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祝同 卫立煌

顾祝同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顾祝同

顾祝同(1893.1.9-1987.1.17),字墨三。江苏省安东(今涟水)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教官、教导团营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素有“驭将之才”声誉。先后参与东征、北伐、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抗战期间,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奉蒋介石密令,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黄埔嫡系将领中,顾祝同初为“八大金刚”之一,后又列名“五虎上将”,国民党军政高层“军中圣人”。

中文名:顾祝同
出生日期:1893.1.9
逝世日期:1987.1.17
籍贯:江苏省淮阴市涟水县
政党:中国国民党

目录

生平简介
哼哈两将
  1. 出生
  2. 担任职务
  3. 升职
西安善后
第三战区
主持陆总
  1. 当选委员
  2. 重点进攻
惨淡奔波
  1. 分析形式
  2. 辽沈战役
  3. 战败
晚年生活
军事年谱
生平片段
  1. 爱将黄百韬
  2. 乡土观念
  3. 刘煜生案
  4. 抗战夫人
相关事务
  1. 顾祝同公馆
  2. 相关对联与书法
  3. 相关书籍
  4. 相关影视作品
生平简介
哼哈两将
  1. 出生
  2. 担任职务
  3. 升职
西安善后
第三战区
主持陆总
  1. 当选委员
  2. 重点进攻
惨淡奔波
  1. 分析形式
  2. 辽沈战役
  3. 战败
晚年生活
军事年谱
展开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一级陆军上将。江苏涟水人。在蒋介石早年的得力干将"五虎将"中,顾祝同是唯一到台湾后晋升一级上将的,足见其在国民党军界的地位。

顾祝同

顾祝同 卫立煌
1916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1919年毕业后先任长江上游总部第四旅连长。1922年任粤军第二军参谋。1924年黄埔军校初创时任中校战术教官兼管理部主任。次年东征中任教导第2团营长、第2团团副,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3师参谋长、副师长。1926年北伐中任第一路军第3师师长。次年9月任第九军军长。1930年2月蒋阎冯中原大战时,任第十六路军总指挥、洛阳行营主任。次年调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年底任江苏省政府主席。1933年参与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任北路军总司令。1935年任重庆行营主任兼贵州省政府主席。西安事变后,兼任西安行营主任。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后,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江苏省政府主席。1941年1月,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在安徽泾县策划指挥了皖南事变。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徐州绥靖主任等职。1946年任陆军总司令。1948年任国防部参谋总长。1949年4月,重任陆军总司令,12月任“西南军政长官”。1950年3月去台湾,曾兼台湾“国防部”代部长。1972年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87年1月17日卒于台湾。

编辑本段哼哈两将

出生

  

顾祝同

1893 年1 月9 日出生在江苏省涟水县城张家巷,生于清末,长于乱世,先在私塾读书,后入县立高小求学,1910年又考入江苏省陆军小学学习。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他受到革命潮流的鼓动,参加了革命军,任陆军第九师的排长。不久,南北和议妥协,革命失败,他又返校继续学习,并于1912 年夏毕业,同年加入了国民党。

担任职务

  1913年,袁世凯督率北洋军队向革命军反扑,刚毕业不久的顾祝同闻讯赶往南京,担任南京卫戍部参谋。南京失守后,他又逃往上海,从事地下反袁斗争。袁世凯的"皇帝梦"破产后,顾祝同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1919年完成学业,先后担任长江上游总部第四旅连长和湖南清乡司令部卫队营营副等职。  1921 年5 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顾祝同由长沙只身南下桂林,投奔孙中山,受任为粤军第二军军事教导队区队长。当时蒋介石在军部担任参谋长,由此两人结识。

升职

  当陈炯明叛变时,该军扩编为东路讨贼军,蒋介石特荐顾祝同为总部副官长,随侍蒋介石左右,形影不离。这为他以后的升迁埋下了"种子"。1924年6 月,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任校长,特邀顾祝同任中校顾祝同战术教官兼管理部主任。11月11日,孙中山下令组建国民党党军,蒋介石被委

