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夏天等秋天,等下一个世界 下一个夏天 歌词

  虽然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但我想,在宗教问题上,我和姗姗终究是无法和解的。

  当我们谈论到宗教问题,我会及时喊停,因为我晓得,若不stop,会摔咬牙切齿、会摔手机、会打架、会吵到天明并且仍是争不出个什么结果的……

  我完全理解不了那样一个完全由耶稣掌控着的世界。

  这件事使我彻头彻尾的深刻懂得——

  一人一世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太相同的,永远不要拿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尺子去对准另外一个人的思想、思维模式、思考方式。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在爱的世界里,若是真心关心一个人,那么首先要尊重他(她)的小“宇宙”,即他(她)的日出日落、春夏秋冬、风算雨雪,更重要的,是他(她)对生活的理解、人生的追求。

  或许是昨天有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缘故,教室里不到11点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看着“红馆绝唱-《夕阳之歌》”,再次想到了姗姗的事,于是再次说到了宗教问题。

  真心叹服姗姗的虔诚,那种对信仰的虔诚,我这一个外人或许只能慨叹、服软了。

  无论朋友是否感觉得到,我确乎是以一颗无比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位朋友的。我无比热切的盼望着,每一位可爱的、亲爱的好友都能得到最 为真挚的幸福。

  以至于记得不到底是多长的一段时间,我致力于姗姗和Z的和好事业。

  虽然我不是姗姗,但是换作任何一个人,都能体会到真爱的分量的。

  这也使我产生了未来有机会一定要好好研究一下宗教的强大动力,我极为好奇,宗教为何有如此强大的魔力,小到让一个人坚定的相信耶稣是一切,大到挑起国家、民族间的争端、伤亡无数……

  等夏天,等秋天,

  等到某一天,

  看一看宗教的神秘世界。

  曾看过一篇文章,不知是多久之前了,题目更无从忆起了。但我清楚的记得,主题是“季羡林和林语堂”,文章开头便交代,他们二人很相像,在中国大陆,或许声望相当,但在国际上,林语堂的名声是要更大一些的。在作者看来,这主要是由于林语堂是用英语写作的缘故。

  由于这篇文章,我脑海中大体有个“季羡林和林语堂有些相像”的模糊印象,但直到今天,我才惊奇、神奇、心服口服的发现,他们两人不是“有些相像”,实在是很像很像。但我觉得,若是季羡林全心攻克文学领域,想必是要超过林语堂的。林语堂曾提名诺贝尔奖,若是季羡林全身心的用英语写作、而不是专研梵文,或许能捧一个回来?

  但这种情况终究是不会发生的。他们都太不慕名利、不食人间烟火了,把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心声看的过重,喜欢印度文化便会死心塌地的一股脑钻进去的,根本不会顾及金钱、奖项之类的问题的。

  在良乡的时候曾借过一本季羡林的散文集,在第一页看到一张英俊的年轻人照片,我盯着看了好久,奇怪这是谁啊这么帅气,起初是猜想这是季羡林的公子,一排小字才惊奇的发现这竟然是年轻时的季老。

  那一天的场景是难以忘怀的,我大惊小怪的喊赵紫盈过来:“诶诶!你过来看看!这个人帅不帅?是不是有点像周恩来?”舍长很配合的以相同语气回应道:“就是就是,很帅啊!这是谁啊?”我一脸骄傲的说:“这是年轻时的季羡林啊!我看了好久都没认出来,为什么人年轻的时候和年老的时候压根就不像一个人呢?”舍长说的最后一句话我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哎呀,我觉得吧,人在老了的时候长的都一个样,没有区别。”那之后,我是有意无意的观察的,发现舍长的话真的有几分道理。人在年老的时候,真的很像很像。

