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主要学派评析 精神分析学派主要理论

一、概述
心理学(Psychology)词源来源于两个希腊词根:(1)Psyche意思是mind或者soul(意为思想、精神或者灵魂);(2)logos意思是studyof(意为研究)。所以Psychology一词意为study of the mind。心理学有三个主要的理论来源:
1、哲学(Philosophy):许多心理学的命题和框架结构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例如公元前5世纪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提出来并有所研究的;而两个更重要的对现代科学心理学影响巨大的哲学流派是:
(1)经验主义(Empiricism),源于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一切知识得之于后天学习经验,属知识论一派。科学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学派坚持这一观点,强调必须经由观察与实验来研究以客观事实为对象的心理现象,如外显行为。
(2)实证主义(Positivism),源于法国哲学家孔德,认为科学只研究可以观察到或经验到的事实,实证即只承认能确证的事实;除此以外,一切形而上学的抽象知识既不能视为科学,也不能视为哲学。早期的行为主义坚持这一观点。
2、生物学(Biology):生物学对心理学有两方面重要的影响:
(1)进化论(Evolution)达尔文认为人是从其他物种进化而来,而跟随进化论之后的基因学理论方面的发现,包含了很多对人类人格和行为的研究和解释。
(2)生理学(Physiology)大部分的发现是在医学领域、对大脑神经结构功能的研究、内分泌系统的研究和发现,都为我们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物理学(Physics):物理学对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心理学家能够借用物理学理论的一套研究方法、结构、框架和原则,从19世纪开始,心理学家就开始使用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应用于人类行为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879年冯特(WilhelmWundt)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家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现在为止,现代心理学(或者称为科学心理学)只有短暂的1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它有一个长久过去,因此,人们往往倾向把心理学认为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做了精辟概括:“心理学有一个长久的过去,又有一个短暂的历史。”作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心理学虽然只有短暂的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它却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在100多年的历程中,整个心理学界出现了它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热烈的学术探讨的繁荣局面。在冯特的心理理论体系以后,又接二连三地相继出现或继承或反对冯特(如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的理论;或者(如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独树一帜、另辟蹊径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理学派多达几十个,真可谓学派林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争奇斗艳。
心理学这100多年的成就,主要地集中体现在一些在世界范围、曾对心理学本身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曾左右过心理学历史发展进程的几大学派上面;心理科学100余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也主要地反映在这些心理学派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和他们所建立的理论体系上。
二、心理学八大学派概述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Structuralism)
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这是自心理学独立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把人的经验意识分为感觉(即知觉)、意象(即概念)和激情状态(即情绪)三种元素,认为所有的心理现象都由这三种元素构成。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结合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ism)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Deway)等人。机能主义也主张研究意识。但是他们不将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看成意识流的过程。在机能主义心理学家看来,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意识的作用就是使个体适应环境。它反对构造主义强调意识的结构和成分;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功能和作用。机能主义心理学这一特点,推动了美国心理学和哲学向实用主义的方向发展。20世纪以来,美国心理学一直比较重视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和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这和机能主义心理学在美国的影响密不可分。
(三)行为主义学派 (Behaviorism)
行为主义学派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J.B.Watson,1878—1958),其作品《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发表,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特点:(1)反对研究心理,主张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方法,主张用实验方法。这一学派不同意心理学探讨意识,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心理学的目的应是寻求“预测与控制行为”的途径。他们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客观观察所能获得的并对所有的人都清楚的东西”,也就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S—R)的行为模式。行为主义主张客观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摆脱主观思辨的性质,更多从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但他们无视行为产生的内部过程,反对研究意识,引起不少人的非难与反对。
(四)格式塔学派或称完形学派 (Gestalt psychology)
