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千字文》笔记四 释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第三章:释义《千字文》第一部分
第一节:释义《千字文》第一段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闰余成岁, 律吕(召)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爲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在这里我先引用一段周汝昌大师关于《千字文》宣义开篇的一段话:自“天地玄黄”至“鳞潜羽翔”为全文第一韵的第一段。内容是天文地理、天宝物华,思境恢弘、气象辽阔。即此一段,已见绝大手笔、鸿文巨响,断非小家数可望其项背。
第一句:
【原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译文】
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释义】
这两句话说的是开天辟地和宇宙的诞生。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宇宙形成以后的初期又是什么样子?都在这两句话里。不要小看这两句话,八个字,可谓引经据典。

天地玄黄
“天地玄黄”一句出自于《易经》。《易经》里说“天玄地黄”,这里为了对仗改作“天地玄黄”(如果不改成天地玄黄和宇宙洪荒就不对仗了,这样天地对宇宙,玄黄对洪荒,因为“洪荒”乃一成语,下句不可能改成宇洪宙荒,而上一句又不可能改成天玄地黄,所以只能如是改)。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宇宙洪荒”出自于《淮南子》与《太玄经》。《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做宇,古往今来叫做宙”。作《太玄经》的是西汉的杨雄,他在《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世”的话。两部经的话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所以这两句话都是经典。
学习《千字文》笔记(四)释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天的颜色是黑的,地的颜色是黄的。如果真是这样解读的话,那不是太小儿科了吗?《千字文》能作为经典流传千古吗?那么这两句话的深层含义在哪里呢?
天地这两个字在古汉语里有多重意思,包括的概念非常之多,我们熟悉的太空之天与地球之地只是其中之一。要想弄明白天地二字的含义,必须要读《易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失传,只剩下五经。

