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东高考语文年报
一、试卷总体评价
1.“稳中略变”是今年试卷的主要特点。
2012年高考广东语文试卷结构依然非常稳定,试卷的板块结构没有做任何调整,只是在小题上跟2011年的试卷比较略有变化,就是文言文阅读中第9题,原来是分成两道小题,分别考查断句和两句翻译。今年则将断句取消了,合成一道翻译题,就没有小题之分,加了一句翻译。分值也保持稳定,将断句的4分加到增加的这句翻译上来,一去一来,变化不大。对于断句的考查,广东卷考查已经有几年了,总的来说是,对断句的考查,引导高中学生细读文章,提高高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语感水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带来的弊端也很明显,就是给评卷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批改断句题需要的人力与其分值严重不成比例,评卷场多次提意见,能否改为机器评分,可能是改为机器评分不好操作吧,今年索性就取消了断句的考查题目了,令到评卷场松了一口气,他们希望下来都不要再考查断句了。
还有一个略微变化的地方是语言运用板块,第22题,去年是分成两道互不关联的小题,而且难度太低,是去年批评的焦点,今年则恢复到1道题目,而且题目的难度调整得比较恰当。
稳中有变,反映出语文科循序渐进的命题特点,大致上基本稳定,但是年年有一点新的推进,这是值得肯定的。试卷结构的相对稳定,考生拿到试卷不会有太大的陌生感,临场情绪稳定,更有利于考生发挥出自己平时的水平。而个别考点和题型的略微变化,既对考生产生新鲜刺激,又是考生“预料之中”的事,不至于引起考生的焦灼。试卷中未出现偏题、怪题,内容上也没有超出《考试大纲》指引的范围。所以,中学语文教学界乃至社会的反响应该是正面的。
2.思想上兼收并蓄,展现多元文化。
2011年的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粤味很浓,成为一大特色,今年的试卷没有沿着这样的思想特色发展下去,而是兼收并蓄,展现的是多元文化融合的景象。论述文中选的文段是罗家伦的文章,罗家伦是国民政府驻印度的大使,中共政权建立后,罗家伦直接到了台湾任职。这类知识分子,以往在我国都不是太重视的,现在能够选进考试卷作为阅读材料,确实是够雅量,展示了开放多元的学术思想。文言文阅读文段《陶澍传》,主要是反映陶澍在安徽、江苏的功绩。古诗鉴赏题,白珽的《余杭四月》反映的是江浙一带的景象。实用类文本阅读,访问的对象是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这种种表是思想多元化,兼收并蓄的表现。
突出粤味固然有其特色,但是偶尔为之还可以,年年为之估计也有困难,也大可不必,也不符合广东思想开放的特征。选材没必要一定要突出粤文化特色,只要合适就好了。
3.现代文选文规范。
选文是命好阅读题的重要前提。今年,现代文阅读题的文本选取,从文体上说都很规范,文体特征比较鲜明,内容难度也符合考生的阅读水平,篇幅长短也适中,因此,考生不会有太大的阅读障碍,这有利于考生更好地思考和回答问题。
4. 作文命题方式的变化有积极意义
自2007年广东高中课改后的高考以来,作文的 命题方式大同小异,尽管在开启考生思维,让考生有话可说等方面提高了作文考试的真实意义,但在思维的高度、作文的提升等方面多少显出了停滞不前的疲态。今年作文考试采用所谓“新材料作文”的方式,既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又考查考生因材料而“引发了”的“思考”,虽然审题的难度有所增大,但考生不易套作,可以考查出学生真正的写作水平,这对选拔人才是有利的。
5.试卷难度控制不甚理想,平均分大幅下滑。
2011年全省平均分是100.72分,今年是91.29分,下滑了9.43分,这个是一个很大的幅度。这种平均分如过山车般的大上大下的情况,对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打击,不利于提高中学师生的积极性。而且难度控制的波幅太大,让中学师生备考缺乏一定的参照,会导致无所适从的状况。难度平稳控制是比较好的一种预期。命制一份试卷,难度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最为困难的。难度在考生考出来后,很容易计算出来,但是在命题阶段估算试卷的难度,这是很考验命题专家的经验与水平的。从今年与去年的难度控制来说,命题组还需要提高难度控制的水平,尽量避免这种大上大下的情况。
6.试卷命制技术需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从试卷的命制来说,有些地方不够完善,还需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1)选项的文字表述问题。选项的文字长短差距太大,参差不齐,语言不够精炼。例如第8题,选项的文字有长有短,参差不齐,语言不够精炼,ABD项都是“陶澍……”,只有选项是不同的句式,这样的设计,不懂内容,也很容易选出C作为答案来。要是C项也改为“陶澍……”就会好很多。
(2)题目的设计问题。有些题目设计不够完善,例如第9题翻译题,第1句,文段已经对“社仓法”作了注释,但是又带出一个新的概念“义仓法”,翻译又恰好是这一句,学生给引导得有点混乱。要是在“社仓法”的注释后加上几个字:这是一个专有名词,翻译的时候直接引用即可。这样考生就不会混乱。
还有就是第6题,A项的两个“为”其实都是动词,是实词,而这一道题主要是考查文言虚词,选这个“为”作为出题点就有点不是太合适。
还有就是第23题,要求考生写前言,其实前言并不是考生接触多的一种文体,一般人写前言的机会还是不多的,另外,60个字的前言还要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这个要求有点苛刻。
(3)阅读文段选材的问题。今年的文言文阅读文段,选取的是《清史稿·陶澍传》,这个传记基本上是浅易的文言文,但是涉及的专有名词比较多,使得阅读的知识积累重力增大,不利于考生的阅读。
(4)参考答案的示范性问题。对于一些主观题,命题专家给出答题示例,这是很好的,但是一些示例并不是很好,例如第23题的示例,未能显示出前言的文体要求,只能算是一段导引的语言就是了。
二、试卷的设计
1.试卷结构
2012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继续保持过去五年的试卷结构,全卷共6道大题,24小题,选择题32分,非选择题118分,满分150分。考生需回答必考内容的18道小题和选考内容的3道小题。试卷模式相对稳定,部分题目略有调整,第9题取消了断句的考查,增加了一句翻译,第22题语言综合运用题,变为一道综合性的试题,不再分小题。
试题类型分为选择题型和非选择题型。选择题部分,第1题,考查汉字字音;第2题,考查词语;第3题,考查病句;第4题,考查句子衔接;第5题,考查文言实词;第6题,考查文言虚词;第7题,考查文言文段信息筛选;第8题,考查文言文文段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第12题,多项选择题,考查对论述文文段文意的判断;第13题,单项选择题,考查对论述文文段文意的推断。合共占分32分。