  同样的相貌堂堂英俊潇洒,同样的才华横溢坚韧刻苦,同样的人品一流品德极好……以至于连感情经历都很相像。陈锦端等林语堂一直等到32岁已经让我佩服感动无比崇敬了,伊姆加德等季羡林等了一生一世一辈子,我实在没有语言来抒发什么了。

  “季羡林当年离开哥廷根后,伊姆加德就一直在等待他回来,虽然再也没有得到季羡林的消息,但她依然执意地等待并终身未婚。这个固执而坚忍的女人,伴着一台老式打字机,一等就是60年。为了季羡林,她支付了一生的光阴和爱情。  

  季羡林90岁生日那天收到了伊姆加德从哥廷根寄来的一张照片,照片上满头银发,端庄恬静地微笑着的老人,给季羡林一直牵挂也愧疚的心,带来了温暖的慰藉。”

  若果真有另外一个世界,

  愿那里的时光静好,

  生长着的玫瑰,

  永远不凋谢、

  永远骄傲和完美、

  永远不妥协。

2012年6月17日星期天晴


—————————————————————————————————————————————————

  他喜欢我素颜不化妆,他喜欢我长发扎马尾,他每天中午问我午饭吃了什么晚饭想吃什么,他会皱着眉头说又买衣服了啊,接着夸奖真漂亮;他教育我不要乱花钱,然后递上银行卡;他在电话里听见我哭泣的时候,会沉默然后说回来吧我养你!全世界最爱你的男人已经娶了你妈妈了!亲爱的爸爸,父亲节快乐!

  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徐晓《半生为人》

  Do what you dare not do in the future when you areyoung.趁着年轻就应该做一些今后再也没胆量做的事情。

—————————————————————————————————————————————————

                       王蒙的爱情

  从1951年相识相恋到现在,他们已携手走过了50余年。回想过去的风风雨雨,王蒙说:爱情是生活、生存、生命,也是对幸福的寻找和验证,是爱情让我发现了人性的美好。
  
  作家王蒙,性情中人,京腔京调,幽默而不失风度。在家王蒙过着极其普通的生活,每日早早地起床,上午写作几个小时是他多年的习惯,下午和晚上则陪陪家人。闲暇时,王蒙喜欢与夫人在一起,对他而言,再忙,家庭生活还是十分重要的。
  
  王蒙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一个在军队,一个在报社,女儿在荷兰。王蒙是作家,他的情感历程也如小说般生动……
  
  团干部对中学少女一见倾心
  1934年10月15日,王蒙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沧州南皮。
  
  王蒙早熟,智慧过人,14岁入党,15岁当团干部,19岁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解放初期,王蒙在北京东四区团委做领导工作。
  
  “三反”、“五反”运动开展时,区委既要抓运动,又要抓日常工作,忙不过来,就从基层抽调一些人员来帮忙。崔瑞芳也被从学校临时抽调出来,利用寒假假期帮助区委做些文书工作。崔瑞芳报到后忙着解行李,一个男青年向她走来,说:“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她想起暑假时在北京师范学校参加过一个会,召集开会的就是这个男青年,名字叫王蒙。王蒙走到了她身边:“你来这儿工作?欢迎!欢迎!来了几个人?”崔瑞芳答:“就我一个。”王蒙又道:“我在前院办公室,一个大门里。”
  
  中午,他们都在一个食堂打饭。打饭的人很多,队伍较长,崔瑞芳排在队尾。王蒙已打好饭,正往前院走,看见她时突然停住脚步,特意转过身来笑着和她打招呼。她觉得王蒙挺有意思,待人热情。那以后,他们几乎天天见面,很快由不熟悉到熟悉,成了很谈得来的朋友。
  
