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学心只为痴————丁晓君拜师杜近芳之随想 京剧谢瑶环丁晓君

文/齐致翔

六年前,获悉丁晓君拜在杜近芳门下,使我顿生出一种惊喜,一种感悟。我庆幸晓君找到一位好师父,也为近芳收了一个好徒弟而高兴,直觉梅派后继有人,新梅派或曰杜派有了发扬光大、继往开来的新火种。

杜近芳的成就有目共睹。梅兰芳大师仙逝后,她与师弟梅葆玖共擎梅派大旗,将梅派的美质、美蕴、美神带到21世纪。梅葆玖精诚守护,使梅韵长鸣,桃李众多。杜近芳之别样梅香,清新俏美,声容沁心。早在上世纪,青年杜近芳就在梅大师的直接关怀下和梅派精神的指引下,与李少春、叶盛兰、袁世海等艺术家一起创作出《野猪林》、《白毛女》、《柳荫记》、《白蛇传》、《玉簪记》、《蝴蝶杯》、《佘赛花》、《桃花村》、《桃花扇》、《谢瑶环》、《林海雪原》、《柯山红日》、《红色娘子军》等一大批极富创新意味和时代风神的艺术精品,为梅派浩瀚的大海注入了无愧于梅派传人的新鲜血液,而能准确认识、准确传承的后来人尚无很多。这是梅派的缺憾,也是中国京剧的缺憾。应该说,杜派的崛起,是梅派传承、发展中最值得瞩目、研究的成果,是梅派大树根深叶茂、不断繁衍、绽出新绿、生机勃发的生动表现。杜派传承,是梅派传承的一部分。

几年前,晓君便以一曲《天女散花》声名鹊起,其天生的人美、声美、戏美,确与乃师有几分相似,其拜师之路却几经周折。一个重要原因是,杜近芳不愿轻易收徒——是怕徒弟学不会?还是怕徒弟不愿学?是怕徒弟吃不了太多的苦?还是怕徒弟没有像她一样拼死继承的心胸与才量?第一个发现她的是较早拜师杜近芳的黄孝慈。孝慈是江苏省京剧院主演,梅花奖和梅兰芳金奖获得者。2006年,她为央视青年京剧演员大赛做评委,于复赛荧屏上看到丁晓君的表演,第二天就主动找到原来并不相识的晓君,说:“你的条件很像我老师杜近芳,我介绍你拜在杜老师门下,跟杜老师学戏,你愿意吗?”晓君听了直觉是天上掉馅饼,哪有不愿意,孝慈与师父通电话,近芳沉吟半晌,只说一句:“这孩子是否太小?”孝慈的期许未能如愿,晓君的心却像火一样被点燃,回到她所在的战友京剧团,将此事告知了团领导袁小海。小海父亲是与杜近芳合作多年的老一辈艺术家袁世海,他答应带晓君去拜见杜老师并为她顺说。近芳见晓君向她学戏决心很大,暗暗欢喜,虽仍谦虚地表示怕教不好晓君,误人子弟,心里已接受。晓君去上海演出,尚长荣问她对未来发展有何打算,并说依你的条件学杜近芳老师的戏最好。晓君得遇知音,向他倾诉了自想拜师以来积存心中愈来愈强烈的愿景,尚老师立马给杜老师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推荐信。晓君持信再次敲开杜老师家门,恭敬地递上尚老师的信。终于,在接连有人推荐的情况下,在丁晓君“三顾茅庐”的精诚感动下,杜近芳终于满足了晓君的愿望。

人们相信缘分,不管是交友,拜师,或结亲。丁晓君拜师,不啻是杜近芳对弟子诚意和韧劲的考察。不是故意难为,而是对人负责、也对自己负责,是杜近芳对丁晓君的以心换心。它意味着,师父对徒弟将会笃行一生地严格、难为与无情,而丁晓君能否像她进杜门一样经得起锤炼,甚至打击,能否懂得“倒是无情却有情”,也是考察她是否投对胎,是否三生有幸了。

丁晓君后来逐渐知道,杜老师为她说戏可以一口气从午后说到午夜12点。这不是老师的有意为之或一时忘情,而是露出杜近芳一贯极端负责、毫无保留的待人之道,对弟子更难掩饰如对亲生女儿般的亲近与挚爱。晓君有些不适,更多是不忍,不是对自己,而是对老师,怕老师因为自己而累病。怎么办?不是劝阻老师,而是要懂得老师,任她敞开胸臆,任她天马行空,任她溢彩飞瀑,道尽她学戏和演戏的苦甘,呼出她生命中最坚强的留存和最宝贵的珍藏,感受她千金难买的真性情。