非选择题部分,第9题,考查翻译;第10题,考查对一首元代诗的鉴赏;第11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第14题,考查对论述文段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第15题,考查运用论述文中的理论来分析具体事例;第16题,考查散文中描写的意图;第17题,考查文章中的“我”的思想感情倾向的分析;第18题,考查对文意的个性化理解;第19题,考查文中重要语句的内涵;第20题,考查对作品中重要语句意思的理解;第21题,考查对文段中重要语句的个性化理解;第22题,考查不同语言风格的转换和招聘启事的写作;第23题,考查前言的写作;第24题,考查作文。
其中,第16、17、18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做题,第19、20、21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做题。考生需要选择其中一组试题作答。
2.双向细目表
题号 | 考点 | 能力层级 | 分值 | 平均分 | 难度 | 标准差 | 区分度 |
1 | 字音 | A | 3 | 1.267 | 0.422 | 1.482 | 0.556 |
2 | 词语 | E | 3 | 1.728 | 0.576 | 1.483 | 0.344 |
3 | 病句 | E | 3 | 1.952 | 0.651 | 1.43 | 0.314 |
4 | 句子衔接 | E | 3 | 1.53 | 0.51 | 1.5 | 0.294 |
5 | 文言实词 | C | 3 | 1.311 | 0.437 | 1.488 | 0.431 |
6 | 文言虚词 | B | 3 | 1.55 | 0.517 | 1.499 | 0.196 |
7 | 信息筛选 | C | 3 | 2.567 | 0.856 | 1.054 | 0.302 |
8 | 分析概括 | C | 3 | 1.958 | 0.653 | 1.429 | 0.35 |
9 | 翻译 | B | 10 | 5.416 | 0.542 | 2.143 | 0.675 |
10 | 古诗词鉴赏 | D | 7 | 2.608 | 0.373 | 1.877 | 0.549 |
11 | 名句默写 | A | 6 | 4.554 | 0.759 | 1.655 | 0.632 |
12 | 论述文阅读 | B | 5 | 4.26 | 0.852 | 1.422 | 0.314 |
13 | 论述文阅读 | D | 3 | 1.382 | 0.461 | 1.495 | 0.416 |
14 | 论述文阅读 | B | 4 | 2.32 | 0.58 | 1.353 | 0.462 |
15 | 论述文阅读 | C | 4 | 2.612 | 0.653 | 1.161 | 0.541 |
16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D | 4 | 1.679 | 0.42 | 0.863 | 0.508 |
17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D | 4 | 3.728 | 0.746 | 1.267 | 0.551 |
18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F | 7 | 3.258 | 0.543 | 1.527 | 0.582 |
19 | 实用类文本阅读 | C | 4 | 3.676 | 0.735 | 1.11 | 0.368 |
20 | 实用类文本阅读 | D | 5 | 2.181 | 0.545 | 0.931 | 0.408 |
21 | 实用类文本阅读 | F | 6 | 2.694 | 0.449 | 1.232 | 0.534 |
22 | 语言综合运用 | E | 6 | 4.379 | 0.73 | 0.991 | 0.386 |
23 | 语言综合运用 | E | 6 | 3.11 | 0.518 | 1.431 | 0.488 |
24 | 作文 | E | 60 | 38.2 | 0.637 | 6.573 | 0.723 |
3.知识、能力要求考查的分析
第1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A。答案为A,题中各带点字的读音分别为:A.清雅(qīnɡ)/菁华(jīnɡ),旖旎(yǐ)/绮丽(qǐ),处所(chù)/惩处(chǔ);B.桅杆(wéi)/宫闱(wéi),聒噪(guō)/恬静(tián),模具(mú)/模范(mó);C.歧视(qí)/跻身(jī),橄榄(gǎn)/鸟瞰(kàn),角斗(jué)/角色(jué);D.赝品(yàn)/鹰犬(yīng),殉情(xùn)/徇私(xùn),参谋(cān)/参差(cēn)。A项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答案。该题全省平均分为1.267分,标准差为1.482,难度0.422,区分度0.556。
第2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E。答案为A。A.泾渭分明:出自《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B.肆意:任性或任意。C.忤逆:叛逆,不孝敬父母;违抗,冒犯之意。D.颐养天年:出自京剧《杨门女将》:“老太君年过百年,就该颐养天年,何必身履险地?”指保养年寿。结合语境,语段对人类的描述使用“堕落”“坟墓”直至“不能安享晚年”这种拟人化的语言,保持手法的连贯性,使用合理。BCD均使用恰当,只有A使用不恰当。A项应为“一清二楚”。该题全省平均分为1.728分,标准差为1.483,难度0.576,区分度0.344。
第3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E。答案为B。A项句式杂糅,研究发现的是后文的三种情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的中的三种情况,此“三种情况”既已经作为“研究发现”的宾语,则不可再作引起的主语,可在最后一句前加上“这”。B项没有语病。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本句应将“即使”调至“茶叶”的前面。D项逻辑混乱,前文讲得是防汛的问题,后面却来个“抗大旱”不对应,应将“抗大旱”去掉。另外,“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逻辑顺序不对,应该是“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该题全省平均分为1.952分,标准差为1.43,难度0.651,区分度0.314。
