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上市的万科A,如今的复权股价已高达千元。
在资本市场上,有这样一群神秘的自然人。他们不是机构,却资金雄厚;他们“眼光独特”,因为手中的股票常常是翻N番上涨……这群不为公众所知的“超级散户”,频频依靠股票二级市场投资积累惊人财富。套牢千万散户的资本市场,为何独独对他们网开一面?从今天起,我们陆续为您讲述几位传奇人物的生财之道。
投资一只股票并牢牢持有17年多,这件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到的事情,A股市场上最富有的散户刘元生做到了。
在A股个人股东市值排行榜上,苏宁电器的第三大股东陈金凤和万科A的第三大股东刘元生分别以29.3亿元和16.29亿元居个人股东前两名。不过,江苏女首富陈金凤曾为苏宁电器创业元老,与苏宁电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真正的最大个人股东,或者说是A股最富有的“散户”,大家公认是万科A的刘元生。
万科复权股价高达千元
“浮华过后,真金始现。”这句话用在刘元生投资万科A的身上最为贴切。1991年1月29日,万科A以14.58元的价格挂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为深市最早期的“老八股”之一。17年过去了,如今万科A复权股价已高达千元,而刘元生就是这样一直持有到今天。
据《提问万科》一书介绍,刘元生是香港商人,早在王石创建万科前,他们就已经是商业合作伙伴。王石做录像机生意时,就是由刘元生的香港仁达国际有限公司供应日本货源,两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1988年 12月末,万科共发行2800万股,每股1元。当时,万科的净资产只有1324万元。为了推销股票,王石亲自带队上街,在深圳的闹市区摆摊设点,有几次甚至跑到菜市场里和大白菜摆在一起叫卖。刘元生闻讯后,出于兄弟义气,慷慨解囊认购360万股。
1992年后,万科热衷于股权投资,刘元生也积极响应,参与万科在天津、东北等项目投资。目前,刘元生住在加拿大,但仍跟王石保持着密切联系,万科经营管理的很多重大决策都会征求刘元生的意见。
17年投资增长400倍
资料显示,1992年刘元生持有万科A370.76万股。以后,随着万科A送股、配股,加上刘元生通过二级市场增持的部分,他拥有的万科A逐年增加:1993年为504.39万股,1995年为767万股,2004年为3767.94万股,2006年为5844.63万股。如今,刘元生持有万科A8251.07万股,位居第三大流通股股东,如果以上周五的收盘价计算,其持股市值高达16.29亿元。
刘元生现在持有的万科A股票数量不仅远远超过万科董事长王石的99.38万股、总经理郁亮的27.71万股,而且超过了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万科企业工会委员会、中国平安保险各自的持有量。据悉,刘元生对万科A的累计投资为400余万港元,而经过长达17年的投资,当初的400余万港元如今已变成16.29亿元的股票市值。
17年投资增长400倍!刘元生如今成为A股市场上最富有的散户。这一投资增幅远超股神巴菲特,因为巴菲特最骄人的业绩是持有《华盛顿邮报》股票30年,股票增值128倍。
------------------------------------------------------------------------------------------------
作者: 一只花蛤 | 来源: 一只花蛤的博客
让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刘元生如果卖出万科,那将如何?
刘元生如果卖出万科,那么现在他拥有现金在30亿元以上。因为在2007年11月,万科A最高价为40.78元,那时刘元生总共持有8251.07万股万科A股票,以最高价40.78元计,市值在33.43亿元。只要他选择在37元附近全部卖出,就可以坐拥30亿元左右的现金。但是刘元生并没有这样做,他依然坚定地持有。到2008年9月26日,万科A的收盘价为6.53元。虽然经过6月份的一次转增,刘元生持有13379.12万股万科A股票,但市值仅为8.68亿元,减少了24.75亿元,缩水70%以上。24.75亿,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以此按现有价格再次买入万科A股票,则可以买到3.7亿股。而如果以30亿元再次买入万科A股票,则可以买到4.5亿股,相当于控股万科A4%的股权。当然,这一切都是假设,但无论如何,选择卖出确实获利丰厚,其财富不可想象。这样就引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如果刘元生卖出股票,他可以得到30亿元现金;而如果他不卖,则将面对24亿元的缩水,事实上他现在正在面对着,这也是目前许多人一直高度关注的难题。
不少人一直认为价值投资并非长期持有,从逻辑的角度考虑,这是正确的。因为一个企业在发展中,必须经历由盛而衰的过程,这也是绝大多数企业的最终命运,基业长青的企业毕竟凤毛麟角,因此如果准备长期持有,那将是非常慎重的事情。但是有些人,比如沃伦·巴菲特,他之所以愿意长期,甚至无限期地持有,其一是他以买入企业的思考方式持有股票的,其二是因为他买入的企业能够为他的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最后一个是因为他自己本身既是公司的老总,又是下属公司的董事,参与企业的管理,很清楚自己公司及其下属企业运营的状况,所以即使其股票严重高估他也无动于衷。当年他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一度达到8万美元一股,后来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又跌回4万美元一股,使得巴菲特的市值坐了一次过山车,缩水在40%以上,但是从长期持有的角度上看,这并无碍他成为世界首富。
当然,刘元生既不是万科老总,也没有参与公司管理,仅仅因为王石这位朋友让他“认购”了万科股票,他便持有到今天。我想其中刘元生也必定忍受许多常人不可想象的痛苦与煎熬。看起来,刘元生如果要进一步成为中国的巴菲特,他就必须继续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特别是数额巨大的缩水。也许他从不在乎,但实际上他已经默默“忍受”了整整18年了,如果他没有“忍受”18年,他是不可能将400万演绎到今天这个奇迹的。当初他动用400万港元认购了万科360万股,1992年变成370.76万股,以后随着万科送股配股,加上他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拥有的万科A的股票逐年增加。1993年为503.29万股,1995年为767万股,2004年为3767.94万股,2006年为5827.63万股,2007年8251.07万股,2008年超过1.33亿股。目前,刘元生持有的股票数量,不仅远远超过万科董事长王石和总经理郁亮的持有量,而且超过了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万科企业工会委员会、基金保险等各自的持有量,现在刘元生是万科最大的个人股东。
刘元生有今天的成就,最大的原因就是把自己当作企业的所有者,然后长期持有,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当然,长期持有的前提必须是优秀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北京天益泰德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史军说得好:“如果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一个季度,你对持有股票未来的可能回报进行衡量,结果是满意的,那就继续拿着它;如果一直没问题,那又何必是10年?”如果不是这样,那么长期持有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我想,如果刘元生卖出万科股票,他确实可以坐拥30亿,但是他的财富可能也就到此戛然而止了;而如果他继续长期持有,虽然今天他缩水了24亿,但若干年后,谁敢说他的财富不会增值到百亿呢?其实股票一时的涨跌并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当我们买入一家企业的股票,就意味着买到它的资产,而有时这些资产所产生的收益可能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