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 样 构 建 和 谐的 师 生 关 系
遂宁中学 北校区谢梁
摘要:本文是从建立合理的期望;力求良好的教学态度;实行适宜的专业领导;重视师生双向沟通;发挥神圣的教育爱;尊重学生平等合作;关注班级弱势群体;加强亲师合作等几方面来阐明怎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构建和谐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班级管理、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实践证明,一个班级如果师生关系紧张,那么这个班级的学习成绩是落后的,班级纪律必然是糟糕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低效的;紧张的师生关系有时还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师生冲突。这几年,发生在校园的师生伤害事件不胜枚举。老师伤害学生,学生伤害老师的案例也屡见不鲜。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怎能么啦?老师和学生之间竟会发生如此多令人无法相信、令人尴尬的事件。我们作为教师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建立合理的期望
当今社会更开放、经济更富裕、政治更民主、文化更多元、科技更发达、思想更自由。因此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单亲家庭、离婚家庭、再婚家庭的增多;子女多数为独生子女,有人形象他们这辈人是一代“草莓”,外表光艳,内心脆弱,却经不起风吹雨打。影视、网络、书报等媒体的泛滥,助长了他们的病态享乐,好逸恶劳、自以为是、行为怪异、目无尊长、胸无大志等;这给我们教师的教育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学业成绩又是学校评价一个教师的唯一标准,尽管一天到晚都在叫嚷素质教育,淡化考试,但实际上还没有哪所学校放弃分数来评价老师和学生的。就连教育十分发达的美国,现在也开始用考试分数来评价老师和学生,并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的奖金挂在一起。教师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职业,一个群体谋生的手段,考试成绩影响着教师的穿衣吃饭,于是,教师们想尽千方百计提高学生成绩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不同,智力水平有异,必然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学生,而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和老师关系紧张的又最多。因此,我们教师的心态要平和,要明白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不是工厂,不是标准化的生产流水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有众多个性的生命,他们不可能个个都是学习优,品德好。自己每天从事的也只是社会中一份极普通的工作,世人羡慕的权利、财富注定和我们是无缘的。教师对自己、和所教的学生都应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工作尽职尽责,因材施教,安于平凡,要学会记忘记学生的错误,手拿放大镜去发现学生们身上最美的东西。很多教师都有同感,在毕业的学生中,对教师的最亲近是往往是那些自己以前忽视了的差生、调皮鬼,而很多优秀的学生往往认为是自己学懂的。因此,我们在喜欢优生的同时,更要关爱差生,优生给我们带来了荣誉;我们眼里的差生则给班级带来了稳定。可见合理的期望是我们工作中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的关键。心态好了,工作就顺利了,自己的火气小了,师生关系自然就更融洽了,工作乐趣也就找到了,何乐而不为呢?
二、力求良好的教学态度
其实师生关系的紧张,很多是由于学生成绩差引起的。每一个教师都有这样经历,学生成绩如果优秀的话,就是其犯点错,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原谅他们。那些成绩差的学生,若是犯了错误,教师一想起他们成绩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麻烦,现在又添乱,无名之火,一下子就燃起来,自制力差的教师,难免不在语言上,处理方式上和学生发生冲突。而学生成绩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智力,有的根本就对学习不感兴趣,而非智力因素占的比例最大。求知是学生的天性,而学习兴趣的丧失,是学生成绩低下、干扰教学、违规违纪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学生兴趣培养是教师教学技艺之一。教材是死的,教学是活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者,教师的学识、阅历、责任迫使我们教师要对教学态度、教学技艺进行反思、修正。
一个教师具有的良好的教学态度,来自于他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倾注的教学情感,也就是对本质工作的热爱。有了对教学工作的无限热爱,教师的专业技能自然就会提高,工作就会充满激情,教师在课堂上就会精力充沛,激情飞扬;教学活动一定会幽默而变化,生动而有趣,这些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热情也就会以教学行为中的口语表达、手势、眼神、具体地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因此,教师对教学情感的投入是提高专业技能,培养教育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和谐师生的因素之一。它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这样的老师必然迎得学生的爱戴,这对树立教师的权威、增进师生情感是很有帮助的。一个对工作充满情感的教师,在班级教学管理中,教师也就会耐心得多、宽容得多,师生之间冲突的可能性也就小得多。
三、实行恰当的专业领导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执行者,要熟知教师行业规范,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利,不要把自己简单地看作是一个“教书匠”。尽管自己每天从事只不过是普通的教学活动,但不同于在工厂里制造产品,而是在将一个个懵懂无知的学生,转化为一个个对社会有用之人。要知道我们自己仅仅是他们的老师,不是警察、法官,更不是家长,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和理由剥脱他们应该享有的一切权利。因此,在维持教学和常规管理、改正学生不良行为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滥用教师权威,切忌在语言上乱出口,行为上乱出手,而是要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心理、身体不受伤害。这要求我们在批评教育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因为往往批评处罚不当是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那么,教师在处罚学生时,要注意哪几方面呢?