第4题,考查考生语言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E。答案为C。我们可以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稍读各个语句,就知道这是一个总-分-总=分式结构的语段,思路很清晰。④提出“人们习惯于……”是总观点,①单独解释“艺术家”的特点,乃“分说”的一部分,⑥则为“分说”的另一个部分,单独解释“科学家”的特点。④应为最先;④先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①紧跟④;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④①⑥,接②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真正的艺术家与科学家的特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④①⑥②⑤③。该题全省平均分为1.53分,标准差为1.5,难度0.51,区分度0.294。
第5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答案为C。擢,后面跟的“巡抚”是官职,所以理解为“升迁”是对的。豁,免除,是相对账目来说的,理解正确。卒,理解为“最终”是对的。举,理解为推举是不对的,后面跟的都不是官职名,而是工程的名称,应该理解为开工,兴起,发动。该题全省平均分为1.311分,标准差为1.488,难度0.437,区分度0.431。
第6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B。答案为D。A项“为”,前者动词,担任,后者,动词,成为。B项“之”前者是助词,的,后者是代词,沙洲阻水;C项“所”,前者是名词,处所,后者是所字结构,可以不翻译。D项“以”都是介词,用。该题全省平均分为1.55分,标准差为1.499,难度0.517,区分度0.196。
第7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答案为D。“实心任事”是对陶澍做事风格的概括,在文中倒数第二段曾经出现过。“实心任事”就是用心去干每一件事情。①“总督蒋攸锯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是间接写陶澍“实心任事”,不是“具体表现”,不符合选项要求。②“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句子反映的是账目的情况,不是陶澍的事迹,不符合选项要求。③“亲赴上海,筹雇商船”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品质。④“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品质。⑤“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表现的是陶澍的精神品质,不是表现他“实心任事”。⑥“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品质。这样,③④⑥符合选项的要求,故答案为D。该题全省平均分为2.567分,标准差为1.054,难度0.856,区分度0.302。
第8题,考查考生对选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答案为C。根据文意,ABD都符合文章的意思,C项,陶澍有以海运代替漕运的行为,但是文中并无“首先倡导”的陈述,这是无中生有。该题全省平均分为1.958分,标准差为1.429,难度0.653,区分度0.35。
第9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4分)
参考答案为:年成不好的话就把准备好的粮食用于救济,丰年再捐献,大体上如同社仓法,却又避免了社仓法的弊端。
本句翻译,参考答案给出的关键词是“赈”和“乐岁”,这两个关键词要落实,“赈”是“救济”的意思,“乐岁”是“丰年,收成好的年份”的意思。要整体翻译的大意通顺,还需要对“岁歉”“略”等词有个基本靠谱的理解,“岁歉”就是“收成不好的时候”的意思,“略”就是“大体上”的意思。对“社仓法”的处理也是翻译的关键,最简便的处理方式是不翻译,将其作为专有名词来处理。但是很多考生不敢这样做,还是老老实实,引用文段的注释来作翻译,又引出了一个新的名词“义仓”,还是不甚明白。这道题选这里作为翻译题有点不那么合适,考生有点无所适从。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3分)
参考答案为:(陶澍)最先编修了《安徽通志》,表彰忠孝节烈来激励民风(改良风俗)。
参考答案将该句翻译的关键词定在“旌表”和“以”字。“旌表”是“表彰”的意思。“以”表示目的,可以译为“来”。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3分)
参考答案:(陶澍)万年准备把淮北的方法推广到淮南,但已经患上了风痹病,来不及完成这项工作。
参考答案将本句翻译的关键词定在“病”和“竟”上。“病”是“患病”的意思。“竟”是“完成”的意思。
该题全省平均分为5.416分,标准差为2.143,难度0.542,区分度0.675。
第10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及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D。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使用对比(映衬)手法。(1分)如上下旬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上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旬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2分)
或:使用渲染手法。(1分)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2分)
或: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1分)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旬由绿革、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2分)
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该小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分析。对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很多种类,加上高校的表述,跟中学的表述也有差别,考生的理解就多种多样了,答案丰富多彩:有说是对比、对偶、对仗的,有说是渲染、白描的,有说是意向并列、列锦的……只要贴合诗意,分析言之成理,能够按照所判断的表现手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都是可以的。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一晴生意繁”的意思:雨过天晴,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2分)
