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步步惊心》人物解析作者落桐 步步惊心番外 桐华

读完这部小说,心情激荡,久久不能平息,写了这篇评,却因种种原因,只完成了一部分,今天就只贴出前半段吧,愿与喜爱这部小说的朋友分享。

第一眼看到岳灵珊的MV《步步皆觞》,便对那些唯美的画面心醉不矣,几年过去了,手边又有了许多“新宠”,但《步步》一直是我最疼最爱的那几部作品之一。也就是从第一眼看到这部MV,便记住了其原著《步步惊心》和作者桐华的名字,但我的兴趣仅仅停留在MV的欣赏上,几年来,从未想过要去看一下这部小说,直到有一天,受我推荐看MV的一个朋友问我:“《步步惊心》是不是你写的?”我惊讶,继而哑然失笑,桐华的名字和我的太象了,难怪友人会有此一问,但我还是没有把这部小说放在心上,只因为搜索之下,发现居然是穿越的题材,在我的意识中,穿越作品无非是些小女生的YY之作,再好能好到哪儿去?

平日里我在网上泡的时间很多,但却几乎不看那些长篇文,只有一个原因,怕浪费时间。只因网络原创的东西,YY的成分太多,HC的成分太多,且水平良莠不齐,在我这样的年纪,实在不想去细细品读别人的小女儿心态,因此,花痴文我是不看的,穿越文我是不看的,只除了……

多年前我看过的第一部网络原创小说,是以“御猫”展昭为主角的穿越文,是我的一位好朋友写的,当时给我的震惊远非语言可以形容,同样的花痴题材,在她的笔下,却不是在写情爱,而是在写历史,女主角身上的那种恢弘大气、从容优雅深深的折服了我,不同于一般花痴小女子,她笔下的女主上得庙堂、下得厅堂,站在历史的风口,笑看千古风云际会,以一股男儿般的豪爽干练和女儿家特有的细腻婉转,穿插起一段段传奇故事。那篇十几万字的小说曾让我数次潸然泪下,自此之后,发誓再不看穿越文,只因……只因再不会有出其右者。

时间一晃就是五年。

五年间,我没有看过任何网络原创长篇小说,更没有看过穿越文,固执地坚持着“看剧、做MV”为王道的宗旨,直到那一天,我终于、终于、终于对那部收藏了几年的《步步皆觞》中的情节产生了兴趣,我问熟悉这部MV的朋友:“MV中出现了那么多的帅哥,胡静的女主究竟喜欢的是哪个?她戴喜帕出嫁的镜头,又是嫁给了谁?”朋友回答:“不知,未看过原著,但却知道原著是篇不错的文,有时间看看吧。”

一句话,我的好奇心真真正正被勾了起来,只因这位朋友乃是眼界极高之人,另一方面,也确实想更深的了解那部MV,于是,在十几天前的那个午后,完成了一天的授课,闲适的我慢慢推开了《步步惊心》的大门,走进了三百年前的清宫紫禁城。

故事首先从康熙的第八子胤禩的贝勒府中开始。

21世纪的白领佳人张晓文一脚踏入300年前的大清代,变身为一个不满十四岁的满族少女马尔泰·若曦,其姐若兰是八阿哥的侧福晋,在等待入宫选秀的半年时间里,若曦在八贝勒府中完成了一个现代人向古代人的转换,性情率真泼辣的她,在这里初识了那群性格各异的阿哥们,并分别与他们发生了不同的故事。

进宫后,若曦凭借自身的聪慧灵巧成为康熙身边的得力之人,而她的故事也在大清皇室中正式上演,她是知道历史结局和走向的,因此,她可以很“明智”的趋利避害,巧妙的做出自己的选择,可是,偏偏身边都是她所爱的人,还有爱着她的人,一段段纠缠不清的因缘背后,是血与泪的割舍,最终,还是遵从自己的本心迈出了前进中的每一步。

若曦是有个性的,是率性泼辣的,一个现代女子来到古代根本不可能一时之间适应古代女子的那种价值观,因此,才会有十阿哥的寿辰宴上,若曦与明玉格格的精彩掐架,两位贵族小姐翻滚着在地上扭打在一起,那种场面何其精彩;也因此,才会有那个漫天秋叶飘舞的下午,若曦面对八阿哥、十四阿哥发出的振聋发聩的质问: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听别人摆布,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决定?

但她终究拗不过命运的巨手,长年在清宫内的刻板生活,将若曦磨炼成了洞晰世事、细致周全的人,而这份洞晰和周全有大半来源于她对历史的明了,她越是想躲开那些宫廷是非与皇权争夺,却陷入越深,直至痛苦挣扎,不可自拔。

有一种观点说,一个现代女子,穿到古代之后被一群龙子龙孙包围着,仿佛她才是世界的中心(后一句是我加的,但意思是这么个意思),这样写得很没有真实感。怎么说呢,基本上我是同意这种看法的,正因如此,所以才一直反感看穿越。我们生活在现代的人,经常有一种盲目的自信,认为自己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无论科学知识还是价值观取向,都要比古人高出许多。所以,每每在一些穿越小说中,女主在古代变成了超人一般的强大,且几乎受到所有男人的爱慕。对这种写作风格,我甚是反感,总想质问这些作者们:如果您的女主角真的这样迷人,请先将她的迷人之处写得充分一些再设置这样的情节,否则,凭什么让读者相信古代的那些优秀的男人们会去爱慕她?假如作者并没有这样的才情和功力,就不要写这样千人宠万人爱的穿越女。

我想表达的是,古人有古人的高贵与智慧,而这种高贵与智慧经常是我们现代人所无法比拟的。

不好意思,本是写书评,却信马由缰,扯远了。

回到《步步惊心》中,这种反感被压得很弱,通篇读下来,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作者笔下的若曦那份智慧与才情,足可让她得到这份殊荣,说到底,是作者的智慧与才情使我打消了对穿越的反感。何况,从情节上来讲,与若曦交情深厚的都是年纪较小的阿哥,他们都是在若曦未入宫前就与她建立了纯真的友谊,可以说,这群少年是共同经历了成长的过程,他们并不把若曦看做一个下等的宫女,而是处处将她看做朋友和知己,这也是若曦的秉性特质所致。

四十万字的小说读下来,总觉得在八爷府中的十阿哥的十七岁寿辰乃是全篇的“文眼”,在这一段落中,几乎埋下了今后全部人物关系的伏笔,许多情节的发展都可在此处看出些端倪。在这一段中的若曦,是她在古代的二十年经历中装扮最美丽眩目的一次,第一次经历大场面的她,从清晨一直妆扮到傍晚,用文中的话说就是“连眼睫毛,眼睑这些地方都不放过,”“再加上这个马而泰·若曦本就是个小美人,一个宜古宜今的宫装丽人出现了。”

所有到场的人物看到美丽清新眩目的若曦均有不同震惊的表现,八阿哥更是在若曦当天的美丽和泼辣表现中埋下了爱情的种子;本就喜欢若曦的十阿哥因若曦特为他唱戏而感动至深;尾随而至的十四初次见识了若曦的美丽与可爱;若曦与明玉格格堕水,十三将若曦自水中捞出,这一情节为二人今后的坚贞友谊埋下了伏笔;特别值得一提的,将来天下的主宰,若曦最终托付芳心的四阿哥,也是在这里第一次与若曦见面。、

短短的一场戏,竟交待了这么多的人物关系,埋下了这么多的重要伏笔,此后的一切情节就围绕这个中心向四面八方铺开去,复杂交错,起伏不平,但追溯源头,总是会寻到这个“文眼”处来。

十阿哥篇

十阿哥是第一个爱上若曦的人,那是莽撞少年的第一次情窦初开,是朦胧而甜蜜的人生第一季花开,真诚而热烈,浪漫而美好。初次相见,他带着贵族少年的顽皮戏谑的盯着若曦看,若曦碍着八阿哥假作温顺状,在席间趁大家低头吃饭无人注意她时,猛的狠狠回盯了过去,十阿哥一个不防,一脸顽皮笑霎时僵住凝固,且筷子含在嘴里忘了取出来,喜得若曦低头偷乐,谁知他俩的小表情被在座的人看了个清楚又明白……

若曦斗蚂蚁,十阿哥看到了她活泼率真的一面;若曦吟宋词,十阿哥看到了她婉约忧郁的一面;若曦和明玉格格扭打成一团,十阿哥看到了他泼辣要强的一面……在与若曦的日常拌嘴中,他的感情日渐浓厚;十七岁寿辰之夜,若曦青涩纯真的表演,让他的一颗心,牢牢的系在了若曦的身上……直到,那个晴天霹雳迎头劈下。

中秋夜,康熙在宫中设宴,轻描淡写的将明玉格格指婚给十阿哥,若曦眼看着他意图反抗却不得结果,最后深痛的在地上磕头谢恩,那重重的叩头声,每一声都叩在若曦的心上,并不是若曦爱着十阿哥,而是亲眼看到个人的命运在不可憾动的皇权面前是那样的渺小和不由自主,就象被狂风裹挟的落叶,只能选择顺从和认命。

若曦的心第一次被重重的撞击了,回到八爷府后,她疯狂的想逃离这个世界,回到真正属于她的时代,她拼命的跑,拼命的逃离众人的围堵,却最终找不到逃离的路,她只能继续待在这个三百年前的清代,这个让她逃无可逃的世界里边。

无奈的她第一次心冷彻骨,所有的人都认为她是因为深爱十阿哥而导致行为失常,只有她自己明白,她只是第一次清清楚楚的认清了这个时代,认清了个人命运在这个时代中的地位,她想抗争却不得法,她的悲哀无人可解。

悲伤绝望的十阿哥终于亲口向若曦表达了他的爱意,同时也昭示着这段感情的终结,在喜乐喧天的礼炮声中,这段无果的感情划上了句号。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十阿哥和明玉格格成婚后,感情一直不好,整天摔打吵闹,十几年后的某天,终于忍受不了的十阿哥冲进皇宫要见康熙准他休妻,这时候,若曦给他讲了一个故事,糖葫芦和芙蓉糕的故事,让他明白,自己就是那串他一直吃不到的糖葫芦,而十福晋则是那块更好吃的芙蓉糕……从此之后,十阿哥和福晋感情胶好,直到终老。纵然他们后半生的日子都将在囚禁当中度过,但身边有相爱的人陪伴,总可聊以慰籍了吧。

十三阿哥篇

在十阿哥的婚礼上,若曦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了——十三阿哥胤祥,这是全文中最洒脱不羁的一个人物,也是最重情义并在若曦身边始终不离不弃的人物,他是若曦的须眉知己,就好象《飘》中的梅兰妮之于斯佳丽,无论遇到何种艰难,总有这样一个人在身边支持和帮助着,甚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十阿哥的婚礼那天,是十三生母的忌辰,所以那晚的他很忧郁,在后园里遇到了同样忧郁的若曦,于是,十三“绑架”了若曦,将她强拉到马上驰到郊外去喝酒。说起来,两人的友谊早在十阿哥的寿宴上就应该开始了,十三跳到水中救起了若曦,面对若曦的一副“泼妇”样,太子爷轻声说了句“十三弟什么时候有了个妹妹”?说得大家都笑了,只因十三酒量过人,被人誉为“拼命十三郎”,而若曦的“拼命十三妹”的名号也从此深入大家心中,连康熙都因为这名号而特意招见若曦……

冥冥中,她与十三就应该成为最好的知己。

他们同样喜欢魏晋风骨,最爱的人是阮籍和籍康,端起酒杯时,同样的洒脱与豪情,交朋友时,同样不以贵贱论人品,对青楼女子绿芜的态度就可看出两人之间的默契;若曦被选入宫,十三暗地为她托人情,将她排除在侍寝名单之外……

小说中对十三有几处集中的描写,浓墨皴染的描绘出这个人物的独特魅力。若曦第一次听到别人议论十三,就是在谈他饮酒时的海量,所得到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物不同一般的豪爽;其次就是他的热情与顽皮,若曦与明玉格格打架,十三和十四这两个年纪最小的阿哥最先冲过来看热闹,也是他两个最先上前拉架的,当打架的这俩主儿滚落池中的时候,又是这两位阿哥毫不迟疑的跳入水中救人;塞外草原上的篝火之夜,蒙古格格敏敏围绕每个阿哥跳舞、唱歌、敬酒,在这段热情奔放的场面中,每位阿哥的表现都不相同,太子被美丽的敏敏勾起了色心,四阿哥始终如冰山一般的冷,十三则被激起了万丈豪情,面对敏敏的曼妙舞姿,他展开歌喉,唱起了祝酒歌。

