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三星堆更震撼的古蜀早期文化将再次轰动世界,其可能改写世界文明史
我国古玉研究泰斗、故宫周南泉先生与何如老师在昆仑前。高3.25米的这件玉器分五部分,由榫卯结合,天衣无缝。大地震中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安然屹立。古人雕琢这件巨型玉器至少要25吨玉石,即每块玉石至少4吨。
直径74厘米的玉圆簋,簋面纹图精美,三方蛇身人面,有伏羲文化元素
比红山文化更早的古蜀早期玉龙
高90厘米的武士鼎,古蜀早期
鼓形玉器,其他地方未有发现
玉凤鼎
玉盘龙,古蜀早期,今人亦难以制作
玉卧虎,长1.19米,古蜀人3000年前雕琢的玉器其艺术性远超两千多年后的文艺复兴艺术品
玉人首蛇身,古蜀早期
鱼妇,东方“美人鱼”
十二生肖玉容器,纹图极美,古蜀中期
古蜀古蜀龙凤鸟兽玉器
古蜀人刻在树皮上的字,树皮已经碳化,年代在4000年以上,上面的文字今人多不识,古文字专家正在研译
龙凤与天干地支。璧代表天,八个玉璧组成早期八天干,后来才发展为十天干,龙在天,故有龙;琮代表地,十二琮组合成十二地支
可能是最古老的先天太极图玉璧,此器年代至少在8000年以前
可能是最古老的先天八卦图玉璧
比三星堆更震撼的古蜀早期文化将再次轰动世界,其可能改写世界文明史
羊慧明/文
1986发掘的三星堆,在海外考古界和史学界引起的震惊甚至超过了国内,有海外媒体评论认为三星堆的发现将改写世界文明史。比肩季羡林的世界著名史学家、国学家----曾任耶鲁大学研究院教授、法国远东学院(EFEC)院士、新加坡大学中文系主任兼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大学教授和复旦大学教授的饶宗颐先生,在其巨著《西南民族创世纪》一书中评价:三星堆发掘证明:“距今4000至3000年前,蜀国自成一高度发达的文明中心”。而事实上,三星堆所呈现的魚凫文化只是古蜀中后期的文化,那么魚凫之前至蚕丛,按古代史籍说法尚有三四千年,《华阳志》云:“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亦即始于伏羲时代,早于五帝时期。换言之已出土的古蜀文化比已出土中原文明更早。那么古蜀早期文明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什么呢?
考古学引入中国还不到一百年。三星堆遗址第一个坑的四百多件文物发现是在1929年当地农民晏道成挖水沟挖出来的,其中大量散落民间甚至流到海外。实际上早在这之前的千百年来,当地人就在种地、修路、盖房挖地基等过程中不断挖出文物。大量物证表明:早在三星堆发掘之前,已经有大批的古蜀文物散流民间,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目前呈现的文物只是已见天的文物的很小一部分。民间收藏的许多古蜀文物比三星堆已出土文物的年代更早、更精美,更令人震撼。如上一辈在修建宝成铁路、成渝铁路就开始搜集古蜀器物的民间学者何如老师,总共搜集了上千件古蜀金器、玉器、青铜器等稀世宝物。他收臧的金杖,比三星堆那根金杖保存更完好。被金沙遗址命名为“太阳神鸟”并作为镇馆之宝的金箔,何如老师存有两个,比金沙博物馆那件更大。只不过何老师不叫它们为“太阳神鸟”,他认为那是乱戴帽子,“太阳神乌”是西方文化概念,不是中华文化概念,而且太有现代味,就像用“打酱油”、“卖萌”等现代网络语言去描绘唐宋时期的事物一样荒唐。他认为那件金器应为“纪岁璧”,外圆内圆,造型为璧;十二阳齿加十二阴齿,代表十二月和二十四节气;四个鸟代表四季。天文历法的元素包涵其中,足见古蜀先人的智慧。这一说法要靠谱得多。更重要的是,何如老师等民间藏家还有许多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没有的古物,包括魚凫文化以前的古蜀文物,有些文物的寓意及艺术性令人惊叹和震撼,现代人想都想象不出来,更不要说仿制造假,现代工艺也做不出来。比如被何如老师名之为“昆仑”的玉器,高达三.二五米,为上好古玉琢成,光照之通体透亮,为四部分组合,每一部分当用数吨整块玉石,全部镂空雕琢,铭纹、神人、神兽雕刻精美绝伦,更惊人的是,四部分用的榫卯结构,几乎天衣无缝。去年4.20庐山七级地震,成都建筑物幌动厉害,何如老师当时担心立在蜀玉会馆的昆仑八成会倒地损坏,他和学生不顾余震赶紧冲去看,结果昆仑安然屹立。制作这么巨型的玉器需要的若干吨重的整块玉石从何而来?以当时极其落后的生产力及交通条件,显然不可能从几千公里以外的云南或新疆和田运来。成都理工大学的权威地质专家张如伯教授等,在三星堆发掘后,即对三星堆玉器材料成分进行了多年研究分析,终于发现三星堆玉料采自汶川岷山龙溪古玉矿,而这个古玉矿迄今至少有七八千年的历史,远远早于和阗玉矿的开采年代,并且早已采罄,即便后人要想仿制也没有相同的材料。《千字文》所云“玉出昆岗”,“昆岗”当指岷山,因为上古人所指的昆仑应该是岷山一带。后来把从新疆到川西绵延近三千公里的若干山系统称为昆仑山,是汉武帝听信方士之言寻昆仑而不得,撒大包围把一大片山脉名之昆仑。
