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残疾又被称为智力落后、智力障碍、智力低下或弱智等等。
我国对智力残疾的定义是: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
智力残疾儿童是指在生长发育时期(18岁以前),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困难的儿童。可见判断一个儿童是不是智力残疾,必须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智力,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年龄,三者缺一不可。
智力:智力程度可以通过智商来表示。智力残疾儿童的智商必须是在进行个别智力测验的得分低于平均值的两个标准差或者智力测验结果的百分等级在3以下。
一般人的平均值智力水平是100,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标准差是15,如果用这个量表测得某儿童的智商低于70,或者智力测验所得智商与同龄儿童相比,不如97%的同龄儿童,就可以怀疑这个儿童智力残疾。
社会适应能力: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判断,要依靠社会适应行为测验。如果儿童的智商在70以下,他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困难,才能认为这个儿童是智力残疾。否则即使儿童的智商低于70,而社会适应能力是正常的,那么就不应该认为这个儿童是智力残疾。
年龄:发病年龄在儿童身心发展阶段,即18岁以下,根据其发病的年龄特点,可以将成人以后大脑损伤或老年以后大脑萎缩等原因造成的智力缺损区别开来。
原因
造成智力残疾的的原因很多,先天性因素:怀孕和产期因素、遗传因素、母亲疾病、母体营养不良、不良理化因素(抽烟、喝酒、吸毒);分娩期间致残因素:产伤、新生儿颅内出血、接生时意外事故、脑膜炎、脑积水;社会因素:近亲结婚、父母一方低智力,恶劣环境和恶劣的教育条件会使孩子智力落后,环境污染、缺碘等也造成智力残疾。
儿童智力障碍的分级
按照智商分数和社会适应障碍程度两个基本指标将儿童智力障碍分为四个等级。
①轻度智力障碍
智商70~55分(以韦氏智力测验为例,下同),同时具有轻度的社会适应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他们可以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交往能力.具有简单的阅读和应用写作能力(如写留言条、请假条、简单的应用文书等),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简单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②中度智力障碍
智商55~40分,同时具有中度的社会适应障碍。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完成部分简单的家务劳动,在基本生活方面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一般较早被发现,并在3岁前后被确诊,可以及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在康复站或学前特殊教育班接受学前教育,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在特殊教育学校或班级接受以适应日常生活为主的功能性教育,能够认识常见的文字和进行简单的计算。少数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一定的特殊能力,如音乐能力,在专门训练下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部分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可能存在语言方面的沟通问题或行为问题,可以借助于康复训练和行为支持得到显著改善。经过一定的职业训练,在适当的支持下,他们可以在专门的工作岗位或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下从事生产劳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周围人建立友谊和信任的关系。
③重度智力障碍
智商40~25分,同时具有严重的社会适应障碍。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常在出生后不久被确诊,应当对其积极进行早期干预与训练。对他们的训练主要集中在生活自理、简单语言沟通和人际交往方面。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功能会得到显著的改善,独立生活能力得到增强;也可以为他们安排休闲活动或力所能及的劳动,充实他们的日常生活。为改善他们的日常社会生活,可以依据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生活的具体环境,评估他们在特定环境中的生活状}兑,为他们制定在这一特定生活环境中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并适当地改变环境,使用辅助工具,帮助他们实现基本的生活功能,参与社区生活,使他们生活得愉快和幸福。
④极重度智力障碍