“十三身形挺拔,眉目英豪,笑容热情中透着丝丝散漫,他的歌声深远而嘹亮,在寂静的夜色中远远荡了开去,好似这就是草原上自古以来唯一的声音。他就如那草原上传说中的天马,惊鸿一现,简单两个轻跃已震惊了全场。”

看了这段文字,一个洒脱不羁、才气四溢的青年阿哥的形象已跃然纸上。

除了醉人的丰姿,十三的才气也是不容小觑的,若曦十八岁的生日,十三随四阿哥来向若曦祝寿,看到若曦招待十四的功夫茶,立即说出了茶的名称,产地,茶具的来历,功夫茶的程序和讲究……是一位真真正正有品味和涵养的人物。

文中曾多次提到,十三擅长吹笛,若曦又曾因他日后要被囚禁十年而将他比作香自苦寒来的梅花,不禁让人联想起“吹梅笛怨”“谁家玉笛听落梅”等等这些句子,这样的隐喻反复出现,将十三的品格与形象衬托得更加丰满有内涵。

在十三与若曦的交往之中,也不乏令人忍俊不禁之事。最搞笑的一次,若曦因为心底明白四阿哥乃是今后的雍正,所以一直遵循一条原则:这宫内有两个人万万不可得罪,一个是康熙,一个是四阿哥,既然十三是四阿哥打小的死党,她便托了十三为她打听四阿哥的生活喜好,比如,四阿哥喜欢喝什么样的茶,喜欢吃什么水果,喜欢什么样的瓷器,喜欢什么颜色……谁知十三眼睛一瞪,“我一个大老爷们儿,怎会知道这些?”正因为他是“大老爷们儿”,不会在这些细节上留心,并且在帮若曦打听的时候保密工作没有做好,被四阿哥察觉到了,结果,若曦的处境就变得很“可怜”,真的很“可怜”……

跟随康熙塞外秋围,若曦求十三教她骑马,十三一口答应,谁知晚上前来赴约的却是四阿哥,于是,若曦的命运又变得很“可怜”……

十几年的相交情谊,终于在那个风云骤起的日子投射出了最强最耀眼的光芒。因为八阿哥的阴谋手段,本欲将四阿哥打入地狱,关键时刻,十三挺身而出,主动承担下了所有的罪责,被幽禁于养蜂夹道,天性洒脱超然的他从此凄风寒雨苦撑日月,当年的知己红颜绿芜痛断肝肠,四处求人将她送入养蜂夹道,陪十三度过余生,在几位阿哥都不敢出头的情况下,若曦冒死进谏,为绿芜请命,被盛怒的康熙罚跪于后花园,这一跪就是三天三夜,在狂风暴雨中受尽折磨,双腿从此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痛苦难当。

这是小说中最激荡人心的场景之一,风与雨何其狂暴,天与地何其浩大,却没有若曦躲藏的地方,风雨中,她独自咬牙坚挺着,尽管那个男人不是她的所爱,但为了他,她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不仅是为某个人,更为一份公理,一份可温暖人间的世情。

苦熬十年,当十三再次看到人间的阳光时,已经是鬓染霜花,历尽沧桑。但他与若曦间的那份情谊和默契却丝毫未变,甚至当若曦受尽折磨一心只想逃离皇宫时,他背叛了自己从小一直忠心不二的四阿哥,当时的雍正,主动帮若曦与十四暗通消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活得坦荡、生性洒脱、率性真诚的十三阿哥,人生有此知己,足矣!

永远记得十三与若曦之间的一段对话:

若曦问:“知道虬髯客初见红佛女时,红佛在干什么?”他稍微怔了一下,慢慢思索着回道:“红佛正在梳头!”若曦一笑说道:“男女之间还可以如虬髯客和红佛女的!彼此关心照顾,却非关风月,只为真心!

非关风月,只为真心。十三和若曦用一生的行动践行了这八个字。

十四阿哥篇

十四阿哥胤祯是我一直忽略的一个人物,尽管小说中多次有精彩的描写,尽管这个人物光华四射,灼人双目,但我始终认为,他与若曦的命运只能是一对平行线,不可能发生交集,直到小说的最后篇章,我才惊得猛吸一口气:原来,十四对若曦一直是情根深种啊!

初次相见,年幼的若曦坐在亭中的石凳上读宋词,顽皮的十阿哥跑去捉弄若曦,本是十分活泼的场面,却隐含着惊心动魄的暗喻,且看若曦读的词:“重来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这样凄绝的词,从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儿口中读出来,本就让人心惊,又适逢她与十四阿哥的初次会面,看完了这二人的结局,当我再次重温这一段的时候,才突然发觉,这一铺垫竟是这样触目惊心,第一次感到,作者笔底竟有些曹公的“草蛇灰线”之文风。

十阿哥的寿宴上,若曦为了看清楚将来的雍正,将半个身子探出窗去,这一不雅的情景恰被回过头的十四“逮了个正着。”若曦单独为十阿哥唱戏祝寿,这一情景也深深的打动了尾随而来的十四,多年之后,在草原上,为了救违抗圣旨的十四,若曦向敏敏格格撒谎,说十四是她的情人,求敏敏救他,于是,十四就向敏敏编故事说,多年之前若曦就是因为给他唱戏祝寿才使他深深的爱上她……看到这里,我心中不禁一动:他为何不编别的故事,却偏偏是这个情节?只是当时若曦和八阿哥的故事太抢眼,以致于我没有仔细研究十四的情形,想来这应该是他的一次真情流露吧。

之所以一直没有真正看出十四对若曦的感情,不是文中没有暗示,而是作者那似有还无、以虚掩实的手法实在是妙。明明是十四一直关注着若曦,却偏偏以他经常斥责若曦为表象,若曦迟迟不肯接受八阿哥的爱,中间又间杂了许多误会,使得十四很多次见到若曦都是冷眉以对、冷语相加,但即便是这样,在若曦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出手也从不迟疑。

说不清自己是多么喜欢十四这个人物,对这个人物的喜爱甚至远远超过了小说中两位绝对的男主角四阿哥与八阿哥,最初的印象,一位俊朗的少年,聪颖过人,才气四溢,正义果敢,光明磊落,喜怒皆形于色,在几位阿哥中,唯一一个曾冷言冷语嘲讽过若曦的,正是这位十四爷。但是,他的喜怒于形却并非因为草莽,而是源于年少和磊落,在与若曦的多次交往中,处处可以看出他光明磊落的胸怀与气质。

康熙在朝堂上迁怒于八阿哥,十四跪奏愿以死保八阿哥,龙颜震怒,“竟拔了侍卫的佩刀欲诛十四阿哥”……若曦与八阿哥在一起,十四比谁都高兴,若曦与八阿哥分手,十四的一腔怒气如暴雨般倾泻到若曦的身上……若曦的十八岁生日,十四赶来为她祝寿,那一声“马尔泰·若曦,你究竟想要什么”的怒吼被恰巧前来祝寿的四阿哥与十三听了个清清楚楚……若曦与八阿哥彻底分手,八阿哥痛苦难当,十四闯进若曦的房中捏住她的臂膀定要让她说个清楚,若曦哭着喊着与他揪打在一起,这一幕恰巧又被十三与四阿哥看在了眼里……

于是,四阿哥对自己的亲生弟弟十四阿哥生出了长久的深深的误会,认为他与若曦之间有些扯不断的瓜葛……

八阿哥随康熙塞外秋围,朝中有变,十四乔装潜进清军大营,第一个就找到若曦,求她帮他见到八阿哥,在遭遇危险时,他的机智应变充分展现了此人具有极高的智商与斗争经验。当敏敏格格在康熙面前认出了当年乔装的十四时,感觉被欺骗的她愤怒了,命运无情的将若曦和十四推向了绝境,于是,这两人一生乐章中的第一个最强音出现了:为了不让敏敏说出当年的实情,为了保护十四的生命,若曦答应与骑术高超的敏敏赛马。

这是怎样艰难的一场比赛啊,毫无悬念的,若曦根本没有一分胜算的可能。十四面临违抗圣旨被治罪的危险,绝境中,若曦拿出了常人所未有的魄力,将头上簪子取下猛扎向马的屁股,马儿疯一般的向前冲去,马上的若曦被颠得神志模糊……

我猜想,草原上的这场性命攸关的赛马,一定是深深的震撼了十四的心,为了救他,一个娇弱的女子可以拼出性命,以超出常人的勇气与魄力征服命运,扭转乾坤,当十四从疯跑的马上救下若曦,将神志不清的若曦抱在怀中时,他以为若曦受伤了,一声声牵心的呼唤着若曦的名字,在那一刻,我相信他的心中是充满了柔情的……

此外,若曦与十三在此次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份坦荡荡的知己情谊也深深的震撼了十四,他下定决心,从此要象十三哥那样对待若曦,此后,他用大半生的行动践行了这个誓言。

八阿哥被迁罪,十四被责打四十大板,若曦心如油煎却又苦于不通消息,突然收到暗中递来的信,“迅速打开信,是十四的笔迹。‘安好,勿挂’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压满纸面,墨迹淋漓,力透纸背。我把信重重的压在胸口,似乎十四的力量透过他的字直达我的心。”

元宵节看到漂亮别致的灯,他会想着买回来给若曦提着玩;太子向康熙请旨要娶若曦,若曦惊怒之下病倒,十四前来看望若曦,为她带来希望的曙光;若曦要将八阿哥的定情物还回去,委托的人选就是十四;阿哥们的矛盾与斗争日渐尖锐,只有十四(还有十三)奉劝若曦,只管照顾好自个儿,不要参与那些斗争,直到……直到那个毫无预兆的日子,灾难毫无预兆的来临了。

十三阿哥被幽禁养蜂夹道,绿芜跪在十四府门外苦苦请求前去陪伴十三,十四将绿芜的信转交若曦,于是,若曦生命中第二次扭转乾坤的事情出现了:由于为绿芜请命,若曦被罚跪于后花园三天三夜,大雨滂沱中,四阿哥扔掉了伞,跑进雨中与若曦抱在一起,这一幕被远远赶来的八阿哥与十四看了个清清楚楚。十四的眼中全是惊怒,惊的是若曦果真与四阿哥有情,怒的是若曦竟然与四阿哥有情……

当四阿哥无奈的离去、八阿哥冷漠的拂开若曦伸出的手,只有十四慢慢走到若曦的身边,用伞遮住若曦,从怀中掏出几块芙蓉糕——他居然记得若曦说过,她最爱吃的是芙蓉糕——在这当口,只有他,惦记着若曦已经几天几夜不曾吃过东西……

漫天狂雨中,十四固执着质问着若曦:“值得吗?”“若是我,你还会如此吗?”然后又问:“当日在草原时,即使没有八哥,你也会帮我的,对吗?”他是这样在乎自己在若曦心目中的地位,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唇边绽开一个淡淡的笑”,然后跑去康熙那里,为十三阿哥与绿芜请命,被罚跪于乾清宫外一天一夜,大雨滂沱中,只有十四,只有十四挺身而出,勇敢的去做他认为他该做的事情,即使是触怒龙颜,即使是雨中罚跪,也在所不惜。

这一段,是他二人生命乐章中的第二个最强音。

十四不仅天姿俊朗,率真磊落,敢作敢为,同样也是天资聪颖、心思细密、策略周全之人。文中不止一次的提到每个人的眼神,四阿哥的眼神是冷漠的,八阿哥的眼神是含笑的,十三阿哥的眼神是不羁的,十四阿哥的眼神是“清亮”的……无论什么样的场景和细节,他总是洞若观火,只有年少的他才会和若曦在八阿哥的书房里斗得象两只斗眼鸡,也才会在朝堂上惹怒康熙欲诛杀之,在此后的多次描写中,处处显露出这位年轻的阿哥细致、周全、稳重、有主见的行事作风,即使是在那次罚跪事件中,他对康熙也没有意气用事,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丝毫不提若曦的事情,以免更加触怒康熙,然后完全用父子之情去打动康熙,最终达到了目的,通过这次事件,可以看出,当年的少年真的长大了。