该学派1912年创建于德国,创始人韦特海默(M.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K.Koffka,1886—1941) 、苛勒(W.Kohler,1887—1967),后期代表有勒温(K.Lewin,1890—1947)。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格式塔(Gestalt)一词在德文中是“完形”或“整体”之意,它代表了这个学派基本主张和宗旨。该派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S—R模式,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完形或整体”结构,并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感情的元素的总和,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他们这种重视整体的观点和强调各部分之间动态的联系以及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精神分析学派或心理分析学派 (Psychoanalysis)
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00年,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这一学派的理论在20世纪上半叶颇具影响,一度成为心理学领域中的主导流派。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两部分:意识与潜意识。潜意识不能被本人所意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动机与欲望。他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性本能(力比多)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和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与生俱来,包括着先天本能与原始欲望;自我由本我分出,处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对本我进行控制与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道德与理想两部分,主要职能是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而一旦平衡被破坏,则导致心理疾病。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与心理治疗,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并获得了某些重要的心理病理规律,但他们的一些主要理论遭到许多人的反对。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沙利文(H.S.Sullivan)、霍妮(K.Horney)、弗洛姆(E.Fromm)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说、泛性论和人格结构论,强调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对精神疾病产生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学派。新精神分析学派仍然保留着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尽管在其理论中有不同的概念名称,但归根结底,仍然是潜意识的驱力和先天潜能起主要作用。
(六)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
认知心理学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60年代后迅速发展。早期认知心理学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1896-1980)为代表,20世纪20-30年代,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揭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U.Neisser)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这一学派理论的成熟。认知心理学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因此,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他们把人看成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认为人脑的工作原则与计算机的工作原则相同,因而可以在计算机和人脑之间进行类比。他们强调人的已有知识结构对行为和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并力求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方式发现人们获取和利用知识的规律,达到探究人类认知活动规律的目的。他们还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对人的认知过程进行整体综合分析。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 (Humanistic psychology)
人本主义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1908—1970)和罗杰斯(C.Rogers,1902—1987)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建的。它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贬低人性、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趋力,又反对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把意识看作是副现象,认为人不是“大白鼠”或“较缓慢的计算机”,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他们相信,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巨大的心理潜能,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人们就会完善自己、发挥创造潜能,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的。为此,他们从探讨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价值角度,认为心理学应改变对一般人或“病态”人的研究,而成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揭示发挥人的创造性动机、展现人的潜能的途径。
(八)生理心理学的研究(Biological approach)
用生理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是当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取向。生理心理学家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间的关系,把生理学看成描述和解释心理功能的基本手段,认为我们所有的高级心理功能(知觉、记忆、注意、语言、思维、情绪等)都和生理功能特别是大脑的功能有关,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有:(1)脑功能的定位(localization),就是不同的心理功能是由大脑的哪些不同部位来处理和完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2)心理免疫学(psychoimmunology)就是人的思想、情感、心理与身体健康的关系;(3)基因和遗传在心理和行为中的作用。