“一晴生意繁”体现在:①初夏成熟的樱桃鲜红,豆子青青,绿草茵茵,白鹅成群。②雨过天晴,江河水满,船只轻快地行驶;微风吹拂,袖影飘动。③村庄里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呢。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一晴生意繁”是本诗的“诗眼”,颔联、颈联、尾联都是表现这个“诗眼”,考生大都能理解到这层意思。最大的难点倒是对“生意”的理解,这个词现在太常用,就是“做生意”的理解,据笔者的抽样调查,有近40%的考生是这样理解的。而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该题全省平均分为2.608分,标准差为1.877,难度0.373,区分度0.549。
第11题,考查考生对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能力层级A。
参考答案:(1)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4)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这四句名篇名句默写,有三句是初中的内容,一句是高中的内容,难度不高。为人所诟病的是初中的句子占太多了。2013年只考高中的内容,将会是一个好的导向。该题全省平均分为4.554分,标准差为1.655,难度0.759,区分度0.632。
第12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答案为BE。A项据原文第一段,“负起知识的责任”与“养成道德的勇气”均为“建立新的人生观”的前提条件,而并非是后者的目的。C项绝对化表述错误,原文是“体现负责”,并非“就是负责”;E项是为了说明“对负责的思想负责”,根据当段中心句可知。
该题全省平均分为4.26分,标准差为1.422,难度0.852,区分度0.314。
第13题,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C。答案为A。A项在原文第二段,“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据此可知,知识分子的知识不完全是为了“指导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B项在原文第四段,“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是“可以”不是“是”,绝对化错误;D项在原文最后一段,“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选项丢了“有抱负”的条件,得出结论是不充分的。
该题全省平均分为1.382分,标准差为1.495,难度0.461,区分度0.416。
第14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
参考答案为:第一个“负责”:经过了事实的检验与逻辑的论证。(2分)
第二个“负责”:对真理的扩充、推动(捍卫)。(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答案已经解释得很清楚,考生大致理解到相似这种程度就可以了。
该题全省平均分为2.32分,标准差为1.353,难度0.58,区分度0.462。
第15题,考查考生运用文章的理论分析实际事例的能力,能力层级C。参考答案为:①袁隆平研究出水稻育种新技术,为社会提供了“负责的思想”。②他努力推广科研成果,做到了文中所说的“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③他立志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为“国家民族社会人群”负起更重大的责任。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0
这题的关键是将文章中知识的责任的三层意义,结合袁隆平的事迹进行分析。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题型,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这样的题型运用到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去,也是可以的。
该题全省平均分为2.612分,标准差为1.161,难度0.653,区分度0.541。
第16题,考查考生赏析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D。参考答案为:开头点明季节,描写了优美的风景,营造了古雅的意境;(2分)引出下文,为写荷叶作铺垫,同时映衬了残荷之美。(2分)
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描写宏村的秋景在第一段,其作用,点名季节,这个是很明了的。至于营造古雅的意境,需要做点转换才能概括出来,考生容易概括为古朴等,也是可以的。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要联系第二段才能概括出来。第二段一上来就一个转折词“但是”,这样就是显示与上面的不同,第一段的描写是为了突出残荷的不同。
该题全省平均分为1.679分,标准差为0.863,难度0.42,区分度0.508。
第17题,考查考生赏析文章思路,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D。参考答案为:①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与水中的生物相映成趣。②夏日的荷叶为孩童在水中的玩耍增添了无限的乐趣。③夏日的荷叶既能食用,又能包裹食物,具有实用价值。
“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只要梳理文章的脉络,上面的三层意思就不难总结出来。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
这种梳理文章思路的题型是阅读考查的一个好形式。作者的思想倾向在文章中自然流露,考生要梳理清楚,必须要仔细阅读全文,细细品味。那种跳读式的阅读是做不好这样的题目的。该题全省平均分为3.728分,标准差为1.267,难度0.746,区分度0.551。
第18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F。
答案示例为:第②段中成年的“我”被残荷吸引,联想到“雨打残荷”的诗意美,产生留恋之意。(1分)
第③段中初中的“我”没有留意残荷,也没从“雨打残荷”中听出诗意。(1分)
