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米《蓝石头》共读设计 几米 蓝石头

星期四录了一节课,有声音没图像;第二天换了一个班录制,有图像没声音。

哈哈,学校新安装的录播系统首次运作,真是醉了……

负责录播系统管理的老师深感无奈,第一天失败后找厂家来进行了检查维修,没想到第二天又出现了相反的故障。

录第一节课的时候,录播老师告诉我,上课过程中有两个男孩落泪了。我却没发现。几米的作品有一种温柔的力量,让你体验最深的幸福。

《蓝石头》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绘本。很多年了。一直有跟学生分享的愿望。

这一次的共读,我自己在过程中也从学生那里得到许多新的启示,很开心。

《蓝石头》的共读设计共分为两课时,第二课时有图像没声音,传一张截图让充满奇思妙想的高二4班(理科实验班,又名尖刀班)的孩子们露个脸,呵呵:

第一课时有声音没图像,就只能上传音频了,高二1是文科班,从声音就能听出来果断很文艺: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KQO-w_OD9I/(友情提示:音频前面足足6分50秒都是在让学生看几米《蓝石头》绘本的PPT,所以只有课件背景音乐的声音。)

这是绝对纯粹的原生态课堂。课前没有任何预习和铺垫,《蓝石头》的文本,是学生进入录播室以后当场下发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表达,完全纯粹是课堂中的生成。

因为是上午最后一节课录制的,课前系统设备没弄好,耽误了几分钟。下课时也没敢拖堂(那是学生吃午饭的时间了),所以整节课的时间只有35分钟的样子。

《蓝石头》共读设计

(共两课时)

执教: 熊芳芳

班级:广州外国语学校高二1班(第一课时)

   广州外国语学校高二4班(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蓝石头》的心灵密码

阅读目标:

1.阅读绘本,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讨论分析绘本中“回家”的复杂内涵。

3.理解蓝石头“执着一念”对于整个故事的意义。

4.鉴赏作品丰富的主题和浪漫主义的结局。

课堂步骤:

  一、直接进入绘本的阅读(播放绘本PPT)

二、交流整体感受:几米在说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三、文本一直反复出现“它想回家”,“家”意味着什么?

亲情、爱情、友情

自然、自我、自由

原点、起点、终点

解说:

几米的《蓝石头》,扉页上写着“献给父亲与母亲”,故事似有关亲情,留在山里的另一半蓝石头,对于离开森林四处流浪的蓝石头来说,可以解读为父亲母亲,也可以解读为恋人。蓝石头每次想起它遥远的家,想起另一半的时候,都会忆及林中小鸟的鸣唱、随风飘散的花香、从叶缝透进来的细碎光影、温柔月光照耀的夜晚、流星雨划过天际的凌晨、热情太阳跃动的午后、吹过山峦的煦煦和风、滋润大地的细细春雨、春天时在身边轻快跳跃的小鹿、雪花飘落的姿态、大雪覆盖的冰冷、每一片叶子的轮廓、第一颗苹果掉落的声响、秋天熟悉的香气、群雁南飞的壮观景象、棕熊钻进地洞冬眠的背影,还有草原、花园、小树、蝴蝶、小鸟、狼……森林里的小伙伴,既给了蓝石头友情的浸润,又给予了它大自然的拥抱,是它能够以最真实的自我存在的地方,是给予它完全的自由的地方(学生在课堂上说得比我好,一个女孩说,那是蓝石头可以享受自己的地方)。

家,不仅是一个人生命的原点,也是我们向外出发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生命的终点。叶落归根,原点才是最安详的归宿。抛弃外面世界所加给我们的一切,甚至忘记我们在外面世界中所失去的,回到我们的本原。每个生命都有返回本原的原始冲动,这是生命最内在最本质的渴望。

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全按照我预想的词语来如此整饬地梳理和表达,对此,不可苛求。思维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只要他们能够答到这些“点”,就很值得欣慰了。条条框框太多,就约束了孩子们的情感和思考,所有的“公式”和“格式”,都会成为“生成”与“创造”的巨大阻碍。

此处链接一个素材进行助读,深入理解“回家的诱惑”——

香港中文大学独立时代中文电子杂志社“微情书征文大赛”获奖作品《你还在我身旁》: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四、抛出四个“如果”,深入探讨作品的丰富主题。

如果没有这“执着一念”

如果从来不曾离开

如果沧海那边没有等待

如果结局可以修改

解说:

1.如果作者不一直强调蓝石头“想回家”的那“执着一念”,而是让故事按原样发生:蓝石头被动地进入城市,被动地被改造、破坏、丢弃,最后在铁轨上被碾成细沙,又由于巧合而恰好被风吹回了森林,被带回另一半的身边,这样的话,跟几米的版本情节完全相同,只是少了蓝石头的那“执着一念”,两个故事有什么区别?