在与若曦的多次对诗中,显示出他不俗的文学修养,帮助若曦砍梅树,显示出他超人的审美能力,至于他的军事谋略和政治家才能,则在征服准噶尔部的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当朝廷派出的征剿大军全军覆灭的时候,十四阿哥临危受命,被封为抚远大将军,“担负起进军拉萨、收复西藏;直捣伊犁,解决准噶尔问题的艰巨任务。”“十四阿哥政治生命中最辉煌的篇章拉开序幕。”

“长达两年的辗转征战,”他的战果是辉煌的,“凭借其出色的外交才华,辅以实际利益,争取到青海蒙古各部落的鼎立支持……十四阿哥恩威并施的一系列举措让他在青海、西藏、甘肃等西北之地威名远震。”

就是这样一位身披耀眼光环、满载盛誉的十四爷,在回到阔别三年的紫禁城之后,几乎是立即就跑来浣衣局找若曦——若曦早在几年前就被康熙罚到浣衣局为太监洗衣,原因是若曦拒绝了康熙为她的指婚,而指婚的对象正是十四,说起来,康熙真的是很疼爱服侍了他十年的若熙,在康熙的眼中,十四是他最欣赏最喜爱的儿子,十四与若曦年纪相当,品貌匹配,十四与若曦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若曦受难的时候,是十四挺身而出,陪若曦一同雨中罚跪……这一切促成了康熙的指婚决定,不得不说,康熙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是完全带着爱怜、带着一种完全是父亲的感情在促成这桩美好姻缘,可是,关键时刻,若曦顺从了自己内心的感情,尽管若曦明白嫁给十四的种种好处,可她仍然选择了抗旨被罚,这一惩罚是严厉的,浣衣局的日子一待就是六年。

在完全不知晓若曦为何被罚的情况下,十四就勇敢的向康熙请求赐婚,遭拒后第二年再求一次,西北大捷回京后第一件事就是求康熙将若曦赐嫁给他,权当是对他的赏赐……

这样大的救国之功,只求一女子为赏赐,康熙面对执着的儿子,终于说出了当年重罚若曦的真相。我不知道十四听到后心中如何感想,只知道他听到立即奔到浣衣局,当面质问若曦,“为什么?我就让你那么看不上眼?你宁可在这里替太监洗衣服也不肯跟我!”他要求一个答案。

面对眼前的这位已步入中年、沉稳厉练、目光犀利、喜怒无形的俊逸男子,几乎不能相信这就是当初那位她所熟悉的明朗少年。再一次顺从自己的感情,若曦拒绝了十四的求婚。

终于,当那个决定皇位的重大时刻来临时,当历史终于沿着若曦所明了的方向重叠上它应有的轨迹时,当四阿哥终于手握皇权取得最后的决定性胜利时,十四也走向了他最终的历史归宿——由威震四方的大将军王被贬去为康熙守皇陵,从此做了压抑孤独的守墓人。

但即便是自己的生活如此潦倒,即便是若曦已做了雍正的女人,即便是若曦的心中只爱雍正一人,十四仍然通过各种渠道向若曦暗递消息:只要她愿意,他仍会带她脱离紫禁城这个苦海,只因他知道,若曦在皇宫内的生活绝不会真正的幸福,他了解若曦的全部痛苦……

终于,当若曦在雍正的身边受尽痛苦折磨、身心巨创之后,通过十三向他发出了求救的讯息,他立即拿出了当年康熙为他留下的赐婚的遗诏,以此要挟雍正对若曦放手……

于是,我知道了,这个高贵的男人,当日他去浣衣局找若曦的时候,他的手中已经握有赐婚的圣旨,但他却不愿以此强迫若曦,而是顺从若曦自己的心愿。只有当她真正需要解救的时候,他才拿出了这张王牌。果然,这是一张无法抗拒的王牌,雍正终于放若曦离开了紫禁城,而三十出头的若曦也终于有机会蒙上红手帕出嫁了。

成婚之后,十四与若曦一直过着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十四为若曦提供了最为自由的生活空间,完全不必受任何世俗凡事的侵扰,他每天都会来看若曦,陪她说会儿话,却从来都没有逾礼之举,甚至在夜宿若曦处的时候,也是隔屏风而睡,他们夜里会回忆小时候的趣事,十四还会讲他在西北时的故事,两人一同嘻笑,一同叹气,一同感悟,一同伤怀……若曦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是幸福又幸福的,为此,我感激这个男人。

若曦的身体日渐衰弱下去,太医的回答都是“油尽灯枯”,长年的忧惧使若曦五内俱伤,当年罚跪雨中及六年浣衣局的经历使她得了严重的风湿,十四由最初的惊怒转为后来的悲伤、绝望,他更加用心的对待若曦。

终于,那个最后的日子来临了,若曦躺在十四的怀中,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时光,身边是绚烂的花树和漫天飞舞的花瓣,将她美丽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桃花纷飞的时节……直到此时,十四才敢在若曦的额上印下一吻,这倾注一生深情的一吻……

冥冥中,眼前又闪过那两个斗眼鸡似的少年,还有在草原上策马奔腾的两个俊朗身影……不由得又想起十四初见若曦时读的那阙词:重来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再一次触目惊心!

八阿哥篇



在写了上边的部分之后,我读了作者桐华对自己小说中部分人物的理解,可以说,很多设计符合我的理解,也有很多不符合,是我没有参悟透的,比如,老十的纯粹,十四的机谋,老八的阴狠……等等,直接导致了我很长时间没有动笔,在心底深处再次深思这部作品,品味小说中的几个人物,不由感叹,作者手中的这支妙笔真可谓传神哪。说实话,八阿哥是最难评的一个人物,小说中从来没有正面描写过他的心理活动,和他有关的大部分事件都是通过别人转述给若曦的,连第一人称“我”都很少亲眼见到,至于他性格中阴狠的那一面,更是表现得非常隐晦,所以,发生在这个人物身上的很多事情,都需要读者自己去观察、去领悟。

八阿哥给我的感觉,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字:玉。这个如玉一般的男人,如玉一般俊美,如玉一般温润,如玉一般含蓄,也如玉一般冰冷。

且看八阿哥第一次出场时的外貌描写:
“三人鱼贯而入,走在前面的二十二三岁,身材颀长,着月白色长袍,腰间系着碧色腰带,上悬着同色玉佩。面如美玉,目如朗星。我暗赞,这八阿哥长得虽有点阴柔了,但仍然是个美男子。”

阴柔,俊美,这是若曦对八阿哥的第一印象,也是我对这个人物最深刻的印象,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描写,处处紧扣这个特征,但是,私下认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塑造有些公式化了,描写有些单一,尽管作者也采取了许多侧面描写来表现他的坚定、善战、狠毒、富于机谋,但是由于作者一贯的笔调,这个人物的确有些脸谱化,以上提到的那些特点给读者的印象是很弱的,提起八爷,头脑中全部的感觉都是春风一般的和煦,用书中的字眼来形容,就是“论雅致似竹露清风,看风姿是明珠玉润”。
————————————————————————————

以上关于八爷的部分是我在一周之前写的,八爷是最不好评的一个人物,大概是我本身性格的缘故吧,我一向不太喜欢阴柔温情、如玉似月的男人(奇怪,《绝代双骄》中的花无缺,我却迷得七荤八素),正因为这个原因,我始终对这个人物惋惜有余、爱慕不足。

看《步步》,心中翻江倒海酸涩苦痛却始终没有流一滴泪,这和我以往读小说经常泪如雨下的经历截然不同,但越是哭不出来,越是觉得心头有如针刺般难受,为了写这篇评,我在“步步”吧里逛了好久,看众网友的评论,看作者桐华本人对小说中人物的理解,甚至我还回家翻阅了易中天的《品人录》中关于雍正的那一长篇,其中有大段的 关于雍正和康熙、雍正和他的诸位兄弟之间关系的理顺。今天信手翻到一篇评,文笔倒是一般,却恰逢我的耳边在放着《倩女幽魂》中那凄怨的曲子,两行清泪潸然落下,我索性伏在办公桌上,用套袖收起了更多的眼泪……
终于哭出来了,好舒服。

————————————————————————————

书归正传。

八阿哥这样的人,对女人是有很强的杀伤力的,十四曾对若曦言道:“爱新觉罗家老出痴情种,八哥如今又这样!”,可若曦心中明白,八阿哥“不是痴情种!他不是多尔滚,也不是顺治,他们能为美人舍弃江山,”而八阿哥不能。

尽管不太喜欢这个人物,我却不得不承认,八阿哥实在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男人,否则他不会在康熙的众多皇子中出类拨萃,也不会在几百年后拥有这样多的粉丝读者。他对书中几位女子的爱也有感天动地之处,只是可惜了,很多时候,人的一生中存在太多的错过与无奈。

少年时的八阿哥,第一次见到若曦的姐姐若兰时就深深的陷入对她的爱恋中,我想,他爱上的应该是那个阳光下明丽如花的少女,那个骑在马上洒落一地银铃般笑声的少女,那个脸上绽放着幸福和青春快乐的少女,当他满怀期待和喜悦将这个少女娶回家时,娶回的却是一具完全没有欢笑的躯壳,这具躯壳的心已随爱情的破灭而死去……初得佳婿如斯,我猜想,若兰应该也曾度过一段虽不甜蜜却也温馨的婚后生活,腹中也曾为他孕育过一个幼小的生命,但随着草原上的噩耗传来,心上人战死沙场,且他的死多多少少与八阿哥有关,惊痛之下,孩子流产,自此紧闭了那扇感情的大门,缠绵病榻之外,便是青灯古佛为伴,再不过问世间俗事……

八阿哥的第二个女人是他的正妻明慧格格,也许他的一生从未真正疼惜过这个女人,但只有这个女人才是真正用生命来爱他的,从她的妹妹明玉格格的口中,我们知道,明慧出身高贵,“自小聪慧不凡,言谈爽利,行事不让须眉,因此极得外祖父疼宠。外祖父议论朝事时,都经常抱她在膝头,让她旁听,”且“私下问答,时有惊人之语”,在外祖父的调教下,能文能武,马术超群,是一位不让须眉的巾帼女子。

这样出类拨萃的女子,却飞蛾扑火一般的爱上了温润如玉的八阿哥,爱情,在那个美丽的春天,在明慧出宫的路上,当她看到汉白玉桥上斜倚观景的八阿哥时,就毫无预兆的来临了。

任何一个少女见到这样的美景都会心动继而心醉的,“远远看去,洁白拱桥翠绿垂柳中的八阿哥竟象谪仙人一样,不沾半点凡尘,让人不敢惊扰”……八阿哥始终不知道,自此之后,他的点点滴滴、成功败绩、一喜一悲都有人在牵心,都有人用发自肺腑的喜和悲来相陪。

在这里,作者借明玉之口,巧妙的道出了八阿哥十五岁时随康熙远征大漠的往事,并且因为“戎行亲莅制机宜”而深得康熙赞许,这个人物的形象丰满了不少。他不仅是温润如玉的男人,也可以是横刀立马的将军,当这样一位丰神俊朗的男人在战场上厮杀时,那种风采一定是非常醉人的吧?同样在这一段中,通过明玉,我们又知道了在康熙的众多皇子中,八阿哥是最早的十七岁就获得贝勒封号的皇子,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出众。

但是他不爱明慧,他的心中只有若兰,后来又有了若曦,当然,更重要的,他的心中有江山。只是,当若曦断然拒绝了他的爱情,若兰又整日在佛堂诵经,灭顶的灾难袭来时,重病伤寒的昏迷中,皇帝的愤怒如潮水般倾泻而来时,始终在他身边不离不弃的,只有明慧,以超人的坚忍、毅力和手腕擎住整个八爷府大厦不倒的,也是明慧,在他失势之后“墙倒众人推”的时候,以最高贵的姿态出现,傲然扫视着众人、硬生生的顶回所有怀疑鄙视的目光的,还是明慧。