三、各个学派的主要特点和在解释人类心理与行为中的优势和不足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Structuralism)
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代表人物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到的心理活动,如感觉、知觉、情感等。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的。他将心理被分析到最后不能再分析的成分称为心理元素。他认为心理元素是心理构成的最小单位,而人的心理,是通过联想或统觉才把这些心理元素综合为人的直接经验的。因此,冯特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分析心理的结构和内容,发现心理元素复合成复杂观念的内在原理与规律。为此,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又被被称为内容心理学。
冯特的内容心理理论观点,后来被他的学生铁钦纳带到美国,并于19世纪末在美国发展形成了一个在主要的心理思想上与冯特观点相似但又有区别的较大学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由于“内容”(也有人称之为“元素”)与“构造”两个学派的主体思想一致,故后人一般都倾向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的学派。该学派的理论兴盛了二三十年。
心理学主要学派评析 精神分析学派主要理论
构造主义采用内省法(introspection)进行研究,又称自我观察法。要求被试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报告出来,然后通过分析报告资料得出某种心理学结论。自我观察法对研究人的心理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但是,心理学研究又不能仅用自我观察法而遽下结论。因为人对于自己心理活动的自我观察报告都是在这种活动之后进行回忆的,而回忆可能不准确;人的心理活动有的是意识到的、有的是未意识到的,未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显然不能进行自我观察。即使意识到了的心理活动也可能报告不出来,或不愿报告出来,从而作出不真实的言语表达。因此,自我观察法只有同其他的客观研究方法相结合,才能在心理学研究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评论:构造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独立的心理学派,它为新兴的心理学提供了一些符合实际的实验资料;具有开创性的价值。
但由于构造心理学为心理学所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狡窄和脱离生活实际,同时又把内省法看作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因而遭到很多心理学家的反对。还在铁钦纳在世的最后岁月,构造心理学便已逐渐削弱,最后趋于瓦解。但是它同时也从反面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ism)
机能心理学是在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研究内容和方法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与构造心理学主要有三点区别:(1)机能心理学与构造主义主张的“元素主义”的内容心理学相反,它是“心理运作”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回答的心理学“是什么”的问题,机能心理学还要进而解决心理学“如何”和“为什么”的问题。即机能心理学不仅研究意识内容,还应研究意识是如何进行和为什么进行。(2)机能心理学是关于意识基本效用的心理学。意识的机能或效用是“适应”,心理、意识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意识主要在有机体的环境和需要之间起中介作用,意识正是为了应付新环境、解决新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可见,机能心理学把心理过程看作是有机体适应环境以满足自身生物需要的过程。(3)机能心理学是研究“心-物关系”的心理学。心理学既要研究与意识过程相伴随的机体,也研究整个“心-身”机能及有机体与环境的关系。
美国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有一定的贡献,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其贡献是:(1)克服了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把心理学研究过于狭隘化和封闭化的弊端,使心理学在从主观主义走向客观主义研究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2)反对把心理学看作是“纯科学”,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开拓了一些新的心理学分支,在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个体差异心理学、心理测验、学习心理学、知觉心理学等在美国有了长足的发展;(3)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强调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功效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机能主义的局限性在于: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具有外在目的论和神秘主义的倾向和具有生物主义的倾向。
(三)行为主义学派 (Behaviorism)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到高峰,成为从20年代到50年代整整30年在美国心理学研究中一直处于统治位置的美国心理学史甚至世界心理学史上都绝无仅有的一大学派;代表入物是华生和斯金纳。它一反传统心理学主张对人的意识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他们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其强度有大有小。他们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因此,他们把"S-R"(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而推知反应,反过来又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需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个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有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优点:1、有坚实的实验基础作为理论证据。其他流派可能是基于经验、直觉、个案来取得数据,得出理论框架;而行为主义大部分理论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他们是凭借实验数据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例如,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是否存在很难被证明,而行为主义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能够直接证明。
