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 安禄山之乱 安禄山之乱谁平定的



前些日子看唐史。看到了安禄山之乱,史书的记载大都是说安禄山面有反骨云云,其实一直以来我不喜欢这种行文风格,以结局推断过程。因为安禄山最后反了,所以他有反骨,所以他有狼子野心,太过牵强。我记得我以前看过一本书写安史之乱的时候,写得很独特,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安禄山的反是因为他的衷心所致,既不是玄宗逼他至反,也不是他内心真心想反,而是顺理成章,不反对不起江东父老。
玄宗的开元盛世的的确确将唐朝历史推向高峰,但是他也的确是导致唐王朝走向衰败的转折点,比如后来的乾隆亦是如此。妄加揣测,大致是因玄宗不在位时,很多问题看得很清楚,所以一走上王权,大刀阔斧,很想有一番作为,所以励精图治。在位久了,慢慢离事实真相就越来越远,相近的都是杨国忠之流,当然才子要配佳人,玉环姐姐在这其中居功至伟,不过话说,男女相爱,阴阳调和,天经地义,要是我,我也想要美人而不要江山,笑谈。安禄山的轨迹亦是如此,先有战功,引起玄宗注意,因为安禄山的衷心,以及会向玄宗表忠心,故事实上玄宗和安禄山之间有着非常厚重的相信基础。但是正是因为安禄山对玄宗太过衷心,以至于完全不把太子李亨放在眼里,玄宗虽然非常高兴,但是安 禄山的命运其实就与玄宗的生命挂上直接关系,这会让安禄山觉得非常不安。与此同时,看到了奸相杨国忠,美女杨玉环在玄宗身边,非常不踏实,最终直接把唐朝百姓推向了水深火热。
我们常常轻描淡写一个王朝的兴衰,大致都是任用贤达,听信奸臣之类。但是其实这都是以成败推测过程,每个人,谁好谁坏,并不是这么好下定论的,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发现我们现实中很多时候你很难搞清楚对方是怎么想的,甚至他到底想干啥,因为每个人随时都会去变。皇帝其实很悲惨,他听到了各种消息,但是就是不知真假,就像我们玩儿的杀人游戏,在没明身份的时候,你根本分不清谁是警察,谁是杀手。
好吧,其实对于安史之乱这段历史我一直没怎么关注过,对唐朝的历史我向来不怎么喜欢前半段,我喜欢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因为他的词太美了。。。。。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一眨眼,距离上次写blog,已过去一月有余,也是作别兔年之后的第一篇文章,一直拖到今天才动笔。去年的兔年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其实说句实话我觉得过的还算是比较正常,无及好坏是非,虽然近交的朋友都说去年过的很坎坷,或许是心理暗示所致。终究到了年底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当然很多记忆,异常犹新。不过终究很多事情远去,印象也会越来越模糊,谁也无法抗拒时间对我们的摧蚀。

音乐和味道对人的记忆起到的作用永远很大。就像我现在听到红蔷薇,闻到螺丝粉,听到某些铃声,闻到海底捞,听到以前手机中的音乐,乃至闻到大街上夏季的味道,所以才会突然间想念那个逝去的夏天。

2012年2月19日凌晨
【杂】安禄山之乱 安禄山之乱谁平定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0044.html

更多阅读

刺杀安禄山时究竟谁在放哨 放哨

刺杀安禄山时究竟谁在放哨知白守黑安禄山之死,似乎没有什么疑团。多部正史记载:他当皇帝后眼瞎患疽,性情暴躁,经常打人,亲信严庄和宦官李猪儿挨打最多。安禄山宠段氏及她生的庆恩,常想以庆恩代长子庆绪。安庆绪怕被废,严庄怕宫中事变于己不

读后感之二:无怨无悔的爱——读《长途跋涉的肉羹》有感

读后感之二:无怨无悔的爱——读《长途跋涉的肉羹》有感今天,我作了一篇阅读,名字叫《长途跋涉的肉羹》。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在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因出去开一次农会,所以吃上了这一辈子最好吃的肉羹。作者笔下最好吃的肉羹,是父亲从遥远

由《报任安书》解读司马迁的生死观 司马迁的 报任安书

由《报任安书》解读司马迁的生死观摘要: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一衡量生死的标准。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表现出的生死取向,一是重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勇于牺牲一死;二是

声明:《杂 安禄山之乱 安禄山之乱谁平定的》为网友痞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