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娘娘妈祖 天后妈祖灵签

天后娘娘妈祖

妈祖像

【台湾鹿港复兴宫:妈祖】

妈祖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娘娘;诞辰为农历三月二十三日。

〖祖籍〗

据宋代史料文献记载,妈祖姓林名默娘,福建莆田湄洲人,其祖先原籍河南,代代均是官高爵显,更是福建望族之一。父亲林愿,宋初官为福建都巡检,母亲王氏。

〖生平〗

妈祖出生之前,圣父母已有一男名洪毅及五个女儿,惟独子体弱多疾伤感一子单薄,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再赐麟儿,以光耀林家宗嗣绵延。值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岁次庚申三月二十三日傍晚,忽有一道红光昌莹夺目,从西北方射入王氏房内,异香氤氲不散,王氏俄而娩,不料又生下一个女婴,大失所望,由于时显有祥瑞征兆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出生至弥月间都不曾哭啼,便给她取名林默娘,亦是当今民间所崇奉的妈祖。

默娘幼年时就很聪明颖悟,八岁便到私吞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并且精通文的意义,十岁就经常焚香礼佛,朝夕诵经未曾懈怠。还特别孝顺父母、敬爱兄姐,乡里和睦,人人赞赏。

十三岁那年有位老道士名玄通,一身褴褛,飘然到林家化缘,默娘未觉讨厌,尚诚心恭邀入室,敬献香茗且乐于施,拾此后老道士经常到林家化缘,默娘均能诚恳接待,更加施舍财物。老道士深为感动,欢悦传授“玄微秘法”供日后去救渡世人。

十六岁时,有一天,结伴在庭院古井旁游戏,忽然井中现一狰狞神人,手执铜符冉冉升上,同伴观之大惊一哄而散,默娘却十分镇定跪下膜拜,神人将手中铜符交予默娘,即飘入云中而去,默娘得此铜符,更加潜心精研,学得一身法术,灵通万变,经常热心助人,为乡里驱邪救危,深受人人爱戴。

〖救兄长〗

十六岁那年时入秋,有日父兄轻出海未返,天气突变飓风大作,狂涛怒撼。当时默娘正在屋内织布,预感父兄驾舟在海上必然凶多吉少,时刻都有沉船的危险,顿然伏在织布机上只目紧闭,,一手持梭,一手拉线,脚踏机轴,神色像似乘风破浪。此刻母亲王氏在旁见状,她不应,就拉她手臂,默娘醒一声惊叫,手中的梭掉地到翻,伤心含泪哭说:「阿爸救上无恙,阿兄沉海殁矣。」原来妈祖伏在织布机上时已入定出神,脚踏机轴宛如站在舟上,一手拉着父亲船头碇绳,另一手掌着其兄船舵,突为母亲拉醒,手中持梭摔地,其兄的船翻沉了。不久林愿从海上回来一路哭啼,王氏不见儿归,心里已知遇难,即刻悲昏厥于地,次日巨浪未静,默娘奋勇驾舟出海,终于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兄尸捞回安葬。此次救父寻兄的孝悌事迹,即刻传遍乡里,无不尊称她为“神姑”。

〖化草成木的传说〗

十七岁时春天,一艘商船经过湄洲屿海域,忽然遇到浓雾而触礁,船底破漏,时刻都有沉没的危险,船上商人个个惊慌失措,高声呼救,这时默娘正在家中诵经礼佛,隐约听到海上传来十分凄惨呼救声,就祭起铜待察看,发现一商船触礁欲沉,赶紧请渔民们出海搭救,可是海上风浪巨大浓雾茫茫,谁也不敢去冒险,默娘见此危状,急着在海边拔了数丛小草往海中一抛,顷刻海面浮出无数根大杉木,箭似般向遇难商船飘去,一根根并列把船驾住,缓缓驶到湄洲屿,商人深感神奇,赶紧询问当地渔民,才知道神姑“化草成木”附舟救商的事由,就特地登门拜谢神姑救命之恩。妈祖日后更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精神,行善济世,遐迩驰名有口皆碑。

〖得道升天〗

宋太宗雍四年(公元987年),默娘已二十八岁,农历九月九日那天,默娘特别早起梳洗换装,涂指抹粉,盛装打扮像似仙女一般美丽,步出闺房,低头轻语向几个姐姐告别说:「今日乃重阳佳节,我欲登高远游以畅素怀。万望诸姐,孝敬双亲,共享天伦之乐。」并依依不舍拜别双亲而去湄屿。