徒弟要会学,会从师父一百句话中筛出哪怕只一句与学戏有关或有用的话,其余九十九句也非多余或无用,也要积存下来,日后随时会发酵,因为它们都是老师的思绪与心血,是不经老师讲永远听不到、学不到的演戏与做人最生动最无价的生命阐发和人生启迪。杜老师说:“有些改动,算不上革新或发展,有脑子人一想就明白,我们总要想一想,如《女起解》苏三唱倒板:‘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很多人唱这句时转身冲里,我仍然冲前,做继续赶路的样子。苏三被判了死刑,要‘忙往前进’,急着去省城复审,干吗转过身呀?心里不急了吗?为唱而唱吗?程式规定非冲里吗?以前老先生唱,这儿缓锣,转身冲里,为等检场人端茶壶上给他饮场。解放后没检场的了,也没水喝了,还转身干吗?又如《凤还巢》,程雪娥得知“姐妹易嫁”的缘由后,深感当时嫡庶地位不等给她造成的伤害,险酿成一生的悲剧,不觉悲从中来。这点悲情正是整出喜剧的亮点。这时,杜老师又以《红楼梦》里探春因系姨妈所生而遭遇的不幸,做举一反三的说明,以加强晓君对人物、世情的理解。杜老师爱讲故事,却总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也证明她演戏是如何深研戏文、洞察社会的。

杜近芳教徒总是先教梅派剧目,而后逐渐教她自己创演的剧目。她说:我是梅里出身,没有梅大师亲传,就没有我杜近芳。她看过晓君演《霸王别姬》后说:“你演的《别姬》,比我演的像梅先生的地儿更多,我心里特别高兴。”同时说:“你舞剑要多用腕力,而不能甩胳膊肘,梅先生练时用的是金属做的剑,我也是,你的剑太轻。”晓君很快买到金属剑,由练功到演出都用。杜老师教晓君,虞姬自刎前拔出项羽腰间的宝剑,转身向前,恰好至上场门台口,自刎时正好被救她不及的项羽抱在怀中。她说:这比有人演,由专门上来的四个女兵掩住更干净,更强烈。

于魁智、李胜素邀丁晓君演《红鬃烈马》,请她演前宝钏,后代战,杜老师按王派风范教她,告诉她王瑶卿当年演就是前宝钏,后代战。说:《大登殿》代战是主角,王宝钏心里有醋意,却能很大度地欣赏这位救助、辅佐过自己丈夫的西凉妹子。代战生性率直,她的醋意很难掩饰,不是马达、江海要她“见个礼儿吧”,她早就“回克了”。凭什么呀?没我出生入死地拼杀,薛平贵早就没了,今儿我倒成“先来后到”的了!代战愈劲儿劲儿的,宝钏十八年积淀的沉稳才愈显出是当皇后的料。但《武家坡》不行,杜老师强调:王宝钏听说,十八年无音信的丈夫托人带来万金家书要她去取,要忙不迭地出场,这时的“西皮慢板”就要考虑怎么唱,要想到她的身份、经历过的磨难和心境,是心如死灰后的大喜过望,可周围又有很多村人,该是怎样的身段、步履、眼神?慢板该是怎样的尺寸、气口和味道?杜老师说:要表现宝钏的惊喜、急切、慌乱却又故作沉稳、镇静的情态。随着矛盾的发展,逐渐展露出对久别丈夫的眷恋与挂怀,对丢失丈夫书信一事的责备与怨怼,引起佯装送信人薛平贵内心情感的变化,他要进一步试探宝钏,竟以送银调戏宝钏:“这锭银,三两三,拿回去,把家安,买绫罗,和绸缎,打首饰,置钗环,做一对少年夫妻我们过几年哪。”引起宝钏极大愤慨,反唇相讥:“这锭银,奴不要,与你娘,做一个安家的钱。买白布,作白衫,买白纸,糊白幡,落一个孝子的名儿在那天下传!”这时要把宝钗的性格表现得异常刚烈,绝不向任何想改变她理想和命运的势力服输。对父亲,都敢“三击掌”绝情,对流氓,自然可以破口大骂。这几句唱要把握劲头、气口、跌宕,还要俏皮。

杜老师说:“演《四郎探母》、《红鬃烈马》这样的旗装戏,学王瑶卿比学梅兰芳更好。梅大师晚年不再演这些戏,而是演他创作的歌舞并重、情感炽烈、深婉的古代美人戏,如:《贵妃醉酒》、《霸王别姬》、《西施》、《洛神》等。