整部作品,对明慧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仅有的几笔,已是惊鸿一瞥,过目不忘。当她最后将自己和整座小楼都焚烧起来的时候,终于完成了她最壮丽的爱的表达,八阿哥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终于明白了这个女人才是自己一生的最爱,而他凄厉的呼声,却再也唤不回自己的结发妻。

老八对若曦的爱,是真挚的,浓烈的,浪漫的,却也是不牢靠的。

很多人都无限推崇老八和若曦的那段唯美的、醉人的、浪漫的恋情,我却一直抱着自己的看法,老八在若曦身上倾注了太多本属于若兰的感情,初次相见时,老八的眼中是闪过了短暂的惊诧的,彼时的若曦,正值13岁的豆蔻年华,清新如朝露,绚烂如锦霞,尤其是那一张酷似若兰的脸,他怎样才能忍住心头的那怦然一动?若兰成婚后失去了的,若曦身上全都有:她会用恶狠狠的目光去进攻十阿哥,也会说出“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这样的禅语,她会在满院丫头的簇拥中如翩翩蝴蝶般踢起毽子,也会在漫天秋叶飞舞的下午发出“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听别人摆布”这样的对命运的拷问,她会在打架时凶得象只老虎,也会在事后怕得象只绵软的小羊……

这就是年少时的若曦,全身上下无处不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活力,她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当然了,受过社会主义的现代教育嘛),那样的光辉绚烂,那样的美丽灼目,在若曦与读者还毫无察觉的时候,他的目光便紧紧追随着她了。

于是便有了那个白雪皑皑的清晨,当天与地之间惟余那一片白茫茫时,天地肃杀所带来的那份孤独、凄冷和迷茫,都因他的到来而消失,请大家与我一同勾勒一幅最美的画卷:白茫茫的雪地上,漫天的雪花仍在飘舞,一个身披大红羽绉面白狐狸皮斗篷的美丽女孩,和一位“面目清润,风神超拔”的翩翩公子并肩行走着,他们没有前行的目标,只是随心的走着,甚至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是用心感受着对方的温度,正是因为有了初时若曦的清冷惆怅,当他意外出现时的那份温暖也才愈发动人。茫茫白雪中,天与地仿佛都失了颜色,只有这一红一黑两个并行的身影,是这天地间最亮丽最夺目的色彩。

喜欢这一段中八阿哥的沉默,喜欢他对若曦跌倒时的那一扶,更喜欢他那样霸道的牵着若曦的手而任凭她抽了好几次……每当回想这一段,我总会想起红楼中的“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也会想起《上海滩》中许文强和冯程程雪中的浪漫相遇,那是一种温馨的、毫不造作的、美到极致的一种浪漫,有此一刻,天地间再无有它。

我一直感到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文中老八每次出场,通常总是身着“月白色”衣服,与他那一身竹露明月的气质正好相配,反而是四阿哥通常总会身着深色服,为什么在这段老八的重头戏中,他却反而穿“黑色貂鼠毛斗篷”?初看时没想这么多,总觉得这“黑”就是与他整个人不匹配,想着如果换作月白缎的斗篷,那么此时的老八看上去该是多么的丰神如玉……

直到小说的后半部分,十福晋(明玉格格)在雪地中看到了穿着白衣的若曦,惊诧的说:“你如今看着越发清淡了”“觉得你淡得好似会随着雪化去一样。美是美,可太清冷了。”看到这里,我才猛然明白过来,作者用心良苦啊,在这么美的一段情节中,作者就是要用浓墨重彩来描绘这两个青春火热的人物,此时的老八,也不过二十二、三岁的年纪,在面对若曦时,他是一个有着能让天地失色的青春激情的贵公子,而不是那个总保持月白风清的八阿哥。

老八对若曦的喜爱,总是透着一股似有若无的柔情,细品时,却又浓得化不开。

他带若曦到书房里,自顾自的看折子,待紧张局促的若曦等得不耐烦,他却笑笑说:“你先回去吧”;十三带若曦出去醉酒而归,本以为会受到他的责难,他却强拉住若曦的手为她套上一只价值罕见的凤血镯——当年他为若兰准备的新婚礼物——且告诉若曦,“这是给我喜欢的人的”,然后叮嘱她,“永远不要拿下来”;若曦为进宫的事情担惊忧愁,他微笑着说:“我会想法子的,总有办法让皇阿玛把你赐给我的”;若曦进宫,他托十四求他的生母德妃帮忙(德妃的身份高于老八的生母),将若曦的名字排除在侍寝名单之外;若曦被指派乾清宫御前奉茶,他急怒焦躁,直到确定康熙对若曦完全没有心思才放下心来;怕若曦在宫中处境艰难,他上下打点,利用自己的关系和手段为若曦在宫内的生活开辟出一片晴空……

若曦究竟爱不爱老八?我认为,她爱的。没有一个女孩会对这样一位翩翩佳公子不动心的,入宫后那天长日久的思念,每次看到他时的心跳与激动,这些都是骗不了人的。每个新年的第一天早上,他总会派心腹小厮为她送去一封信,那温柔而深情的句子,无一不在呼唤着若曦“胡不归”?若曦对他虽然没有承诺,但心底的那份渴盼,新年时收不到信时的失落与惆怅,听到他不利消息时那种惊心与牵挂,遇到刁难时他的处处回护,她的心存感激……这一切说明,若曦心里是有他的。

但若曦却不能、不敢、不甘投入他的怀抱:他是她名义上的姐夫,她不能忍受多女共侍一夫,尤其是自己的姐姐,他的最终结局很悲惨,她不甘心明知那个结局还要飞蛾扑火,她曾经说过,如果明天他就去死,她会毫不犹豫的扑上去,但却不能忍受嫁他后在妻妾们的勾心斗角和日后的悲惨经历中将彼此的美好感情消磨殆尽……

有一处情节,初看时就特别打动我,为了写评又辗转看到这里时,眼泪竟不知不觉流了下来。这种感动远远胜过若曦和老八草原之恋后雪地中的分手,还有结尾处他二人的生死离别。若曦的十八岁生日,因为感叹韶华易逝,思念远在几百年后的双亲,心中充满了凄苦,不知不觉间竟走到了太和殿外,也许是牵挂他才刚在朝堂上经历了一场政治的风暴,也许是心疼他这样风姿的人物居然被康熙责令“锁系”,也许是因为那天是个特殊的日子牵动了若曦的愁绪,也许什么都不因为,她只是想看看他,那样强烈的想要看看他。

等候多时,百官散朝,那个熟悉的身影走出大殿,她就那样定定的看着他,大脑中一片空白,看着那个似乎更加“单薄瘦削”的熟悉的身影走下了台阶,“又看着他走过殿前的广场,”“周围虽还有其他人相伴,却只是觉得他是那么孤单寂寞,正午的阳光虽然照在了他身上,却照不进他的心。正如那苏格兰荒野上的欧石楠,表面极尽的绚烂,却无法掩盖那寂寥的灵魂。”

这时候最揪心的一幕发生了:他猛然顿住身形,转回头朝若曦藏身的方向看来……我看到这里,猛吸了一口气,这神来的一笔啊,把人的一颗心整个揪痛了起来,若曦当然是吃了一惊,赶紧隐了身形,作者似乎嫌蓄势的感情不够强烈,于是若曦忍不住一路飞奔到午门附近再次远远望着他,出人意料的,“临出午门前他又突然顿住身形,转回身子,仰头向我藏身的方向看来……”看不下去了,我已是泪如泉涌,无论大家对他们的感情有过怎样的诋毁和否定,看了这一段,我都不会再有任何怀疑,他们的感情曾经是怎样的真挚感人?两颗同样孤单的、凄苦的、渴望真情的心是怎样在痛苦中挣扎?又是怎样在苦难的尘世间与命运做着勇敢的抗争?

那个孤单瘦削的身影终于消失,看着若曦“一点一点地慢慢滑倒,坐倒在地上”,她的心被掏空了,我的心也痛到了极点。第一次,若曦对自己那来自于21世纪观念的坚守,产生了怀疑:“如果我不是念念不忘那个最终的结局,勇敢一些,是不是会好一些呢?如果我不那么狷介,要求少一些,能接受与其他女人分享一个丈夫,是不是会好一些?如果我单纯一些,肯简单地相信他是爱着我的,是不是又会好一些?”

那个最是迷人的草原的夏天终于来临了。

老八和太子陪同康熙塞外秋围,朝中有变,十四乔装改扮潜进若曦的帐篷要她想法子安排他和老八见面,若曦安排了,却不留心被太子的眼线察觉,太子以抓贼为借口放箭,想趁机除掉政敌,混乱中,老八为十四挡了一箭,伤在了胳膊上。

老八不愧是老八,为了掩盖胳膊受伤的事实,硬是命贴身侍卫拿滚烫的茶水当着太子的面泼在了自己未受伤的胳膊上,如此一来,便有了正当的理由可以不用骑马打猎,又躲过了太子的怀疑和搜索……于是,他和若曦之间便有了一段悠闲的、可以独处的、温馨浪漫的时光。

投入老八的怀抱,若曦是不甘心的,她不甘心投入那个既知的历史结局,可是她爱这个男人,她不忍一再看到流血事件发生,她要依靠个人的力量改变历史,她想通过爱情来拯救他,于是,她顺从了自己的心,不再挣扎,专注的爱起这个男人来。若曦惊马被老八救下后,“他上了马,把我揽在怀里,四处茫茫,天那么蓝,云那么白,草那么绿,风那么轻柔,我的心也变得很软弱,只想着,就让我放纵一次吧!就放纵这一次吧!忘了他是八阿哥!忘了他有妻子!忘了我的理智!……他一手轻轻揽着我,一手牵着缰绳,我觉得似乎这就是我的全部世界。我们可以永远这样。可以骑着马找到我的幸福。”

老八两只胳膊都受伤后,若曦喂他吃饭,他默默凝视着她,说:“如果这是第一次,我会高兴都来不及;如果这是最后一次,我宁愿永远留着将来用”,读到这里,心猛的抽痛起来——怎样的一份柔情,任是心如钢铁也化为绕指柔。

好喜欢这一段中的老八和若曦,好喜欢这一段中的那种温暖的感觉。

“夕阳余辉下,两人经常手挽着手,徜徉在蓝天绿草间,有时候半日也无一句话,只是静静走着,累了时,随意坐下休息,并肩看夕阳西下,夜色转黑,月兔东升;有时候,我会唧唧呱呱地向他细说我的喜好厌恶,会细细碎碎地向他抱怨过大的太阳,头发好干,他在一旁笑听着。我会指着太阳问他‘真的有夸父追过太阳吗?’,然后非要他说个清楚有是没有,他说有,我就说没有,他说没有,我又说有,拉着他洋洋洒洒长篇大论,把我当年参加辩论比赛的那点本事全拿了出来;又或者看着月亮,央求他背所有关于月亮的诗词来听,他一首首在我耳边轻轻吟诵,有时候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他会温柔地抱我上马,我窝在他怀里,慢慢策马而回;看到星星时,两人找牛郎织女星,他说自己找到的是,我却觉得我找到的是,总要等我撅着嘴不理他时,他才大笑着,揽着我说‘你的才对!’,再想板着脸也忍不住嘴角露出笑意。”

看到这里,嘴角早已溢满了醉人的微笑,心底早已被满满的柔情充盈着。

从作者的多次描写中,我们知道,若曦从小是学过跳舞的,她自小在新疆长大,至少西部的民族舞蹈跳得是很出色的,而她看到敏敏格格在草原上翩翩起舞时,也曾羡慕过她的舞姿,在这部小说中从头至尾,若曦只在老八的面前舞过一次,唱的是我们熟知的民间小调《茉莉花》,只不过是随兴起意的舞蹈动作,但那种清新与温情已让老八沉醉不矣……于是,特意寻了大把大把的茉莉花送到若曦营帐里,整个房间都险些装不下……于是,很深情的称呼若曦为“茉莉花仙”,且很温柔很温柔的吻了怀中的“茉莉花仙”……

看到这里,我笑了,感觉老八不象个机谋深沉的政治家,倒象个情窦初开的毛头小伙子。

若曦的柔情归顺,使得老八多年的心愿得以实现。文中多次提到他恋爱中的眼睛:
“眼睛里满是欢欣喜悦”
“笑若春水的眼睛”
“他看着我的眼睛,那里面现在除了温柔还是温柔”
“往日黑沉的眼睛变得很是明快,点点笑意飞溅出来,映得脸色更是晶莹如玉”
……

再品下去,只怕我的心也要醉了。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和若曦在一起,他是真的快乐的,那无法掩饰的幸福使得他整个人如沐春风,如酒醉人。

幸福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最后考验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当若曦用尽全身的力气问出那句话,要老八在龙椅与自己之间只能选其一的时候,他们之间的感情就已经走到了尽头——他不可能放弃多年的苦心经营,面对若曦的发难,他困惑,他不解,他痛苦,他愤怒,但他拗不过若曦的坚定与固执。

如果说若曦对于离开老八心中是痛苦与难以割舍的,那么在她偶遇八福晋并见识了八福晋与其子弘旺的敌意与嘲讽后,她的心彻底回到了现实——她万万不能忍受与其他女人共侍一夫、同一屋檐下勾心斗角的生活,看着弘旺那张酷似老八、布满敌意的脸,若曦的心冷了。

于是在那个大雪的日子里,若曦终于对着他说出了那句话:“从此后,你我再无瓜葛!”再无瓜葛,真的再无瓜葛了吗?狂奔而去,若曦一个踉跄倒在雪地里,“这次身旁再无人伸手来扶住我了”,看到这里,再次忍不住泪奔,想起他们那次雪地里浪漫的并行,那是他们的初次牵手,再看到若曦一人趴在雪地里,整颗心和崴伤的脚都痛得无以复加,我的心也跟着一抽一抽的痛。就这样结束了。

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吗?