2、行为主义创立了一些很实用的心理治疗流程,例如行为矫正比起其他治疗方法,还是有优势和特点的。(1)它用数据和客观标准来判断治疗的成败,其他治疗方法从开始就不一定有明确的标准;(2)行为矫正对某些人群来说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如对儿童或有情绪障碍的患者;(3)行为矫正的流程相对比较短,方法也容易掌握。
3、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在传统的行为主义中加入了认知变量,这就扩大了行为主义解释的现象范围,填补了一部分缺陷;使行为主义始终成为一个影响巨大的心理学流派。
缺点:1、理论范围狭窄。尽管行为主义也涉及到思维、情绪和意识水平,但它主要还是局限在对人类行为的研究方面;无论是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还是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都过于强调对行为的研究,而忽略了对人的感觉、知觉、情感、潜意识等多方面的研究和关注。
2、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没有充分关注遗传的作用;单方面考虑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难免会得出片面性结论。
3、行为主义容易陷入生物还原论的偏向中去。社会环境中的人远比实验室里的动物复杂。行为主义者把在实验室里用大白鼠做实验得到的数据推广到人的行为模式上去,显然是有问题的。
(四)格式塔学派或称完形学派 (Gestaltpsychology)
格式塔学派,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代表人物有魏特曼、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这一名称,是对“形状、完形、整体”等意思的德文译音。格式塔心理学最初是从感知觉运动的“似动现象”研究起的,但它以后的研究范围,基本上都还停留在感知觉的范围。格式塔心理学既反对冯特把心理现象分析为各个元素,也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与反应的“S-R”公式。他们认为,任何一个心理现象部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整体是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具有整体原则的结构。整体并不简单地等于各部分相加之和。格式塔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的观点,重视各部分之间的综合。这对心理学的研究是个较大的贡献。但其不足是,它们研究只局限于感知觉的领域;另外,它的一些原则究竟是否能适用于心理学的全面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这一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高峰。
优点:1.格式塔学派和行为主义几乎在同一时间向冯特及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发难。格式塔学派主要反对冯特和铁钦纳将意识人为地分析为元素并无视价值在意识中的作用,行为主义则拒绝意识,把意识和内部心理活动排斥在心理学之外。在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看来,“把整体分解为元素不仅是人为的,而且是无意义的,科学上也是无结果的,它不能揭示心理的任何东西。”格式塔学派大胆地冲破了构造主义的束缚,积极而有成效地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这对促进心理学事业发展是大有脾益的。
2.格式塔学派引发了知觉心理学的革新:由于格式塔学派在知觉领域做了大量有目共睹的研究,使得经验论、联想论、官能主义的传统方法逐渐让位于先验论、整体论和突创论。知觉心理学也由感觉心理学的附庸变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并在短时期内就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3.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独具特色
  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及对迁移、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冲击了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框框,不论在理论创建还是在教育实践中都具有独到的价值和意义。顿悟说也成为西方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并且他们关于人类学习的观点,在70年代初逐渐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
  4.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主义心理学影响较大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马斯洛曾在他最祟敬的两位老师之一的惠特海默指导下,研究整体论,形成了自己的整体分析的方法论,主张以此来研究人的经验;罗杰斯也主张对人的心理事件或直接经验进行现象描述和整体研究;罗洛•梅强调对主观意识经验的整体体验和描述,主张存在分析的心理学,这些都表明了格式塔学派的潜在影响。
  5.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
格式塔学派强调整体、模式、组织作用、结构等在研究知觉的认识过程及高级心理过程中的作用,并注重人们对感觉信息输入的组织和解释的主动性,这些都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方法论上,格式塔学派强调研究直接经验,并主张用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它们,这也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础。可见,格式塔学派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和促进是极大的。
不足:1.过分强调顿误,而全面否定尝试错误,犯了以偏概全的偏激性错误。他们认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是顿悟,而彻底否定尝试错误,这就不对了。
2.顿悟似乎是一个神秘的概念,它的心理活动机制没有揭示清楚。
  3.顿悟说还缺乏对其他与学习有关问题的研究。如学习动机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类型的划分问题等等。此外,苛勒研究的主要是动物的直接经验学习。因此,顿悟说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人类的所有直接经验学习,如技能的习得等。
  4.其理论观点和术语含糊不清。格式塔学派不加分析地采用了一些物理学的概念和数理术语,观点模棱两可,概念不确切,给人的感觉是理论主张过于晦涩深奥,神秘莫测,常常遭到许多心理学家们的非议。
5.对其他学派的批评过于苛刻。格式塔学派对联结主义、行为主义和元素主义的批评有的是一针见血、比较中肯的,但有的又过于武断,缺少根据。
6.格式塔学派的实验不够严谨。格式塔学派过分依赖现象学的方法,缺乏严格的控制条件和科学的依据。他们所进行的实验人为因素过大,没有做出定量分析和统计处理,别人很难进行验证,缺乏信度和效度。
