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三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方法论

人民日报三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方法论

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

——一论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人民日报评论员2015年01月27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前进的指南。“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央政治局2015年第一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需要掌握好、运用好的思想武器。

作为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人类智慧,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回顾中国近百年历程,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引领,以及其与中国实践的紧密结合,深刻影响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今天,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更加自觉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首要的一点,就是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遵循这一观点,我们就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把握好国情中“不变”和“变化”。

从“不变”的方面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即便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人均下来也只是世界中游水平。从长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到相对落后的自主创新能力;从亟待破题的“三农”问题,到不断增加的环境资源压力,这些基本国情,都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

从“变化”的方面看,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呈现新特点、产生新问题。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基本国情的内涵在变,面临的风险和困难也在变。如何升级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怎样推进腾笼换鸟取代傻大黑粗,如何驱散“十面霾伏”重塑美丽中国……新的矛盾不断出现,其中很多是我们没有遇到、没有处理过的。思想认识上的与时俱进,是解决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的基本前提。

把握好“不变”的实际,不能拔苗助长、缘木求鱼。现实中,一些人经常冒出各种主观主义的东西,或是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或是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结果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脱离了基本国情,就会犯错误,甚至犯颠覆性错误。把握好“变化”的实际,不能守株待兔、刻舟求剑。中央提出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适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辩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判断。把握住“不变”和“变化”两个方面,使主观世界更好地符合客观实际,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辩证唯物主义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位,从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到将理想信念视为精神之钙,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一方面强调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在乱花迷眼中增强定力、在乱云飞渡中保持从容;一方面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核心价值观建设,我们就能够以理性务实的中国行动书写中国故事、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原载1月27日《人民日报》1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

——二论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矛盾常常以对立、纠纷、麻烦等形式出现,让很多人避之犹恐不及。但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视野里,矛盾是客观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矛盾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矛盾?又该怎样驾驭矛盾?

  “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着眼我国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深刻阐明了发展新阶段的矛盾运动规律,深入揭示了认识和解决矛盾的思路和方法,为我们在历史新起点上推动改革发展注入了“活的灵魂”。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我们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老问题与新问题交织,不同领域矛盾相互叠加。这些矛盾许多是发展到这个阶段必然出现的,躲不开也绕不过去。惟有直面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才能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改革发展。

  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矛盾就缩手。“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突变。如果对矛盾熟视无睹,甚至回避、掩饰矛盾,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坐看矛盾积累恶化,那就会积重难返,最后势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中央强调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出化解产能过剩,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等,都是针对一些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去的,为的就是不断因势利导,直面和化解矛盾,防止它们成为干扰性因素甚至破坏性力量。

  俗话说,“一棵大树抓住根,带动树叶和树枝;一团大绳先找头,捆在一起牵着走”。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中央提出要协调推进的“四个全面”,就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比如,我们既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又强调突出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既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系列要求,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突破口。分清主次,区别对待,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应如此。

  “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处于无所不在的矛盾之中,又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开辟前进道路。迎难而上、因势利导,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我们昨天的历史是这样书写的,明天的传奇也将这样铸就。

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本领

——三论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15年01月29日07: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为我们学习好、运用好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主动性,提供了思想指南,指明了实践方向。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时代的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对利益关系的触及也将越来越深。“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只有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才能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在统筹协调中精心谋划,从而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

公车改革涉及中央和地方,户籍改革关系城乡大众,民生领域改革事关不同群体,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社会经济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很多时候,“硬骨头”之所以难啃,就难在平衡各种利益、协调各种关系,因而必须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准确把握各方利益的交汇点和结合点,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有立必有破,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就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在中华文明悠远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盲人摸象、郑人买履、坐井观天、揠苗助长等很多典故都是批评和讽刺形而上学的。现实中,一些人想问题办事情,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昧于表象不明大势,或囿于一隅不顾全局,或墨守成规不能创新。“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事实已经说明,任何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毛泽东曾指出:“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坚持唯物辩证法,非用大气力不行,非下真功夫不可。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客观实际,思想上就有了源头活水,才能真正掌握客观规律。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行动上就有了正确指针,才能妥善处理好各种重大关系。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形势越是复杂,任务越是艰巨,就越需要我们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发扬“照辩证法办事”的优良传统,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协调各种关系。学好用好唯物辩证法,在真抓实干中绽放真理光芒,在改革发展中彰显思想力量,我们就能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取得新胜利。

《人民日报》(2015年01月29日01版)


习近平: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反对形而上学2015-01-24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月24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23日下午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共必须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中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
  习近平强调,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
  习近平指出,准确把握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我们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
  习近平指出,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
  习近平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
  习近平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当前,中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
  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看形势做工作不能盲人摸象、坐井观天、揠苗助长、削足适履、画蛇添足。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
  习近平强调,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4225.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人民日报》逝世消息汇总 2002人民日报逝世

康永和同志逝世《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07日 04 版)据新华社电原国家劳动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康永和同志(部长级待遇),因病于2013年12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康永和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美国人是怎么说人民日报新楼的图 人民币英文怎么说

文/散粉思考者最近人民日报新大楼披上“土豪金”。其造型引起热议,其与央视“大裤衩”堪称阴阳调和。其设计者曾表示,其主要设计概念是以圆形造型表达“天圆地方”的寓意。由圆形高层和方形辅楼组合成“天圆地方”的建筑形式,从三个“

《人民日报》社论《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内容提要: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是可忍,孰不可忍》,接着中印战争爆发。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接着邓小平访美,接着中越战争爆发。2012年5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忍无可忍,无需

声明:《人民日报三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方法论》为网友小丑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