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挺喜欢下象棋。每当家有亲戚走访时,如果能跟我杀两盘,是我最开心的事。以后渐渐长大,随着游戏机的出现和学业的日益繁忙,象棋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说到棋与人生的关系,象棋、围棋、五子棋都能比做人生,而直到我长大才开始领悟到象棋与人生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
曾经有人将围棋比作人生,说围棋子越下越多,就象人越来繁荣,这理由实在牵强。而象棋的子越下越少,正如人的日子越活越少;究其局面,也是在开局时相对简单而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到中局极其复杂,最后到残局的荒凉.这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的特征,正是人的一生写照。看来把象棋称作人生的缩影,是再合适不过了.
说到象棋开局,就像谈到人生之少年时代,其重要性无与伦比,而局面尚属简单,有一定定势可循,恰如年 少时人人都在念书,生活大同小异。象棋开局有个要领,即“不宜贪吃,不得孤子冒进,子力均衡出动,进可攻,退可守。”世界如此巧妙,数千年前发明的一个小小棋盘中竟道破了少年教子之方。首先,“不宜贪吃,不得孤子冒进”便意味着少年时代是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子力均衡出动”意味着需要全面发展。开局时行棋方向尚未明确,需要在全面发展中静静等待机会,路才得以越走越宽。如果过早暴露出攻击方向,则局面过早定死,路变得越来越窄,只得向前,不得后退了。如果再后势不足或遇上挫折,则落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我们身边有无数例子,如逼孩子弹钢琴,结果音乐细胞不见长进,终于只当了个小学音乐教师。有的人让孩子所有精力投入大学少年班,却不知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不仅取决于聪明才智,更要有对此领域长久的热情,结果该少年学术以外各方面有明显缺陷。生活不平衡了,学术的热情也大打折扣,终于落得进退不得。看来,除非某方面有特别的天才,这先人就得出的道理是破不得的。
随后逐渐过渡到中局,恰如人的青壮年,局面风云突变。此时会明显感到开局不利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开局犯了个错,在早期可化为无形,此刻却要花费更大的力量才可挽回。到这一阶段,行棋日益错综复杂,也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得子还是得势?有的棋走了后表面占了便宜,却无后续手段;有的棋表面吃亏,却迸发出惊人活力。人也面临着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局面也从此出现分化,出现了大致三个派别:保守派,激进派和捉襟见肘派。
保守派即循规蹈矩之士,迅速兑子,简化局势以促成和局。和局确实是个不坏的结果,俗话说“世间万物以和为贵”,规规矩矩念书,找一份既非自己追求的却也不坏的工作,迅速过上凡夫俗子的日子,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最复杂的是激进派,其中又要分化了,分成深谋远虑派、冒进派和争强好胜派。深谋远虑派和保守派的差别最大,他们不遵循规矩,不拘泥于常理,最大的绝招是弃子攻杀,即通过舍弃一子,迅速获得优势,早早奠定胜局。他们多有对自己透彻的了解和把握,看准机会便弃学创业或弃学从文,早早迈入了自己的轨道,年轻有为。冒进者也玩弃子,但他们没那么准确的估计,更多是意气用事。如为了绿卡或一个商机冒然弃学,赢了算运气,通常赔了夫人又折兵。而争强好胜者并没什么目标,他们只是处处要强,学习不肯输,赚钱不肯输,当然下棋也不肯输。他们最常用的是得子强攻,却因不懂得放弃而达不到胜势,由此馅入持久战。
剩下的就是捉襟见肘派了。他们因过早被动挨打而在苦苦求和,也盼望着一丝侥幸翻身的机会。也因他们过早挨打而没享受到许多应有的乐趣,也没获得多少搏杀中的经验。由此想到一个问题:是命运决定人,还是人决定命运?许多人毫不由于地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其实也要视情况而定:如果你已经得势,掌握大局了,那是人决定命运;而如果被动挨打了,即便你已经清醒,你也只能决定怎么才能损失最少,又怎么选择命运呢?
最后要过度到残局了,也就是人壮年以后的时期,人的命运渐渐走向定局。此时,深谋远虑派的早早胜定,已毫无悬念了。而其他的就会有多种多样的结果:有的已经早早和定,但和得单调而无悬念;有的胜负未定而悬念丛生;有的虽早年得志却落了个和局;有的历尽艰险求了个和局。
无论如何,象棋的生命力不在输赢,而在它充满乐趣的过程。人生结局难料,又何必苦苦追寻?还是让它的过程变得精彩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