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头悬梁锥刺股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头悬梁锥刺股

  《画外音》《三字经》在明确了学习的态度之后开始向我们介绍几个古人苦读求学的故事以激励后来学者的斗志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这其中就提到了一些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成语,比如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头悬梁锥刺股经常被人们作为刻苦学习的榜样而广为传诵,可对于悬梁刺股的主人公却知之甚少。那么悬梁刺股讲述的是谁的故事呢?在现代社会发愤读书是必要的但勤奋一定要用这种毁伤肢体的方式来彰显吗?对于悬梁刺股这种极端的行为我们又该怎样看待?《三字经》中所提到的这些古人的励志故事对于今天的现代人还能否适用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正文》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股。这里边有两个故事,头悬梁是汉代孙敬的故事,当然这里的头是指头发的意思,不是说把自己脑袋给吊在梁上那一不小心不给勒死了,他是头发吊在梁上。他为了刻苦学习用绳子绑住自己的头发然后系在梁上以防瞌睡,一旦自己读书累了疲倦了想睡觉时头这么一点头发被拉一下,一疼就被惊醒,这样就可提醒自己继续学习。《汉书》里这么讲,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强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就讲到孙敬这个人太喜欢学习不愿浪费一丝一毫的光阴就采取了这个貌似极端的办法。而孙敬正是通过这样的苦学后来成为了当时的大儒,成为汉朝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彼不教,自勤苦”这句话是讲悬梁刺股的这位人物并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或说没人用一种强迫的教育方式去迫使他这么做但他自己非常自觉的,觉得自己要刻苦要勤奋。勤不仅能够补拙更能使一个人完善,需要先飞的往往并不仅仅是笨鸟,先飞的往往也是更聪明的鸟。

  《画外音》悬梁刺股一直被作为刻苦学习的榜样,汉代的孙敬凭借“头悬梁”的苦读精神最终成为知名大儒。那《三字经》中所提到的“锥刺股”讲述的又是谁的故事?

