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这一季终于结束了。
很有喜感,很有闹剧的风格,很中国特色的结束了。
这个号称“天朝第一梦想台”的电视台是笑了,光是最后的演出16次广告演出,那奔腾如流水的银子,想来是比任何一个人类存在的中秋夜的明月都更“靓丽”了;歌手们是“笑”了,让你从默默无闻,到被人狂热喜欢,谁不乐呢?观众是笑了,听了音乐,还学会了不少“智力”名言,例如:“从白痴到大师”。
收视率、广告费、各种绯闻、传说,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好声音”该有的都有了;我们也听到了不少“好声音”,这个我承认;但是,我们听到了多少好音乐?
不过,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快餐文化中,大家并不会去真正关心“音乐”,就像在一个房子尚未住到,面包尚未吃饱,工作尚未找好的现实中,有几个人还会去关心“文化”,关心“思想”?
作为一个“娱乐节目”,它挺好,总比你去天天看“百家讲台”(实际上只有一家)只看到被阉割的戏说历史好,总比你看“新闻联播”,期望被埋葬在里面好;总比你走到大街上举着爱国的旗帜,看见国人摔倒不搀扶,看见国人的洋车就乱砸好。
“好声音”多少是为无梦的很多人提供了一次“做梦”的机会,就像所有选秀的节目一样,它让“少数人”成为了“明星”,但是它让大多数人觉得自己很有可能是那“少数人”,是电视台的魔力,还是大众自己的迷糊?就如媒体所言:太高的期待让关注盲目后愤怒,拨开现象看本质,或许《中国好声音》和“快男超女”一样,又是一场披着梦想外衣的真实谎言。
虽然对于很多人只是“意淫”,不过也“淫”了一回!
(二)什么是“好声音”?
我不知道什么是好声音。看了这个节目,我在想我头脑中的好声音!(至少要有好音响嘛!)
我和老婆相识的那年,旅途中,在德格,旅馆,一个藏族小姑娘,用藏语唱《老鼠爱大米》,单薄的身子,自然的表情,被流行时尚影响的快乐,高昂的声音,穿过夜空,那是不修饰、欢乐的声音。
土人骑行茶马古道,住在藏民家,小姑娘,不到10岁,天籁童音,有着麦子般的飘逸,有着“放牛班春天”的清爽,那是山里不被人知的“孩童”清脆的童年的“哨音”
我骑着马匹,颠簸在未见尽头的道路上,马夫哼着小曲,时而悠扬,时而缠绵,时而高昂;雪山、草地、牛羊,还有心爱的姑娘,那是自由的声音。
我骑行在快到5000米的山路上,心脏似乎快要脱离我的胸口,耳朵响起那声音,那个词:“有多远就走多远,我不会怕难有多远就走多远,一百到一千,风景就像水一般,流到你面前,他们都与路无关,尽管灿烂……”我潸然泪下,分不清那是泪水,还是汗水,我想我哭了,那是我听到一个梦想的声音。
那一年,我拿着吉他,拍着DV,对着镜头“假唱”了一首《执着》,作为礼物送给沫沫,那声音全然不是我的,我表演也很拙劣,多年后,我们还喜欢这个片段,因为那是爱情的声音。
哦!好的声音,还很多,初恋欲说还休的未出口的声音,相遇后执子之手诺言的声音,孩子降生噼里啪啦声音,目送孩子沉默的声音,每一个生离死别后再也听不到的声音……
那么多声音!无论什么标准,真实想必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当你站在舞台,对着镜头,你就必然失去一份真实,不过好的舞台、好的镜头可以把本色保持得最好,把真实与修饰维持得最协调。
我不敢说“中国好声音”不真实,倘若是中青赛那种比赛,怕是也遭不来如此大的关注。我说了,我也听到了好的声音,但是,只是声音,那份嗓子对得起我们的耳朵,但是穿不进我们的灵魂,倘若我们真的有灵魂的话。这就说我说的,我们不缺好耳朵“声音”,我们缺乏好的音乐。一个个选秀赛,造就了不少“歌手”,但是我们音乐发展并没有向前推进。
不谈音乐,至少不被过分包装、作秀,商业的声音才是好声音,这是我的标准!
(三)为什么总觉得淘汰的歌手才是最好的歌手?