若是真的结束了,为何分手后两人不约而同病得形销骨立?若是真的结束了,为何大年初一的早上若曦再次如约收到了他的信?若是真的结束了,为何再次见到他笑如春风时若曦的心中会有怅惘?若是真的结束了,为何推开院门突然看到立于桂花树下的他,她的心狂跳不矣?若是真的结束了,为何听到他的生母良妃娘娘去世、而他悲伤而疾时,她会痛彻心扉?若是真的结束了,为何费尽气力掳下腕上的凤血镯后心会痛到出血?若是真的结束了,为何当他死死盯住她的空手腕时,那目光寒如玄冰?而她却因为那一个眼神竟连一杯茶都端不住?若是真的结束了,为何当他接过由十四退回的凤血镯时,一抬手就抓起桌上的砚台砸了个粉碎?明明是眼中含泪,心中流血,却偏要笑着说:“她终究是跟了老四”?若是真的结束了,为何当若曦遭到太子求婚时,他会猛然抓紧布署的步伐,半个月内便打击得太子再也翻不过身来?
……

若是真的结束了,命运便失去了它的诡异性,若曦的人生也许会完全变成另一番景象。

他与她,终究是谁也躲不开谁。雍正登基,八爷党们困兽犹斗,做最后的疯狂的反扑,八福晋就曾笑着对若曦说,“九爷有句话让我转告你,‘我们若有十分痛,便要你们也尝五分’”。若曦的孩子流产,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雍正狂怒之下命老八休妻,八福晋大火中自焚,老八进宫含笑向雍正讲起了他和若曦的那段浪漫的恋情,若曦和雍正的感情终于彻底破裂,若曦万般无奈、身心俱疲的离开了紫禁城……他们的命运一直就这样恩恩怨怨的纠缠在一起。

最后的时刻到来了,若曦出嫁的路上,老八赶来为她送行,“一身竹青长袍的八阿哥牵马立在路侧,静静看着我。晨曦的微光,给飞扬舞动的衣袂渡上了一层淡淡金光。”晨曦微动中,一日正在开始,而于他而言,一切已经结束,他在那里与心中最后的一点牵动告别。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是他对若曦的祝福,最后一次,若曦在他的脸上又看到了真诚的笑容,可这笑容中却含着无限悲凉。

“我直直盯着他,一动不动,心中明白这是我们此生最后一面了。当年那个身穿月白长袍,面若冠玉的男子从屋外翩翩而进时,我怎么都没想到我们以后的故事。……转身而去,走了几步,又猛然回身快跑到他身前,抱住他,眼泪终究滚滚而落。他僵了一下,缓缓伸手环着我,默默拥了会儿我,轻拍着我背道:‘把紫禁城忘了,把我们都忘了!’……”
再一次忍不住的泪如雨下。

八爷和若曦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我的脑中却始终抹不去那个月白色的身影,总也忘不掉那春阳般的温暖,清风般的和煦,珠玉般的温润,说起来真的很奇怪,明明起初最不喜欢的人是老八,为了写评在重温小说的过程中,却是从头哭到尾都是为了他。罢,罢,罢,也许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

说起来老八的命是很苦的,他在康熙、雍正两朝天子的残酷打压下,受尽了打击折磨,沧桑屈辱,在一种动辄得咎的状态下求得卑微的生存,直到最后连人身的自由竟不可得,直至失去生命。

眼前又闪过当年老八去宫中看望若曦的情景:
“拉开门,随着室外阳光一起涌入眼帘的是八阿哥。他一身竹青长袍,姿态闲雅地立在院中的桂花树下,微微笑着看着扶门而立的我。阳光透过树叶照在他脸上,让那个笑容显得更是和煦。似乎让你的心也带着阳光的暖意。”
是的,这阳光也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上。





题外:

八阿哥胤禩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我特意去翻了易中天的《品人录》,现将书中有关他的文字摘录来,以供“八爷党”和喜爱此书的朋友们品读。

实际上,允禩对雍正的威胁,倒不一定是有暗杀或政变的阴谋(当然也不一定就没有),更主要的还是威望太高。二年(公元1724年)十一月,雍正就曾说他每次申斥允禩时,“审察众人神色,未尝尽以廉亲王为非”。次年四月,又说“视诸王大臣之意,颇有以允禩为屈抑者”。这么多人为允禩抱不平,对雍正的打击不以为然,就不好说全是允禩的错了。

显然,在雍正与允禩的斗争中,雍正是很孤立的。诸王大臣的心都向着允禩,只不过敢怒不敢言。敏感的雍正哪能感觉不出来?二年四月,登基才一年半的雍正满腹委屈地下了一道圣旨:“尔诸大臣内,但有一人或明奏,或密奏,谓允禩贤于朕躬,为人足重,能有益于社稷国家,朕即让以此位,不少迟疑!”不难想见,如果不是被逼无奈,雍正不会说出这样赌气的话。他的威望人缘远不如允禩,已是不争之事实。

……
对于雍正和允禩的这场斗争,我们很难说谁是谁非。

平心而论,雍正和允禩都够格当皇帝。

他们都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雍正的能力,有他执政十三年的政绩可以为证。这些政绩证明,他至少是一个有才干有作为的皇帝,这才使康熙创造的盛世得以延续,以后又在他儿子乾隆手上延续了六十年。允禩的能力,则可以在雍正那里得到证明。雍正即位以后,曾多次说过:“允禩较诸弟颇有办事之材,朕甚爱惜之”;“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其实不用听他说,只要看看他为了整垮允禩费了多大的劲,就知道允禩不是等闲人物。

……
但我们还是要同情允禩,因为他实在太冤。

允禩究竟犯了什么滔天大罪,该受康熙、雍正父子两代皇帝的一再打击和压制?杀人放火?贪污受贿?谋财害命?弑君篡权?都没有。他唯一的罪过,是德才兼备,以致老王夸赞,群臣拥戴,诸多阿哥爱护,成了皇子中出头的椽子,这才被康熙视为肉中刺,雍正视为眼中钉。因此,允禩的罪,无妨叫做“有才有德罪”,或曰“德才出众罪”。

这并不稀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只是这风来自父兄,便不免让人伤心;而这一父一兄又都是皇帝,就不但让人寒心,更让人惊心了。实际上,无论在康熙晚年,还是在雍正早期,允禩做人都很难,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是也不是,不是也不是,动辄得咎。比方说,一个案子,雍正交给允禩办,他是严一点好呢,还是宽一点好呢,就很为难。宽一点,是出卖原则,收买人心;严一点,则是居心不良,妄图让人主背上苛察、忌刻的恶名,总之都是别有用心。在康熙手下也是一样。工作卖力一点,是好胜逞能、沽名钓誉;消极一点,则又是心怀不满、懒惰怠工。也许,他应该一开始就表现得傻乎乎的。但这也未必能让康熙满意。康熙会说:我怎么养了这么个傻儿子!

实际上,雍正对允禩的猜忌防范,是和康熙一脉相承的。康熙曾对人说,允禩“党羽甚恶,阴险已极,即朕亦畏之”;而允禩一党之所以不顾自己的一再警告,偏要硬着头皮保荐他,则是为了给允禩捞取政治资本,以便在时机成熟时发动政变或与康熙指定的继承人争夺皇位。因此康熙说,允礽“屡失人心”而允禩“屡结人心”,因此“此人(允禩)之险百倍于二阿哥(允礽)也”。人一旦被猜忌,日子就不会好过。怎么也想不通的允禩,有一次忍不住对康熙说:儿臣实在不知该如何做人,情愿卧病不起。谁知康熙更加愤怒,并认为这就是允禩的“大奸大邪”。理由是:一个小小的贝勒,需要装什么病!当然是因为有非分之想。否则,怎么会奏此“越分之言”?后来,允禩得了伤寒,命几不保,康熙的态度却相当冷漠。允禩病好后,大约康熙也觉得自己所作所为太不像个慈父,于是传谕允禩,问他想吃点什么:朕这里什么都有,但不知对你合适不合适,“故不敢送去”。皇父自称“不敢”,皇儿哪敢承当。因此允禩到宫门外跪求免用“不敢”二字。康熙又不高兴了,怪允禩小心眼儿,没事找事。他对诸皇子说:“允禩往往多疑,每用心于无用之地”,这一回又“于无事中故生事端。众人观之,成何体统”!其实允禩并不多疑,亦非无事生非。做臣子的,谁听了皇上说“不敢”都要吓一跳,何况允禩又是备受猜忌动辄得咎之人?当然,康熙说“不敢”二字,也未必有什么特别的意思。然而允禩如果不辞,岂非又是失礼?辞与不辞都不是,芥蒂既深,怎么说,都话不投机。

看来雍正在这一点上,倒真是像极了康熙,只是猜忌更深,下手更重。这也难怪,兄弟毕竟不同于父子。雍正曾说,以父皇之“神圣”,尚且还要“防允禩等之奸恶,不能一日宁处”,自己能不处处设防么?不过雍正并无康熙的权威。加上自己即位未几,屁股还没坐稳,只好对允禩一忍再忍,一让再让,一再曲加优容。但忍耐总有极限,而一旦爆发,便不可收拾。这就像借高利贷一样,借的钱越多,拖的时间越长,利息也就越吓人。雍正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整治允禩,心中当然充满了怨毒。不难想象,当他下令将允禩、允禟改名为阿其那、塞思黑时,一定是面目狰狞,咬牙切齿,一脸的杀气。

雍正和允禩并非天生是敌。直到康熙第一次废太子时,他们的关系还算不错。允禩得伤寒病时,雍正颇为关切,还因此受到康熙责罚,认为他“亦似党庇允禩”。显然,如果不争夺皇位,这哥儿俩也不会反目为仇。一旦反目,也就不复再有手足骨肉之情了。剩下的,便只有必欲置对方于死地的仇恨和斗争。历史上所有的宫廷斗争莫不如此,雍正和允禩当然也不例外。

摘录完毕
本人自己的看法是,他有点锋芒毕露了,作者桐华不是也说过,胤禩这个人说他没城府,这不可能;说他有城府呢,有时他又实在没有,结党营私这是历朝历代皇帝最痛恨的事,他却一直在做。康熙一直打压他,也许就是因为康熙觉得他的城府不足以做君主。

再一次感叹,八爷这个人物太难评了,他的阴狠、他的机谋、他的野心、他的果断等等这些,我都没有评到,呵呵,也只能如此了,岂能事事完满呢?





