制度里那些有毛病的地方剔除掉换成新的,来完善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就是改革的目标。一句话,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在市场经济中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也就是中国共产党起决定性作用。现在把主要作用让给市场,这就意味着当年政府也好、党也好,无所不管,无所不包。现在让市场发挥作用,把大部分地盘都让给市场,政府和党就退到一个角落里面。市场起作用,公民社会、老百姓、自治组织都在起作用。共产党由过去管理的一元主体变成了治理的多元主体,党和政府怎么处理好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表明,政府就只能起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的作用,除了这个之外其他的不要管。管的话就会造成很多腐败事件的发生。这就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所谓现代化,就是适应市场经济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管该管的事情,这是目标。

接下来是战略价值。什么叫价值?为了谁。我们党是为了人民。邓小平同志1956年经常讲的一个观点是共产党是人民的工具。这讲的是共产党的本质,因为是人民的工具,所以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然这里面有个应然和实然的关系。应然,应该是这个样子;实然,实际是这个样子。实际上应当和应然的样子一样,但是出了一些偏差。应然要转化为实然得需要条件。过去有国民党存在,不和老百姓搞好关系,不做人民的工具,人民就换工具。国民党走了以后,毛主席说需要民主,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决定了共产党所做得一切必须以增进人民的福祉为根本价值。以人为本,要顺应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再往下讲就是路径了,路径的第一条叫战略重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把重点定位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我研究下来以后认为改革的重点是政治体制。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太多,因此导致了三大差距,三大差距导致了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三大差距是如何拉大的?其实就是因为切分蛋糕的刀子没管住,没把蛋糕切匀。为什么我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里面政治问题是核心呢?所谓政治,就是对公共财富的权威分配问题,所以政治的核心就是如何管住那把切分蛋糕的刀子。这些年来,恰恰是因为切分蛋糕的刀子没管好,所以东一块、西一块,切得比较烂,这就引发了三大差距。三大差距进一步引发了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管住切分蛋糕的刀子,这个刀子就叫权力。早期社会发展是丛林法则,谁的拳头硬,谁拿的多。但是近代以来我们慢慢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所谓权力,其实是为了这个社会保持正常运转,每个人让渡一点自己的权力形成公共权力,然后赋予公共权力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权力,让它管理这个社会,保证社会正常运转。但是,自从赋予权力这样一种强制力以后,如果管不好它,它就经常把手伸到老百姓那里随便拿。所以,一切不受制约的权力一定腐败,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一句话,一定要把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实际上就是切分蛋糕的刀子在切的时候要让大家看到,不能乱切。由此我认为政治体制是核心。政治体制不复杂,就是规范权力的使用。

但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把重点放到经济体制改革上也自有它的道理。今天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搞好经济。设想一下,如果经济停下来了,大量的工厂就要关门,大批的工人就失业,中国的社会危机就到来了。而解决好经济的关键,就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着眼于解决这样一个重点,在要求方面就要采取中医的办法,力避西医的办法。西医的办法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要辨证论治,它讲究系统性、讲究协同性。实践证明,纯经济体制改革根本就推不动,所以一定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过去我们经常讲摸着石头过河,摸什么?摸规律。光“摸”不行,还要有一个整体设计,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着眼于落实这样一个要求,所以改革的战略布局一定是全方位展开,叫5+2,但重点是5+1。通过围绕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围绕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围绕着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围绕着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围绕着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深化党建制度改革。这是布局。

还有一个底线,要保证什么时候也不要忘了我们走的路子是共产党领导的科学发展之路,所以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战略保证。

谁来推进呢?一个是人民群众,一个是党。一个是领导主体,一个是依靠的主体。纵览中外历史,改革不成功的原因就是难以摆平社会方方面面,难以获得人民群众的共识,所以成功的改革一定是人民支持的改革。因此,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广泛地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改革都是自上而下执政党来主导,如果执政党形象不好,老百姓根本就不会配合,改革也一定不会成功。所以执政党第一要提高能力,第二形象要好,不腐败。这是战略主体。

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战略部署

着眼于落实这样一个思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推出了15个板块,因为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它占了六个板块,政治体制改革也很重要,占了三个板块,社会体制改革,占了两个板块,文化占了一个板块,军事占了一个板块,生态文明占了板块,党建占了一个板块,一共是15个板块。

经济这六大方面究竟想解决什么问题?就是之前提到的那条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怎么转?从根本上来讲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新作用。

要想搞好经济,政治改革非改不可。怎么改法?管住那把切分蛋糕的刀子,防止它乱切。就是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把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面,规范公共权力的使用。这是政治的三个板块所集中解决的问题。

