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老师:《昨夜无眠》和《我的反思》读后感,和学生们的深入讨

梦里江河的话:

沈老师很受北大学生欢迎,我以前转载过她的言论,即《北大海归老师:过来人谈如何处理感情、学习、压力和挫折问题》,读者甚众。她所评论和讨论的程代展老师的两篇文章,我前不久也转载了,原文在《一夜无眠及两天反思:为何如此优秀的博士生要逃离科研》,也有很大反响。当然,我觉得沈老师有些说法也有些偏激,比如说她不愿回答家长向她讨教上大学的孩子未来规划问题,只愿意和学生讨论。其实,别说20岁左右的学生,就像我们这样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要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包括家人的意见。

程老师在博客写了两篇感想,沈老师就写了两篇读后感,并和七八个学生展开了深入详尽的讨论,我觉得很有价值。借用杜金锋同学的话说:

评论的老师和被评论的老师都是当下非常难得的好老师!尽本职,真正关心学生成长,敢于批判现实,努力找出路。价值观的不同,跟学生从业的选择是一样的,都需要尊重。一些问题本身无解,多元的社会才是真实的有活力的。

读《昨夜无眠》

燕园的燕子的日志2012-11-1410:05

好友发来一个链接,是中科院程代展老师的博文。读完很想直接去评论,但是注册那个网实在太麻烦;刚刚又看到此文的评论上了北大BBS的十大,但是那里我没有账号也不能评论,只好到这里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了。

故事很简单:一位教授心目中极其优秀的科研人才,转而要选择一条与科研完全无关的道路,这位教授极其痛苦。惜才爱才之心跃然纸上,可是我读完,却心情十分沉重。里面有几句话,特别扎心。在描述这位学生的优秀时,老师总结,“他成了我对未来的一个梦!”当另一位教授劝他强迫这个学生听从自己的时候,他说“因为强迫儿子按我的意志生话,我把他逼上了绝路。我不能再……”

出国读书五年、回国教书近十年,我看到中国教育的一个让人揪心的特征,就是我们教育的重点,是将人培养成工具,而不是有血有肉有个性有灵性的独一无二的生命。程老师所描述的这位同学的优秀的科研潜能,我想一定是非常明显的。可是,面对学生的心声,“做研究太累,没兴趣,不想做了。”老师究竟是什么反应?老师的看法,是他“自暴自弃”、是他没有远大的志向。可是,一个人为什么一定需要远大的志向?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温暖的人生--老婆孩子热炕头--为什么就不是一个legitimate的志向?从专业判断的角度,我想程老师一定准确,因为中国教育在培养工具方面,拥有极其丰富的经验。但是面对这个有血有肉对自己人生有自己想法的年轻人,我真想劝劝程老师,也许学习尊重他的看法、允许他对自己的人生下结论、作判断、甚至“犯错”,更考验导师的智慧与眼光。

那句“他成了我对未来的一个梦!”让我读得不寒而栗。因为这句话,是许多“为了你好”的师长扭曲年轻人、强迫年轻人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的隐藏的动机。我对程老师不了解,但是从此篇博文中,可以读出他隐藏的对生活的不满意:因为英文不够好的问题,程老师恐怕认为自己的学术成就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成年人的世界,就是需要不断处理各种不如意。许多人因为无力改变现状,就将眼光投向了那自己可以影响、改变、塑造的下一代。因为所谓北大教授的身份,常常有家长来问我,我家小孩应该如何如何。我问,你家小孩多大了。说大三了、研二了。。。我往往会告诉这些家长,你家“小孩”不是孩子了,你们不能再替他们做决定了。如果他们自己愿意跟我谈,我很乐意跟他们沟通。请将决定他们人生道路的权利还给他们。这样的答案,当然大多数时候家长们都不满意。

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很努力地爱旁人照顾旁人,但是他们不appreciate?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的爱,骨子里还是爱自己。做父母的舍不得自己那些没有实现的梦想,所以要让孩子学钢琴、成绩好、出人头地。。。做老师的舍不得自己未实现的科研梦想,精心为自己的学生安排精确的道路;做妻子的对丈夫无微不至,其实是为了自己有一个“贤妻良母”的美好称号。最初接触基督信仰,对于【】“无条件的爱”很难理解,因为生活中处处看到的都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慢慢的才明白,只有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单单为着对方的益处的爱,才能真正打动人、造就人,也祝福自己。但是,放眼望去,我们的教育还是在培养工具:培养为“祖国”实现目标的工具、为父母师长实现愿望的工具。。。如果我们不将教育的重点,从培养工具转换到培养真正有爱心、懂得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人上面去,我们自己会成为他人强迫的爱的受害者,转而我们也会继续将我们的意志,强加给更年幼可塑造的人。这将是一个多么可悲的世界!

