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儒雅知本家
自从患癌以来,我苦学中医,勇于实践,现 就自己的感受谈谈关于“皮肤痒”的看法。
中医有“肺主皮毛”之说,凡是皮肤不好、头发不好皆与肺有关。肺癌病人尤其如此。
我在患肺癌前就开始掉头发,虽然外人还看不出多大变化,但与我以前浓密的头发相比有较大区别,枕巾上经常布满了脱发,洗头时更甚。再加上不知不觉中患上慢性荨麻疹,痒得烦人,虽然不传染,但却很难治愈。
我曾想用反弹琵琶的方法,找名医试图治愈慢性荨麻疹促肺癌的好转,经过实践发现不行,还是要先治好肺癌,慢性荨麻疹就会自然而然的消失。我见过一名中医给一名患了多年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开宣肺气补肾气中药,很快痊愈。
癌症病人都是阴实,阳不入内。所以癌症病人都是阳气严重不足。
在《明疮疡痛痒麻木论》中有这样两句话:“若人质肌肤附近火灼则为疮,近火则痛,微远则痒。痛者为实,痒者为虚,非为虚寒之虚,乃火热微甚之意。”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拿人与火的距离说明痛和痒的关系。痛了,那是因为离火近;痒,那是因为离火远。
因此,“痒”,是因为虚,不是身体虚弱,而是“火力”不足,也可以理解为阳气温煦得不够。
中医有“心肾相交”的说法,心在五行学说之中,属火,火中之阳下降至肾,便能温养肾阳;而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它们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关怀,把自己过盛的东西,传递给对方,恰恰平衡了对方的不足。
也就是说,阳气,尽管先天藏于肾脏,后天也由此生成和升发,但是肾阳的本原,却来自于“心”,当然不是解剖学里的心脏,而是中医所说的“藏神”的心。就好比地球的温暖,其实是来自天上太阳的恩赐。
其实不说火,就说冬天,在外面被冻得凉凉的皮肤,回到家里,在换衣服时,皮肤裸露在暖气中,许多人就会出现“痒”的感觉,很轻微,随着体温的上升,痒也慢慢散去。
正因为冬天太阳不那么热情了,地面的阳气也开始准备封藏,地面一片萧条,能量大部分回归地下,为第二年生发新的生命储备力量。大地寒冷,人也开始觉得冷,毛孔尽量闭合,避免寒气进入身体。与此同时,新陈代谢也变慢了,患有皮肤病的人感觉冬天病情加重,其实不是病情加重,而是皮肤没有阳气的支持,体内多余的湿热代谢不出去,才会觉得更痒。
夜晚也一样。夜晚相当一天之中的冬天,阳气也要潜藏起来。所以有些病人晚上会觉得更痒。中医认为,睡眠是养阳的最好办法。我们多留意会发现,睡眠好的人,相对显得年轻有活力,皮肤也往往不会出现大问题。
艾灸是最好的补阳办法。
不管是不是荨麻疹,我都建议那些经常觉得痒,或挠之出现明显痕迹,及长湿疹的人,平时多用艾条灸关元、肾俞、足三里穴,长期坚持。尤其到了夏天,最热的三伏季节,常灸,再配合吃一些藿香正气水。艾灸最善补益阳气,藿香正气可以祛湿。如果痒得难受,要当时止痒,我的体会是哪里痒就灸那,有立杆见影之效。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不要吃、喝冰冷的东西,出汗了,不要吹空调,用冷、用风把它收回去,出汗其实是排解湿气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