九九重阳秋高气爽,湄洲山上金菊盛开,海风轻拂潮音盈耳。妈祖缓步登上湄峰,站在一处摩崖巨石上,举目观澜,碧海连天,风平浪静,渔帆点点。回顾湾内,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奇观,晶莹夺目,景致优美,令人陶醉。这时从天空飘来一朵巨大彩云,传来阵阵轻妙鼓乐笛声,顷刻湄峰香雾缭绕,默娘端立彩云上,冉冉升空,此时岛上渔民百姓望见万里晴空有片艳丽缤纷彩云腾空而上,又隐约闻见悦耳的丝管仙乐之声,云中许多金童玉女,握旌旗,顶彩伞,若隐若现簇拥着默娘升天了。

日后,湄洲岛上时常香雾弥漫,曾有多人看到妈祖身着朱衣,飞翔海上,神灵屡显,救助遇难渔民无数,感其泽佑美德,在湄屿山上建祠供奉,尊称她为“通贤灵女”并在湄峰摩崖刻上“升天古迹”四大字,士人相率祀之。

〖神迹〗

△宋朝:

宋宣和五年朝廷派路允迪率船队出使高丽,航至东海,值遇飓风,八舟沉溺,独路所乘,船上桅顶,现有红光,仿佛有一朱衣女端坐其上,风浪顿息,转危为安,路感神奇,诣问僚属,何神相救。船上有位莆田人,向路允迪报告是湄洲神女搭助。路还朝复命启奏,徽宗皇帝遂下诏赐封“顺济”庙额。于是妈祖第一次由民间信仰到官方祭祀。

△元朝:

元朝建都于北京,是当时经济文化中心,而粮食生活用必须仰靠南方供应,均利用运河漕运,沿途多处急涛险流,妈祖屡次庇护漕运,维持元朝京都物质供应的生命线,所以上自皇帝,下至官兵及船工,把船只航行安全,寄托于妈祖的庇佑,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诏命正奉大夫到湄洲,宣布册封为“护国明着天妃”,载入国祀点,每年依制致祭。

△明朝:

明朝永乐三年(公元一四0年)明成祖命郑和首次出使西洋。途遇飓风,海冥黯惨,雷电交作,狂涛巨浪,惊心骇目。莫不惊愕。船只危岌欲沉,忽有凤仪神女,手提红灯腾空飞旋,上下左右隐显挥霍,刹那烟消霾霁,风息浪平,万里碧波,悠然顺达,众曰:“此乃天妃显灵护佑”。永乐五年,郑和回朝,奏称海上多获妈祖保佑化险为夷。明成祖加封“护国庇民妙灵招应夕仁普济天妃”。

△清朝:

清康熙二十二年,水师提督施琅奉命率兵东渡平台,特请妈祖神像随师庇佑,军中纷纷传出妈妈祖及左右神将助战,促使郑克塽不战自降。施琅班师凯旋,将神迹奏闻于朝。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诏封“护国庇民妙灵招应仁慈天后”。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招应宏仁普济神佑群生诚感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天后”。以天后于嘉请年中助子爵军门太子太保王得禄平定海寇,礼奉准钦差,宣宗御书“海天灵贶”匾额,加封诏诰致祭。

清康熙五十九年,朝廷正式列为祀典,雍正十一年更通令全国沿海各省一体建庙,春秋祠祀。其奉祀最盛,庙宇最多之省份,则为台湾。盖台湾所有移民皆航海而至者,故圣母在台湾地区香火最盛。在台湾信徒最多、分庙最伙之妈祖庙,则为北港朝天宫。

〖圣母家族〗

△圣父:

讳愿字惟悫,仕为都巡官,后隐居湄屿,好施乐善,世称林善人。"天上圣母源流因果"第三十二章"助讨逆合家受封"谓:宋宁宗庆元六年(西历1200年),神助闽师,讨平大奚寇,宁宗颁诏,封神父为"积庆侯",寻改封"灵感嘉佑侯"。陈淑均撰:"噶玛兰厅志"卷三中"祀典",天后庙项下,有附考云:清嘉庆十一年(西历1806年),追封神父为"积庆公"。