(如果没有了这“执着一念”,这不过就是一个曲折离奇的巧合故事,读者看到的就是命运的力量,而不是生命内在希望的力量。即此一念,命运便不再是意外,世界便不再是偶然。借着这“执着一念”,作品告诉我们,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最终会获得自由,即使这自由以生命的破碎为代价。一个心中有爱的人,最终会得到爱的归宿,即使你已经变成一个与当初完全不同的自己。蓝石头被这个世界不断地剥夺,改造,利用,丢弃,被动的人生无从选择,好在蓝石头的心是自由的,每一次,它都可以主动地选择被丢弃的命运,只要它一伤心,就会崩毁;而只要它一崩毁,就会被拥有它的人丢弃。正是由于一次次的被丢弃,它回家的梦想才越来越清晰。)

2.如果蓝石头从来不曾离开,一直待在森林里,是不是一种永恒的美好?蓝石头进入城市的流浪命运,是否单单只是经历了破坏与伤害?

(没有永恒的美好,只有永恒的“不知道”。一个从来不曾离开过起点的生命,既无法发现自我,也无法发现世界。它只能永远活在“不知道”的生命境况里。不只是无法发现自找,无法发现世界,甚至也无法发现自己的原点。只有离开过的人,才能够回头更完整更清晰地看见自己的原点,看见自己与原点之间的关系。蓝石头见证了人世间许多不同的故事,有温暖也有哀伤,在别人的故事里,蓝石头更深地理解了生命,理解了爱与美,理解了那些让我们永远不舍得离弃的东西。“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只有离开,才可能带来“省察”。并且,蓝石头自己也带给了人们安慰和温暖,在冰冷的世界里,所有孤独的生命都可以温暖相拥。蓝石头的流浪人生,不只是在经历破坏与伤害,也是在经历爱,经历美,经历人间的善良与忧伤,经历内心的挣扎与成长。)

3.如果沧海那边没有等待,蝴蝶还能不能飞过沧海?如果蓝石头得到消息说森林里的另一半后来也被人们运走了,甚至,如果整个森林都已经消失了,没有了彼岸的等待,蓝石头还有没有足够的力量苦苦追寻?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所以,那些甘愿永远为我们守候的人,那些永远在原地等待我们回来的人,才是我们最强大的动力。如果你的生命中拥有这一份温暖的等待,应当心存感激。)

4.如果结局可以修改,故事会有种种可能,为什么几米却执着于这种理想化的、浪漫主义的结局?

(现实主义的结局大抵如此:森林里的另一半后来也被运走了,蓝石头回来也找不到另一半了,甚至整个森林都有可能被毁了;或者,变成了细沙的蓝石头随风飘散,终于湮没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为什么几米却执着于这种浪漫主义的结局呢?因为曾经罹患血癌的几米自己经历过奇迹,所以他也鼓励每一个正在绝望与忧伤中的人们相信奇迹,几米说:“人人都需要一个温暖快乐的结局。”几米用浪漫主义的结局告诉人们,哪怕是一丝亮光,一线希望,也能照亮整个宇宙的黑暗,实现我们最初的梦想。我们需要的,只是保守我们的初衷,坚持我们的梦想。此处,学生在课堂上说得比我好:“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五、理解几米作品浪漫主义风格的审美价值。

几米说:“世界正在用一种神秘的方式,处理每个人的悲哀。”

就好像他在作品中所说的:“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总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当下的或者久远的悲哀,但世界常常让我们转角遇到爱。就像掉落深井的孩子,意外发现水面的星光,我们常常会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