  一天晚上11点多,崔瑞芳正伏案写材料,忽听有人敲窗户。抬头一看,王蒙正趴在窗上,隔着玻璃朝她笑。他说:“今天一天没看见你。我去团市委开了整整一天的会,刚刚回来。”崔瑞芳说:“你们真辛苦,回来得这么晚。”王蒙说:“你不也是吗?别忙活了,休息一会儿吧。咱们出去散散步好吗?”崔瑞芳一惊,这提议来得闪电般突然,一时不知怎么回答。须知,另一位女干部就坐在对面,可王蒙只约崔瑞芳一个人,她感到很难为情,遂推辞说:“不,不去了,我的东西还没写完哩。”他怯生生地再次请求:“去吧,户外的空气特别好。”“我真的不想去,对不起。”
  
  两人一个窗里,一个窗外僵持着,过了片刻,他近乎乞求地又开始了动员:“还是去吧,外面的夜色特别好,就去走一走。去吧,去吧!”她被打动了,慢慢站起身对旁边的那位女干部说:“走,一起到外面散散步吧!”女干部嫣然一笑:“我不去了,你们去吧。”街上行人很少,崔瑞芳平生第一次单独跟一位男性,深更半夜在大街上遛达,她有些手足无措,走在后面不合适,走在前面不妥当;离太远了不自然,离近了又不太情愿。她无心欣赏夜景,只是简单地回答王蒙的问话。不知不觉已走过了半条大街,她这才想起该回住处了。护花使者王蒙一直将她护送到她的住室,然后连声说了好几个“再见”。
  
  充满诗情画意的爱恋
  新学期开始后,崔瑞芳回女二中读书去了。她刚回学校没几天,就收到了王蒙给她的第一封求爱信。一个普通团干部和一个女中学生的初恋就这样开始了。
  
  两人的正式初次约会,是在离女二中不远的一个地方。崔姑娘远远看见王蒙手里拿着两个梨,悠然地站在那里等她。她寻思:怎么带梨呢?“梨”与“离”谐音,初次约会就“离”,多不合适呀!还没来得及说什么,王蒙已将一个梨递到了她手上:“快吃吧,这梨挺好吃的。”崔姑娘见他吃得那么快乐,也就没有嗔怪男友的粗心。
  
  1954年,崔瑞芳高中毕业后去太原工学院读大学,王蒙仍在北京做团的工作。崔瑞芳在太原读书期间,王蒙接二连三的去信。许多人如诗如梦的初恋都破灭了,初恋是很难成功的。崔瑞芳与王蒙也曾有过断层,她是个学生,情绪极不稳定,时好时坏,一会儿阴天,一会儿晴天,还一度终止过联系。然而他们非同一般,告别一年以后,他们又开始了幸福的爱情。
  
  1956年3月末的一天上午,崔瑞芳下课时发现学校公告黑板上赫然写着“王蒙”。她很奇怪,再往下看是某刊编辑部正在寻找小说《春节》的作者,误以为王蒙是太原工学院的学生,因为小说第一人称的主人公自称是太原工学院的学生。放学后,她顾不上吃午饭,一口气跑到新华书店,在阅览架上找到了1956年3月号的《文艺学习》,果然上面有王蒙的小说《春节》,小说中的“我”在呼唤着她!她激动得一颗心都快跳出来了。一切都变得那么亲切、美好、可爱,初恋情怀悠然在心中荡漾。她无法控制自己,立即给王蒙去了一封信。他们终于连接起两个等弧度的圆弧,画了一个完整的圆。
  
  1956年暑假结束后,崔姑娘回太原继续求学。9月9日,王蒙匆匆赶到太原看望心上人。女生宿舍里的崔瑞芳正在和同学温习功课,静悄悄的,忽然有了上楼梯的脚步声。她正奇怪,同学没有穿硬底鞋的,准是一位陌生人,推测间,“嘭嘭嘭”响起了敲门声,一女生打开门,站在门前的是王蒙。崔姑娘除了惊喜,还有激动:“你这么快就来了。”王蒙言:“我来了不好吗?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就是想来看你嘛!”
  