△圣母:

王氏,宋宁宗庆元六年,诏封显庆夫人。清嘉庆十一年,追封为"积庆夫人"。

△圣兄:

名洪毅,偕父出外,溺于海上,宋宁宗庆元六年,诏封"灵应仙官"。

△圣姊:

有五,宋宁宗庆元六年诏封"灵应夫人"。

【台湾溪北六兴宫正三妈祖庙:妈祖婆的故事】

妈祖的信仰传入台、澎的时间,没有确切资料可据,如以马公旧名妈宫来推测,当在元、明之际。随着明末闽、粤沿海居民来台经商捕鱼或垦荒者渐多,为祈求航海平安及事业顺利,通常先至家乡的妈祖庙恭请妈祖的分身,随船护佑;部分船民居留台湾牙亦将妈祖的分身移迁来台膜拜渡保平安,于是妈祖的神威,遂由航涧守护神,扩展为开垦移民的保护神;而随着来台移民的日增,妈祖庙亦不断在各地陆续增建。

由于妈祖神威经常显灵妣佑百姓,受惠者众多,于是从宋代以后,妈祖便屡受历代朝近之褒封,称“夫人”,称“天妃”,迄今,康熙四十年(1701)清廷赐封为“天后”,始引为正称,民间一般称呼为“妈祖婆”或“妈祖”。

台湾民间之习俗,由于分祀渊源不同,尚可分“湄洲妈”,“银同妈”(由福建同安县一带分灵而来)、“温凌妈”(由泉州一带分灵而来);以肤色分则有三种造型,“粉面妈”象征默娘成仙之前也是凡人;“金面妈”象征妈祖成仙后,得道之身;“黑面妈”象征圣母奋勇救苦救难的精神;而随恭塑神尊不同,复有“镇殿妈”、“老大妈”、“二妈”、“圣二妈”、“三妈”、“圣三妈”、“四妈”、“五妈”、“六妈”之分,民间的说法是“大妈”尊贵镇殿、“二妈”出巡食便、“三妈”救苦出战;以地域分则有“笨港妈 ”、“大甲妈”、“鹿耳门妈”、“关渡妈”;若依不同祭祀行业来分,妈祖又有“榙郊妈”、“爷郊妈”、“布郊妈”、“油郊妈”等不同之称谓,实则是同一尊神之分灵。

关于妈祖的身世,依据文献所载,妈祖本姓林,福建莆田县湄州岛人,生于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飞升于橡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九日,享年二十八岁。其父林志,原担任都巡一职,见时局混乱乃告老还乡,平时为人乐善好施,颇受邻里赞许,咸称之“林善人”;后周世宗六年(959)六月十五日,其妻王氏梦见南海观音赐服仙丹,不久便怀有身孕,夫妇窃喜,以为观音佛祖赏赐仙丹,必得贵子;林夫人临盆之日,一道红光射入屋室,芳香袅绕,不久产下一女,邻里闻状认为当是贵人投胎转世,未料一直到满月之日,该女不曾哭啼,父母便将她取名为“默娘”。

默娘天性贤静少言,聪慧过人,喜爱项经礼佛,八岁随师训读,精通经史子集;十三岁时,有位名叫玄通的道士,见默娘慧根天植,深具佛缘,乃传授玄妙直理及要典秘诀,其后默娘乃修得“出阳神”以救世的修身境界。三年后之某日,默娘与朋友忧庭院嬉戏,忽见神仙手捧铜符自井中慢慢升起,众女伴惊害奔逃,唯默娘双掌合闭膜拜,神仙遂授其神符及得道之法。自此,默娘朝夕习练神者所授道法,神力锐进,能通灵变化,济世救人,驱邪除魔,邻里莫不惊为神人,善事美名传遍各地。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九月,默娘十九岁,其父与兄不听默娘劝阻,渡海北去,不料海上波乌汹涌,飓风来袭。此际默娘正于家中纺织,一时疲倦不知不觉伏案睡去,梦见父亲与兄长海上遇难,随即跃入海中,口衔乃父,手拉乃兄,正与波乌巨浪扭扎抟斗间,其母唤默名,默娘一时失神开口答应,父亲便被海浪卷走;默娘醒来,向母亲陈述,其母认为不足采信。然不久恶耗传来,父亲沉沫海中,仅其兄身免,如梦中所见;默娘悲伤痛绝,乃虔心修行,立志救海上遇难之人无数。尔后,其救灾救难之举名闻遐迩,受崇为海上守护神。