顾祝同

任为军事秘书,蒋再组建教导团,任顾为二团一营营长之职。顾率领的部队连续取得二次东征的淡水和惠州之役的胜利,因功升任第二团团长,在北伐战争中,他在何应钦的东路军中,一路势如破竹,从福建打到江苏,升为第三师师长,接着在龙潭之役大败背水一战的孙传芳,升为第九军军长,辖涂思宗第三师、黄国梁第十四师,陈诚第二十一师。短短三年内,顾由一员中校教官跃升为中将军长,成为国民党军界的显赫人物。顾祝同治军有一套异于他人的治军术。对于士兵,他平时不严格地要求纪律,不禁嫖赌,只要求临阵不怕死,能冲锋陷阵;对于军官,则以小恩小惠笼络,每月都以会议为名,宴请一次;对于营连长以下军官,允许吃空额;对于作战受伤的军官,则多给安家抚恤费;对于退伍老兵,安置于农场或资助其经商,使其有生活出路。他还办子弟学校,使退伍官兵子女少有所学。他的这一套很得人心,获得了"宽厚待人"的"大慈大悲"的美名。但是,他对于共产党,对于反蒋的革命人士,却大挥屠刀,毫不留情。  1928年,蒋介石为建立统一"王朝",兴师"二次北伐"。以刘峙和顾祝同的第一军和第九军为主力,向孙传芳发起进攻,第一军担任津浦路正面攻击,第九军担任津浦路左路攻击。攻占临淮关后,顾怕突前吃亏,他第一次指挥三个师大规模作战,心慌手乱。忽然风传撤退,顾祝同不假思索,立即率队撤退。而刘峙乘胜前进,在长淮卫与孙军遭遇,一战而胜,占领了蚌埠,抢去了头功。此时,顾祝同部已后撤60公里,而刘峙部却前进了20公里。此仗结束后,改变了何应钦的看法,原来何考虑顾的作战能力强,稳健能干,欲使顾指挥两个军,有意栽培。通过此次战争,发现顾优柔寡断,非统率大兵团作战的将才。此后的一段时间,顾祝同归刘峙指挥,升官总在刘峙之后。当时就有人称刘峙和顾祝同为何应钦的哼哈二将,他们两个加上蒋鼎文和钱大均并称何系四大金刚。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顾祝同奉命率第二师向武汉进击。由于蒋介石收买了桂系将领李明瑞、杨腾辉,所以第二师未经战斗就到达武汉,顾不久任武汉卫、司令。是年冬,他又参加了对唐生智、石友三的作战。1930年春季,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组成反蒋联合阵线。以七十万大军南北对进,企图一举推翻蒋介石政权,中原大战爆发,顾祝同奉命率部在刘峙的指挥下,沿陇海铁路由东向西攻击。5月11日,他以万选才部战力薄弱,首先夺战归德,迫降万殿尊,石振青两个师,并乘机急进,再克兰封。在遭到冯玉祥部合围堵击时,蒋军第十一师、六师、九师、五十二师均受到很大损失,节节败退,惟顾部能坚守阵地,未受损失,得到蒋赞赏8月底,顾率部参加了向冯玉祥军的总攻,迫使西北军全线溃退。此役后,他升任第一军军长第十六路军总指挥,继任洛阳行营主任,掌管西北军事大权。  1933年9月,顾祝同被任命为湘、鄂、赣、粤、闽五省“剿匪”军北路总司令,进驻江西抚州,直接指挥五个纵队的兵力,进攻工农红军和苏区。当时,北路军前敌总指挥陈诚经常越级上书,蒋介石也经常越级指挥,他都毫无怨言。11月,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发动“福建事变”,他参加了蒋介石召开的军事会议,研究镇压十九路军的策略。会后,将所部九个师调去福建作战。1934年1月,“福建事变”解决之后,顾祝同重新部署北路军向江西中央苏区进攻。4月,他集中11个师沿抚河50公里宽进攻,终于攻克苏区的北大门广昌(广昌战役),终于迫使中央红军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他命令薛岳率领9个师进行追击,北路军总指挥部改为南昌绥靖公署,把占领区分成8个绥靖区,要求3个月肃清红军遗留的党政系统。这年4月3日,顾进升为陆军二级上将。9月3日调任四川行营主任,他定于11月1日在重庆成立行营,以杨永泰为秘书长,贺国光为参谋长,继续对红军作战。

编辑本段西安善后

  1936 年12 月初,顾祝同由贵州任所飞往重庆,参加"剿共军事会议"。12 月12日发生"西安事变"。事变后的第三日,顾祝同会同刘峙等38名将领致电张学良、杨虎城,要求释放蒋介石,并提出"任何问题,无不可从长讨论,尽量采纳,付诸实施……"16日,他就收到张学良的邀请,同宋子文赴西安商谈一切。同一天,他又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讨逆军西路军总司令。次日,他和讨逆军总司令何应钦,讨逆军东路军总司令刘峙分别就任。而对南京国民党内部何应钦与宋美龄之间的微妙矛盾与分歧,他采取狡猾的对策。一方面,他接受何应钦的任命;另一方面,他又参加营救蒋介石的疏导、安抚活动。尽管刘峙的东路军行动积极,而顾祝同的西路军则借故延缓行动。他本人则稳坐南京,从未亲临前线。18日,何应钦接到蒋介石停止进攻西安的手令,才同意"军事行动暂停三天"。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于同日回到南京,对顾祝同的行动大为嘉奖,而对刘峙则施以白眼。  1937 年1月1日,他参加了蒋介石的小型会议,研究对"西安事变"的报复措施。蒋当面任命顾为西安行营主任,指挥陈诚的第四集团军、卫立煌的第五集团军、蒋鼎文的第二集团军、朱绍良的第三集团军,对西安方面施加军事压力和政治上的分化瓦解。这个任命于1月5日由南京政府行政院通过,以所谓"陕甘善后整理办法",任命顾为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并授予"全权处理"之职。顾上任后,立即自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将9个师的兵力布置于华阴、华县正面,同时命陈诚率所部屯驻渭北以北,卫立煌率部在商洛方面行动,蒋鼎文和朱绍良分别率部在甘肃、宁夏行动,并亲临潼关督阵,对西安方面实行全面包围和军事威胁。同时,他连续发布命令,一面向西安推进,一面要求各部对原驻的东北军、西北军要"态度亲善",以感化、吸引对方,实施化敌为友的政治攻势。在顾祝同的胁迫下,2月2日,不顾大局的东北军少壮派应德田、苗剑秋、孙鸣九等人谋杀了东北军元老派67军军长王以哲、第105师师长刘多荃,为了替王以哲报仇,将部队开进西安搜捕少壮派军官,内部残杀的悲剧愈演愈烈。红军、十七路军和东北军三位一体完全解体。双方于2月4日达成协议。东北军接受了东调安徽的“乙案”,2月9日,顾率部进驻西安,并按照协议,答应给各部拨出移防费用,放张学良回西安述职。对于后者,遭到司法院院长居正的坚决拒绝。接着,顾祝同下令将东北军的25个师整编为4个军10个师,调往苏北、皖北、豫南,由军委会直接指挥;西北军(十七路军)整编为三十八军下辖的两个师,迫使杨虎城出国。至此,发动"西安事变"的东北军、西北军在顾祝同软硬兼施的胁迫下,按蒋介石的旨意完全解体。  “西安事变”使蒋介石蒙受耻辱,但对于顾祝同来说却是一个表现忠心的机遇,他凭借灵活、善变的方法,重新赢得蒋介石的信任和重视,成了蒋介石的心腹,稳固了他在国民政府高层的地位。