(一)处罚是管教的最后策略
尽管“启发优于辅导、辅导优于管教、管教优于处罚”,但奖励、赞美或正面的教育并不是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用。对那些调皮、玩劣的学生在教师多次警示、规劝、批评等常用方法不凑效的情况下,对他们采取一些合理、合法的处罚,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他们感觉到犯了错,就要受到处罚,这是将来在社会中生活的准则。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教育不能没有处罚,但要少用,慎用,因为它是我们教师管教学生的最后策略。管教处罚学生不要凭一时冲动,而是要多动脑筋,多要运用教育智慧,现在的学生头脑不简单,教师要学会和他们“斗智斗勇”,我们的教育目的才能达到。
(二)处罚适用于常规管理
处罚可以用,但要少用,而且只能用于维持教室常规,校园秩序、品德习惯等方面。一定不要用于学习内涵上,如资质较差,考试成绩不及格等就不能实施处罚。有的教师在学生考试分数上定任务,实行“少一分打一下,少两分打两下……”,这种以考试成绩作奖惩的依据;这是违反教育原理的,误用了教师的奖惩的权力,这种作法是错误的。本来,每次考试成绩和试题的难易程度、学生智力水平有着联系,教师不能一味责怪学生的学习懒惰,因此,处罚只适合于常规管理。
(三)处罚学生前要备课
1.有理有据,冷处理。
在学生犯错后,首先要让学生写清违规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及当时他的内心想法。这样做的作用:一是教师能了解整个事件的真象,分清事由。二是暂时平息教师心中的怒气,学生也有反思其行为的机会。三是学生写的材料可作为学校、家长复核的依据。四可以作为以后再次教育学生的一份资料。五是可以避免那种暴风骤雨、简单粗暴的处罚方式。通过以上的程序,教师的头脑会冷静,学生的情绪会稳定,有利于事情的处理,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就会少些不当和偏差。
2.方式方法,慎重用。
在弄清学生违规的前因后果后,按校规班纪确是需要处罚的,就要做到合理、合法、公平、公正地处理,一切按程序操作,切忌蛮干,随时要清楚自己身份和职责。对任何学生的批评教育、惩治处罚都要学生在心理、身理上能够承受的基础上实施,才能收到惩处当事人,警示其他人的目的。切忌语言上侮辱学生,肉体上伤害学生。不同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作为教师要在方式上、时间上、地点上慎重选择。有的时候,一句话,一个动作造成后果可能是无法想象的;自己多年辛勤劳动不仅没有善终,而且有可能化为乌有,甚至吃官司,那样的结果又有什么意义呢?与其说毁在一个学生手里,还不如毁在自己手里。
你是科任教师,批评处罚前要和班主任商量,并征求意见,因为他比你更了解学生。你是班主任老师,在事前要报告年级组主任,并征求意见,因为他是你直接领导。该由学校处罚的,教师就不能越权处理。该事前该联系家长的还要联系家长,并向家长讲清事情前因后果。这样一来,在批评处罚中由于方式不当引发的师生冲突就会少得多。
3、批评处罚,要善后。
教师在在批评、处罚学生后,不忘了一个重要的动作,再忙都要善后。那什么是善后呢?就是在批评、处罚学生时,要向学生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自己并不是有意整治他,不会因此事而放弃他,而是对事不对人;自己心里对他还是充满了希望,希望他以后在学习上、品德上有进步,让他们感觉到教师之所以严厉地处罚自己,确实因为自己犯了错,清楚自己错在哪里。而老师并没有放弃自己,自己应该改正错误,才能对得起教师、家长,这样可避免学生对老师产生反感与不服,也可避免学生的不良行为一错再错,达到处罚的真正目的。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不能只从行为表现上加以改正,必须从改变他的信念着手。有的老师在批评一个学生之后,往往在学习上辅导得更多,或让该生负更大的责任,教育效果就显现出来了。高明的教育就要是让学生内心受到教育,而产生自我教育,学生改变了他自己的信念,行为也就随之改变。如果只图处罚,而不善后,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而且结果有也会越变越糟。俗语说“软索套猛虎”,那我们教师更要学会“笑脸批学生”。
4、班规班纪,共同定。
