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老师博客留言整理(三)
整理者/二群山东正正妈
写给妈妈们
★妈妈们如果有时间,读一下苏霍姆林斯基、陈鹤琴、蒙台梭利等人的教育著作,会有不少收获。
★要给孩子真信任,不要给假信任。他会感觉出来的。既然信任,就是要允许他把事情做坏了。如果家长一信任,孩子立即就把事情都做好,那么信任就很容易做到,不需要如此提倡了。
★家长要不要发火,这其实是个在那一瞬间让自己舒服还是让孩子舒服的选择。你已看到了不发火的益处,温和才是力量,才能带来两个人的终极快乐。谁都有火气,区别是谁能经常提醒自己不跟孩子发火。慢慢来,不要急,一点点改变自己,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脾气好多了,孩子也越来越优秀。就叫“和孩子一起成长”。
★有些小问题如果不严重,可以不去管,让孩子们自己去协调.
培养孩子做人,最根本的办法有两个:家长树立了什么榜样,家长以何种态度对待孩子。
★孩子为什么总说言不由衷的话,请家长先反省一下.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宽松的,很少有对立心态的,他自由表达后总能得到真诚的回应的环境中,他就不需要言不由衷.
★孩子没有“反抗期”,只是他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了。如果家长能听懂孩子的话,他是不会反抗的,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很温顺,只要家长不和孩子对着来。
★孩子发脾气时,不理就是了,发什么火.
你一发火就被孩子斗败了,孩子知道自己无理取闹是会激怒家长的,所以他以后还会这样,却没从中学到应该尊重家长,也不知道自己无理取闹是错误的.所以在这件事上,你完全没有教会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该如何.只是把他搞乱了.请看我书中不做穿西装野人那篇中我对付圆圆乱买东西的方法.
★孩子读了许多书,比同龄人成熟些,他凡事更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会表现得更有个性,更喜欢自由——阅读多的孩子大多有这个特性,这是因为他思想启蒙较早。应该说这是个优点,但在学校制度下它常常变成缺点。所以家长一定要理解孩子,不要用一些无聊的规则限制他,要好好和学校沟通,同时也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不要让孩子感觉自尊被损坏;二是可能和家长的要求比较严有关。如果家长在许多事情上总想说服孩子听自己的,那么孩子也会变得非常固执,缺少变通。要孩子变通,请家长反思自己是否对孩子有许多理解和变通。
★男孩儿上学稍晚些没事,因为男孩儿比女孩子成熟晚,太小上学容易成为弱势者。男孩儿四岁上学太早了吧.让孩子多玩两年吧.上幼儿园也不要强行要孩子学什么拼音.他喜欢就学学,不喜欢就让他自由自在地玩吧.
★孩子的脾气全是和家长学来的。
★看一下奥巴马自传《我父亲的梦想》,体会一下他的家人是如何对他谈父亲的。父亲的形象对孩子影响很大。
★家长做表率比讲道理强多了,尤其是你和孩子相处的方式,直接影响到他和别人的相处方式。
★注意多肯定,多表扬,不批评.家长要看到孩子过错的价值,因为过错提供了一个孩子自我认识和改正的机会.
★就像孩子的坏毛病需要借助外力,并且要一点点改一样,家长的毛病也要借助外力一点点地去改.不要着急,没有天生完美的父母,包括我自己,也是一边学习一边做,也犯过许多错.重要的是意识到自己要改变,并且不断地寻求改变,不断地让自己做得更好.
★很多家长经常误以为自己在和孩子商量,其实,孩子由于一贯惧怕家长,他是没有和家长平等对话的勇气的,他表面同意家长的意见,让家长误以为这是商量的结果,其实它只是孩子屈服的结果.另外,为什么不允许孩子有错,错就错了,为什么非得要求他做的东西是完美无缺的.这样的要求是否也是一种"100分心理"?
★关于夫妻吵架:
孩子比雷达还灵,如果发现他很敏感,可以坦率地讲讲你们发生了什么,让孩子来评评理.我和爱人吵架就经常让圆圆来评理.
★我的书孩子当然可以看,不管什么书,只要好想看就可以看。除了坏书。
孩子看完了,你正好拜他为师,因为他会知道知道需要什么,如何做,会更容易地发现妈妈哪里做错了。
家长必须拜两个老师:书本和孩子。请多听听孩子的。你只要做两件事:闭住嘴(不唠叨),张开嘴(多表扬)。
★少管制孩子,减少指点,让他按自己的天性成长,是最好的.不要刻意培养活泼,那样可能导致孩子自卑,反而更为害羞.
★偷看女儿日记,发现孩子早恋(暗恋):
这种事,不用管.青春岁月,谁不"痛苦"?
其实,少女们大多是会通过夸大自己的痛苦来营造一种伤感的浪漫,内心倒不一定真那么痛苦.你不要以为这件事会伤害孩子,不会的.尤其你的孩子和你关系那么好,他的心理很健康,这种"痛苦"更只是他少年时代的调味剂,以后全是美好的回忆.
可以通过讲自己或其他成年朋友少女时代的"痛苦故事"来让孩子知道这种单恋是美好的,既不痛苦也不肮脏.
千万不要让孩子知道你偷看了他的日记.
★身教重于言传,不要总想着如何去教育孩子,想想自己表现给孩子是一个什么样子,就应该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有那些毛病.
★家长越少给孩子规则,孩子越守规则.