(五)精神分析学派或心理分析学派 (Psychoanalysis)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经验累积而逐渐形成的。它对传统的心理学课题,如意识、感知觉、注意等不感兴趣,它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它认为,人内心的生物方面的冲动、情欲等原始本能的东西,是人的个体复杂生存活动和传宗接代的种族生存的主导驱动力。弗洛伊德认为,外部的一些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的这种原始冲动的自由表现,所以,弗洛伊德进一步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潜意识(无意识)。意识包括个人现在意识到的和现在虽意识不到但却可以记忆的。无意识是不能被本人意识到的,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无意识的东西并不会因压抑而消失,它还存在并伺机改头换面表现出来。这就是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在心理疾病治疗方面,提供了一整套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优点: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第一个综合性来解释人类意识、潜意识和人格的理论;在他之后,即使很多心理学家否定或者质疑弗洛伊德的部分理论,他们也不得不将自己的理论与精神分析理论作一对比,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或在哪些方面弥补了弗洛伊德的不足;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从弗洛伊德理论中借用了重要的精神分析的概念和假设。许多学派的创始人最初都受到过精神分析理论的训练,而突破精神分析的框架,开创了新的学派。虽然最新的心理学理论或心理治疗方法与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差距甚远,但在很多方面仍然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可见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影响深远。特别是对于新精神分析理论来说,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就像是一棵大树的树干(总干),其它的新精神分析流派都是树枝(分支)。
2、弗洛伊德在100年前开创了一个综合性的人格理论。通过催眠治疗癔症病人,弗洛伊德意识到“潜意识”对人的深远影响。根据他的理论,人格可以划分成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后来,他又将人格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根据弗洛伊德理论,一个健康人的人格中,自我调节本我(原始本能冲动)、超我(道德、理想、社会规范和准则等)以及环境因素三者之间的冲突,使人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之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自我通常使用防御机制(defansivemechanism),这些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潜抑、否定、反向形成、隔离、理智化、补偿、替代、升华等等。
3、弗洛伊德开创性的对人各个不同阶段发展性的性心理做了研究和解释,可能也是弗洛伊德理论中最易引起争论的地方。他用Libido的概念将人性心理发展阶段分为口欲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4、精神分析理论开创了获得潜意识的各种方法。弗洛伊德将梦看做是“通往潜意识之捷径”;除了释梦之外,还有自由联想、“弗洛伊德口误”、“意外”、“投射”等多种方法和现象。
5、弗洛伊德开创了第一个心理治疗体系,称为“精神分析疗法”,对临床心理学和心理治疗影响巨大。
6、弗洛伊德还开创或推广了许多重要的心理学原则和概念,并促进了它们的发展;这些对今日心理学几大理论流派的形成、或者心理学的格局改变,其中都有着深刻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烙印。
不足:1、过于强调潜意识的作用,忽视或者忽略了意识的作用。
2、过于强调性心理因素,有“泛性论”之倾向。
3、许多理论是弗洛伊德在个案研究基础上的推论和假设,很难得到心理实验的验证和证明。
4、过于强调人的本能属性在心理和行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忽略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对人格心理的影响;有时陷入生物还原论的倾向之中。
5、弗洛伊德的很多理论是依据心理障碍患者心理状况、人格状况建立,因此倾向于关注人格的负面信息方面,对于健康人群的心理研究不足。
(六)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
认知心理学是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以及计算机科学发展起来的条件下产生的。该学派反对行为主义,认为应承认人的主观意识,并认定人的行为主要决定于认识活动,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人的意识支配人的行为。强调人是进行信息加工的生命机体,人对外界的认知实际就是一种信息的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为此认为,认知心理学就是要研究人类认识的信息加工的过程,提供信息加工的模型。认知心理学强调了意识(理性)在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人的主动性,重视各心理过程的联系、制约,基本上采用了几大学派的长处,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有较大贡献。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含有辩证法的因素,对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论、弗洛伊德主义的非理性主义有积极的意义,对扩大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促进心理学的现代化、发展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等均有贡献,而且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但他们把人的心理看成是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加以研究,在心理学界依然存在争论。
优点:1、认知心理学的很多理论和结论是从观察和实验的结果中发展和演化出来的。例如用于解释个体差异的大多数结构不断得到心理实验的证实。已有很多心理学流派从认知流派借用结论或者研究程序来论证自己的学派理论。
2、认知心理学适合时代发展对心理学的要求,适应形势发展之趋势和时代精神。过去几十年中,心理学杂志上关于认知心理学方面的论文数量很多;如上所言,其他流派也都从各自的角度致力于认知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对他们自己或者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都有很多价值和意义。
3、认知心理学对临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影响与日俱增。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贝克的认知疗法在心理治疗领域影响深远。很多其他流派的治疗师也不同程度地使用认知疗法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很多其他流派的治疗策略中往往糅合了一些认知疗法。
不足:1、从实验研究的角度来说,认知心理学的很多概念比较模棱两可。“个人构建”“图式”、等等,尽管认知心理学家做了一定的解释和描述,但是不够清晰明了,很多概念很难掌握或者应用。
2、在解释人格和人类心理方面,与其他流派相比,认知心理学显得不足;人脑不是计算机;人远远比机器运算或者运行要复杂千万倍,前者是大自然几百万年进化的结果,后者是近几十年来人的创造发明,两者本质上无可比性。
