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鲍森《新约纵览--《大卫·鲍森与巴柝声的对谈》及《马太福音 大卫鲍森旧约纵览文字

大卫·鲍森与巴柝声的对谈

巴柝声—各位弟兄姊妹,我们今天有一个很特别的机会,是能够访问大卫·鲍森牧师,他这次来台湾有特别聚会,我们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多问他一些比较直接的问题。大卫,我们要欢迎你来台湾,来主讲这些特会。首先,能不能请你谈谈自己和家人?

鲍森—我在基督教家庭长大,我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约翰卫斯理时代,约翰卫斯理的一个重要同工是约翰鲍森,我的全名是约翰·大卫·鲍森。我17岁时,父母的信仰才成为我的信仰,我的人生就此展开。我和太太结婚54年,婚姻美满,她仍然继续包容我。我们有三个孩子,一个在天上,两个在地上,我们有五个孙子。我来自英格兰东北部,那里的人说话直率,有什么就说什么,所以经常祸从口出,这从我的讲道可以看出来。要我谈谈人生的几个转折点吗?

巴柝声—对。

鲍森—我原本想当农夫,21岁时要接管一个农场,我喜欢务农,假日都会在农场工作,我16岁离开学校,开始在农场工作,但17岁时,我重生得救就开始讲道,但不是在教会讲,而是在露天讲,有人群的地方就可以讲,我用一辆美制吉普车当讲台,只要有人群就可以讲,不管是在海滩或超市外面。有80个年轻人加入我的行列。这时我开始感到为难,是要当农夫,还是要当传道人?我求主清楚告诉我,祂要我做什么?我承诺要照祂的旨意去做。从此这成了我行事的准则。祂负责告诉我该做什么,我不必设法摸清上帝的心意。有一天早上,我求上帝在那天中午以前告诉我,祂要我当传道人还是农夫,我一定照祂的吩咐去做。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喝咖啡,他看着我,对我说:“你不会去当农夫,你会去当传道人。”我对上帝说:“主啊,这还不够清楚。”我和这个朋友道别后,走在街上,遇到从小认识的一位卫理公会老牧师,我向他打招呼,问候他,他竟回答说:“你怎么还没开始服事?”那时是十一点半,我心想:这个答案够清楚了。我就开始服事。几周后,我地上的父亲把我叫到他的书房,他是个大学教授,他把我叫到书房说:“有个农场等我21岁时就可以接管。”这话晚了三周,我的天父已经决定我未来的道路。我拿到农学系的学位,然后开始服事。他们先派我到谢德尔群岛服事,在北极圈附近。我在那里开心地服事了一年,牧养五个教会。之后我到剑桥读书,差点毁了我的信仰。在剑桥待了两年后,我没办法讲道,他们叫我拿着剪刀读圣经,整本圣经被删得支离破碎,我根本无话可说,还好我读了两本书恢复了我的信心,其中一个作者是印度南方一个教会的主教,纽毕真主教,后来我见过他,另外一个作者是瑞士神学家奥斯卡库尔曼,他写了一本书叫《基督与时间》,这两本书帮助我恢复信心。我到卫理公会服事,因为我当时不认识其他的教派,我的祖先都是在卫理公会聚会,我就成了卫理公会的传道人,后来到约克夏郡南方的煤场传福音,那一年,我发现自己没有传福音的恩赐。能发现自己没有哪方面的恩赐是很好的一件事,这样就可以自由发挥你的潜力,我跟太太就是这样认识的,其实我是先爱上我岳母,然后才认识我太太,连她教会里的人,在我们还没见过彼此就想撮合我们。我们第一次谈话是在讲浸礼,我无法回答她的问题,因为我自己也不能接受婴儿洗礼。后来我到空军当军牧,人生有了很大的转折,第一次面对全是男人的会众,原本教会中的会众大多是妇孺,我的讲道引不起这些男人的兴趣,我求主告诉我如何引起他们的兴趣,上帝没有告诉我。我向这些军人宣布要带他们查考整本圣经。六个月内要从创世纪看到启示录,结果我真的在六个月内带他们读了整本圣经。从此我明白了自己的呼召,人一旦明白整本圣经就会更清楚上帝对他们的计划和目的,他们的反映非常热烈。

巴柝声—我可以打断一下吗?你重生得救后转变好像很大,因为你之后就开始讲道。

鲍森—确实是很大的转变。我迫不及待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全世界,所以我就尽量讲道。我在皇家空军服事期间,多半时间驻扎在阿拉伯,在那里第一次接触到伊斯兰教,我们在那里施洗的对象纷纷遇害,我心想:穆斯林为什么对洗礼这么不满?就开始研读圣经中的洗礼,发现洗礼的意义重大超过我原先的想法,因为这样,我后来必须离开卫理公会,辞去传道人的工作。我还记得那天我对太太说,如果这样做会让我们失去房子、失去退休金、失去工作,落得一无所有,怎么办?我永远忘不了她的回答,她说:“我要一个顺服上帝的丈夫。”就这样,我下定了决心。

巴柝声—她真的鼓励你那样做?

鲍森—从人的角度来看,我们失去了一切,却又得到一切。一周内我们找到一栋全新还没有人住过的房子,我这个浸信会牧师要找一个浸信会教会,这次的服事截然不同,我在卫理公会时必须到各分堂轮流讲道,一季只要准备一两篇讲章,但现在我每个主日在同一个教会讲道两次,终于可以把圣经从头到尾讲一遍,我的目标是十年内带他们看完整本圣经,我后来算是完成了目标。

巴柝声—你在空军单位时,带他们从创世纪查考到启示录,后来在浸信会又有机会传讲整本圣经,这对你来说很重要?

鲍森—对,我发现自己的恩赐在教导。这时我已经在两个教会做过教导的牧师。在同一个教会教导整本圣经,在各方面牧养他们。现在我开始巡回讲道,这是我人生一个转折点。我看出80年代的教会应该朝什么方向走,但看不出自己在教会中可以扮演什么角色。我去参加一个教牧特好,其中有个讲员,我们两人都认识,就是埃里克斯布坎南,他讲完道的时候说,上帝有话要给在场四个弟兄,他说:“我不知道是谁,但你们自己会知道。”头三段话我没什么感觉,但第四段话触动我的心。那段话讲得很直接,内容大概是这样:孩子,你已经尽力按照恩赐在我摆放你的地方服事,现在你不必再待在原地,我要释放你。你要去哪里就可以去那里。但我对你唯一的要求是把教会中尚未完成的事工交到我手上。因为这是我的教会,我的会众,我要你出去尽心服事,以至于将来有一天你见我面时,可以对我说:“主啊,我们做到了。”就是这样,事后我问布坎南知不知道这段话是给谁的?他说,“刚开始不知道,但讲到最后我就知道是给你的。”我想提一下,我们两人都认识他,他在英国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先知,他在英国做先知事奉,他的恩赐就是听上帝的话。虽然他重听的厉害,很多次差点死掉,因为他重听的厉害,听上帝的话就更清楚,他把上帝那段话传给我,我把这段话带回教会,长老就衡量判断这段话,因为我不会不跟别人商量,就听信这种话。长老同意这话是给我的,都同意必须让我走,但他们不肯让我走,我就递上辞呈,他们非常仁慈,同意付我薪水,直到我找到其他的收入,但条件是我有其他的收入后必须还清这笔钱。刚开始十八个月,他们在财务上支持我,但十八个月后我的财务可以独立,就开始巡回讲道的服事。我从一个教导的牧师变成先知性的牧师,还是在教导圣经。但有直接的应用,我到各地去,看见教会中有许多不该有的情况,心中就有了负担。我开始跟教会传道人分享这个负担,但东分享一处西分享一处,似乎很没效率。我可以一辈子飞来飞去还是只能分享一个负担。我就求主指示我一个更好的方法。我打开圣经翻到耶利米书卅章,那里说:耶和华如此说,你将我对你说过的一切话都写在书上。我必须开始写作,我从未想过要当作家,从来就没想过要当作家,但现在上帝叫我写书,我得学习写作。从那时起,我用这支笔写了卅本书,我的书全是用这支笔写的。

巴柝声—真的很有意思,象我写东西就很依赖电脑比较容易修改,但你写书都是一气呵成。

鲍森—我就是坐下来一次全写完,然后寄出去。

巴柝声—你这些书的内容都是已经讲过,还是光在脑子里想?

鲍森—有些书的内容已经讲过好几次,我有笔记,我会仔细想过一遍,我常常在泡澡的时候默想,泡澡时默想很棒。非常放松,朝着正确的方向,周围都是碟形天线可以接收天上的信息。我光泡个澡就能写一本书。

巴柝声—真的?

鲍森—真的。泡到水都凉了。真是疯狂。

巴柝声—这真的很特别,尤其在现代。

鲍森—我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我不用电子邮件,我还没有什么?

巴柝声—你没有答录机。

鲍森—对,我没有答录机。我儿子觉得我真是太落伍了。不只有他这样想。我儿子从事高科技工作,他一直看不惯我这个老古板。不肯使用高科技的东西,只用一支笔写书,写完就寄出去。

巴柝声—像你的大部头书《Unlocking theBible》是从新旧约纵览的影片内容整理出来,不是你自己另外写的,对吗?

鲍森—对,那本书很厚,一千三百多页,那是从我的新旧约纵览影片听打出来的。这是另外一回事,在介绍圣经每一卷书。

巴柝声—到现在都还很畅销,对吗?