站在最后的歌手是不是最好的歌手?不敢说!可以肯定的是被淘汰的歌手中有不少好的歌手。按照心理学的规律,我们总会同情弱者;我们总会觉得失去的才是宝贵的。那么,每一个“淘汰”的好歌手都为我们带来一种遗憾的美丽,因为遗憾,我们记住了他们,也因为遗憾,在这个快餐文化中,我们会迅速忘记他们。
这是遗憾的美,这种美存在的前提是要一个可以操作的、合理的受监督的规则。否则,遗憾就变成了玩弄,规则就变成了潜规则。
我不敢说“好声音”是如此。不过,我依然有疑问(仅从最后的比赛看);规则是让群众投票,这好像是民主的方式。但是,这群众也不是所有的民众,是出了钱到了现场的观众才有投票权,这说明民主只是部分人才享有的特权,这跟当年的“超女”可以不一样。
就算进去了少数派,有了投票的资格,但是却没有办法看到统计,看到数据,就像我们纳税却享受不到权利一般,最后只听到结果。
作为一个选秀节目,就像以前皇帝选女人。皇帝未必能够得到他最想要的女人。各种利益交叉在里面,纵然美色,也可能如昭君一般,连皇帝都见不到;纵然见到了,也如《甄嬛转》里面一样,要靠门路、要靠关系,要靠手段来争取,反正这一切就是江湖的一切。所以,你不要把它看做与音乐有关,看成一个江湖的故事,所以背后的一切绯闻,争议就都明白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好声音”对中国的进步是有贡献的,问题是我们几乎人人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是我们还是会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口发牢骚。
因为,我们发现本质还是:官方掌控着思想,媒体操控着利益,只要你关注,人家就不怕有争议。对于脱光了都不怕的道德现实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不关注!
但是,在一个只有娱乐,娱乐至死的年代,你还能做什么呢?
选秀赛尚且如此,看来从文艺到政治,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四)最初的梦想,最后的名利场!
最初,我们也许真的带着梦想来到各样的舞台,最后,我们都知道这样的舞台不过是名利场。倘若没有名利的诱惑,难道,我们真的只是为了唱唱歌而走向那个舞台么?
猴子穿了人衣,依然只是猴子。形式改变了,什么导师制,什么最后的演出,说来,也就是买了国外的一种模式,本质还是那样,一场生意,一场交易。
唱歌为钱一点都不可耻,唱歌改变命运,那很好,做买卖为钱,那更是天经地义,劳动付出为钱更是理所当然,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人为了劳动而不收钱,他是上帝。只是不要轻易地加上“梦想”,不要加上“艺术”,那就好像把衣服脱了,明明是上床,却说成为艺术献身,这样说来,我太妈想为艺术献身了,我劳动,我光荣,我艺术,我高尚!
“好声音”最后的巅峰决赛,大约可能创 造了世界现场演唱会之最吧,那就是广告插播.以前看过电视节目中途插播的,但是没有看过现场这么插广告的。
不过,这倒是提现了中国式的创新。以后我们现场新闻报道也这样:各位观众,我们现场直播美职篮比赛,姚明投了一球,预知姚投进没有,广告之后见;老师上课也这样,同学们这个答案,广告之后见;最怕就是领导开会也这样,本来就屎长了,也来一个:广告之后见。或者我们要亲热的时候,先亲了嘴,往下深入时,也来一个:广告之后见……
我终于明白这不是一个为音乐而来的演唱会,而是一个为各种数据、包装而来的烧钱闹会。
其实,商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过分的商业,在这样的商业演出中,我们听不到音乐,看不到精彩,只有熙熙攘攘的名利场。
还是那句话:当婊子没什么,还要立牌坊,假!烦!
(五)乐感!哲理!人生!
那个什么“卑鄙”的,我怀疑自己的耳朵,有人居然叫自己“卑鄙”,大有王朔:我是流氓的气概,一看原来是一个靓妞,此女名字没有取好,大约是中文也没有学好,难为人家了,上来想说:这些平民歌手,现在成名了,冒出一句惊天动人的语句:他们都从“白痴(白纸)到了大师”,这个我要用来教育学生,你看不好好学好中文,就这样的。
我还有要教育学生的:那就是主旋律,主旨的重要性:你看人家梁博,一曲《我爱你中国》就获得了冠军,爱国主义题材,主旋律无论在应试考试中,还是在"应钱晚会中都适用。
不仅要学会中文,也要学会英文,你看莫愁,中文说得不好,人家把中文歌曲唱得跟英文歌曲差不多,也得了冠军。
也要学好艺术,只要别人听不懂你,你说:这是艺术,这是他妈的艺术!
最怕的是什么?是真实!很多人不能接受真实!特别是霸权的官方势力,你看那些淘汰的歌手吧!(好了这个可不能随便讲)
选好导师很重要,家长们,选好老师,选好班主任必选好学校还要重要!
我还学会一个道理:唱别人的歌,赚自己的钱,让人家折腾去!
现在,我要去拉自己的屎,让别人该做啥,做啥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