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与原著比较 一陌生女人的来信全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重要代表作,创作于1922年,本书讲述了一个陌生女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将她一生的痴情写成长信,向她爱了一生的作家袒露自己一生的绝望爱恋。小说凄婉动人,艺术成就极高。这部小说两次被搬上银幕,1948年曾被美国环球影片公司改编为《巫山云》,2005年中国大陆徐静蕾导演再度将这部小说搬上银幕,作为参加第52届西班牙圣思巴斯蒂安电影节处女作导演单元的参赛作品,这部电影破格获得官方单元最佳导演银贝壳奖。

电影的改动比较大,虽然保留了小说的基本情节。电影改动的原因很多,徐静蕾导演和茨威格文化背景的不同、两人性别的差异、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差异、电影和小说两种载体的本质差异、票房和受众群的制约等等很多因素都最终导致了电影的改动。

在故事本土化这一点上导演可谓煞费苦心,导演将故事的背景移植到了民国时期的北平,小说中主人公所居住的一栋楼在影片中被改成了四合院,导演有意识地将故事安置在一个弥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时空中,并将《琵琶语》贯穿电影始末。作为一个传统意象,琵琶几乎是哀怨的象征,“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贯穿电影始终的《琵琶语》不仅契合了主人公幽怨凄婉的情感,而且给电影营造出了一种特有的中国式的古典氛围。

在人物设置上将女主人公的小职员身份改成了女学生还特别点明是北京女子师范学院的女学生,并且将女主人公的父亲从一个会计改成了一个小学教员。这些改动是和导演的文化背景有关的,同时也受着观众群的制约。在中国的 文化传统中,学生也就是读书人总是地位要比商人的地位要高一些也更雅致一些,而女大学生和女作家凄美的爱情故事则像古时候的才子佳人一样令观众们容易接受。电影中给这位女学生安排了一个街头游行的情节,这是一个不错的铺垫,说明了这是一个激进热情的进步女青年,也为她日后大胆接近作家,未婚生子等等惊世骇俗的举动做了铺垫。同时将女主人公在最初设置成一个清纯激进热情的女大学生,也恰好和影片后期她沦落风尘变成女交际花形成巨大反差带来戏剧化效果。

小说是以男性视角写成,茨威格再如何同情女主人公一生的命运,也不能避免男权意识在文本中的体现,所以他会描写这个陌生女人愿意用一生无欲无求地来爱作家,可以说是用一个女人的牺牲来实现了自己的男权意识。

而影片的导演是女性,尤其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作为导演的必须客观和叙述者的女性立场,就导致了整部电影和小说的思想性不同。电影中的女主人公有时候显得很矛盾,有时候甚至尖刻,后期甚而显得幽怨阴沉。所以电影中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更多的自怜自哀,同时会无意识地进行对男性的批判谴责。

小说中写“仆人告诉他,在他外出期间曾有两人来访,还有他的几个电话”,而在电影里却改成了小说家(姜文饰演)一进门就主动问了管家两句,“蔡小姐有消息吗?朱小姐呢?”这个细节改动得非常耐人寻味,小说里并没有点明两位访客是两位女性,而电影设计成一回来就主动询问,这代表着他对两位女性的惦念,一个同时关注着两位女性的男人——这个细节在电影开场就折射出男主人公风流的形象特质,这一点在茨威格的小说中是毫无体现的。电影有意无意地对影片中的男主人公风流的特质加以体现给观众思索,可以说是导演身上女权意识的自然流露。

电影中在表现女学生和作家发生关系的那一晚也和原著不太一样,小说中并没有任何的具体描述,受书信体的文体制约,小说中是不会仔细描绘这个场景的。同时茨威格的这篇小说侧重心理描写,所以小说中最占篇幅的是这个女性的心理,而不是事件。而电影和小说载体不同,它是依靠画面和事件进行叙述,电影不能将如此重要的一幕一笔带过,而必须发挥想象演绎出来,所以电影相比小说更具体。

电影中当作家最初开始触碰的时候女学生是羞怯而躲避的,而当作家转过身去又是女学生主动抱了上去——这充分体现出了这个女人含蓄和热情的剧烈冲突,她羞怯躲避是因为她的年轻稚嫩她的文化背景,她的热情主动又是因为她的女性意识觉醒她的爱太深太久,这个女人在行为和思想上之间的剧烈冲突是小说中所没有体现的。小说中从来都把这个女人描述成一腔热情毫不犹豫附属为作家的形象,但是电影中更注重对这个女性形象较为丰满的表现。

第一次将自己的身心献给自己仰慕多年的男人之后,小说中这样描写,“我听见你的呼吸,贴着你的身子,感到自己挨你那么近,在黑暗中流出了幸福的泪水”,而电影里欢好之后,她细细地观看着他,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满心欢喜地将自己埋头到枕头中,尽情享受着这梦想成真的美好时刻。这两者给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很明显后者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充满了感恩感激,为自己终于有这样一个机会感到感恩;而电影中则是一个自我意识独立的女性达成了梦想以后的满足,她的人格更趋于完整。这依旧是男权意识和女权意识的两种体现。