易经即 周易 。

《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易”有变易(变、化)简易(执简驭繁)不易(相对永恒不变)三义,易经分两部分,一为“经”为伏羲氏和周文王所贡献,只有简单的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二是“传”,原意是为易经做注释的,称为“十翼”,为孔子及其后学的合作结果,可以说,《易经》是伏羲氏,周文王以及孔夫子三位古代的圣人合作的结果。
《易经》是五经之首,讲的就是天地之道和阴阳之变的道理,中国的传统文化,什么《四书》、诸子百家,统统都是从《易经》这个根上发展出来的,学中国文化不读《易经》就是本末倒置。
《易经》上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天地宇宙未生之前,是混沌状态的,现代物理学称为大爆炸以前的那个超密度无限塌缩的粒子,中国古代文化叫太极。150亿年以前,这个超密度的粒子瞬间发生大爆炸,形成了现在的物质宇宙,其中有形的物质凝集成星体,就是地;无形的空间扩展开来形成了太空,就是天。
《易经》说:“轻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既形象又具体。但这是物理的天地,物质世界的天地。在《易经》文化里面属于形而下的“器世间”,也就是物质世界。形而上是非物质的道世间,那不是我们现有的智力能够讨论的,所以孔子说:“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存”是承认它的存在,“不论”是暂且不讨论,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一说就吵架,何苦呢!
对智慧高的人讲深话,形而上是天,形而下是地。对智慧不够的人只能说浅话:太空是天,地球是地。同样都是天地两个字,智人有深解,常人有浅说,各得其所。
玄,在颜色上指的是深蓝近于黑的颜色,叫玄。在意义上来说,指的是高远、高深莫测,叫玄。肉眼可见的天的颜色是蓝色的,怎么说是黑色呢?蓝色是水的颜色,是海洋的颜色,日光照到海洋表面,光线反上去,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蓝色。但是现在的宇航员到了太空中一看,黑漆漆的一片,只有恒星放射出点点微光,确实是黑色的,所以从颜色上说天玄是对的。此外天道高远,像老子说的,————形而上的天道的理体,玄之又玄,深不可测,是我们现有的智慧不能理解的。这是形而上的天道高深莫测,所以叫天玄。
在这里在解释一下“玄”字,“玄”本意为黑色,但在这里绝不能译为“天黑”,再说因为在古代黑、青二字是可以互换的(例如:青布,其实是黑布)。所以,今日理解“天玄”一词,即:青天、碧空、苍冥、苍天皆指天空之色,也就是“玄”,就是“青”的变词。
地黄,也有两重意思。我们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确切地说,指的是先秦以前的文化,即夏商周三代,特别是周代的文化。上古时期,夏商周都在黄河流域立国、建都,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再缩小范围,应该说是黄河流域的文化。黄河是母亲河,从昆仑山发源,汇集于星宿海,过矶石山,经九曲十八弯,从西北高原流下来,同时带下来黄土形成了冲击性平原。那水的颜色是黄的、土的颜色也是黄的,农作物黍、稷都是黄的,所以说地黄。地黄也是赞叹温暖的大地有长养和哺育作用,所以中国人又把大地尊称为“母亲”。
另一重含义,地之曰黄,是中华文化之五行理论的表象,五行:金、木、水、火、土,分为五色,金为白、木为青、水为玄、火为红、土为黄。中华地域辽阔,土亦分五色,而唯有中原之土色黄,故以为土的代表色。
天道幽远,地道深邃。玄也可作幽远解《说文解字》,黄也代表地道的深邃。迷信的人说:“人死了以后归于黄泉,过了奈何桥就是黄泉路了。”话虽不可信,其意无非是指那个不为活人所知的另一个深邃的世界。
可见,要弄明白“天地玄黄”四个字,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宇宙洪荒
简单介绍一下《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道家作品。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其中最为著名的篇章有《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塞翁失马》等。刘安是汉武帝刘彻的叔父,刘安撰作《淮南子》目的,是针对初登帝位的汉武帝刘彻,反对他所推行政治改革。原书内篇二十一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内篇,“说林、说山、人闲诸篇多纪古事”。这部书的思想内容属于道家,同时夹杂着先秦各家的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杂家类。梁启超说:“《淮南子》匠心经营,极有伦脊,非漫然獭祭而已。”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淮南子》上说,上下四方叫做宇。上下四方又叫六合,所以宇是空间的概念,。古往今来叫做宙,是历史的承续,是时间的概念,。宇宙一个说的是空间,一个说的是时间,代表了现代科学里“时空”的观念。我们今天所用的宇宙一词,只是言物理的太空,只相当于古人所说的“宇”,没有宙的概念。所以说,宇宙既包含了无边无际的空间概念,也包含了无首无尾的时间概念。此二者超出了人类之想象能力与思维度量。周老先生用了一个“洪”字,即包括了所谓的四无“无边、无际、无首、无尾。”
洪字的本义就是大水,指地球上的早期洪水说的。500万年前的造山运动引发地球大洪水,地球上的洪水至少闹了三次,大禹治水的一次是最近的一次,大约在4000年以前。大禹平水患,定九州,这是人类史上出现的改造自然的最早的范例。
荒者何也,原始天地万物榛榛漭漭,没有经过人类的任何收拾、修理、改造、变易,此为荒。比如一片田地,不耕不耘,不灌不溉,长满野草荆棘,即谓之荒。荒的本义是指草木的蒙昧状态。
洪荒二字用以比喻宇宙的无法形容,可谓最佳,周汝昌先生说:若想另取一词而代之则不可得。
宇宙洪荒,也指代太古时期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在久远的太古时期,天地还未分开的时候,有一个人,他像胎儿一样盘缩在像鸡蛋壳一样的天地里面睡觉,一睡就是一万八千年。谁也不知道他有多少岁了,所以叫他盘古。他睡醒了以后觉得又黑又闷,就用斧子把这个鸡蛋壳劈成了两半。轻者上升为天,浊者下降为地,为了固定住天地,他每天身高长一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终于被固定住了,盘古也化作了天地的一部分,从此以后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7791.html

更多阅读

千字文全文解释 千字文全文诵读并解释

千字文全文解释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Zèxiù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

千字文全文拼音带注释 千字文带拼音注释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0-30 16:37:00 / 个人分类:幼儿教学查看( 3695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千字文》简介《梁史》记载:“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唐代的《尚书故实》对此事进行了艺术加工,该

千字文(释义) 千字文

《千字文》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宇宙的诞生、开天辟地开始讲起,讲到日月星辰、气象物候、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一直讲到人类出现以后,中国太古和上古时期的历史。最后以人类社会组织的出现和王道政治制度作为结尾。这部分内容既

声明:《学习《千字文》笔记四 释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为网友橙浮之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