太平兴国七年(982),湄幻西北桃花山,常有二妖怪出没作崇,一是聪慧而听力奇佳的“顺风耳”,一是机灵而眼力极好的“千里眼”,二怪经常侵扰村民,严重危害人民生计,默娘闻知,扮装村姑前往桃花山一探究竟,二怪出现以为默系一般俗人,使出法宝威吓,默娘不为所动,念咒降妖,二怪不敌只得弃械伏法,皈依正途,随侍妈祖左右,辅佐妈祖驱邪镇恶,护佑苍生。

宋雍熙四年(987),默娘年二十八,秋时九月初九,登上湄峰最高处,一时酸岭间白农浓聚,空中恍闻丝管之声韵,默娘乃跨云而上,云端洞开,只见屋虹辉耀,从云端透出重霄,遨遨而立,俯视人间,若隐若现,忽然间彩云密合,不可复见,羽化哉!妈祖升天后,亦屡显灵迹,乡人或闶她在山岩水洞之旁,或见嫽在空中盘坐,并常对世人示梦显圣,降福人间;因此,乡人相率立祠祭祀,咸称她为“通贤灵女”。

台澎各妈祖庙中,建立最早者当以开辟早于台湾本岛之马公“海湖天后宫”。明朝天启年间,董应举致福建巡抚南居益书中即有提及天后宫:“海湖,港形如葫芦,上有天妃宫,此沈将军有容谕退午麻郎(即荷兰人)处。”韦麻郎入侵澎湖为明万历卅三年(1604),故推之澎湖天后宫最迟至万历年间已设置。在台、澎地区最早兴建之妈祖庙处,文献虽未有明载,然有关台湾本岛天后宫之修筑,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蒋毓英撰修之《台湾府志》(庙宇)篇载有:“天妃宫二所,一在府镇北方,赤嵌城南。一在凤山县治,安平镇渡口。”

而台湾府城镇北方之天妃宫,系康熙二十三年(1684)施琅底定台高后,认为妈祖对于清军的渡海领台有所妣佑,乃率诸镇捐俸将原宁靖王府邸重修,祀天妃于正殿,号天妃宫(康熙四十年晋封天后),此系清领有台湾后,最早创设的妈祖庙。台湾妈祖之信仰,有助民心之安定,清政府亦有意藉此巩固政权,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廷将妈祖列为朝廷祀典,春秋祭祀;雍正十一年(1733)更颁令沿海各省均奉祠祭拜。民间方面,由于民众心灵所需,台湾各地陆续有妈祖庙的增建,香火鼎盛,成为民间主要的信仰之一。

【台湾大甲镇澜宫:镇殿五妈祖】

“大妈坐殿、二妈吃便、三妈爱人扛、四妈阉尻川、五妈五妈会”

大妈,指镇殿妈祖,是镇澜宫内最大型的一尊神像,身穿龙袍,肩披霞帔,头戴凤冠,脚穿麟靴。终年坐在殿中供信徒祈求膜拜。身旁有书童、印童服侍。据说镇殿妈祖是软身妈祖,手脚身体都可以自由转动,二次大战期间,盟军丢两颗炸弹在大甲街上,一颗炸毁火车站一带;一颗未爆弹落在妈祖庙旁的市场边,当时镇殿妈祖的双手是张开的,民间流传是镇殿妈祖显灵接炮弹,才使镇澜宫城内一带没有受到炸弹损伤。大甲镇澜宫镇殿妈祖神像头戴凤冠、身穿龙袍、双手盘靠、十指互拱。双眼垂睑下望,神前一方砖,与神明眼神交互映对。神像垂睑下望有慈悲、反省、与内敛的气质,左右随侍的是她的侍女。