3、认知流派的探讨还处在初期阶段,很多模式或者心理学模型没有建立起来,没有一套统一的理论去组织引导起整个理论体系。各种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个人构建与图式之间的关系、认知结构与信息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等等,没有被阐述清楚。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 (Humanistic psychology)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psychology)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第三大势力。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brahamMaslow)和罗杰斯(CarlRogers)。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被广为引用。他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1)生理需要 (physiological need):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理需要,如对食物,水和睡眠和性的需要。
(2)安全需要 (safety need):包括一个安全和可预测的环境,它相对地可以免除生理和心理的焦虑。
(3)爱与归属的需要 (love and belongingnessneed):包括被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等。
(4)尊重需要 (esteem need):包括尊重别人和自我尊重两个方面。
(5)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
优点:1、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2、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他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心理学中出现的人性兽化和机械化的倾向,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在方法论上,他们反对以动物实验结果推论人的行为,主张对人格发展进行整体分析和个案研究。无论是马斯洛的自然人性说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理论,还是罗杰斯基于尊重、真诚、悦纳的“完人”教育观,都从人性的角度启示我们重新审视儿童的本性与潜能、需要与自我实现,以及早期教育活动的开展等问题。
3、人本主义方法论不排除传统的科学方法,而是扩大科学研究的范围,以解决过去一直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信念和价值问题。
不足:
1、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不够严谨,缺乏对基本观点的明确解释和充分论证,一些概念也描述得很模糊。同时它是一门尚处于发展中的学说,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备,他们对人的一些研究还停留在关于人性的抽象议论上,因而不能揭示人的心理本质规律。
2.过分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选择,认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忽视社会环境和后天教育对人成长的影响和制约。
 3.人格问题研究方法有其积极意义,但作为一种方法论体系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排除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单纯以自然科学的实验和分析方法不足以说明人的精神生活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八)生理心理学的研究(Biological approach)
神经生理学派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前后。该学派主要强调对心理的生理机制的研究。它主要从解剖结构、生物化学组成、脑电波活动等方面对脑及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研究。例如,对脑的蛋白质、核糖核酸化学物质的研究;对大脑皮层机能定位的研究;对大脑的记忆过程的研究等等。
德国解剖学家加尔提出了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观点;法国生理学家弗洛仑斯用精确的切除法研究了人脑,发现了脑机能的整体性;法国医生布洛卡通过对患“失语症”的病人的尸体解剖,发现了左侧大脑皮层专管语言的机能区域的存在。德国医生弗立奇以及法国生理学家形齐格用电流刺激大脑皮层而发现了大脑皮层上的专管人体肢体动作的运动机能区的存在;加拿大医生潘菲尔德用微电极探查大脑皮层得到了更精确的机能定位,并首次发现了记忆机能区的存在;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柯贝通过对记忆的研究发现,记忆是通过大量的神经元的触突变化储存在中枢神经的大片网络上的,这种储存是扩布性的,很像全息照相;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佩里通过长期对“裂脑人”的研究,发现人的左右两脑半球有分工,左半球主管语言、数理和逻辑等的抽象思维,右半球主管空间形式、音乐和艺术等形象思维;瑞典生物学家海登在生物学上的DNA和RNA的发现之后,通过对动物的实验发现RPJA是记忆物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理学教授休贝尔和威塞尔通过脑电的研究发现,大脑皮层的细胞还有分工。
当前,国际上的神经生理学研究非常活跃。队伍不断扩大,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神经生理学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揭开人脑这个“黑匣子”中的秘密。从而最终彻底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全部内在奥秘。该学派正方兴未艾,具有广阔的前景。
小结:在现代心理学的几大学派中,几乎每一学派都无不是直接或间接地在前一学派理论的基础上,经过批判、继承、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们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正是这些在心理学史中曾发挥较大影响的几大心理学派,上下关联,前后衔接,绵延百年,才构成了一部现代心理学的完整的百年史。我们当前的心理学研究,不应该囿于门户之见,而应该兼容并蓄,走折中融合之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与发展定会有一个广阔的未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4177.html

更多阅读

弗洛伊德力比多理论解析自我(精神分析学)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英文叫libido,力比多客体,在概念上讲,应该都是一样的。指那些在性方面能引起心理活动的事物,意识,观念。或指能使人倾注原欲于之的事物,意识,观念。等等。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分析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太多了,基本上每一个文学文本都可进

声明:《心理学主要学派评析 精神分析学派主要理论》为网友寡人要睡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