所以,一个有一颗纯真的心的人,总会被这世界以温柔相待。

和世界一样,几米也通过他的作品,以一种神秘的方式,处理每个人的悲哀。所以几米的作品很“治愈系”,字里行间全是细致的理解和温柔的爱。

电影《星尘》中说:“爱是唯一让我能恒久忍耐地看着你们这个人间世界的理由。所有那些战争、痛苦、谎言和仇恨,都会令我转过脸去,不想再看,但人类如何去爱,却让我蓦然回首。我想说,即便你寻遍宇宙深处,你也无法找到比爱更美丽的东西。”

这正是几米作品的审美价值,是《蓝石头》的心灵密码,也是我们无法拒绝几米的原因。

第二课时:《蓝石头》的文学密码

阅读目标:

1.解读《蓝石头》的文学密码。

2.鉴赏《蓝石头》的语言文字。

3.发现《蓝石头》的表现手法。

4.研究《蓝石头》的情感美学。

  

课堂步骤:

一、会玩魔术的人很多,却只有刘谦火了;会画画的人很多,却只有几米红了。什么原因呢?——他们都是会讲故事的人。几米的文字和他的画一样,有一种无法抵御的诱惑,看似幼稚简单,实则深不可测,妙不可言。这节课我们就从语言文字入手,来解读《蓝石头》的文学密码。

二、师生交流各自的发现,一起梳理研究。

1.首尾圆合的结构

《蓝石头》的首段和末段是完全相同的:“一万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这是一种极具哲学意味的结构,就像是在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圆,我们从原点出发,最终仍会回归到原点。而且,在时间的推进上,是由远及近的。就像从历史的洪荒中渐渐走来,镜头慢慢推进,事物渐渐被放大,直到定格在蓝石头这个“点”上,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又到这里结束。结尾的意境又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万年又过去了,一千年又过去了,一百年又过去了,十年又过去了,一年又过去了……新的故事又要发生了。

2.循环往复的旋律

《蓝石头》有一个主旋律:“它想回家。”

这一旋律在文中不断地循环往复:

它想回家,回到森林里的家。(变成大象的蓝石头)

它想回家,回到遥远的家。(变成老婆婆花园里的小鸟的蓝石头)

它想回家,回到温暖的家。(变成渔港边的鱼雕的蓝石头)

它只想回家,回到森林里的家。它的体积越变越小,但思念却越来越深……(深入海底的蓝石头)

它想念森林里温柔月光照耀的夜晚,它想念流星雨划过天际的凌晨,它想念热情太阳跃动的午后。它想回家,强烈的思念使它瞬间崩裂。(变成一弯明月的蓝石头)

它怀念吹过山峦的煦煦和风,它怀念滋润大地的细细春雨,它怀念春天时在身边轻快跳跃的小鹿。它想回家。(变成墓碑的蓝石头)

它思念雪花飘落的姿态,它思念大雪覆盖的冰冷,它忧虑它无法再鲜明真确地记住每一片叶子的轮廓。它想回家。(变成一只猫的蓝石头)

黄昏时,它听到一阵熟悉的鸟鸣,它想起它的另一半,强大的思念让它瞬间崩毁……(被困在坚硬石墙中的蓝石头)

在一个闷热的夏夜,它仿佛听见遥远的森林里,传来第一颗苹果掉落的声响。它想回家……(成为马戏团小丑手中的彩球的蓝石头)

山里枫叶转红那一天,它闻到了秋天熟悉的香气,它想念群雁南飞的壮观景象,它想念棕熊钻进地洞冬眠的背影。它想回家……(被棒球少年珍藏的蓝石头)

蓝石头静静躺在铁道枕木间,火车忙碌地来回穿梭,再也没有人将它拾起。他清晰地听到,家在遥远森林中声声呼唤。(变成细沙的蓝石头)

它快速飘过城市的天际。它急急掠过小镇的上空。它循着公路不停地赶路。它缓缓飞跃一望无际的海洋。它终于回到森林深处,回到另一半的身边。(终于回家的蓝石头)

这个旋律的循环往复,如同诗经中的重章叠唱,将抒情层层推向高潮。同时,将故事发展的时间脉络清晰地展现了出来,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如何变迁,蓝石头始终不改初衷。

3.悄悄变化的节奏

在“它想回家”的主旋律之下,也有一些悄悄变化的节奏。

譬如,每一次都在说“它想回家”,但文字表述上总会结合当时的季节、环境、起因、心情等,进行略有变化的表达。这样,在整齐中又有变化,层次就显得丰富而有动感。

除了“它想回家”的节奏变化之外,还有另外的节奏变化。

譬如,蓝石头之前每次崩毁,都是因为看见蓝色的事物(譬如蓝色的气球、蓝色的丝巾、蓝色的帽子),因为看见属于自己和另一半的颜色而勾起思念,但之后的许多次崩毁,却并不是因为看见蓝色的事物。为什么呢?