其实,程老师自己何尝不是受害者?他的心里眼里就有他的科研,他与他的学生那么近,可是其实却完全不了解那个年轻人的热望、梦想与困惑。不知在他的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但是当他强迫自己的儿子按自己意志生活的时候,他何尝不是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就如同中国许许多多为孩子安排工作、配偶的父母一样?但是现在开始反思、放手,其实还不晚。如果程老师肯认真面对自己,真的相信,无论学生多么优秀,都有权利全然决定自己想怎么安排自己的人生、如果程老师可以看到,其实科研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有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也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发现新知识的探索过程已经是对科研的足够的奖赏的话,他自己可以更放松。但是周围还有人在劝说他,继续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去强制安排这个年轻人的道路。所以,这也是程老师人生的关键时刻,我祝愿程老师能成为学生可以发自心底里真的尊敬信赖仰望的导师。人只会信赖那些尊重自己、给自己自由选择权利的人。

去年秋季中级计量的最后一节课上给学生的劝勉,是要勇敢。当理想与现实触碰时,现实常常可能露出丑陋、逼仄的面目。往往向现实妥协会更安全稳妥,并且会有许多已经向现实妥协了的人会劝说你妥协才是好的。面对那许多“为了你好”的人,一方面要多些体谅,因为他们是发自内心为了你好,只是他们自己不懂得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对你的关爱。另一方面,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就要学着敢于面对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愿望,并为之努力奋斗。你是成年人,当其他人要将意志强加于你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听从或者不听从。如果你选择了妥协,那么就不要抱怨他们影响你,因为妥协已经是你自己的决定了。正因为如此,勇敢面对人生的种种缺陷、不如意、勇敢地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才特别重要。敢于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才敢于给予他人为他们的人生负责的权利。

从活在他人的期望中到如今肯承认自己的想法可能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对我来说这成长还在继续。所以,你也要给自己的成长一些时间与耐心。我是幸运的,因为我人生的重大决定都是自己做的,父母一直用支持的态度。我的博士生导师,鼓励我支持我的决定,将我视为一个平等的学者。在我彷徨犹疑的时候,我还有鼓励我"Beyourself"的知心好友。所以,将那些塑造过我、让我更自由的话送给你们--

Don't afraid to be different. Beyourself.

沈老师和学生讨论之一:


zc 2012-11-1410:56
有些点难以认同。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去中学教师岗位为社会做贡献显然不需要一个优秀博士的程度,但一个基础科学的科研工作却不是一个优秀中学老师能够做的。一个人既然接受了最优秀的教育,享受了最顶尖的资源,理应尽力去再创造更多的资源,显然基础科学的研究是最为有效和直接的创造资源,仅从自身角度追求安逸太多自私了。我没有贬低中学老师的意思,所有的人和职业都是平等,但是不代表所有工作的价值都是一样的。

燕园的燕子2012-11-14 10:58
回复zc:人生不是用来精确计算的。如果人是机器、是工具,那么投入产出就要算得清清楚楚。关键是人不是。否则,那些残疾年老对社会没有所谓正面贡献的人,都不用活着了。


zc2012-11-1411:10
回复燕园的燕子:嗯,我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啦沈老师,精确计算投入产出当然没有什么意思了~我想表达的想法是对于接受了最好教育的人(当然不仅限于他们),理应有责任感去创造更多的社会资源。这不意味着没能做到这点的人就没有价值了。就像一个集体里,优秀的人去追求把这个集体的整体福利变得更好,这是理所应该和值得鼓励鞭策的,不能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点就指责这些鞭策吧,不然社会的发展的根基就难说了。

燕园的燕子2012-11-14 11:12
回复zc:“理应”这事,就已经涉及道德与价值的判断了。“理应”和“我想”,在现实中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接受了最好教育的人,特别想做什么事情,与“理应”做什么事情的状态全然不同。“理应”培养不出爱因斯坦,只能培养出一堆不快乐的工具。这是我着急的原因。

zc2012-11-14 11:32
回复燕园的燕子:嗯,的确是这样的,外力早就的“理应”是不合适的。但我觉得这种“理应”应该是内生的,这种责任感是来源于自我吧。这里这种责任感没有那么严重吧,我感觉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所以我并没有指责文中学生选择的意思,只是略觉得遗憾。

zc2012-11-1411:32
我还是觉得社会的机制应该是鼓励每个人去积极争取创造最大价值的,但没有做到很好当然没关系。我觉得我跟沈老师您的意见差别仅仅在于“快乐生活”还是“创造价值”是稍微更值得我们追求一些的吧。