  王蒙到太原的前几天,特意用第一笔稿费在北京买了一部苏联产照相机,镜头不错,就是安胶卷太麻烦。王蒙心想:这下可在女友面前露一手了。在校园里,王蒙为崔瑞芳拍了很多照片。可几个胶卷冲出来一看,全是白带。喜滋滋的王蒙傻了眼,原来胶卷没挂上。崔瑞芳没抱怨,王蒙反倒有些不自在。短短的五天时间,太原的几处公园都留下了他们浪漫的足迹。王蒙上了火车,汽笛一声鸣响,把崔瑞芳的心也带走了。
  
  与婚姻结伴而来的厄运
  王蒙、崔瑞芳相爱6年后,1957年1月28日,他们在北京幸福地结合了,但与他们的婚姻结伴而来的是王蒙政治生涯的厄运。1957年11月,在七三八厂团委工作的王蒙,突然接到通知去北京市团委参加“学习”。他和他的作品(主要是《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都遭到了批判。批判会开了整整一天,所有“问题”都猛烈地上纲上线,那架势非把王蒙搞定成什么“分子”不可。
  
  1958年5月,24岁的王蒙被正式定为“右派”。
  
  1958年秋,王蒙被发配去北京郊区门头沟肃堂公社桑峪大队接受劳动改选,后来又去潭柘寺一带养猪、种地、栽树、背石头。1961年5月1日,王蒙又转到大兴县三乐庄市委副食生产基地继续劳动改选。五一节期间,“右派”王蒙是不允许回京的。崔瑞芳决定主动去探望夫君。她特意买了一盒王蒙爱吃的点心,坐上了长途客车。下车后,东问西问终于找到了生产基地。正当她在几排平房间寻找宿舍时,远远走来一个人,是王蒙。她要给夫君一个意外的惊喜,就迅速飞奔过去。然而,王蒙吃惊的脸上竟一点笑容也没有,只是愣愣地问怎么到这里来了。
  
  崔瑞芳说:“我来看看你,这是我给你带的点心。”王蒙没有回答,神情紧张地向四周瞅瞅,生怕被人看见。然后他急促地对夫人说,这里管得很严,他不能在屋外呆得太久,要她赶快回家。夫人亲呢地说:“刚来就走?不,我要看看你住的地方,看看你是怎样生活的。”王蒙很为难,战战兢兢地说:“你看一下就走。他们都是‘右派’,你不要太热情。”她跟着王蒙走进了平房中的一间。屋子不大,空气污浊,聚集了很多人,各自都坐在自己的床铺上埋头写什么。崔瑞芳一进去,所有的头都抬了起来,惊讶地望着她。她记着王蒙的嘱咐,“不太热情”地说了句“你们好”,除一两个人淡淡地“嗯”一声外,其余的人又木然地埋下头去。王蒙示意夫人离开。她走出屋门,王蒙勉强跟了出来,匆匆说了句“你快走吧,我不送你了”,就转身进了屋。崔瑞芳站在外面,腿沉重得迈不开步,她没想到和王蒙久别后的重逢竟会是这个样子。后来她才知道,王蒙在那里受到一些非人的待遇,他怕她难过,信中一律报喜不报忧。夫人的突然到来,使他惊慌失措,完全失去了常态。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1962年,王蒙终于被摘了“帽子”,但仍有人称他为“摘帽右派”。1962年9月,经他过去的一位老领导推荐,王蒙调入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师院从教工宿舍楼里腾出一间小屋给他们住。结婚几年,他们有了两个爱情结晶——儿子山儿和石儿,一家4口第一次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对此,王蒙并不满足。年仅28岁的王蒙初尝人间荣辱沉浮后,献身文学的激情不泯。1962年,由于文艺政策的调整,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复苏时期。这一年他的两个短篇《眼睛》、《夜雨》发表了。
  
  几篇作品的发表,使王蒙那被硬压下多年的创作欲望,又无比强烈地升了起来,几乎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为此,当新疆作协负责人在文联会上遇见他并动员他去新疆时,他马上动了心。他渴望到火热的生活中去,用笔讴歌新的时代。须知,王蒙到北京师范学院任教,当时对一个“摘帽右派”来说,是够理想的了,可王蒙放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不过,却做出了令许多人无法理解的决定——离开首都,到新疆去!而且在做此决定前,没有和在中学任教的夫人商量。等到给崔瑞芳拨通电话时,已成决议:“我打算去新疆。”崔瑞芳回答得很干脆:“你去哪,我跟到哪!”
  