二妈,坐在镇殿妈的前面,神像特别重。也是长年镇守在庙中,一般信徒祈求焦点落在镇殿妈身上,因此,二妈仅享受人间烟火,不需负什么责任,所以称吃便(捡现成便宜)。

三妈,是指副炉妈,平日常驻炉主家或接受五十三庄民众请回家祭拜,三月还得和正炉妈到南部绕境进香,因此称爱人扛(常坐轿四处巡访)。

四妈,是指正炉妈,专门负责医疗,神座下方长年被信徒挖木屑当药引治病,故称阉尻川。现在已经用铁皮封起来。

五妈,经常被请出去参与民间活动,故称五妈会。

开基妈,头戴七条冕旒,身穿明朝服装,镇澜宫董监事指其为传承下来最古老的妈祖。

镇澜宫中的湄洲妈是民国76年农历九月初九日,董监事们突破政治限制,前往大陆湄洲参加妈祖升天一千年纪念活动,请回的湄洲妈祖。大甲信徒均称,大陆因经济不好,因此妈祖显得有点消瘦。不过大陆宣称,大陆雕刻的妈祖是以年轻女神为依据,台湾则是以中年神韵为版本。

想要欣赏妈祖娘娘的神像之美,请按下列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8ed7e0100idm6.html
想要阅读台湾台北县新庄地藏庵妈祖灵签六十首,请按下列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8ed7e0100brxl.html
想要阅读二十九类解曰的妈祖灵签六十首,请按下列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8ed7e0100bsmx.html
想要阅读台湾高雄县下茄萣金銮宫妈祖灵签六十首,请按下列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8ed7e0102e1uj.html
想要阅读台湾台南县后壁乡下茄苳泰安宫妈祖灵签六十首,请按下列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8ed7e0102e3za.html
想要阅读古本天后灵签一百〇三首,请按下列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8ed7e0100bsn0.html
想要阅读莆田妈祖天后灵签六十首,请按下列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8ed7e0100bsn2.html
想要阅读台湾台北市关渡宫妈祖灵签一百首,请按下列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8ed7e0100cwo4.html
想要阅读台湾苗栗县白沙屯拱天宫妈祖灵签一〇一首,请按下列网址:
天后娘娘妈祖 天后妈祖灵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8ed7e0100d62j.html
想要了解千里眼与顺风耳的故事,请按下列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8ed7e0100dl9l.html
想要欣赏千里眼与顺风耳的神像之美,请按下列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8ed7e0100mker.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1141.html

更多阅读

指南宫吕祖灵签零到十签 吕祖灵签抽签

指南宫吕祖灵签零到十签文:台湾、北海观音明善堂(台北指南宫六十首)第0签、签王、吕祖下凡尘降下凡尘渡善良、上天命我察吉凶、作善之家有余庆、作恶之家必受殃。诗曰:吕祖降临在眼前、指引迷津度凡尘、积善之家有余庆、善恶到头

天后灵签(六十签) 天后妈祖灵签

第一签.甲子 属金利秋。宜其西方。诗曰:日出便见风云散。光明清净照世间。   一向前途通大道。万事清吉保平安。解曰:凡事大吉昌.作事难成,成者大吉.家事无忧.家运平安大吉.求财先大进后小利.婚姻允成.求儿大吉.六甲头胎男,二胎女.功名望后有

妈祖灵签 第53签解签 妈祖灵签100签解签

妈祖灵签 第53签 详细解签【第五三签、丙辰】○○● ○○●、属土四季四方宜【签词】八十原来是太公、看看晚景遇文王、目下紧事休相问、劝君且守待运通。〖解曰〗   讨海:无财和者吉。作塭:无望。鱼苗:且守慢至。求财:慢慢即发。耕

引用《观音灵签解签1-100》 观音灵签100签解签

本文转载自luoxunb《观音灵签解签 1-100签》第一首 宋太祖黄袍加天开地辟结良缘 日吉时良万事全若得此签非小可 人行中正帝王宣灵签之曰:天开地辟。结良缘是天地开创之象。为大吉大利之象也。日吉时良。万事俱全顺遂之命。能蒙神

黄大仙灵签17:第十七签解签

月下追贤萧何月下追贤,是汉代一个挽留人才的真实故事。萧何佐辅刘邦建立帝业,名将韩信投靠间邦,未获重用,夤夜驰归,萧何知道后,立即策马在月光下追韩信,晓以大义,劝其回心转意,同建汉朝。黄大仙灵签17签详细解签【第十七签、中吉】月下追贤【

声明:《天后娘娘妈祖 天后妈祖灵签》为网友楽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