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刊之论
文/张茂昌
【释义】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引申为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刊,删削、更改;不刊,不可更改。
【出处】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云:“唐室已上未立曹吴,其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推时验迹,无愧斯言也。”
【简述】“不刊之论”源于“不刊之书”。汉·杨雄给刘歆的一封信中说:“……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意思是,你的书可与日月争辉,不容删减一字的大作。
“不刊之书”一直沿用,直到宋代才出现“不刊之论”。
那么,为何把“刊”解作“删削”或“修改”呢?因在纸没有发明之前,古人是在竹简、木牍上刻写文字来记言述事的。刻写有误需要修改时,就用一种叫做“削”的利器削去一层后重写,这就叫做“刊”。“刊”的本意,也就是用刀消除。《说文解字》说:“刊,多也。”既然多了,自然就要除掉。再,因竹简、木牍都要反复使用,可把旧文削去,重写新文,这个过程就称“刊削”。而“不刊”的文字,起初只用于帝王诏令、典章律令之类。虽然后来应用渐广,但也仅指真理或伟论。后来,才引申为今义。
【误用举例】
①为提高本刊的整体质量,为读者奉献更好的精神食粮。从即日起,面向广大读者征集哲理散文。请读者朋友不吝赐稿,谢绝文字粗劣的不刊之论。(报纸)
②此文打着科学的幌子,实际上宣传的是封建迷信,这样一篇不刊之论,竟然公开刊登在一家省级大报上,真是令人费解。(报纸)
两例都属望文生义,把“不刊之论”理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究其实,古代的“刊”字并没有现在“刊登”的意思。因那时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报刊,自然也就没有“刊【】登”这一说。如果仅依“刊”字的今义,便将“不刊”理解为“不能刊登”,将“不刊之论”理解为“不能刊载的言论”,那就大错特错了。
【使用场合】多在褒扬不能改动的至理名言、夸赞文章写得非常好的场合使用。偏正结构,一般作宾语。如:
① 这些经典著作,都是不刊之论 。
② 魯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堪称不刊之论。
见《语文报·高一版》第764期2010·7·3日 署名:马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