  1963年12月23日,王蒙放弃了北京的一切,带着夫人和两个孩子(一个4岁,一个2岁)迁往新疆。一到乌鲁木齐,还没来得及把家安顿好,他就迫不及待地下去深入生活。他先后去了吐鲁番和南疆。几个月后,当他返回乌鲁木齐时,带回了一连串描写当地风情的好作品。
  
  然而,对《海瑞罢官》的批判使文艺政策发生了改变。王蒙的作品《红旗如火》原本已经排好版,却在付印前被撤下,接着有人质问自治区党委及文联,为什么把大“右派”王蒙调到新疆?幸好自治区党委和文联的领导对王蒙非常爱护,想出了一个保护性措施——找个边远、偏僻的农村,让王蒙以“劳动锻炼”的名义下去,避开风头。王蒙选择了伊宁,这是个离中苏边境很近、“天高皇帝远”的地方。
  
  离开乌鲁木齐前夕,王蒙携夫人最后一次在公园的林荫道上散步。两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王蒙挽起夫人的手说:“只要你在我身边,就是去天涯海角,我们也是幸福的。”夫人回答他:“我们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天塌下,有地顶着。”
  
  王蒙举家到了边疆的边疆伊宁巴彦公社第二大队。那里全是维吾尔族,人生地不熟。他们一家在伊宁一住就是14年。其中的酸甜苦辣自不必说,唯一使王蒙感到欣慰的是,夫人又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等夏天等秋天,等下一个世界 下一个夏天 歌词
  
  爱情之中发现人性的美好
  “四人帮”被粉碎后,王蒙重新获得发表作品的权利。1978年第5期《人民文学》杂志刊登了他的短篇小说《队长、书记、野猫和半截筷子的故事》。王蒙拿到样刊时,高兴得流下了眼泪。他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接下来是一连串让王蒙夫妇高兴得透不过气来的喜事:“右派”平反,作品得奖,多灾多难的长篇处女作《青春万岁》出版发行……
  
  爱情促进王蒙事业大飞跃。1979年6月,王蒙携家人回到了阔别整整16年的京城。没有房子,只能暂住在北京市文化局招待所里。那里的条件很差,院子窄,房间小。而他住的一间又是差中最差的,9平方米的小屋,潮、闷不说,屋外还有一个水池子,刷碗的,洗衣的,洗脸洗脚的,嘈杂之声不绝于耳。王蒙努力把丢失了的时间夺回来。三伏天,他紧闭门窗、光着膀子、穿着裤衩在小学生用的小桌上挥笔疾书。谁能想到,著名的中篇小说《布礼》,短篇小说《悠悠寸草心》,以及《表姐》、《夜的眼》、《友人和烟》等大量作品,就是在这又潮、又闷、又喧哗的斗室里完成的。销声匿迹文坛20余年的王蒙,文思如涌。
  
  1986年王蒙担任文化部长,1989年末王蒙卸去这一职务。有出版商曾就写作他的政界生活征求过他的意见,但他拒绝了。卸下部长职务后,王蒙还担任着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笔会副会长和中国国际友协副会长等职。
  
