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谈发烧:大喇叭、小喇叭的问题

在音响发烧友里,有2个关于“大”和“小”的问题,是经常被讨论并成为争论焦点的:一个是耳机和耳塞的问题,另一个是大喇叭(落地式大口径扬声器)和小喇叭(小口径书架式喇叭)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有关联,但又并非完全一致,有一致的答案。在这篇文章里我想说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当然这个问题不会有绝对的真理,所以,我说的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先简单说下耳机和耳塞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的看法是一贯而明确的——从声音的角度说,头戴式耳机优越于耳塞,在能用头戴式耳机的场合,应尽量用头戴式耳机。耳塞的优势在于小巧、便携、户外使用时能隔音。如果是在安静的室内环境中听音,我个人永远支持头戴式耳机。由于耳塞是把声音直接灌进耳道,人耳自然听音时起重要作用的耳廓起不了任何作用,所以耳塞给出的声音始终是不如耳机自然的,声音的规模感也会相对较小。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是专门分析这个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a04300100abtw.html

但是大喇叭、小喇叭的问题,就更复杂一些。是否,类似于耳机和耳塞,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能轻易得出“大喇叭优越于小喇叭”的结论?我觉得是不行的。

小白谈发烧:大喇叭、小喇叭的问题

大喇叭的优势,是很容易看到的。低音单元口径大、箱体尺寸大,能做到更好的低频下潜、更好的低频宽松感、更大的声音规模和能量感。书架喇叭的低音单元一般口径有限,难以超过8英寸,这样低频下潜就有局限,一般很难做到40赫兹以下,经验丰富的发烧友会知道,书架喇叭的低频,经常是一种典型的所谓“小喇叭低频”,其特征就是低频较紧。它可以很结实有力,很清晰凝聚,但听起来是一团一团的,而且下潜深度不深,就是浮在中间的感觉,做不到优秀大喇叭能提供的下潜、直捣黄泉的深沉感。声音的规模感上,小喇叭也是不如大型扬声器的,最大的差别体现在所谓大编制音乐上,比如马勒、布鲁克纳的交响作品。很少有小型喇叭能比较完善地重播好马勒、布鲁克纳。事实上有些高档书架喇叭的宣传卖点,就是“能播马勒”。实际上呢?它也许播马勒比其他小喇叭好一些,但能否和真正的大型喇叭媲美呢?还是不能的。这个叫做“物理天限”。物理天限是最难突破的。物理天限决定了我们人类不能飞翔,不能6秒钟跑100米,也决定了小喇叭播放马勒,做不到优秀大喇叭系统的低频、规模感、气势。

在一个听音环境良好、空间足够大的听音室内,用大型喇叭播放马勒,在搭配良好、空间良好的前提下,能在听众面前营造出一个逼真的声舞台,而且这个声舞台的规模是很大的,有种比喻性的说法,大型喇叭出来的声音,象“一堵墙”一样。这个比喻,指的就是大型喇叭能制造出的声音规模感、能量感。这种规模感、能量感,是小喇叭和大喇叭最显示差距的地方,是小喇叭无法突破的物理天限。

那么,小喇叭相对于大喇叭的优势是什么呢?是小喇叭由于更接近于理想的“点声源”而带来的好处——细腻、精准。什么叫理想的点声源呢?就是说在理想化的状态下,我们希望喇叭系统的声音,都是从一个点发出的。事实上对大型喇叭来说,除了极个别的全频单元可以做到点声源外,都和“点声源”相去甚远。大型喇叭几乎都是多路分频、多路单元的,高音单元、中音单元、低音单元,排成一溜,发声点是分开的——高音成分出自于高音单元,中音成分来自下面的中音单元,低音成分来自于1个或2个或更多的低音单元。不说分频的关系,就是单纯看发声点,最上面的高音单元和最下面的低音单元,可以有1米的距离(甚至更大距离)。这接近“点声源”吗?完全不是。而书架式喇叭,一般就是2路分频,而且高音单元和低音单元的距离,不过二三十厘米。毫无疑问,和大型喇叭相比,书架式喇叭更接近点声源的状况。

从声音上看,书架喇叭更接近点声源,带来了什么好处呢?就是更加细腻、精准的声音。人声和乐器的定位、结像,会更加“精准”,也就是更加精细、准确。定位和结像精细、准确,是好事情吗?当然是的。对很多发烧友来说,他们是很关注定位结像的精准度的,希望听到的乐器、人声,都是精细的,有着明确空间位置感的,而不是混成一片、模模糊糊。特别是对一些中小编制音乐、室内乐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管是古典音乐里的三重奏、四重奏,还是爵士乐里的四重奏、五重奏,我们总希望每件乐器在声场内有着明确的位置点和清晰鲜明的结像,而不是各件乐器混成一团。大型喇叭能营造出一堵“声墙”当然是好事情,但如果这堵声墙是混混的,各件乐器的结像不清,那就只是徒有气势、徒有能量感罢了,从声音的品质角度说,做不到上乘——上乘的声音品质,必须是细腻的、精细的、定位结像鲜明细致的。