分析4分:能从“人生阅历”(如文学作品的熏陶、审美经验的积累、人物身份或心境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符合情理、思路清晰可得4分。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示例l在少年时代“我”的眼里,新荷光鲜洁净,又能用于游戏,所以“我”喜欢新荷;而枯萎的残荷,单从外表来看,不能吸引“我”。后来经过文学作品的熏陶,特别是《红楼梦》中对残荷诗意的描写,加上人生经历更加丰富,“我”逐渐拥有了审美的眼光,因此能够欣赏雨打残荷的诗意美。
这是一道探究题,需要个性化的阅读,需要考生融进文章的阅读之中,对提高考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回答这类题目切忌天马行空,要在文中找到依据,并阐释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该题全省平均分为3.258分,标准差为1.527,难度0.543,区分度0.582。
第19题,考查考生筛选文章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能力层级C。
参考答案为: ①做学问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耐得住寂寞。
②对学问要有兴趣,热爱学术,才能耐得住寂寞。
③媒体与学者之间应形成良性关系。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
“寂寞出学问”是本文的标题,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秦绍德“倡导”的内容,就是要概括出秦绍德在这篇访谈中的就这个问题的看法。题目提出的是“三个”就给考生提出了概括的要求,要将秦绍德的看法整合成三个方面。
该题全省平均分为3.676分,标准差为1.11,难度0.735,区分度0.368。
第20题,考查考生分析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C。参考答案为:①媒体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过度把学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会影响学者专心治学。(2分)
②在传播学术成果时,一些学者将名利和传播挂钩,成为“媒体学者”,失去学术界限,降低学术影响,暴露自身不足。(2分)
意思答对即可。
这道题的答案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媒体的关注”,二是“对学者的不利影响”。具体的关注点不同,结果会有所不同,关注点的不同,产生的影响也就有所不同。学者如果被媒体过分关注,就可能把名利和传播挂起钩来,使自己成为“媒体学者”,就会降低学术影响,暴露自身的不足。
该题全省平均分为2.181分,标准差为0.931,难度0.545,区分度0.408。
第21题,考查考生探究文中的观点的依据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F。参考答案为:①秦绍德针对目前学界普遍存在的浮躁学风,倡导“寂寞出学问”的传统治学精神。这个倡议不仅适用于复旦大学,也适用于其他高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领域,所以说“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3分)
②文中提到的浮躁现象,不仅是学术界存在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都普遍存在而应重视的问题。静心求实的作风,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也是社会其他领域的从业者应学习的。所以说“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3分)
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这是一道探究题,需要个性化的阅读,需要考生融进文章的阅读之中,对提高考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回答这类题目切忌天马行空,要在文中找到依据,并阐释自己的看法。
该题全省平均分为2.694分,标准差为1.232,难度0.449,区分度0.534。
第22题,考查考生根据现有信息进行转换,撰写成招聘启事的能力,能力层级E。
参考答案示例为:本公司为广州的一家中日韩合资企业,拟招聘行政秘书3名。要求本科毕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有驾照、会英语粤语。电话l68168,8月31日海心大厦908面试。
内容完备,给3分。层次清晰。给2分:第一层是公司介绍;第二层是招聘条件(学历、技能、语言);第三层是联系方式、面试日期与地点。表达得体,给l分。
这道题要求把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本题设置为一则招聘启事,那么在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还需要注意招聘启事的正确写法。招聘启事正文主要包括用人的单位、部门、业务、目的、对象、条件、待遇、询问事宜、联系办法、联系时间等项内容,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特别是介绍本单位情况和应聘待遇等事项,不要言过其实。一般为表示诚意,待遇最好写清楚,以便应聘者自我衡量。所给材料用语不够庄重,口语化过于明显,宜改为较正式的书面语表达。因为材料未提供待遇问题,且有字数限制,所以,做题时仅需将口语改为书面语并适当调整内容顺序即可。
该题全省平均分为4.379分,标准差为0.991,难度0.73,区分度0.386。
第23题,考查考生写作应用文体——前言的能力,能力层级E。
参考答案为:内容与摄影展相关。给2分;语意连贯、衔接自然,给2分;修辞手法,给2分。
示例:如果说植物是人类生活的伙伴,花卉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一群。在这个光、影和色彩汇集的花园里,我们将观赏到桃花的娇艳、荷花的清纯、菊花的高洁、梅花的坚韧,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妙。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及准确、鲜明、生动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材料要求写前言,前言这种文体考生较少写,一般要交代展览的目的、筹备过程、展览的内容及特点等,但是按照答案示例,考生做题时注意只要内容与摄影展有关,展览的内容是“四季花卉”,用了两种修辞手法就算是达到要求了。
该题全省平均分为3.11分,标准差为1.431,难度0.518,区分度0.488。