首先,几米当然懂得不能一直重复同样的节奏和手法,否则读者会觉得作者拿他们当白痴,当傻瓜。其次,也是为了符合更内在的情感逻辑——时间越久,思念越深,蓝石头“回家”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直至深入骨髓,这种深刻的思念,已经不需要靠外界事物来触发,它无时无处不在。

这样,叙事在循环往复的轻柔舒缓的规律性的节奏中,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改变着行文节奏,让旋律更灵动,更丰富。

4.阻力重重的情节

几米在《照相本子》里说:“没有阻力的世界,少了感人的戏剧张力。”

梦想和现实之间的阻力,往往是使故事变得丰富深刻精彩动人的契机。

有人说,生活就是在我们用心于其他打算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儿。

蓝石头一心想着回家,但一次又一次的遭遇让它离家越来越远,它的体积也变得越来越小,生命和力量都渐渐被消磨。这就是蓝石头的生活。

蓝石头的梦想在遥不可及的彼端。

越是如此阻力重重,越是看到最后让人感觉蓝石头应该已经濒临绝望,在蓝石头变成细沙出人意料地乘风远航重返家乡时,读者才越是惊喜,快慰,感谢,顿悟,作品在高潮中戛然而止,才能让读者感觉回味悠长。

故事的张力和吸引力,就源自阻力。

蓝石头之前种种沉重忧伤的遭遇,都是为了最后那轻盈畅快的一笔。

5.复杂交织的情感

《蓝石头》所传达的情感是相当复杂的,没有完全的快乐,也没有完全的忧伤。正如几米自己所言:“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照相本子》)

蓝石头被迫从森林里离开而进入城市里流浪,未必不是一件美好的事。这种离开,带给了它一些更美好更有价值的理解。理解自己,理解别人,理解世界与人生。它见证了许多美好的瞬间,也深味了人间种种的哀凉。那些按照自己的心愿改造它的人,未必不正是一群需要被它抚慰的人。孤独的人们在清凉的世界里相伴相拥,即使短暂的交集也未尝不是一种美好。

所有与一心回家的蓝石头擦肩而过的人,都各怀寂寞与忧伤,最后是必然落寞的散场。然而,一种不太完美的关系也可能是至善至美的。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在现实中去维持一种持久的关系,然而,交流(语言的或者心灵的)的需要,哪怕是转瞬即逝的,总是存在。真正的文学拒绝让完美的神话成为永恒。所以,尽管蓝石头深深理解老婆婆的孤寂,深深理解孤儿们的忧伤,它还是不能陪伴他们到永远,因为它有它自己的梦想。

所以,几米说:“我想拥抱每个人,但我得先温暖我自己,请容忍我。”

这是多么真实的心灵,善良而柔弱,然而这颗心内在的梦想,又强大到它不惜付上生命的代价去寻找,去追求。

正是这样复杂交织的情感,让我们无法抗拒几米。因为在几米的文字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或者自己的一部分。如几米所言:“我们体会到的感动都是自己生命里幽微的细部。”(《照相本子》)这样的情感,不只是存在于几米的心灵里,它也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心灵。

来自人类灵魂的古今文学,总是体现了人类灵魂情感的真实并鼓励我们了解自身,以及那些与我们共同分享奇妙的生命境况的他者。

几米的文字就像是在安慰那些听到他说话的人们:你们并不冷漠,并不麻木,你们是人类情谊的一部分。我愿意和一个能够分享我灵魂的人在私下里低语。

他鼓励我们恰当地看待自己的生命,下决心发现自己是谁,以及自己的世界意味着什么。

几米的文字总会带着些淡淡的忧伤,再明亮的画面也掩饰不了。然而亚里士多德说,幸福不在于每时每刻对快乐事物的体验,而在于每时每刻对自己人生的经营方式。

几米《蓝石头》共读设计 几米 蓝石头

快乐是一种有限的目标,是浅层的感觉;幸福才是一种终极的目标,是深刻的体验。

几米是幸福的,读几米文字的人也是幸福的。

6.不着痕迹的修辞

《蓝石头》的语言,常有一些不着痕迹的修辞,美妙动人。

譬如:

黑石头静静躺在没有树的森林里,就像是一头失去海洋的鲸。(森林是石头的家园,海洋是鲸的家园。蓝石头被火烧成了黑色,庞然地伏在那里,外形正如一头黑色的鲸。)

监狱里有个女孩天天哭泣,每当月亮升起,她总会向着天光,为自己唱一首歌。黑暗中悠扬的歌声,好像天上点点闪烁的星光……(将黑暗中的歌声比作天上的闪烁星光,带给人光明和希望、唤起人们对自由与梦想的向往。)

它忆起它的世界也曾是一片荒芜,慢慢有了一片草原,有了一片花园,有了几棵小树,慢慢地,蝴蝶来了,小鸟来了,狼来了……(反复,渐次热闹起来,生命涌动的画面。)

它想念森林里温柔月光照耀的夜晚,它想念流星雨划过天际的凌晨,它想念热情太阳跃动的午后。(反复,排比,森林的美犹如童话梦境。)

火车每经过一次,它就快乐地分裂一次。火车每经过一次,它就快乐地分裂一次。(反复,强调它的快乐,它似乎预知到了越是绝望的境地,越有出现奇迹的可能。)

蓝石头被覆盖在冰冷的雪里,但它炙热的思念让冬雪早早融化……(夸张,移用。“思念”本是个抽象概念,是情感的温度灼热到让冬雪早早融化。)

它的体积越变越小,但思念却越来越深……(对比。心在,梦就在。)

蓝石头紧紧贴在少女胸前,就像是一颗真正幸福的心。她拥有一切,但它却一无所有。(对比,拥有爱的人,就拥有了一切。蓝石头传递了少年的爱,自己却一无所有。)

7.生命涌动的画面

几米用画面说话,也用文字说话。《蓝石头》的文字本身就是有鲜明的画面的,这些画面,生命涌动,令人神往。

譬如:

它喜欢林中小鸟的鸣唱,随风飘散的花香,从叶缝透进来的细碎光影……

山里枫叶转红那一天,它闻到了秋天熟悉的香气,它想念群雁南飞的壮观景象,它想念棕熊钻进地洞冬眠的背影。

它怀念吹过山峦的煦煦和风,它怀念滋润大地的细细春雨,它怀念春天时在身边轻快跳跃的小鹿。

它忆起它的世界也曾是一片荒芜,慢慢有了一片草原,有了一片花园,有了几棵小树,慢慢地,蝴蝶来了,小鸟来了,狼来了……

它想念森林里温柔月光照耀的夜晚,它想念流星雨划过天际的凌晨,它想念热情太阳跃动的午后。

在一个闷热的夏夜,它仿佛听见遥远的森林里,传来第一颗苹果掉落的声响。

8.美丽动人的象征

几米表现的不是石头。蓝石头的一生,就是人的一生。每个人都像那块被人们为了种种私欲而从森林里运走的蓝石头,在外面的世界里经历着沉沉浮浮。不同的是,有的人忙于妥协放弃,终被世界湮没;有的人永保初衷,终于梦想成真。

用石头的故事来映射人的一生,是一种美丽动人的象征。

“直白的表述是日神方式;而象征主义则是源自作者内心最深处的酒神存在。最有效的象征主义可以达到理智未及之处。如果一个直白的表述可以奏效,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当直接的语言不能传达一种复杂的思想时,就会使用象征主义。”(《艺术:让人成为人》)

尼采说:“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异样最艰难的问题上;生命意志在其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不可穷竭而欢欣鼓舞——我称这为酒神精神。”(《偶像的黄昏》)

几米和他笔下的蓝石头,就是酒神精神的表征。

尼采以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来概括希腊悲剧中隐藏着的两个原则(他以醉境和梦境分别形容酒神状态和日神状态),这两个不同精神原则的对立导致了古希腊悲剧的张力;同时,它们也是希腊精神的根本,是希腊人的两种“本能”,这两种本能的相互对立与共生并存促使希腊人创造出了灿烂辉惶的文化成就。