鲍森—销售量很惊人。在英国已经出版五年,每年的销售量不断增加,英文版大概已经买了七、八万本,还翻译成芬兰文、荷兰文、意大利文,现在还要翻译成中文。

巴柝声—我想很多观众在电视转播或DVD听过你的新旧约纵览,我们今天下午才和灵粮堂一个同工碰面,他们很想拿到这本书的版权,真的很令人兴奋,我们现在已经有你五本书的中文版,对吗?

鲍森—还有卅本要翻译。

巴柝声—慢慢来,我们会陆续翻译。再来谈谈你太太和三名子女,其中一个孩子已经回天家,你太太也是在基督教家庭长大,对吗?

鲍森—她也是循道会的背景,在英国北部循道会曾是很大的教派,我们两人都有循道会的背景,但后来都转到浸信会,每次有人问我是什么教派,我会说是“循道浸信会”。

巴柝声—这个词会很难翻译成中文。

鲍森—对不起。我知道,我是在循道会按牧,由浸信会委派,两个圣工会主教为我目前的事工按手,现在我在等教宗来完工,但他不感兴趣。

巴柝声—我们最好还是小心一点,你的儿子做高科技工作。

鲍森—我女儿做石油探勘工作,夫妻俩雇用了三十个员工,训练他们寻找石油。

巴柝声—我们曾经在捷克和你们住同一家饭店,你女儿就是在那里工作吗?

鲍森—对。

巴柝声—上帝大大赐福你的家庭。另一个女儿年轻时就回天家。

鲍森—她得了血癌,可惜医生说她只是太累需要补一补,所以没有及时发现,等她去找另外一个医生检查时,病情已经很严重。

巴柝声—我前几天读我在圣经上写的笔记时,看到你在她的墓碑上刻的这句话。

鲍森—我女儿在地上活了36年,但她做的事比很多活了两倍岁数的人还多,她死后我们才发现她对神国有许多贡献,当我们发现她做了那么多,真得很以她为荣,我问上帝:在你心目中,她是怎样的一个人?你的看法远比我的看法重要。这时我的脑子浮出一句话,上帝说:她是我的一个接班人。我在她的追思礼拜上讲道,挑战大家说:“你死后,上帝会说,你是祂的接班人,还是会说,你是祂训练失败的作品?”我就把这句话刻在她的墓碑上:“上帝的一个接班人”。

巴柝声—这种事真得很难面对,但我们为这赞美神。有些观众应该会受到安慰,忠心服事上帝不代表凡事都会一帆风顺

鲍森—对,很不可思议的是上帝医治了我太太的癌症,1975年祂神奇地医治了我太太,她到现在仍在我身边,上帝医治我太太却没医治我女儿。这两种情况我都必须面对。上帝医治谁或不医治谁仍是个奥秘。

巴柝声—根据我的观察,少了鲍森太太,大卫·鲍森就不会这么了不起。这真的是上帝的恩典。我想问你,你今年80岁了仍然积极传讲上帝的话,正如你所说做先知性的教导,有没有什么事是你想亲眼见到却还没发生的?你在以后的服事中想看见什么?

鲍森—我不知道我还有几年可活,只有上帝知道。有些人希望我继续讲道。

巴柝声—我们也希望。

鲍森—他们一直在为这祷告。很多年前我曾对主说,我想服事你到80岁,当时我60岁,如今祂应允了我的祷告,我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等着瞧吧。我家里有个大箱子,上面写着“等着瞧”。我把现在还看不到的事写下来,丢进里面。

巴柝声—我要问几个具体的问题。其中一个是应大家的要求问的,台湾人常觉得基督教是洋教,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他们才不会觉得是洋教?

鲍森—其实基督教就是洋教,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洋教,对我这个西方人来说也是洋教,这是源自中东的宗教,从全世界的中央展开,如果你把全世界每个地方画线连接起来,然后找出中央位置,那中央位置就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从亚洲到非洲的道路,从阿拉伯到欧洲的道路,都在以色列的米吉多山交叉,希伯来文叫哈米吉多顿。上帝把祂拣选的子民放在世界的中央。但大家恐怕已视基督教为西方的宗教,因为宣教士大多来自西方,我们来自西方,所以看起来好像是西方的宗教,虽然圣经上没有提到民主政治,民主政治也不是圣经的观念,基督教却往往和西方的民主政治产生关联,我认为西方文化败坏,很危险。可悲的是,有那么多人以为基督教来自西方。其实基督教从不属于西方,根本就不是。不过我们西方先得到福音,福音塑造了我们的文化。问题是,圣经是犹太人写的,是希伯来的思想。我们西方人的思想却是希腊的思想、希腊的教育,希腊的教育,彻头彻尾是希腊的思想,截然不同于圣经的思想,这是西方世界的一个危机。我认为首先我们必须将基督教的福音和其他文化切割开,基督教自成一个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不管是东方或西方基督教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我们需要从基督教中拿掉西方文化,如果要在台湾传福音就要用台湾人能明白的方式传讲,怎样包装十分重要,内容一样但包装很重要。然后我们需要用犹太人的方式思考,西方人和东方人都需要用犹太人的方式思考。比如希腊人认为肉体和灵魂是分开的,肉体是坏东西,灵魂是好东西,灵魂需要脱离肉体的牢笼,死的时候就会脱离,所以希腊人期待脱离肉体得以自由,但希伯来文化肯定肉体的价值,因为肉体是上帝造的,上帝创造肉体也创造灵魂。所以两种思想最大的不同是:希腊思想期待只有不朽的灵魂没有肉体,希伯来思想则期待会朽坏的灵魂加在不朽的肉体上,所以他们相信肉体会复活。我对未来的盼望就在这里。将来有一天我会有新的身体,而且是33岁的身体。因为圣经说我们将会有像耶稣那样荣耀的身体,就是33岁。当你到了80岁就会很期待再度回到33岁。

巴柝声—我可以想象。我是个宣教士,从我的角度来看很有意思。

鲍森—大约在1980年的时候大多数的基督徒不再住在西方,现在大多数的宣教士来自台湾、中国、新加坡、非洲、南美、南韩,过去那种看法已经不正确。多年来我一直告诉英国基督徒,我们需要海外宣教士来英国把福音带回来给我们,一百年前我们把福音带给他们,现在他们需要把福音带回来给我们。他们要还债。

巴柝声—有些人会说:我们读了圣经但是读不懂。你为什么对圣经有这么透彻的了解?你可以给什么建议?我知道你在这方面有特别的呼召,但一般说来你怎么帮助大家读圣经?

鲍森—读圣经没有捷径,秘诀就在时间,我花非常多的时间读圣经,光读圣经而已,圣经本身就可以把圣经解释的很清楚,这部分可以解释那部分,越了解圣经就会越了解圣经。在讲台上讲道5分钟就要花1个小时读圣经。读圣经是第一优先,这是第一个秘诀。我也大量阅读圣经注释书,我家里的书加起来有三吨重,我太太痛恨这些书,但我爱这些书。书让你可以坐在全世界人的脚边,历史历代的人,我爱书,爱读书,所以我从书中学到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用犹太人的方式思考。我从1967年才开始这样思考。我要说,圣经的书写是由圣灵负责,自从我领受圣灵就开始对圣经有前所未有的了解,单单花时间读圣经,我爱圣经,世上没有一本书能够在研读这么久之后仍感到新鲜、兴奋、有趣。

巴柝声—我要问一个相关的问题,你这次来要讲圣经和圣灵,你刚刚说自从你领受圣灵就更加了解圣经,可以解释一下吗?你说领受圣灵是什么意思?这带给你什么帮助?

鲍森—我要告诉你,我怎样领受圣灵,光这个故事就要讲很久,我们教会有个会友,以反对派领袖自居。

大卫鲍森《新约纵览--《大卫·鲍森与巴柝声的对谈》及《马太福音 大卫鲍森旧约纵览文字

巴柝声—反对你?

鲍森—对。每个教会都有一个这样的人,你随便问一个牧师,他就会告诉你是谁,我每次有什么建议他都会用两个原因唱反调:第一、这件事我们已经做过,没有用;第二、这件事我们没做过,也不打算做。这两个原因就囊括一切事。

巴柝声—这个人很难搞。

鲍森—我常常在教会开完会后回家沮丧万分。我太太就说,别担心,只有雅各反对你,其他人都支持你。但这个人是我肉中的刺,每年有一次我不必听他唱反调,因为他的肺不好,每年春天都会花粉热发作,肺部就会阻塞,需要卧床六到八周,这时我就自由了。我很享受这份自由。可是,有一年他的花粉热又发作,当时我正在讲圣灵系列信息,那是我头一次讲这主题,因为我不好意思讲圣灵,我熟识耶稣、熟识天父,却不熟识圣灵。我当时想把自己的疑惑搞清楚就讲这系列的信息,一一找出圣经上提到圣灵的经文。这时雅各又花粉热发作,我安排在五旬节主日讲使徒行传二章。在这天讲这段经文很合适,但我开始害怕起来,到时候要说什么呢?我对圣灵一点也不了解,我可以读一些注释书整理出一篇讲道,但这样远不够好,这时雅各又花粉热发作,我心想:我应该去看他。就在一个主日下午去看他。一路上我脑中一直听到:雅各五、雅各五、雅各五……他的名字是叫雅各,但这个五是什么意思呢?然后我想起圣经中雅各书第五章说,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他的病就会好。这种事我没做过。我到了他的病床前,他躺在床上,脸色发白,喘着气,他看着我说,“你对雅各书五章有什么看法?”我说:“我刚好一直在想这个。你为什么这样问?”他说:“我星期四早上要去瑞士出差,医生叫我要卧床六周”,他说,“你可以为我抹油吗?”我说:“我先祷告看看。”牧师可以用这种籍口来推辞,我回家后问上帝:我有什么好理由可以不为他抹油?但上帝一语不发。星期三晚上他打电话来,不对,是他太太打电话来问:“你什么时候要来为他抹油?”我说:“好吧,我今晚过来。”我去药房买了一大瓶橄榄油,找教会几个传道人一起去他家,但去他家之前我独自去教会为他祷告。你曾经为病人祷告却不希望他好转吗?真的很难。