燕园的燕子2012-11-14 11:34
回复zc:你说的我了解。儒家一向强调“以天下为己任”,而道家则强调顺应天性,体会“无用”的用处。在不同的年纪,我们对于这两类思想的认同程度是不同的。“以天下为己任”、有责任感很好,只要不强求他人和自己一样有责任感、不去论断那些貌似没有责任感只想过小日子的人就好。

zc2012-11-1411:41
回复燕园的燕子:嗯,我其实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感觉这种责任感很微妙,应该有一种无形的鼓励但不是一种必须推崇的标准~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确也一直在不停地转变和完善自己的想法,看到了这篇文章,所以想跟老师交流一下,谢谢老师啦~

沈老师和学生讨论之二:

Murcielago 2012-11-14 11:05
当年他选数学系的时候不是因为真心喜欢么?还是因为“科研”确实枯燥到足以磨灭他最初的热情?想去银行,冒昧猜测是为了物质基础,(目前的科研不能给他提供?)想教书育人则是物质与兴趣兼得吧。(他还是热爱着数学的吧?只是现在太累了?)诸多不解!不过我想,这样的故事时常会有发生,关于梦想与现实,在二三十岁这样越来越现实的年龄段。在看ccer前辈们的经验建议时,发现很多人都是各种offer在手但是放弃,投奔ccer。很庆幸的是,ccer(和它的老师,比如燕子老师)鼓励着大家去“beyourself”,同时它也常常把“科研”变成充满趣味的事情。『或许,后者也正是程老师的引导过程之中所忽视的吧。冒昧揣度。』

燕园的燕子 2012-11-14 11:07
回复Murcielago:旁人的决定,总有他的理由。不见得需要让所有人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我觉得所谓尊重,就是允许旁人不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式生活、也允许他们不必对我们作解释。

Murcielago 2012-11-14 11:22
回复燕园的燕子:个人出于好奇,当然还有对程老师的尊重与惋惜,还是很希望听到这位学长比较真实的想法的。毕竟交流可以启发更多思考。当然还是只是希望。

燕园的燕子 2012-11-14 11:22
回复Murcielago:是啊是啊,如果你有机会和这位学长交流,那要抓住机会:)

Murcielago 2012-11-14 14:21
@jc诚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人能怀着自己的憧憬去生活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但是就像评论中有人所言,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如果一个人在某一领域天赋异禀,那么他在这个领域是否要比其他人承受更多的责任?当年质量守恒定律发现者拉瓦锡因其税务官身份卷入法国大革命遭处斩之时,就有人说“你们杀死的或许只是一个税务官,但是人类100年里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一个脑袋。”这件事我们反思的或许是那位老师的教育方式,但是同样作为求学者自己选择之时是否考虑清楚了选择背后的责任,是否应该对得起他人爱才心切的期待?另外,如果这位同学是因为觉得科研没有前途,想要另谋高就发家致富的话,只能说是当世之哀,一声叹息。

燕园的燕子 2012-11-14 14:35
回复Murcielago:如果有人天赋异禀,怎么运用他/她的异禀,究竟是其自己的权利,还是其他人乃至社会的权利?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觉得就反应了我们将人当人,还是当工具。如果当成人,那么他浪费自己的才能,我们可以觉得非常可惜;看他辜负导师,我们甚至会替他的导师难过,但是无论自己的情绪如何,我们都不能干预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因为他是个人。尊重他作为一个人的权利,也就是尊重了自己--我决定自己如何生活的权力,神圣不可侵犯。但是如果将人当成工具,那么答案很简单:不行。工具就是用来使的。


燕园的燕子 2012-11-14 14:48
回复Murcielago:好的学者,不用期望去束缚学生,让学生不跟着自己就会被责任感内疚感折磨;也不用自己的这些期望折磨自己,当学生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时就觉得伤心失望自己被利用了。如果对于自己的领域真的那么有兴趣,就一团烂漫地去追求,然后兴奋地指给学生看,说你看你看,这个是不是真的很有趣。然后有学生觉得有趣愿意与他同行,他就更开心;学生不愿跟着他只是惋惜,啊呀这么有趣的东东他都不喜欢,之后就继续自己的喜欢让学生去做学生喜欢的就好。记得有次在美国陪人去检查身体,医生用一个什么镜从肛门探入,然后对旁边的实习医生赞叹,你看你看,多么漂亮的肠啊!那时印象特别深刻。给我们最大动力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必须负责的事。