智商在25分以下,同时存在极为严重的社会适应障碍。极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基本没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常常伴随着多重障碍,包括运动障碍、日常生活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和心理方面的疾病等,需要得到长期持续的支持和帮助,但他们也具有一定的潜能。他们可以接受一定的康复训练和必要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活自理状态,表达需求和情感等。可以为极重度智力障碍儿童提供各种行为支持和身体协助,让其感觉到周围人对他们的关心、尊重,让他们愉快地生活。
目前国际上对智力障碍采取了一种新的、根据支持程度进行的分类,将智力障碍分为需要间歇性支持、有限支持、广泛支持和全面支持四类。新的分类方法为智力障碍儿童的康复提供了新思路,可以通过建立支持系统为智力障碍儿童的康复带来新的途径和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康复训练和康复服务的效果,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弱智儿童的早期行为表现
我们先谈儿童指多大年龄的人。在儿童心理学里,儿童的年龄段很长,从初生至十七八岁都属于儿童,而且根据心理发展的特点,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初生至1岁)、婴儿期(1至3岁)、学前期或幼儿期(3至6岁)、学龄初期(6至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2至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5至18岁)。 由于弱智儿童和弱智儿童的表现不完全相同,所以我们分年龄段来谈不同年龄段弱智者的心理、行为特点: 轻度弱智 这部分人一般脑子本身没有损伤,只是功能有障碍。 婴幼儿期:在初生至1岁左右往往难以发现有什么问题,只是到了儿童会走路(十三四个月)、会说几个字(1岁半)的年龄,他不会走,不会说,家长才对孩子怀疑起来:他是不是智力有什么问题啊?由于智力正常儿童也有一些发展较迟的情况,所以家长往往抱有侥幸心理,希望他们不过是“迟长儿”,以后会赶上来的。可是,时间长了,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差,抽象能力、数概念难以学会等障碍,就表现出来了。 学龄期:在这一阶段问题逐渐明显。视、听虽然正常,但观察力差,事物细微的特点或细小的变化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语文一般无大障碍,口齿清楚,能表达自己简单的思想。机械记忆较好,多次重复的学习内容可以记忆长久,思维能力差,缺乏逻辑性,数概念难以学会。情绪正常,有的胆小,有的鲁猛,与正常儿童基本无异,缺乏意志力,不能主动设法克服困难。有简单的是非概念。经过特殊教育,他们可以学会简单技能,知识面可以达到小学五六年级水平,数算能力只能达到一二年级水平。 中度弱智 这部分与前者不同,他们大多数有脑损伤和其它神经障碍,脑功能也有问题 。 婴幼儿期:出生后,即有表现,反应迟缓,一般同龄儿童在生活中自然学会的一些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坐盆大小便、自己穿脱简单衣服等),他们却要专门训练才能掌握。这类儿童运动(主要是坐和走路)的发展比同龄儿童晚两三年,语言(主要是说话)的发展比同龄儿童更晚。有的中度弱智的幼儿到五六岁连一个字还不会说。学习能力也很差,注意力不集中,有机械记忆能力,但比较轻度智儿童要多一些重复,才能记住学习内容,遗忘很快,往往几天不复习的知识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学龄期:基本上动作已没有什么问题了,也可以讲几个字或极简单的句子。但抽象概念很差,颜色或形状很难学会。数概念只停留在用实物数数,用实物计算(10以内加减法)的水平,不懂得如何做应用题,想象力很差,与人交往基本可以,知道躲避危险,上学知道回家的路线,自己能回家。经过五六年的特殊教育可以学会一些简单技能,知识面可达到三四年级水平,数概念只有一年级水平。 重度弱智 这部分有一定的脑损伤,脑功能障碍严重。 婴幼儿期:出生后动作发展严重落后,很多这类儿童还不会走,需经长期训练才会走,但步态不佳。语言严重落后,往往只能用手势、声音(如嗯嗯、哦哦)与人交往,在极严格训练情况下才能学会自己吃东西,大小便有表示(要人帮忙 ),穿脱极简单衣物。 学龄期:经过严格训练可以学会讲几个字或极简单的句子,能学会遵守卫生习惯,能与他人作简单交往,不能参加劳动。他们当中偏重度的一部分儿童,可以入培智学校学习,但成绩是差的。 深重度落后 这部分人有严重的脑损伤,脑功能障碍严重。 婴幼儿期:一出世即可发现总是,无控制运动的意识,无语言,听不懂命令,即使在严格训练下,也不能达到生活自理,完全需要照顾。 学龄期:完全不能学习知识和技能。经过严格训练可以按指示动一下手、脚,但无明显意识,只是一些条件反射而已。 弱智儿童是否都“带相儿”?哪些弱智儿童“带相儿”? “带相儿”是指容貌异常,或者说“丑”。弱智儿童约大多数不带相儿,从容貌上很难辨别,有的弱智儿童还很漂亮。不过,他们也有和正常儿童不同的地方,主要是眼神迟滞、动作笨拙、反应迟缓,常常有一种茫然若失的样子看着周围的人或物。当然,他们一开口说话(或根本不会说话),一做事情,落后的表现就更加明显了。 在弱智儿童中也有“带相儿”的,主要是先无愚型,也称唐氏综合征、21三体症(第21对染色体不是两个,而是三个)、伸舌样痴呆等。这类儿童在容貌上最大的特点是:头颅呈方型,眼向外斜吊,眼距宽,耳廓小、鼻塌,舌头稍大,舌面上有深的裂纹往往拖在嘴外,颚高,牙齿尖小,手指往往只有两节,50%是通关手,大脚趾与其它四指中间距离宽等。 另外有一种“带相儿”的弱智儿童是苯丙酮尿症。这类儿童毛发淡,常常被称作“金发碧眼”。但是,他们五官端正,有的还很漂亮,其缺陷往往容易被忽视。 其他如小头畸形、大头畸形、头颅异常、肢体畸形等,则是缺陷儿童。他们往往也是智力落后的,但严格地说属于容貌异常。 |