巴柝声—我可以想象。

鲍森—我想为雅各祷告却祷告不出来,结果大出我意料之外,我竟然开始掏心掏肺为雅各祷告,但不是用英文祷告,我不知道那是什么语言,但听起来有点象中文,我记得当时看了手表,发现我为他祷告了一个小时。我心想:不知道能不能再来一次?我就再度开口祷告,这次听起来象俄文,完全不同的语言,我心想:这正是使徒行传二章五旬节发生的事,就是这个。我心想:今晚一定会有神迹发生。于是我和几个传道人去他家,他躺在床上喘不过气来。我们一起看了雅各书五章,像是看汽车使用手册,一步步照着去做,首先说要彼此认罪。我就对雅各说,我一直都不喜欢你,他说,彼此彼此。所以认罪这步解决了。然后我拿出那瓶橄榄油,打开盖子,全部往他头上倒,结果你猜发生什么事?什么事也没发生。他还是躺在那里,我回去看经文,该做的都做了,然后我转身就要走了,我走到门口时回头问他说,“你明天到瑞士的机票还在吗?”他说,“还在。”我说:“我明早会载你去机场。”然后我就回家了。那晚我辗转难眠,我不想知道结果,不想跟他联络,我让自己忙着别的事,结果电话铃声响了,电话另一头说,“哈罗,我是雅各。你可以来载我去机场吗?”我问:“你还好吗?”他说,“我很好,昨天半夜时我觉得好像有两只手在挤压我的胸腔,从我的肺部咳出一桶液体,现在我可以呼吸了”我问他:“你去看过医生了吗?”他说:“看过了,医生说我可以去。我刚刚去理发,理发师说,得先帮我洗头才行,他说他这辈子没见过这么油的头发。”他整头都是油。后来发生三件很棒的事,第一、他再也没发作过花粉热;

巴柝声—阿门,赞美主!

鲍森—第二、他成了我最好的朋友;第三、他们夫妻俩被圣灵充满。使徒行传二章发生的事,那晚发生在我身上,我相信这也能发生在每个基督徒身上。这叫做“受圣灵的洗”或“领受圣灵”。有几个不同的名称,可以说圣灵落在他们身上或降在他们身上等等,讲得是同一种经历,但接下来必须行在圣灵中。

巴柝声—我打岔一下,从你刚刚的分享看到,这经历没有带你远离圣经,而是让你更深入研读圣经,给你全新的看法。

鲍森—这是从研读圣经来的。我追求灵恩,因为新约圣经追求灵恩这每个人都同意,不同意的是所发生的现象,我还没看过有谁不同意新约圣经的教会是灵恩派,新约圣经的教会也是福音派教会,也是普世教会,还有很多其他的特质,真正的问题是今天要怎么应用?我在圣经上找不到哪处经文说这些事会结束,有教会就会有这些事。从主耶稣第一次来到再来这段期间。我不是不看圣经盲目追求灵恩,我是因为圣经才追求灵恩。

巴柝声—教会常会有所区隔,在台湾、英国、中国,有些人以福音派自居,有些人以灵恩派自居,你说我们两者皆是?

鲍森—我的意思是圣经和圣灵密不可分,英国人常说有圣经没有圣灵就会枯干,有圣灵没有圣经就会爆掉,有圣灵又有圣经就会成长。这是我服事的核心。我想介绍大家认识圣经和圣灵,因为两者缺其一就不是我所了解的基督教。

巴柝声—所以我们两人都受到维格士维尔的影响,他预言圣经和圣灵将合一。

鲍森—没错,我必须说当圣经和圣灵合一时,我写过一本书叫《第四波》,希望最后有助于圣经和圣灵的合一,但这两派在英国却渐行渐远。

巴柝声—为什么呢?

鲍森—我觉得很可悲,原因有好几个,其中一个原因是灵恩派有点忘了圣经,变得越来越怪、越来越不理性,因为这样福音派就更加钻研圣经离开灵恩。我非常渴望见到圣经与圣灵合一。

巴柝声—因为两者互相需要对方。

鲍森—没错,一个有光没热度,一个有热度没光。我们需要光又需要热度。

巴柝声—我们很期待接下来的特会。另一个要提问的问题是:你觉得今天的教会面对什么大挑战?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们在台湾,你刚从英国到南非服事之后再过来,你觉得全球教会目前的一大挑战是什么?

鲍森—在英国的基督教信仰有两大挑战,我提一下,这里也许没有这些问题,伊斯兰教是目前全球成长最快的宗教,是基督教最大的挑战,前所未见,我相信这将是基督教信仰的一大挑战;另一个挑战是世俗主义,目中无神,换句话说就是物质主义。这个世界塞满物质的东西,没有空间留给上帝,生活中有太多高科技的东西,现在每个人都在上网,不管是好是坏,目中无神。最近一项全球性的调查发现,日本是全球最目中无神的国家,英国是第二名,让我不能以英国人为荣。

巴柝声—我不知道有这回事。

鲍森—这是个可悲的事实,英国大多数人生活中没有神,生活中充满物质的东西,充满各种兴趣,人只有在受到真正的冲击,生活大受震荡才会再度想到上帝,目前的经济衰退确实已造成影响,但还不够,英国目前在谈第二波的经济衰退,也许这有助于完成我们的工作,我们等着瞧。这是我目前所见全球的两大挑战。

巴柝声—伊斯兰教和物质主义,目中无神。

鲍森—世俗主义。

巴柝声—那要怎么面对这些挑战呢?

鲍森—我们必须从教会开始,英国的教会跟着世界走下坡,15年来跟着世界潮流走,教会里的人跟着世界走下坡,但我们应该带着大家往上走才对,朝基督所代表的文化走,但这是英国教会目前的情况。我关切的是要预备英国基督徒面对即将来临的苦难。

巴柝声—你认为是?

鲍森—逼迫。耶稣说在世界末日之前,各国都要痛恨基督徒,历史已经回到原点,回到基督教刚诞生的时候,当时基督徒是少数遭到逼迫,所以我在帮助英国教会预备好去面对未来、面对苦难大多数英国人没有经历过苦难,到时候将会措手不及。

巴柝声—很严重的世代。

鲍森—我们正处在很严重的世代,就好像再度回到罗马帝国时代的景况,但是受逼迫的教会通常会成长,在质与量方面都会成长。

巴柝声—新约圣经中的教会正是如此,不是吗?中国的教会也是,中国教会在受逼迫期间成长最快,而且没有宣教士。

鲍森—没有西方教会在那里帮忙。

巴柝声—没错,但我相信西方教会在中国立下根基。

鲍森—当然。有第三世界的基督徒对我说,你们国家的人把圣经带给我们,把真理和福音传给我们,现在他们心里有负担,要把福音传回来给我们。这我觉得很感恩。

巴柝声—没错。我们还有时间再问一个问题,我要问这个问题,这是个老问题,但很重要,你在台湾要主讲的圣经与圣灵的特会希望“好消息电视台”会发行DVD等等,你想在这些特会中达到什么目标?你心里有没有一个目标想要完成?

鲍森—专注在圣经上,这两天我会比较专注在圣经上。现在我不管去哪里,都希望帮助人对圣经有兴趣,对圣经感到兴奋,当然也包括圣灵,中国有数百万初信者对信仰火热,但迫切需要有人教导他们。感谢主,“好消息电视台”能把新旧约纵览的教导送进中国,我只希望大家再度对圣经感到兴奋,兴奋到对圣经爱不释手,像我一样热爱上帝的话语。这是我这次来访最大的渴望。

巴柝声—现在我们要请你为台湾和中国祷告。按着你的负担向上帝祈求。

鲍森—天父,你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家中成员形形色色,非常特别,能够在台湾认识更多的家人,实在喜欢,主啊,中国大陆正在信仰上觉醒,基督徒人数庞大,感谢主,因为中国将影响全世界,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主啊,求你紧抱你的儿女,保护他们不受欺骗,免得他们离开你,求主耶稣被高举,耶稣不是美国人、英国人或中国人,祂是犹太人,今天仍是犹太人。感谢主,耶稣将来有一天要以犹太人的身份作台湾的王,作中国的王,在全世界作王。感谢主应许要这样做,我满心期待耶稣基督再来,以公益和平治理全世界,目前我们只希望这世界能多一些公益和平,求主使用我这礼拜小小的努力来协助完成你在台湾的伟大目的,我们要将一切荣耀归给你,因为荣耀都属于你。奉耶稣的名祷告,阿门!