沈老师和学生讨论之三:

Fanta2012-11-14 11:07
程老师是中科院的,不是清华的。他是我们领域的超级大牛,我的导师跟他很熟,我们学生私底下也都有交流,他说的那个学生我也认识。我完全同意沈老师的观点,每个人做什么应该由自己来选择,去实现宏大的理想或者去过平常的生活没有人都很正常,两个人只交流学术,不交流生活是悲剧出现的根源。补充一句,程老师已经六十多岁了,这个学生也会是他的关门弟子,在圈子里面,程老师敬业、谦逊、对任何学生极为耐心,确实是一个很难得的好老师,那个学生也是今年上半年才产生这种不做学术了的想法了的。

燕园的燕子2012-11-14 11:09
回复Fanta:你认识那个学生,那么转达一下我对他的支持吧。蛮不容易的。他有权决定自己的人生,哪怕他未来会后悔。因为他有为自己的人生后悔、叹息的权利,旁人不能剥夺这种权利,为他安排一个所谓的无悔人生。

Fanta2012-11-14 11:10
回复燕园的燕子:没问题的,私底下我们都还是挺支持他的个人选择的~

燕园的燕子2012-11-14 11:26
回复Fanta:才看到你补充的那部分。其实我现在觉得,“好老师”也可能成为老师的陷阱。如果太希望自己做一个无可挑剔的好老师,时间久了人就会不真实。如果对学生所有的耐心与栽培,最终为着这个“好老师”的头衔而不是为着学生可以更自在地过自己想过的日子,如果老师自己不是有血有肉有缺点但可爱真诚,那么可能培养出一批“好学生”,但是这些学生一样无法无法触摸旁人的生命,成为激励他人的力量。

Fanta2012-11-14 11:37
回复燕园的燕子:嗯,确实是,陈老师的这种方式只能说是在学术方面是个好老师,但是对于人全方面的培养而言,可能还需要更多更多~

Murcielago 2012-11-1413:40
回复Fanta:诚请代向程老师致敬。

沈老师和学生讨论之四:

hc2012-11-14 12:27
如果学生选择去高薪行业如投行工作,大家的看法会不会有些不同?现在大学生无论是专业选择还是就业普遍比较功利,整个社会及科研也偏于浮躁。对于北大教授钱理群提出的大学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老师您怎么看?

燕园的燕子 2012-11-14 13:10
回复hc:我怎么看,其实并不重要。当我们将人生的选择权归还给该做决定的人自己的时候,开始道路可能并不平顺,因为人可能不知道怎么运用这样的权利、更可能做出实际对自己不好的抉择。但是,还是要允许人去犯错、从错误中学习。人各有志,每个人决策背后的隐藏因素,他人其实不好评判。

燕园的燕子 2012-11-14 13:10
回复hc:的确,社会流行的急功近利的趋势是个大问题。对待这种问题,我认为批判是不够的,根本还是应当鼓励每个人发展独一无二的自我。


hc2012-11-14 14:56
昨晚也看了,没时间这点什么,只想说如果什么问题都扯到个人自由,任何人不得干涉这个意义上去,人与人就不要相互交流了。就好像你,费尽心思写了这篇文章,为的不就是说服我赞同你?别人感叹一下今天太阳很大,是经不起太阳每天都是这么大的唯物主义搬的挑刺的

燕园的燕子 2012-11-14 14:57
回复hc:呵,你真不必赞同我。写文章不过是心有所感需要抒发。

hc2012-11-14 15:07
那为什么程老师感叹一下就是不对的呢。他没有强迫学生,只是不肯相信他看好的学生原来不喜欢做研究,打破了一种默契,就像情侣失恋了一样,有什么不行?

燕园的燕子 2012-11-14 15:14
回复hc:这件事没有对错之分。程老师没有做错什么,他的难受我也可以体谅。因为我也有很多时候,看着北大学子浪费机会会难过。我会想,外面那么多希望到北大读书的孩子没有机会来,而你们却浪费这么好的机会。但是,我再难过也不能随便指责学生、安排他们的人生。因为他们是成年人。程老师是传统的兢兢业业的好老师,他将自己的一生几乎都贡献给了学术,但是从文章中可以读出,他内在还是有不少困惑和伤害的。比如,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学术成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认可。他也真心关心这个学生,为他安排许多,所以如今才特别失望。但是在我看来,事实真相是,他的失望是不必要的。拳拳爱才之心,倘若出发点差错一点点,就会产生伤人伤己的效果。我不忍看这样一位老师在这个年纪还一夜无眠,为着一位学生。