============lz的分割线============
(LZ非常赞同原剧评作者对于八阿哥和若兮之间感情的分析,也让我终于有些释然,为什么若兮后来会彻底的转向四阿哥。对八阿哥来说,最重要最在乎的永远都是那个皇位,爱情是第二位的。即使是他那对若兮炙热的爱,也总让人觉得那是一种补偿,他对若兰一腔热爱无处投放,压抑心中多年,现在终于有这样一个人,可以让他尽情的爱一次,爱过了,不能相守,于他,并非致命的遗憾,不能参与夺取皇位的竞争,才是他最大的软肋。

但是我始终对若兮不能释怀的一点,就是在当时那么爱八阿哥的情况之下,虽然知道悲剧的必然结局,若兮拿各种理由来搪塞自己,说服自己离开一个历史的失败者,为什么就不能同他一起慷慨赴死呢?!即使要同别人分享同一个男人,这是在古代无法改变的事实,四阿哥也一样,为什么她和四阿哥在一起后就可以选择视而不见呢?我始终找不到一个充分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接受这种转变,虽然正是这种转变才给了这部小说巨大的张力,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作者情节设计的一个薄弱之处。

四阿哥篇

长叹一声,终于写到四阿哥了,这位才是正主儿。

如果说八阿哥对若曦的爱是春日的暖阳,极尽妖娆浪漫,绚丽多情,暖意融心,那么四阿哥对若曦的爱就是冬日的暖阳,没有通体的暖热,没有过多的甜言蜜语,四爷性格的清冷、后期个人命运和政治形势的严酷,都让人觉得遍体生寒,而这份爱就是寒日里那唯一的热量,虽不妖娆,却是全部力量和希望的来源。

四爷在历史上素有“冷面王爷”“铁血皇帝”之称,作者对他的描写也紧扣这一特征。这样的一个人物能对女主角深情款款,想必许多不了解小说的人早已经肉麻加冷颤了吧?因此,在这里,我想先搁下四王爷,写一写若曦。

若曦,宛若晨曦的女子,是怎样宁静而又绚烂、婉约而又光辉的一种美丽才配得上这样一个名字?她的美丽、她的善良、她的俏皮、她的才情、她的万种风情百般婉转……这一切让我觉得,她配得起每一个优秀男子的爱。小说中,作者并不是空泛的写一个万人迷的女主角,而是通过若干个大段落和随处着笔的小细节描绘出一个有血有肉、活色生香的若曦,在这里,我们不妨回顾几个大段落。

中间内容贴不上来,从后边开始吧(再次愤慨百度的抽风)
……
这就是若曦,惊叹连连赞赏不已的若曦,蛾眉轻蹙眼波流动的若曦,心思婉转七窍玲珑的若曦,娇嗔怒骂敢爱敢憎的若曦,披肝沥胆侠义心肠的若曦……这样的一个女子,睿智如四阿哥,又怎会错过她呢?

若曦与四阿哥之间,有太多有趣的故事,太多甜蜜的回忆,也有太多痛心的经历,还记得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十阿哥的寿辰宴上,当时若曦和明玉格格翻滚着扭打在一起,被从湖里捞起来后,如落汤鸡般狼狈,却偏偏凶得象只老虎,生生将明玉的气势给压了下去……十阿哥的婚礼上,若曦第三次见到了四阿哥,在这里,第一次写到了他的眼睛:“那里面冷冷的,冰冰的,漆黑眼瞳里好似没有任何内容”,然后,若曦“瞥见在众人的笑声中,四阿哥仍是表情淡淡,漠然地看着厅外”,寥寥几笔,一个“冷面王爷”的基调便打好了衬底。

再一次出现四阿哥的身影,是在若曦入宫三年之后,康熙与几位阿哥商讨太子及属下贪污的事情,老十在皇上面前攻击四阿哥,若曦深怕他就此得罪了今后的雍正,故意将茶泼在老十身上,将更激烈的攻击化于无形,此举落在旁人眼中,却成了若曦在帮助四阿哥进行掩饰,于是,八爷党们气愤,四爷党们感激。

若曦与四阿哥的第一场真正的对手戏出现了。若曦偶遇四阿哥,这位冷面的阿哥沉吟多时说道:“下次若还想知道关于我的私事,不妨直接来问我。”,一句话,若曦惊惧不已,本是怕得罪这未来的皇帝接班人,才托了十三去打听他的生活喜好,谁知却被本人觉察,正在心惊,那位主儿却主动说出了自己的点滴喜好,最爱喝的茶,最喜欢的点心,最喜欢的颜色、最喜欢的花等等等等,琐琐细细,真是令若曦惊在了当场。

想想就觉忍俊不禁的情节,十三这个大嘴巴,那样容易就把若曦给卖了。

若曦进宫后,从十三、十四、老八的嘴里都说出过她待四阿哥与众不同的问句,几乎所有明眼的人都看出了若曦连对太子都是淡淡的,却唯独对四阿哥上心,无比的细致周到,她的泼茶事件和这次的打听隐私,更是加深了一些误会。

于是,在随后的塞外之行中,这误会终于有了集中的爆发。

当若曦为四阿哥端上那份冰镇果汁时,我相信他的心是狠动了一下的。那精致到极点的“水泽木兰”的碗盘,那碧绿清凉的葡萄汁,那精巧诗意的设计,全都那样熨贴了他的心意,令他对若曦已然生出的好感达到了顶峰,于是,在得到晚上教若曦骑马的机会之后,当他被婉言谢绝的时候,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这位一向神情冰冷的主儿,居然强行抱住若曦吻了她!

第一次,我的眼镜跌了下来。
【转】《步步惊心》人物解析(作者落桐) 步步惊心番外 桐华

四阿哥自信满满且很色相的说道:“难为你在我身上花了那么多年功夫,引得我上了心……恭喜你,计谋成功了”。一口茶喷出,我那孤高清冷的四爷啊~~~~~~

此时的若曦,完全没有思想准备,此时她的心里也只有八爷,可人家八爷迄今为止也只是牵了牵手而已。在这里,作者通过老四教若曦骑马,唯一的一次点出了四爷竟也是马术纯熟的主儿,后边的文中有他送给若曦的字贴,一手极干净漂亮的字,不由得记起了易中天说过的话:
“康熙原本是很为自己的儿子们骄傲的。他看不起明朝的皇子,认为他们只会养尊处优,什么本事也没有,简直蠢得象猪,难怪明朝覆灭。因此,他一反明朝不准皇子预政的规定,放手让成年皇子参预朝政,处理政务,甚至带兵打仗。结果康熙的儿子一个个都出落得精明能干,一表人才,即便不能统帅全局,至少也能独当一面。”——摘自《品人录》

还有阎崇年对康熙及其皇子们的评价:
康熙曾对皇子们说:“朕自幼好临池,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实亦性之所好。”“他对有的皇子练字,做出具体规定:每一日要写十幅呈览。在皇父严格要求与督促之下,皇太子、皇三子、皇四子、皇七子、皇十三子和皇十四子等,都写得一手好字。”——摘自《正说清朝十二帝》

这些论著从正面论证了四阿哥作为一位优秀皇子和未来皇帝的出众才华,能文能武,精于朝政。

强吻事件无疑是两人关系的一道分水岭,从冷淡陌生突然涂上了一层暧昧的色彩。在这里,十三是个重要的人物,无论是前次的“解惑事件”还是此次的“强吻事件”,他都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我常常想,这家伙真是无心之举么?

大年初一,若曦收到羊脂玉木兰的链子,再次遇到他的时候,这位四爷霸气的宣布:“有些事情虽是你起的头,但却由不得你说结束”,那条白木兰的链子“总有一日,你会愿意带上它的”。

真替若曦担心,此君的霸道本性暴露无遗,且对若曦志在必得。

若曦十八岁生日,不仅是十四惦记着,还有老四和十三也惦记着,但是真正送寿礼给若曦的,只有老四一个人,并且这礼物是千里迢迢从若曦的故乡西北边陲采办来的,西北小姑娘的珍贵化妆品,这份细腻体贴,第一次让若曦感动了……

若曦与八阿哥分手,痛彻心肺,摔倒在雪地里痛到了麻木,被十三与老四捡到,面对如此落魄的若曦,十三全是关心与焦急,可这位四爷却冷冷的说道:“你若真想作践自己,最好关着屋子干。没得在众人眼前如此,既有可能被人打扰阻挠,落了口实,还不能够尽兴!”

极尽嘲讽,极尽冷血,极尽刻薄,相比于八阿哥的温柔多情,这正是老四的与众不同之处,也说明此刻,他对若曦的人品秉性还没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在此后的情节中,他再没有对若曦说出过这样刻薄的话来。

其实若曦是应该感激他的刻薄的,正因为他的无情刻薄,才使若曦暂时忘掉了心中的伤痛,哪怕取而代之的是火冒三丈,在若曦偷袭得手,将手中的雪团砸到四爷袍子上去的时候,作为读者,我很是为若曦得意了一下下,大概从来没有人敢如此冒犯过这位冷面王爷吧?

但老四居然没有动怒。

畅春园内,风光旖旎,接天莲叶沐浴着温暖阳光与清凉水气,四爷邀若曦一同泛舟荷塘,小小的激将法,便将若曦骗上了“贼船”,在这片碧绿的世界里,若曦真真正正体尝了一回放松身心,宫廷生活中的步步谨慎、处处当心,此刻全都被隔离在了无边的荷叶之外,在这里,若曦第一次听到了老四的笑声,第一次,他不再是那个冷漠孤傲的王爷,她也不再是那个谨小慎微的奉茶女官,她的怡然、她的羞赧、她的俏皮全都被他收于眼底,他的闲适、他的情调、他的温暖全都沉入她的心底。“过多沉溺于旖旎风光,只会乱了心志!”

当老四举起桨,坚定的往回划时,他又变回了那个冷峻的雍亲王了。有个网友评得好:“接天莲叶,映日荷花,对老四来说,都是乱其心志的旖旎风光,而若曦,又何偿不是呢?他欣赏若曦,喜欢若曦,想得到若曦,但同时他也在抗拒,抗拒让若曦真正走进自己的心里……在走向权利顶峰的路上,他需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能让任何人任何事扰乱他的心志。”

塞外之行,若曦舍身护十四的勇气与魄力不仅震撼了十四,也一定让老四深深震撼,当别人都关注于敏敏的曼妙舞姿时,四爷看到了立于台下黑暗中的若曦,那样的才情,那样的智慧,那样的淡然超脱,他冷静的问她:“你难道就真想一个人过一辈子吗?”然后又客观全面的帮助她分析:“你的身份让你不可能自己决定这些事情!皇阿玛对你越是看重,你的婚事就越是由不得自己!”从她的身份讲到皇帝的态度,从蒙古人与若曦的关系讲到满蒙两族的利益纠葛……

“宫里是最容不得做梦的地方!早点清醒过来,好好想想应对之策”,他说。

第一次,有人肯如此设身处地的为她分析时局,帮她拨开眼前的迷雾;第一次,她抛开麻醉自己的幸福幻想,肯直面现实中的人生结局,也是第一次,她对这个男人生出了感激之情。

康熙询问大家对于贪官的态度,四阿哥主张严惩却被康熙严厉斥责,看着“凭栏迎风而立,袍角飞扬”的那个“伤痛落寞”的背影,若曦第一次感到了心疼。笔锋一转,四阿哥带若曦来到树林内,将若曦归还的木兰花的首饰再次送给她,若曦不肯收,这时候,四阿哥一声“十四弟”吓得若曦赶紧将盒子藏于怀内,待发现上当时,东西已然收了。

第二次,我的眼镜又跌了下来。

早就知道,这些阿哥们都是玩心眼的祖宗,却没想到冷峻如四阿哥,也会玩这样的伎俩!只是……只是……偶那一口茶呀,拼了死力才没有喷出来。好好,这位主儿总算露出些本性来了。

据十三所说,本来若曦归还首饰后,四阿哥预备要放手的,可是塞外归来后,他一连几天怀里揣着首饰盒犹豫着要不要送还给她,这次,是真的上心了。

太子向若曦逼婚,四阿哥第一时间来探望她的病情,寥寥几句宽心的话,虽不多却句句落在若曦的心上。这一回,他每一次从太子的阵营转向八阿哥阵营,与八阿哥联手设计扳倒了太子,消除了悬在若曦头上的利剑。

劫后余生的若曦,辗转忖量之下,放下了所有爱情的幻想,抛弃了所有幸福的指望,心有余悸的她,终于向命运妥协了。若曦插上了那支木兰花的簪子,当她浅笑盈盈的走向四阿哥时,心中想的只是找棵最大的树去遮风挡雨,当四阿哥看到若曦头上的簪子时,他的心情应该是五味杂陈的吧?