智力障碍早知道
孩子生下来以后从不哭闹,吃吃睡睡,很少给你添麻烦,你不要以为这孩子很“乖”,其实,这孩子可能有智力方面的问题。这种“乖”的表现是因为他们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注意力和反应能力较差的缘故。由于家长们 的误解,致使这些孩子的智力问题没有及时被发现,得不到早期的训练,很多孩子直到上学后出现了学习困难,才知道这孩子智力发育迟滞。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用训练来提高孩子智力的方法则越来越难以奏效。所以早期观察孩子的智力发育情况非常重要。
婴幼儿智力障碍的行为表现主要有:
1. 很晚才出现微笑。正常婴儿2-3个月会微笑。
2. 视觉功能发育不良,不注意注视周围人和事物,眼神不会跟踪亮光或物体。
3. 对声音或声响缺乏反应。
4. 咀嚼晚,喂养困难,当给固体食物时,易出现吞咽障碍和呕吐。
5. 会走路后两脚依然相互乱撞,到2-3岁仍有这种现象。
6. 正常孩子在3-4个月时,经常躺在床上看自己的双手。但智力低下的孩子在6个月后持续有这样的行为。
7.正常孩子在6-12个月后,经常将东西放进嘴里,当手的动作比较熟练时,就不再用嘴。但智力发育落后的孩子用嘴的动作持续到很晚,有时到2-3岁还把玩具放进嘴里。
8. 正常孩子在15-16个月后就不再把东西随地乱丢,而发育迟缓的孩子持续的时间要长。
9. 正常孩子在1岁时停止淌口水,有缺陷的孩子持续时间要长。
10. 在清醒时,智力低下孩子有磨牙动作,而正常孩子没有。
11.智力低下的孩子有时需要反复或持续刺激后才引起啼哭,哭时经常发出喉音,有时哭声尖锐或尖叫,有时哭声无力。正常孩子的哭声常有音调变化。
12. 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或兴趣短暂、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是智力低下儿童的重要特点。
13. 智力低下儿童多表现为多睡和无目的地多动。
除了观察上述行为以外,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心理医生可以用心理测验的方法来测查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家长应该常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同龄孩子比较,不要自以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或寄希望于他们长大会聪明。发现了问题,仍忌讳求医,这样会耽误孩子最佳训练时间,造成终身遗憾。
智力障碍的临床表现
一般依据IQ、适应性行为缺陷将MR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级。
1.轻度MR精神病学又称愚笨。IQ为50~70,适应性行为轻度缺陷。早年发育较正常儿略迟缓,且不象正常儿那样活泼,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做事或循规蹈距,或动作粗暴。言语发育略迟,抽象性词汇掌握少。分析能力差,认识问题肤浅。学习成绩较一般儿童差,能背诵课文,但不能正确运用,算术应用题完成困难。通过特殊教育可获得实践技巧和实用的阅读及广告牌能力。长大后可作一般性家务劳动和简单的具体工作。遇事缺乏主见,依赖性强,不善于应付外界的变化,易受他人的影响和支配。能在指导下适应社会。
2.中度MR又称愚鲁。IQ为35~49,适应性行为中度缺陷。整个发育较正常儿迟缓。语言功能发育不全,吐词不清,词汇盆乏,只能进行简单的具体思维,抽象概念不易建立。对周围环境辨别能力差,只能认识事物的表面和片断现象。阅读和计算方面不能取得进步。经过长期教育和训练,可以学会简单的人际效,基本卫生习惯,安全习惯和简单的手工技巧。
3.重度MR又称痴愚。IQ为20~34,适应性行为重度缺陷。早年各方面发育迟缓。发音含糊,言语极少,自我表达能力极差。抽象概念缺乏,理解能力低下。情感幼稚。动作十分笨拙。有一定的防卫能力,能躲避明显的十分危险。经过系统的习惯训练,可养成简单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但生活需要他人照顾。长大以后,可在监督之下做些固定和最简单的体力劳动。
4.极重重MR又称白痴。IQ低于20,适应性行为极度缺陷。对周围一切不理解。缺乏语言功能,最多会喊“爸”、“妈”等,但并不能真正辨认爸妈,常为无意识的嚎叫。缺乏自我保护的本能,不知躲避明显的危险。情感反应原始。感觉和知觉明显减退。运动功能显著障碍,手脚不灵活或终生不能行走。常有多种残疾和癫痫反复发作。个人生活不能处理,多数早年夭折。幸存者对手脚的技巧训练可以有反应。
智力障碍的病因学
病因包括生物医学因素和社会心理文化原因。前者指脑在发育过程中(产前和围前期)接受到的各种不利因素,它们可使脑的发育不能达到应有水平,最终影响智力。后者指文化剥夺、教养不当、感觉剥夺等因素可使后天信息输入不足或不适当,从而影响智力水平。依据WHO1985年分类法和全国协作组的调查结果,病因分为以下类型。
1.感染、中毒占12.3%。感染指出生前、后的脑部感染,如风疹、巨细胞病毒、弓形体、单纯疱疹病毒及其他多种病毒感染。中毒包括高胆红素血症、毒血症、铅中毒、酒精中毒以及长期服用过量的苯妥英钠或苯巴比妥等药物。
2.脑的机械损伤和缺氧占19.6%。出生前、后及分娩时都可因物理或机械因素造成脑损伤,如产伤、颅脑外伤。围产期或生后缺血缺氧也可损害脑组织,如孕妇严重失血、贫血、心力衰竭、肺部疾患和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以及溺水、麻醉意外、癫痫持续发作后的脑缺氧。