  1993年10月,王蒙在他59岁生日前夕,携夫人崔瑞芳到哈佛大学进行三个月的访问讲学。
  
  没有崔瑞芳的超脱与清高,就没有王蒙的豁达与坚强。崔瑞芳感谢上苍对她如此厚爱,庆幸自己选择了王蒙,一起走过了这么多年。尽管现在王蒙地位高了,名气大了,但在夫人眼中,他依然是当年那个普普通通的区团委干部。王蒙曾问她:“你怎样证明你的真实的人生?”她答:“有你了。”王蒙又问:“怎样证明我的存在?”她说:“有我了。”
  
  王蒙时常喜欢把他们的爱比作大海。是的,深深的海洋,深邃辽阔,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能量和宝藏,它永远不停地运动着,有着无限的生命力,持久力。丑小鸭和白天鹅,“右派”和“左派”,升官与降职,贫穷与富贵,这都和崔瑞芳无关,这些事也左右不了王蒙。

—————————————————————————————————————————————————

《七里香》

  引用了诗人席幕蓉名诗《七里香》作为新专辑名称,周杰伦以往每一次的专辑名称都给了歌迷许多想象空间,也给了大家许多惊叹号。这次也许并不令人惊喜。但是周杰伦自有说法:“之所以要把新专辑定名为《七里香》,是因为对这一次专辑的音乐充满自信,希望大家能把注意力焦点放在音乐上,将话题回归到音乐上。”这张《七里香》仍是周杰伦与最佳拍档方文山合作的作品。在炎热的夏天听《七里香》,有一种如沐清风的凉爽。《七里香》充满诗意,音乐录影带也有别于以注重特效、大场景及创意剧情的拍摄方式,特别将大队人马的工作人员拉到日本的群马县高崎市拍摄,找了当地的神社、稻田、花海等诗情画意的场景拍摄,由于周杰伦目前正在日本拍摄电影,因此也特地向剧组告假一天进行音乐录影带的拍摄,这一次周杰伦没有在音乐录影带里飞檐走壁,而是跟女主角在美丽的场景里谈纯纯的恋爱,导演也特地使用了“蛇腹镜头”,运用镜头的焦距营造出浪漫美感,周杰伦表示希望在炎热的夏天里,带给大家一种淡淡的感动。

歌曲歌词

  作曲:周杰伦作词:方文山

  七里香 作曲:周杰伦 作词:方文山

  窗外的麻雀

  在电线杆上多嘴

  你说这一句

  很有夏天的感觉

  手中的铅笔

  在纸上来来回回

  我用几行字形容你是我的谁

  秋刀鱼的滋味

  猫跟你都想了解

  初恋的香味就这样被我们寻回

  那温暖的阳光

  像刚摘的鲜艳草莓

  你说你舍不得吃掉这一种感觉

  雨下整夜

  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

  院子落叶

  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

  几句是非

  也无法将我的热情冷却

  你出现在我诗的每一页

  雨下整夜

  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

  窗台蝴蝶

  像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

  我接着写

  把永远爱你写进诗的结尾

  你是我唯一想要的了解

  雨下整夜

  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

  院子落叶

  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

  几句是非

  也无法将我的热情冷却

  你出现在我诗的每一页

  那饱满的稻穗

  幸福了这个季节

  而你的脸颊像田里熟透的蕃茄

  你突然

  对我说

  七里香的名字很美

  我此刻却只想亲吻你倔强的嘴

  雨下整夜

  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

  院子落叶

  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

  几句是非

  也无法将我的热情冷却

  你出现在我诗的每一页

  整夜

  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

  窗台蝴蝶

  像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

  我接着写

  把永远爱你写进诗的结尾

  你是我唯一想要的了解




















  今天是父亲节,祝亲爱的爸爸节日快乐。我坚定的认为,你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因为有你,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儿。爸爸,我爱你。今天最难忘的是,是发现伊姆加德等季羡林等了60年,等了一生一世一辈子。如果爱,请深爱。这份真挚的爱,我真心很佩服。生命短暂,去爱去追去感受去坚持去体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0717.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等夏天等秋天,等下一个世界 下一个夏天 歌词》为网友月下弄人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