燕园的燕子 2012-11-14 15:20
回复hc:你用情侣失恋的比喻,很准确地描述了这个关系的实质。而师生之间的关系,进到象情侣一样就必然会带来伤害与失望。老师是mentor,能做的是在学业和生活方面,给学生一些指导与榜样,告诉他眼前这条路如果走下去是不是有趣。学生愿意与自己同行就欣然接受,学生不愿意,也要能祝福学生,然后走自己的路。这样子自己才不会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如果老师因为自己教导了学生就觉得学生欠自己的,自己就有权干预学生的生活,那么就将自己看得太重要了。自视过于重要,不仅伤害学生也伤害了老师。因为这时老师会将很多精力放在自己有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上,对学问本身的兴趣会下降。另外,剩下的跟着他的学生,都会有比旁人更重的负担。这些对于学问并没有好处。

燕园的燕子 2012-11-14 15:32
回复hc:所以,千万不要觉得我指责程老师。文中我也说了,我觉得他自己也是受害者。猜想他年轻的时候,他的导师可能也是如此手把手教他,给他安排道路的。如果我不是见过我的导师和许多其他优秀的学者如何带学生,看他们带领也看他们放手,看他们无条件地支持学生做一切的决定,我也不会有如今的感受的。

hc2012-11-14 15:37
回复燕园的燕子:这个故事,那学生的突变程老师并不十分清楚,或者说没有交代。所以过多的评论都是纯属幻想了。但是他们已经合作了这么多东西,没有点爱好不可能走这么远的,而程老师会发掘出这个学生,必然也有那个学生主动透露出的才华与天赋,或多或少主动表示过兴趣才能走到这一步。而突然退出这种合作关系,就算是理解成没有情感因素的公事,甚至理解成投资,那个学生也是属于隐瞒应透露重大事项的。高山流水,伯牙绝弦,士为知己者死,中国文化向来如此。所以,要说程老师强迫,也当想想那个学生的不是。。。

燕园的燕子 2012-11-14 15:45
回复hc:学生有惧怕与隐瞒,那么我觉得在指责之前还是需要问一下为什么。为什么学生不敢将真实想法告诉老师?如果真实想法老师必然会赞同,为什么不说呢?程老师满足于他们的关系中,学生一个No字都不说,自然学生就没法将真实想法说出来了。一个健康的关系是不可能没有冲突的。我记得我有次与导师争论,我越说越急。导师安静地听,最后说,别急,你说得有道理,我就听。学会倾听对于导师同样非常重要。学生可能已经用许多种方式隐晦地说了No了,但是导师一心只想着自己的角度就没法看见听见。直到如今了。沟通的技巧在任何年纪都需要。少一些指责与判断,多一些认可、倾听与理解,世间可以少许多问题。

hc2012-11-14 15:48
回复燕园的燕子: 即使当局者迷,旁观者也未必清,尊重某一个人就得尊重所有人,所以。。。

燕园的燕子 2012-11-14 15:54
回复hc:你说得没错。我这些看法都是基于极其片面的、程老师自己博文的信息而产生的。读者完全可以有自己的评判--可以赞同、可以批驳。只是,我替程老师难过,不希望他还处在那么强烈的难过的情绪里。学会放手很难,但是不管多大年纪,有些功课都是人生必须的。

沈老师和学生讨论之五:

yxs2012-11-1421:02
回复燕园的燕子:是啊,老师您说得对,我看文章第一眼就看到他们一起合作的著作,学生获得的大奖,如果真有心的人甚至马上就可以查出那位学长。这样这位学长承受的是更大的压力了,而此日志一出,程老师就更是难以劝他回到研究所了。

燕园的燕子2012-11-14 21:13
回复yxs:其实,程老师这篇博文本身,就是他们沟通障碍的一个反映。程老师那么高的声望,他无限委屈的一篇文章,会给那个二十五岁的学生,平添多大的压力呀!有人考虑过,如今大家都知道,这位老师这样倾心带一位学生而这位学生让老师这么失望,他怎么面对各种来自老师角度的判断与压力?学生在弱势位置,我觉得做老师的不能强求学生对自己袒露心扉。我们只有在足够安全的时候才能讲内心的真实想法。老师因此更需要学会倾听、学习尊重。

yxs2012-11-1421:26
回复燕园的燕子:非常感谢老师您对我们学生的理解!我非常感谢我本科期间的导师在我选择外推时没有强留,而是帮助我联系外校老师。我也非常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我的基础很不好,当时甚至不知能否获得保送名额,但是他能够看得上我、信任我,并给予我很大鼓励,所以虽然后来面临着其他的机会,我还是选择了这位老师!
人心都是相互的,将心比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而我们年轻人也需要更成熟地进行抉择。