与太子公开抢人,就表示着要与太子结怨,更有可能惹得康熙猜忌,这不是老四的风格;被若曦当作高枝来攀附,也是他的自尊接受不了的,但即便如此,他还是说:“找个黄道吉日娶,现在日子不吉利。”

在这一刻,我突然觉得,这个男人真如一棵坚挺的大树,能够落在这树上的鸟儿,是幸福的。

终于明白,为什么若曦对老四的爱会那样坚定不移,对老八的爱虽美丽却最终抛开,这两个男人相比较起来,其差别正是让若曦坚定信念的原因。

首先,在太子逼婚的情况下,若曦成了众人不敢沾指的对象,任何对皇位有心的皇子都知道,此刻不能沾染若曦一分一毫,在这种情况下,若曦问老八:“你现在愿意娶我吗?”他的回答很飘忽:“皇阿玛短期内不会给你指婚的。以后……以后就要再看了!”而老四却坚定的说:“你既已戴了我的簪子,又说了要嫁我,以后就莫要再想别人了!”

其次,当若曦要老八在皇位和她之间做出选择,否则便要离开他时,他问若曦:“我若他日登基,许你做皇后。你可愿意陪我赌这一局?”细想之下,若真有这一天,他能做到吗?八福晋明慧将被置于何地?他们的独子弘旺又将置于何地?相比之下,当若曦为了气雍正故意胡搅蛮缠说要做皇后时,被雍正断然拒绝。他很明白的告诉若曦,自己的皇后很贤德,又是自小的结发妻,绝不可能废掉她。不可能实现的承诺,他不会给。

再次,当若曦质问老八明慧和她的儿子弘旺欺负若兰的事情时,老八颇不悦的责怪若曦破坏他府中的和平团结,相反的,当有妃子暗中打听雍正的生活起居时,私通消息的宫女被雍正下旨杖毙,他用最铁血的手腕告诉所有人,他的私生活不容窥探,若曦在他的身边是绝对安全的……

这就是四阿哥,历史上有名的实干家,没有花团锦簇,没有浪漫幻想,只有推心置腹和周到贴心,也只有他才会对若曦问出这样的话:“你真明白自己的心吗?太多畏惧,太多顾忌,整天忙于权衡利弊,瞻前顾后,会不会让你根本看不分明自己的心呢?”也或许,一句平平淡淡的“赶紧回屋子,守着暖炉发呆去吧”看似揶揄却充满了无限的宠溺和温馨。我想,若曦就是在相交的过程当中一点点的感受到了他的力量和温暖,从而由最初的攀高枝求保护到完全爱上他而不惜抗旨获罪的吧。

政治形势严峻,若曦焦急烦躁,收到了四阿哥的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极其干净漂亮刚硬的字”,这是唯一的一次正面赞扬他的书法。“他的字似乎带着他特有的淡定,慢慢感染了我的心情,积聚在心头的焦躁郁闷渐渐消散……”这就是四阿哥那特有的爱的方式,永远象冬日里的暖阳,于严寒当中送来融融的温暖,虽不妖娆,却沁入体肤。

在此后的日子里,这两句诗一直陪伴若曦余生的岁月,直到离开人世。

对若曦来讲,病急乱投医般的攀上一根高枝,她的心中仍有不甘、仍有渴望、仍有最后的一点挣扎,当她冒失的问他:皇位,想不想要时,便把自己终生的赌注都押了上去。他凝视良久,云淡风清的说出了“想要”那两个字,若曦心里的那扇门终为他敞开了。

若曦曾经说过,“即使疼痛我也宁愿要真实,而不愿在花好月圆的虚假甜蜜中。”正因为此,她从不隐瞒自己嫁他的初衷,坦白得有时连老四本人也难以接受,但这也正是若曦与众不同之处,对此,老四是欣赏她的。

那个转折命运的日子终于来到了。由八阿哥布局设计陷害四阿哥,最终是十三挺身而出,扛下了所有的罪责,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幽禁生活。在此次事件中,每个人的表现都不同,所投射出的各人性情也不同。

当十三主动扛罪的时候,十阿哥最先将攻击的矛头指向四阿哥,明确表示十三不可能是罪魁祸首,若论性情的直率单纯莫过于十阿哥者,他只记得八爷党此次的攻击目标是四阿哥,便牢牢揪住不放。

而十三与十四在此次事件中,应变机智则俱属一流。十三及时的挺身而出,牺牲自己保全了四阿哥,而十四则不失时机的为四阿哥说情,在十三获罪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他是唯一一个给康熙留下有情有义、回护兄弟印象的阿哥,在此后的日子里,十四的政治生涯风生水起,从此成了康熙眼中最出色的儿子。

这一段是最让我揪心的情节之一,四阿哥重重的一个头叩在地上,虽是对着康熙,却是叩给十三的,“头贴在地上,眼泪汩汩而落”。康熙及众人皆都散去,他依然头贴地而跪,身如泥塑,此情此景,若曦选择了待在他的身边,面对众阿哥复杂的目光,若曦毫不避讳她对四阿哥的支持。

失去康熙信任的四阿哥闭门谢客,绿芜姑娘通过十四辗转求到了若曦处,若曦为成全十三和绿芜触怒康熙,罚跪于大雨中。以若曦罚跪为基点,分别引申出了以下几条线索:
1、若曦牺牲掉了多年谨慎周全才换来的康熙的宠爱,她是用了自己的生命在回报十三的知己之情。也正因如此,后来十三才会背叛了雍正而帮若曦逃出宫去。

2、由此情节牵出了十四这个潜在的动情者,在此段落中十四对若曦的感情已表露无疑。这一段中十四的表现无疑也是突出而感人的。

3、在这一段中显示出八阿哥的超然与冷漠,如果说在太子事件之后面对若曦的质问:“你还会再娶我吗?”他的回答是含糊而暗含拒绝的,那么在此次事件之后,他的态度便由含糊转为明显的排拒:若曦想帮他理一理淹在水中的袍子的下摆,被他“啪”的一声打开了手……情已至此,情何以堪?

4、而四阿哥的表现则令人感动到心痛。昏暗的天色中,墨黑的伞,深灰的长袍,苍白的面孔——单是这“昏暗”与“苍白”已令人悚然动容——“他猛一扬手扔掉伞,一步步走过来,静静立在我身旁……狂风卷着暴雨像无数条鞭子,狠命地抽打着天地万物。身子虽已冷透,心里却渐渐泛起暖意。这漫天风雨,有一个人陪我挨着!受着!痛着!熬着!”
若曦无愧“巾帼丈夫”的称号,此时此刻,仍理智的喝斥着四阿哥“回去!你的心意我都明白!”是的,他的心意她都明白,此时此刻,谁来接近若曦,便有触怒龙颜的危险,何况是最应避嫌的四阿哥!

十三出事,凡事出头的反而是十阿哥和十四阿哥,为绿芜求情、出钱照顾十三的家小、保护他们不受欺负……在这些事上,十四对四阿哥是嗤鼻的,而若曦的话却震撼人的心灵:“绿芜和我求的是十三阿哥现在的日子稍微好过,而你求的是将来一日救他出来,目的不同,行事不同,为了远谋,只能牺牲眼前……小不忍,则乱大谋’,如今一步踏错,他们夫妻,父子有可能终身不得相见,唯有隐忍待发,将来才有可能共聚天伦。”

是的,他的心意她全懂。他和她,都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正因为什么都明白,他和她都知道,他们的感情,在此次事件之后,已走到了尽头。

也因此,他和她在雨中的拥抱,才那样的感人至深,痛心至深。

“他定定地看了我一会,猛地把我抱进怀里,紧紧的,大力的,压得我肋骨硬生生地疼,可疼痛处却泛着暖意,但又是丝丝凄凉绝望。我头抵着他肩膀,泪水混杂着雨水从脸庞滑落,涔入他的衣服。”

多么绝望的相拥,多么痛苦的悲凉,记起他们草原上的第一次紧拥,那还是四阿哥一厢情愿的用强,再看到这雨中的情深缘浅,不由得悲从中生。在太子逼婚事件中都没有低头的四阿哥,在这样的残酷打压中,对于日渐深爱的若曦,只能选择被迫放手。

尽管感情的路已走到了尽头,可是这雨中的相拥却使得若曦对四阿哥完全敞开了心门。感情的花朵终于在绝境之中开出了最亮丽的颜色。

年之后,若曦才知道,在那个大雨的夜里,四阿哥在自己的府邸里,陪着若曦在雨中站了一夜。

康熙摆驾四阿哥的府邸圆明园,与四阿哥畅谈农事,梳理瓜果,相与甚欢,在若曦的小心提点下,四阿哥夫妇的表现令康熙龙颜大悦,只是面对夫贤妻惠的四阿哥夫妇,面对这其乐融融的一家人,若曦的心中有多少苦涩酸辛?

与八阿哥不同,当初若曦面对八福晋时,她的感觉是不能接受,同样面对四福晋时,她对四阿哥却除了心疼还是心疼,除了爱还是爱。就着这样一个契机,若曦无意中走进了他的园子,走进了他的生活,他的家庭,旋即却又远离,让我心痛的一幕出现了:“我坐于车上,微掀帘角,凝视着跪于众人之前的他。马车起动,渐行渐远,正欲放下帘子,他忽地抬头,盯向我的马车,目光有如实质,生生地钉在我心上。”原来他已是这样深入她的心头,她的留恋回望,他的猛然抬头,波澜不惊下的酸楚绝望,都化作泪水涔涔而下:“我放下帘子,双手捂脸,眼泪顺着指缝涔出,无声地滑落在马车内的毯子上,瞬间无迹可寻,彷若从未有过。”

尽管他说了“我很快会忘记一切”,尽管她也说了“我也会的”,但当那支冒失的箭对着若曦射过来时,刹那间,他选择了将自己的身子挡在她的面前,尽管他说:“若给我点时间考虑,我肯定不会冒险这么做的”,但她却知道,“一刹那,已经足够”,在她收起那支白羽箭的时候,她的情根,从此深种。

于是,当又一次草原上相遇时,她会扑到他的怀中大哭,她会垫起脚主动亲他的脸颊,她会柔肠寸断的告诉他:“我如今还未忘掉你!你也不许忘掉我”,她什么都没有,只有这一缕的思念可以凭来遥想,她要的,不过是他的想念。至此,若曦的全部梦想,对爱情的全部寄托,都已烟失云散,只留了心中的这一点念想在苦熬苦撑。

如果说此时的若曦还仅仅是感情的空虚和绝望,那么她在被贬入浣衣局之后,身体的极度摧残也开始了,此时的她,才真的是只剩了那一点相思。四阿哥心痛若曦,要向康熙去讨她,若曦的心中五味杂陈,她明白的告诉他,这条路走不通,因为她的被罚正是因为拒绝了皇上的指婚,而指婚的对象正是人品出众、与若曦青梅竹马的十四,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这门婚事都是那样的完美如意……

当四阿哥终于明白了若曦的拒婚是因为她爱自己,仅仅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放弃了可以离开紫禁城的机会,放弃了逃离这个牢笼的机会,放弃了优越而体面的生活,多年来的权衡算计尽付流水,最终换得繁重的劳动中卑微求生。

我相信这是四阿哥心灵最受震撼的一次,他最清楚若曦当年要求嫁他的真相,而这些若曦统统都舍弃了,只是因为她爱他。于是,整部书中最振聋发聩的誓言出现了:
“造化弄人?我偏不信这个邪!我不信我们无缘!就是老天不给,我也要从他手里夺来……我一定会救十三弟出来,也一定会娶你!”

我的泪潸然而下,耳边听着的又是《倩女》中的插曲,真奇怪,我两次在看着《步步》的时候哭出来耳边都在听这首《吻下去爱上你》,这歌竟是我的催泪曲?!

