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尼西林的发明者弗莱明
盘尼西林
Penicillin
盘尼西林(penicillin)又叫青霉素,是人类最先发现的抗菌素。
人类对付细菌感染的药物,主要有磺胺和抗菌素两大类。这两大类药物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才发明出来的。青霉素早些,1928年。
1928年夏季,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Fleming)为撰写一篇有关葡萄球菌的论文作细菌培养实验。当他外出度假一段时间回来,发现不小心暴露在空气中的培养基已被青霉菌污染。观察中发现,在青霉菌块儿周围没有细菌滋长。弗莱明马上意识到青霉菌可能有杀菌作用,他把这一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1929年的英国《实验病理学期刊》上。青霉菌学名叫Penicillium notatum,弗莱明就将青霉菌中杀菌成分命名为Penicillin,汉语音译就是盘尼西林。像盘尼西林一样,人类的不少发明和发现竟是出于偶然甚至出于失误,这是个奇怪现象。
后来,由于药物学家将兴趣多集中在1932年新发现的磺胺类药物研究上,直到1935年才有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Howard Florey)和德国生化学家钱恩(Ernst Chain)对盘尼西林进行深入研究,并最终用冷冻干燥法解决了有效成分的晶体提纯课题,使盘尼西林可以用于临床以及可以进行批量生产。而这时已经是1941年,英国正陷于二战,第一批盘尼西林的工业化生产是在美国进行的。在当时,盘尼西林是非常稀缺而珍贵的药物,以致英国首相丘吉尔下令“必须给最好的军队使用。”二战中,盘尼西林拯救了大批盟军士兵的生命。记得《白求恩传》中有这样的描述:当白求恩的感染已经严重恶化时,他对身边的人说,他知道英国已经研制出来了新的抗菌素,但中国没有……此情此景,令人扼腕。
而事实上,中国却是世界上在二战期间自己生产出盘尼西林的七个国家之一(七国分别是英、美、法、荷、丹麦、瑞典和中国)。太平洋战争后,留美细菌学家樊庆笙加入“美国医药助华会”回国投身抗日。他随身携带了美方赠送的三支珍贵的盘尼西林苗种以及专门的仪器设备。在昆明,樊庆笙与细菌学家汤飞凡共同研制,终于在1944年年底获得成功。而盘尼西林的中国名字青霉素正是樊庆笙命名的。他的依据一是这种霉株泛青黄色,二是英文生物学词汇中的词尾“-in”常被翻译为“素”,如维生素(Vitamin)。
1945年,盘尼西林的发明者弗莱明、弗洛里、钱恩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还有个故事很有意思:弗莱明的父亲是个农夫,他曾经救过小时候的丘吉尔一命,丘吉尔的父亲用出资供弗莱明上学以为报答。而在二战时,丘吉尔本人又因弗莱明发明的盘尼西林从濒死的疾病中获救……故事可能不是真的,但盘尼西林救助过并还要救助无数人是真的。在中国,据说由于价格低廉导致利润空间不够,很多医院已不再以盘尼西林入药。(20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