本文所列几件玉器,用料都在一立方米以上,多为古蜀早期文物。有的为中华上古传说提供了物证。伏羲衍先天八卦之说,流传甚广,但一直没有看到物证,甚至原始先天八卦图样也没人见到过。何如老师的蜀玉馆中有一对极为珍贵的巨型玉璧,直径约一米,年代在距今八千年到一万年以上,璧之内圆为一盘龙,璧代表天,龙在天;璧面有八个祥云样图纹,这极有可能就是先天八卦早期原始图样。另一个玉璧内圆为两条鱼首尾相接,璧面上有两个图纹,包涵了阴阳太极图的寓意,后来的阴阳太极图可能由此演变而来。这一物证可能把中华文明史前推数千年。还有古蜀玉器中的独角龙,比红山文化的角要小,从包浆等看年代早于红山文化玉器。过去一些考古学者认为,三星堆玉器受红山文化影响。然而蜀地出现了比红山文化更早造型更原始的玉龙,可以推断是古蜀龙文化传到长江中游影响红山文化。从交通条件看,顺水而下运输要比逆流而上容易得多。还有一件三圈盘龙,亦由整石雕成,现代巧匠也做不出来。中国头牌古玉专家、故宫的古玉权威周南泉老先生,仅仅因在北京看到成都蜀玉馆送去的几个小件,就大为震惊,立即带了一个工作组来蜀玉馆考察一周,老人家每天加班,越看越激动,说终于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么多别的地方没有的宝贝了。周老说,三星堆也有一青铜“昆仑”,但已毁损不全,终于在蜀玉馆看到完整的大型玉昆仑。这么大的玉器,比青铜器加工更难。现代人也作不出来。在伟大的祖先杰作面前,我们只有羞愧!
那仰卧于玄武之上的人首魚身玉器,与欧洲的美人鱼形象有异形同意之妙,只是古蜀人面鱼身神像出现比欧洲早,而且有典籍出处:《山海经·大荒西经》云:(黄帝次子)颛顼死而复生,化为魚妇。古氏羌人之图腾即“死而复生之人面鱼身”之形象。饶宗颐大师在《西南民族创世纪》一书中提到,半坡人亦以人首鱼身为祟拜之像,以及山西长治唐墓中亦出土有人首鱼身陶俑,足见古蜀国与殷商文化之间的联系。同时,在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中,也有人首鱼身的绘画形象。古印度吠陀神话,代表日神的vishnu亦以人首鱼身为神像,可见古蜀文化与西亚文化之间亦有关联。但到底是中原和西亚文化传到蜀地,还是由蜀地传到中原和西亚?从蜀地大量古物证据看,很可能是从蜀地传出去的。中原迄今只发现人面鱼身之图像,而未见器物,只有蜀地发现了人面鱼身古代器物,并且有古籍文献印证。
古蜀文化很可能是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重要源头。因为无论中原还是西亚,都没有发现如此年代久远和精美丰富的器物。蜀玉馆的一些古蜀早期器物,年代当在六七千年乃至上万年。无论其年代的久远还是精美程度及文史内涵,均超越了其他地域已有之发现,并且有正史古籍文献印证。其次,考正史之记载,蜀地可能才是黄帝部落崛起的大本营,而后将古蜀发达的文化带到中原及长江中下游。正史《史记》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考证为嘉陵江上游至岷山一代)之女,是为嫘祖(四川盐亭县有公认的嫘祖墓庙),嫘祖为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考证为岷江一带);其二为昌意,降居若水(考证为大渡河及安宁河一带),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这段文字确切表明了黄帝青年时期在蜀的关系。其时中原北方乃炎帝和蚩尤的势力范围,黄帝部落与蜀山氏部落联姻,依靠蜀地先进的文明和生产力,北上进入中原,打败炎帝灭蚩尤,炎帝部落转入长江中下游。黄帝部落进图中原,并把蜀地文化带去中原,这才是顺理成章的。而且,大禹生于龙门山石室石室,亦为史家公认。另外,再从地质历史看,为什么大熊猫、桫椤等古生物仅在蜀地存活至今?这其实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洪荒时代的传说。冰河时期的冰川大面积融化,洪水覆盖了大片陆地,而冰河时期高原冰天雪地也使物种难以生存,唯有四面环山的中华“地中海”——四川盆地周围岷山一带,温润的气候使一些物种存活下来,包括幸存人类的繁衍。为什么伏羲女娲繁衍中华民族的传说也在岷山一带?为什么中华民族主要神化传说都集中在西南地区?岷山、蜀山地区是否才是真正的诺亚方舟。饶宗颐大师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他的《西南民族创世纪》后记中指出:囿于“中原中心论”的观点,尽管有三峡考古的丰硕成果及1986年三星堆的惊人大发现,研究商代地理学的学者,对甲骨文有关西南部族地理的认识,大多依然停留在郭沫若、董作宾、胡厚宣、陈梦家、乌邦男等先生的研究结论上,甲骨文中相当一部分有关商代西南地区部族名和地望,仍被错误地界定在黄河中下游。
现在是拨乱反正,还中华上古史本来面目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