马 太 福音(一)

今天我要讲的是圣经这本书。这是一本教人有智慧而不是变聪明的书。有许多书能够教人变聪明。但这本书,也只有这本书,却会教你得智慧。我宁可求智慧,不求聪明。有聪明只能够赚大钱,但是有智慧才懂得怎么样过人生。每个人读这本书的方法各有不同。有人把它当药来用,每天读10节,魔鬼就不敢近身。有的人则是借助研经材料,他们经文读得不多,研经材料倒是读得挺多。常常是快速浏览经文以后,接着研读这些经文的注解。

神要我们如何研读祂的话语呢?首先我要告诉各位,圣经一词的原文是复数形而不是单数形,源于希腊文的biblia,意思是书卷合集。也就是套书、丛书的意思。圣经是许多书卷的合集,有诗歌、箴言、历史书和先知书。我们读经一定要一本一本地研读。现在的圣经已经受到严重的破坏,在圣经里标注章节号码,以至于今天许多基督徒变成照本宣科。如果我要说约翰福音3章16节,我多半会说成希西家书3章16节,或是随口取个书名或章节。之后便会看到会众翻找着圣经,努力找出希西家书3章16节。但是圣经里没有这本书。有个人听了我的录音带一段时间以后,来问我说:“大卫,你是个经学教师。为什么你讲经从来不用经文的章节号码呢?”我回答他说:“因为神从来不打算在经文中标注章节号码。这种做法切割了神的话语,并不符合上帝的本意。有哪一本书像这样每个句子都有编号的?”这种做法不是很奇怪吗?整本圣经囊括了很多卷书,我们必须了解每本书的类型、写作的目的,还有里面的内容。我写过一本书,名叫《正常基督徒的诞生》。出版以后我非常地惊讶,书里的内容明明是讲重生,以及如何帮助别人重生,但是这本书出版以后呢,大英图书馆却把它收藏在“分娩”这个书类里。所以现在如果想到公共图书馆去找这本书,得到妇科类才找得到。

一个人到图书馆去借书,不可能借阅园艺书来学烹饪,也不可能借阅小说来学电脑。但是有许多人却会从圣经断章取义,不管前后文,也不问经文出处或背景,就认定那是神的意思。有一段经文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3)”。“凡事”指的是哪些事呢?我常常会问会众?靠着基督你能做哪些事?他们会说:做见证、医治、祷告。我说,其实这节经文指的根本就不是那些事情。它指的是一个人必须要靠自己的收入维生。这段经文在现今是非常重要的。保罗说:无论什么景况,我都可以知足(腓4:11)。我能处丰富,也能处卑贱。这秘诀我已经学会了。我最近发现某个教会中,有2/3的会众都在负债。他们需要明白这段经文的意义。要控管自己的薪水,适当分配收入,这全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基督。我能靠着退休金度日,非常切身。但是如果断章取义的话,就会完全抓不到它的含义。经文所属的文本是它的重要背景,能说明经文完整的含义。现在我们先来谈谈四福音书。

福音书可以说是独树一格。新约圣经中有历史书、书信,还有先知书。另外,还有四部非常特别的书,这四部书跟其他书卷非常不同,我们称之为福音书。什么是福音书呢?它不是传记,当然,更不是自传,因为耶稣从来没有写过书。它不纯然是传记。因为四本福音书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篇幅在描写耶稣的死。一般传记不可能花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来描写主角的死,无论这个主角他死得是多么轰轰烈烈。那么什么是福音书呢?在现代生活里,我能够想到最贴切的比喻,就是新闻报道。福音书就像新闻报道,让人一读就懂。并且让人觉得兴奋,想要找人来分享。福音书最好能够大声的念出来,就算自己一个人在读福音书,如果能够大声的念出来的话,你会有很大的收获。就算如果是念给别人听,自己也会受益良多。我个人很喜欢念圣经给别人听,喜欢的程度甚于讲道,因为圣经每个字都值得你用心聆听,但是我的讲道不见得字字精彩。

福音书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福音书的作者见证一件事,那是他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他们把那件事当做新闻昭告世人。所以,福音书确实是广义的新闻报道。这是一开始的情况。然而随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那个时候曾经目睹耶稣所作所为的证人却越来越少,因为他们都相继去世或殉道。不过在此同时,教会却越来越大,拓展范围越来越广,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当年曾经亲身经历这些事,能够传扬这则新闻的人越来越少,而需要听到这则新闻的人却越来越多。这么一来该怎么办呢?答案就是把这事写下来,不能拖。在见证人全都过世之前,必须要白纸黑字地记录下来,所以今天我们才会有这些记载耶稣生平的第一手资料。

翻开圣经,我们首先会发现有四部福音书。为什么有四部?如果只有一部不是方便得多吗?而且我相信读过的人都会发现,四部福音书有很多重复的地方。那为什么要有四部?神为什么不把这四个人找来共同写成一部福音书。每个人写自己知道的那个部分,然后写成一部福音书。以前有人这么试过,多年前我很欣赏的一位作家名叫柯罗夫,在座有他的书迷没有?我住在吉尔福德的时候,尤其爱看《吉尔福德犯罪案》。内容是描述猪背山的谋杀案,柯罗夫是圣公会的司祷员,住在萨里的吉尔福德。他写侦探小说,他对铁路很有兴趣,跟我一样。柯罗夫他决定把四部福音书写成一个故事。结果他真得做到了。这是柯罗夫的综合福音书。看起来这是很聪明的做法。可是却少了一点什么。我现在不看这本书了。刚开始我很喜欢,以为会节省我很多时间。因为不用读四本,只要读一本。后来我发现,四合一的做法抹煞了一个很重要的层面。要知道,上帝在圣经中会重复某些事情,在创世记第一章、第二章里两次讲到神的创造,在历代志和列王记中两次讲述以色列的历史。在这里则有四部记载讲述耶稣的生与死。用意是什么?因为有些重要的事情,神要我们从不同角度来看。这样才能够从各个角度看到全盘的真相。有的时候是两个层面,但是,对于耶稣,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认识祂。从四个全然不同的层面来看耶稣。我没有坐过牢,但是据说坐牢的人要拍照。这个角度拍一张,然后这个角度再拍一张。一个月以前,我这样告诉别人的时候,被一个坐过牢的人纠正,他说,现在犯人要拍三张脸部特写。取得犯人脸部的完整特写,以便日后确实辨认。我最爱的飞机之一就是协和客机,我很欣赏协和客机它的造型,它连停在地面上的时候,看起来都像在飞行。这和它的造型有关。要怎么样用言语来形容这样的外形呢?不太容易吧?是不是?你可以直接说它是delta形,别人就知道它像三角形,那是希腊字母d或是三角形的形状。名副其实。但是如果是这样看,又是什么形状呢?事实上,如果要拍摄协和客机的照片给别人看,至少得拍个4、5张才行。否则,绝对看不出它的全貌。它从每个角度看起来都那么令人惊奇。耶稣是有史以来最令人惊奇的人物。因此神启示四个人代替世人从旁观察祂,并且写下他们的所见所闻。简单地说,他们四个人看到的耶稣都不同。也就是同一个耶稣,让他们看到不同的表现,还有特质。一般习惯这样来区分,马可所看到的耶稣是一位人子,他写下第一部也是最简短的福音书。之后马太写下第二部,他看到的是耶稣是犹太人的王。第三部是路加福音,他看到的耶稣是世人的救主。第四部是约翰福音,他看到耶稣为神的儿子。简而言之,有四种不同的角度看耶稣。但我们需要更深入探讨。

有两方面需要我们来探讨。首先,来看看作者。对不起,可能我跳得太快了。现在我们先来看看中间这个部分。为故人撰写生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写成的通常是那个人的生平作为。讣闻就是说明故人的所作所为。因为大家对故人最先感到兴趣的是他生平的所作所为。等到时间久一点,大家会想知道他说过哪些话。于是,就开始出版他的书信还有他的言论。最后到了第三个阶段,人们想要了解的是,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包括了他的人格,他的个性,他行事为人的动机,他的厌恶还有他的喜好。而四福音书可以说正好符合了这三个阶段。马可只关心耶稣所作的事情。耶稣的作为、神迹、祂的死和祂的复活。马太和路加则更进一步写出耶稣说过的话。他们记录的耶稣言论远比马可福音多。所以,篇幅更长了。因为马太和路加福音都是以马可福音为基础,再加进大量新的素材。约翰则是比较少记载耶稣生平的言行举止。他最在乎的,我们下一次会谈到,莫过于耶稣是什么样的人。帮助我们来了解祂的性格,祂的内在,了解祂是谁。

好,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三部分。一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研究福音书。一是从作者的观点着眼。他看见什么?他是怎么理解的?他的看法跟其他三个人不同。那么他究竟如何看待耶稣?内心所见的,比眼见更加透彻。但那只是其中的一个角度。研读福音书还得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读者的角度来看。读者要问,撰写这部福音书,背后有什么目的?是为谁写的?为何写的?因为作者不单是说出心里的话,告诉我们他看到哪些事,更是针对某个特定目的,还有一群特定的读者而写作。所以我们读圣经的时候,务必要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作者的角度,以及读者的角度。作者的看法和写作的目的。他是写给谁看的,希望教导谁?希望我们往后研经,都奠定在这个基础上。

现在我们从这两个角度来看看马太福音。我们称前三部福音书为对观福音。大家应该都听过这个词。对观的英文是synoptic,是由两个希腊字所组成。syn代表一起,optic代表看法、观点。就是说,这三部福音书采取的观点相似。他们对耶稣的看法雷同,而约翰福音则自成一格。你一定注意到其中有什么不同。马太、马可、路加这三本福音书跟约翰福音不同。先来谈谈马可福音。马可福音是一部高潮迭起的新闻作品。采取新闻方式写作,像是在公布新闻一样。他很快带过耶稣公开侍奉的前几个月,谨慎地把这段时间分成前两年半和最后半年。这是马可的时间架构。后来的马太和路加也沿用这个时间架构。有30个月的时间,耶稣在北方的加利利传道。那个地方四海一家,各国人都在这里聚集。国家开明,民风开放。但是南部的犹太地区都是民族主义者。人民心胸狭窄,尖刻又孤僻。耶稣在北方广受欢迎,但是在南方却受到了排斥。所以呢,祂才会死在南方而不是北方。北方想杀耶稣的,只有祂的乡亲拿撒勒人。企图把祂丢下悬崖。但是整体而言,耶稣广受北方人民的爱戴。跟随祂的人数以千计。到了南方以后,耶稣的麻烦就接踵而至。就是这样的时间架构。马可渐渐把故事带进高潮,高潮就在南方。