3.代谢、营养和内分泌疾患占5.8%。体内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粘多糖、嘌呤等物质代谢出现障碍都可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及功能,如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生前、生后营养不足特别是蛋白质、铁等物质缺乏将会使胎儿、婴儿的脑细胞数目形成减少或功能低下。内分泌疾患也要影响智力发育,如甲状腺功能低下。
4.脑部大体疾病占0.7%。包括肿瘤、不明原因的变性疾病、神经皮肤综合征、脑血管病等。
5.脑的先天畸形或遗传性综合征占9.5%。先天畸形包括脑积水、水脑畸形、头小畸形、神经管闭合不全、脑的我发畸形等。遗传性综合征如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等。
6.染色体畸变占5.1%。染色体畸变包括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改变,如先天愚型、18三体综合征、C组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7.围产期其他因素占11.8%。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母亲营养疾病、妊高症等。
8.伴发于精神病如婴儿孤独症、儿童期精神分裂症。
9.社会心理因素占8.2%。此类患儿没有脑的器质性病变,主要由神经心理损害和感觉剥夺等不良环境因素造成,如严重缺乏早期合适刺激和教育。
10.特殊感官缺陷占5.1%。包括聋、哑、盲等特殊感官缺陷。
11.病因不明占21.9%。经过详细检查而找不到任何病因线索,即为病因不明。
成年智力残疾的相关知识
(一)成年智力残疾的概念
成年智力残疾一般是指成人(18周岁以后,包括18岁),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大脑出现器质性的损害,或者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障碍。也就是说,这些成人的智力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的平均智力发展水平,同时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障碍。
(二)康复基本知识
1.成年智力残疾人的危险隐患
与常人相比,成年智力残疾人对突然发生的事件,如地震、车祸或煤气泄漏、失火、重物撞击等意外情况反应迟钝,无自我保护意识,较易伤亡。智力障碍女青年易受骗上当,甚至发生早孕;智力障碍男青年易被骗,易被教唆做坏事等。
2.成年智力残疾人面临的社会问题
成年智力残疾人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社区接纳、就业安置和职业辅导等;包括如何相对独立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等;还包括将来适应工作变化、社会生活和医疗保障、晚年生活安置等重要内容。
3.社区康复训练的意义
(1)使成年智力残疾人建立自信心和产生工作愿望。了解、掌握一定的职业知识、技能和应有的态度,产生积极向往新的工作和生活的愿望。
(2)使成年智力残疾人建立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这是康复工作成功的基本保障。
(3)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对工作技能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掌握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和工作技能。
(4)使成年智力残疾人既能掌握技术,又能熟悉工作环境,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5)发现成年智力残疾人在职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发现成年智力残疾人对职业的适应情况,并就今后的职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4.成年智力残疾人的康复原则
(1)自立性原则。要将成年智力残疾人看成是富有生活潜力的、具有相当能力的人,尊重他们的内心愿望,帮助他们实现生活愿望,成为自立自强的人。
(2)个别化原则。为每一个成年智力残疾人建立个人档案,指导康复训练服务与康复评定。通过个别化原则对成年智力残疾人提供持续的、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服务。
(3)小步子、多重复的原则。将一个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小的学习任务,通过分步练习,重复练习,再综合训练,可以达到比较好的训练效果。
(4)功能性原则。借助于功能性,可以从广泛的角度去追求有效的康复效果。
(5)充分发挥潜能的原则。发现成年智力残疾人身上的闪光点,利用他们身上积极的一面进行训练,有助于扬长补短。
(6)参与性原则。让成年智力残疾人本人参与、家人参与和社区参与,使他们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担当起适合他们能力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