第24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E。
这种命题方式是符合考试大纲说明的精神的,在考试说明中也有相应的例子。是用材料引出作文范围的题型。给出的是文字材料,有两段。一段时汤因比的话,另一段是居里夫人写给侄女信中的话语。
对于这两段材料的解读。可以这样来理解:①表层包括汤因比时代(公元一世纪),中国新疆(地点),原因是当时处于多元文化交汇。深层是要表达他对文化的态度,喜欢文化,喜欢多种文化交汇,表明其对文化的重视,因为其醉心于古文化研究。在研究文化中感受到文化对生活的影响。不仅需要物质,更离不开文化。所以希望生活在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②表层包括了三个意思。涵娜希望生活在一世纪,伊雷娜希望生活在未来,居里夫人则不在乎生活在哪个年代,每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前面是时代与生活的关系,提出了两种对生活与时代的关系的问题,时代影响着人的生活,生活在什么时代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居里夫人则与他们的看法相反,有趣有用的生活。
对此,评卷场提出了五个原则:
(1)材料与写作范围有密切关系,不能脱离材料的表层意或引申义作文。但可以将材料引入文章,也可以不引入文章。
(2)可以从材料的第1段自选角度,或从材料的第2段自选角度;也可以将材料的第1段和第2段结合起来自选角度。
(3)可以在材料的表层意中自选角度;也可以在符合材料表层意的引申义中自选角度。“表层意”角度与“引申义”角度没有优劣之分。
(4)不能只选材料中的某个词作为“自选角度”。
(5)不能脱离材料表层意任意引申出角度。
该题全省平均分为38.2分,标准差为6.573,难度0.637,区分度0.723。
三、试题特色及评价
1.试题特色
(1)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试题没有偏题、怪题,没有超出《考试大纲》命题的现象,主要还是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重视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论述文阅读中的第15题,让考生运用选文的理论分析袁隆平的事例,注重培养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引导。
(3)探究题目的命制有新的探索。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18题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21题,命题侧重于考查考生阅读鉴赏文章的审美体验与阅读感受,不是就文本说文本,让考生的思想融合在文章阅读之中。这样的探索,引导中学现代文教学要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方向发展,是很好的尝试。
(4)作文命题首次采用新材料作文命题方式。
今年的作文题命题方式在其他兄弟省份命题中已经出现有几年了,称为“新材料作文”,命题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学也对这种命题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广东在这个时候引入这种命题方式是合适的。这种作文命题方式,审题的难度有所增大,考生不易套作,可以考查出学生真正的写作水平,有利于选拔人才。
一种新的命题方式的采用,对命题专家来说,需要总结命题经验,规范命题模式,完善命题技术;对评卷场来说,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规范评价的细则;只有命题规范,评价规范,才能够使到中学作文教学有章可循,良性发展。这需要三方面加强沟通,共同努力,达至共赢。
2.试卷、试题评估指标分析
题数 | 平均分 | 标准差 | 难度 | 信度 | |
选择题 | 10 | 19.51 | 5.874 | 0.61 | |
非选择题 | 14 | 71.78 | 12.89 | 0.608 | |
全卷 | 24 | 91.29 | 16.74 | 0.609 | 0.712 |
(1)全省平均分91.29分,相对于去年100.72下降了9.43分,幅度有点大,中学里面有点不能接受。中学里面把高考分数是作为重要的教学质量水平的衡量标准,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这样的大幅下滑,责任都归到语文教师头上,不够公平客观。
(2)难度0.609,比去年有所提高,总体难度略高,可以稍容易一点。
(3)标准差。全卷的标准差为16.74。对于全卷标准差应大于15的要求,是达到要求的。
(4)从有效提交答卷的考卷来分析,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生有256902人,占39.62%;选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生有384404人,占58.28%。因为涂卡的问题,不能正常扫描的有7147人,占1.10%。涂卡问题年年强调,但是还是有这么多考生犯错,是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了。建议贯彻涂错卡、漏涂卡不得分制度,最起码也要扣除一定分数,比如扣2分。只有一定的惩罚措施,才能有效改变涂卡存在的问题。
四、考生答卷反映的问题
(1)整体平均分大幅下滑。下滑的原因:客观题得分为近年的新低,作文得分较低,其他题目大都有所下降。下面是笔者在评卷场做的一个统计表。
平均分、标准差对比
平均分 | 标准差 | |||||
题目 | 内容 | 分值 | 2011 | 2012 | 2011 | 2012 |
9 | 翻译 | 10 | 5.72 | 5.4 ↓ | 2.24 | 2.18 |
10 | 古诗 | 7 | 3.56 | 2.7 ↓ | 2.95 | 1.92 |
11 | 默写 | 6 | 4.76 | 4.58 ↓ | 1.79 | 1.66 |
14-15 | 论述 | 8 | 4.61 | 4.92 ↑ | 1.82 | 2.12 |
16-18 | 文学 | 15 | 9.71 | 9.03 ↓ | 2.52 | 2.89 |
19-21 | 实用 | 15 | 8.5 | 8.66 ↑ | 2.66 | 2.55 |
22 | 语用 | 6 | 5.19 | 4.21 ↓ | 1.09 | 1.09 |
23 | 语用 | 6 | 3.78 | 2.97 ↓ | 1.33 | 1.49 |
24 | 作文 | 60 | 40.55 | 37.82 ↓ | 6.2 | 8.11 |
从这个表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大多的题目的平均分数都比去年有所降低,从而导致整卷平均分数的大幅下滑。