耶稣在北方的日子过得从容悠闲。但是,一到了南方,紧张气氛升高,情势告急。除了渐渐带入故事高潮之外,马可也开始放慢速度。他用几页的篇幅,很快地带过几个月的时间。事实上整整前两年半,他只花了几页的篇幅而已。后来耶稣上了船,就马上渡到另一边。他大概坐的是一艘喷射船吧(呵呵)。每个事件都是立即发生,各位注意到了没有?新闻报道就是会让读者兴奋不已。然后,逐年记事变成了逐月记事。接下来的几个月就占掉好几页篇幅。然后,逐月记事变成每周记事,每周记事变成每天记事。每天发生的事都清楚记载。到了最后一天,更是描述每个小时所发生的事。你们有没有发现,就像特快车慢慢减速,进站以后,最后停在十字架前面。马可福音所建构的一切,都是以十字架为终点。放慢叙事的脚步来带进十字架。一面营造高潮,一面放慢叙事脚步。这是新闻写作的杰作。所以马可福音非常适合给那些完全不认识耶稣的人阅读,帮助他们认识我们所信得这位奇妙的耶稣。

我们现在先不管马可福音,来看看马太福音。马太福音用的时间架构跟马可福音一样。但是内容却做了大幅地改变。首先是篇幅。马太福音的篇幅长多了。他加入的内容包括了耶稣的出生、圣灵感孕、博士朝拜圣婴,也就是圣诞的故事。这部分马可福音完全没有。马可福音是从耶稣30岁开始写起。马太则追溯到过去,加进更多内容。所以,时间点更早。他做了很多的修改,等一下我们会再一一讨论。马太修改马可福音,带出另外一个层面。他把迷途羔羊的故事,放进截然不同的前后文,迷途羔羊指的不再是罪人,而是一个堕落的基督徒。马太他略去了很多事件,他所侧重的是耶稣的言谈。马太大量地记载了耶稣的言论,并且把它们集结成为讲道训词。马太福音当中总共有5篇讲道,最有名的就是第一篇登山宝训,另外还有四篇讲道,这是马太福音的特色。跟路加福音的写法是完全不同的。路加是在叙述过程当中插进耶稣的言论。马太则是把言论集结成为五个主题。这个稍后我们会再探讨。他这么做有特别的目的。据说,耶稣当时说这些话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马太将这些话集结起来,成为5个部分。马太是犹太人。摩西律法分成为5个部分。也就是圣经的前5本书,我们称之为摩西五经。表示有5本书。摩西五经,耶稣五训,马太想表达什么?他想说的是,新的律法已经来临。如今不再是摩西的律法,而是耶稣的律法。这一点我们回头再谈。

马太福音的结构相当有趣。他是以言行交替的方式记载。先记录一段耶

稣的话,再描写一段耶稣的事迹。再记录一段耶稣的话,再描写一段耶稣的事迹。这样交替五次,就像三明治一样。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马太福音的结构。每一篇训词的后面,都有耶稣的事迹,来阐明训词的意义。因为耶稣是言教和身教并行的。所以,我们在传讲福音的时候,也要身体力行。要让人看见并且听见,这就是马太他所要表达的。

马可的做法是直接让我们看见耶稣的所作所为,但是马太要我们听听耶稣的话,再看看祂做的事。讲道跟事迹重复地交叠,就形成了5层三明治。在最前面加上耶稣的诞生。最后面加上耶稣的死和复活。就成了马太福音。这是马太福音的结构。

我们在读马太福音的时候,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它的犹太味非常浓厚。显然是把读者设定为犹太人。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犹太人不会把“神”说出口。因为犹太人他们深怕妄称神的名。我从来没有说服过任何一个犹太人开口说出“耶威”,它的意思是希伯来语中的“上帝”。我曾经诱使他们说出口。问他们神的名字该怎么发音,他们才说个“耶”字,就马上住口了。接着他们告诉我:“你骗不到我的。”他们绝对不说出口,他们深怕妄称神的名。他们宁可用“天”来代替“神”。他们会说:“上天帮助你。”“向天祈祷”、“上天赐福与你”。所以,在马太福音里找不到“神的国”这句话。在路加福音当中却到处都有。马太在记载耶稣的时候,他用的是“天国”这个词。天国对犹太人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在犹太年鉴当中,我们绝对看不到神这个字,但是常常会出现怪怪的大写的G. 接一个破折号,再加上一个小写的d. 如果你翻开犹太年鉴,会看到通篇都是G-d。 这个字就代表神,God. 但是他们不敢完整拼出来,以免妄称神的名。

所以马太用天国来表示神的国。可见他是考虑到犹太读者。因为马太看耶稣为犹太人的王。整本马太福音都在传达这件大消息。还有其他线索说明马太是针对犹太读者写作的。例如他所引用的旧约经文比其他福音书来得多。马太在写作的时候,他特别喜欢强调“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这句话光是在耶稣降生的故事里,就出现了13次之多。马太分别引用了弥迦、何西阿、耶利米和以赛亚的话。这是作者的用心。

虽然马太福音并不是最早写成的福音书,但是却列在新约的最前面。这是因为它跟旧约的关联比其他福音书大。可以作为旧约的延续。如果你把旧约读得很熟了,然后再来读马太福音的时候,那么你就会发现旧约的预言在马太福音里实现。马太福音共有29处直接引用旧约经文。而间接提到旧约的地方则多达121处。你们可以把这个数字记下来。121处。马太对旧约圣经非常地熟悉。所以,他要大费周章解释耶稣出生在伯利恒,因为早有先知预言,“犹大的伯利恒啊,有一位君王将会从你那里出来。”所以马太特别强调伯利恒。有一次耶稣在讲道的时候,群众里有人问,“这人会是弥赛亚吗?”有人回答说,不可能,因为祂生在拿撒勒。我很讶异,耶稣竟然能够保持沉默。我做不到,你做得到吗?我会大声驳斥说:你错了!祂不是生在拿撒勒,祂是生在伯利恒。但是耶稣却沉默不语。马太想要清楚地告诉犹太人,耶稣出生在伯利恒。所以,他详细描写耶稣的出生。好让犹太人知道,耶稣成全

了先知的预言。

再来是耶稣被钉十架,这对犹太人是一个大问题。他们不懂,耶稣既然是王,为什么还被钉十架。马太提出了清楚的解释,耶稣是无罪的。他不断强调这点。他不要犹太读者以为,耶稣是犯了亵渎神的罪。违反了神的律法,所以才被处死的。

此外,马太福音还强调另外一个重点,是其他福音书所没有的。耶稣来,不是废掉律法,而是成全律法。马太福音里有一句重话,是历来基督徒的难题。这段经文说的是:耶稣说,律法的一点一划也不能废去。这段经文让我有罪恶感,因为我正在违反摩西律法。我常常违反摩西律法,还是某一个犹太家庭帮我的。因为,摩西律法说:不能穿着混合材质的衣服。米迦勒还是我的守护天使。但是某一个犹太家庭害我违反了这条律法。你们知道,基督所谓的一点一划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要厘清的问题。另一条律法是,如果房子里有什么灾病,为了邻居,你得放火把房子烧了。不是找人来消毒。为了邻居好,你得烧掉房子。另外,如果你的房子要扩建,设置阳台。那一定要加装栏杆。免得邻居的小孩子爬出去以后摔落。这个规定不错吧。此外,还有建筑规定,衣服的规定,以及厕所摆设的规定。耶稣说,律法的一点一划也不能废去。马太写出这点,肯定让犹太人感到如释重负。因为他们以为,耶稣来是要废掉律法。马太却说,不对,祂来是要成全律法。这也就是说,我们得继续和摩西律法奋战。

虽然说马太他非常重视犹太读者,可是整体而言,马太他也很重视外邦人。有一些教导是违反犹太人观念的。马太相当看重外邦人。博士到伯利恒朝见圣婴。虽然我们不能确定,但是博士应当是外邦人。在马太福音的最后,耶稣说,要使万民做我的门徒。让犹太人以外的万国万族也都来做我的门徒。所以,马太福音不只是针对犹太人所写的。我听过很多人说,马太福音是给犹太人的福音。不,它不是。它只是对犹太人最有帮助的福音书。我遇到过一个犹太人。他读完了马太福音第一章就信主了。你相信吗?第一章是耶稣家谱。全都是族谱。我刚开始读圣经的时候,觉得圣经乏善可陈,只有冗长的族谱。像是谁生谁,谁生谁,从头到尾都是族谱。可是在马太福音的第一章里,也是这样,记载耶稣的家谱。这位犹太人他决定信主,是因为他从家谱体验到耶稣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一点说服了他。因为对犹太人而言,家谱证明一个人的来历。所以这个人他读了马太福音第一章,就决定相信耶稣。可见家谱有它存在的目的。