小说中并没有交代在夺嫡之路上四阿哥究竟用了哪些手段,只知道原本只是对皇位“想要”的他如今却是势在必得,为了正在苦熬苦撑的十三弟与若曦,他十年辛苦磨一剑,当那个最后的日子来临时,精心谋划的他终于坐上了那把最高的宝座,他所爱着的两个人,也终于得见天日。

于是,一段暂时的相对的温馨生活铺展在若曦和四阿哥、即现在的雍正之间。其实雍正这个人,虽然素来有“冷面王爷”之称,但他的幽默与生活情趣也会在适当的时候显露出来,仿佛严寒中的暖阳,弥显珍贵。

? 荷塘泛舟,多么遥远而温馨的回忆……
? 若曦与八福晋、十福晋斗嘴,他送来的那个画有三只斗嘴小狗的鼻烟壶……
?若曦当着康熙的面,给四阿哥的点心里掺进了盐,他吃得口渴难忍却不能动声色……一向冷峻的他如此被冒犯,面对开心得孩子般的若曦,他只淡淡的说:“随她去吧,难得她高兴。”
?看到若曦在模仿自己的笔迹练字,临行前快速抄起一张掖于袖内,明明是得意之心使然,嘴上却说:“做个见证,看你以后可有长进”……
? 黑暗中若曦不想他看清自己,不许点灯,雍正俯在她耳边道:“你喜欢孤男寡女共处暗室?”汗啊,一个皇帝……
?两人相拥而睡,雍正梦中猛然惊醒,“我梦里以为我搂着你是做梦”……心头忽的一阵酸,彼此不得见的岁月里,从别后,忆相逢,几番魂梦与君同,而今已然同床共枕,却是相逢犹恐是梦中。
?雍正那“倾倒众生”的歌声……从十三那里耳听为虚,为哄伤心哭泣的若曦,他真正为若曦唱了一回《离骚》,当然只是夫妻间的床笫情趣,不足为外人道也。用若曦的话评价就是:“你以后如果憎恶哪个大臣,一时又找不到方法整治他,就把他叫来听你唱歌。”

第三次,我的眼镜跌了下来。

一个人的歌声要难听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折磨人的地步?

这段小典故也从旁佐证了历史上的雍正皇帝是个没有什么娱乐生活、工作勤奋努力的小老头。

好喜欢这段时期两人之间的温馨宁静、相知相守:
喜欢他们幸福满满的相拥而眠;喜欢她温柔的为他挽袖洗手;喜欢他兴之所至的紧抓她双手不放开;喜欢她灯下静静地看他批阅奏折;喜欢他象宠溺承欢一般的宠溺着她;喜欢他动情之下的狂吻;喜欢他们苦尽甘来后的云雨;喜欢雍正、若曦、十三这一组铁三角走在一起开心说笑;喜欢若曦填词的那首超级搞笑的紫禁城版《童年》;喜欢雍正拽住若曦的手,无限暧昧的说她是“纸老虎”;喜欢他偶有悲伤流露时,她走上前用手轻轻抚展他的眉头;喜欢寒冷的夜里,两个心酸的人儿紧抱在一起的身影;喜欢她伤心落泪时,他那肉麻到极点的安慰语“好若儿,好曦儿,听话,不哭了”,这些话从这位主儿的嘴里说出来,作为读者,斗大的鸡皮疙瘩早已掉了一地……

最最喜欢的还是这一段:若曦枕着雍正的右臂睡了一夜,第二日这位皇帝处理朝政时总是揉胳膊,若曦非常热心的叫来太医,才知道都是因为自己,当着十三的面,若曦那仓惶逃走的狼狈相……尽管狼狈,可是满满涨涨的幸福瞬间已将胸腔填满……深吸口气,闭上眼睛,将这些幸福的画面在脑中再过一遍,一幅又一幅……多希望时光就此停驻,故事就此划上幸福的句点,多希望命运之神多多眷顾这对历尽坎坷的人儿,不再用鲜血和仇恨来消磨彼此的感情……可是,一幕幕悲剧还是不可避免的上演了。

不想再回忆,不愿再回忆,不忍再回忆,就让这一段在我的笔底云淡风清的流淌过去吧。忘不了,那椎心的痛苦是怎样刺痛了我的心灵,说不清雍正的打击报复和八爷党的反抗回击孰先孰后,孰对孰错,总之在这场牵肠扯肺的斗争中,若曦成了最可悲的牺牲品,皇帝越是想保护,八爷党越是想伤害,伤害的结果是更强烈的打压,然后是更深更猛烈的伤害……最终,当雍正终于拂袖而去,身后那被撕碎散了一地的珠帘,颗颗珠子都在闪耀着他的凄厉与绝决。

我不知道当若曦一骑马车凄凉的离开紫禁城时,她的心中如何想。这个囚禁了她二十年的牢笼,最后一眼望着它的时候,心中残存的那一点牵挂与不舍是否刺痛了她的心窝、模糊了她的双眼、抽离了她的魂魄?

离开了他的日子,若曦用余生的全部精力只做了一件事:爱他。

为什么只有在离开他之后,她才能毫无顾忌的爱他?

“尘世似乎将我遗忘,我也毫不客气地将它遗忘……没有了外物所隔,在我心里只剩下胤禛和我,我和胤禛。我自私地把其他人全部忘记,只留下他与我相关的一切。第一次没有任何人可以打扰他和我,第一次我什么都不顾忌地开始爱他。”

“我最享受的嗜好就是燃一柱香,泡一壶茶,微眯着双眼回忆他和我的一点一滴。一个笑容,一句讥讽,一声叹息都会反复品味,他在我脑中越发分明……相思象野草一般疯长,我再把它们全部倾注在笔端……每日只是练字,坐在院子中看云聚云散,花开花落。”

“思念无处可去,从心里蔓延到全身,日日夜夜,心心念念不过是他。离开他才知道我身上满是他的烙印,写他写的字,饮他喝的茶,用他喜欢的瓷器式样,喜欢他喜欢的花,讨厌大太阳,喜欢微雨”

……

若曦最后的日子里,魂魂梦梦盼重逢,紫禁城中那个孤绝的身影,是若曦离去时眼前最后的影像,她最后的话是“我会和孟婆多要几碗汤,把你们都忘了,忘得一干二净。”如此凄绝的话语,今生柔肠已都扯断,断成寸寸却仍在相思,今生心魄已都破碎,碎成片片却仍在苦盼。

不想再写雍正为何没在最后的日子里赶来,也不想再写他的误会、他的震怒、他的悲痛、他的绝望,只是想,当站在若曦的灵位前时,当看到若曦已被火化连最后一面仍不得见时,当面对若曦一直珍藏的白羽箭时,当整箱的字贴上那熟悉的笔迹刺痛自己的眼睛时,当泪水终于越过最后的一道防水线时,他的心中,是怎样的一种刺入灵魂的痛?

又记起胤禛曾对若曦说过的话:
“我不信我们无缘!就是老天不给,我也要从他手里夺来”
“我们蹉跎了多少时间?从我答应娶你到现在已经十年,我如今只想尽可能多在一起,我怕……我们还能有几个十年呢?”
“我要你为我生儿女,我想看到你和他们在一起大笑的样子,那是我心底的幸福。”
“我如今有的就是整个天下,可这些你根本不看重,我能给你的只有我的心,我要你陪着我,在这似乎满是人,却又空落落的紫禁城里,一些也许一辈子都不能对人言的事情,你能懂。”

若曦最后留给胤禛的绝笔书:
“当一人轻描淡写地说出“想要”二字时,他已握住了开我心门的钥匙;当他扔掉伞陪我在雨中挨着、受着、痛着时,我已彻底向他打开了门;当他护住我,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时,我已此生不可能再忘。”
“紫藤架下,月冷风清处,笔墨纸砚间,若曦心中没有皇帝,没有四阿哥,只有拿去我魂魄的胤禛一人!”

前世今生,百年蹉跎,时空流转,如梦离合。
庄生一梦,蝶舞翩翩,是耶非耶,犹疑梦酣。
廿载相思,刻骨无痕,花飞过处,难觅芳魂。
(全文完)

后记:

从第一次阅读后就一直没再细细品读若曦出宫后的文字,直到昨夜,为写这一篇的结尾,我再一次完完整整的复习了这一段,深夜两点钟,一个人坐在黑暗里,泪水肆意的流下来,却不是为着若曦,为的是十四的难过而难过,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真有一个人为了一个故事疯了傻了痴了,那这个人一定是我。

越是细细品读越是发觉,十四对若曦的深情似海,最喜欢这个人物身上那虎虎的生气,无论人生遭遇何种的变故和打击,哪怕身处绝望境地,也能在他身上寻到许多生活的乐趣,连作者桐华都说,她认为生活在十三、十四身边,生活会很有乐趣,在我的心里,十三虽然同样优秀,但是十年磨砺后的他,身上早已褪去了那层灼灼的光华,十四算是很不易了,皇位被抢走,心爱的女人被接手,如日中天的事业一去不返,满身的文治武功无处施展,人身自由处于半幽禁的状态,自己的府内处处都是皇帝的探子……在这样的境况下,我们依然能看到他的酒后狂歌“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无限凄凉中豪气干云;严冬的雪地里,十四赤膊舞剑,虎虎的剑气中是一股昂然的斗志;写歪诗气皇帝,多么孩子气的天真;深夜回忆起西北的往事,他会笑得直砸榻,无限神往的回忆起西北的姑娘……

最最难得的,在八爷党对雍正的疯狂反扑行动中,我没有看到十四的影子。

老九安排了玉檀来破坏若曦与雍正的感情,挑拨雍正与其子弘时的关系,十福晋的一番话,若曦与雍正闹得天翻地覆,八福晋进了一趟宫,若曦的孩子就流产了,八阿哥和雍正的一番对话,若曦与雍正彻底决裂……

这一切的一切,我都没有看到十四的影子。

而他,又是最有理由反击的一个。

只是在见到若曦的时候,他问她“你现在过的可好?”还问她为什么在皇帝的身边没有名份,最后是“你想出宫吗?”他是从心底里关心若曦的幸福。

若曦最后的日子里,他的极尽细致体贴,若曦梦里喊着“胤禛”的名字,虽知喊的不是自己,他却犹豫着答应了,他与皇帝的名字发音完全相同,他宁愿欺骗自己,就当若曦喊的是他……若曦离去前,他问的最后一句话:“如果有来世,你还会记得我吗?”让人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若曦离去后,他的良久纹丝不动,他的忽地紧紧搂住,他的顺颊流下的泪水,是那样深的感动了我的心灵。

我喜欢这个男人。

第二次看这段故事,以前未曾注意的细节终于浮现出来:

那年若曦为救十四与敏敏赛马,一根簪子扎得马鲜血直流,若曦心中不忍,看着簪子直说“扔了去”,就在侍卫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十四随手接过簪子,挥了挥手,让他退下。”

……

雍正和十三终于赶来若曦的灵堂,我注意到正在守灵的十四的一个动作:

“紧了紧手中一直捏着的金钗,塞回怀里”

什么都不用说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8542.html

更多阅读

《土地承包法》案例解析第三组 农村土地承包法新解读

《土地承包法》案例解析第三组(14)一起土地承包合同案原告:岳红霞,女,26岁,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银号乡文圪气村农民。 被告: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银号乡大村委会。法定代表人:尹福,系该村委主任。 被告: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银号大村委会文圪

《沉默的羔羊》人物分析 沉默的羔羊心理学分析

《沉默的羔羊》人物分析当一只飞蛾叮咬你的双唇时,你是沉默,还是尖叫?为什么它总像一场噩梦缠绕着你,挥之不去;每当深夜惊醒,在梦魔一点点吞噬你脆弱心灵的时候,耳边总是回荡着黑暗深渊中那一声声凄惨、绝望的羊羔的尖叫。看到这里,我不

《水浒传》人物绰号研究 水浒传所有人物绰号

《水浒传》人物绰号研究源自网络 作者不详前 言绰号,又称诨名,是指人物除姓名之外的外号,它和人的姓名一样,成为人的一个符号。其发端有“夏桀号移大牺,谓其多力,能推牛倒也,此为诨号之始也。”之说,足可见历史悠久。据清代史学家赵

声明:《转 《步步惊心》人物解析作者落桐 步步惊心番外 桐华》为网友一生征战何人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