文化集中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就是使整个社会要有魂。我还记得那年温州动车事故以后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话,说中国请你放慢发展的脚步,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人民。就是我们发展太快了,导致了灵魂出窍,整个社会没了魂。再一个,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高了,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无烟工业,它也可以带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社会改革我认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怎么样想办法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第二个方面,就是怎么管理好这个社会。如何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我概括为两句话,第一使老百姓有钱花,第二敢花钱。解决好这两条,老百姓就安居乐业了。所谓有钱花,上班的涨工资;没上班的想办法让他上班就业;叫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使他们能够有业可就;退休的也要涨工资。但是实践证明,社会保障不行老百姓就不敢花钱。所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的改革要加大力度。改变社会管理方式,别拿着老百姓当敌人,对老百姓的意见不能强行压制,越压会越出问题。

生态改革,解决北京的雾霾问题。据说北京的领导和河北的领导谈,说周围的保定、邢台、衡水、唐山都是全国最污染的城市。河北的领导反驳说,首钢不是从北京搬过来的吗?所以,生态问题需要国家出台更高层次的协调机制统一管理,而且要划定底线。

为了落实这些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了一系列的很具体的举措。我认为都是一些真金白银解决问题的措施。

《决定》的前五点讲的是为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将得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就不能国有企业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所以这次调整所有制结构时强调了过去的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保持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但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一直不乐观,因为国家不大重视。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投的钱大部分都投给了国有企业,导致了大规模的国进民退。

基于此,这一次就推出了前五条措施。第一,提高国企上交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国企的利润要拿出一部分来充实社保基金。当年我们老是这样讲“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后来又说“只生一个好,政府帮养老”,到最后“养老不能靠政府”。现在社保基金缺口很大,所以这次提到延迟退休,就是因为晚退休几年,多贡献几年,国家可以晚开几年退休金。这次要国有企业拿出30%来充实社保基金,对于他们来说和割肉差不多。

第二第三第四条,进一步破除国有企业的行政垄断。现在好的部门都被国企控制着,比如说油价,想涨多少就涨多少,想怎么涨就怎么涨。当年全球油价暴跌,咱们一直扛着不跌,是因为我们研究了没有再往下跌的空间了。我们及时地推出来一个价格联动机制,说从现在开始国际油价再跌,我们就跟着跌,国际油价再涨,我们就跟着涨。结果到今天,涨的这个油价和美国差不多了,中石油和中石化还说油价不高,和美国差不多。但是不要忘了,美国的高速公路是不收费的,美国的工资是我们的十倍。

改革国有企业实际上是为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实际上就是为市场让路。这一次特别强调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财产权不可侵犯,国有经济的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的财产权也不可侵犯。民营企业一般都得靠政府才能起得来,同样民营企业生存也很艰难。有的民营企业家说我们就是政府嘴里待宰的羔羊,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次提出来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设立中小型银行。这要解决什么?国有银行不给民营企业贷款,民营企业为了能够保持运转,就放高利贷、搞地下钱庄。因此很多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抓的理由是破坏金融秩序。中央这次决定要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设立中小型银行。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这个讲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中央拿走了财政的大头,地方留了个小头,但是地方的事特别多,他的事权和他掌握的财权不统一。当时中央就给了地方一个权力——卖地。结果卖完了城市,就卖农村,到处鸡飞狗跳,引发了大量的矛盾。为了化解这个矛盾,现在中央不让卖地了,收回事权,让他与财权相一致。据说地方对此抵触很大。

第七、第八,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抵押转让、使用受益的权利。这两年农民卖地,集体土地只能卖给政府,不能卖给开发商,结果政府发了财,拿走了农民的“鸡”,给了人家一个“蛋钱”。前年我看了一个数据,中国某省全年卖地270多个亿,补贴给农民的只有2.7个亿。地方政府为什么卖地有积极性?要维持这个层面的正常运转的话不卖地的话钱就不够了。通过这两条,以后农民卖地可以直接对开发商,可以入股了。

接下来第十条,房产税立法,并实施推进改革。十一条,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现在不让地方卖地了,地方一大块税源就没有了。为了避免亏空太大,就允许他们收房产税。为了收房产税,中央决定要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也就是说,以后不管在哪买房子,都要输上你的尊姓大名,有几套房子就交几套房子的税。

第十二,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个本来是破除城乡二元化结构的一个措施。放开中小城市,严控大规模的城市,这也就意味着以后外地人口如果想在北京就业是相当困难的。