在马太福音里有一章,全部记载的是犹太人的苦难。什么是苦难呢?就是咒诅。是祝福的反面。耶稣所说出的咒诅跟祝福一样多。我每次到加利利的海边,都会想起耶稣的咒诅。因为现在去到以色列的人,都要住在提笔哩亚海岸的饭店。但这个礼拜别去,听说那里饭店全都淹水了。加利利湖的水位上涨,起因是黑门山的雪融化。所以导致了饭店整个淹水。原本干涸的加利利湖至少要四年才会恢复水位。现在却满到淹水了。但是提笔哩亚还可以住。知道为什么吗?在耶稣那个时代,有25万人住在加利利湖边的四大城市。25万人,是当时人口最多的地方。现代游客到那里去会说:很漂亮吧!我眼前的景色,耶稣也曾经看过。绿油油的山陵,浪漫到了极点。曾经有25万人住在那个湖边。现在那些人呢?那些城镇呢?答案就是耶稣说过的话:迦百农啊,你有祸了!伯赛大啊,你有祸了!哥拉汛啊,你有祸了!现在这些城市都已经消失了。只有提笔哩亚没有受到咒诅,所以至今还在。我告诉各位,被耶稣咒诅是悲惨无比的。在马太福音中,耶稣咒诅犹太人。祂说:爱在会堂居首位的有祸了!喜爱人称你为拉比或父的有祸了!整个马太福音23章记载着对犹太人的咒诅。我想,马太至少是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虽然是写给犹太人看的。但是他诚实地说出耶稣对犹太人的看法。

马太福音主要锁定的读者是犹太人。为什么马太要对犹太人这样大声疾呼呢?因为在他写作的时候。有越来越多的外邦人开始进入教会。犹太人跟教会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事实上,在主后85年,就是马太福音刚刚完成的时候,主后85年,基督徒就被犹太会堂逐出。在那个时候,犹太基督徒被会堂逐出。他们不准在会堂中敬拜。教会从此分裂。我记得有一次我惹了一个麻烦。因为我说亚伯拉罕跟摩西如果在今天都当不成以色列国民。这是事实,只是没有人敢说。一个犹太人可以信奉无神论、不可知论,或者是佛教等等,你都还是以色列国民。唯独信耶稣,那是不行的。亚伯拉罕以及摩西都相信耶稣。以利亚也相信。所以,他们都当不成以色列国民。那是因为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分歧。犹太人跟基督教会之间有很大分歧。因为最初教会里面只有犹太人,门徒跟会众也都是清一色是犹太人。马太专程写这本书给犹太人看,时间点正好是教会快要分裂的时候。他的用意是什么呢?有两个原因。首先,他想告诉犹太人,教会的门永远敞开。他希望和犹太人保持关系。马太是犹太人,那些都是他的同胞。耶稣本身也是犹太人。所以,教会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马太要告诉他们,教会永远不会拒绝犹太人。他心里跟保罗一样渴望,犹太人回转相信弥赛亚。第二个原因,马太之所以为犹太人写了这本福音书,是希望基督徒不要忘记。犹太人是基督徒的祖先。马太福音特别强调耶稣是出于犹太血脉。耶稣源于犹太历史。并且追溯耶稣的家谱到亚伯拉罕和大卫。所以,他一方面告诉犹太人不要拒绝基督徒。另外一方面告诉基督徒不要放弃犹太人。马太福音把犹太人和基督徒带回同一条路。它在这项特别的任务上扮演着无可取代的角色。我们先休息一下,下一集我们再来谈一谈马太福音对基督徒的重要性。我是一个外邦人,我想在座大多数人也都是外邦基督徒。我偶尔会被误认为是犹太裔基督徒,那是因为长相的关系。这个鼻子是家族遗传的。虽然我不是犹太人但是我很喜欢马太福音。我喜欢它所传达的信息。好了,我们下一集再继续谈。

马 太 福音(二)

上一集我们提到马太福音是为犹太人写的。马太就犹太人的思考模式来阐明自己的论点。他强调耶稣的福音是承接旧约圣经。而为了体贴犹太人。

马太特意避开“神国”的字眼改以“天国”来取代。

现在我们要来谈谈马太福音对基督徒的意义。马太福音主要是写给信徒看的。四部福音书中有两部是为罪人写的。另外两部是为基督徒而写的。这是四部福音书的基本差异。你们应该能够分辨吧,可以吗?说说看好了。算了,我来解答吧。免得你们猜错。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是为罪人而不是信徒所写的,很适合非基督徒,但是想认识耶稣的人来读。路加福音里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像是浪子,还有好撒玛利亚人等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因此大体而言,我建议非信徒看路加福音。但约翰福音最不适合未信者阅读。糟糕的是,很多人喜欢用约翰福音来布道。约翰福音是很深奥的。非信徒恐怕连第一章前3节都看不懂。更别说后面的章节了。我们喜欢使用约翰福音,无非是希望对方读到第三章,那里提到“人必须重生”,最好他们还能继续往下读,读到约翰福音3章16节,就能听到福音。其实约翰福音从头到尾都不适合用来传福音。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是为信徒,是为基督徒而写的,就是已经信主的人,即使当时他们还不叫基督徒。基督徒是外人对教徒的称呼。教徒多半自称为“门徒”。门徒是马太福音中的关键字。马太福音是针对决心跟随主,决心效法耶稣的门徒而写的。

马太福音也是唯一提到“教会”这个词的福音书。你注意到这点了吗?马可福音没提,路加没有提,约翰也没有提。但是马太福音却两次提到教会。但这两次所指的教会意义大不相同。第一次提到是在第16章,耶稣说,我要建造我的教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彼得说出: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从此耶稣结束30个月在北方的服事,转往南方的耶路撒冷去。当彼得说出“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耶稣就说“现在我可以去完成两个使命了”。祂用了两个祂不曾用过的词。祂说,要建立教会。因为终于找到磐石。只有一群认识耶稣的人才能够建立教会。接着祂说,现在我可以死在十字架上了。两年半以来,耶稣从来不曾提起“教会”跟“十字架”。现在既然有人知道祂是谁,祂就可以去完成祂来到世上的使命了。然后可爱的老彼得,你们晓得他老是说错话。几乎没有说对过,但是这一次他说对了。他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耶稣回答他:这不是你想得出来的,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你。现在我可以建造教会了。彼得听了很高兴,尤其是知道自己会变成磐石。耶稣又说:现在我可以上十字架了。彼得却劝祂:主啊,万不可如此。刚才才说耶稣是王,现在又想操纵祂,这实在很好笑。基督徒确实会这样祷告,我们也常犯这种毛病。这里所谓的教会,显然是指普世教会。也就是基督的教会。世上只有一个教会,是耶稣所建造的。感谢主,祂自己建造教会,没有叫我们去建造。教会是耶稣自己建造的。

在第18章里,祂第二次提到教会。这里显然不是指同一个意思。这里是说,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去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听,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做见证。这个人若还是不听,就告诉教会。如果这里指的是普世教会,你可能一辈子飞机搭不完。所以这里所说的教会是指可以寻求协谈的地方教会。这就是教会这个字在新约里的两个意义。没有其他的意义,也跟宗派教会完全无关。基督的教会是祂自己建造的。地区性的教会是属于普世教会的一部分。如果你有意见,可以找地区教会谈。所

以说,马太福音是为教会而写的。

通常是在福音书的最后都可以找到它的宗旨。而现代人写作喜欢把宗旨放在最前面,让读者知道它的内容,但是以前的人大多把宗旨放到最后。约翰福音就是这样,以后我们会谈到。马太福音也是如此。马太福音最后写明,耶稣升天的时候吩咐我们,在祂再来以前,要完成一项大使命,就是使万民做我的门徒,传福音给他们,不分国家,也不分种族,为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这就是马太福音写作的宗旨——把耶稣的吩咐,原原本本地教导给门徒。所以马太福音可以说是一本门徒训练手册。它是新约里最适合用来带领初信者的书,也可以说是一本量身定做的门徒训练手册,专门用来教导他们如何成为耶稣的门徒。

耶稣没有叫我们去帮祂做决定。祂要我们去训练门徒,一切从下决定开始。下决定只要几分钟,可是训练门徒却要好几年。这是要花时间的。训练门徒而且教导他们如何在地上过天国的生活。马太写这本福音书的目的正是帮助我们培养耶稣的门徒。这是它放在新约第一本书的另外一个原因。它可以说是基督徒的最佳入门书。一个刚信主的基督徒最适合读的福音书就是马太福音。

之所以会这么适合,是因为它的主题是天国。此时此地的天国,近在咫尺的天国,伸手可及的天国,身在其中的天国。不必等到死了以后,你现在就可以进入天国。但是进入天国,要走一条特别的道路。那是必须要付上代价,要活出天国之子的样式才行的。这个主题使以色列犹太人和基督徒教会合一。因为这也是整本圣经的主旨。整本圣经讲的就是将天国重建在地上。让神的旨意运行在这个地球上。所以它的主旨是叫犹太人和基督徒合一。我相信我们都期盼神的国降临。唯一的差别是基督徒相信神的国已经降临。不过这个主旨使犹太人和外邦人可以合一。