燕园的燕子2012-11-14 21:31
回复yxs:程老师爱才之心天地可鉴;也的确有可能,继续做科研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位学生的才华。问题就出在,当老师有那么强烈的观点的时候,学生的选择权变少,最终反而无法在彷徨犹疑之后,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华的道路。这样的悲剧,在师生间、在许多的家庭,不断上演。要中断这种悲剧,就需要我们逐渐培养自己的主见、对自己负责,并且未来自己成了长辈的时候,肯放手,多给晚辈自己做决定的自由。

yxs2012-11-1421:43
回复燕园的燕子:我在面试见导师时,就是和他说我没有暂时成为科学家的目标,以后只是希望找一份稳定工作把家人接到大城市来。他理解我的想法,认为我说的很实在,也乐于帮助我实现目标,最后答应了我。这让我非常感动,也庆幸自己遇到了这么开明的老师。希望能有更多理解学生的老师!

沈老师和学生讨论之六:

tq2012-11-15 06:30
从个体的角度,确实每个人有自己选择的自由,不当被干涉。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也好,自己的兴趣也好。不过从“全人类”或者一些宏大一点的角度,有些时候全体的利益是不是也需要“优化”?尤其是基础理论这些需要天分而不是热情的地方,为了这个学科的知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不是确实也需要有些人去做些努力。当然,如果用强迫之类的方法是绝对不对的,不过程老师似乎并没有,最终决定权依然在学生手中。给个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似乎也是挺好的。在民主国家呆久了,感觉有时候完全的“自由”常常影响到了社会整体利益,这二者冲突时,到底该如何取舍?

tq2012-11-15 06:30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很多人都像这个学生浪费掉天赋,是不是也给人类在该领域知识的挖掘脚步减速(有些极端)?一个例子是陶哲轩曾经对一个民科对所谓一个公开问题的解答花了时间去解释错误,结果被一大群最顶级的理论科学家们评论这简直是浪费tao的时间,而减少了被发现的新知识。作为顶尖理论研究人员的天分,似乎是一种需要保护珍惜的稀缺品种,浪费一点都很可惜,因为不仅本来就少,而且还有很多的分流如该学生。有些混乱,总结起来就是一般情况下个人自由当然是不能被“侵犯”,但是个人做选择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不仅仅只考虑个人的利益,尤其是一些特定的领域内。

燕园的燕子 2012-11-15 08:52
回复tq:是的,“自由”的真义,其实并不是个人随心所欲。真正有自由的人会自然有那份爱他人的爱心,明白“己所欲、施于人”的道理,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他人利益时,会自行调整。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因为不愿意伤害他人而自觉地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与社会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利益,是两种不同的思路。在强制占主导的社会,就更容易使用后者来形成社会规范、维持社会运转;而在尊重个体的社会,前者占主导。前者实施起来更不容易,对民众的素质要求也更高,因为是要用爱而不是用惧怕来动员人心。但是谁愿意活在惧怕中呢!所以我认为我们应当向前者努力,而不是用道德判断,去强制那些想走自己道路的人回到社会规范中来。

燕园的燕子 2012-11-15 08:56
回复tq:这些关于的“浪费”的观念,我认为本质上还是视人为高级工具;并且认定,如果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那么就不会达到投资的目的。其实在发达国家,同样培养一个高精尖人才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但是这个和尊重个体的发展之间并不见得会矛盾。如果真的有巨大的投资,那么在投资于某些个体之前,需要明确说清楚,让对方自己作出清晰的判断与选择。这样,作为投资方的国家或者集团,与可能成为高精尖的人才之间,有彼此尊重探讨的环节。之后如果高精尖人才反悔,那么是他自己撕毁承诺,就是另一件事了。但是这个环节,在本案中并没有看到。

tq2012-11-15 11:31
回复燕园的燕子:是的,特别同意用爱而不是道德帽子的方式更佳,目前来说,似乎前者能难,还需要某种程度的规范。不过这个似乎有点跑题。至于“浪费”一说,倒并不是指某个团体的“投资”应该有回报,是作为一些特殊技能的可惜吧,可能程老师稍微用力过猛。我还有一个困惑其实是,假如某些情况下,确实看到别人在走一条可能曾经自己走过的错误道路(不特指本例),而很多时候,人们自己不亲身经历,又很难单纯的凭别人做出的分析来判断,这种情况下,是任由其摔倒后自己再爬起来呢,还是稍微采取一些措施。当然,怎么把握这个度而不至于干涉过多是更值得讨论的问题。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881804194&owner=302425029