编辑本段第三战区

  1937 年7 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的"卢沟桥事变",正在重庆参加川康整军会议的顾祝同奉命赶往南京,顾祝同被任命为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为冯玉祥)兼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并负实际指挥责任,先后指挥张发奎第八集团军、张治中第九集团军、刘建绪第十集团军、陈诚第十五集团军、薛岳第十九集团军及朱绍良、罗卓英、胡宗南、廖磊、刘兴等部约70万人,奋勇抵抗,重创日军,为中央政府和上海的撤退争取了必要的时间。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重新调整战区。顾祝同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他在职前后8年,经历整个抗日时期,其辖区包括苏南、皖南、赣东和闽、浙两省,战线绵延2000公里,与日伪军防区接触范围很大,但除了发生一些小型战斗以外,基本上未和日寇发生较大的战斗;相反,他利用其辖区的有利条件,以建立战时经济为名,大搞走私贸易,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  1940年初,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摩擦不断,10月陈毅在黄桥战役中以七千破十万,大败江苏省主席韩德勤,89军军长李守维也在逃跑途中淹死,国民党内舆论大哗,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联名致朱德、彭德怀电报,要求共产党把军队开黄河以北,分区抗战,免得擦枪走火,皖南的新四军也必须北开。  1940 年10月20日,顾祝同在长官部的例会上,指定参谋处制订对新四军的作战计划。他强调,如果新四军无意"北撤",反而要"南窜黄山、天目山、四明山搞三山计划"。就武力解决,为此他抽调了7个师4万余人堵住了新四军南进之路,选调的部队有具有法国装备的四十师,用于第一线;抽调浙东的六十九师到皖南,又把赣东负责指挥对南昌日寇作战的三十二集团军总部调到皖南,并命上官云相统一指挥。他同时命令赶修重庆至上饶之间的长途载波电话线。他声色俱厉地斥责施工负责人:"如果不按期完工通话,你负责,要杀你的头。"这样,线路在12月中旬完工开通,保证了他和蒋介石的密切联系,12 月31 日,他以长官名义向新四军下达最后通牒命:"在12月31日前,在长江以南的新四军全部开到江北。" 1941 年1 月6日,新四军因北渡困难,向东行军迂回北渡,没想到闯进了国军的伏击圈,战斗打响后,顾祝同严令上官云相传令各部队,务必把新四军包围住。1月13日,新四军军长叶挺奉命要求谈判,顾却下令将叶挺扣押起来。1 月14日,新四军被围部队终因伤亡过大,弹尽粮绝,9000名官兵除傅秋涛等人率2000 余人突围外,6000 余人被俘,其余壮烈牺牲。1 月17日,顾祝同把情况报告国民政府军委会,诡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违抗命令,不遵调遣,自上月以来在江南地区集中全军,蓄意扰乱战局,破坏抗日战线,阴谋不轨,已非一日。本月初自泾县潜向南移,竟于4日明目进攻我前方抗日阵地,危害民族,为虎作伥,丧心病狂,我前方被袭部队,对此不测之变,若不忍痛反击,不仅前线各军之将士无以自卫,而且整个抗日之国策亦被其破坏无余,……新四军全部解散,编遣完毕,该军军长叶挺于当地擒获,副军长项英潜逃不获。"顾祝同为参加这次血腥屠杀新四军的官兵邀功请赏,并奖给第三十二集团军总部、第二十五军和上官云相法币各5万元。  1942 年,日军集中87个大队的兵力向第三战区发动进攻。浙赣会战爆发。顾祝同本来计划在兰溪一线和日军展开决战的,但军委会担心兵力不够,命令顾祝同放弃兰溪决战,把部队后撤到衢州,等援兵会合以后再决战,可是等到中国援军赶到的时候,驻南昌的日本军队也发动了策应攻势,衢州腹背受敌,中国守军由于缺少必要的通讯联络及判断失误,第三战区未能实现与日军决战的计划。顾祝同部没有进行有力抵抗,被日军占去大量地盘,其长官部也仓皇撤往福建,以后才又回到江西铅山。  豫湘桂会战后,由于日军打通了大陆交通线,第三战区辖区形成孤岛,蒋介石又升任他为赣州行辕主任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并指挥第七、第九战区。权利之大,令同行侧目。抗日战争胜利后,顾祝同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名义,接受了驻浙日军的投降。9月9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日军投降典礼上,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接受日本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顾祝同作为中国陆军代表也参加了这一仪式。

编辑本段主持陆总

当选委员

  1945年5月,国民党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顾祝同又一次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政府由重庆迁都回南京后,顾祝同又升任为陆军总司令,与海军总司令陈诚、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并列为军事巨头。内主戎政,外主攻伐。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后,顾祝同接替刘峙担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指挥中原地区作战。他以集中主力硬碰硬的战术在龙凤战役中挫败刘伯承的攻势,把中野一步一步逼退回旧黄河北岸,不久后,徐州绥署的薛岳在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相继失败,蒋介石为了实施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命顾祝同坐镇徐州,成立陆军总司令部徐州指挥所,统一指挥原徐州、郑州两绥靖公署的部队。  他到任后,把所辖24 个整编师60 个旅共45 万人的兵力,划分为3个机动兵团,以汤恩伯、王敬久、欧震分别为第一、二、三兵团司令,执行蒋介石的捣巢计划,首先摧毁解放军根据地,使山东解放军丧失人力和武器的补给,等解放军被迫离开根据地像离开巢穴的胡蜂一样乱窜的时候再进行各个击破。他首先以一部兵力进攻交通线,打通徐州至济南的铁路和徐州至临沂的公路,占领鲁南,然后全线进攻鲁中,寻找华东人民解放军主力决战,占领山东,或把解放军压过黄河。为避免在进攻中被解放军分割歼灭,他命令各部加强纵深,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针。