大喇叭容易出现的问题就在于这里。特别是,在近距离、小房间里聆听大型喇叭系统,由于不同的声音成分来自不同的喇叭单元,而且喇叭单元之间的距离还挺大,当人坐在离喇叭较近的位置时,就很容易产生结像偏粗大、定位不精准的问题。即便不是多路分频的喇叭,而是单个的大振膜喇叭单元,比如屏风式喇叭、大振膜的静电喇叭,也会有这个问题(因为发声面太大)。聆听一些小编制的、乐器数量少的音乐,比如我前面说的古典室内乐(或独奏)、爵士乐重奏,会察觉到这个问题——结像偏粗大。相比之下,书架喇叭能提供出更细腻的结像和空间位置感。

当然,结像太精细也是不真实的。比如大提琴、钢琴,本身应该有一个较大的声音结像,不能太纤细,太纤细的话,就不健康、不自然了,而书架喇叭表现的钢琴、大提琴,就往往存在结像太纤细、缺乏健康能量感的毛病,特别是小喇叭用在较大空间时,这个问题几乎是难以避免的。

下面就简单说说我个人在大喇叭、小喇叭上的观点。其实就一句话——大房间用大喇叭、小房间用小喇叭。

大喇叭适合用在较大的听音空间里。人必须坐在离喇叭较远的距离。当人和喇叭保持一定距离后,即使是大喇叭,也会相对接近于点声源(即喇叭单元之间的距离显著地小于人和喇叭之间的距离)。这样就既能发挥大型喇叭的气势、规模感,也能得到较为精准的结像。

小喇叭适合用在较小的听音空间里。人坐在离喇叭较近的距离。在较小的听音空间里(比如10-16平方米),书架喇叭能发出的能量,已能“填满”这个空间,那么就不会出现声音能量感偏弱的问题。较小的空间内,书架箱的低频能得到墙壁的反射增强,也往往可以提供ok的低频能量。

在小房间里用大喇叭,或者在大房间里用小喇叭,都容易造成各自的问题。前者容易造成的问题是结像粗大,声音不细腻,特别是聆听小编制音乐,这个问题会突出,后者容易造成能量感不足,低频不足,声音薄弱、欠饱满,简单说就是小喇叭能发出的能量不足以填满大空间。

在这里顺便提一个经常问到的问题——放大器需要多少功率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和房间也是关系很大的。对于给定的一个喇叭来说,听音空间越大,则需要放大器有越充裕的输出功率。在较小的房间里,则对放大器的功率输出要求会降低。一对书架喇叭,用在10平方的房间里,和用在25平方的房间里,这两种情况,对放大器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10平方的小房间里,也许50瓦的功率就绰绰有余了,而在25平方的房间里,可能需要用到100-150瓦的放大器。如果房间更大,则对放大器的功率要求进一步提高。

下面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为什么日本发烧友里,很多喜欢在小房间里玩大喇叭的?

日本有些发烧友是喜欢在斗室里用大喇叭的,比如美国的JBL、英国的天朗大音箱,等等。这点很多人都知道,当然不能说这是日本发烧友的主流玩法,但确实有不少日本人这么玩。我觉得首先,这必然是一种比较另类的、特别的玩法。它的存在,不影响我前面说的判断——大房间用大喇叭,这是一个大的原则。国内也有些烧友是这么玩的,在普通公寓房间的客厅里(最多离喇叭坐到3米远)用上JBL、Tannoy等的大口径落地音箱。这种玩法,为求得比较细腻的声音,往往需要在搭配时用到音色非常细腻型的前端,以减缓大喇叭在小房间里听容易偏粗的毛病,而且不少这样的玩家是追求“小音量美学”,不求大动态,只听味道。在较小的音量下,这些大喇叭也容易做到良好的细腻度。假如用并非细腻类型的前端,比如用大力型的美国数百瓦功放,那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在较小的空间内,根本无法发挥喇叭的能量,音压开得过大的话,只会造成更多的问题,而不是更好的效果。

所以归根到底,对一个给定的听音空间来说,我觉得有一个比较合适的喇叭类型。比如10平方米以下的小房间,更适合书架箱,甚至小型书架箱(比如我以前推荐过的德国ALRJordan Entry S那样的),10-20平方米的房间,稍大些的书架箱(比如我现在用的Marten Duke、CCAdmonitor)、小型落地音箱(比如我以前用的ProAc ResponseD15),都是可行的选择。如果是JBL、Tannoy那样的大口径、多单元落地式喇叭,或者Quad静电那样的大型屏风,我个人愿意把它使用在三四十平方米及以上的较大空间内,聆听时房间能有足够的纵深,使听者坐得离喇叭尽量远一些。大喇叭本身也是不宜摆得离后墙太近的(小喇叭反而可以离后墙较近),墙壁造成的反射会加强低频响应,更容易带来难听的驻波。所以对大型喇叭来说,喇叭本身需要的“呼吸空间”,以及聆听者必须保持的距离,决定了它适合用在宽阔的大房间里。

