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课《中国古代神话四则》中的“女娲补天”一则出于《淮南子》一书。
《淮南子》是中国西汉初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编撰的一部哲学著作,又称《淮南鸿烈》(“鸿烈”意为“大明道之言”)。
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1年)是汉高祖刘邦之孙厉王刘长之子,汉武帝刘彻的叔父。刘安是当时皇室贵族中学术修养较为深厚的人,他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著书立说,即《淮南子》。《淮南子》撰著于景帝一朝的后期,在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的建元二年进献给朝廷。
《淮南子》初看是一部杂粹的学说之书。后人也以为此书只是一部谈求仙访道的“黄老学说”的道家之书。其实,此书是汉武帝建元初年激烈的政治和思想斗争的产物,虽然表面上丝毫未涉及当时的政治斗争。
黄老道学思想为汉初直至文帝景帝以来所尊崇的官学。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年仅16岁的汉武帝刘彻登基,由于儒家学说的削弱诸侯、加强中央集权、帝王专权的思想很符合封建统治,于是汉武帝重用儒士,推崇儒学。汉武帝即位后大力削弱各地封王的权势,同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使推崇道家思想的淮南王刘安非常不满。刘安主张因循旧范,坚持黄老道学思想,无为而治,坚持汉初旧制,保护刘氏分封诸王集团裂土称王的既得利益。于是著《淮南子》一书,宣扬道学思想,以抵制批判儒家思想。
而建元初年,主导政治大势的是素好黄老之道的年迈的窦太皇太后,并不是年轻的汉武帝,窦太皇太后否定刘彻加强王权削弱诸侯的政策方向。刘安与窦太皇太后观点一致。所以刘安有心在天下一旦发生变乱时取得政治主动。不久,窦太皇太后病危,死前天上出现彗星。刘安认为这种天象预兆天下将要大乱。于是“治军械,积金钱”,研究军事地图,暗中进行作战部署,积极准备战争。一次,朝廷追究淮南国贵族违法的事件,刘安误以为被发现而仓促发起叛乱。然而,有胆无能的叛乱被汉王朝急速而轻易平定,刘安自杀,淮南国被废除,汉武帝在这里设立了九江郡。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淮南子》内书21篇,外书33篇,但留传下来的只有“内书”21篇。全书体系比较庞杂,除道家思想外,还兼收了儒家、法家、阴阳家之言,但主要是发挥道家的“黄老思想”。因此《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杂家”。
哲学思想方面,《淮南子》认为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道”,既讲自然之道,也讲治世之道,提出了“漠然无为而无不为”和“漠然无治而无不治”的政治理想。它综述了孔子、墨子、管仲、晏婴、申不害、商鞅和纵横家等思想家或学派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对诸家学说都有所继承,体现了作者熔铸百家的态度,因而具有哲学价值。
在历史观方面,《淮南子》描述了社会发展的大致过程,论述了自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常与权、本与末、利与害、取与予、祸与福、为与败、备与致、刚与柔、奇与正等相反相成的关系,包含着辩证法思想,因而也具有史学价值。
美学思想方面,《淮南子》对美与美感、形神问题以及形象思维等问题作了独到的论述,非常重视主体的情感、气魄、想象、天赋诸因素在创作中的作用。《淮南子》的美学思想是先秦至魏晋美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淮南子》还提及养生之术,涉及医药学内容。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留下十分丰富的古代神话传说,像“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