(2)基础知识不扎实。客观题的得分是19.51分,客观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类的题目,这个分数是2007年以来最低的一个分数。这表明考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3)古诗鉴赏失分较为严重。今年的古诗鉴赏题目并不太难,诗歌本身也好读,但是失分却非常严重,7分的题目,只能拿到2.608分左右,得分率太低。主要是对“一晴生意繁”的理解有关。有近40%的考生是将“生意”直接理解为现在的“做生意”的。
(4)选考文学类的人数有较大增长。今年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生有256902人,比去年多了近10万人。主要的原因是这两年来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得分比实用类要高,考生对提高自己的成绩有期待。重视文学类文本阅读是对的。
(5)作文高分段考生减少,低分段考生增多,0分卷增多。
2012年:
一等卷(48—60分),47812人次,占3.16%
二等卷(36—47分),915642人次,占60.52%
三等卷(23—35分),301122人次,占19.90%
四等卷(0—22分),50810人次,占3.36%
特别优秀的(55—60分),1573人次,占0.10%
2011年:
一等卷(48—60分),137796人次,占10.63%
二等卷(36—47分),988251人次,占76.24%
三等卷(23—35分),144334人次,占11.14%
四等卷(0—22分),25784人次,占1.99%
特别优秀的(55—60分),3803人次,占0.14%
作文高分段的考生数大幅下降,基本下降了50%。0分卷有1600多份,低分段的考生数大幅增加。
五、考生答卷典型错误分析
今年考试院没有给出选择题各题具体的选答数据,这样我们也无从分析选择题的答题错误情况。下面只就主观题答卷情况来作分析。
(一)翻译题出错主要表现在对一些影响语句意义的关键词语翻译不准确。
例如(1)将“赈”翻译为 “赈灾”就不对了。“略”译为“忽略”就不对了。对“岁歉”、“乐岁”的翻译,有考生翻译为“每一年……另一年”,“每年……下一年”,“如果秋收少……如果丰收”,“发生灾难的时候”,“今年……明年”,“哪年……”,“情况危急的时候……好的时候”,这些都是在理解上存在问题的。(2)将“表”翻译为“代表”就不对了。(3)将“竟”翻译为“最后”、“竟然”就不对了。
(二)古诗鉴赏出错主要表现在答题技巧欠缺和对“生意”的理解错误。
(1)对于颔联使用的表现手法,考生答对偶、对仗、白描、衬托、寓情于景都属于“意思答对”。考生应该分清楚层次,先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进行分析。分析要紧扣自己的观点。有些考生答对了表现手法,但是分析的内容却是跟该种表现手法无关的,自然也就失分了。
(2)对于“一晴生意繁”的理解,较多考生将“生意”理解为“做生意”的现在的意义。“一晴生意繁”是本诗的诗眼,颔联、颈联、尾联都是展开来表现“生意繁”。这个诗句的理解难点在于对“生意”的理解,正确的理解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不是“做生意”、“商贸交易”。据抽样调查,近40%的考生是将“生意繁”的“生意”理解为“做生意”的。这是导致本题得分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默写的问题主要出在写错别字、漏字、颠倒、记错其他句子上。
名句名篇默写题,还是以补写的形式出现,还是四道题目选答其中的三道题目,范围都在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内,而且都出自名篇中的名句,命题不偏,考生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写错别字和记错句子上。
错别字:“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写成“瘟”;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的“俱”写成“惧”、“尽”,“颜”写成“言”;“无从致书以观”中的“致”写成“至”,“以”写成“已”。
漏字:主要是第2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有一定数量的考生漏了“是故”两个字。
颠倒:主要也是表现在第2句中,如“是故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风雨不动安如山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记错其他句子:(1)有朋自远方来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矣”
(四)论述文阅读题,问题主要出在对问题理解不够全面和理论和事例的结合态牵强。
第14题,有考生答对思想的扩充、推动(捍卫),则扣1分。有答将思想付诸实践或行动,不给分。如答将“正确的思想”或“经过检验或论证的思想”或“负责的思想”付诸实践或行动,给1分。这些都是对问题理解不够全面引起的。
第15题,列出袁隆平的事例,要求考生运用文章的理论进行分析,这是一个新的尝试,这种题型是一种新的尝试。考生只要联系文章中的三个层次,套到袁隆平的事例上,就可以了。但是有些考生放着三个层次不用,自己造几个观点,结果就距离正确答案太远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文学语言的感悟能力欠缺和对问题理解不够全面上。
考生对文学语言的感悟能力欠缺,第16题,能够答出开头部分秋景的描写营造了“古雅”意境的考生寥寥无几,证明了考生对文学语言的感悟能力还比较弱。
另外,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不够全面。分析原因时,只答出1点且只有关键词而没有结合文意进行分析,给1分;分析圆满最高可给3分;答出两点或以上,且分析较为圆满,可给4分;分析时应该分别对应“成年”和“初中”时的“我”的情况,只分析其中一个阶段的,最高只能给3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今年选考的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原因可能是这两年来,文学类文本的平均分都比实用类高。无论如何,文学文本阅读会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环。选考考试使到文学文本阅读削弱,这是语文界不愿意见到的。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题,问题主要出在:对问题理解不够全面。
第19题,“寂寞出学问”的主体是指“学者”,秦绍德德倡导从要耐得住寂寞,怎样才耐得住寂寞,与媒体什么关系三个方面来谈。
(1)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有坚守学术精神,要潜心十年,板凳需坐十年冷)和耐得住寂寞只要答出其中一点就得2分。