这些戏是梅大师一生的积累,梅派戏的精华。这些戏都非常动情。梅大师为塑造这些人物,用了毕生的功夫。如:身段,梅先生从小就练功习武,学青衣,学花旦,学刀马,还学昆曲,学舞蹈,学绘画,观摩古代仕女,让自己的腰肢、步态非常灵动。还练手指,他的兰花指曾迷倒了无数外国观众。他尤其注重眼睛的训练。小时候,有位老师说他眼睛不会转,不是演戏的料,梅先生便买了许多鸽子来养,每天起床先放鸽子,看鸽子往哪里飞,怎样在空中转,再从哪里飞回。同时在鱼缸里养鱼,每天傍晚注视鱼的游动,数十年如一日,硬是练就一双眉目传情的眼睛,用来装点、扮靓他扮演的多情善感的美女,打开他扮演人物的心灵之窗。

杜老师教丁晓君,也总强调眼睛的传神,对眼神表演要求极高。

对吐字发声,杜老师要求必须口齿清楚,让人听懂,还要有韵味。她说:“我看戏,半天看不明白,就认为它不是好戏。我们演戏,想让人爱,先得让人懂,不懂,怎么爱呀?京剧的湖广音,中州韵,也要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我小时听老唱片,陈德霖是旦角魁首,他的唱、念,是标准的湖广音、中州韵,直来直去,不好听,到我老师、陈德霖的弟子王瑶卿、梅兰芳,听他们的唱念,才觉得像今天的京剧了,因他们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了,他们将北京地区的音调、音色、音韵与湖广音、中州韵相融合,其唱念自然与他们的老师不一样了,北京乃至北方地区的观众听得更真切、更易懂,更符合北京地区观众的口味,喜欢京剧的人更多了。你也要找来听,听不同时期演员的唱念有何变化,听每位大师不同时期的唱念有何不同。我们学戏要学源,而不学流,这样才能做到追根朔源,弄懂京剧。”

近芳善思,小时拜王瑶卿学戏时就多次问师父:“我学青衣,学旦角,演女人,为什么非得学‘男人学女人’的吐字发声啊?”师父说:“那时的旦角大都是男旦,再以前全是男旦。”近芳又问:“为什么到女人能学戏了,我学旦角了,不用自己的声音去唱,非让我一个女人用男人变女人的声音——男人为学女人而故意压窄、压扁、压薄、压细了的声音去唱呢?不等于把我先变成男人,再用男人的方法把我再变回女人,这样变来变去,累不累呀?而且把本来好听的纯真的女人声音给变没了。程砚秋拜师梅兰芳,还不是让您教成他自个儿,不像梅兰芳了?”“原以为师父会批评我,没想到他乐了,指着我鼻子说:‘别说,你这小脑瓜真灵,我一向主张因材施教,教女孩儿学旦角是得想想怎么从女孩儿的实际特点出发了,你真是个怪鸟儿啊!’”从此,杜近芳的昵称除了“笑宝”外,又多了一个“怪鸟儿”。

晓君收获最大的一点是,不仅从老师那里学怎么表演,而且从老师的亲历亲为中学会如何独立思考和与时俱进。

梅先生的不拘一格和与时俱进,是杜近芳教学的重要课题。她为梅先生解放初期因主张“移步不换形”被批判为“反对改革”鸣不平,她说:“梅先生的‘不换形’,前提是‘移步’,首先是向前走,不断变化,怎么是“反对改革”呢?她也为后来有些人片面曲解梅先生的主张:为“不换形”画出他们自己的主观框框,对迈步较大或不遂他们意的改革泼冷水、脏水,以“不换形”阻止“移步”,打着梅的旗号消解梅的精神,实质是反对艺术发展的规律。杜近芳深情地告诉丁晓君,我拜师王瑶卿后,师父根据我的条件,带我去见梅大师并拜梅为师。梅先生跟我师父说:“我想给孩子改个名儿,让她将来离我近点儿,叫‘近芳’好吗?”师父欣然同意。解放后,杜近芳进了中国京剧院,梅先生任院长,师徒天天在一起。一次,梅先生对她说:“近芳不是进芳,是接近我而非完全像我,懂吗?”近芳激动地点点头,且牢记一生。