开学之初,就要详细制定和讲解校规班纪,最后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通过。这样大多数学生在违规行为发生之前,知道了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学生因有具体可行的标准遵循,犯错的机会必大为减少。即使真的犯错违规,则因事前有师生共同的约定,学生被批评、处罚,也会心服口服,不会怀恨在心。当然教师必须审视班规班纪的合法性、可行性、教育性。
总的来说,批评、教育、处罚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也是教师维持教学活动,稳定班级集体的基本保证。多学习、多思考、明白我们教师的职责,学生对与错的认识观念和自我控制力发展是缓慢的,同时发展程度上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因此,批评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信心、恒心,不要操之过急,一定要有坚持合理、合法、公平、公正。
四、重视师生双向沟通
学生千差万别,教师也是生活在社会中,师生之间只有作好互相沟通交流,教师才能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心理倾向、个性特点,学生才能了解、感受教师真正的关怀,明白教师的正向期望。一个无法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教师,他对学生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肯定是无效的。而师生之间发生冲突,不能和谐相处,就是因为双方不能互相理解。教师在批评、教育时无法解开学生的心结,学生就不能明白教师管理学生是其职责和权利。因此,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中去,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及他们的真实愿望和想法。凡事都要和学生沟通交流。教师在工作中多运用教育智慧,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上,要诱导学生往前走,而不是用“鞭子”往前赶,责骂和体罚不能让学生思想得到内化,只能使得其反。教师应该做到用心观察与倾听、细心体会与了解、真诚关怀与亲近、耐心劝导与处理。只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就会觉得每个学生,其实都有其过人之处。
五、发挥教育神圣的爱
爱能驱除阴霾,爱是雨后绚丽的彩虹。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这就是告诉我们教师,那种传统的“师道至上”的思想已不能适应时代了。学生只不过是我们工作中的 合作伙伴,我们应该放下架子,满腔热忱,真诚地关爱学生。具体表现在:我们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发展等。要想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教师就要不断地付出自己的爱心,爱心才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的,而人是有感情的,也是有理性的,无论教育手段多么先进,传媒是多么发达,谁也不能否定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无论规章制度是多么完美,都不能代替人文关怀的巨大力量。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生命线,是师生和谐关系的保证。如果母爱给予了学生生长的生命,师爱就给予了学生发展的生命。而教师却肩负着这两种爱的责任,用母爱去融化学生心中的冰层,用师爱去开启学生尘封的心智。饱含爱心的教育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有了爱心伴随着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们才会看到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们要从“警察、牧师、教师”这三种角色中走出来。爱心多一点、包容多一点、温柔多一点、耐心多一点、亲切多一点、好话多一点,学生行为就会好几点。不要放弃任何学生,以广博无私的爱奉献给学生,不要图任何回报,哪怕只是一个电话,一张卡片。真诚地关爱每一位学生,给他们和谐、真诚、温馨的心理氛围,学生就会喜爱老师,他们才会跟我们谈话,爱帮我们做事,爱听我们讲课。我们的风范也就是学生的无声楷模,有了这样班级环境还愁师生之间不能和谐相处吗?
