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学校就果断停了课,而最终的考试被安排在了七月,期间二十天左右的时间便都是所谓的复习时间了。我甚是不喜这样的安排,觉着这是学校变相的在教学上偷工减料,在经济上剥削学生。不过,尽管牢骚满腹可还是要去接受和适应的。这样,读书便成了绝好的消磨时间的方式,我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邂逅《山南水北》的。
《山南水北》是韩少功先生的散文集,据介绍这本集子先后被译成多国语言,还获过很多奖项。其实我看书并不在乎这本书名声有多大,是不是名著,又或者获得过多少奖项,我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这本书是否对我的胃口。貌似很抽象,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一种主管的感受。我一直觉得听从老师的推荐去看一些名著,或者根据网上亦或书店所谓的畅销书排行榜去买一些书都太过功利和盲目了。当然,有一个事实不能否认,这类图书中确实存在一些精品,不过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现实:人类发展至今,书何其多也,而人的精力却是有限的。与其读一些我们并不是十分感兴趣的书,虽然这些书可以使得我们迎合潮流,多一些茶余饭后标榜自己的谈资,还不如跟随自己的喜好,形成自我的读书的个性。说了这么多,我无非就是想说明我读《山南水北》,纯粹是这本书对了我的胃口。
《山南水北》这本书记述了作者在乡下生活的一段经历,其中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当地的一些传说,风土人情等等,几乎是无所不包,详细展示了一幅乡村画卷,也同时折射出作者及其家人对乡村的喜爱。我也是一个生在乡村长在乡村的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可是我发觉我所熟识的乡村和作者笔下的乡村存在这很大的差异。中国 幅员辽阔,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方言尚有那么多种,差异就在所难免了。然而共性还是很突出的,不管什么地方的乡村都有着淳朴的共性,并且这种特质越是往山区越是明显。这不禁让我得出这样的结论,淳朴是和文化落后紧紧相连的,乡村的人们因为无知所以有所畏惧,因为畏惧才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城市人呢,他们恰恰相反,他们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自认为自己知道的很多,于是便越发的现实,百无禁忌,只要是能赚钱的就都是可以做的。这样看来任何事情都具有其两面性,文化的进步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悲哀。
我是热衷于乡村的生活的,十几年乡下的生活已经让我形成了一种乐于被自然包容,无拘无束,随性而为的性情。我无法想象:终日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一二十年过去了还不知道楼上楼下住的是谁,夜晚再也见不到满天的繁星,四季变化的唯有气温这样的生活不也太恐怖了点吗。因此我渴望生活在乡下,可能不是我自己的故乡,可能是一个比我的故乡还要落后的地方,可是我并不介意。我知道我所追求的,我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的满足,至于肉体吗,只要可以温饱就好了,过了就是奢侈。而在人类的历史上,奢侈是永无止地的,它只会让人变得更贪婪。我还一直希冀可以在农村遇见真的爱情,遇见一个如汪曾祺小说《受戒》中那般充满灵性的女孩。这种女孩委婉而又狡黠,热爱生活而又耽于幻想,虽然可能学识不是很高,可是她却有着向上的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