那么,什么是梅兰芳的“不换形”呢?杜近芳的理解就是中国京剧的民族性、民族精神和民族风格,但前提是“移步”。不移步的不换形不是梅兰芳的不换形。这也是杜近芳对丁晓君在继承、发展京剧、继承、发展梅派的基本要求。但她不反对、阻止徒弟在接触、吸收、借鉴现代乃至外来艺术的任何尝试和实验,如果它的目的是为扩大京剧影响、争取更多观众、丰富京剧艺术。她对晓君说:“当年,李少春、袁世海和我曾想改编、排演外国名剧《奥赛罗》、《巴黎圣母院》,因故没排成,将来你可以找与你有相同志趣的人搞。当然,它比演中国现代戏更难。不是演了就成了,而是要解决京剧形式与所表现内容的协调问题。把外国人变成中国古代人,只演一个故事,没意思。李少春在日本看了日本舞蹈,主动学习,回来后就演了中国京剧范儿的日本舞剧《兰陵王》。”晓君说:“现在有很多人,他们主张现代主义,但对京剧的改革与发展也很感兴趣,我最近应邀参加了一台以旅游为目的新《霸王别姬》的演出。舞台环境与传统京剧完全不同,却保留了虞姬“南梆子”和“二六”的唱以及虞姬的剑舞,表演依然很煽情。孟广禄演项羽,自刎乌江时增加了新的原板、快板,也很感人。一匹真马(乌骓)被牵着从舞台前走过,项羽嘱牠逃向远方,牠黯然前行,走进江心殉牠的主人。有人觉得这是噱头,有人认为这破坏了京剧的写意戏剧观。我却感到这有点像美国大片,却依然有另一番品味,让马黯然走进不知处,没有真水,没有真死,赋予马一种人的思维,人的表演,让马具有人的情愫,与人作无言的交流,通过马的眼睛表现战争对人类乃至对一切生灵的涂炭,甚至揭示出马的内心悲情,不是更写意吗?以马鞭代马,是创造;以人与马做交流,也是创造,”杜老师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你觉得感动和有价值你就去做,你们这代人会比我们那代人更大胆,更多元。对的继续,错的纠正。别人有意见,正常;让别人说话,天塌不下来。”晓君的心放下了,老师对她是严格的,又是宽容的。

师道、学心只为痴————丁晓君拜师杜近芳之随想 京剧谢瑶环丁晓君

杜近芳对京剧本体的要求是苛刻的。做她的徒弟也真的很难。晓君的演出和演唱已赢得很多观众的喜爱,已崭露头角,杜老师依然要她从头练嗓,天天不辍。为让舌头灵活,她要晓君先练不停地打嘟噜,直到舌头累得转不动,对喊嗓子,要求“五音”、“四呼”、“十三辙”都要练到、喊对,不许中途塌音,变弱,虎头蛇尾,要每个音喊得都好听、都能打远,都能有味儿。杜老师说自己六岁搭班唱戏,天天喊嗓子,每天天不亮就去永定门城墙根喊,比现在的学生辛苦多了,却觉得太有好处。她当时想,练好了,上城门楼子上喊,一嗓子就让四九城老百姓都听见。后来排戏,编、导、音乐设计问她:你擅长唱什么辙?习惯唱什么辙?她说:您随便写,我什么辙都能唱。一个演员,唱戏挑辙口,害怕唱某些辙,算什么好演员?一天,晓君问老师:“《红色娘子军》二黄慢板‘一番话字字重千金’,您怎么唱得那么好听?好多人都被您迷住了。”杜老师说:“这跟什么辙都能唱有很大关系。不仅什么辙,包括每个字,都要唱好听。”杜老师边唱边讲:“这段是‘人辰辙’,但我们不能只注意唱好最后的辙、韵,二黄慢板一句七个字或十个字,每句有三个分句,每个分句都有较曲折或华丽的小腔,你必须处理得很细腻,很婉转,很清晰。吴清华犯了错误,指导员做她工作,吴非常感动,心潮起伏像眼前的河水一样不平静。“一番话”“话”字一出,便借“发花”辙和它的旋律,将口腔打开,再打开,心情非常激动,好像打开的不是口腔,而是她的心扉,指导员的话还在她心中萦绕,之后的两个齿音字“字字”才能咬得愈发认真,真切,有力,接下来“重”字又可利用其“中东”辙,呼出较浓重的鼻腔共鸣,最后两字“千金”,从咬字到行腔,都要将鼻音收紧,甩腔时才能做到气出丹田,跌宕有力,以情带声,一泻千里,“千金”的亮音才能唱得醒目、动听。第二句“拨开,迷雾,照亮,我的心。”依然要用好“怀来”、“姑苏”“江阳”等不同辙口的瞬息变换和不同音感,将吴清华内心情感的波澜,传递给观众,“雾”字要唱得很迷蒙,很形象,“心”字要唱得很细致,很抒情,经过千回百转,终将一颗抖尽尘埃、晶莹透亮的心捧给了观众。晓君领略了老师教她唱好每个字、每个辙的要义,细细检查、疏理自己的演唱,并按老师要求天天练嗓,将“五音”、“四呼”、“十三辙”一一喊遍。晓君感到:杜老师的嗓音天生的好,她的高共鸣尤其好,因而,她的高腔总能力透纸背,余音绕梁。