六、尊重理解平等合作
尊重是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需要。人生有多种需要,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满足之后,最大的需要是得到社会、家庭、他人的尊重。而学生最希望得到教师、同学的尊重;尤其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因此,尊重学生人格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必要条件。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成功的教育,是学生内心的思想得到升华和提高,并不仅仅是行为的转化。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事实上,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可能从心里去亲近、相信一个不尊重自己的老师。那么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自尊心,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不是看他的家庭、天质、品行。学生很在乎自己老师对自己的看法。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生也才会尊重老师。只有互相获得尊重,师生才会理性处理好师生之间各种矛盾。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做人的人格和价值,包括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学生的隐私权,学生对学校、班级、教师的合理建议权等。最后,教师在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同时还要理解学生。只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的行为按其本来的心理状态去分析,而不是把自己的主观意见强加给学生。理解学生心理状态,才能对症下药,解开学生心理迷团,给予正确的疏导,这就要求作为教师要研究学生,走进其内心世界。现阶段学生们课业繁重,肩负着家庭的希望。而现实生活对他们充满了太多的诱惑:吃的、穿的、玩的、听的、看的,莫说不迷路,能坚持到底,顺利毕业,已经是实属不易。教师在他们成长路上是多么的重要,但有时,却又显得那么无力。我们在向他们要成绩的同时,不要忘记给他应有的尊重、理解。他们只是我们的合作者,不是我们手中赚取名利的工具,为学生的人生带来幸福,是我们教师的份内之事。学习是艰苦的,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是快乐的,但我们至少不能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理解关爱。我们体谅了学生的苦衷,我们就会有一颗同情心,有了同情心,你就会有一颗善良心、平常心。我们就不会因学生成绩差,习惯劣而太多地去计较个人得失。也就能更真诚地理解学生,学生自然会从心理里接受我们,当然包括我们的一切教育理念;我们就会掌握一把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这是一把让学生学业成功,也让我们自己工作成功的钥匙。
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并不是放纵学生。我们教师不要因为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就丧失教师的职责,对学生该批评的不敢批评,该教育的不敢教育,那是不对的。以人为本,顺应学生的心愿是对的,但我们必须加以必要的引导和规范,实现教育的目的。多动脑筋其实很多棘手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的。学生快乐,老师也快乐,其乐融融,又有什么不好呢?
七、关注班级弱势群体
单亲、再婚、贫困家庭的学生有较多的不良行为困扰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影响班级常规。他们中尽管有不少优秀者,但也是师生关系冲突的高发群体,对这部份学生的管理、教育,会花去教师大部份时间和精力。在一个班级里,如果这部份群体稳定了,那么这个班级就稳定了。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鼓励、接纳与支持,不应该将这些学生贴上负面标签,轻视、驱赶都不是办法。他们需要的是教师更多的关爱、宽容、耐心,我们教师更应该以正面的态度来培养其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战胜生活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扩大他们参与班级活动范围,鼓励他们在纪律、学习上的每一点小进步。那种不假思索的批评处罚只能压抑其行为,毕竟积极性疏导比消极的堵塞效果好得多。这些学生调教得当的话,他们的生活逆境可能会造就他们非凡的人生。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培养、帮助;鼓励他们走向美好未来,又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也是我们的良心所在。
八、加强家长教师合作
在学校教育工作活动中,教师、学生、家庭是三个不同的对象,而教师家长的有效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教师若是没有家长的支持,那么对学生教学教育活动可能是低下的,甚至是无效的。我们教师的一切教育活动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生的思相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更需要家长的参与。因此,家长会、家访是我们教师是搞好亲师合作的有效手段。如果确实有困难的,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互相联系,当然最好能亲自到学生家里走一趟,这样得到情况更有价值。通过教师、家长的良好合作,家长可以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教师可以清楚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学生在校的行为有异常可以随时联系家长,学生在家有什么异常可以联系教师。又特别是学生有进步时通知家长,家长的感受是兴奋的,比直接表扬学生效果会更好。学生违规需要处罚时,事先通家长,并讲明事由,共商对策,家长肯定会乐意接受的。鲁莽行事,随意处理,家长若是不接受,学生肯定不会接受的,那还谈什么教育效果,家长不找教师的麻烦已经够可以的了。若是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凡事多和家长联系,同时不忘了报告学生优点和近期表现有进步的地方等。家长会感受到我们是一个负责任的教师,为了自己的子女成长,他们肯定会大力协助的。而学生在家长、我们教师双方的教育下,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但这里要注意不能把什么事情都推给家长,否则家长会对我们的教育能力将产生怀疑。
我们作为教师的一定要搞好和家长的关系。有了良好的亲师关系,对我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非常大的帮助,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教师和家长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不良和冲突,而且还可以对我们教育、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总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我们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理解、尊重,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和管理技能。我们要树立人是变化的,变化是有一定过程的教育观念。工作中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火气,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淡薄名利,踏实工作,从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我们教师和学生都生活在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