宋福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这就是规范权力了。第十三是推动省以下的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现在地方检察院、法院因为受制于地方政府的人财物,所以有时候会因为政府让怎么判就怎么判,使老百姓丧失了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个底线。这就是因为没法做到司法独立。着眼于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次做了一个法院检察院人财物上收的改动,也就意味着法院、检察院对付腐败分子,维护老百姓公平正义的时候,可以不看地方政府、地方党委的脸色了。

十六,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劳动教养制度名声太坏了,这成了地方政府对付老百姓一个很好的渠道。老百姓常常因为害怕地方政府而没有地方说理了,社会没个减压阀,就像高压锅一样,不停在里面加温,最后必然要爆炸。

十七,延迟退休。

十八,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学校就是教学的,科研院所就是搞科研的,医院就是治病的,科长、处长、司长这些职位摆在那儿,让这些教授、研究员丧失了师道尊严都争相去当科长。所以这个应当取消,让科研回归科研的本性。

十九,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解决一考定终身。这次会议决定可以让那些比较好的校长、老师在片区里面交流使用,平衡各个学校的实力,杜绝现在出现的一些弊端。

二十,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药价被抬得高高的来补贴收入,导致了以后很多的问题。

二十一,启动单独二胎政策。据我看到的材料,有人预计到本世纪末,中国的人口和美国的人口是一样多,而且中国主要以老年人为主。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未富先老的阶段,已经开始进入老龄社会了。

二十二,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取消信访的排名。现在各地征地导致了矛盾,很多人就上访。国家信访局就搞排名,排名多的下期的县委书记就很难做成了。国家信访局也利用这个搞腐败。中国社科院于建嵘教授亲自化装成农民工到来京上访的人里去实地调查,怀揣针眼摄像头拍到国家信访局一个橱窗发现交钱就可以把排名取消。这个问题说明一方面地方的财权事权不统一,就非得征用农民的土地,导致农民上访。上面不允许上访,下面的矛盾就越来越大,这次取消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很对的。

再往下提出的就是理顺城管执法体制。这些年城管成了反面形象了,穿着一身黑色制服经常打人。当然,为了维持城市的清洁,也需要这些人。但是他们的形象实在太差了,这次提出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地及时,不然共产党的形象很可能就被这样一些组织给毁掉了。

二十四,减少非战斗人员和机构,这个讲的是部队。这些年很多从事文艺工作的就当上了将军,广遭诟病。钓鱼岛现在的情况很紧张,派几个这样的将军去能收回钓鱼岛吗?这是不行的。

二十五,各级纪委书记和副书记的提名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这一条意味着各个层次的纪委书记再也不是同级党委说了算,有利于监督地方的权力。

二十六,严格按规定指数配备领导干部。现在一个县十几个县长,一个党委十几个常委,用得着这么多官吗?我记得中组部的老部长张全景同志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天上的星多月不明,池中的鱼多水不清,地上坑多路不平,世上官多不太平”。

二十七,探索实行官邸制。什么叫官邸制?现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大官,去一个地方就有套房子。现在房价贵,仅这个腐败就相当可观。中央开始实行官邸制什么意思呢?就是以后建立领导人官邸,当上了进去,退下来了撤下去,减少腐败。当然,公车的改革力度也很大,以后副部级以下都不能配备公车了。

以上这些证明中央为了落实全面改革确实有很多真金白银的措施,我们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落实了才能解决问题,解决了问题中国才有希望。由于时间关系,很多问题没有办法展开,但是我已经列出主要的线索,希望能够对同志们认识和思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有所帮助、有所启发。个人的研究心得,仅供各位参考,讲的不对之处,敬请指正,谢谢各位!

上一页123456...11下一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4546.html

更多阅读

飞信电脑版在新的设备上如何登录 飞信空间登录

飞信电脑版在新的设备上如何登录——简介很久没有使用电脑版的飞信了,今天下载安装了飞信,但是输入帐号密码之后,显示不能登录,说是“你更换了新设备或者设置了登录保护,请输入手机号获取短信密码登录”,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飞信电脑版更

关于裸婚、房事及其他 上午我在我的微博上发了这么一条:“某

上午我在我的微博上发了这么一条:“某房地产项目广告语:‘我妈说了:你要买了这儿的房子,我就嫁给你。’” 胡淑芬老师看到后点评了这么一句:“只能回她一句:你妈逼的。” 对于胡淑芬老师的上述点评,我的回复是:“也可以这么回:你妈逼太紧了!”

包心鉴: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时代的高度,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从中国特

声明:《宋福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为网友佣兵一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