  《正文》锥刺股的故事是将战国时代著名的谋士纵横家苏秦的故事。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期的韩国人,著名的纵横家。和另外一个纵横家叫张仪的齐名。当时的人怎么来形容苏秦这个人?来形容他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力呢?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像苏秦这样的人只要一发怒一不高兴的话整个天下都觉得恐惧,而只要他不出门老老实实地在家待着天下就觉得没什么大事。以这样一个个人留给整个社会当时的人们这样强烈的印象,大家想想这是个什么人物?苏秦出生农家,是个农家子弟,但从小立志发奋苦学。苏秦曾很想有所作为,曾去求见周天子,但是没有门路。你一个农家子弟你想看到天子哪有那么容易 呢,所以一气之下就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当时的中国分成好多国家,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很多人就在各国之间来回游动。但苏秦东奔西颠历尽千辛万苦在外边奔波了好几年却没谋得一官半职。后来钱也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怎么办?垂头丧气回家了。家里人看到苏秦什么样子呢?拖着一双破草鞋挑着一副破担子,担子里面一堆破烂货,非常狼狈地回来了。苏秦的父母就把他恶狠狠骂了一顿,你这几年不老老实实待着,你在家里干点农活也好,东跑西颠。而他的妻子看到他回来还坐在织布机上织布看都不看他一眼。苏秦饿得不得了一看老爸老妈骂自己一顿一看自己太太又不理自己,就哀求嫂子能不能做顿饭给我吃,饿死了。嫂子理也不理他扭头就走。苏秦受到了巨大的刺激从此决定争气。他总结了自己为什么失败为什么不能成功的道理,发现自己读书不够知识的积累不够所以他发奋读书天天到深夜。这样连续的苦读要消耗很大的体力所以他会觉得疲倦。每当又累又困时苏秦就拿一个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这就是锥刺股。一扎大腿当然疼嘛一疼又清醒过来就接着读下去。这样锥刺股刺了多久呢?一年多时间连续苦读,当他觉得自己的学养自己的知识有所把握时重新离家出游。到了秦国不被所用还是没有成功,但他正好遇见当时的燕昭王广招贤士就去了燕国。凭借自己锥刺股得来的这种知识得到了燕昭王的信任。苏秦认为燕国如果要报齐国之仇,因为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关系很复杂,燕国和齐国有仇,必须先向齐国低头,因为你现在打不过齐国所以你应先向齐国表示屈服深深隐藏自己复仇的愿望赢得时间让燕国重新振兴,这是一方面。还要鼓动齐国不断地进攻别的国家防止齐国一心一意对燕国,又可以削弱齐国的国力。这时苏秦就跑到秦国说服秦国去伐宋去打宋国。公元前285年苏秦到了齐国挑拨齐国和赵国之间的关系,这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经常用的一个手段,离间挑拨在当时被视为一门技术,挑拨离间是专门的技能,有学派的。他取得了齐愍王的信任被任命为齐相居然到齐国当了相国。纵横家虽然挑拨虽然离间但纵横家是有底线的,不是像我们现在认为纵横家没有底线所以苏秦心里依然忠于最早对他有知遇之恩的燕国,他依然为燕国在谋划站在燕国的立场上。齐愍王不知真相啊哪知道自己的相国心里装的是燕国,所以任命苏秦率军抵抗燕军。而当齐国和燕国交战时苏秦有意使齐国战败,齐国一下子损失了五万人。这一点放在今天不大好理解,因为苏秦在燕国并没有官职而在齐国已是宰相,但他依然记着自己的故主而且他通过各种手段各种谋略让齐国的君臣不合百姓离心,为后来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攻破齐国创造了条件。之后苏秦又说服赵国联合韩国、魏国、齐国、楚国、燕国攻打秦国,于是六国达成了一个联合的盟约,苏秦担任了纵约长,就是六国有一个合纵他担任指挥长。在那个时候出现了历史上仅见的一幕,苏秦取得什么样的成功啊?一人配六国相印,他一个人担任了战国七雄里面六个国家的宰相,所以他一个人拿着六颗相印。苏秦取得了这样的成功,秦国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吓坏了,被苏秦搞成功了。此后15年秦兵不敢再向函谷关以内进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苏秦一个人用锥刺股的方法刻苦学习,以一人之力实际上延缓了秦朝灭六国,延缓了秦朝发展的历史进程,这当然是了不起的成就很大的一个成就。

  《三字经》讲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告诉我们是一种精神,我们今天当然没有必要也不应提倡用毁伤肢体的方法来表示勤奋。但我想勤奋的精神永远是宝贵的。《三字经》在讲完了这两个故事后又回过来从历史当中寻找出两个典型事例来告诉我们,不管家境有多贫寒人都不应该放下学习不应该停止自己追求知识的脚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2491.html

更多阅读

教你怎么吃,自热方便米饭使用方法 方便米饭 热水加热

教你怎么吃,自热方便米饭使用方法——简介自热米饭怎么吃?自热米饭原理就是利用发热包遇水所产生的热气,将真空包装的白米饭加热,那么自热方便米饭究竟怎么热呢?今天小编来教您正确的使用方法,能让你吃到热气腾腾的米饭哦。教你怎么吃,自

? 原创 写给年少回不去的爱。 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续集

文/毛毛虫我从来没输过,到最终都赢不了一个人。第一次的认真,到最后都等不到两个人。我以为多一点的付出,可以换来多一点在乎。我不是一定要你回来。绕一圈才发现 —— 错的是世界因你而转动,对的是寂寞要自己负责。你的不在乎,决定了我

名句人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014-05-03 17:58:12)作者: 贯明唐诗《出塞》中的意境。(网络图片)如果说唐诗是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盛唐的边塞诗则是精华之中的精华。每首边塞诗都是意境高远,格调雄浑、豪壮,气质磅礴,激荡人心。王昌龄是著名的盛唐边塞诗人

声明:《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头悬梁锥刺股》为网友习之孤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