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雁荡山 梦溪笔谈二则

梦溪笔谈·雁荡山
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

温州雁荡山①,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②,未尝有言者③。祥符中④,因造玉清宫⑤,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⑥,此时尚未有名⑦。按西域书⑧,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册芙蓉峰龙湫⑨。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⑩,有“雁荡经行云漠漠⑾,龙湫宴坐雨蒙蒙”之句⑿。此山南有芙蓉峰⒀,峰下有芙蓉驿⒁,前瞰大海,然未知雁荡、龙湫所在⒂。后因伐木,始见此山。山顶有大池,相传为雁荡⒃,下有二潭水,以为龙湫。又有经行峡、归坐峰,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⒄。谢灵运为永嘉守⒅,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⒆,独不言此山,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⒇。

【注释 】

① 温州:在今浙江省温州市。雁荡山:在浙江省温州市东北。乐清县西部与永嘉县东部交界处的一座绵延几百里的大山脉,最高峰海拔一○五七米。

② 图牒:图书文件。牒,公文,文件。
梦溪笔谈·雁荡山 梦溪笔谈二则

③ 未尝有言者:不曾有记载它的。尝,曾经。有言者,是“有言之者”的省略。

④ 祥符中:祥符年间。祥符,“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赵恒)的年号之一(公元1008-1016年)。

⑤ 玉清宫:宋真宗改建昭应宫为玉清昭应宫。

⑥ 方:才,副词。

⑦ 尚未有名:还没有雁荡山这个名称。

⑧ 西域书:指佛经。西域,汉代敦煌以西诸地的总称。
⑨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圣者诺矩罗居住在中国东南方靠海的雁荡山芙蓉峰的龙湫。阿罗汉,也称罗汉,梵语音译,是佛家对“圣者”的尊称。诺矩罗,唐代的一个和尚,据《乐清县志》记载,原名罗尧运,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县)人。震旦,古时印度对中国的称呼。震指东方,旦指日出,意即东方日出之地。芙蓉峰,在雁荡山南部,峰下有芙蓉驿(在今芙蓉镇)。龙湫,雁荡山的瀑布名,瀑布下有两个深潭,叫做大龙湫和小龙湫。湫,深水池。

⑩贯休:唐代著名的和尚(公元832—913年),原名姜德隐,善诗画,著有《禅月集》,今传二十五卷,内无《诺矩罗赞》。全唐诗编贯休诗五十二卷,第十二卷中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两句。

⑾ 雁荡经行云漠漠:意思是说从雁荡山经过时看见白云漠漠。这是形容雁荡山极高,与云天相接。漠漠,密布的样子。

⑿龙湫宴坐雨蒙蒙:意思是说,在龙湫附近静坐观赏风景时对着细雨蒙蒙。宴坐,闲居静坐。雨蒙蒙,这里形容龙湫瀑布飞溅之水沫如细雨迷蒙。元朝李孝光《大龙湫记》说:“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东崖址有诺矩罗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摇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之,余沫迸入屋,犹如暴雨至”,可作参考。…
⒀ 驿:古代传送公文的人休息和换马的地方。

⒁ 瞰:俯视。

⒂ 然未知雁荡、龙湫所在:但是(人们)还不知道雁荡 、龙湫在什么 方。

⒃雁荡:又名雁湖,在芙蓉峰顶。明代陈仁锡《潜确居类书》:“雁荡山在乐清县,山顶有一湖,方可十里,水常不涸,春雁归时都宿此,故名。”

⒄ 名之:给它命名。名,命名,动词。之 ,代词,代“经行峡、宴坐峰”。

⒅ 谢灵运:南朝刘宋时代人,诗人,曾任永嘉太守。永嘉:即永嘉郡,今浙江省温州地区。守:太守,郡的最高行政官。

⒆ 殆:几乎。

⒇ 盖:连词,承接上文,推测原因,可译为“原来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8331.html

更多阅读

《梦溪笔谈》读后感 梦溪笔谈主要内容

《梦溪笔谈》读后感 初中或高中时学过一篇《活字印刷术》的文章,从此记住了沈括的《梦溪笔谈》。一直以来,未识此书真面目,某日在华师大打完球,闲逛书店,顺手买了一本。读完果然大开眼界,感触很深,沈括博闻强识,文史理哲,天文地理,奇闻轶事

《天下》by梦溪石预告古风 天下by梦溪石番外

个人古风耽美广播剧《天下》预告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工作组原著:梦溪石策划:阿糊[春色惊鸿] 编剧:三年导演:蛋饼[电啵组] 美工:水果后期:小拜[水岸聆音] 宣传:愛愛[昆仑班] 配音组(按出场顺序) 〓山雨篇〓旁白:小木[

姑射神人 梦溪笔谈是什么体裁

词目 姑射神人   发音 gū yèshén rén  释义 姑射:山名;神人:得道的人。原指姑射山的得到真人。后泛指美貌女子。  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六龙,

转载 沈括与他的《梦溪笔谈》 沈括的梦溪笔谈

“至于技巧、器械、大小、尺寸、黑黄苍赤,岂能尽出于圣人!百工(技工)、群有司(各种管理者)、市井(商人)、田野之人(农民)莫不预焉!”原文地址:沈括与他的《梦溪笔谈》作者:星辰

声明:《梦溪笔谈·雁荡山 梦溪笔谈二则》为网友笙歌十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