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学经典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国学热的兴起,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到了国学。所谓的国学经典就是指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称,而学习就是主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经过内化获得经验而外化为行为的活动,它包括了主体、客体、学习活动的结果三个要素。

作为学习国学经典的一种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早已深入人心。“精华”与“糟粕”不能简单机械地划分,而应以我们现在的生存和发展为标准,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尊重传统多元包容”作为我们学习国学经典的两种态度各有其优点,我们更青睐于前者,原因有三。

首先,从学习的主体来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治学所应持有的态度。正如毛主席所说,国学经典如同食物,“尊重传统多元包容”就像将食物放入嘴里,但还远远不够,还必须经过口腔的咀嚼、肠胃的运动,吸收其精华,排泄其糟粕,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我们说“取”,是要将国学经典中符合时代需要的东西加以利用,我们说“去”是将暂不需要的内容加以批判地继承。古人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的作用,简而言之就是更有利于作为学习主体的我们吸收国学经典中的精髓。

其次,从学习的客体来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有利于国学经典发挥出作用。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所以学习不可以仅仅停留在“包容”的层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冲破了“包容”的限制,将国学经典看成一个有生命的物体加以继承。 在“精华”与“糟粕”的衡量中开动脑筋,反复思索;在成果的运用中总结得失,不断发扬。简而言之就是更有利于作为客体的国学经典外化为成果。

学习国学经典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三,从学习的行为结果来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了国学经典和社会的协同发展。是不断的扬长避短,综合创新才使得国学散发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国学经典冲破了“包容”的桎梏,冲破了书本的条框,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事物,这本身就是对国学最好的传承。古人的智慧,我们加以利用;古人的错误,我们总结借鉴。通过取舍,通过思索,国学造福了社会,社会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学,如此相得益彰,我们何乐不为。

我们学习国学经典的核心,是要立足于当代中国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清醒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并在今后的发展中自强不息,扬长避短,才能充分体现出国学经典的价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2435.html

更多阅读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之《大学全译》全本 二 国学四书五经

6【原文】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国培”2014 经典诵读培训心得郝红梅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国培”(2014)经典诵读培训心得我很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培训学习机会的机会,使我有幸在河南师范大学参加经典诵读培训。这次培训时间为期十天,共计八十学时。能亲耳聆听宋为民,蒋占峰、刘楠、薛瑞萍等专家、教授的讲座,并与他们零距离的接

国学经典名句148则:句句经典

让您有“文化”的国学经典名句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6、天

转载 收藏中州古籍出版社《国学经典》 中州古籍出版社怎么样

原文地址:收藏中州古籍出版社《国学经典》作者:海涌波涛《国学经典》丛书四十种自2007年陆续面市以来,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丛书多次重印。为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使国学精神更滋润现代人的心灵,我社继续推出《国学经典》第二辑四十种。全书

国学经典故事 关于国学经典的故事

120个国学经典故事(教育孩子的经典故事)√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

声明:《学习国学经典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网友摆逼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