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oul LaRoche和建筑师LeCorbusier相识于1918年,也是在后者的建议下他收藏了大量现代艺术作品:毕加索、布拉克、格里斯的画作,当然也有建筑师自己的作品(当为自己的绘画签名时,他恢复了本名EdouardJeanneret。听起来有点分裂,作为建筑师时是Corbusier,而拿起画笔他蜕变回了Jeanneret)。
Corbus ier获得设计LaRoche别墅的委托时正值36岁,而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上需要建造紧凑的双拼别墅(一栋为他已婚的兄弟Albert,另一栋则为单身汉兼收藏家的Raoul)的挑战,他做出了如下的方案:
相同风格的立面,两栋别墅的生活区被规划在这长条带状的土地上;
而展示艺术品的画廊则被剥离出来,单独安放于右侧突出的建筑中;
屋顶共用的花园,除了功能性(植被可以吸收水分,部分缓解屋顶花园水泥地面的渗漏),另外则是他对水泥地上这一方绿地的田园牧歌式向往,这一手法在我们参观的萨沃伊别墅中也得到很好的展现,甚至被他定义为现代建筑的五个标准之一:
底层架空柱(把绿色空间置于建筑物之下,环保建筑)、
屋顶花园(还原绿地给自然,在建筑之内再造自然)、
自由平面(动态空间)、
水平长窗(西方古典建筑中,外墙承重,窗的面积、大小、形状等的选择余地有限,而现代建筑采用混凝土结构,才使得这一长卷般的条窗成为可能,并且赋予空间宁静的气质)
自由外立面(随着立面承重功能的消失,载重的柱子能放置在建筑物内部,非承重的立面可任意表现)
Raoul终身未婚,1965年他去世后应Corbusier的要求将LaRoche别墅捐赠成为今天的柯布西耶基金会,使我们有幸还能见到这一维护良好的建筑,而Jeanneret别墅属于私人,所以很可惜就看不见内部的结构了。
门厅:建筑师一边要逃离古典建筑过于繁复的装饰,另一边又忍不住以这些窗户来展示这所建筑。
宛若牧师的布道台的小阳台。
整所建筑的核心--画廊。
两层的挑高空间里采用条窗采光,原因为了给画作最好的自然光但不过热采用了这样的设计。
当年这里陈列着Raoul收藏的大量现代派画作,于今这些绘画大多保存在巴黎现代博物馆和巴塞尔博物馆,空荡荡的墙壁显得有点寂寥。
使用巨大悬臂一般的步道而不是楼梯来联接一楼和二楼的空间,在Corbusier看来唯此才不破坏空间的完整性。
走上张力十足的坡道,穿过干净的长廊,还可以从窗户里再度一窥建筑的不同立面角度。
在Corbusier的建筑中漫步,最有趣的是空间的灵动性,从每一个空间都可通过窗户或者门洞与另一个空间呼应互动。
走廊另一头连接的是餐厅。
所有的灯具、家具都是他亲自设计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有点像现在红遍大江南北的菲利普斯塔克,同样是把自己成功塑造成了一种品牌,他的建筑包括里面一点一滴的内装都传递着对现代设计的执着理念。
二楼是书房和卧室。
书房巧妙地设计在三楼,是一个半敞开的结构,阅读者可以很轻松地起身观察到房屋其余位置的人,而一旦他坐下,别人完全不能察觉其存在。
运用了Corbusier最喜欢的天窗,引入自然光阅读。
唯一的卧室贯穿了几乎是僧侣般朴素的纯粹风格,当年这里摆放着一张简单的双人床,墙上悬挂了主人Raoul最喜欢的Corbusier(或者我们该称之为Jeanneret)的绘画。
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Corbusier为了保留这块地原本生长的两棵树煞费苦心进行设计,最后形成两棵树围绕着建筑的奇特景观,从某些窗口望出去,郁郁葱葱的树叶让人有一瞬间的恍惚,仿佛是置身于森林。
然而当我们到达时,一棵树因为属于邻居居然被野蛮地砍伐掉了。
参观的过程里,讲解员也微笑着和我们说如果窗帘拉开太久,形成与周围建筑的对视,积怨的邻居会立刻拎起电话投诉:
“窗帘拉开来了,我看见了一大堆游客!!!”
听起来游客很像一群充满好奇心顽强的害虫。
然而在这个现如今依旧属于富人的高级社区,还是能体会到他们对于这栋独特建筑的微妙抵触情绪,遥想当年Corbusier一个人从巴洛克、洛可可的繁复风格里跳脱出来,义无反顾地盖出这么一栋前无古人的现代建筑,想必让无数人大跌眼镜并鄙弃不屑吧。
Corbusier,是老蒋同学心心念念挂在嘴边的最爱,最初从图片上看他的建筑说实话并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真正置身其中,却让我第一次真正关注到建筑的空间语言,不得不向这位可爱的老爷爷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