对于化妆,杜老师也有很严格的要求。怎么梳头,怎么贴片子,脸上红和粉的轻重、部位,每个戏,每个人物,甚至每个人物不同场次、不同情境的些微变化,杜老师都讲得十分仔细,并说:“京剧化妆有自己的特色,但也要与时俱进,给人以美感。”一天,晓君带了她台上用的化妆品包给杜老师看,杜老师看后惊讶地说:“你对自己太残酷了!也对你演的人物太残酷了!”遂拿出两个比晓君包大好多倍的化妆品包,给她看,告诉她“这还是我几十年前用的”。对晓君每次学身段总要用带来的微型录像机录下来、反复看,倒是很赞赏,说:“我当时要有它就好了。”

杜老师教戏,不光教怎么演,怎么唱,而特别注重人物分析,并指出戏的创新之处和因何如此创新的道理。她告诉晓君:梅大师的《天女散花》不仅走前人未走之路,第一次突破程式束缚,在京剧中糅进绸舞,伴随激越的琴弦与鼓点,让大红长绸在台面上伸展翻卷,曼妙多姿,将一位天上的仙女塑造得美轮美奂,更在于他通过天女形象的塑造,将生活中和舞台上一向只能碎步小走的女性形象,变成大起大落、狂放不羁的自由女神!她的精神意象和人文关怀在济世救人,让花的芬芳润泽大千尘世!杜老师说:“梅大师古装戏的艺术创新寄寓着他伟大的普世追求。他的《断桥》,虽只《白蛇传》一折,且是昆曲,却异常感人。我们要塑造一个新的白娘子的完整形象。当年,周总理要我亲自请田汉老为我写《白蛇传》,这戏成为我一生的重要追求,不仅在爱情上,也在道义上,不仅在艺术上,也在人生上。白蛇是动物,是异类,在戏里却是一个充满人的情感的美女。她的武打,只为救许郎夫,武打是塑造白素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此,我利用小时打下 的功底,从头练功,不要替身,也不要把白素贞应有的武打让青蛇分担,终于将融青衣、花衫、刀马诸行当于一炉的白素贞一人拿下。她要求晓君演白素贞也要文武昆乱不挡,否则就不要演。晓君郑重承诺,终将师父的艺术和精神重现舞台。刚公演时因时间过长,制作人提议最后的《合钵》是否可不演,但晓君不同意,说师父怎么教,我就怎么演,一点不能少。后来杜老师同意可以演到《断桥》,晓君才同意按师父的意见精简。

田汉曾为近芳讲《白蛇传》的立意,在表现爱情与人性的美好与强大,“爱”无处不在,“真情”可以化异类为同类,可以超越、战胜一切人或神、或妖的阻隔与作祟。近芳告诉弟子,田老不仅教她懂得了《白蛇传》,更教她懂得了“真情”与“恩爱”。许仙害妻子饮雄黄药酒,露出蛇像,许仙昏厥,妻子为救夫仙山盗草,受尽磨难。许仙听法海唆使,置怀孕的妻子于不顾,上金山寺认贼作父,侵害爱妻,妻子再次与小青和众水族水漫金山,迫使法海放人,幸许仙良心未泯,偷偷跑出寺院,与爱妻断桥相会。小青气不过要杀许仙,素贞死死拦住,唱西皮倒板:“青儿慢举龙泉宝剑——”素贞为怜爱而急切地将前四个字变成直白,脱口而出,“宝剑”二字唱出后陡然翻高,让声腔在云中行走,为传统京剧旦角唱腔所未见,为求青儿饶恕,也为把流血的心颤抛给许仙,那声音真是响遏行云。其实,许仙刚碰到白、青二人时,已知难逃公道,连喊:“娘子饶命”,这时素贞先有一段不等过门、干起的“西皮快流水”,对负心的许仙进行了斥责:“你忍心将我害伤,端阳佳节劝雄黄。你忍心,将我诳,