又读《我的反思》

燕园的燕子的日志2012-11-1523:37

好友在《读<昨夜无眠>》后面评论说,程代展老师更新博文了。跟过去看了他的反思,不免又有些感想。

反思的开篇是剖析自己的错误。肯如此反思自己、并将自己的心得公之于众的精神真的很让人动容;但我今晚刚看完女儿的语文试卷,正有一腔感慨。晚上上完课回家快八点,女儿怯怯地将语文试卷拿过来,“妈妈,我考得不太好。”我一看,三年级语文91.5分,不算糟的成绩啊。仔细看了试卷,发现正确答案都是唯一的。就连标点符号标错了,都要被扣分。正确答案唯一、犯错是可怕的,这样的观念在我乖巧的女儿心目中正慢慢生根,不然她不必用害怕的眼神看着我。

这种“对错”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深入骨髓,让我们将对知识对错的判断,延展到对人的判断上去。比如上篇日志后面的评论,不少是评论程老师对、程老师错;学生对、学生错;我的看法对、我的看法错的。程老师自己在博文最后,一直反思的也是对、错的问题。而他反思的结论,是看到自己“错误”的部分--如果他不是那么霸道,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如果他多关心学生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许这个学生不会离开科研。

可是我觉得,人生不是用来分析对错的。因着我们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想法,对于同一事件,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反应。当旁人的想法做法与我们相同时,未必他们就和我们一样“正确”;而想法看法相异,也未必就表示他们是“错误”的。去年读《蒋勋说红楼梦》很有收获,因为蒋勋帮助我看到,曹雪芹是带着“悲悯”去体悟这世界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可悲的可敬的可憎的,都有其成长发展的缘由,不好简单论断谁是谁非谁对谁错。只是人种的是什么收的是什么,人都会收获与自己行为相应的果实。明白世间有千姿百态的人、懂得美丑相伴共生,人生就更能成为一种旅行,而不是永不停止的充满判断题的考试。

昨晚又去读了部分程老师的自传,看完之后的感受,是经历过文革的他,能够做到如今这样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固然,在面对这个学生的时候,会存在更好的沟通交流方式,但是在他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又有哪些人给了他足够好的榜样呢!程老师谈到的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是这次冲突的根源;可是在他自己人格的塑造阶段,他又有多少时候被尊重、使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呢?我觉得程老师对自己的反思中,有些话对自己还是比较苛刻的。的确,冲突、困境、失败会逼迫我们思考,但思考的重点如果还是对错--带着对“对”的崇拜与对“错”的战栗--这些思考或许不能带来关于生命的更深的体认。

理智上,程老师非常愿意听取大家的意见、尊重学生的决定,这非常难能可贵。但是《反思》一文显示,程老师心底里其实还是不认可学生的选择。程老师目前的接纳,多少有些无可奈何;他引用的清华年轻教授的事例,似乎也表明他还是期待学生最终可以回到科研、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另外,从《昨夜无眠》到《我的反思》,展示出来的是一位一心替学生着想、肯于思过的良师形象;但是相形之下,那个看似辜负了恩师的学生,在25岁的年纪要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究竟会作何感想、如何处理这种压力,实在不得而知。对与错的判断,在两个善良的生命面前,恐怕都太狭隘了。程老师就是程老师、学生就是学生,两个人有不同的世界观因此对于未来的道路认定不同。师生的缘分难得,但是当一方想走另一条路时,互相珍惜着说再见、不去论断谁是谁非,恐怕是不俗的选择。

其实,在这个不断改变的环境中,师生也好、恋人也好,夫妻也罢,都有可能面对一个状况,就是某一天他们发现,两个人选择的道路不同了。曾经亲密同行的两个人,如今有一方想离开了。想离开,究竟是不是错的?想离开的一方说,我有追求幸福的自由我有什么错;不想对方离开的那一方说,你错了因为你撕毁了当初的承诺。对、错,对、错。。。我们在对错中纠结,下着道德判断,用强硬或者用妥协,强迫那些选择与我们不同的人回到原有道路上;或者眼看无可挽回,就彼此伤害,在世间上演无数悲剧。

Henri Nouwen有一篇小文章谈friendship,说不要对朋友有太高的期待,要允许他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回应你的善意。他们回应的方式和你期待的不同,并不表示他们就不尊重你、不紧张你们这份友情。单一的对错判断如果用到人际关系上,其实只允许世界被划为“黑”与“白”两个阵营,并且显然,与自己一致的就是“白”的,不一致的就是“黑”的。所以,当我们学着Dareto be different, be ourselves的时候,也请--

Allow others to be different. Let them bethemselves.