讲到这个地方,我要向各位解释一件事情。那就是犹太人跟基督徒的心里对于神国的期望到底有什么差异?我们来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对犹太人而言,神国是未来,是还没有降临的,所以他们把神国称为“来世”。每一个犹太人,到现在都还在盼望,美好的来世赶快地降临。当弥赛亚降临,来世就会降临。他们不信弥赛亚已经来了,所以他们还在等。他们相信弥赛亚会在某年的9月或者是10月来,所以在每一年的9、10月,他们会举行住棚节,庆祝弥赛亚的降临。犹太人欢喜地庆祝住棚节,他们期盼这位君王将天国带到这个世界上。那就是他们对于未来的希望所在。我们所处的邪恶世代是由撒旦所统治的,魔鬼是这个世界的王,牠是这个世界的统治者,这个世界的神。这些头衔是耶稣和保罗给牠的。对犹太人而言非常熟悉。人活在撒旦统治的邪恶世代,但是有一天,弥赛亚会在9月或者是10月住棚节的时候降临,祂会带下新的世代,神的国降临。所以,犹太人对于未来最大的盼望,就是弥赛亚的再来。但是基督徒对于未来的盼望则是:基督徒相信弥赛亚已经来了,但是祂还会再来。耶稣在马太福音中将这称之为天国的奥秘。天国的奥秘就是:弥赛亚会降临两次而不是一次。因为祂已经来过一次,所以那将来的世代已经临到。在图表上是用虚线来表示,你们看到了吗?将来的世代早就已经临到了。因着耶稣,天国早已经确确实实地降临,就在此时此刻,在这邪恶的世代,天国并没有取代这世界。但是犹太人的期望是天国降临,世界就会结束。弥赛亚只来一次。但是,弥赛亚是来两次,天国跟世界重叠。在圣经里,保罗就清楚地说明,天国跟世界并存的道理。基督徒之所以受苦,之所以会挫折不断,之所以会受到逼迫,就是因为我们活在天国与世界并存的世代。你们了解吗?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人带出世界进入天国。之所以一定要这样,原因是如此的:犹太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够好了,可以直接进入天国。但是事实不然。所以施洗约翰告诉犹太人,要洁净自己,在污浊的约旦河里受洗。洁净自己的罪,预备迎接天国。如果弥赛亚真的一次降临结束邪恶的世代,那么这个世界上罪人也会死光,有谁能够存活呢?所以,祂第一次必须先来,帮助人预备迎接天国。洗净自己的罪,预备好自己。直等到那时候满足,天国全然降临。这些预备好的人,就可以进入天国,活在神的王权之下。所以,现在的状况是:天国跟世界并存。假如犹太人个个都认为自己很好,我是神的选民,我一定会进入天国。有一次有个人跑去对耶稣说,坐在天国筵席上的人有福了。但是耶稣反问他:你确定你会坐在筵席上吗?各位,我们传福音的目的,就是把人从世界带进天国来。“将来的世代”其实已经来临。我们是属于未来的,已经住在神的国中。但神的国还没有全然的降临,邪恶的世代还在运作。所以,撒旦的国跟基督的国之间有很大的争战,情势很紧张。但是千万人将从世界进入天国。每分钟有45个人从世界进入天国。每个星期有2000间教会建立。人们在转变,不只是要带他们走出撒旦的国度,还要预备他们迎接基督的国度。要教导他们如何活出神国之子的生命。所以,马太福音的宗旨就是现在如何活在天国中。

马太把耶稣生平的教导,集结成为5个主题,也就是5篇讲道训词。在这5篇讲道训词当中,最有名的一篇就是登山宝训。但是5篇训词同样重要,我们现在来看其中的一些。我把这5篇讲道训词一一地加以命名。这5篇讲道训词只有一篇是在山上讲道,其余都是在别的地方。这5篇讲道的内容讲的都是如何成为神国的子民。既然是国,就有王,有百姓,好的君王和好的子民。以下是5个主题:

第一篇,登山宝训,谈的是天国的生活方式,如何(在地上)过着在天国的生活。登山宝训并不是用来教导未信者如何生活,那种生活方式对基督徒来说就已经够难的了,更别说对非基督徒。它是对基督徒说的。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在这里,耶稣说的是新造的人。新造的男人和女人该如何生活。稍后继续说明。第一篇训词在第5到7章。

第二篇把耶稣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教导整合起来,主旨是“天国的使命”,因为基督徒有一个使命——就是当你一进入天国,就要把别人也带进天国。这个使命越早开始越容易,越晚开始就越难做到。刚信主的人,最适合传福音。一旦他们学会了如何过天国的生活,就应该学习带领别人信主。耶稣在第九、第十章教导门徒如何传福音。他说传福音很简单,只要两两一组出去,叫死人复活、医病、赶鬼,然后告诉他们天国近了,就这样。让人们看见,然后听见,行神迹,再传福音。就这么简单。我们现在是让人先听福音,再看神迹,其实先看见再听见会比较好。我可以想象雅各和约翰走在第一座城的街道上,希望别遇见被鬼附的人。突然之间,他们看见有一个人在市集上发了狂,雅各说,约翰,我知道前面有一家餐厅,我们去那吃个饭,如果明天早上他还在这里的话,我们就去服事他。约翰说,不行,雅各,你是一个懦夫。第一个先由你来,然后第二个再轮到我。你在服事他的时候,我会在街角为你祷告。现在我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出去,因为他们回来的时候会很兴奋。他们会说,连魔鬼都照他们的话去做。耶稣说:很厉害,不过别因为能力而兴奋,要高兴神把你的名字记在祂的册子上。接着耶稣极为兴奋地说,我刚才看见撒旦像闪电一般地从天上坠落。注意耶稣用的动词时态是“我刚才看见”。你们刚才两两一组出去的时候,我盯着撒旦那边的情况,看见牠垮了。耶稣欣喜地喊着:天父,感谢你!你没有使用聪明或富有的人,而是使用这群年轻人。耶稣知道这会成功。只要奉耶稣的名和圣灵的能力,平凡人也能击垮撒旦。如果你同意的话,可以说哈利路亚!这就是天国的使命。读马太福音第九章和第十章,我们会知道如何出去传福音。如何因应反对势力,如何跟属世的人相处。

第三篇训词在第13章,谈到我们的盼望。士气是很重要的。士气在争战中往往是决定因素,无论你觉得能不能赢。在马太福音第13章中谈到许多天国的比喻。首先是撒种的比喻,耶稣说别担心,就算每4粒种子中有3粒没结果,那一粒可以结出30、60、100倍的果子。就算你种的种子撒在硬土,或者是杂草丛生的地上,也别失望,因为最后的收获是值得的。耶稣接着谈到麦子和稗子一起生长,祂说,不必设法把稗子拔出来,那不是你的工作。可惜的是基督徒有的时候热衷于拔稗子过于种麦子,懂我的意思吗?我们不要热衷于拔稗子,稗子还是会继续长出来。撒旦的国会长在神国的旁边,两者会一起生长。可是别担心,收割的时候自然会分别出来。即使撒旦的势力越来越大,也别担心。耶稣说,神的国也会越来越强大。两者会一起生长。祂要我们充满盼望。耶稣还拿芥菜种做比喻,芥菜种的体积很小,手上要放50粒左右的芥菜种才能够看见。如此细微的东西最后会长成大树。耶稣说:天国就像芥菜种。它的确是的。一开始只有11位好门徒,现在已经有15亿的基督徒了。基督教会是唯一不会因为死亡而失去顾客的社团。对吧。它从来没有变小,而是越长越大。从一粒小小的芥菜种长成一棵大树。这些比喻全都在13章。沮丧的时候,读一读第13章。天国的长成。天国好比买卖人到处寻找好珍珠。发现其中有一颗比其他的又大又美。于是为了那颗珍珠舍弃其他的。他说,那才是我要的。这是我们对天国应有的态度。你可能会为此失去许多,却能得到最贵重的,值得牺牲所有去换取的珍珠。耶稣还说,不要为作恶的基督徒心怀不平,因为天国好比撒网在海里,会网起各样水族。好鱼坏鱼都有,不必心怀不平。等渔网满了,拉上岸以后,渔夫自然会筛选。但是现在的牧师不喜欢传讲这个比喻。牧师宁可有一百个好会众,也不要有一千个不好的。但是耶稣说,网里要捕满鱼。牧师喜欢寻找那一只迷途羔羊。

牧师跟传福音的人做法不同。传福音的人是撒网捕鱼,牧师却是用钓竿钓鱼。

有关天国的第四篇讲道是天国的社会(18-20章)。这里面提到教会,提到失羊的比喻。这里勉励我们寻找堕落的基督徒。提到如何对待得罪你的弟兄。就是要告诉教会,寻求教会的遮盖。这些都是教会的规范。这些也都是初信者需要知道的教导。这些全都是刚进天国的人需要受训的主题。

最后是在第24和25章。主旨是天国的未来,以及君王再来。就在耶稣受死之前不久,祂在橄榄山上教导门徒。门徒问祂什么时候再来,再来的时候会有哪些预兆?如何知道那日子近了?耶稣就告诉门徒四个清楚的预兆。我要卖个关子,现在先不说。答案在以后的节目里。当时耶稣告诉门徒四个清楚的预兆。让他们知道要等候什么,要如何祷告,也能看出末日是不是近了。接着耶稣说了几个简单明了的比喻。只对12位门徒说。祂说到要如何预备自己,迎接君王再来。这里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每个比喻都提到“我的主人必来得迟”。预备自己等候主再来,这考验在于,如果祂下个星期二就来,这还算容易,如果祂一千年以后才来,这就难了。那才是真正的考验。因为主不在乎祂再来的前几天你做了什么。祂在乎的是祂离开的日子里你做了什么。你忠不忠心?你有没有运用恩赐让自己的灯发光。那才是主再来的时候所关心的。有人以为等主再来的时候才要行义,错了,现在就要走在义路上,无论祂几时再来。要过天国的生活,因为那是你当过的生活。耶稣说,你们听过摩西的律法,但是我的律法不太一样。摩西律法说:不可杀人。耶稣律法说:咒人死,就算杀人。骂人是笨蛋,也算杀人。很严格,对不对?摩西律法说,不可以跟妻子以外的女人发生性关系。但是耶稣律法说,连眼睛看到,起了淫念也不行,也不能为了再娶而离婚。很难吧。其中最难的一点是耶稣命令我们不要忧虑。所以我们从来不会看到基督徒忧虑。为什么每次我这么说的时候,大家都会笑呢?耶稣可没有把它当成笑话。我们会笑是因为这听起来很讽刺。并不是因为你笑,我就瞧不起你。我自己也在笑。耶稣说,忧虑就等于是侮辱上帝。因为那样好比在说,上帝关心动植物却不关心祂的子女。祂看顾野地花草,喂养空中飞鸟,但是,我只是祂的孩子,我非忧虑不可。请看登山宝训。我在曼岛达拉斯散步的时候,遇到一个弟兄。他说,他听我说过人不可能既是基督徒又是共济会员。我说,没错,我确实说过这话。他说,我给你两分钟的时间,如果你能在两分钟内证明,我就服了你。我说“好”,所以我把手表拿下来,开始计时。“耶稣教导我们如何过天国的生活。祂说不可以咒别人死。但是加入共济会首先就要以血立约,对泄密的人,杀无赦。”他打算辩解说:他并没有把誓约当真。我知道他会那么说,因为入会的人都这么说。我告诉他,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说“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心里怎么想就要老实说。好啦,两分钟到啦。感谢神,哪些话他听进去了。所以,登山宝训的内容的确非常实用。谈到借钱给别人的心态,不要报复等等。虽然很难做到,却是天国的生活。所以要带领门徒,可以带他们读马太福音,教导他们天国的事,因为他们是天国子民,教导如何活在天国里,如何传扬天国,如何在天国里成长,如何做好准备,如何活在天国的社会,也就是教会中。最重要的是预备迎接主的再来,此时此刻就