才对双星盟誓愿,又随法海入禅堂。你忍心,叫我断肠!平日恩情且不讲,怎不念我腹中还有小儿郎。你忍心,见我败亡,可怜我与神将刀对枪,只杀得筋疲力尽,头晕目眩,腹痛不可当,你袖手旁观在山岗。手摸胸膛想一想,有何面目来见妻房?”杜老师特别指出:“这段唱,句式不规整,上下句“平仄”也不严格,但节奏感很强,从音乐的跳动和起伏中,产生一种形式上的“错落美”。一、二句是正常的上下句,接下来是双上句和双下句。第二个下句:“你忍心叫我断肠!”又分成上下两小句,中间靠一小腔过度,自成上下,格外清晰、动情。总之,这段流水完全是新的,过去从未有过,唱清楚了很难,唱动情、委婉更难。但《白蛇传》的创新之美也正在于此。这段流水唱好了,下面的“青儿慢举”的倒板才愈加激切,高耸入云。人们理解:我的许郎夫,我怎么骂都行,你杀他那绝对不行。不仅如此,为向许郎细说原委,她不顾与小青的约定,干脆将“我不是人”而是“峨眉一蛇仙”告诉许仙,并将与许仙“红楼交颈春无限”的幸福感表达得几至忘情乃至忘我的境地。不仅使许仙羞愧得无地自容,也使小青再无力举剑惩罚许仙。而当小青一跺脚决然离他们而去时,素贞对这个一直服侍照顾她的妹妹的屈膝一跪,愈显出素贞的内心的善良与纠结。小青与许仙,爱情与亲情,都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她的真诚,她向小青的赔罪,同样使许仙自责,使观众动容。

白素贞为什么能这样对待爱情?对待亲情?包括她仙山盗草,与鹤童、鹿童搏斗,只为盗草,绝不伤害对方,至南极仙翁馈赠她仙草后的一谢再谢,表现出的美好的人情,都使观众对白素贞生出由衷的爱意和敬意。田老哪里是写蛇,分明是写人!

杜老师进一步为弟子分析,白素贞所以能如此,实是因她得了人的灵性,即美好的人性。她着重讲白素贞与许仙婚后的一场戏和一段四平调唱腔。传统京剧里有很多好听、抒情的四平调,但这段四平调不仅好听,抒情,且对人物内心情感的隐秘作了异常生动、真切的揭示,赏之令人妙不可言,甜美在心:“许郎夫他待我百般恩爱,喜相庆病相扶寂寞相陪。才知道人世间有这般滋味,也不枉到江南走这一回。”对一般人来说,这种感受可能很一般,但对于一条蛇、一个有别于人的异类来说,就很不平常了。在田老眼里,人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最具灵性的动物,他对白蛇的歌颂就是对人的美好情感、美好“滋味”的歌颂。杜老师说:“《白蛇传》加深了我对爱情的体会和体验,我丈夫吴保帧大夫虽离去二十年,他的滋味仍在我心中,在我讲课、教戏的屋子里蔓延,使我时时感到他的存在,他与我的相庆、相扶、相陪。这段四平调也是我最愿为人表演的唱段,因为我好像是在唱自己,观众也能从中体味恩爱与美好。唱这一段时,要有点刚起床后似醒未醒的慵懒状,有点扭臂耸肩自我舒缓的身段,有点眉目传情,又羞涩,轻盈,含而不露。我每次唱这段,出场后嘴未张,就赢得了掌声。

杜近芳对她的另一代表作《谢瑶环》更是情有独钟。《谢瑶环》同样出自田汉之手,同样风靡全国,为很多弟子和倾慕者演出、传唱。杜老师对弟子说:“这是一出高难度的戏。无论艺术上,思想上,其价值都在《白蛇传》之上。”

晓君也非常喜欢这出戏,央视大赛和北京市举行的“魅力春天全国青年擂台邀请赛”,她都演了《谢瑶环》。杜老师要求她先要弄懂谢瑶环,走进谢瑶环。告诉她谢瑶环这个人物是武则天时代的才女,这出戏里既有她女扮男装下江南除奸佞,正气凛然,不畏豪强的表现,又有她与心上人袁行健的爱情描写,有身着女装、“云鬟绣袂穿芳径”的美丽扮相。有刚性,有社会担当;有柔情,有爱的憧憬。由于谢瑶环有女扮男装的情节,青衣演员有反串小生的大段演唱,“一场生、一场旦”,非常吃功,晓君在向老师学习的同时,还请教了许多小生演员。谢瑶环被严刑拷打后,鲜血淋淋,凛然不惧,但确实难以支撑,穿厚底走了一排横向搓步。杜老师看后很赞赏,说“厚底功比靠旗功还难掌握,幸你跟教你武生戏和厚底功的黄乃强老师学过,请代我谢谢他。”