重点进攻

  1947 年3月下旬,顾祝同所部展开进攻,于4月上旬侵占鲁南山区,打通了津浦路兖州至济南段和临沂至兖州的公路,随后,从临沂至大汶口一线向鲁中山区发起进攻。26日,其整编第七十二师杨文泉2个旅于泰安被围,顾仍不为所动,命其主力按预定计划向新泰、蒙阴猛攻,于28日占领蒙阴。5月初,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见敌军密集不好打,主动向后转移。顾乃判断解放军被迫向东北方向撤退,遂急令其第一兵团进占坦埠、蒙阴地区,第二兵团向博山、张店方向进攻;待第一、第二兵团攻势得逞,协同向东进攻,以实现在鲁中山区与解放军主力决战之企图。4月14日,其先锋整编第七十四师被华野正副司令陈毅、粟裕采取挖心战术,于重兵集团中割裂包围于孟良崮地区。15日,顾祝同急令整25师黄百韬师和整八十三师李天霞驰援决战。16 日24时,他传达蒋介石的旨意,要求部属,"把握战机、万众一心、共同作战",严令解围部队于17 日攻占孟良崮。但他没想到张灵甫率领的这支战力极强的部队连三天都没能支撑下来,居然但就在他下达命令的同时被全部歼灭。经过这次失败,顾祝同在作战部署上采用"并进不如重叠,分进不如合击,以三、四个师重叠交互前进"的指导方针,于6月25日下令向沂蒙山区发起第三次进攻,企图占领沂水、东里店、南麻等地区,压迫华东野战军撤出鲁中山区。6 月30日,解放军的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攻击前进,于7 月30日包围郓城。顾祝同害怕这支部队直趋兖州、徐州,威胁其侧后的安全,遂急调第三十二师到商丘,第六十六师到徐州;又令王敬久第二兵团到鲁西南,统一指挥32、66、70三个整编师保障后方安全。但王敬久指挥不力,三个师被刘伯承全歼(鲁西南战役)。8月,华东野战军终于分兵作战,他终于等来苦尽甘来的日子。一连取得南麻战斗、临朐战役的胜利,重创粟裕所部,并围歼深入其后方的叶飞、陶勇的两个纵队,使这两只纵队丧失了一半人马。接着,又派范汉杰略地胶东,占领了胶东解放区,这是顾祝同军事生涯的顶点,论功行赏,1948年5月正式出任参谋总长,接替陈诚。

编辑本段惨淡奔波

分析形式

  战争打到1948年,国统区物价飞涨,民心不定,士无战志,形式已经不允许再发动进攻了。在7 月至8月的"南京军事会议"上,顾祝同作了战略问题方案的报告,提出要停止战略进攻,巩固长江以南防线,阻止解放军过江,把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部队编为几个机动兵团,在江南组建二线兵团,以求再度夺回战略主动权。光阴似箭,但蒋军失败的命运比时间的速度还快。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打响后,人民解放军包围了锦州。此时国民党军在东北只剩长春市、沈阳市、锦州三个战略据点,锦州是沟通关内关外的咽喉,为解锦州之围,顾祝同以参谋总长和最高当局代表的双重身份,与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同机飞往东北,执行蒋介石调出沈阳主力支援辽西的计划。卫立煌建议先飞到锦州,与守将范汉杰商讨作战计划。但到锦州上空时,顾祝同看到解放军正在炮击锦州机场,担心降落后无法再起飞,就拒绝了卫立煌的建议,直接飞到了沈阳。到沈阳后,卫立煌为了说服顾祝同改变由沈阳出兵支援锦州的命令,特意在家中设宴招待他,并授意廖耀湘提出一个从营口海上撤退的方案。但不管卫立煌、廖耀湘如何陈述理由,顾祝同就是一句话:“总统的命令,不能违背。”最后的结局是东北各将自行其是,完全乱了套。

战败

  时至10月中旬,顾祝同看到东北败局已定,到徐州部署对解放军决战事宜,力图以少数兵力困守徐州,控制主力于徐蚌间津浦路两侧,作攻势防御,以固长江而保沪宁。顾祝同召见黄埔军校毕业的兵团司令与军长谈话,特别强调:“校长一再交待,这一仗只能打胜,不能打败。打好了你们黄埔学生前途光明,打败了就死无葬身之地。”又和国防部长何应钦商议,想请白崇禧出马,统一指挥武汉、徐州两大集团的军事行动,并派作战厅长郭汝瑰向蒋介石禀报,指示郭向蒋说明白崇禧统一指挥是暂时的,一旦形势好转再调整指挥权。但是,白崇禧比他狡猾,怕当替罪羊,拒绝担任两个战区的指挥责任。白崇禧不干,刘峙指挥不力,他只好硬着头皮以参谋总长的身份到徐州布置一切,提出:"守江必守淮";"放弃次要城市,集中兵力守徐州";"一处作战,各方支援"。他的计划变更尚未及实现,西撤的黄伯韬兵团因张克侠、何基沣起义已于11 月11 日被华东人民解放军包围在碾庄圩地区。他急令"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率部东进解围,但黄伯韬兵团还是于22 日晚被全部消灭。接着,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受阻,华中来援的黄维第十二兵团在双堆集被围,顾已感到山穷水尽,无能为力,哪里也调不出兵力了。经请示蒋介石,他同意杜聿明部突围,但蒋介石中途变更命令,致使十三、第二、第十六三个兵团也在陈官庄被困。  半年时间,他直接指挥的淮海战场,主力已基本被消灭干净。 1949 年1月,蒋介石宣布下野,在防守长江的问题上,他要求汤恩伯为了全局以主力防守长江中游,汤恩伯拿出蒋介石的手令,宣布就是总长也不能违抗总裁手令,搞的顾祝同脸红耳赤。1950年3 月,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军事据点失守,顾祝同率参谋本部乘机逃往台湾,兼代"国防部长"。

编辑本段晚年生活

  自1952 年3 月起,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充当何应钦的副手,1960 年又调任国防会议秘书长,1968年再调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72 年改任"总统府"一级上将战略顾问。败退台湾后,顾祝同的身体一直很好,经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顾祝同尽管不培植私党,但他的老乡观念、 同学观念还是很浓厚。他对王敬久、王仲廉、冷欣、韩德勤、方先觉等同乡的提拔是很尽力的,他的子弟辈如顾希平、顾锡九、顾心衡、顾新葆、顾祝君、顾祝荣、赵锡田、王连庆、也都是他培养起来的。堂弟顾济潮(黄埔一期)1927年秋北伐战争临颖战役中阵亡。凡江苏人特别是涟水人,他都特别关照。顾祝同对能够带兵打仗的军官非常钟爱,即使其犯了军纪,也常从轻处理。他对团长以上军官,每月都发一笔补助;营级军官虽没有明补,但每人每月可透支100元军费;连长吃几个空额也不追究;年纪大了不能再当兵的,就安置到他创办的农场里,或资助一笔钱,让他们经营小商业。他对部下的宽厚,笼络了不少人。他这一套办法,使他在国民党军队中获得了“军中圣人”的美名。到晚年,他的部下常去看望他,大家都敬重地称他为“墨公”。1973年5月,82岁的顾祝同与何应钦一起,参观访问了金门与澎湖诸岛。在金门时,顾祝同特地参观了炮兵工事,直夸工事整修得坚固。  