★你既不要得罪老师,也不要"得罪"孩子.也就是说,老师再告状,你在老师面前谦虚地承认,接受即可,回家什么也不要说,或想说的话告诉孩子老师今天打电话表扬他了.家长要把事情看清楚了,沉得住气,不要老师一说什么,不分清红皂白地数落孩子一顿.
★多带孩子和别人接触,不要简单地"鼓励",而是要"欣赏".因为前者可能会弄得孩子更不自信,后者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棒.
★家长变得“笨”一些,减少指点和管理,学会欣赏孩子的缺点,让孩子无论把事情做好做坏内心都不紧张,生活中感觉非常自由,慢慢会好起来。
★如果一个孩子他周围的人性情很好,没脾气,并且孩子从小阅读量大,他的性格及品行不会有问题的。
★坚定地给孩子真正的自由,而不是让孩子在放纵和管束间无所适从;第二,欣赏和鼓励孩子,暗示他是个听话的孩子,而不是批评他不听话。“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诱惑他,想要孩子拒绝什么就强迫他”,这里真正要考验家长的智慧。
★有句话说得挺好,看一个人的底蕴,要看他对手的水平.
孩子老能激起你的火,只说明你的底蕴还停留在和你孩子一样高的地步.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____我认为,有的父母更爱的是自己,家长的爱是有质量差异的,这往往取决于他们人格的差异。家长的人格又往往取决于他童年时代的生活状态和受教育程度.我觉得承认这一点,才可以让成年的孩子正确而客观面对父母,同时更好地反省自己。这么多年,好多家长不肯反思自己的过失,就是习惯用“爱”来为自己遮羞,以至于误导了自己。
★动不动就对孩子讲道理,是家长心胸狭隘的一种表现
★孩子喜欢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喜欢就是天才;家长对他最好的引导就是不用引导.
★人对自己的情绪有时是无能为力的,在某些场合下,要允许人宣泻情绪,这才可能有利于健康情绪的慢慢形成。
★从对教育的理解和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强度来看,家长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就是既懂教育,又对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二种是不懂教育,但是对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三种是不懂教育,但也不太管孩子的人。这三种家长里面,第一类家长是最好的。懂教育,管理基本上都是合乎教育学原则的,肯定会培养出不错的孩子;第三种次之,一个家长,可以不懂教育,但是如果减少对孩子的胡乱的干涉,把很多的自由交给孩子的话,你的孩子多半会成长得非常好——一二三种家长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几乎所有文化范畴里的概念和划分都是边界模糊的.所以,不要非得用一些概念去套不可,没必要搞明白自己是第几种家长.我觉得,想要知道自己做家长的水平,主要的参考依据就是孩子的表现.如果你觉得孩子一无是处,如果你虽然使用了很多方法,但孩子还是没有起色,只说明你一直以来的教育几乎没什么可以肯定的,同时说明你动用的各种方法都是反教育的,所以是无效的.
★要改变,就要放手,要家长忍受孩子犯错误的痛苦,然后达到看孩子没有错.什么时间你们觉得孩子没有错了,孩子就开始变好了,事情才能进入良性循环中.
★有些问题如果你不知如何解决,也不知问题根源,就先不去解决。孩子的成长经常是需要过失需要时间的。
★孩子首先是从家庭中成长,然后才去面对社会.家庭中的认可培养的是孩子的自信心,社会认可给予的是成就感.一个没有自信的人,他是很难获得成就感的.所以这不是个谁大谁小的问题,而是个先后顺序,前因后果的问题.
★我的经验是,在婚姻中,要给对方最大的自由,而不让对方觉得自己是个监工或警察;要让自己拥有得更多,而不是向对方索取,例如我如果觉得家庭收入不够高,我自己会努力,不去指责老公赚不到钱.
婚姻状况对儿童影响当然很大,孩子是从父母的相处方式学会和他人相处,学会和未来的配偶相处的.
我觉得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就不错.你 看看.另外,宽容尊重对婚姻肯定是好的,这两点说来容易做来较难,所有的纠纷几乎都来源于不宽容不尊重.自己要在磨合中不断调整自己,这一点也重要.
爱情是有条件的,天下绝不可能有无条件的爱.你当然可以在老公面前任性,但必须要有足够的其它美德和才能弥补这个缺点,否则时间长了,他可能真的受不了.当然,任性要有个度,在度的范围内,不失为一种可爱;超过了度,就变成可恨.
★中国人其实早已具有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陶行知算是一个代表。他是杜威的学生,其实先生也在极力倡导自由教育,只是先生的名气大于对现实的改造功能,我们后来的教育一直是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
我认为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一个幸福的人,成功在其次。
★买经典作品,最好买资信度好的出老出版社的,比如商务馆、三联、作家社等,而且最好选择那些再版的。杂七杂八的出版社,往往不认真校对,或有错注,误人不浅。
★几乎每个家长都会犯错误,我也一样,重要是及时反思,改下.没事的,只要以后不再伤害他,孩子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跟各位妈妈交流一下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当被孩子的行为激怒时,不妨将那些说孩子,发泄的,甚至恶毒的话,在心里说,随便说。然后过一个小时,你就会万分庆幸没有将这些话说口,呵呵。这样几次后,心里也不说了,也不气了。
★凡家庭暴力发生的地方,夫妻双方一定有一个人童年时代遭遇了较多的家暴────这对培养自己的孩子或自己孩子未来的择偶都是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