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游记
我出生在革命老区湖北红安,那里是中国第一将军县。从小家乡人就时常提起毛主席,尤其是像我父辈就更崇拜毛主席。在那样的熏陶下,我也对毛主席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做梦都没有想到今年会来湖南,但就是这样巧。今年5月7日,我通过遴选考试考到大冶市委组织部,来后分到调研科,主要是做调研宣传信息工作。来后不到一个月,湖北省《党员生活》杂志社组织首届通讯员培训班。我有幸被单位派往学习,此次学习分为听课和外出观光。6月1日乘车从武汉出发到湖南长沙,中间游览张家界,6月2日晚来到韶山瞻仰毛主席的故居,缅怀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
6月3日一清早,细雨蒙蒙,我们一行60人的参观团乘大巴到达韶山毛泽东故居,一种无比敬仰的情怀和踏入圣地的肃穆感觉油然而生。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毛泽东广场。广场以毛泽东铜像为聚焦点,依次为瞻仰区、纪念区、集会区、休闲区,整个广场显得气势壮观恢宏。毛泽东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像征着“十一”国庆。铜像面朝东南方,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铜像四周,摆满了花篮。我和同行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在毛泽东铜像前叩拜并三鞠躬,然后合影留念。
韶山的毛泽东铜像,当地人赋予了很多的神秘色彩和神奇的传说。在长沙到韶山的路上,导游小喻就给我们讲述了当年举行毛泽东铜像揭幕仪式时的一些轶闻趣事。
1993年,为了隆重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中央决定在韶山为毛泽东立铜像。铜像是由南京晨光机器厂承制的。铜像在南京运往韶山过程中,途经江西的井冈山时,运输车突然抛锚,怎么也发动不着,修理也无济于事,于是车队只好就地宿营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奇迹发生!卡车意想不到很快就发动着了,顺利地回到了韶山。事后在当地老百姓中间就传说开了,说毛泽东他老人家当年在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是他和他的战友们浴血奋战、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他老人家似有在天之灵,想在那里住一个晚上。
毛泽东的铜像揭幕仪式当天,当大红绸布徐徐降落到铜像的半身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月亮,形成了日月同辉的奇特天文景观。月亮出现的时间长达七、八分钟之久。在场的人们无不惊诧和动容,好像是上天在昭示,毛泽东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共天地长存。韶山冲里,当年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竟然比平常的年份早开了几个月,鲜艳夺目。这些奇特的天文景观和自然现象,十多年来,在当地广为流传。
从广场往前走,不远的山脚下便是毛泽东故居,现堂屋大门上端挂着邓小平1983年题写的“毛泽东同志故居”贴金木匾。故居位于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坐南朝北,系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俗称一担柴式)的农舍。东边是毛泽东家,西边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这里背靠青山、面临荷池,且四周青山环抱,风景秀丽,空气清新。这里游人如织,前来参观瞻仰者络绎不绝,摩肩接踵。我们排着队,虽然天空下着小雨,但我们浑然不觉,在队伍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偕老扶幼的中年人,还有意气风发的青年等等。在等待中,我竖起耳朵聚精会神的听着旁边别的团队导游的讲解。经过约半个小时的排队等候,我们进入了毛泽东故居。穿过客厅就是厨房,厨房里有当地的土灶火炉子、还有烧茶的用具、墙壁上挂着豆油灯。过了厨房便是毛泽东父母亲的卧室了。
毛泽东故居前面是两个池溏,仿佛是两面明镜,屋子的后面是大山,两边是群山环抱。据导游讲,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前有照(池溏),后有靠(山),两边山环绕,是个出龙藏虎的地方。这个美丽而神奇的山村,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走出毛泽东故居,便是满眼的绿色,故居门前的田里插着绿油油的秧苗,大自然的气息使人心旷神怡,让人领略到“圣地”灵气和岁月的记忆。伟人虽已远逝,但他的丰功伟绩永存,仿佛就象故居旁的青山绿水,仍然郁郁葱葱,永远印在人们的心中,世代相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次旅行实际 上就是一次阅读。因为韶山之旅,使我的思想有了新的升华。韶山也让我感觉渺小,我们这些凡人,过客,在伟大的巨人面前,宛如一颗小小流星,猝然跃出又匆匆消失。我不知道韶山的这份感悟是否合理,在聆听讲解员讲解的时候,我热泪盈眶,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作为一名80后,我认为,无论岁月曾经怎样改变,无论年华曾经怎样消磨我们多彩的青春,而那远去的一切中,有些东西确实令人怀念,叫人不舍。
今天,在人生的路上也许有很多风风雨雨,但经过韶山之旅,我深深地领悟到:“有一种思想,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这一人生的真啼。斯人已去,但他留给人类的精神财富,如汩汩流淌的暖流,滋润着我的心田,又像黑暗里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着我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