顾祝同晚年的照片

顾祝同从1982年起,开始口述回忆录,名为《墨三九十自述》,由其秘书记录整理后出版。顾祝同的晚年生活很有规律。他每天早睡早起,一直保持着散步的习惯。顾喜欢养花,认为养花不仅能陶冶性情,还能锻炼身体。  1985年8月10日,已是94岁高龄的顾祝同突患老年性高血压,8月12日,顾祝同一时又兴起,前往花市赏花。当晚返回寓所后,病情加重,送到医院后被诊断为高血压引起的脑部微血管阻塞,顾祝同从此住进医院,卧床不起,1987年1月17日凌晨4时20分,顾祝同因病重不治,死于台湾三军总医院,终年96岁。

编辑本段军事年谱

  1914年,江苏陆军小学毕业。  1916年,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  1919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毕业。  (国民政府)卫戍司令部参谋 1914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主任 1935.11-1937  (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 1927.09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7.10.20-1928  (国民政府)江苏省政府委员 1928.11-1930.03  (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 1929.10-1930.09  (国民政府)江苏省政府(兼任)主席 1937.12-1945  (国民政府)军政部政务次长 1934.01.24-1936.12.02  (国民政府)贵州绥靖主任 1935.05-  (国民政府)四川行营主任 1935.10-  (国民政府)贵州省政府(兼代)主席 1936.08-1937  (国民政府)贵州全省保安司令 1936.08-  (国民政府)西安行营主任 1937.01-1937.11  (国民政府)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 1937-  (国民政府)江苏省政府主席 1937.11.26-1939.10 (国民政府)江苏全省保安司令 1937.12-1939.10  (国民政府)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1938.01-  (国民政府)第三战区战地党政委员会分会主任委员 1939.07-  (国民政府)苏皖联立临时政治学院院长 1939.12-   (国民政府)徐州绥靖公署主任 1946.01-1946.05  (国民政府)郑州绥靖公署主任 1946.08-1948.05  (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部(第一任)总司令 1946.05.31-1948.05.13  国防部参谋总长 1948.05.13-1950.03.10  中央训练团副团长 1948.11-  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 1949.04-1950.03  私立强恕中学董事长 1966-  西南军政长官 1949.12.07-  国防部(代理)部长 1950.01.26-1950.03.10  行政院政务委员 1950.01.26-1950.03.10  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50.04-1959.06.29  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67.02.01-1972.05.19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1931.11-1987.01.17  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1952.10-1987.01.17  国防会议秘书长 1959.06.29-1967.02.01  总统统战略顾问 1972.05.19-1987.01.17  中国孔孟学会名誉理事长 1972- 1987.01.17  台北市江苏同乡会名誉理事长 1973.04- 1987.01.17  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1976.11- 1987.01.17

编辑本段生平片段

爱将黄百韬

  黄百韬字焕然,原籍广东,生于天津,先在北洋军阀、江苏督军李纯的手下当传令兵,很得李纯的欢心,于是李纯将心爱的婢女给黄为妻,由婢代求送入李纯主办的金陵军官教育团当学生。后投奔张宗昌,后又随张宗昌部下徐源泉投降蒋介石。升至师长后蒋送黄进陆大特别班第三期学习。后黄调军事委员会中将高参。  国民党军委会例有年终论文,黄曾以论文获奖,于是得以见重于当时的参谋总长何应钦,一九四一年三战区司令顾祝同电请以郭寄峤充该战区参谋长。何给顾推荐了黄百韬,黄百韬到任后任劳任怨,小心守法,极力表现。博得了顾祝同的好感!但黄百韬性格严峻,到任后惩治贪污腐败,励精图治,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很多是顾的老乡亲朋,偏偏顾祝同又喜欢把战区总部的诸多事情交给参谋长处理,自己去当甩手掌柜!黄的这些举动,让一向御下较宽的顾也感觉到不是很自在!;不过说到底,顾祝同还是欣赏黄百韬的为人和才干的,而且也知道黄这么做也是出于公心,也不是冲他顾祝同来的!所以也只好由黄去!虽然如此,两个性格有太多不同的人在一起共事,别扭之处还是不少的!1944年,三战区25军军长出缺,顾就推荐黄出任25军军长!!这是顾知人善任,(看出黄的这种性格,做军事主官比做幕僚强!)  1947年5月,张灵甫的74师在孟良崮失败后,有人借口蒋介石因负有对张灵甫74师的指挥责任,同时指责黄不积极援救张灵甫,向蒋介石告状,要求追究责任,惩办黄百韬和李天霞,蒋介石也准备拿黄百韬开刀,杀一儆百!关键时刻,顾祝同拉了黄百韬一把,他私下示意黄百韬大胆陈述张灵甫违抗命令的情形,同时又出主意让黄百韬把汤恩伯的指挥责任也全包揽下来,以取得汤的支持!在国防部长达2小时的发言中,黄百韬娓娓到来,声请并茂,听者为之动容。顾,汤也从旁极力为黄百韬洗刷。结果,蒋介石听了黄百韬的申辩之后,脸色逐渐缓和,并没有责备黄百韬。最后,黄百韬以革职留任的处分,免了一次灾难。1947年7月的  南麻战斗中,黄百韬率部奋力解救胡琏的整11师,虽然在付出死伤上万的代价后,救出了胡琏!但胡琏因所部伤亡惨重,却责怪黄解救不及时,在陈诚面前说黄作战不利,贻误战机!为此,时为参谋总长的陈诚派出了以李觉少将为首的战地视察组,去战地查办黄百韬!又是顾祝同暗中授意李觉少将,让他丛中斡旋解释,证明黄百韬确是有功无罪,才告无事!胡琏也明白黄百韬确实是出了力!在后来的胶东,豫东多次战役中,黄始终得到顾的关照!直到黄百韬殉职,顾祝同还让黄的副官樊荣从扬州到碾庄,把黄百韬的尸体挖出,葬于南京!