日神是希腊的光明之神,名为阿波罗。在日神的照耀下,这个世界显得单纯、透明而美丽。所谓日神精神,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梦”。梦幻是美丽的,它停留于外观之美,这是一切造型艺术的特点。换句话说,日神精神是建立在我们的视觉之上的,它沉溺于这个现象的世界,尽情体会作为个体的喜悦与欢乐。

可是这个美的世界毕竟是虚幻的,在希腊人的美丽世界中总隐藏着深深的痛苦,对于这痛苦的解脱,日神是无能为力的,只有借助于酒神的威力。于是希腊悲剧中的另一个精神原则——酒神就出现了。酒神的作用就在于正视人生的痛苦本质,把这痛苦当作欢乐来享受,而这只有在忘却自我、放弃个体的主观性时才可以达到。在毁灭的快感中,人们体会到了在现象背后永恒存在的生命核心——太一,在忘我中达到与它的统一。在这里,个体化被看作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是应当鄙弃的,在忘却了个体的“醉”中个体被消解,痛苦也被消融。

自我越大越是被动,越是负载太多,越是痛苦沉重;自我越小越是轻盈,越是甘于舍弃,越是容易活出自由的人生。

蓝石头最终变为细沙,它的自我消解到最小最小,在已经完全没有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梦想的时刻,它将梦想拱手交给了命运(这就是它在铁轨下能够快乐的原因,它将自己无力实现的梦想拱手交了出去,交给了命运,它如释重负)。奇迹就在此刻发生:好风凭借力,送我回故园。

这就是酒神精神的作用。有时候,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不是执著,而恰是顺应:顺应自然,顺应天意。忘却自我,放弃执著,拥抱命运,融入大化。

在《蓝石头》的结尾处,几米不经意地流露出他内在的酒神精神,他和蓝石头一起,进入了一种“醉境”,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自由酣畅的美妙境界。

文学是表现爱的,但它首先必须是美的。“只有作为审美现象,生存和世界才是永远有充分理由的。”(尼采)

《蓝石头》的文学密码中,其实也包涵了哲学密码和美学密码,从某种层面上说,这正是几米不可逾越的原因。

附几米《蓝石头》纯文本:

(要看图画的可点此链接:http://tieba.baidu.com/p/1837768352?pn=1)

蓝石头

◇几米

一万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

蓝石头静静躺在森林深处,它喜欢林中小鸟的鸣唱,随风飘散的花香,从叶缝透进来的细碎光影……

它以为会永远待在这里。但是,森林失火了。

大火延烧数月,从东边烧到西边,从南边烧到北边。

浓烟染黑了整个世界,然后一切回归空无。空荡荡的世界里只剩下一颗光秃秃的黑石头。黑石头静静躺在没有树的森林里,就像是一头失去海洋的鲸。

雨季来了,大雨下得又凶又猛,连续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雨过后,天空渐渐变亮,吹来的风渐渐变透明了。雨水洗去了石上漆黑的灰烬,露出幽幽放光的美丽蓝色。空荡荡的世界重新出现色彩与旋律,它以为一切都将渐渐恢复旧观。

但是它错了……

蓝石头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裂成两半,离开这里。

才踏上旅程,它的思念就开始了。

蓝石头静静躺在一个冷漠的空间,一名目光锐利的男子坐在一旁沉思,窗外流泻进来的阳光照亮了翻飞的粉尘。

十八个月后,蓝石头被送往遥远的城市。它来到一个喧嚣拥挤的世界。人们为它赞叹,为它痴狂,在它身边徘徊不去。

寒冷的冬夜,一个迷路的小孩泪眼汪汪的问它:“亲爱的石头大象,你知道我的家在哪里吗?”蓝石头孤独地站在陌生的城市里,看起来好忧伤。

它想回家,回到森林里的家。午夜,一颗蓝色气球飘过它眼前,蓝石头想起森林中的另一半,强大的思念以天崩地裂之势袭来,它瞬间崩毁……

碎裂的石块被丢弃,较完整的那一半,卖给了一位有钱的老婆婆。老婆婆请来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为她重新打造她的蓝石头。