小说中仔细地描述了主人公未婚先孕以及生产所受的颠沛流离苦痛折磨,“我不愿意向我母亲要钱——我就把身边所有的那点首饰卖掉,这样才勉强维持了分娩前那段时间的生活。分娩前一个星期,一个洗衣女工从柜子里偷走了我剩下的最后几枚克朗,为此我只得进了一家妇产医院……想到那间塞得满满的、水气腾腾的,充满了呻吟、狂笑和惨叫的产房,那间宰割羞耻心的屠宰场,我就是在那儿遭的罪”,而电影里却只是用一个渔船和苍凉的夕阳的画面直接一笔带过。电影中对于女主人公后期的身份也做了改动,把她从一个卖淫者变成了一个交际花,这两者虽然看似相同其实存在本质区别,交际花比卖淫者的风尘气要少很多,并且比卖淫也高级一些,观众接受起来也不会太困难。电影对于女主人公在风尘打滚中受苦的经历也是一笔带过,女主人公后来一出现就是众人簇拥备受呵护,电影的详略充分反映了作为导演,生子和沦落风尘对这个女人的一生来说应该都是非常重要的事,导演的一笔带过不仅是因为电影时长需要调控,更深层的原因是这两件事的细致描绘对于女主人公其实是非常残忍的,这种破碎由茨威格写出来可以更加完整地表达这个女人对作家的爱,而这种破碎在同样是女性的徐静蕾来说叙说起来则会显得很残忍,作为导演她是不应该把这么重要的事件一笔带过的,可是作为一个女性她却又无法让这么残忍的画面重现。

小说中和电影中都提到有非常杰出优秀的男子像女主人公求婚,相同的是女主人公都拒绝了,不同的是原著中向女人求婚的是老鳏夫伯爵,电影中变成了年轻的英俊军官。这一个细节降低了故事的合理性,但是却更大程度上表现了女主人公为了作家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小说中在写女主人公拒绝了别的男人对自己的爱情的时候这样描写自己的心理,“由于他们的爱情得不到回报而对他们深表同情,这使我想起自己的命运,而内心常常感到深受震动”,这里面是丝毫看不出轻蔑和怨怼的,只有满满的自责。而电影中女主人公拒绝了军官求婚后多加了一句台词,“男人嘛,都觉得,我这样的爱上你了很了不起,不用理他”,这句话讽刺意味极其浓重,表达出的主人公的尖锐和戾气和小说中茨威格笔下完全依附于男性的女主人公非常不同,电影中对男性有着本能的怨气和谴责,这是小说中丝毫体会不到的。

总的来说,造成电影的改动原因很多,其实占最大比例的是中西文化差异,以及叙述者叙述立场的不同,还有本身表达载体的不同。然而不得不说,跨越文化跨越国界的电影改编是比较难以取得成功的。

浅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与原著比较 一陌生女人的来信全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3002.html

更多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评 斯蒂芬.茨威格

爱是一个人的事,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所以,我爱你,这是我自己的事,与你无关。——《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说,——我爱你,你是我的一生,而你,却对我一无所知。——默默的,默默的,去爱一个人吗?当她一头撞进了他的怀中

在大唐秦王陵拍的电影《一个老汉三个贼》 大唐秦王

在大唐秦王陵拍的电影《一个老汉三个贼》央视六频道播出在《一个老汉三个贼》剧组,不少人都讲着一口流利的宝鸡方言,这支队伍号称“宝鸡军团”。电影制片人张旭辉是从宝鸡市走出去的电视人,他投拍的电影《杨文洲》、《国宝迷踪》、

再看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作文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是张艺谋1998年拍摄的反映中国乡村教育现状的影片。这部电影纯朴,自然,简单,情节感人,在播出后广受好评。作为国产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在国际上也引起广泛好评,获得了一系列大奖。这样的殊荣对国产影片来说

《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一个精神病医生的手记

《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第1节作者: 秋水1921日期:2012-4-29 12:01:00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第一卷 第六章江梅已经听不明白老王那苍老嘶哑的声音究竟是在自言自语,还是在对她说话,只感觉胃中像是有一堆蟑螂在蠕动,想吐却又吐不出来,这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这样上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教材里的作文课总还是要上的,记录下来,大家如果能用上,我会很高兴。就是比较长,让大家受累。生动,也有实效——《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这样上蒋军晶蒋:同学们,蒋老师自己班里有一个孩子也非常怕写作文。而且他还有一个特点。什么特点呢?我把它

声明:《浅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与原著比较 一陌生女人的来信全文》为网友清新无极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