注意本文里说到的很多是“一般情况”,并非具体到所有产品都正确。比如,小喇叭的低频一般而言是偏紧的,呈现一种典型的“小喇叭低频”,声音规模感也弱于大喇叭,但不同档次的小喇叭还是很不同的,有些高档的小喇叭,可以做到低频相对很宽松,声音的规模感很好,甚至好于一些档次不高的大喇叭。在讨论问题时,为求方便,经常会把一类产品进行普遍化的讨论(只谈共性),但具体到不同的产品,特别是不同档次的喇叭,呈现的特性还是很不同的。高档书架喇叭的低频、声音规模感,在良好驱动的情况下,比一般的中低档书架箱还是要好得多,同时声音的细腻、精准度,能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也正是因为这个,高档书架箱,是很有些市场的,甚至有些发烧友的听音空间,已可容纳落地式音响,但还是选择了高档书架。

最后,喇叭大小的选择还有两个关联因素。第一个是常听音乐的类型。假如是大编制交响迷、歌剧爱好者,那毫无疑问,会优先考虑大口径、大型的落地音箱系统。即使房间没达到那么宽敞,也会倾向于考虑较大型的喇叭,毕竟在播放大编制音乐方面,大型喇叭的优势是很明确的。假如是主听室内乐重奏、巴洛克音乐、爵士乐重奏,那么小一些的喇叭是没有问题的,不必追求很大的喇叭。有时候,同样的一笔喇叭预算,既可以买到一对高档的书架箱,也可以买到一对档次低一些的落地大喇叭,那么很可能要面临一个取舍——如果选择高档书架,可能获得更细腻精准一些的声音(小编制更能体现这种优势),如果选择档次低一些的落地,则低频、声音的规模感可能更好(大编制更能体现这种优势),而细腻度则打些折扣。

第二个因素则是听音者的口味。有些人的口味很注重声音的气势、规模、低频,不那么注重细腻度、定位的精准,这样口味的发烧友很可能更喜欢大型扬声器。另外一些发烧友则不要求多么好的低频、不要求多么大的规模感,但追求很好的细腻度,很精准的定位结像。这样的人很可能会选择优质的书架喇叭。确实,“个人口味”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甚至决定性的影响力。同样空间和系统中的一对喇叭,有些人听了就是喜欢,有些人则不喜欢,口味有多重要?可以说最重要。

无论如何,假如选择了书架喇叭,那么一对优质的喇叭脚架、适当的避震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引起注意。在玩书架喇叭的烧友中,有种说法“书架箱的声音脚架要负责一半”。虽有夸张,但脚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绝不能把书架喇叭真的去放在书架上、普通的电视柜上。对于落地式的大型喇叭来说,和地面的接触(脚钉)、地面的处理(避震板),也是需要重视的,会显著地影响声音。我再特别地提一下地板的问题。现在家居装饰最主流的地板应该是木地板。很多人认为自己用的木地板档次很高,很硬,可以直接摆放喇叭了。其实,再好的普通家用木地板,也是不够硬、不够理想的。如果喇叭的底下用专用的避震板,会效果好得多。对比过就会知道普通的家用木地板都是“软”的,喇叭直接落在木地板上,低频会发软,高频细节也会丢失一些。也有些发烧友喜欢用大理石块垫底,其实也非好的方案——普通大理石块、大理石板垫底出来的声音,容易偏干、偏硬。不论是用来垫放器材还是喇叭,大理石都非适用的材料。

(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7618.html

更多阅读

北京消费高、工资低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消费金融解决方法

首都市民越来越感觉到生活的艰难,现在的物价是工资的数倍,而且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后果会很严重。出现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下面简单分析一下。本人特此声明:后面的内容纯粹就事论事,并不是歧视外地人!如果非要认为

转载 辨伪影视小说中关于雍正蒸人、炸人的问题 瓷器辨伪

我真的很想对那些乱评乱写雍正的人说评价历史人物也同样要个客观公正同样是要凭良心负责任的励精图治一世不容易雍正狠是狠但雍正那是对官狠几时见他对百姓狠过?看看雍正的悦心集就能知道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了个人认为二月河笔下的雍正

论文: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 要:近年来,内部控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来对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首先,在内部管理控制上,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不顺,控制力度薄弱,除

2013年读书笔记之一:大卫斯文森:非传统的成功

2013年读书笔记之一:大卫斯文森:非传统的成功凯纳投资总经理:陈曦大卫斯文森的分析方法和对市场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我最喜欢的是他用来分辨各类资产的定价有效性的方法,通过对投资该类资产的基金经理整体表现的差距来衡量该类资产的

宋昌江律师:有关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问题

宋昌江律师:有关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问题对于在本律师代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认为有必要提出,以其能够有一个统一的、合理的标准来规范司法。(一)在劳动争议仲裁阶段,仲裁员或者仲裁委员会能否主动引用时效。现状:在基层的

声明:《小白谈发烧:大喇叭、小喇叭的问题》为网友雨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