九个月后,蓝石头被送往更遥远的乡镇。它来到老婆婆安详宁静的花园。老婆婆富有又善良,她曾经拥有世人羡慕的一切,但是她很寂寞。不管天晴天雨,每个清晨,老婆婆都会来到花园,坐在蓝石头的身边,对它轻声说话……在一个秋风狂舞的早晨,老婆婆还来不及走到她的身边,就忽然昏倒了。她心爱的蓝色丝巾在风中悠悠飘扬……

它想回家,回到遥远的家。

蓝石头想起它的另一半,强大的思念以天崩地裂之势袭来,它瞬间崩毁……

一年后,老婆婆住在远方的外孙,回来整理这座荒废的庭院。他将破碎的蓝石头,运往老婆婆在远方海边的故乡。

蓝石头站在热闹的渔港边,每天看着渔船快乐地出航,看着渔船快乐的回港。渔港有个女孩天天在码头等待她的恋人,每次男孩归来,他们总是忘情拥抱,幸福得让人嫉妒。有一天,男孩出海后再也没有回来了。女孩依旧天天在码头等待,从日出到日落,从夜晚到天明。浪花拍击着礁石,冷风吹袭着它,蓝石头孤独地望着辽阔的大海……

它想回家,回到温暖的家。

一天深夜,女孩的蓝色帽子掉进了大海,蓝石头想起它的另一半,强大的思念以天崩地裂之势袭来,它再度崩毁……

时间如逝去的流水,不再有人记得那对不幸的恋人,和沉入海底的蓝石头……直到有一天,两名探险家发现了蓝石头。蓝石头不知自己身在何方,又会被带到哪里去?它不断地破裂,不断地被改造,陪伴过许多伤心寂寞的人,但它心中的渴望却始终不曾平息。

它只想回家,回到森林里的家。它的体积越变越小,但思念却越来越深……

蓝石头静静垂挂在优雅的美术馆里,它是一弯明月,温暖了许多人的心。它忆起它的世界也曾是一片荒芜,慢慢有了一片草原,有了一片花园,有了几棵小树,慢慢地,蝴蝶来了,小鸟来了,狼来了……

它想念森林里温柔月光照耀的夜晚,它想念流星雨划过天际的凌晨,它想念热情太阳跃动的午后。

它想回家,强烈的思念使它瞬间崩裂。

残破的蓝石头被收购到一个墓碑工厂。每天都有人神情哀凄地来到这里,为爱的人,慎重地挑选最后一块石头。他们的悲伤渐渐渗入它坚硬的内里,它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易碎……蓝石头静静站在大地上。有一个忧伤的男人,每天带着一束美丽的玫瑰花,沉默的站在墓前流泪,他说他会永远思念她……没有多久,忧伤的男人消失了,失去玫瑰花和眼泪的墓园日渐荒芜。蓝石头静静地站在那儿,没有人为它喝彩,没有人记住它。

它怀念吹过山峦的煦煦和风,它怀念滋润大地的细细春雨,它怀念春天时在身边轻快跳跃的小鹿。

它想回家。

很久以后,一群孤儿院的孩子在郊游的途中,发现微微发光的蓝石头。他们把它带去大胡子叔叔那里,请他为他们刻一只神秘的猫。那群孩子每天都站在窗前,看云看山看很远很远的地方。他们跟蓝石头一样,也在想念一个已经看不见的家。平安夜,圣诞温馨的歌声悠悠飘扬,每一户人家的窗口都透出温暖的光。它思念雪花飘落的姿态,它思念大雪覆盖的冰冷,它忧虑它无法再鲜明真确地记住每一片叶子的轮廓。

它想回家。

它不断地破裂,不断地被改造,不断地被珍藏,又不断地被遗弃。它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它不理会人们的言语。它只在乎森林里的家,只在乎它的另一半。

暗夜里,一只跛脚的流浪狗,对着月亮发出令人鼻酸的哀鸣。

蓝石头离家乡越来越远。它被困在坚硬的石墙里,夜夜听着别人的叹息。监狱里有个女孩天天哭泣,每当月亮升起,她总会向着天光,为自己唱一首歌。黑暗中悠扬的歌声,好像天上点点闪烁的星光……