沈老师和学生讨论之七:

slj 2012-11-15 23:47
大多数事情是这样的,呵呵。(^_^) --但也有必须要严格注意对错的情境,比如科研,就必需有个硬性的指标。我近来发现自己在平常生活中太容易拿科研的严谨要求来评个对错,你死我活,这样不好,太累。--所以,我正学着区分“软领域”与“硬领域”。;-)

燕园的燕子 2012-11-15 23:48
回复slj:这么说吧:与人打交道是不能简单用对错来刻画的。与知识么,当然要严谨~

slj2012-11-15 23:48
回复燕园的燕子:indeed!

燕园的燕子 2012-11-15 23:49
回复slj:就比如你与mq,当你们对同一事物看法不同的时候,哪有那么多谁对谁错~一定要说谁对的话,当然永远是mq对啦

slj2012-11-15 23:51
回复燕园的燕子:seriously认为最后一句是硬性真理,哈哈哈~~@周mq

沈老师和学生讨论之八:

Alex 2012-11-15 23:58
哈,老师你这么说我觉得和最近学的一些东西的挺有关系的:原来学统计估计和推断的时候一直很执着于个别特定的估计方法,以及他能够带来的很多性质(OLS的BLUE啥的)。但是现在学了之后才感觉到估计的方法之多已经超过了原有的认识,也总算把MLE、OLS这些估计方法给放到统一的框架下了。可能是某些时候我们会习惯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而忘记了把很多事情放在更高的层面去看,也就会习惯地给很多事情作出一些是非的定论(BLUE还不是"BEST"么呵呵)。不过反过来说,其实有时候我觉得“是非”这种思路倒不一定有错,在一定层次上(比如实际应用一些东西)有一定严格的评判体系倒不失为提高效率的一个方法(开玩笑,助教们判作业时候也必须跟从一定的是非标准啊,不可能仔细去琢磨每个思路是不是有意思对吧?)
当然,我的这些论点很多基于学东西的角度来说……至于和人生选择这些事儿能不能直接类比还真不敢说……怕有偷换概念的嫌疑呵呵。

燕园的燕子 2012-11-16 00:00
回复Alex:嗯。刚和slj也讨论了。与人打交道、判断人的是非对错是需要十分小心的。但是对于知识,不少时候有严格的是非;当然到了学问的前沿,往往对错又不那么清晰了。

杜金锋 2012-11-16 00:08
评论的老师和被评论的老师都是当下非常难得的好老师!尽本职,真正关心学生成长,敢于批判现实,努力找出路。价值观的不同,跟学生从业的选择是一样的,都需要尊重。一些问题本身无解,多元的社会才是真实的有活力的。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blog/302425029/881804194?from=01020304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3819.html

更多阅读

姜宗福:《我的官样年华》转自网络

姜宗福:《我的官样年华》(转自网络)41岁的姜宗福曾经挂职担任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曾经炮轰张艺谋“印象”系列演出和高房价,由此成为网络名人。今年5月初,姜宗福离开临湘,就任岳阳的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院长助理。他说自己确实不适合官场,尽

《我的爱人叫胤禛》十 再见了我的爱人

本人郑重声明:以下内容来自互联网,本人比较喜欢穿越文,故从互联网上摘取发表在此,仅供同好交流,不进行任何商业行为!《我的爱人叫胤禛》(十)作者:诡丽废  储  我低呼一声,从床上腾地坐起来,身上汗湿底衣。四周一片漆黑,正如我心阴霾无光

缪娟作品:《我的波塞冬》

知道缪娟,是因为《翻译官》,一本赚足我眼泪的小说。偶尔看到缪娟的小说《我的波塞冬》,没有看内容介绍就下载了,因为相信这个作者的文笔与水准。看了几章,就觉得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这个作者果然不会让人失望。故事的场景依旧是大学,主角们

2013年中考作文预测范文《我的中国梦》三篇 中国梦 申论范文

(一)《我的中国梦》我们都会观看《开学第一课》。今年与以往不同的是,我可以亲临《开学第一课》的演播现场,全程观看和分享这精彩的一课。在这个暑假,我参加了泡泡采风营,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看了长城、故宫,还到天安门广场观看了神圣的升国旗

声明:《北大老师:《昨夜无眠》和《我的反思》读后感,和学生们的深入讨》为网友钢琴上的芭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