乡土观念

  涟水北乡王集东前乔,乔海城的儿子乔贯通去上海投考复旦大学,落榜后走投无路,所带的钱花费净光。在无奈之计,他千方百计伪造顾祝同公私印章,到银行骗取光洋2000元、黄金百两。银行会计与负责人,觉得有些怀疑,便向顾祝同汇报。顾祝同回答:无提款事,并立即封锁上海,严查40分钟,人赃俱获,带到顾祝同处,顾亲自审问。乔贯通供认是涟水人,因来上海投考大学落榜,所带的钱花费一空,举目无亲,处于万般无奈中,才出此下着,别无他求,只怨自己对不起人,任凭发落。未料顾祝同却念其同乡,认为难中青年,胆识过人,有造就。当时,除给以说服教育,令将所骗取的银元、黄金全部退回外,另给100元作为生活费。乔贯通在上海逗留数日,在回来时又去向顾祝同辞行,顾又给100元路费,并教育他,回家立志读书,以求上进。

刘煜生案

  1933年1月21日,江苏镇江传出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江声日报》经理兼主笔刘煜生被江苏省主席顾祝同下令枪决。刘煜生,江西南城人,早年曾习法律,1924年在镇江创办《江声日报》。该报消息灵通,记载翔实,颇受社会欢迎。1929年春,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从南京迁到镇江,《江声日报》成为省会报纸,影响力也随之增大。刘煜生办报有正义感,敢于针砭时弊、揭露官场丑行。顾祝同主政江苏后,令各县设立毒品缉查所,从中抽取苛税,实际上是变相公卖鸦片。刘煜生对此公开指摘,因而遭到顾祝同的忌恨。  江苏省民政厅厅长赵启禄是顾祝同的亲信,曾任顾祝同军中参谋长。赵身为民政厅长,但吸鸦片烟的瘾很大,又好狎妓。刘煜生侦得赵经常寓居上海某高级旅馆,度其快活生涯,便带了照相机,冒充省府要员,瞒过茶房,直入赵的内室;赵正一榻横陈,在妓女陪伴下吞云吐雾,刘煜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雅姿”摄入镜头。赵方愕然惊顾之际,刘煜生已反身离去。不久,这张照片在上海一家报纸上刊出,使身为一厅之长的赵启禄很是狼狈,因而对刘煜生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江声日报》有一个副刊名为《铁犁》,经常发表一些不满现实、倾向进步的文艺作品,顾祝同和赵启禄命人从中寻找出几段“反动”文字,断章取义,罗织罪名,于1932年7月26日下令查封《江声日报》,将刘煜生押解至省会戒严司令部讯办。顾祝同在封报捉人的令文中,说刘煜生“宣传赤化”、“鼓动红色恐怖”、“煽惑阶级斗争”,所谓的“罪证”是《铁犁》上发表的《边声》、《时代不是时代》、《我们的希望》、《端午节》等几篇作品。《边声》是一篇描写守边士兵抗日作战的小说,里面有这样的文字:“一队咱们祖国的兵,向左边退下,自然隐隐地右边上来的是敌人。……日本兵在追击,土堡上倾斜了青天白日红地的国旗,正正地树起一面白天红日的大旗。”“在隆隆的枪声炮声中,土堡上的兵渐渐地稀少成几个了,终于都围在国旗下倒毙,倒毙在血泊之中,地上泛起一片红潮。”顾祝同挑拣出“左”、“右”、“红潮”等字眼,说这是“赤化作品”、“含有共党口吻”,完全是深文周纳,制造冤狱。其他几篇作品或描写农村困苦,或叙述劳工生活,虽流露出对现实不满的情绪,但并无明显犯禁的言词。  刘煜生被捕后,顾祝同将其长期拘押在戒严司令部,迟迟不移送法院审理。南京新闻记者公会派人赴镇江质询并要求保释,遭到拒绝。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也曾干预此案,认为《江声日报》“无反动文字”、刘煜生“无反动行为”,希望顾祝同“准江声日报复刊,将刘煜生交保释放”,顾祝同也不予理睬。刘煜生在狱中向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上书申诉,请求监察院调查此案。监察院派员调查后,认为此案性质严重,决定对顾祝同提出弹劾。弹劾文称:训政约法规定,人民因罪犯嫌疑被逮捕拘禁者,其执行逮捕或拘禁之机关,至迟应于24小时内,移送审判机关审理。顾祝同将刘煜生拘押在戒严司令部5月之久尚未移送法院,是“违背约法,蹂躏人权”;监察院调查该案时,顾祝同非但不能尽情答复,且坚决拒绝调卷,“破坏监察制度,藐视政府法令”;出版法规定,禁止出版或扣押之处分权,属于内政部,顾祝同“非法逮捕,逾越职权”;《江声日报》所刊此类文字,中央党部并无禁载之命令,内政部亦无禁载之条例,顾祝同封报捉人,“妨害言论自由,破坏法治精神”。“基上各点,应即依法提出弹劾,将顾祝同移付惩戒,并咨请行政院令饬该省府迅将刘煜生移送法院依法讯办,以维法纪而保人权”。  就在监察院呈请弹劾之际,顾祝同竟一意孤行,变本加厉,悍然下令将刘煜生处以死刑,于1933年1月21日执行枪决。当刘煜生由监狱被提出照相时,自知不免,大呼“拥护中国国民党”、“拥护国民政府”等口号,并高唱“三民主义,吾党所宗”的“党歌”,以表示他是三民主义信徒而非“共匪”。顾祝同非法枪决刘煜生的消息传出后,舆论为之大哗,社会各界群起声讨,抗议浪潮很快席卷全国。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2月1日在上海举行执行委员会议,宋庆龄、蔡元培、林语堂、邹韬奋等人出席。会议发表宣言,强烈谴责顾祝同残杀报人,指出“此一血案,实与北洋军阀在北京枪毙邵飘萍、林白水之暴行,如出一辙,全国人民应予以严重之注意。查人民应享有言论出版之绝对自由权,为近代文明国家之国民应享之权利,即使刘煜生有轶出自由范围以外之犯法行为,亦应依法交由司法机关审判,行政机关决不能非法拘禁,更决不容非法处死”。“顾祝同蹂躏人权、破坏法纪之黑暗暴行,已明白证明实质上与北洋军阀毫无二式,亦即为我全国人民之公敌,为维护人权,对于顾祝同之军阀暴行,全国人民应共起而作坚决之抗争。”“政府如无以裁制此种暴行,实为政府之大羞。”宣言要求南京国民政府迅速将顾祝同及其他有关系负责人员免职并依法惩办;切实保障人权,务使以后不致再有此种同类事件发生。