开始过天国的生活。

在马太福音中有一些特别的主题,大家先来看看,我这里写了些什么呢?一个在马太福音中提到了44次的重点:我们不只是天国的子民,也是天父的儿子。万王之王也是我们的父。马太福音提到“父”的次数比其他福音来得多。马可、路加提得不多。但是马太经常提起,总共有44次。我数过了,马可提到4次,路加稍微多一点,有17次,马太则有44次。重要的是,我们的身份不只是天国的子民。请记住,我们可以称上帝为“阿爸父”。我们既是子民,也是儿子。否则我们就会落入律法主义中。这点等谈到加拉太书的时候,会进一步探讨。律法主义是基督徒生命中的一大敌人,一旦落入律法,只记得这个子民的身份,就会错失非常重要的事。

现在我们继续来谈马太福音中的最后一点:马太福音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这三个主题是:天国门徒训练的基础,如何成为基督的门徒,跟随耶稣以后要如何与他同行。

第一个主题一再一再、不断的出现,就是信心。天国的子民,天父的儿子,要靠信心来过生活,持续不断的信心。我现在先不谈信心,谈约翰福音的时候再多讲一点。耶稣在马太福音中一再地问人:你相信吗?相信我所说的吗?相信我做得到这件事吗?你信吗?你信吗?门徒跟随耶稣所要具备的第一要素,就是坚定相信耶稣。

马太福音的第二个主题,在马可,路加,约翰福音里都找不到的,就是“义”这个主题。义需要行为与信心的配合,首先是相信,然后必须要有行为。在马太福音中最短的比喻,我从来没有听人传讲过:某人有两个儿子,他叫儿子们去葡萄园工作,一个儿子嘴里说好,却没有去;另一个嘴里拒绝,他却去了。究竟哪个儿子听父亲的话呢?这个比喻其实是最简短也是最简单的,但是大家不爱听。这个比喻讲的是行动,讲得很好。父亲在乎的不是你说什么,而是做什么。一个人的告白,也可能是谎言。我在教会里说谎,说得比在外面多,通常是借着诗歌唱出来。仔细看一些副歌的歌词,其实我唱不出来。唱了等于是自欺欺人。因为唱的歌词,我并没有做到。我们的天父在乎我实际的作为。既然我们是相信祂的门徒,因此我们就当做合乎义的事。所以马太告诉我们为什么耶稣要受洗。如果谁有资格说自己不用受洗,那个人应该是耶稣。祂没有罪,不需要神来洁净,祂却来受洗。施洗约翰说,应该是你为我施洗。这让我知道,施洗约翰从来没有受洗。可别告诉浸信会的教友哦。总之,施洗约翰对耶稣说:我当受你的洗。耶稣说,不,你要为我施洗,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这是耶稣给我们立的榜样。无论你认为需不需要,该做的事就是要做。“义”就是做当做的事。耶稣跟一般人不同,祂的受洗不代表悔改,而是代表做当做的事。天父要祂去做,祂就去做。祂没有争论,也没有说,父啊,我不用受洗吧。祂说,理当尽诸般的义。耶稣也告诉我们,祂说,你们的义如果不能超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就不可能进天国。这些人最遵守神的义。他们每个星期要禁食两次,谨守十一奉献。他们走遍洋海陆地,努力吸引人入教。他们读经、祷告、奉献。耶稣说,要做得比他们还好,比他们还遵守神的义才行。“义”这个字在马太福音里常常提起,得救不是靠着好行为,但得救以后要有好行为。这就是马太的意思。所以,未信者读马太福音是很危险的,因为他会误以为当基督徒就等于行善。当基督徒是要行善,但是要先成为基督徒,了解吗?所以,不要让没有信的人看马太福音,否则他会努力成为善心人士,但那并不等于是基督徒。只有得救,罪得赦免以后,才能够行义。

马太福音关于门徒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主题,讲的是审判。马太福音中谈到审判比另外三部福音书要多。这是写给那些已经信主的人看的。我刚刚完成了另外一本书,是星期五刚刚出版的。这本书已经造成不小的骚动,是一本关于地狱的书。我相信会让不少人感到震惊,我尽可能地忠于圣经。有许多人压根不信,你们一定知道这件事。书里的内容是耶稣所相信的,我不认为耶稣是骗子。但我在书中所提及的确实令人震惊。关于地狱的教导,多半来自耶稣。不是来自保罗,也不是来自约翰,旧约里更没有提过地狱,全都是出自耶稣口中。每当有人问我,慈爱的上帝怎么会送人进地狱。我说,耶稣比谁都懂神的爱,但是祂相信有地狱。我不认为耶稣是骗人的。我要告诉各位,除了我们对于地狱的认识全都是出自耶稣口中之外,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出自马太福音。不是出自给未信者的福音书,而是出自给信徒的福音书。如果你仔细研读每个警告的前后文,你会发现这些警告都是写给重生得救的信徒。只有两项警告除外。这本书将带来极大的震撼。我读过不少探讨地狱的书,这些书都年代久远。因为近来写这类书籍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很少人注意这件事,大家都把地狱丢给别人。这是很糟糕的心态。别人去死,自己没事。天堂我去,你下地狱。大家都应该害怕下地狱。耶稣一再地警告我们,祂两次警告法利赛人,却从来没有警告罪人,很奇怪吧。但其余的警告,都是给抛下一切来跟随祂的人。比如耶稣说过,相信大家对这几句话都不陌生,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唯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祂。这话是对谁说的,罪人吗?不是。法利赛人吗?也不是。祂是在对祂的门徒说话。当时耶稣正要差派他们出去传讲天国的福音。就在马太福音第10章,那是对宣教士讲的话。祂没有说去告诉罪人,他们会下地狱。而是警告门徒,自己别下了地狱。不必害怕任何人或任何事,只要敬畏大能的上帝,其他什么都不必怕。这一来自然引发了很多问题。但是如果整本新约之中只有马太福音提到地狱,基督徒就应当戒慎恐惧,以免落入神的垃圾场里。欣嫰子谷就是人间地狱,那是在耶路撒冷近郊的山谷。所有废物都被丢到那里去烧尽了。所以马太福音是很严厉的一本福音。它教导门徒要认真,要坚定不移地相信,确实遵行耶稣的道路。所以这是一本需要好好教导、阅读还有学习的福音书。

各位想要知道,马太为什么要把所有的教导,这五篇讲道,放进马可福音的架构里面。他为什么不干脆把它们写成门训手册,开门见山地教导门徒。凡是信主的人,就把门训手册发给他,然后叫他熟读就好了呢。我来告诉各位为什么?因为不能把耶稣的言论跟行为分开,而且也不能不提十字架,懂吗?也就是说不能够只教导人如何过基督徒的生活,却不提耶稣为他而死。明白我的意思吗?我们不能不谈福音,就是耶稣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因为如果我们只知道自己要为耶稣做什么,我们会骄傲,成为法利赛人,落入律法主义,成为行善的基督徒。我们会忘记了要感谢耶稣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所以马太很聪明,他把门训教导建立在福音的架构上。这位差派门徒的耶稣,就是那位医病、使人复活,为我们死而复活的耶稣,所以,耶稣说,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它们遵守。看哪,我就常与你们同在。这就是结语,去!看!但是问题是有太多人,只想“看”,却不“去”。看哪,我就常与你们同在,是有条件的。去使万民做耶稣门徒,祂才会与你同在。如果有人告诉我,他感觉不到神的同在,我会叫他去带人来信主,你马上会发现神与你同在。因为祂的应许是:只要去,看哪,我就与你同在。阿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4009.html

更多阅读

陈涌海唱《八声甘州》及《少年行》 吴文英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洗清秋柳永大仙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奈有柔肠寸断,惜英雄气灭,儿女情留。唱青山绿水,何处觅清游?此闲情,可谈风月,却误将,旧恨深回眸。

《不生病的智慧》2作者:马悦凌

《不生病的智慧》作者:马悦凌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第五章 驱逐让身体不平安的食物一、西瓜和香蕉,人们身边的隐形杀手我国多数地区处于温带,一年内四季分明,而“有夏无冬”的亚热带及热带气候,也

声明:《大卫鲍森《新约纵览--《大卫·鲍森与巴柝声的对谈》及《马太福音 大卫鲍森旧约纵览文字》为网友深爱乃沉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