杜老师强调指出,谢瑶环这出戏的难点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体察和把握。首先,她是一个有知识、有理想的女子。一出场着朝服上殿,武则天问政于她,她应对如流:“婢子本是江南籍,先父是乡村一教师。寄来遗谕数千字,字字叫人发深思。自先朝推行均田制,近年来良法美意多废弛。豪门贵戚兼并土地,只逼得百姓颠沛流离。逃亡何止十之一,山陬海崖挈儿带妻。倘若是大军江南去,怕只怕乾坤动杀机。还不如陛下施恩惠,抚慰黎民安社稷。制止豪强严法制,使耕者得田饥得食。那时节江南江北皆春意,笙歌一片颂明时。”谢瑶环对社情民意的了如指掌,对豪门兼并的利害痛陈,对陛下施恩安抚百姓的企盼。一大段“流水”激扬酣畅,宣叙咏叹,唱出了她的教养,她对下层百姓的关爱和她宏大的政治报复,也唱出了武则天的忧思与向往,遂欣然派她巡按江南并赐她便宜行事的上方宝剑。瑶环到苏州后亲见豪强横行乡里,欺压百姓,遂升堂办案,打武宏,斩蔡少柄,江南大快人心,形势陡然变好。谢瑶环女扮男装,穿大红官衣执法,气势非凡,群情振奋,这是她的德行,也是她的性情。与武则天一样,她向往与男人一样,有男人的气度,男人的阳刚,男人的魅力,男人的情怀,做男人一样的事。她在堂上的威严与令出同样可震慑、击垮一切貌似强大的丑类。晓君每演到此自己也非常开心,解气,但谢瑶环毕竟不是男人,而是女人,只是装男人,要装得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毕竟,她又是一个装男人的女人,一个真正的女人。除了自我欣赏,男人还会给他怎样的启迪和诱发?正因如此,她要做的、装的都与男人有关,也都是她向往的。由是,江南义士袁行健走进她的斗争、她的生活、她的情感,自属必然之事了。“袁先生英雄世无两,襟怀落落貌堂堂。”“又孝义又豪侠他是个盖世的奇男。”向往做好男人的女人自然会爱上她心中的好男人。瑶环的向往是双重的,不仅羡慕男人的侠义,也要将羡慕的男人抓到自己手。做磊落阳刚的好男人,也做柔情似水的好女人。终于,她抓住了,在伍员庙前突遇行健时的意外、羞涩、慌张、又万分幸运的心情也要表现得万分动人。那段《南梆子》将着“云鬟绣袂”的假男人彻底还原成楚楚动人的真女人。其心潮迅即冲出久闭的闸门一泻千里:“谢瑶环深宫九年整,只道是青锁红墙葬此身。我敬你器宇轩昂貌英挺,敢为百姓打不平。”闺闭、幽怨、自怜、倾诉,这哪里还是那个打武宏、斩蔡贼的威武巡按?毕竟,瑶环又是一个敢于掌握自己命运、在男女情爱上也非常大胆的女人:“这也是姻缘前生定,袁郎啊,莫负今宵海山盟。”终身就这样私定了。不仅换了女儿装的瑶环会如此,自与行健私定终身之日起,这男人就成为她生死不渝的情结。后来被武三思、来俊臣陷害、鲜血淋漓、命悬一线、着男装上场的谢瑶环,除挂怀江南百姓、挂怀陛下武则天,也同样挂怀她念念不忘的“袁郎”:“愁只愁江南百姓又要遭苦难,愁只愁天下纷纷又要战血丹。愁只愁袁郎在太湖万里烟波远,夫妻们见面难上难!想到此,愁无限,袁郎啊,点点珠泪湿衣裳衫。但愿得来生再相见,俺要与你同心协力挽狂澜。硬心肠我把大堂转,”杜老师称这是田老为我们留下的最动人、最抒情的爱情的绝唱,谢瑶环的生死绝恋。在敌人酷刑面前,她是那样的面不改色,视死如归;在她的心底,却是始终荡漾着她的深婉多情,放不下她远在太湖、今生再难相见的袁郎。他呼叫着“袁郎”、“袁郎”而死,也必然会激起一切心中有爱、有义的人勇敢站起,直面苦难,改变未来。瑶环是那样可爱,你说,她到底是女人,还是男人?是学男人的女人?还是恋男人的女人?或是女儿心,男儿魂?不止是扮相上的改来改去,一会唱青衣,一会唱小生,而是她的内心,始终焦灼着、纠结着、包容着她向往的男人和女人,复杂又同时具有的情感与魂魄。杜老师问晓君:“这样难演的人物,你要想体验好、表现好,首先要爱她。她就是你的爱人。她扮男人,就会赢得所有女人的爱,所有男人都爱她,是因为她是一个最值得爱的女人,无论她扮成什么?而最值得瑶环爱、也最值得爱瑶环的人,就是我和你,懂吗?”杜老师强调:“京剧是依靠程式表现的艺术,但京剧同样重体验。没有深刻的体验,表演便会失去根据,流于表面,流于肤浅,难免被人诟病为程式化!”“白素贞、谢瑶环是我们的爱人!京剧是我们的爱人!”晓君抱住近芳老师说:“杜老师,您是我的爱人!”