在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宋庆龄还提议由上海报界领导全国新闻界罢工一日,以示抗争,以振民气。上海新闻记者公会也于2月1日召开紧急会议,一致决议:一、呈请中央党部、国民政府查办顾祝同;二、呈请监察院继续弹劾顾祝同;三、联合报界公会、律师公会、市商会、市教育会等法团合力抗争;四、设立刘煜生案专门委员会;五、今后关于江苏省政府消息,凡有顾主席字样者,一律称顾祝同。会后,刘案专门委员会派人赴镇江调查事件真相,搜集《江声日报》所刊、被顾祝同指为“宣传共产”的稿件,将这些稿件在沪报上全文刊出。2月19日,上海各报社239位记者签名发表联合宣言。宣言从12个方面列举了顾祝同所犯罪行,并对顾强加给刘煜生的各项罪名一一进行驳斥,指出:“顾祝同冤杀刘煜生案,论事实则断章周纳、颠倒黑白;论法律则前后不符,违法越权”,“人间何世,有此冤狱”,“毁法乱纪、摧残人权之顾祝同,必当受国法之制裁,刘煜生亦必蒙最后之昭雪。”首都(南京)新闻记者协会于2月5日为刘案发表宣言:“似此任加人罪,何殊军阀暴行,若不依法声讨,严惩重罚,不特新闻记者人人自危,即全国人民亦时时恐怖,国家纪纲破坏无余,社会秩序岂有宁日。本会为维护法律、保障民权起见,不得不本嫉恶如仇、惩一儆百之旨,声罪致讨。务希全国各界,一致愤起,共作不平之鸣,藉尽护法之责。”北平新闻界于2月17日举行追悼刘煜生大会,声讨顾祝同的罪行,电请中央将其撤职查办。天津、武汉、广州、青岛、济南、杭州、郑州、徐州、芜湖、南昌、蚌埠、长沙、香港、太原、汕头等地新闻界都纷纷举行集会,发表宣言,通电全国,强烈要求政府严惩顾祝同,并采取切实措施保障新闻记者的人身安全,落实“训政约法”所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全国律师协会也通过决议,呈请司法部指定审判机关,对顾祝同提起控诉,以维法律。  面对各方的抗议和声讨,顾祝同极力辩解,为自己开脱罪行。他声称:刘煜生在1927年3月间“曾结合共党分子组织非法工会,煽动车夫罢工,图谋扰乱治安,被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政治部拿办有案”,“现经戒严司令部审讯明确,实系共党”,故依据《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处以死刑。他还为抗拒监察院调查进行狡辩,说刘案由戒严司令部办理,“监察院调阅宗卷之权,能否对于军事机关审判罪犯之事件,亦得适用,实属绝大疑问”。  《大公报》指出,顾祝同举刘煜生1927年3月被拿办一事作为刘系共党之证,理由殊欠充分,因为当时国共两党尚未分裂,各军政治部中都有共产党人,该军政治部是否因刘系共党而拿办,实属疑问。而此后不久国民党即实行“清党”,如果刘煜生确系共党,当局决不容他再在镇江办报。顾祝同以此不充分之证据置人于死,不能不说是草菅人命。  南京司法界人士指出:“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须在剿匪区域或戒严期内方可适用,但现在镇江是否为剿匪区域或值戒严时期?”“监察院调阅宗卷,是否适用于军事机关虽无规定,但亦无凡军事机关可以否认监察权之明文规定。”监察院监察委员刘莪青、田炯锦发表谈话,指斥顾祝同强词夺理:“刘煜生是否有共党嫌疑,尚属问题,即或有之,情节较诸牛兰、陈独秀孰为重大?牛兰、陈独秀尚须依法交法院审判,而谓刘煜生可以不经法院审判即由行政机关枪毙,有是理乎?纵极力强辩,岂可一手掩天下人之耳目。”二位监委表示,监察院将对顾祝同提出第二次弹劾,“必使受相当之惩戒”。国民党元老李烈钧也致电中央党部,要求严惩顾祝同,为刘煜生申雪,并称:“欲集人民智能共决国事,首当以诚意示天下,人民所渴望者在此,政府所当努力者亦在此,则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自由,经屡次所宣示者,宜不致再托空言。”舆情汹汹,难以平息,朝野上下的压力越来越大,国民党当局不能不作出一点表示。1933年9月1日,行政院发出《保护新闻事业人员》的通令。通令云:“查人民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与人民有发表言论及刊行著作之自由,非依法律不得停止或限制之,训政时期约法第八、第十五条已经明白规定。”“各地政府对新闻事业人员,常多不知爱护,甚且有任意摧残情事”,“特通令各省市政府、各军队军事机关,对于新闻事业人员,一体切实保护。”接着,行政院宣布改组江苏省政府,陈果夫为省政府主席,顾祝同转任“豫鄂皖湘赣北路剿匪总司令”。顾祝同并未受到严惩重罚,监察院的弹劾不了了之,所谓《保护新闻事业人员》的通令,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不过是一纸空文。《生活》周刊发表评论说:“这个命令会有什么效力没有呢?要是政府的法令是有效力的,那么人民身体自由、出版著作自由,本是约法所规定的,违法逮捕拘禁处罚与剥夺人民自由,应如何惩治,法律都有明文规定,但是政府不能惩戒,监察机关失去效用,现在再加上一道空命令,究竟有什么用处?”不过,既然有了这个“通令”,新闻界就可以利用它来争取自己的权利。1934年8月,杭州新闻记者公会向全国新闻界发出通电,倡议定9月1日为记者节,得到不少地方的响应。这年9月1日,杭州、北平、南京、长沙、青岛、太原、厦门、绥远等地的新闻界,分别举行各类庆祝活动,有的报纸还休业一天,以示纪念。《大公报》评论说:“有了通令,仍然把记者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我们以为与其停刊纪念,还不如积极地要求解放言论,作有效的维护。”从1935年起,“九一”记者节得到全国新闻界的承认,此后每年这一天,新闻界都要开展有较大影响的活动。