它担心自己已渐渐遗忘晨雾的气息,它害怕再也无法看见天空飞翔的孤鹰,它忧虑家的记忆会变得愈来愈模糊。

黄昏时,它听到一阵熟悉的鸟鸣,它想起它的另一半,强大的思念让它瞬间崩毁……

它不愿放弃希望,一次又一次的梦想飞回遥远的森林,但路途漫长,它总是迷失了方向……蓝石头静静躺在后山的森林里,森林跟它遥远的家非常相像,但是它的另一半不在这里……

巡回表演的马戏团来到镇上的第四天,石头被小丑先生捡走了。他将它磨成一颗球,漆上讨人喜欢的颜色。蓝石头开始随着马戏团到处表演,四处流浪。人们为它鼓掌,为它叫好,欢乐笑声围绕在它的身边……在一个闷热的夏夜,它仿佛听见遥远的森林里,传来第一颗苹果掉落的声响。

它想回家……

破碎的蓝石头不再有人怜惜,被随意丢弃在地上。大雪静静地落下,世界又是一片沉寂。蓝石头被覆盖在冰冷的雪里,但它炙热的思念让冬雪早早融化……

春天来了,野草恣意生长。午后,蓝石头身边滚过一颗球。小狗衔起蓝石头,把它交给主人。棒球少年将它带回家,像宝贝般地珍藏。

山里枫叶转红那一天,它闻到了秋天熟悉的香气,它想念群雁南飞的壮观景象,它想念棕熊钻进地洞冬眠的背影。它想回家……

少年将破碎的蓝石头琢磨成一颗美丽的心,送给他的初恋情人。整个世界变成一座美丽的花房,春天的花朵开满整个山谷。蓝石头紧紧贴在少女胸前,就像是一颗真正幸福的心。她拥有一切,但它却一无所有。然而青春的爱恋易逝,伤心的少女轻轻取下蓝石头,将它抛向远方……

蓝石头静静躺在铁道枕木间,火车忙碌地来回穿梭,再也没有人将它拾起。他清晰地听到,家在遥远森林中声声呼唤。火车每经过一次,它就快乐地分裂一次。火车每经过一次,它就快乐地分裂一次。

最后,蓝石头变成了一粒细沙,一粒几乎看不见的沙。夏风吹来,它随风扬起。

它快速飘过城市的天际。

它急急掠过小镇的上空。

它循着公路不停地赶路。

它缓缓飞跃一望无际的海洋。

它终于回到森林深处,回到另一半的身边。

一万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0262.html

更多阅读

看梁文道评《货币战争》有感 读鸦片战争有感

对我说来,《货币战争》的确不是本学术著作,而是本编辑的通俗普及书籍。至于其内容和观点是否翔实则是见仁见智了。没错,宋鸿兵写这本书的参考书单我都能猜测出来。因为全是西方的畅销书,连德文版都有,是有“抄袭”之嫌。但是宋鸿兵的《

观电影《犬王》有感 读犬王麦穗有感

观电影《犬王》有感今天我们在学校操场搭起的充气影棚里看电影了。电影的名字是《犬王》。影片演的是一只大狗和一只小狗的故事。我感觉这两只狗很聪明勇敢。它们凭借自己的勇敢,奋不顾身的精神,与敌人厮杀,用炸药炸敌人,帮助了共产党,

易经没有什么秘密,10句话教你读懂《易经》 怎样读懂易经

易经没有什么秘密,10句话教你读懂《易经》《易经》是中国第一经,它是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

转载 王君老师的《夏感》的教学设计 王君背影教学实录

原文地址:王君老师的《夏感》的教学设计作者:彭莉教学内容的确定确实是语文教学所有问题中的“皇冠上的明珠”。这段儿时间我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读王荣生教授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等书,有些收获,但总的来说,还

读《老王》有感 读老王有感300字

读杨绛的《老王》,心里一直沉甸甸的,总被那一种关爱感动着——杨绛对老王的关爱,老王对杨绛一家的关爱。也听了十余节的课,却总感觉老师们着力强调的是老王的不幸与善良,杨绛一家对弱势群体老王的关爱,以及对老王关爱不足的惭愧,心里不免有

声明:《几米《蓝石头》共读设计 几米 蓝石头》为网友大花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