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外滩十三号(亚洲第一大钟/上海海关大楼)
多少年以来,这幢号称亚洲第一大钟的大楼应该是名副其实和举世闻名的。首先外滩由于有钟楼而方便了来往于黄浦江的船夫以外,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曾经是上海港口的象征。其优雅而洪亮的钟声曾经是方圆几公里居民的独特享受。
1864年清政府被迫于开埠后与日俱增的洋货和鸦片的管理需要,在上海老城外的现址设立了海关。关署是利用了一座现成的中国传统式木结构的房屋。此建筑在1853年曾经被受到太平天国影响的上海小刀会起义者占领,后来在小刀会退回老城厢时放火将房屋烧毁。一年半之后的1855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彻底失败后清政府开始修缮,1857年修复时大体恢复了原样。
然而,当时的中国海关实际上是被英、美、法三国领事馆参与的税务委员会所控制。同时,因为进出上海口岸的列强船只不断增加,原来的衙门式房屋已经不够使用。1891年拆除了旧屋,两年后的1893年建成了一座英国建筑师设计、浦东川沙匠人杨斯盛主持建造的三层砖木结构的英国哥特式洋楼。
现在的上海海关大楼是1925年大楼由英资建筑公和洋行设计,英国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的,位于上海市中山东一路十三号。1927年12月19日落成,占地面积5,722平方米,建筑面积32,680平方米。大楼分东西两部分,东部面对黄浦江,高八层。顶上有三层高的四面方形钟楼,总高十一层,78.2米。西部直达四川中路,为五层。大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观为希腊式新古典主义风格。东部外墙砌花岗石,西部一、二层亦以天然岩石砌就,形成基座,三至五层贴褐色面砖。大门前为4根希腊多立克式柱,柱上端为方形,雕刻花纹,内有六扇拉门,两侧以花岗石砌成石堡状。一、二层上均挑出檐口,六层上挑出更深,三至六层贯以石砌立柱。进门为海关大厅,贴金花纹的天然大理石往使人目眩,上面的平顶,也用五彩石膏拓花。近大门中央上有八角斗形穹顶,凹进部分的八面则有八幅历代帆船战舰图画,均以彩色小粒马赛克拼成,是精湛的工艺美术品。二、三层均较高,约五.六米,一至六楼的楼面都有大小不同的门厅,门为铜框嵌花格玻璃制成。大厅、门厅的地坪、楼梯、走廊都以马赛克铺砌。二至六楼各室皆铺柚木拼花地板;天花板则以石膏拓花涂金而成。
对于这座海关大楼来说,最著名的恐怕要算它那高耸的钟楼和大钟了。钟楼之高,当时可以俯瞰整个外滩及上海中心市区。 四周四个钟面,每面都用一百多块玻璃拼成,直径为5.3米,装有自动开关的电灯七十二盏,晚上通体明亮,斗大的数字在几公里之外也清晰可见。钟面上的紫铜长针长3.16米,重六十公斤;短针长2.5米;重三十六公斤。钟楼内有三个钟锤,最大的一个重二吨,另两个也重达一吨左右。钟的发条用的是一厘米粗的钢丝,长一百五十六米。每周开钟上发条三次,每次都要四人操作并且需要花一小时才能完成。机器房的楼上有一个大鸣钟、四个小鸣钟,每十五分钟,四口小钟就响起叮当之声,每一小时,一百三十五公斤重的大铜锤便敲击十几吨重的大鸣钟,发出雄壮浑厚的钟声,可持续十秒之久,几公里外都能听到。大钟仿英国伦敦国会大厦的款式制造,在英国制成后海运到上海组装,当时整整花了二千多两白银。是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大钟。
亚洲第一大钟表(上海海关大楼)的位置图
汉口路方向的海关大楼
亚洲第一大钟的雄姿,每半小时还是一首东方红、、、
正立面的3至6层
与汇丰银行的夹弄
大钟两侧的观景台
外国游客
铜门上的CUSTOM HOUSE(海关)标志
展示九点半的海关大钟
大厅天花板上的航海彩图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遗憾的是不允许游客进入参观。
上海海关
上海解放纪念浮雕
由于无法进入内部拍摄,摄影爱好者只能在门外彷徨。
中国国际货运上海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船舶燃料供应上海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浦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上海市航务管理处
中国上海外轮代理公司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
上海市口岸服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