抗战夫人

  顾祝同的原配夫人杨氏,是顾祝同发迹前由家人做主为他娶回来的,杨氏为顾祝同生有一儿一女。他在任第3师师长时又娶了一个夫人许文蓉。许文蓉是苏州有名的大家闺秀,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都会,被人誉为风流才女。顾祝同专门为许文蓉在上海购买了一套别墅,后来又把杨氏所生儿女接到上海,交由许文蓉抚养。  自顾祝同另觅新欢,接走女儿后,杨氏便难得再见到顾祝同一面。时隔不久,杨氏突然死于一场大火。许文蓉便成为正房。知书达礼,性格温柔的许文蓉,并没有改变顾祝同放荡不羁的习性。  抗日战争中的1941年春,顾祝同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迁移到了屯溪。屯溪位于新安江边,是皖南山区一个繁华的小城镇,号称当地的“小上海”。在当地有个女人名叫史文卿,是个京剧演员。  顾祝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听史文卿唱戏,马上就坠人情网。为了追史文卿,顾祝同费了不少心机。他让军法处在屯溪街上贴出一条通告,大意是:值此国难当头之际,一切以抗战为重,通告所有将士,不得擅自进入剧场,以免玩物丧志,贻误戎机。有敢以身试法者,严惩不贷,没过多久,史文卿便自投罗网。作了顾司令长官的笼中之鸟。

编辑本段相关事务

顾祝同公馆

  顾祝同公馆位于南京鼓楼区颐和路34号。地处颐和小区中心,院广宅大,气派非凡。整个宅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252.6平方米。  院内树木如林,其中一株高大的雪松,苍翠挺拔,巍然矗立。公馆主楼为西式三层楼房,砖混结构,木门窗,红瓦黄墙,耀眼醒目。一楼向阳面为内走廊,二楼是内阳台,三楼则是露天阳台,布局合理,采光充沛。另有西式平房一进七间,共有房屋六幢27间,总建筑面积921.4平方米。  该公馆是顾祝同在1937年前,以其二兄顾祝信之名购地兴建的洋房。

相关对联与书法

  顾祝同自题联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怒气写竹,喜气写兰。  ——自书古贤集《兰亭序》帖字名联自律  宝树羡传家,贤达显亲一脉,远承晋太傅;  义方勤教子,文章寿世千秋,驰誉谢宣城。  ——佚题手书墨迹联  顾祝同撰题联  战绩令人怀壮烈;  国殇为鬼亦雄奇。  ——题广西省邕宁县邕宁县昆仑关抗战纪念公园(南牌坊北面外柱楹)  题联时顾祝同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  顾祝同贺赠联  正直之姿,刚毅之色;  琴心剑胆,慧眼柔肠。  ——1940年12月书赠新四军军长(条幅挂轴)  顾祝同贺赠联  宝鼎呈祥,金银结彩;  瑶台献端,珠玉生辉。  ——贺陈母邵太夫人70岁寿诞(楷书墨迹联)  上款署“陈母邵太夫人七秩荣庆”;下款署“顾祝同敬颂”。  顾祝同撰挽联  养志有贤孙,避地海疆慰晨夕;  享年跻上寿,归真佛国奠松楸。  贺赠顾祝同联  关塞仗全锋,屹尔干城万里;  江山撑半壁,巍然鞥柱一方。  ——1938年国民革命军第3战区幕僚贺顾祝同46岁寿诞  顾祝同赠时孝会计师  ——算无遗策  顾祝同赠剑霞六十寿辰  顾祝同晚年书法作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0040.html

更多阅读

国民党国民革命军各级领导沿革3 国民党领导人

七、【抗战时期国军各战区部队】:(1937年7月---1945年9月,此部分根据No1193ddwssss资料整理)中央军事机关:1、军事委员会:(以下各部院长官、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参谋本部副总长皆为军委会当然委员)委 员 长:蒋介石委 员:蒋介石 冯玉祥 阎锡

历史书籍阅读,历史人物传记,历史好书榜 历史类书籍排行榜

重磅大结局:39位民国大佬的后半生1948年12月25日,新华社发布了43名国民党“战犯”名单,包括蒋介石、何应钦、陈果夫、陈立夫、宋美龄、陈诚、白崇禧、顾祝同、张群、宋子文等,基本上囊括了当时国民党政府党政大员,他们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叱

军事历史研究论坛 历史研究论坛

[转帖]上饶集中营与新四军被俘人员初统计1941年10月25日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致蒋介石、何应钦的一份代电稿,称“原收容叛军(引用者按:即对新四军的辱称)官兵3369名,续收914名”,共计4276名。根据国民党上官云相指示:被俘的新四军

皖南事变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皖南事变

事变背景 根据国共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协定,新四军在编制上属于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领导。但是新四军事实上听命于延安的共产党。毛泽东曾经就指示新四军所在的中共东南局: 因此,我们均能够

声明:《顾祝同 卫立煌》为网友透明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