晓君从杜老师那里学了演戏,学会了做人,也学会了爱。杜老师说:“田老能写出这样的戏,说明他本人就是一个有谢瑶环肝胆的人,不仅是剧作家,还是有胆有识的思想家、革命家。“四人帮”出于反革命目的迫害他,文革一开始,把他打成反革命,下令要我演《谢瑶环》给高干看,让他们认识一下这‘毒草’有多毒,我很矛盾,不知该认真演还是敷衍演,当时是既不服又痛苦,没想到演完后好多人很兴奋,说:“不是批判田汉,我还看不到这么好的戏!”粉碎“四人帮”后《谢瑶环》重见光明,再次演出观众欢声雷动,我泪流满面,我经历了对这出戏、也对田老彻底的拨乱反正,我也更加热爱这出戏了。我们都要学谢瑶环的有胆有识,襟怀落落,学田老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无限忠诚。

晓君在向杜老师学戏的过程中,愈来愈感受到京剧的博大精深,艺无止境。杜老师对京剧的热爱、敬业与痴迷,深深刻在她心中,她感谢杜老师给了她一生的幸福。杜老师却说:“我能教你,是你给了我幸福,因为你充实了我的生命,让我重新找到爱。我的生命只与京剧有关。我早逾古稀之年,除了教授学生,接近京剧,再无其它爱好与需求。我只希望我的弟子将来超过我,对京剧有你更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解和创造。就像梅大师最好的弟子是拜过他的程砚秋和原来学程、学尚、学荀,后来也拜在她门下的张君秋,他们都进梅门出梅门,做出与老师一样蜚声剧坛的独树一帜的创造,为京剧添了光彩。我希望晓君也能向我们前辈那样,走出自己的路。你已过而立之年,据前辈们的经验,早该是有自己剧目的时候了。”杜老师还希望自己的弟子转益多师,博采众长,不局限于学自己,更不许属于自己。她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要晓君向李金鸿老师学《金山寺》、《思凡》,向谢锐青老师学《十三妹》,向沈健瑾老师学《百花赠剑》、《樊江关》、《杨门女将》,向沈世华老师学《游园惊梦》,向更多老师学……。

晓君觉得,京剧真好,能一生从事它,守护它,做杜老师弟子,是她一生的梦想。老师真痴,痴得那么可爱,可敬。她要不辜负老师,向老师一样,为戏痴,为戏狂,戏比天大,戏比命大,为戏奉献全部青春和热血,痴情不改,痴守一生。

(转自国家京剧院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9859.html

更多阅读

只为伊人飘香 伊人飘香何意思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此情长留心间。。。。。。每当听到这悠扬动听的旋律,心就不由自主的的回到了从前。。。。。。记得那是我们刚刚考上师范的第一个春天,心血来潮,一群朝气蓬

学渣、学霸、学神之区别 学渣 学霸 学神

[经验交流] 学渣、学霸、学神之区别 [复制链接]只看该作者 楼主风采依旧2013 私信 等级:小学三年级 91 2014-7-25 08:00 查看: 413 回复: 24学霸:永远是尖子生学神:不学也有高分废渣:学了才能得高分学渣:怎么学也没分学屌,徘徊于学霸与学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打印下来认真预习

打印下来,认真预习《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作者简介】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

声明:《师道、学心只为痴————丁晓君拜师杜近芳之随想 京剧谢瑶环丁晓君》为网友聆听雨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