(2)能答出对学问有兴趣,或热爱学术得2分。答“做学问的兴趣”得1分。
(3)“形成良性关系”前要有“学者和媒体之间”,否则得1分。良性关系表述为和谐关系、互动关系亦可。
良性关系可表述为:媒体要着重宣传学者的学术精神和成果,学者要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真知灼见但不可频频亮相。两句合起来算一点,得2分,只写一半意思的得1分。只写“媒体与学者关系”,没指明什么关系的得1分。
第20题,理解秦绍德德观点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媒体怎样过份关注,另一个方面是对学者的影响。下面得分点的表述意思对即可。
(1)媒体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过度把学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得1分。只答被媒体过份关注,不得分。影响学者专心治学,得1分;如果只写了“会损害学者”不得分。
(2)一些学者将名利和传播挂钩,成为“媒体学者”,得1分。失去学术界限,减低学术影响,暴露自身不足,能写出1个意思的得1分。
(七)招聘启事的写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层次不清晰,三个层次的内容分不清,反复交错,给人很乱的感觉。
(2)语体风格不一。一些部分用公文的语体风格来写,一些部分又用淘宝体的语体风格来写,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
(3)内容缺漏。例如缺对公司的介绍,缺招聘人数等。
(八)前言的写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1)对前言这种应用文体不甚熟悉,有些考生写成了报名通知,还在后面加上了“赶快来报名吧”,有些考生写成了发言稿,在后面写上“活动现在开始,大家掌声鼓励”。
(2)语言存在问题:有的使用网络语言,有的语言风格前后不一,既有严肃的语言,也有活泼的语言。还有就是使用的修辞手法不恰当。
(3)前后逻辑关系不清晰。
(4)内容完全与摄影展无关,只是谈花卉。
(九)作文存在的问题。
(1)新型题目出现未能适应。今年作文题是采取用文字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的命题方式,习惯上中学里面称为“新材料作文”。这是2007年以来广东首次采用这种命题方式。从阅卷的情况来看,有下面一些表现:这种命题方式,审题难度增大,需要读懂材料,然后根据材料的主题确定自己文章的主题,思维的强度有所增加。这种题目,既有表层意,又引申义,写作的时候可以从表层意切入,也可以从引申义切入,切入角度多样,考生发挥的空间就很大,不容易套作。一种新的题型出现,考生明显对这种题型准备不够充分。反映到写作上,就是审题切入的角度比较单一,发散性不够。
(2)题目五花八门,但是精彩的不多。
考生自拟的题目五花八门。用得最多的是“活在当下”。大约有20%几的文章是用这个标题的。其他标题也很丰富,有引用名句的,如“天生我才必有用”,“随遇而安”,“生逢其时”;有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的,如“无论生在何时,成功的路是不会变的”,“我还要生在这里”,“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有些很有文学意味,如“黑夜中的光芒”、“穿越时空的爱恋”等;有些题目很有个性色彩,如“过去?未来?不!”。总体来说,考生没有把拟好题目作为很重要的要求,有些题目过于随意,有些题目过长。
(3)内容以选择生活的年代居多,对于文化的深入思考缺乏。
考生的作文,从内容上来说,选择生活的时代是最主要的主题。写愿意活在当下的,还是占多数。有是被动的,“别无选择”,有是主动的“我愿意活在当下”,有顺其自然的,“随意而安”。有愿意活到古代的,活到唐代、宋代、清代等都有。有人希望活在未来,科幻色彩比较浓。
另外,选择写有趣而有用的生活的内容也比较多,有光写其中之一的,有趣或者有用,有合成的有趣而有用的。
此外,选择时代与文化等主题切入的较少,思想的含量不足。
(4)选写得文体以议论文为主,文体未能平衡,未能做到百花齐放。
根据抽样调查,今年考生选用的写作文体分布如下:议论文:55.2%,散文:44.2%,记叙文:0.6%。其中散文主要也是议论性的散文,其实在文章中使用到的主要就是议论的写作方法。
六、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发
通过评卷工作,我们发现考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应该引起中学的重视:
1.考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基础知识题目(包括字音、词语、病句句子衔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信息筛选、文意理解)的得分情况很不理想,是自2007年以来最低分的一年,这里面有试卷难度的问题,但是关键是考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中学基础知识教学不能放松。
2.阅读鉴赏能力不足。与前些年一样,今年阅读鉴赏类的题目,丢分比较多,阅读鉴赏类题目考生都表现一般,尤其是古诗鉴赏题得分偏低。应该加强阅读教学,增加阅读量,拓宽阅读范围,让学生融入作品之中,提高鉴赏水平和审美水平。
3.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语言能力训练的重点还是在语言的综合运用,要关注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特点。
4.备考不够全面。今年作文采取“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对这种命题方式有些考生备考不够充分,有些学校备考押宝在命题作文上,导致作文写得不够好。中学应当全面备考,不要猜题。
5.要将研究“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规范与评价规范跟中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今年是广东省首次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一种新的命题方式出现,中学师生要认真研究,这是必须的。如何命题更为科学,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之一。另外对于作文的评价,我们的中学老师,要跟上评卷场的要求,今年评卷场提出的五个原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中学老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落实好这五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